关于关于二氧化碳的冷凝剂说明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是化学吸收法。
化学吸收法是通过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通入具有吸收剂的装置中,利用吸收剂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二氧化碳吸收下来。
常用的吸收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收集二氧化碳,并且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对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
其次,物理吸附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物理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等。
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碳的高效吸附和收集。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二氧化碳的低浓度气体进行收集,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
另外,冷凝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冷凝法是通过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冷却至低温,使二氧化碳凝结成液体,然后进行收集。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具有收集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进行二氧化碳的收集。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因此,可以利用植物进行二氧
化碳的收集和净化。
在室内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总的来说,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冷凝法和植物吸收法都是常见的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它们各自具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二氧化碳的收集和利用。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增加,成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和减少CO2的排放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就是一种有效的将CO2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是利用物质的吸附性质将CO2分离出来,而化学吸附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CO2转化为其他物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
物理吸附法主要利用材料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对CO2进行吸附。
常用的物理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
这些吸附剂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能够有效地吸附CO2。
在物理吸附过程中,CO2与吸附剂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或范德华力,从而被固定在吸附剂表面或孔隙中。
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等条件,可以实现CO2的脱附。
化学吸附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CO2转化为其他物质来实现脱附。
目前常用的化学吸附法是氨吸收法和胺吸收法。
氨吸收法是利用氨与CO2发生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然后通过加热脱附出CO2。
胺吸收法则是利用胺类化合物与CO2发生反应生成胺盐,然后通过加热或减压脱附出CO2。
这些化学吸附法具有高效、可控性好的特点,可以实现大规模CO2的脱附。
除了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吸附法,还有一些新型的二氧化碳脱附方法正在研发中。
例如,利用离子液体、多孔材料和纳米材料等新型吸附剂来实现CO2的脱附。
这些新型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脱附的效率和经济性。
还有一些其他的二氧化碳脱附技术,如冷凝法、膜分离法和化学还原法等。
冷凝法是利用低温将CO2冷凝成液体,然后通过蒸发或压力释放将其脱附。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薄膜的选择性透气性将CO2与其他气体分离开来。
化学还原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CO2还原为其他有价值的化合物,从而实现脱附。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是控制和减少CO2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
物理吸附法、化学吸附法以及其他新型脱附技术都在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中,以提高CO2脱附的效率和经济性。
二氧化碳产品说明
二氧化碳产品说明
二氧化碳产品说明包含以下内容:
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1.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
2.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dioxide。
3. 企业名称、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产品代码。
4. 产品推荐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在塑料行业有用作发泡剂的(很少见),也可以用于生产聚合物(研发阶段)。
5. 产品限制用途:非说明书规定用途的其他任何用途。
二、危险性概述
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
三、别名与英文名
1. 别名:碳酸酐、碳酸气、碳酐、干冰(固体)、无水碳。
2. 英文名:Carbon diox-ide、Carbonic acid gas。
四、用途
1. 干冰:青霉素制造,鱼类、奶油、奶酪、冰糕等的保存,低温输送,灭火剂,冷却剂。
2. 液体二氧化碳:冷却剂、焊接、铸造工业、清凉饮料、灭火剂、碳酸盐类的制造、杀虫剂、氧化防止剂、植物生长促进剂、发酵工业、药品(局部麻醉)、制糖工业、胶及动物胶制造等。
3. 二氧化碳气体:在半导体制造中氧化、扩散、化学气相淀积,蔬菜保鲜,某些反应的惰性介质,石墨反应器的热载体,输送易燃液体的压入气体,标准气,校正气,在线仪表标准气,特种混合气。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建议查阅产品说明书或咨询专业人士。
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简述
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简述
能源二班 岳萌 王浩阳 高振坤 何晓东
二氧化碳制冷剂历史
CO2作为最早采用的制冷剂之一,从19世纪初直到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普遍 使用,随着CFCs的出现,CO2很快被人们所抛弃,主要原因是在冷却水温高 的热带地区,由于CO2的临界温度只有31.1℃,采用传统Perkin蒸汽压缩制冷 循环时冷量损失较大,且存在着饱和压力过高,压缩机功耗过大的缺点,当然 这也和当时的制造水平有关。20世纪70年代,CFC及HCFC被发现破坏大气臭 氧层及温室效应指数较高而 面临全面禁用。HFC134a也由于其温室效应指数 较高而被认为是一种过渡型的替代物。在此背景下,超临界循环的二氧化碳系 统以其优良的环保特性、良好的传热性质、较低的流动阻力及相当大的单位容 积制冷量,重新在制冷领域,尤其在认为用新型化合替代物同样会隐藏着不可 预知潜在危险的欧洲得到了青睐,从 1994 年起 BMW 、 DAIMLERENZ 、 VOLVO、德国大众、Danfoss、Valeo等欧洲著名公司发起了名为“RACE” 的联合项目,联合欧洲著名高校、汽车空调制造商等研制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 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并计划在2003年欧洲生产的汽车一半装备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目前 已完成样机制备,并装车试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产品化指日可待。
当前应用现状
大众与奔驰选用二氧化碳代替新型制冷 剂
大众汽车公司表示,它计划在整个车型中推出 二氧化碳空调系统,替代由美国霍尼韦尔公司 和杜邦公司生产的空调制冷剂 。尽管政府称 HFO-1234yf制冷剂严格符合环保要求,但是通 过戴姆勒公司的测试结果表明,HFO-1234yf制 冷剂具有引起火灾的隐患。该公司去年8月份在 一项碰撞测试中发现,这款制冷剂一旦在碰撞 中发生泄漏并与空调压缩机中的油液混合,在 遇到温度极高的发动机缸体表面后可能会发生 起火,并产生有毒气体。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摘要:CO2是一种环保型的自然工质,它对臭氧层不产生任何破坏作用且具有较小的温室效应。
本文概述跨临界C02制冷循环的原理,提出几个影响该循环的技术关键。
介绍跨临界CO2循环的相关应用领域,指出CO2作为性能良好的自然工质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二氧化碳;制冷;跨临界循环引言由于制冷剂中氯原子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蒙特利尔协议》规定R12 等CFCS(氯氟碳)在制冷工质中被禁用,危害程度较小的R22 等HCFCS(氢氯氟碳)的禁用日期也一再提前。
目前已获应用的R134a,R410A,R407C 等HFCS (氢氟碳)仍是一类新的化学合成物,它们不仅制造成本昂贵,而且已被证明能产生较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另外,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可能证明HFCS 在其它方面也有危害。
因此,在制冷系统中对地球生物圈中原来就有的“自然工质”进行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前沿课题之一。
二氧化碳(R744)目前被称作是一种被遗忘的制冷剂,它在19世纪被广泛地使用,从20世纪30年代后被冷落。
现在,大家认为:已经到了使用现代的高新技术重新利用二氧化碳的时候了。
1.CO2制冷二氧化碳基本上不会引起环境问题,它无毒不燃,具有氨和烃类制冷剂所不可及的一些优点。
另外它价廉,与一般的制冷设备和润滑系统都相容。
它可以高度压缩,因此可以利用先进设备及设计大大减小压缩机的体积和管道直径。
它在高压下良好的传热效果是该制冷剂的另一个优点。
总而言之,在满足制冷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可以大大降低设备的投资。
2.工作原理跨临界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是利用气体液化后可吸收蒸发(汽化)潜热的特性以达到制冷的目的。
跨临界系统由压缩机C ,气体冷却器G ,内部热交换器I,节流阀V ,蒸发器E 与储存器A组成封闭回路,以CO2为工作介质,气体工质在压缩机C 中升压至超临界压力P2,在T 一S 图上为过程1一2 ,然后进入气体冷却器G 中,被冷却介质(空气或冷却水)所冷却。
二氧化碳在冷库制冷系统的应用
C O2在冷库制冷系统的应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汤玉鹏一、C O2作为制冷剂的发展历史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前,C O2(R744),氨(R717),S O2(R764),氯甲烷(R40)等曾被广泛应用。
1850年,最初是由美国人A l e x a n d e r T w i n i n g提出在蒸汽压缩系统中采用C O2作为制冷剂,并获英国专利[1]。
1867年,T h a d d e u s S C L o w e首次成功使用C O2应用于商业机,获得了英国专利。
于1869年制造了一台制冰机。
1882年,C a r l v o n L i n d e为德国埃森的F K r u p p公司设计和开发了采用C O2作为工质的制冷机。
1884年,WR a y d t设计的C O2压缩制冰系统获得了英国15475号专利。
澳大利亚的J Ha r r i s o n设计了一台用于制冷的C O2装置获得了英国1890号专利。
1886年,德国人F r a n z Wi n d h a u s e n设计的C O2压缩机获得了英国专利。
英国的J&E Ha l公司收购了该专利,将其改进后于1890年开始投入生产。
19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将C O2应用于制冷。
1897年K r o e s c h e l B r o s锅炉公司在芝加哥成立了分公司,生产C O2压缩机。
1919年前后,C O2制冷压缩机才被广泛应用在舒适性空调中。
1920年,在教堂的空调系统中得到应用。
1925年,干冰循环用于空气调节。
1927年,在办公室的空调系统中得到使用。
1930年,在住宅的空调系统中得到使用,后来又被用于各种商业建筑和公共设施的空调制冷系统。
C O2制冷曾经达到很辉煌的程度。
据统计,1900年全世界范围内的356艘船舶中,37%用空气循环制冷机,37%用氨吸收式制冷机,25%使用C O2蒸气压缩式制冷机。
发展到1930年,80%的船舶采用C O2制冷机,其余的20%则用氨制冷机。
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的原理
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的原理
1、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的原理
二氧化碳是一种既无毒又无害的环保制冷剂,在压缩机内提供压缩过
程来产生冷却。
其物理原理是:
(1)高压状态下的二氧化碳,由于有更高的压力,会拥有更多的温度,使得它变得更温暖;
(2)在压缩机管道中,二氧化碳利用压缩带来的转换原理,将高温转
换为低温,同时也将高压改变成低压,然后由压缩机管道向室内输送
低温低压的空气,从而将室内的温度降低;
(3)当二氧化碳经过室内的冷凝器,受到冷凝器的冷却和低压,其温
度将进一步降低,使得室内空气温度更低;
(4)二氧化碳会逐渐升华,形成气体,从而将室内的热量蒸发掉,室
内的温度降低。
2、二氧化碳优势
(1)二氧化碳是一种安全、无毒和环保的物质,对人体无害;
(2)极低的沸点和极高的压力可以产生大量冷却量;
(3)二氧化碳的蒸发冷却比较快,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的温度;
(4)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噪音及振动均较大;
(5)二氧化碳具有低制冷效率,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维持制冷效果。
3、二氧化碳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1)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可以用于家用空调、商业制冷以及工业应用,特别是工业冷凝系统;
(2)R-744作为一种新型制冷剂,可以用于建筑和医疗系统;
(3)由于二氧化碳制冷系统更为节能环保,因此近年来在大型商场、冰酒厂及超市等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
低压二氧化碳使用说明书介绍
一、概述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我国将于2005年禁止使用哈龙类型灭火剂,淘汰卤代烷自动灭火系统已成必然趋势。
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清洁、成本低、灭火性能稳定、绝缘性好、无污染等优点,其ODP值为零;GWP值为1,其环保性能大大优于卤代烷灭火剂1211和1301。
上述优点,使得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成为替代哈龙的主要灭火系统之一。
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是一项基于高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原理开发,而性能更加优越的灭火设施。
该系统具有功能完善,自动性能好,工作可靠、准确等优点。
其主要部件有灭火剂贮存装置(其中包括安全阀,液位仪,测压装置,制冷机等附件),主阀,选择阀,电磁阀,装置控制柜,喷嘴,管道及管道附件等。
该系统能扑灭A类表面及深位火灾、B类可燃液体火灾及C类气体火灾和带电电气设备火灾,但不适用于扑灭D类火灾。
适用于浸渍槽、溶化槽、轧机、印刷机、纺织机、发电机组、煤粉仓、发电机油浸槽、变压器、液压设备、烘干设备、除尘设备、炊事炉灶、喷漆生产线、电器老化间、计算机房、数据储存间、纸库、棉花库、食品库、皮毛储存库以及船舶的机舱和货舱等场所的消防保护。
该系统在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是国际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自动灭火系统。
综上所述,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以其灭火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将会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
我公司生产的ZED型系列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符合GB19572-2004标准,其产品型号为:ZED□□□□X□X□保护区数储罐数二氧化碳灭火剂重量(kg)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如:ZED3000X1X2,表示灭火剂储存装置为一台3吨储罐,用于保护2个保护区的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
有关产品的运输、安装、调试等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请严格遵守后面各有关章节的规定二、技术特性1. 主要性能ZED系列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具有动作可靠、安全、操作方便、便于安装、复位、维护保养等优点。
二氧化碳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
二氧化碳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汽运091-刘天文CO2作为最早采用的制冷剂之一,从19世纪初直到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普遍使用,随着CFCs的出现,CO2很快被人们所抛弃,主要原因是在冷却水温高的热带地区,由于C O2的临界温度只有31.1℃,采用传统Perkin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时冷量损失较大,且存在着饱和压力过高,压缩机功耗过大的缺点,当然这也和当时的制造水平有关。
20世纪70年代,CFC及HCFC被发现破坏大气臭氧层及温室效应指数较高而面临全面禁用。
HFC1 34a也由于其温室效应指数较高而被认为是一种过渡型的替代物。
在此背景下,超临界循环的二氧化碳系统以其优良的环保特性、良好的传热性质、较低的流动阻力及相当大的单位容积制冷量,重新在制冷领域,尤其在认为用新型化合替代物同样会隐藏着不可预知潜在危险的欧洲得到了青睐,从1994年起BMW、DAIMLERENZ、VOLVO、德国大众、Danfoss、Valeo等欧洲著名公司发起了名为“RACE”的联合项目,联合欧洲著名高校、汽车空调制造商等研制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并计划在2003年欧洲生产的汽车一半装备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
目前已完成样机制备,并装车试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产品化指日可待。
与HFC134a相比,CO2作为制冷剂具有明显的优点:(1)ODP=0,GWP≈0(2)蒸发潜热r较大,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大(0℃时单位容积制冷量是NH3的1.58倍,是R12和R22的8.25倍与5.12倍)(3)运动粘度低(0℃时CO2饱和液体的运动粘度只为NH3的5.2%,是R12的23.8%)(4)绝热指数较高K=1.30,压缩机压比π=PH/P0约为2.5~3.0,比其它制冷剂系统低,接近于最佳经济水平。
(5)适应各种润滑油和常用机器零部件材料。
(6)价廉,维修方便,无需再循环利用。
当前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产品一旦成熟,必将使其它制冷工质黯然失色,我国汽车空调业又将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对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co2制冷系统技术应用
CO2制冷系统技术应用的实际应用情况1. 应用背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对于低温制冷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CO2制冷系统技术应用由于其环境友好、高效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CO2(二氧化碳)是一种天然的制冷剂,不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也非常低。
因此,CO2制冷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和家用领域,特别是在超市、冷库、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等领域。
2. 应用过程CO2制冷系统技术应用的过程主要包括制冷循环、传热和控制系统。
2.1 制冷循环CO2制冷系统的制冷循环与传统的制冷系统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CO2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组件。
首先,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CO2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将其送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CO2气体通过传热与周围环境交换热量,冷凝成液体。
冷凝后的液体CO2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在蒸发器中,液体CO2经过膨胀阀的控制,压力急剧下降,从而使得其温度下降。
在蒸发器内部,液体CO2吸收外部热量,蒸发成气体。
同时,蒸发后的CO2气体通过传热与制冷对象(如食品、空气等)交换热量,从而使制冷对象的温度降低。
2.2 传热CO2制冷系统中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冷凝和蒸发过程。
在冷凝过程中,高温、高压的CO2气体通过冷凝器与周围环境进行传热,将热量释放到环境中,使CO2气体冷凝成液体。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CO2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在与制冷对象接触的同时,吸收制冷对象的热量,从而使得制冷对象的温度下降。
2.3 控制系统CO2制冷系统的控制系统是整个制冷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控制制冷循环中的各个组件的运行。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制冷需求来调节压缩机的运行状态,以达到制冷效果的最佳状态。
同时,控制系统还可以监测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工作状态,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 应用效果CO2制冷系统技术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应用效果:3.1 环境友好CO2制冷系统使用CO2作为制冷剂,不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也非常低。
二氧化碳冷凝器工作原理
二氧化碳冷凝器工作原理二氧化碳冷凝器,这名字听上去就像是高科技的玩意儿,其实它就是个帮助我们把气体变成液体的小家伙。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别急,咱慢慢说。
想象一下,咱们日常生活中喝的汽水,里面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
这些小气泡在瓶子里欢快地跳舞,压根儿不想出来。
但是,一旦开瓶,哎哟,那气泡就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真是热闹非凡。
不过,为什么二氧化碳要跑呢?这就和咱们说的冷凝器有关了。
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其实简单得很。
二氧化碳在高压下变成气体,像个小绅士似的,待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
但是,当这个空间的温度降低,气体就开始变得有点羞涩了,慢慢地,它们开始聚集在一起,变成了液体。
这就像是人们在聚会中,刚开始热闹非凡,但渐渐地,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纷纷回家了,剩下的就是那些被压抑的情绪。
这一过程就是冷凝的过程,二氧化碳从气体变成液体,仿佛是被迫离开了热闹的聚会。
这冷凝器的构造也是一门大学问。
它一般是一个大大的金属箱子,里面有许多管道,气体通过这些管道流动。
在这个过程中,冷却剂在管道中流动,带走了气体的热量。
想象一下,夏天的空调,外面热得像火炉,空调里却凉爽得像冰箱,这冷凝器的工作就是把热量从里面带走,把气体的温度降到一个合适的水平,让它们乖乖地变成液体。
你是不是有点明白了?冷凝器就像是个温柔的妈妈,耐心地引导着二氧化碳从一段旅程走向另一段旅程。
冷凝器的应用可不仅仅是为了咱喝汽水。
工业上也用得上,比如制冰、制冷,甚至在一些化工厂里,冷凝器都是必不可少的设备。
想象一下,那个巨大的冷凝器,像一个忠实的士兵,任劳任怨地工作着。
它把气体变成液体,提供给工厂所需的原材料,帮助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真是功不可没。
不过,使用冷凝器也不是没有挑战。
比如说,冷凝器里可能会有一些沉淀物堆积,长时间不清理的话,会影响它的工作效率。
就像咱们的家,长时间不打扫卫生,最后得搬家一样。
所以,定期的维护和清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冷凝器才能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持续为我们服务。
二氧化碳直冷制冰的原理
二氧化碳直冷制冰的原理
二氧化碳(CO2)直冷制冰是一种利用气体冷冻剂“苦碱(原气)”运行冷却设备冷却水管换热器,而实现水循环冷却及冰渣产生,从而实现制冰的可行技术。
这种技术灵活,占地面积小,能够满足大量制冰的需求,同时气体冷冻剂安全可靠,并且制冰效率更高且费用低。
具体来说,气体冷冻剂通过热交换器的内腔和传热管循环,气体被压缩后发生加温,然后排入冷凝器进行冷凝,释放出热量而低温升压;气体经过膨胀器膨胀后低温降压,热量抽回到热交换器中,冷凝过程不断重复,从而用低温气体冷却热换器中的水介质,从而降低水介质温度,从而满足制冰的需求。
该系统有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特点:可以起着物理和化学冷却剂的作用,气体冷却系统不受室外气温的影响。
无须额外的除湿,并且可以精确控制冷凝温度,提高冷却系统的热效率。
与液氮等其他冷冻剂相比,气体冷冻剂拥有良好的制冰性能和清洁安全性,在正确运行时还能够节省成本,成为最理想的工业冷却剂。
因此,二氧化碳直冷制冰技术不仅能够更好地利用冷却剂,提升热效率和环境友好,还能够有效地循环利用气体冷却剂,减少因生产过程而产生的气体排放,为提高冰箱制冰效率和满足大量的需求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co2冷凝系数
co2冷凝系数
CO2冷凝系数是一个与二氧化碳冷凝过程密切相关的参数,它描述了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冷凝特性。
在制冷技术中,了解CO2冷凝系数对于设计和优化冷凝器具有重要意义。
二氧化碳是一种惰性气体,具有低的熔点和高的气相密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冷技术中。
在二氧化碳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降温和压缩,使其液化成为二氧化碳液体,以达到冷却物体的效果。
而CO2冷凝系数则是描述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液化的效率和特性。
CO2冷凝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气体流速等。
在温度方面,随着温度的降低,二氧化碳的冷凝系数逐渐增加,因为低温有利于气体的液化。
在压力方面,较高的压力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液化,因为压力的增加可以提高气体的密度,使其更容易转化为液态。
此外,气体流速也会对CO2冷凝系数产生影响。
当气体流速过快时,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导致热量传递效率降低,从而降低冷凝系数。
因此,在设计冷凝器时,需要合理控制气体流速,以提高冷凝效率。
总之,CO2冷凝系数是描述二氧化碳冷凝过程特性的重要参数。
了解CO2冷凝系数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有助于优化冷凝器的设计和运行,提高制冷效率,降低能耗。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采用环保型制冷剂如二氧化碳已成为制冷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CO2冷凝系数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氧化碳的抽取原理
二氧化碳的抽取原理
二氧化碳的抽取原理可以通过碳捕获的方法来实现。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二氧化碳抽取原理:
1. 吸收剂法:利用一种吸收剂,如氮氧化物或胺类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在吸收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从混合气流中被吸收,并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通过加热或调节压力,可以将二氧化碳从吸收剂中解吸出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
2. 膜分离法:利用气体分子尺寸的差异,通过薄膜将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
通常,薄膜是由聚合物、陶瓷或金属材料制成的。
二氧化碳分子会在薄膜上发生扩散,而其他气体分子的通过速率相对较快,从而实现分离。
3. 冷凝法:在高压条件下,通过降低气体温度使二氧化碳从混合气体中冷凝出来。
当混合气体经过压缩后,可以通过冷却器使其温度降低到二氧化碳的冷凝点以下,从而使二氧化碳凝结成液体,并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
二氧化碳冷凝温度
二氧化碳冷凝温度1. 介绍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二氧化碳冷凝温度是指将二氧化碳气体冷却至液态的温度。
2. 二氧化碳的性质2.1 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但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转化为液态或固态。
它的液态形式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温度,可以用于多种应用,如制冷和消防。
2.2 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它在常温下不可燃,但可以支持燃烧。
当浓度超过一定限制时,二氧化碳可以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
3. 二氧化碳的冷凝过程二氧化碳的冷凝是将其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将二氧化碳气体暴露于低温环境中,以降低其温度,使其达到液态的临界温度。
3.1 冷凝温度的影响因素冷凝温度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压力:较高的压力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冷凝温度。
- 温度:较低的温度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冷凝温度。
- 纯度:较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更容易被冷凝。
3.2 冷凝温度的应用二氧化碳的冷凝温度在许多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 - 制冷和冷冻: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作制冷剂,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家庭制冷设备中。
- 食品加工:二氧化碳的液态形式可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冷冻和冷却。
- 医疗应用: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医疗设备中的冷冻治疗和手术过程中的冷却。
4. 二氧化碳冷凝温度的测量方法测量二氧化碳的冷凝温度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 - 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当温度达到冷凝点时,液态二氧化碳开始形成。
- 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变化来推断其冷凝温度。
- 热传导法:利用热传导原理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热导率,从而确定其冷凝温度。
5. 二氧化碳冷凝温度的安全考虑在处理液态二氧化碳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考虑: - 高压:液态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压力,必须使用适当的容器和设备进行储存和操作。
干冰做制冷剂的原因
干冰做制冷剂的原因
干冰做制冷剂的原因1、因可吸收大量的热。
干冰又名固态二氧化碳,它的温度较低,一般情况下会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以做制冷剂。
2、它的造价低,原料来源广泛,制造相
对简单,所以用作制冷剂。
平常的人工降雨、降雪就是用的干冰。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6250.5498千帕压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凝固而得到。
有关干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23年英国的法拉第和笛彼,他们首
次液化了二氧化碳,其后的1834年德国的奇络列成功地制出了固体二
氧化碳。
但是当时只是限于研究使用,并没有被普遍使用。
二氧化碳是看不到的,其实那也不是(二氧化碳)烟,是(水)雾,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的很快,空气温度降了,它对水蒸气的溶解度变小,水蒸气发生液化反应,放出热量,就变成了小液滴,就是雾了。
这个和夏天冰棍冒“白雾”是一个意思,都是小水滴,而不是气态的其他物质。
即我们看到的是白雾而不是白烟。
干冰比水的温度低很多,所以相当于将干冰加热,干冰吸热升华,使水的温度降低,甚至结冰。
干冰被成功地工业性大量生产是在1925年的美国设立的干冰股份有限公司。
当时将制成的成品命名为干冰,但其正式的名称叫固体二氧化碳。
冷凝剂历史
冷凝剂历史
冷凝剂是指用于制冷和空调系统中的物质,它们在制冷过程中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冷凝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最早的冷凝剂是氨(NH3),它在19世纪初被广泛用于制冷和冷藏。
然而,氨具有毒性和易燃性,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随后,二氧化硫(SO2)和二氯甲烷(CH2Cl2)被用作冷凝剂,它们比氨更安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毒性和环境影响。
20世纪初,氟利昂(CFC)成为一种流行的冷凝剂。
CFC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且几乎不可燃。
然而,研究表明CFC会破坏臭氧层,导致大气中的臭氧损失,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
为了替代CFC,人们开始研发和使用氢氟氯碳化物(HCFC)和氢氟烃(HFC)等替代品。
这些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但仍然对臭氧层有一定破坏作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更环保的冷凝剂。
一种新的冷凝剂是羟基乙醚(HFO),它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且对臭氧层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很小。
HFO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冷凝剂替代品,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一些自然冷凝剂如二氧化碳(CO2)和氨也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得
到了应用,它们对环境影响更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全球领先的汽车空调供应商伟世通和贝洱公司进行的测试表明,与 R-1 34a 相比,根据环境温 度的差异,二氧化碳可降低燃油消耗 0.3L 至 0.5L,并降低尾气排放量 7 克/公里。这相当于汽 车空调系统总体排放量减少 25-30 %15,16。此外,贝洱公司的测试还表明,使用二氧化碳达到 舒适温度的时间要比使用 R-134a 平均快 8 分钟。
B. 自然制冷剂–碳氢化合物:
能效与环保 - 碳氢化合物的能效很高。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碳氢化合物的汽车空调的能效
要比使用氢氟碳化物(HFCs)的空调系统高35 %;如果亚洲国家使用碳氢化合物替代氢氟碳 化物(HFCs)作为汽车空调制冷剂,那么到2020年,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将高达37亿吨20。 - 相对于 R-134a,某些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能够将汽车空调的能效提高 17%。在汽车发动机的 转速由零上升到 3000rpm 的过程中,其能效始终高于 R-134a21。 - 截至 2002 年,澳大利亚已经有超过 30 万辆汽车将空调制冷剂从氟氯化碳(CFCs)和氢氟碳化 物(HFCs)转换至碳氢化合物。目前,北美洲也正在经历类似的转变。 北美碳氢制冷剂制造商 OZ 技术公司,用自己研发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对汽车空调进行了改造,使得改造后的汽车空 调能效比 R-12 提高了 30%,并“远远超过了 R-134a 的能效” 22。 - 作为自然制冷剂,碳氢化合物不会面临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立法风险:全球变暖潜能值(GWP) ≈ 3 ,臭氧消耗潜能值(ODP)= 0。
- 德国环境部(UBA)进行的测试已证明,在所有温度下(包括温度超过 35°C 时),二氧化碳 的效率远远优于 R-134a。
- 德国最大的汽车组织 ADAC 也建议在汽车空调器中使用二氧化碳,那么德国每年将减少 170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17。
- 作为自然制冷剂,二氧化碳不会面临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立法风险:全球变暖潜能值(GWP)= 1,臭氧消耗潜能值(ODP)= 0。
可燃性与毒性 - 2008 年 5 月 16 日的霍尼韦尔数据表显示,R-1234yf 的燃点为 405°C,属于“极度易燃气体”
5。 - 德国环保组织 Deustche Umwelthilfe (DUH)及德国贴牌生产商所做的独立测试证实:只靠
发动机的热量,R-1234yf 就可在 405°C 点燃,而无需额外的外部火花或点火源。 - 观看 DUH 的 R-1234yf 易燃性测试视频,请登http://www.duh.de/klimaanlage_film.html。 - 霍尼韦尔证实,如果使用 R-1234yf 的车辆着火,可能释放有害物质,如氟化氢(氢氟酸);
1
- 绿色和平并未将制冷剂的可燃性视为阻碍其应用的固有因素。汽车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可燃制冷 剂可在二次冷却系统下安全使用。但如果汽车空调行业选择需要进行二次冷却的制冷剂,那么 我们认为相对于 R-1234yf 来说,碳氢化合物是更加理想的选择,因为碳氢化合物具有环保、 高效、经济及更易获取等优点。
能效 - 当在未进行改造的汽车空调系统内使用时,与目前的制冷剂 R-134a 相比,R-1234yf 至少会使
达 2000 bar,相当于二氧化碳系统的 15 倍 14。 能效与环保
7 Monforte R.,Rose B.,L’Huillier 和 J-M.,有关制冷剂替代物质的评估更新,菲亚特、标致雪铁龙和雷诺汽车公司,2008 年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替代工质研讨会报告, 2008 年 6 月 10 日-12 日, 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 8 Meyer J,R-1234yf 系统改进及与 R134a 的比较,伟世通,2008 年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替代工质研讨会报告, 2008 年 6 月 10 日-12 日, 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 9 Benouali J., Karl S. 和 Petitjean C,汽车空调系统中主要制冷剂选择方案,法雷奥,2008 年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替代工 质研讨会报告, 2008 年 6 月 10 日-12 日, 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 10 Ikegami T., Iguchi M., Aoki K. 和 Iijima K.,新型制冷剂评估结果,丰田、本田、尼桑和法雷奥在德国汽车工业协 会冬季会议上的联合报告, 2008 年 2 月 13 日-14 日,奥地利 Saalfelden 市。 11 Weissler, P.,制冷剂选择说明,国际汽车工程,2008 年 9 月,第 30 页。 12 请参阅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于 2008 年 10 月 20 日发表的关于选择二氧化碳的新闻稿, http://www.vda.de/en/meldungen/news/20081020.html。 13 贝洱公司,R744 空调系统测试,出版于 ATZ 07-08I2008,第 110 卷。 14 http://www.bosch.de/start/content/language1/html/734_7894.htm。 15 Wieschollek F. 和 Heckt R.,使用 R744 的小型车辆的能效改进,伟世通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冬季会议上的联合报告,2008 年 2 月 13 日-14 日,奥地利 Saalfelden 市。
R-134a的泄漏率非常高,其在大气中的浓度以每年20%的惊人速度增长。2006年的“碳氟化合物代用 品与环境可承受力研究(AFEAS)”显示,已有超过半数的生产后的R-134a制冷剂泄漏到大气中3。因 此,绿色和平呼吁在全球包括汽车空调在内的所有制冷系统中逐步淘汰R-134a。
2007年,欧盟宣布:自2011年起,将禁止在新车型上使用GWP值超过150的制冷剂,并在2017年将禁 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车辆4。绿色和平认为,自然制冷剂(如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才是汽车空调业 的长效解决方案。
绿色和平就制冷剂 R-134a、R-1234yf 以及自然制冷剂 应用的立场说明
第六届国际汽车空调技术交流会 2008 年 中国上海
/china/fgas
一、绿色和平呼吁逐步淘汰 R-134a
目前,R-134a在氢氟碳化物(HFCs)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约占全部氢氟碳化物用量的三分之二。毫 无疑问R-134a将对气候变化产生严重影响—R-134a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为14301,而二氧化碳 (CO2)的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绿色和平估计,即便目前对二氧化碳的减排措施得以执行,但如果 R-134a的排放照常,那么到2050年,仅R-134a一项,就将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2.56 %2。
二、绿色和平对 R-1234yf 的疑虑
R-1234yf是化工行业提议用于替代R-134a的第6代备选产品。在此之前,由于毒性问题,汽车行业必须 放弃使用化工行业提出的GWP值较低的氢氟碳化物(HFCs)产品DP1以及Fluid H,并随后拒绝了其他 所有备选品。同样,关于R-1234yf仍然存在许多突出且令人质疑的问题。
这些物质具有毒性,可在不通风的环境下令人致命(如隧道内、没有打开车门或车窗等)6。 - 霍尼韦尔承认:在分解过程中,R-1234yf 将产生三氟乙酸(TFA);该物质具有相当于除草剂
的功效,会严重威胁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1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气候变化 2007, http://www.ipcc.ch。 2 估算基于 2007 年 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第 1 工作组报告第 2 章第 212 页所述的 HFC-134a 的 GWP 值为 1430。 3 更多信息,请参阅/data.php?page=emission_hfc134a。 4. 欲知更多关于欧盟淘汰 R-134a 在汽车空调器中使用的规定,请参阅 http://forum.europa.eu.int/Public/irc/env/eccp_2/library?l=/eccp_fluorinated/presentations_second/compromise_vehiclespdf/_EN _1.0_&a=d。 5 /sm/lgwp-uk/common/documents/1234yf-Use-and-Handling-guidelines.pdf 6 同上。
汽车空调的效率降低 5 %,而且这将增加燃油的用量及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菲亚特、雷诺、 标致雪铁龙、伟世通、法雷奥、丰田、本田以及尼桑已进行相关测试,证实了这一点 7,8,9,10。 成本 - 杜邦和霍尼韦尔估算的R-1234yf的最初成本为55-80欧元/公斤11,而R-134a的成本为5 欧元/ 公斤。 - 由于 R-1234yf 成本高昂,在首次充注 R-1234yf 之后,消费者很可能为他们的车辆空调器再次 充注具有高全球变暖潜能值的 R-134a,尤其是在汽车市场日益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 很可能发生。因此,用 R-1234yf 替代 R-134a 依旧存在危险,因为 R-1234yf 的应用将延长 R-134a 的使用,从而妨碍温室气体减排终极目标的实现。
过鼓励自然制冷剂 CO2 在汽车空调器中的使用,来解决由汽车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12 - 汽车空调供应商领军企业贝洱公司(Behr),最近完成了 120 多万公里的汽车空调系统测试,
在此期间 R-744(CO2)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13。 - 二氧化碳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为 130bar。相比之下,目前商用柴油发动机的最大压力时常高
16 贝洱公司,R744 空调系统测试,出版于 ATZ 07-08I2008,第 110 卷。 17http://www.presse.adac.de/meldungen/Technik/Mit_CO2_gegen_CO2.asp?ComponentID=229603&SourcePageID=15051#0 18 Hafner A 和 Nekså P,R744(二氧化碳)用于汽车空调制冷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挪威科技工业研究院(SINTEF) 能源研究所在第七届国际天然工质会议上的报告,挪威特隆赫姆市,2006 年 5 月 28 日-31 日。 19 二氧化碳制冷剂网站文章,汽车空调系统使用 R744 能节省多少燃油,/faq。 20 Aisbett, E. 和 Q.T. Pham,东南亚地区用自然制冷剂取代臭氧消耗物质,国际制冷学报,1998 年第 21 卷第 1 期第 18-28 页。 21 Wongwies S. 等,汽车空调系统中使用碳氢混合物取代 R-134a 的试验研究,能源转换及管理 47 (2006) 1644–1659。 22 北美碳氢制冷剂制造商 OZ 技术公司,HC-12a 与 HC-22a 产品手册。 23 欧盟指令(包括机械安全指令 MSD、压力设备指令 PED 及其他)以及由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制定的国际标准。 24 Colbourne D,碳氢制冷剂安全使用问题, 自然制冷剂研究报告相关章节,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出版,2008 年 7 月。 25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