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的适应性评价

合集下载

黑龙江玉米种植受气候变暖影响论文

黑龙江玉米种植受气候变暖影响论文

黑龙江玉米种植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给全球与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显著深远的影响。

而黑龙江省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之一。

今后一段时期气候仍将继续变暖,这一现实将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且喜温,气候变暖对其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关键词】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气候变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年),确认全球变暖,地表平均温度的升高的可能性,其原因90%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引起的,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升高了(0.74±0.18)℃,过去50年的增温速率(0.13±0.03)℃[1-3]。

近50年中国平均气温升高以北方为主,21世纪由于人为排放增加,中国将继续变暖,尤以北方和冬季明显。

特别是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4]。

农业属百业之首,它的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以及其他部门的发展。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尤为重要。

黑龙江省全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并且幅员辽阔,是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最为丰富和水土资源配置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温度的变化对黑龙江农作物的种植与分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

1.黑龙江省的气候特征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

一月分的平均气温在-30.9℃-14.7℃之间,夏季温度普遍偏高,平均气温在18℃左右,全省≥0℃积温平均值在2000-3200℃,大部农业区介于2800-3200℃之间;≥10℃积温多介于2000-2800℃,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

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雪,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春秋分别占13%和17%左右。

1月份降水最少,7月份最多[6]。

2.黑龙江省主要种植作物的气候适应性黑龙江省的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有一定发展,但占的比重低。

农作物的品种选择与适应性评估

农作物的品种选择与适应性评估

农作物的品种选择与适应性评估农作物的品种选择与适应性评估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作物的种植品种的选择既要考虑其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环境条件,又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

同时,适应性评估也是确保农作物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各种病虫害、逆境等问题的关键步骤。

一、农作物品种选择的重要性农作物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收益。

合适的品种选择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以及抗逆性,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不同的品种选择还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农业与食品行业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

因此,农作物品种选择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农作物品种选择的因素1. 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海拔高度等。

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达到最佳生长状态,因此在品种选择上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2. 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产品附加值等。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3. 抗病虫害能力: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对病虫害有不同的抵抗力,选择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4. 抗逆性能力:农作物在干旱、高温、寒冷等不良环境下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

三、农作物适应性评估的方法1. 试验和观察:通过田间试验和观察,对不同品种的农作物进行对比,以评估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2. 数据分析:对已有的农作物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品种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3. 遗传分析:通过遗传学方法,研究不同品种的遗传特征,从而评估其适应性和抗性。

四、农作物适应性评估的意义农作物适应性评估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促进农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评估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农民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品种,提高产量和抗逆性,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农作物品种选择与适应性评估的案例分析以小麦为例,根据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逆性能力等因素进行品种选择和适应性评估。

对于干旱地区,选择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对于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需求较高的地区,选择适合加工的品种可以提高附加值;对于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区,选择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可以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农作物蔬菜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浅析

黑龙江省农作物蔬菜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浅析
中图 分 类 号 :¥ 3 3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是通过 田间试验鉴定参试 品种的丰产性 、稳 定性 、抗逆性 、适应性及综合表现 ,客观评 价参 试品种特征特性及 生产应用价值 ,是农作物 品种审定和 区 域化合理布局的前 提基 础和主要依据 ,对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 全和农民增产 、增 收具有重要意义 。 品种 区试生试工作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 响参试 品种科学评 价的公正性 ] 。黑龙江蔬菜品种的推广和扩大种植 ,一般要求 经过 2 a 的区域试验和 l a 的生产试验 。由于试验周期长 ,品种 类型多 、人为操作不一致等对试验结果影 响较 大 [ 2 ] 。作为科研 人员应该全面了解 田间管理 程序 和具体试验要求 ,熟练掌握操 作细节 ,减少 人为原 因误差 。 为 了确保 品种审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供 客观 、真实可靠 的试 验依据 ,现将 工作 中的需要 注意 的问题和相关技术要点总 结如下 : 1选择适宜 的试验地 试验地是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的基础条件 。 要求地势平整 、 肥力较好 、 排灌方便 、 合理轮作 、 前茬均一 、 无检疫性病害的地块。 合理安排试验地茬 口,避免重茬迎茬 ,通 过合理轮作改善 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或失衡状态 ,合理利用 土壤 营养 ; 促进对病 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活动 ,抑制病原 物滋 生 ,减少病虫草 害 ,逐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在实践 中 ,长期 承担试验点 的单 位可依据不 同 目 的 :养分需求不同 、改 良土壤结构 、防控病虫 危害 、平衡土壤肥力等方式安排茬 口,如通过茄果类 、豆类 、 瓜类之间或蔬菜与粮食作物之 间的轮作 , 有效合理利用试验地。 试验地主要误差来 自于土壤肥力差异 ,前茬 收获后应及 时 耕翻平整土地 , 使试验地达到地势平整 、 质地均匀 、肥力一致 、 排灌方便等要 求。 2试验 地小 区规划 蔬菜 品种 区域试验要求 3 次重复 , 各重复 间相 同品种不得 排在 同一条直线上 ,不得捆绑式排列 ,区域试验生产实验对照 品种不得排在边行 ,小区排 列方 向应 与土地肥力趋势 和坡 向垂 直。各重复间应留步道 1~ 1 . 5 m , 试 验地周围设保 护带 , 保护 带宽度不小于小 区宽度。 区域试验品种少于 3 份时可采用对比法 。 依次重复行长、 行数 、 小区面积等严格参照省蔬菜试验方案要求 。 3漫种催 芽 培育壮苗 番茄 、 茄子 、青椒 、黄瓜常采用温室育苗盘育苗 ,每盘播 种量 8 0 0~ 1 0 0 0粒为宜 ,育苗时间 3 月下旬 ~4月上旬 。如果 温度过低 ,温室可采用 电热线加温处理 ,以免产生冻害。种子 可采用 温汤浸种 ,以达到消毒 的 目的 ,将种子放入 5 0~6 0 ℃ 水 中不断搅拌 至室温 ,常温浸 种 6~8 h 后 反复搓洗 种子表 面 黏液进行催芽 ,温度可控制在 2 8~3 O ℃,当种子 6 0 % 7 O % 露 白时进行播种 。催芽过程 中,见干时要 适当喷水 ,保持适宜 湿度 。 若采用 1 6 h 高温和 8 h 低温的变温催芽 , 整齐度明显提高 。 4苗期管理 抗性锻炼 猝倒病与立枯病是危害茄果类、瓜类幼苗的主要病害。育苗

黑龙江谷子种植品种

黑龙江谷子种植品种

黑龙江谷子种植品种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和资源优势。

在黑龙江的农田中,谷子是一种常见的作物,被广泛种植并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谷子属于禾本科植物,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是一种旱作谷物,对水分要求较低,抗逆性强,适应广泛,因而在黑龙江的干旱地区种植谷子成为一种有效的农作物选择。

黑龙江的谷子种植主要集中在这个省份的西部地区,如黑河、伊春、牡丹江等地。

这些地区的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谷子生长和发展。

黑龙江的谷子种植品种较多,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特殊要求,农民们选择了适合当地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

以下是黑龙江谷子种植常见的品种:1. 黑龙江谷子12号:这是黑龙江省育成的一种优良谷子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

该品种生长期较短,抗旱能力强,适应性广泛。

在黑龙江的许多地区广泛种植,对这一品种的需求量大,并且也有一定的出口潜力。

2. 伊春谷子4号:这是在黑龙江省伊春地区育成的一种谷子品种,适应性强,对寒冷的气候条件适应较好。

该品种的耐寒性和抗逆性强,能够在北方地区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生长和发展。

3. 牡丹江谷子5号:这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广泛种植的谷子品种,该品种的产量较高,适应性广泛。

由于其产量稳定,品质好,因此这一品种在黑龙江谷子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

4. 黑河谷子3号:这是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种植的一种谷子品种,这一品种在黑河地区被广泛种植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该品种的抗病能力较强,适应性好,耐寒能力强。

以上所述的谷子品种只是黑龙江谷子种植中的一部分,还有其他许多品种也广泛种植在黑龙江的农田中。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殊气候、土壤条件和需求,农民们会选择种植适宜的品种,以确保最大程度上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同时,科学家们也在不断研发新的谷子品种,以更好地适应黑龙江和其他地区的种植条件,并提高谷子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黑龙江的谷子种植品种较多,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

这些品种在当地的农田中得到广泛种植,为黑龙江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作物的种子质量与种植效果评估

农作物的种子质量与种植效果评估

农作物的种子质量与种植效果评估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子的质量是农民获得丰收的基础之一。

因此,评估种子的质量和种植效果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与种植效果进行探讨。

一、农作物种子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农作物种子质量评估对于农民而言至关重要。

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决定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优质的种子在发芽率、萌发力、耐病性等方面表现出色,可以有效提高种植效果,降低农民的风险。

因此,科学评估农作物种子质量势在必行。

二、农作物种子质量评估的方法1.外观指标评估外观指标评估是最常见的农作物种子质量评估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种子的质量。

籽粒的完整性、形状均匀性以及有无病虫害等外观特征都可以反映出种子的质量情况。

2.生理指标评估生理指标评估主要从发芽率、萌发力、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能正常发芽的百分比。

萌发力指种子在固定时期内萌发的能力,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3.遗传指标评估遗传指标评估主要通过基因测序和遗传分析来评估种子的质量。

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检测种子中的遗传物质,评估其遗传稳定性和种属纯度等遗传特征。

这些指标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种子的遗传背景,为选育适应性强、高产高质的农作物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三、农作物种植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农作物种植效果评估是对种子质量评估结果的验证和检验。

通过评估种子的种植效果,可以判断种子的适应性、生长发育和产量情况,从而为农民的决策提供依据。

只有将种子的质量和种植效果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农作物种植效果评估的方法1.田间观察评估田间观察评估是最常用的农作物种植效果评估方法之一。

通过走访农田、观察植株生长情况、测量穗长、果实大小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种子的种植效果。

2.农产品质量评估农产品质量评估可以从农作物的品质、口感、风味等方面进行评估。

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省

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省

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省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黑龙江省。

以下将详细介绍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原因。

首先,黑龙江省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该地有着广阔的农田和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

黑龙江省北部辽阔的平原地带有大量的深层土壤和充足的水源,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其次,黑龙江省气候适宜,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

马铃薯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黑龙江省的夏季气温适中,降水充沛,为马铃薯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生理代谢。

同时,黑龙江省夏季日照时间较长,光照充足,也能提供马铃薯所需的光合能量。

第三,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农民资源和技术支持。

黑龙江省农业部门非常注重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通过各种培训班和农技人员的指导,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这样的支持使得黑龙江省的农民在马铃薯种植方面具备了较强的农艺技术和经验,更加能够适应种植马铃薯的需要。

此外,黑龙江省的马铃薯产业链也相对完善。

黑龙江省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包括马铃薯的种子生产、种植、收获、储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这些环节的完善,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推动了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

此外,黑龙江省的政策支持也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的重要原因。

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农民种植马铃薯,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比如提供农资补贴、贷款支持、保险补偿等,降低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了种植的积极性和效益。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的气候环境、丰富的农民资源和技术支持以及政策的支持等多重因素,使得该地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远远超过其他省份。

随着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黑龙江省的马铃薯产业将持续发展壮大。

黑龙江省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播种技术

黑龙江省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播种技术

黑龙江省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播种技术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玉米是该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黑龙江省积极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的玉米播种技术。

一、选种优质种子绿色高质高效的玉米种植技术首先要选用优质种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引进精品玉米种子,并在实验基地进行筛选和试验,挑选出适应黑龙江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种子。

二、合理施肥玉米施肥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黑龙江省积极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测试和营养诊断确定施肥方案。

根据土壤的氮、磷、钾含量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避免浪费和污染。

推广有机肥和绿色肥料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适时播种绿色高质高效的玉米播种技术要求适时播种。

黑龙江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适宜玉米生长的温度范围,确定最佳播种时间。

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和病虫害防治,保证种子的生长环境良好。

四、科学管理玉米的科学管理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黑龙江省鼓励农民采用高效的玉米栽培技术,如密植、中耕、无墒耕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五、保护生态环境黑龙江省在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的玉米播种技术的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轮作和种植结构调整,减少连作障碍,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采用生物灭虫剂和有机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灌溉用水。

六、技术培训和推广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示范,向农民宣传和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的玉米播种技术。

通过现场演示和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绿色农业生产。

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

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

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旨在评价不同作物品种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以及其潜在产量。

该评估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农民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本文将探讨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的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适应性评估方法1. 田间试验法田间试验法是目前常用的评估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和不同种植条件下的试验田中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产量表现以及耐逆性等指标。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评估不同作物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并选取适宜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2. 模型预测法模型预测法利用数学和统计模型,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规律等因素,预测不同作物品种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产量水平。

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科学地评估各品种在不同地理区域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并根据预测结果指导农作物种植管理。

二、产量评估方法1. 样方调查法样方调查法是一种常见的评估作物产量的方法。

通过在试验田或实际农田中设置样方,并对样方内的作物进行抽样调查,获得作物的实际产量数据。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可以推算出整个田地或农场的作物产量水平,并进行品种适应性和产量评估。

2. 系统观察法系统观察法是另一种评估作物产量的方法。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对于同一品种的不同样本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等指标。

通过对多个样本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作物品种适应性和产量水平的评估结果。

三、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的应用1. 品种选育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的结果可以为作物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评估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产量表现,可以筛选出适宜的品种进行后续选育工作,例如提高抗病虫害能力、耐旱性和抗逆性等特性。

2. 种植管理指导根据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农民提供种植管理指导。

早熟水稻品种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适应性鉴定

早熟水稻品种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适应性鉴定

早熟水稻品种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适应性鉴定商全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黑龙江黑河164300)摘要: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黑河市进行水稻适应性鉴定,对产量、抗病性、生育日数等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莲育1538、龙庆稻39号、莲汇6735、龙粳4411等4个品种较适合当地种植。

关键词:水稻品种;黑龙江;北部高寒区;适应性;鉴定米饭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食物,作为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大米是世界上三大谷物品种之一,也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产品。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水稻种植面积在全国位居前列,种植面积在400万hm 2以上,其种植范围在全省1~5积温带均有种植。

黑河市地处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低,以种植大豆和玉米为主,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很快[1-3]。

黑龙江北部高寒区生态条件复杂,农民在水稻品种选择时有盲目选择现象,由于选择品种不当,造成绝产绝收现象。

针对这一生产实际,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进行水稻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旨在为农户科学选种提供依据。

员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9年在黑河市爱辉区西岗子镇坤站村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水稻试验田进行,试验田为多年老稻田,当地土壤类型为暗棕壤,肥力中等水平。

1.2试验品种试验采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审定对照水稻品种龙粳47为对照,收集省内各育种单位育成龙庆稻39号、莲汇6735、龙粳4411、莲汇6866、莲育1715、莲育1538等6份水稻品种和材料,共计7份试材。

1.3试验方法员援猿援员试验设计采用大棚育苗方式,药液浸种进行消毒杀菌,催芽车间催芽,催芽后4月18日播种,称重后按播种量每秧盘人工播芽种130g,基金项目: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GA21B002);黑龙江省水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黑农委体系(水稻)[2017]1号)。

收稿日期:2020-10-14作者简介:商全玉(1982-),男,硕士,副研究员,从事水稻遗传育种与高产栽培工作。

八个早熟玉米杂交种在黑龙江省北部的适应性鉴定

八个早熟玉米杂交种在黑龙江省北部的适应性鉴定

3 结论与讨论创造适宜的群体结构是大豆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不同种植密度大豆的农艺性状有所区别[8]。

本试验通过对3个新选育大豆品种研究发现,在旱作区随播种密度增加,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有效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则呈现下降趋势,荚粒数和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说明播种密度对该区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具有显著调控 效应。

通过选择品种及适宜的播种密度是旱作区大豆高产适水栽培的关键性技术措施[9]。

不同大豆品种全生育期田间耗水量不同,陇黄1号田间耗水量相对最多,其次为陇黄3号,陇黄2号最少。

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田间耗水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播种密度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产量的提高也就相应提高了田间水分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1] 冯丽娟,朱洪德,于洪久.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2): 206-211[2] 杨升辉,邱家训,李洪杰,王素阁,张小燕,李春燕,李倩,张呈祥.黄淮海夏大豆产量潜力表达技术初探.中国种业,2013(10):42-44 [3] 孙国伟,付连舜,张凤路,张瑞朋,朱海荣.播期及密度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大豆科学,2016,35(3):423-427 [4] 杨如萍,王立明,陈光荣,林汉明,刘学义,张国宏.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选育报告.甘肃农业科技,2018(8):25-27[5] 王立明,张国宏,杨如萍,陈光荣.大豆新品种陇黄3号.中国种业,2019(4):80-81[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7] 路海东,薛吉全,郝引川,张仁和,高杰.播期对雨养旱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作物学报,2015,41(12):1906-1914[8] 张茂明.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国种业,2012(2):36-37[9] 王立明,杨如萍,陈光荣,张国宏.旱作大豆播种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2):45-49(收稿日期:2020-07-08)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其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1-2]。

黑龙江玉米主要种植品种对比

黑龙江玉米主要种植品种对比

今后的品种肯定是区域化强的品种,耐密植、抗倒伏、脱水快、品质优是今后的主导,种业公司应该在品种上市之前做好测试工作,避免其盲目性高产是所有育种者、种子生产者和农作物种植者的共同追求。

然而多年的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单纯高产的品种由于抗逆性、适应性和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表现的稳定性比较差,年际之间的产量不稳定,最终农民得到的实际产量反倒有限;相反,一些看似产量一般的品种,但是由于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对于年际之间的气候差异表现出的抗性强,更受到种植者和市场的欢迎。

所以,在育种界和农民都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抗性就是产量。

这是对于一个品种多年在生产实践中表现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把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劳动力逐步向城镇和服务业转化,传统的劳动力密集的农业生产也出现劳动力匮乏,农业生产“空心化”和劳动力价格逐年提升的趋势。

这一变化趋势给未来的农业生产及其相关的领域带来诸多的变化:一方面是高端经济作物和具有特色品质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另一方面一些能够节省劳动力,能够适合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

于此同时,一些产量性状不错,缺乏品质特色,要求“精耕细作”和精心呵护的品种逐渐在被市场淘汰出局。

所以,本人在这里提出一个未来育种方向的命题,即:效率就是产量。

什么是一个品种的产量?-它是该品种在不同地理和气候环境中综合产量水平的体现,而不是在特定地点高水高肥,精耕细作下“高产公关”、“产品展示田”的产量;-它应该是符合我国当前大规模农业生产条件和科技水平的真实体现,而不是用纸张计算出来的“理论产量”;-它是不同年际间品种综合表现的体现,而不应该是风调雨顺,顺境中的表演;-它是适应市场需求和农民种植意愿的体现,而不是领导号召,“有关专家”呼吁的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结构的调整的速度还会加快,农业劳动力的缺乏和劳动力价格的提升也将越演越烈。

黑龙江种植高粱么

黑龙江种植高粱么

黑龙江种植高粱么黑龙江是中国最北部的省份之一,也是农业大省,相对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

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黑龙江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为你详细介绍黑龙江省种植高粱的情况。

首先,高粱在黑龙江省的种植历史悠久。

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适合高粱的生长,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据统计,黑龙江省高粱的种植面积连年保持在200万亩以上,年产量可以达到300万吨以上。

高粱种植分布广泛,基本涵盖了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其中主要集中在绥化、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地方。

其次,黑龙江省高粱种植的主要品种以河北高粱和玉米高粱为主。

河北高粱属于夏播作物,适应性较强,所以在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

玉米高粱属于秋播作物,生长期较长,农民一般选择相对较长的夏秋季节进行种植。

高粱具有耐贫瘠、忍旱、耐候性强等特点,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这也是黑龙江省农民选择种植高粱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黑龙江省高粱的种植采用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

例如,农民在种植高粱时会运用连作休闲轮种等方法,以提高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种植者还会定期使用化肥、农药等农资来保护高粱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高粱的收获。

另外,黑龙江省的高粱种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种植产业链。

一方面,黑龙江省农民选择种植高粱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高粱的产量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农民可以通过销售高粱来提高家庭收入。

另一方面,高粱的种植也带动了农业机械和农贸市场的发展。

农民根据高粱的种植需求购买农机具,农贸市场也以高粱为主要农产品进行交易,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省的高粱种植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较为寒冷,高粱的适应性相对较强,但还是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粱种植者也面临着对农业绿色生产的追求,需要更加重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高粱产品的质量监管等问题。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拓展农业功能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 型农业形态,拓展农业功能,提高 农业综合效益。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改善农产品品质
农业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提高农产品的 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附加值。
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畜牧 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涌现 出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企 业。
林业发展情况
林业资源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均居全国前列。
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是黑龙江省的重要产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木材、纸浆、家具等。
03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结构分 析
农业经济结构现状
种植业占比高
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支 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 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 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业保险和风 险管理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 民的风险保障意识,降低自然灾 害对农业生产的冲击。
推动农业与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
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 业和农村旅游业等新型产业,促 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业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驱动
02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调整产业结构
03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其他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各产业间的
协同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提升。
04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效益分 析
农业经济效益现状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的适应性评价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的适应性评价
关键 词 : 重要 农 作物 ; 种植 ; 适应 性
1 作 物生态适宜 l 生 研 究方法 作物生态适宜f 生 是作物对各生态因子的要求与环境提供这些因子 的之间的吻合程度 ,作物生态适宜I 生 是种植模式设计和种植业结构优 化调整的重要依据u 日 。作物生态适宜陛的评价方法很多, 应用于各种作 物生态适宜 『 生 的评价 。 评价方法有: 平行对 比分析法 ; 相似分析法; 聚类分析方法; 逐层分 析法; 综合分析方法 ; 系统分析法。 2作 物对生态 因子的适应性 2 . 1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及其生态适应性
科技创 新与 应农 林 科 技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 的适应性评价
李 兹积 张 欢 温 秀 卿
( 黑龙 江省生 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3 0 )
摘 要: 本文研 究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 利用 G I S 技术、 模糊数 学等方法, 对黑龙江省区内的玉米、 大豆生理生态特性 与环 境 关 系的分 析 , 筛选 出各 自的 生 态适 应性 评 价指 标 , 构 建其 生 态适 宜性 评 价模 型 , 并 对 一个 地 区 内各 种作 物 的 生 态适 宜性 进 行 比较 , 确 定各 作物 种植 的生 态理 论 比例 , 为 作物 种植 提 供 生 态基础 上 的指 导 。本 文针 对 黑龙 江省 典 型作 物 一 玉米 、 大豆 , 在 生 物 和 生 态 因子 关 系的基 础 上 。 提 出 了一 种 客观 赋 权 的规 则 , 建 立起 一套 较 为 完善 、 系统 、 量 化 的作 物— — 地 区生 态适 宜性 评 价 体 系 和 方法 , 并 对作 物在 多个地 域 的 多 因子的 生 态适 宜性 做 出评 价 。
性 质 比较稳 定 , 而土壤 养分含量 、 含盐量等 则属 比较不稳 定 。所 谓稳定 性高低 , 从土地利用角度来说, 就是对土地进行改造的难易程度 , 无论 评价区域大小和制图比例尺如何,都应该挑选稳定性较高的因素作为 评价指标, 以使评价结果相对稳定 , 便于应用。 由于 因子之 间具有相 关性 ,重 复选择相 似的 因子 不仅会 加大工 作 量, 而且 对评价 结果 可能产 生不 良的影 响 , 为此 , 还必须 结合 运 用主 导 因素分析方法,在各种生态因素中找出少数代表性强的主导因素加以 分析 , 主导因素不仅反映出土地评价单元的主要特征 , 同时还会影响其 他 因素 , 并 反映 出土 地改造 、 利 用的难 易程 度 的差 异 , 因此 , 能更 好进 行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是制约作物分布的主 土地评价单元 的分异 。 要环境因子之一。只有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作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 尽管某 一因子对作 物生长发育 有重要 影响 ,但是 如果该 因子在 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 或者不能开花结实 , 以致 定的评价区域内没有明显差别 , 就不能反映出该区域 内所有评价单元 死 亡。 对该 因子的适宜 『 生 程度 的差别 , 那 么该 因子 对于该 区域 内的适宜 『 生 评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对温度有最低、 最适、 最高点等要求 , 生态 价可能没有意义, 故一般不能将其作为评价指标。 2 . 5评价指标 的确定 学上将最大上下限闭值和最适区的两端点称为作物的生态三基点。 作物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需要一定的热量指标。作物生长发育速 基 于上述原 则 , 通过 对玉 米 、 大 豆生态 适应 性资 料 的分析 , 并结 合 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随温度降低而减缓, 而且都要积累一定的温度总 黑龙江省的实际 , 从众多生态因子中选出最重要、 最普遍 、 且容易定量 数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 这个一定的温度总数即为积温。 化测量的因子, 筛选出生态适宜f 生 评价的基本指标向量 x ( p 为基本指 , 组成了因子指标体系( 表1 ) 。 自然界中温度是有变化的。 有的有规律 , 如四季和昼夜温度变化 , 标生态因子数) 有的是偶然的, 如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 作物生长发育对昼夜温差也有 表 1玉米 、 大豆 生态适亩 } 生 评价指 标 反应, 影Ⅱ 向 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内, 昼夜温差大, 级指标 二级指标 可 以提 高种子 萌发率 , 提高 作物产 品蛋 白质含 量 , 增加糖 分和干 物质积 温度 年 积温 ( ≥1 0 ℃)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是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基本准则,旨在保证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品质和抗性等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

以下是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的详细阐述:一、品种的适应性主要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是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品种的适应性包括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和对不同种植条件的适应性。

1.生态区域适应性:主要农作物品种应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种植,包括平原、山区、干旱区等。

在各个生态区域中,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表现应保持稳定。

2.种植条件适应性:主要农作物品种应能在不同的种植条件下保持良好的适应性。

这包括对土壤类型、肥力水平、灌溉条件、种植密度等因素的适应性。

品种应能够在各种种植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

二、产量主要农作物品种的产量是品种审定的核心指标之一。

品种的产量应达到或超过当地主推品种的平均水平,且产量潜力应具备较高的提升空间。

1.当前产量水平: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当前产量水平应达到或超过当地主推品种的平均水平。

这是保证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竞争力的基本要求。

2.产量潜力:主要农作物品种应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能够在未来通过栽培措施和育种技术的改进实现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这有助于保证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长期适应性。

三、品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品质是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等。

1.外观品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外观品质应符合市场需求,如粒型、色泽、粒重等。

优良的外观品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营养品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营养品质应符合人体健康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优良的营养品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食用价值。

3.加工品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加工品质应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如面粉加工品质、榨油加工品质等。

优良的加工品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工业应用价值。

四、抗性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抗性是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对病虫害的抗性和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等。

黑龙江优质大豆适种区域及品种推介

黑龙江优质大豆适种区域及品种推介

黑龙江优质大豆适种区域及品种推介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大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物,也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黑龙江省优质大豆的种植区域广阔,品种丰富多样,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黑龙江省适宜大豆种植的区域和推荐的品种进行介绍。

一、黑龙江省适宜大豆种植的区域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大豆的生长。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黑龙江省适宜大豆种植的主要区域包括以下几个地区:1. 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全省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由于其地处寒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宜作物生长,因此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是适宜大豆种植的主要区域之一。

这一地区的土地肥沃,降水充沛,适合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牡丹江市坐落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牡丹江市及周边地区的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非常适合大豆的种植。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寒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

大庆市及周边地区也是适宜大豆种植的重要区域。

1. 丰收系大豆丰收系大豆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出来的一系列优质大豆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

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特点,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

丰收系大豆主要包括丰收1号、丰收2号、丰收3号等品种,适合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种植的重要产区之一,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非常适宜大豆的生长。

在种植大豆时,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非常重要。

丰收系大豆、优丰系大豆、黑农系大豆、黑大系大豆等品种都是非常适合在黑龙江省种植的大豆品种,这些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特点,是农民种植大豆的首选品种。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农民朋友更加科学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大豆品种,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黑龙江省有机农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对策

黑龙江省有机农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对策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发展有机农业,推进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有机农业生产模式过渡转型。

但是,从当前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来看,黑龙江省面临着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有机农产品知名度低、有机农业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制约着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黑龙江省必须立足于本省农业资源优势,建立健全有机农业管理体系,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出有机农业规模化效应,持续扩大本地区有机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

一、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1、耕地条件优良黑龙江省的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良好,使得黑龙江省具备得天独厚的有机农业发展优势。

黑龙江省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4.9%,耕地面积位居全国首位,约1584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远远高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从耕地质量和气候特点上来看,黑龙江省垦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丰富,高达38%,并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本省发展有机农机提供了有利条件。

2、农业规模优势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的主要农作物产量位居全国产量第一,并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趋势。

全省大中型农用机械设备拥有量和利用率稳居全国首位,并且全省积极建设生态环境示范区,不断扩大有机绿色农作物种植面积,为本省发展有机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有机农业产业已经成为本省的支柱性产业,2018年绿色食品认证2700个,共131万户农户投入到有机农业生产中,并且全省的绿色有机加工企业产量达到1800万吨,为本省持续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1、土壤质量下降在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用量逐年升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尽管黑龙江省农业部门积极倡导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但是未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

据调查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的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从2011年的0.4393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0.5321万吨,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从2011年的12.8642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16.3349万吨。

黑龙江不同地区优质玉米品种推介

黑龙江不同地区优质玉米品种推介

黑龙江不同地区优质玉米品种推介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黑龙江是我国北方玉米的主要种植区之一,玉米品种也非常丰富。

为了推广和宣传黑龙江优质玉米品种,本文将介绍黑龙江不同地区的优质玉米品种。

1. 大庆地区大庆地区是黑龙江省中心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之一。

这里的沃土肥水造就了丰富的粮食作物资源,尤其是玉米品种。

其中,大庆常见的玉米品种有九芝兰、红珊瑚、大六娃等。

其中最为优质的是红珊瑚玉米。

该玉米品种耐旱、抗病,籽粒饱满、外观光鲜,品质优良,其糖分、维生素C等含量高于其他品种。

2. 牡丹江地区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种植。

关于牡丹江地区的优质玉米品种,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五五玉米。

该品种籽粒颜色黄亮、饱满,特别是它的香味非常浓郁,人们在食用后口感十分清香爽口,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3. 佳木斯地区佳木斯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北纬46度左右,是一个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心地带。

这里的玉米品种也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是丰收643号玉米。

该品种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具备生长快、耐旱抗病、产量高等特点。

而在品质方面,该品种的籽粒呈条状、颜色黄亮、肉质饱满,口感鲜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4. 齐齐哈尔地区齐齐哈尔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带,这里的气候、土壤适宜玉米品种的种植和生长。

环境丰富,所以齐齐哈尔的玉米品种也相当优质。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优质玉米就是紫银糯玉米。

该品种的籽粒颜色呈紫黄相间,肉质饱满、粘性强、入口口感细腻,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深受人们的喜爱。

总之,黑龙江不同地区的玉米品种各有特色,这些品种具备的生产优势和品质特点,为黑龙江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希望能够通过推介这些品种,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黑龙江农业的优质产物。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规律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规律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规律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农作物种植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就水稻而言,东北地区的主要适宜种植区域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

这些地区具有湿润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水资源和沃土,适合水稻的生长。

同时,这些地区在冬季有足够的地下水源供应,可以提供充足的灌溉条件。

3.玉米是东北地区农民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适合在较广阔的区域内种植。

吉林省被誉为中国的“玉米之乡”,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大面积的玉米种植。

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也具备良好的玉米种植条件,这里阳光充足,夏季气温适宜,是玉米的重要产区。

4.大豆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这些地方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特别适合大豆的生长和发展。

同时,这两个省份的土地面积广阔,为大豆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条件。

5.针叶林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尤其是吉林和黑龙江省。

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适宜针叶林的生长,同时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针叶林可以提供稳定的木材产业和相应的经济效益。

6.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农作物外,东北地区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物适宜种植。

例如,辽宁省的西部地区适宜种植苹果和梨子,这里具备温带水果种植的良好条件。

黑龙江省的南部地区适宜种植黄豆和小麦等作物。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规律主要受气候、土地肥沃程度、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水稻、玉米、大豆、针叶林等作物在各自适宜的地区得到了大面积种植。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巨大,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黑龙江省玉米规模化栽培技术的开发与探析

黑龙江省玉米规模化栽培技术的开发与探析
技 术 措施 。可 缓解 前 期 温度 低 , 土 壤微 生 物 活性 差 ,
米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及玉米市场供 给具有举足轻 重 的作用 。结 合我 省粮 食种 植 品种结 构 和潜 能 , 发 展 玉米 生 产应 实施 “ 北上 、 东扩 ”战 略 。但在 东 、 北部 地
区是豆 麦 产 区 , 随 着小 麦 面积 的大 幅下 滑 , 重迎 茬 问 题突出 , 制 约 了农 业 可持 续发 展 , 迫切 需 要 引入 轮 作 作 物 。该 区域 玉米 种植 比重较小 , 多数 县市 只在 1 0 %
全, 影 响 深远 、 意 义重 大 。 目前 , 年播 种 面 积超 过 3 3 3 万公 顷 , 位 居 全 国各 省 区第 一 位 , 总 产 占全 国的 十 分 之一以上 , 人 均 占有 量 、 商 品 化 率 均 居 全 国前 列 , 玉
视, 生产上常常出现秧苗素质不一 , 造成移栽成活率
种 植 与 环 境
黑 龙 江 省 玉 米 规 模 化 栽 培 技 术 的 开 发 与 探 析
李 丹 ( 黑龙江省勃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 心 黑 龙江勃利 1 5 4 5 0 0 )
黑龙 江省作 为农业 大省 和 国家重要 商 品粮基 地, 是我 国 2 l 世纪粮食增产和粮食供给能力潜力最 大的地区。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 ,确保 国家粮食安

光资源浪费的矛盾 。增加投入 、 提高玉米生产水平 , 推 动集 约 化生 产 。
4 研 究和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
玉米 生 产最 适 于走 集约 化 、 机 械 化发展 之路 。面
1 5 %。 依 据玉 米 的生物 学 特性及 生 理 、 生 态 指标及 省
气象局 《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适应性评价及种植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的适应性评价
摘要:本文研究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区内的玉米、大豆生理生态特性与环境关系的分析,筛选出各自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构建其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并对一个地区内各种作物的生态适宜性进行比较,确定各作物种植的生态理论比例,为作物种植提供生态基础上的指导。

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典型作物-玉米、大豆,在生物和生态因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客观赋权的规则,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系统、量化的作物——地区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方法,并对作物在多个地域的多因子的生态适宜性做出评价。

关键词:重要农作物;种植;适应性
1 作物生态适宜性研究方法
作物生态适宜性是作物对各生态因子的要求与环境提供这些因子的之间的吻合程度,作物生态适宜性是种植模式设计和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依据[1][2]。

作物生态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很多,应用于各种作物生态适宜性的评价。

评价方法有:平行对比分析法;相似分析法;聚类分析方法;逐层分析法;综合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法。

2 作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
2.1 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及其生态适应性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是制约作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

只有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作物才能正常生长发
育,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或者不能开花结实,以致死亡。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有最低、最适、最高点等要求,生态学上将最大上下限闭值和最适区的两端点称为作物的生态三
基点。

作物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需要一定的热量指标。

作物生长发育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温度降低而减缓,而且都要积累一定的温度总数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这个一定的温度总数即为积温。

自然界中温度是有变化的,有的有规律,如四季和昼夜温度变化,有的是偶然的,如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

作物生长发育对昼夜温差也有反应,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大,可以提高种子萌发率,提高作物产品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分和干物质积累,提高品质。

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分为喜温作物、喜凉作物和亚热带作物。

2.2 作物对光的要求及生态适应性
农作物多数为喜光类型,要求较充足的光照,但不同的作物种类与品种需光量是有区别的,同一作物不同发育时期对光的需求不一致。

营养生长期光照不足,对其影响稍小,生殖生长期缺光则危害性大。

根据作物对光强度的要求可分为阳性和阴性作物两类。

地球表面的光照具有周期性变化,不仅一天中昼、夜更替,而且一年中日长和夜长随四季不断变化。

自然界中,许多作物的种子萌发、植株开花、落叶休眠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每年都在特定的季节
进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与光的周期性变化后密切关系。

作物光周期现象对日照长度的特殊要求,常常限制物种自然迁移和扩展,也有些是物种在异地引种时的主要障碍。

因此,作物南北引种时,尤其要注意被引种作物对光周期的要求。

按作物花芽形成对光周期的响应,可把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中性作物。

短日照作物和长日照作物开花需要一定临界日长。

2.3 作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
不同作物对土壤深度有不同要求,低于某一临界值不利于生长。

作物的生命代谢与根系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也影响到作物对养分的有效利用。

不同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也要求不同的最适生长的ph值范围。

不同作物对土壤中碳酸钙、石膏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考虑作物种植和作物布局时要考虑土壤中的碳酸钙的和石膏含量。

作物生长发育对养分有一定的要求,不同作物的需求量不同。

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状况适应性的不同,可分为耐肥型、喜肥型和中间型。

开展作物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必须正确地筛选参加评价的生态指标,合理地确定权重,并采用适宜的评价方法,进行科学分区。

评价指标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正确性、代表性、科学性和成果应用的可接受性。

2.4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选择评价指标时,必须注意各种因素的稳定性,一般认为,气候、
地形、成土母质等最为稳定,土壤因素中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地构型等性质比较稳定,而土壤养分含量、含盐量等则属比较不稳定。

所谓稳定性高低,从土地利用角度来说,就是对土地进行改造的难易程度,无论评价区域大小和制图比例尺如何,都应该挑选稳定性较高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以使评价结果相对稳定,便于应用。

由于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重复选择相似的因子不仅会加大工作量,而且对评价结果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为此,还必须结合运用主导因素分析方法,在各种生态因素中找出少数代表性强的主导因素加以分析,主导因素不仅反映出土地评价单元的主要特征,同时还会影响其他因素,并反映出土地改造、利用的难易程度的差异,因此,能更好进行土地评价单元的分异。

尽管某一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但是如果该因子在即定的评价区域内没有明显差别,就不能反映出该区域内所有评价单元对该因子的适宜性程度的差别,那么该因子对于该区域内的适宜性评价可能没有意义,故一般不能将其作为评价指标。

2.5 评价指标的确定
3 结论
3.1 通过对玉米、大豆生态适应性资料的分析,并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从众多生态因子中选出最重要、最普遍、且容易定量化测量的因子,筛选出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指标向量x(p)(p为基本指标生态因子数),组成了因子指标体系。

3.2 玉米在大庆、哈尔滨、齐齐哈尔和绥化地区的种植受社会经
济因素影响较大,如果种植成本降低社会需求增加的话,玉米在该地区的种植面积有扩大的潜力;玉米在大兴安岭、黑河和伊春地区的栽培的经济投入相对较大,若种植成本提高,玉米在这些地区的种植面积可能会减少;在黑龙江省其它地区的实际播种面积与生态适宜性较一致,说明玉米的种植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比较小,种植面积比较稳定。

参考文献
[1]zeyaur r, khan, john a. combined control of striga hermonthica and stemborers by maize-desmodium spp. intercrops. crop protection, 2006, 25(9): 989-995.
[2 ]张静.作物-地域多种组合中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与权重配置方法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3 ]赵英琨.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4]祁桂兰,肖生苓. 利用木质剩余物和向日葵秸秆制作外包装材料的研究[j]. 森林工程,2011,04:3-6.
[5]赵曜,赵尘,余爱华. 公路两侧大气污染防治研究进展[j]. 森林工程,2010,05:44-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