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合集下载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A.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B.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2)理解:A.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实质;B.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C.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劳动生产率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到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

(2)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趋势的了解,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是《面对经济全球化》。

首先,请同学介绍他们所了解的中国市场上的外国品牌商品和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中国品牌商品。

教材P106上的图片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并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

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表现我们可以买到‚洋货‛就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贸易全球化。

请大家看教材P107关于贸易全球化的相关内容,了解贸易全球化的情况,并分析‚甲乙两国‛应如何充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

从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来看,甲国在粮食及肉类的生产上均占据着绝对优势。

但是,进一步比较会发现,乙国在肉类生产上的优势更大(是甲国的两倍),甲国虽然在粮食及肉类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但是在粮食生产上的劣势相对更小。

也就是说,甲国拥有生产粮食的比较优势,乙国拥有生产肉类的比较优势。

因此,甲国应主要生产粮食,乙国主要生产肉类,然后两国之间进行贸易。

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范文

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范文

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背景。

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介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背景。

讲解内容:详细讲解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案例分析: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

总结讲解: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1.5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

学生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和阻力。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图片展示法:展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回顾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

讲解内容:详细讲解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和阻力。

图片展示:展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总结讲解: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5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叙述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学生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3.2 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面对经济世界化》【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感受经济世界化进程。

【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济世界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载体、实质、影响以及我们的应对之策。

水平目标:辨证地、全面地对待经济世界化;深入理解经济世界化实质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适合经济世界化趋势,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经济世界化的主要表现【教学难点】经济世界化的实质和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教学方法】活动合作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学生参与式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使学生按小组的位置坐好。

2、准备好学生活动所用道具:纸、剪刀、圆规、三角板、直尺、绿色卡等用品,待上课前发给各小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做个设想:当诸葛亮遇上刘德华会发生什么呢?(幻灯片展示)有请两位表演者上台给我们演示一下;活动一:小品表演设计目的: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出示课标)过度:那什么是经济世界化呢?有哪些表现呢?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

(幻灯片:课标、教学目标展示)为了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实行一场跨国公司的贸易。

(授新课)活动二:游戏:跨国公司的贸易(幻灯片展示)设计目的: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制作产品,参与游戏,参与“经济世界化”,达到感受经济世界化、体会生产世界化、贸易世界化、资本世界化,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各种水平,也有助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交融。

一组:美国公司——三角板、圆规、剪刀各6把(10人)纸4张绿色卡10个二组:日本公司——三角板、圆规、剪刀各8把(6人)绿色卡6个三组:中国公司——直尺、剪刀各2把(15人)纸4张绿色卡4个四组:赞比亚公司——纸10张; 绿色卡2个(9人)当前你们分到了一些资源和技术,看屏幕(略),大家看看每个国家公司的优势在哪里?美国公司?生答:略游戏任务:制作产品产品型号:1、正方形:边长五厘米,10万元;2、等边三角形:边长5厘米,20万元;3、圆形:直径5厘米,30万元。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教学目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掌握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位及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位及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探讨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变化。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1.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1.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位及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2.1 美国2.2 欧盟2.3 中国2.4 日本2.5 俄罗斯2.6 印度第三部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3.1 各国经济间的互动与依存3.2 跨国公司的崛起与发展3.3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增加3.4 增加就业机会3.5 增加贫富差距3.6 传统产业衰退和新兴产业兴起第四部分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变化4.1 加强政府间合作4.2 加强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制定4.3 加强技术创新和教育培训4.4 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4.5 推动全球化过程的平衡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开展教学,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位及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变化等内容。

2.讨论法:应用讨论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变化。

3.案例分析法:引用实际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和变化,培养学生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期中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相关概念和现象的把握。

2.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经济全球化课程的理解程度。

3.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课、提问、讨论等。

参考资料1.《世界经济的变革: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与趋势》2.《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化的政治和文化》3.《经济全球化为什么会发生?》4.《全球化防御指南》以上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希望能对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

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24.5万人,在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设有16个工厂,每个工厂只生产飞机的一个部件,如法国负责生产机身中段和机头,德国专门生产机身前后两段,英国专门生产机翼。

各部分生产完毕后,分别运到法国和德国得两个总装厂进行总装。

材料二: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1950年,世界贸易额为610亿美元,2002年,世界贸易出口额达到62400亿美元。

目前,世界贸易额占世界GDP总额的1/4左右,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达到12.5%,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材料三:目前,外资在各国资本构成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国家达到25%,发展中国家平均13%,中国达到15%。

从外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为21%,发展中国家达到31%,外资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你从上面材料中看到什么问题?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引导:主要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各国的生产、资本、贸易活动越来越密切。

(二)进行新课经济全球化趋势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范文

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范文

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和挑战。

3.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策略。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

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4.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难点: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经济全球化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和挑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讲授法:教师讲解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经济全球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和挑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5. 总结讲解:讲解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构成了《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范文的主体部分,后续章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程度、对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其对我国的影响和挑战,能够提出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合理策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政治经济学》等相关教材。

2. 案例材料:选取一些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案例,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案例等。

教学设计21:11.1 面对经济全球化

教学设计21:11.1 面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一、教材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第一节。

具体研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

从理论上讲,《经济生活》前三单元分别研究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现象,第四单元则进一步揭示了其存在的经济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探究,学生能依据国际经济形势,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内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框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从实践上讲,高中生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影响,有利于高中生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①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②经济全球化的载体理解: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②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2.能力目标:(1)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培养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学会资源共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教学重点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

四、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应对。

五、教学方法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出发,借助时代感强、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合作的学习中得到结论,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背景。

2.掌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市场等。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劳动力市场等方面。

4.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和群体的影响,并让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引入:a.列举一些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如苹果、三星等,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公司。

b.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运作,并取得成功。

2.授课讲解:a.讲解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背景知识,解释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b.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市场等。

c.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和群体的影响,例如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崛起等。

3.案例分析:a.分发一些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实际案例,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亚马逊的跨国电商业务等。

b.让学生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所涉及组织或国家的影响,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c.鼓励学生分享并讨论自己的观点,促进多角度思考和跨文化交流。

4.小组讨论:a.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b.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该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c.组织小组展示和讨论,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情况,并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与竞争。

5.总结与评价:a.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成果。

b.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对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评价。

五、课堂作业1.阅读相关文献或新闻报道,了解近期的经济全球化状况。

高中思想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

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教学难点】应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热点聚焦:博鳌亚洲论坛同学们对经济全球化了解多少?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都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展示iPhone 手机,请学生观看视频《一台iphone 手机的全球之旅》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感受到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一种什么现象?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经济全球化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概念明确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的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这种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探究讨论探究点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材料一:苹果公司是美国的,但一个苹果手机却是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的。

它的闪存来自日本,信息处理器是韩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由德国生产,蓝牙和3G 技术来自美国,最后由中国完成组装。

材料二:2017 年9 月12 日,在苹果公司新的Apple Park 中史蒂夫·乔布斯剧院发布了iPhone 8。

2017 年9 月22 日,iPhone 8 开始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

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范文

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范文

政治《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范文第一章: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背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特征:解释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探讨其基本特征,如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跨国公司的作用等。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回顾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化进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讨论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如贸易自由化、区域一体化、全球治理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际影响。

利用图表和数据,直观展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程度。

设计一份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2 教学内容国家经济的影响: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投资、产业竞争的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探讨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差异、生活方式、教育的影响。

政治的影响:讨论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国家政策、政治体制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具体国家或地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看法。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了解程度。

设计一份关于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的调研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第三章:我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和现状。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事件。

我国与全球经济的关系:探讨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地位。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a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b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态度。

C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应当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应对挑战,关键在自身的努力,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四、问题导学(一)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是指____ _____ _____ _____在全球范围内的___________,使各国经济日益_____ ______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

2、经济全球化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_______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全球化的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__________ 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经济全球化是_________ 的产物,它又推动了_________。

4、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__________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________ 和_______的优势,掌握着推动__________,主导着________左右着国际经济的“__________”,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一边是_______________,一边是_______________。

5、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_________”既是_______又是_________,我们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及影响,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态势。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现象,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和评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和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学会查找、筛选、整理和分析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资料。
1.深入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整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及其影响,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学习心得。
2.选择一个经济全球化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该案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应对策略。要求不少于1000字的案例分析报告。
3.搜集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时事新闻,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原理和影响,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时事评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2.通过组织课堂讲座、实地考察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3.结合时事政治,关注经济全球化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时事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经济全球化,培养其经济学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积极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所处的年级和认知水平,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然而,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学生可能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完整版)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优质课)

(完整版)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优质课)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课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4。

14规定的“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

所以本课内容既是前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又对下个框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学生特征分析】由于学生每天都会感知全球化的气息,已具备了基本的认知和经验,也对这一问题比较感兴趣。

但寓于缺乏辩证的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可能不能辨证地分析全球化的利与弊,这就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

另外,比较优势原理理论层面比较高,对于学生会有一定难度。

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因此我会因势利导,发挥长处,克服劣势,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体现全球化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彰显。

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激发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并增强忧患意识;增强使命感。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面对经济全球化 教案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面对经济全球化  教案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背景; 2. 了解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探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 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背景;•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准备1.教材:《经济学原理》第四册;2.多媒体设备;3.教具:黑板、粉笔、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全球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全球化主题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全球化现象在自己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PPT,介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背景,包括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全球化的影响因素等。

3. 学习任务(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有何不同?–全球化如何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别有哪些?如何应对?•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深化理解(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化对全球化的理解,例如某国家由于参与全球化而取得的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或者某公司通过全球化扩大市场份额等。

并从中总结出全球化带来的具体机遇。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全球化对经济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背景,以及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例和案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化对全球化的理解。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理解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

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教学难点:理解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了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把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贯穿始终。

(二)学法:通过讨论法、自学探究法进行本课的学习,利用“探索发现”、“绝对挑战”、“梦想剧场”。

三、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大环节:
板书设计: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3、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doc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doc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

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24.5万人,在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设有16个工厂,每个工厂只生产飞机的一个部件,如法国负责生产机身中段和机头,德国专门生产机身前后两段,英国专门生产机翼。

各部分生产完毕后,分别运到法国和德国得两个总装厂进行总装。

材料二: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1950年,世界贸易额为610亿美元,2002年,世界贸易出口额达到62400亿美元。

目前,世界贸易额占世界GDP总额的1/4左右,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达到12.5%,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材料三:目前,外资在各国资本构成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国家达到25%,发展中国家平均13%,中国达到15%。

从外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为21%,发展中国家达到31%,外资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你从上面材料中看到什么问题?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引导:主要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各国的生产、资本、贸易活动越来越密切。

(二)进行新课一、经济全球化趋势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经济生活》教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题《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知识目标:识记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跨国公司的含义;理解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实质、影响及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运用典型事例,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能力目标: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影响时,引导学生既看利的一面,又看弊的一面,既要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以此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使学生认识到,要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开放观念。

(二)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载体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