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动物病理学授课教案

动物病理学授课教案

动物病理学教案(Animal Pathology)学分:2.0 总课时: 20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课学期: 第四-五学期教材兽医病理学(第二版)、动物病理学学习指导书(第二版)教学目的1.了解动物病理学的概念及基本内容2.掌握疾病的概念、经过与结局3.简述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课时安排 3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教学重点1.动物病理学概念;2.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3.动物病理学的任务;4.动物病理学的内容5.疾病的概念;6.疾病的分类;7.疾病发生的原因教学难点病因、发病条件和诱因三者的区别小结动物病理学是研究从畜禽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从而探讨疾病发生的本质,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思考题1.病理学的任务是什么?2.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教材兽医病理学(第二版)、动物病理学学习指导书(第二版)教学目的1.了解动物病理学的概念及基本内容2.掌握疾病的概念、经过与结局3.简述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课时安排 3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教学重点1.动物病理学概念;2.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3.动物病理学的任务;4.动物病理学的内容5.疾病的概念;6.疾病的分类;7.疾病发生的原因教学难点病因、发病条件和诱因三者的区别小结动物病理学是研究从畜禽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从而探讨疾病发生的本质,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从病理学的范畴看,疾病是机体组织或细胞水平的异常,即病理学变化。

思考题1.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教学课题第二章 组织细胞基本病理教材兽医病理学(第二版)、动物病理学学习指导书(第二版)教学目的1.掌握细胞肿胀(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脂肪变性及易发器官,病理变化。

2.掌握坏死、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概念,坏死的病变特征及其坏死类型。

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教学重点1.溶酶体与疾病的关系;2.萎缩的分类;3.变性的类型和病理特征;4.坏死的类型与病理特征教学难点1.细胞核与疾病的关系;2.坏死与凋亡的区别小结从超微结构水平理解细胞损伤性刺激的反应,首先简述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基本超微病理变化。

《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兽医病理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course for Veterinary Pathology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48课程总学分:1.5专业:动物医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00~300字)兽医病理学实验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兽医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教学着重于辅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课的理解,通过对病变器官、组织的形态学观察,联系其机能、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表现,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大体病变和微观变化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临床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600字以内)教学目的:1.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使学生掌握大体病变的形态特征、微观结构变化的规律,掌握病理生理变化特征及观测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病理解剖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动物实验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本要求:掌握和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精心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项目设置(一)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实验类型:课程实验2、实验学时数:43、实验目的(1)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大体病变特征(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显微变化特征4、实验内容(1)眼观标本观察:充血、淤血、血栓、梗死、出血点、出血斑、血肿(2)显微切片观察:肺充血、肺淤血、肝淤血、肺出血、血栓5、实验要求(1)观察并理解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机体不同部病理解剖学变化,掌握病变特征和病变规律。

(2)观察并理解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显微变化,掌握病变特征和病变规律。

6、实验仪器设备大体标本、显微镜、教学切片、多媒体设备(二)实验二:物质代谢障碍1、实验类型:课程实验2、实验学时数:43、实验目的(1)掌握局部物质代谢障碍的大体病变特征(2)掌握局部物质代谢障碍的显微变化特征4、实验内容(1)眼观标本观察:肝脏褐色萎缩、脾萎缩、肠壁萎缩,压迫性萎缩、神经性萎缩、颗粒变性、脂肪变性(肝),凝固性坏死(梗死、干酪样坏死、蜡样坏死)、干性坏疽。

动物病理学课程学习指南

动物病理学课程学习指南

《动物病理学》学习指南第一篇动物基础病理第一章动物病理学概要一、课时目标:1.掌握动物病理学的概念、基本内容、任务及在兽医学中的地位。

2.叙述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3.了解动物病理学的发展及展望。

二、重点难点解析:(一)动物病理学的概念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探明形态学变化与代谢、机能异常关系的科学。

(二)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尸体剖检、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研究、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和组织培养。

(详见《家畜病理学》)(三)病理学的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结构,功能代谢)以及病变的转归和后果。

(四)动物病理学的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论述疾病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的表现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各论论述各系统器官疾病的特殊规律。

总论部分又可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方面。

病理解剖学侧重于从形态与结构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理生理学侧重于从功能与代谢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课时目标:1.掌握疾病的概念、分类、经过与结局2.简述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3.细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特点。

二、重点难点解析:(一)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简言之,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Homeostasis)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从病理学的范畴看,疾病是机体组织或细胞水平的异常,即病理学变化。

(二)疾病分类动物疾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患病系统分类,可分为消化系统病、呼吸系统病、神经系统病、血液和造血器官病等;根据发病原因分类,可分为传染病(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等)和普通病(非传染病);根据病程分类,可分为急性病、亚急性病和慢性病等;根据同时发病的数量分类,可分为群发病和散发病。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动物病理学是兽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兽医学基础学科。

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主要课程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病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系统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和疾病病理学(细菌性疾病病理、病毒性疾病病理、寄生虫性疾病病理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病理)三部分组成。

动物病理学需以基础兽医学中的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的理论。

因此,动物病理学在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学习目标(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达成目标是指导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探讨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转归规律的基本理论,以及根据病变特点为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培养学生具有兽医疾病诊断的能力,奠定执业兽医师基本职业素养和成长为优秀的兽医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动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临床兽医学课程,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具体要求学生达到目标如下:1.掌握动物病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变化、发生机制和结局。

2. 掌握病理变化的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描述方法。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中农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中农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学时安排: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概念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学习提要: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的过程。

本章主要学习疾病的概念、分类、基本病理过程、病因学、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疾病的发生经过及转归。

重难点:重点:疾病的概念、发病原因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经过及转归。

难点: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疾病的发生经过及转归学习目标:掌握疾病的概念、发病原因和疾病的发生经过及转归熟悉疾病的分类和疾病发生的基本病理过程了解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第二节出血第三节血栓形成第四节栓塞第五节梗死第六节水肿学习提要:心脏血管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神经体液调节的正常是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血液循环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循环血量的变化,表现为充血或梗死;血管内容物的异常:血栓的形成与栓塞;血管壁的破损:出血与水肿。

重点:掌握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水肿的概念和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及类型。

掌握肝淤血、肺淤血、血栓、梗死、水肿的病理变化。

难点: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学习目标:1. 掌握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水肿的概念和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及类型。

掌握肝淤血、肺淤血、血栓、梗死、水肿的病理变化。

2.熟悉血栓形成和水肿发生的条件和机理;3.了解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水肿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第一节萎缩第二节变性第三节坏死第四节病理性物质沉着学习提要:各种损伤因子作用于组织和细胞,引起组织和细胞代谢障碍、机能减弱或丧失进而引起形态结构的变化。

形态结构的改变是细胞代谢障碍在形态学上的反应。

组织和细胞形态的改变主要包括萎缩、变性(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透明变性、淀粉样变、粘液样变)、坏死(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蜡样坏死、液化性坏死)及病理性物质沉着(钙化、痛风及黄疸、含铁血黄素)。

兽医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基础大纲绪论基本要求:掌握动物病理解剖学的概念;了解动物病理解剖学的内容和任务及其在动物医学教学中的地位;了解动物病理解剖学的学科任务与发展。

了解动物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1、病理学、家畜病理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的概念2、病理学的发展3、兽医病理学的分类4、兽医病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兽医学中的地位5、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安排第一章疾病概论基本要求:掌握健康、疾病等概念及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转归与经过;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重点: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展的阶段性。

难点: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理和疾病发生的原因。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1、健康的概念2、疾病的概念第二节病因学1、疾病发生的原因2、疾病发生的条件第三节发病学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1、潜伏期2、前驱期3、症状明显期4、转归期第二章应激与疾病基本要求:掌握应激的概念;了解应激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

重点:应激时机体的基本表现。

难点:应激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第一节应激的概念第二节应激时机体的基本表现1、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和全身适应综合症2、应激时的细胞反应3、应激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第三节应激与疾病第四节应激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处理原则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基本要求:掌握脱水及水中毒的概念、脱水的类型及其发生机理;了解各型脱水的发生原因,各型脱水、钾和镁代谢紊乱对机体的影响。

重点:脱水、钠的平衡障碍、钾的平衡障碍。

难点:水、钠代谢障碍。

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1、水和钠的正常代谢2、脱水3、水中毒第二节钾代谢障碍1、钾的正常代谢与生理功能2、低钾血症3、高钾血症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基本要求:了解血液酸碱平衡状况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掌握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熟悉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机体的代偿性调节及对机体的影响。

本章重点:各型酸碱平衡障碍。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32学时开设学期:第2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动物病理》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动物病理》通过掌握病理的基本知识、常见疾病基本病理变化、发生机理,对疾病的诊断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今后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

我们倡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的原则,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对理论知识、技能的深度要求做了相应调整。

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以服务“三农”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紧扣畜牧产业链,产学研紧密结合育人才的办学思路和“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典型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体系;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共建新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就业岗位为动物疫病防治员,其核心能力为使为学生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变化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做出正确的判断。

通过实训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动物病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是我系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医学方向)各专业的基础课。

课程作用:本门课程是通过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过程及机体在发病时所呈现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作出疾病的诊断,为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本门课程以《动物解剖与组织》、《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为今后学习《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牛羊病防治》、《小动物病防治》和《兽医实验诊断》等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同时为学生考取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1.2课程理念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按照就业岗位的需要设置了以就业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知识培养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培养目标。

在知识培养目标中,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动物病理的相关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能力培养目标中,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认识各种病理变化,学会常见动物的剖检方法和要领;在思想培养目标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与人交往、相互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的作风。

本课程按照高职高专动物疫病防治专业、畜牧业生产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设计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技能性。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以“岗位为目标、技能为轴线、生产项目驱动”的原则进行设计,进一步有目标的强化技能,理论则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重新调整和组合,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应职岗位所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根据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和学生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课程结构,经过与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共同探讨,经过对毕业生和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兽医、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动物疫病诊疗,兽药售后服务,养殖场中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的能力。
笔试 60%,课 堂过程 考核占 40%。
学生不仅要掌握信号转
首先由教师针
导与疾病的基本概念及
2
对要讲解的细 胞信号转导系 统运作原理, 以及细胞信号 转导病理学的 重点主题编写 组织教案进行 讲解,在课堂 讲解中随时提 问学生已进行
教师当堂结 束时就需掌 握的内容凝 练几个问题, 布置让学生 课外查资料 准备讨论稿, 在下一节课 上进行讨论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开课院系 (School)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动物病理学
Veterinary Pathology 动物病理学(Veterinary Pathology)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用自然科学的方 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 机制和转归的动物医学专业基础学科, 是针对动物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本科专 业基础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全校相关专业本科生;接收个人感兴趣者选 修本课程
中文
农业与生物学院
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等
朱建国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1 课程性质 动物病理学(Veterinary Pathology)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用
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
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动物医学基础学科。是针对动物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 标 (Learning Outcomes )
1.了解掌握以病因和病机为主的病理学基本概念、机理,以及与生命医学等学科和领域的关 系及其应用(A5,B5)
2.了解解剖、组织、细胞及分子层面的基本病理变化实质及其示病意义;了解基本病理变化 及其转归机制; 要理解和体会每一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机理中折射的唯物辩证法思想(A5,
案进行讲解, 课外查资料 折射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考 核 占
在课堂讲解中 准备讨论稿, 学生要学会运用辩证 的 40%。
随时提问学生 在下一节课 思维方式分析 应激防 御
已进行讨论交 上进行讨论 机制的意识和能力。
流;
2
首先由教师针 对要讲解的细 胞和组织的适 应性反应的重 点主题编写组 织教案进行讲 解,在课堂讲 解中随时提问 学生已进行讨 论交流;
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认识细胞增殖分化和凋 亡调控的一般规律,更重 要的是要充分理解体会 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调 控相互转化过程中折射 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具备 运用发病学与病因学基 本原理分析疾病与健康 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善
笔试 60%,课 堂过程 考核占 40%。
行讨论交流
于关注学科发展新动态
和科研新成果和素质
思想,而且要启发优秀学生思考疾病的形态学和组织学与机能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1 Nature of Course Veterinary Pathology is a basic veterinary course which is based on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study on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metabolism, function, etc of disease by using approach on the natural sciences. It aims to reveal the cause of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outcome and it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for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lated majors. 2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about vary pathological change, mechanism,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way of think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veterinary workers. 3 Course Status and Role It is a bridge between elementary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clinical veterinary medicine, also a bond that physiological status transforms into morbid status. It aims to make a research on pathology, diagnose and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dicine. 4 Main Teaching of the Course Considering the status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ourse, we arranged basic theories about pathophysiology an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discipline, adding frontier content of modern biomedicine---tumor pathology, immunopathology, pathogenetics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This course not only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all concepts and basic theories and understand, dialectically think and knowing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outcome and endings of every course, but also understand the reason of every disease occurrence and dialectic ideas from the mechanism.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enlighten the outstanding students to think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morphology, histology and function.
B7,C4) 3.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各种信息查询手段,发现、思考、分析和解答病理学基础理论方面问题
的能力(A5,B2,C2); 4.结合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等相关实践课程,培育学生认识基本病理变化,发现、思考和分析
病理学前沿问题,并能解答基本病理学热点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思考疾病的形态学和组
*教学内 容
力。
笔试 60%,课 堂过程 考核占 40%。
首先由教师针 教师当堂结 学生不仅要 掌握 血液 循
对要讲解的血 束时就需掌 环障碍的基本原理和 机
液循环障碍的 握的内容凝 制,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理 笔 试
重点主题编写 练几个问题, 解体会血液循环障碍 反 60%,课
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
2 教学目标:围绕病因、病机和转归三条主线,培养学生了解各种病理变化的基
本概念、机制及变化特征和动物医学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3 课程地位和作用:是基础动物医学和临床动物医学之间的桥梁; 是生理状态向
疾病状态过度的桥梁,其作用是进行病理研究、诊断以及比较医学研究。
进度安排 及要求 (Class Schedule & Requirem ents)
织学与机能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B2,B7,C2,C4,C7)。
教学内 容
第一章 疾病的 病因发
病学
第二章 信号转 导与疾

第三章 细胞增 殖分化 和凋亡 调控障

学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


2
采取师生互动 交流的模式, 首先由教师针 对要讲解的重 点主题编写组 织教案进行讲 解,在课堂讲 解中随时提问 学生已进行讨 论交流.
学生不仅要掌握健康与 教师当堂结 疾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 束 时 就 需 掌 互转化关系,认识疾病病 握的内容凝 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原 练几个问题, 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充 布置让学生 分理解体会疾病与健康 课外查资料 相互转化过程中折射的 准备讨论稿, 唯物辩证法思想,具备运 在下一节课 用发病学与病因学基本 上进行讨论 原理分析疾病与健康 关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学时
(Course Code)
AN329
(Credit Hours)
32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授课对象 (Target Audience)
动态和科研新成果和素
质。
首先由教师针
对要讲解的应 教师当堂结 学生均要 掌握应激 的 基
激的防御机制 束时就需掌 本概念,认识机体的应激
与疾病的一般 握的内容凝 防御机制,学生要充分理 笔 试
关系的重点主 练几个问题, 解和体会 应激 的防御 机 60%,课
2 题编写组织教 布置让学生 制与疾病 的一般关系 中 堂 过 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