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b761eebe23482fb5da4c26.png)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tán tuílín yù2、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②交相辉映。
③四季。
④都。
⑤消散。
⑥太阳快要落山了。
欲:将要。
颓:坠落。
⑦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⑧参与,这里指欣赏。
3、①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②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③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⑤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⑥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清流见底高峰入云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③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⑤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⑦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合作探究案1、示例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
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示例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示例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2、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cf5d9f9b6648d7c0c7461f.png)
8《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学习重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习难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旸谷()一撮灰()皓月()妲娥()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倘使:凭栏:轰轰烈烈:3.《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集《_____________》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
作者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5.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巴金先生的两篇散文《日》《月》。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
1.听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全文。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短文两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6204f90b1c59eef8c7b4ef.png)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短文两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2.短文两篇【教学构想】《走,看云去》是一篇托物咏志的抒情散文,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1.品味语言。
对语言的品味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词语本身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深层含义,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初读感受——品读领悟,让学生在读中去感知,在读中去品味。
2.体会思想感情。
通过对语言的品味,让学生体会情感,揣摩作品内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强调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自主性。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使探讨的问题更深入,更有代表性。
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短文的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合作、交流,在阅读中体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读的基础上,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引导学生感悟并珍重人生的“第一次”。
难点:在自主阅读,分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安排]两课时1.由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老师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情感。
2.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共同探讨。
初中语文八年级《22.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22.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1fe914482fb4daa58d4b79.png)
《爱莲说》 (1)主题思想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
清廉正直的美德,鄙弃追名逐利的世风,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文脉结构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莲 君子―→托物言志 不慕名利 爱莲说 气质风度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洁身自好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3)无丝竹之乱 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 (4)无案牍之劳 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5)不蔓 不枝 (名词活用为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2)宾语前置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
宋代 朝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人,________(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谥
号“元公”。
6.助学背囊 《陋室铭》 (1)主题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对自己居室的描写, 极力表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 • •
• •
•
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每年的 中考作文中仍然大量 充斥着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 情或无情之作。除了初中生情感体验不够 丰富外,最主要的原因 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将作文与抒写个人情感、 注重引发心灵对接起 来,片面地以为作文就是陈述道理、讲求 事实的,容不得个人的 “卿卿我我”,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的
22 短文两篇
1.一词多义
花 结构助词,的 . 水陆草木之 乱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丝竹之 . (1)之 不译 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 .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课件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aea38ae009581b6ad9eb4f.png)
合作研讨-《日》
2.“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 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 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合作研讨-《日》
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 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 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 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 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 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 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 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 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 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 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 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合作研讨-《月》
1、月亮在文中带给的突出感觉是什么? 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你能联想 到哪些古诗文的哪些诗句?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 “冷”“死”有什么含义?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 往和渴求.“冷”“死”感情色彩 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 现实的不满和憎恨。
合作研讨-《月》
4、本散文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心情?最后一句,请你发挥想像, 猜猜“她”看见了什么人的人影?
撮
cuō 撮合,一撮灰 zuŏ 一撮头发,一撮胡子
lòu 露马脚,露怯
露 lù 露台,暴露
nìng 宁愿,宁可
宁 níng 宁静,安宁
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yáng,日出。 倘使:假使。
用下列句式说话:
1、这是一篇写——的文章(概括课文内容) 2、我觉得,本文美在——(从文章语言、
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ab673e58f5f61fb636663e.png)
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②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行道树》: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整体感知①自读,发现问题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筛选、整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
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课堂讨论,确定思考题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
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说课稿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2c32e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d.png)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短文两篇》。
在这篇说课稿中,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六个部分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短文两篇》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赞美,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也可以深刻领会到古代文学的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的诵读、翻译和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同时也可以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深入理解这两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美妙和深刻,同时也可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说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2.讲解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古代文学作品,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短文两篇》。
2.新课教学:首先进行《陋室铭》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志向;接下来进行《爱莲说》的教学,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对爱莲之人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a5980d0975f46526d3e117.png)
其后一贬再贬,直到以琼州别驾身份流落海南。宋徽宗即位后,才将他召回,次年死于常州。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 才能的艺术家。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 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 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2、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 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 3、林子的泥土夹杂着清新的气味,草叶慢慢地探头,在树根,在灌木丛,在你的脚下,安静地蔓延着不为 人知的浅绿。像淡淡的水粉。
• 4、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拼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种有耳无耳 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 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这月色有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皎洁 空灵 (或清澈透明)
清丽 淡雅
悟一悟 品心境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在句子前试着加“噢”字读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作者怎 样的心境?
人教小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整体规划
![人教小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整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9a36f0a58fb770bf68a5519.png)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整体规划一、教材分析《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此课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以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给人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名篇,全文精炼短小,却底蕴悠长,意味深远。
文章作者借写莲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两篇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
人教版语文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除《陋室铭》和《爱莲说》外,这个单元的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理想社会的《桃花源记》,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望岳》、《春望》、《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将近二十篇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形成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
八年级学生,十三四岁,一方面,他们还保留着少年儿童的天真烂漫,对于美好的事物他们有浓厚的兴趣,对于琅琅上口的文章仍保持着强烈的热爱,对于朗读不乏兴趣。
另一方面,他们的的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
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
三、教学设想1、“文”“言”并重,注重挖掘文章的文意之美。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重头戏。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认为要充分重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入选初中课本的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粹。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74b653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1.png)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说课稿一、课程背景语文学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它是培养学生基本语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
而《短文二篇》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一课,主要是通过两篇短文的阅读来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叙事文和议论文,了解短文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掌握短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短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的胸怀、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短文的阅读及分析,包括叙事文和议论文;2. 短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动笔前的准备、选题和构思、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 发现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读懂两篇短文,掌握短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教学难点:发现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讲解法、讨论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1. 讲授讲解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短文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掌握短文的写作方法。
2. 讨论探究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短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模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六、课型设计第一部分:导入环节(5分钟)1. 教师介绍本课内容,向学生普及什么是短文,以及短文的分类、特点、优点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目的和地位。
2. 让学生阅读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体会问题在人们生活中的频繁出现,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认为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短文两篇》(第1课时)ppt课件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短文两篇》(第1课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5c94134a7302768e9939cc.png)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 总------共谈山水特色:美 分------具体描绘手法、角度 山水相映之美 (静态、形体)(仰视俯视) 动静相衬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静态、色彩) (平视) 晨昏变化之美 (动态、声响)(听觉视觉) 总------感慨收束,其与谢公(谢灵运)比肩之意。 抒发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 ,古今知音共赏惬意之情。
掌握重点词语: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 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 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 (4) 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 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 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 间。(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 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与: 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
第二十七课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新课导入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 了世界。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古人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 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 《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 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2.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 “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指导朗读,整体把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bb8f1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7.png)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短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2. 掌握短文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3. 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优秀的短文。
教学重点:1. 短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2. 短文的写作技巧。
3. 优秀短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短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2. 掌握短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 学习如何写出优秀的短文。
教学步骤:I. 导入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帮助学生了解短文的定义,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
并对学生比较熟悉的短文种类展开阐述,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II. 讲解1. 短文的定义短文是指篇幅在500字以内的文学作品。
简明、精炼、层次分明是短文的最大特点。
2. 短文的基本结构短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入、主体、结尾三个部分:(1) 引入:引出短文的主题及引起读者兴趣的重要信息。
(2) 主体:阐述短文的主要内容。
(3) 结尾:总结短文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 短文的写作技巧(1) 简洁明了:短文篇幅较短,需要简明扼要的表达意思。
(2) 主题突出:短文主题在篇幅容许的情况下需要表达的清晰、突出,便于读者理解。
(3) 符合语境: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炼,并符合语境,以便顺畅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4) 语言生动:语言生动有力可以让读者更加容易的理解短文的内容和主旨。
III. 操作练习1. 让学生根据自己经历、身边的事物,分别写一篇记叙文和一篇议论文,并围绕短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展开讲解和分享。
2. 让同桌互相交换文章,进行批改和修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IV. 总结1. 提醒学生在写作时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写作,并在写作时注意结构,把握主题,生动言献。
2. 引导学生练习短文的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V. 作业1.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写一篇短文,并把作文交到班级课堂上与大家分享。
2. 让学生选择一些看上去不错的短文,阅读并分析,找出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867df6844769eae109ed55.png)
短文两篇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四、把握文章主旨
怎样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概括写作技巧。
全班交流
互助释疑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六、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
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七、探究方法
1.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2.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八、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指导比较两文异同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心得,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
总结提高九、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十、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3.运用动静相衬的写法描写
一处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200字左右)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巴金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巴金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1a6c0267ec102de2bd8978.png)
重点分析
3.“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 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 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 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 有了相通的地方。
重点分析
4.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 娥奔月”的传说?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 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 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 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 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重点分析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 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 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重点分析
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 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 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 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 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 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 示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不同凡响的见解和 看法,也就具备了好文
• 就中考作文来说,虽然我们不能像对待文学 创作那样的要求和标准
• 来评价,但是我们也不能小觑必要的文采在提 升作文品质方面所起的巨
• 大作用。从失分比较多的作文,往往有不少 就是缺少文采有滋润,语
曾于1949年出席第一次 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 常委。此后的50余年中, 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 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 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 联副主席。他的著作被 译为多种文字。
1984年10月,接受香港中文 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2年至1985年 相继获得意大利 但丁国际荣誉奖、 法国荣誉勋章和 香港中文大学荣 誉文学博士、美 国文学艺术研究 院名誉院士称号。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9aec41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6.png)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短文二篇》的教学反思,本章作为四个短文推出的最后一篇,旨在让学生了解短文四种不同的写作形式,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短文的含义以及四种不同形式的表达方法。
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分析,给出了以下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短文,并理解短文概念和特点。
2.学习短文的四种不同的写作形式,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描写文,并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四种不同形式短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形式准确表达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种不同形式的短文写作技巧,其中包括1.记叙文: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讲述一个故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2.议论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某一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试图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3.说明文:主要是通过描述事物的特点、构造要领、功能,科学地分析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的发展趋势等等,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该事物的知识和技术;4.描写文:主要是通过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刻画事物的情感,给读者带来美的愉悦感受。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CD教学法:通过展示CD中的短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短文。
2.小组合作教学法:对于不同的短文形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总结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形式的文体,发现和探究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规律。
3.仿写法: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写出不同形式写作的文章,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应对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我用了CD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和仿写法三种教学方法,效果都很好。
首先,采用CD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什么是短文,并且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CD中的短文,理解不同种类短文的写作方式。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通过交流讨论找到合适的写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写作能力。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ee9e2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d.png)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教材分析: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亮的时代特点。
《陋室铭》轻松爽朗,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乐趣。
《爱莲说》描画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教学设想: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关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专门大的关心,同时关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专门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明白得和积存语言。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明白得和积存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进一步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爱好,把握学习规律。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颂扬简单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乐趣。
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亮,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依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明白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明白得、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把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明白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乐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判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专门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成效。
八年级11课短文两篇课堂笔记
![八年级11课短文两篇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449ce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4.png)
八年级11课短文两篇的课堂笔记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一、课文背景
介绍短文两篇的作者、写作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词语解释
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包括生词、多义词、短语等,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三、课文结构分析
分析短文两篇的结构,包括段落划分、主题句、支撑句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
四、语言点解析
解析短文两篇中的语言点,包括句型、语法、表达方式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
五、思考题与讨论
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课堂互动与活动
设计一些课堂互动和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作业与练习
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
以上是八年级11课短文两篇的课堂笔记可能包括的内容,具体内容可能因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通外直,不蔓 • 不枝
• 君子美好的资质。
• 小结:
• 《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 这正是作者的心志写照,是作者理想 的寄托。
• 作业:
•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 求,说说你最喜欢哪种花,用一两百字加 以描述。
篇文章,刚才读,读出陋室简陋,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 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思维角度:主人、 环境、客人、生活。)
• 4、那么,本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 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 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 目。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 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 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看历史, 透过历史看人生……
• 7、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 “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 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 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讨论
•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 陋室的状况吗?
•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 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没有奏乐的闹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文
劳形。
南阳诸葛庐, 件来
劳累(我的)身体,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屋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西蜀有杨子云 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师生互动
• 1、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 押韵。
• 2、 陋室, 陋室,陋在何处?
• 3、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换角度想 :同样一
练习
2.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 室不陋,身居陋室,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 室的思想感情。
C、《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赞美 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 乐道的情操。
小结:
• 本文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 它显著的特点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 主人高尚的道德、陋室周围优美的自 然环境、主人与客人共同营造的人文 环境,结构成一曲韵味十足的乐曲, 读来如行云流水,确实是我国古典文 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作者简介
•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 史。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 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 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 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以 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 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 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草书砚铭是: "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 弗失道自然。"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有一方端砚的铭文是: "守其白,辨其黑,洁若玉,坚若铁,马列 之徒,其如斯耶!"
直尺铭文:
练习
1.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 法。
• 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 贫乐道)是高尚的。
•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不能 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
练习
• 以下列铭文为例,给自己写上一、二句座右 铭以警戒自己。
古铜镜上的铭文: 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人以人为镜以正品德
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艳
• 中通
外直,不蔓(màn)不枝,
• 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 枝节节的
•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 香气越远越清芳,挺拔地洁净地立在水上
•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 •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
朗读课文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 陋之有?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在于
•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 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
•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 跟我一样的还有谁呢?(至于)对牡丹的 爱
• 宜乎众矣。
• 当然人数就多了。
莲的象征意义
• 出淤泥而不染
• 君子的庄重、朴质,不哗 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 濯清涟而不妖
• 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 苟,豁达大度
•
翻译课文
•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 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从唐朝以来
• 世人盛爱牡丹。
• 世间的人很爱牡丹。
•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 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从唐朝
以来 • 世人盛爱牡丹。 • 世间的人很爱牡丹。 • 予独爱莲之 出淤(yū)泥而不染, • 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
朗读课文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 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 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
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 只要我
德馨
有美好 的品德(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
苔藓的痕迹蔓延上台阶, 野草的颜色映入帷帘
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
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没有无知的贫民,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看看泥金 写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
欣赏莲花
• 上量
• 古汉语常识:
• 作者及文体简介
•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 宋理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方正, 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 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 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 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 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 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 5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 •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6、课文是如何引出德馨的? • 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
引出“德馨”的. • 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
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考试铭
•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 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 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 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自习 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云: 混张文凭。”
•
陋室铭
•
•
刘禹锡
•
简介文体
• 铭,是古代文体 • 名,刻在器物上,用 • 于述功纪行或警戒。 • 本文是刻在牌上,放 • 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 • 的铭文,又叫“座右 • 铭”。 • 文字精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