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 精品

合集下载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和返回地的选择条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和返回地的选择条

有关航空航天的基本常识一、建立xx发射基地的条件1、纬度:纬度低,发射倾角好,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空距离短,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用负荷。

2、气象条件:晴天多、雷雨少、云离地表高、风速小、湿度低,年、日温差变化小。

3、地势平展开阔;地质结构安定,避开地层断裂带和地震区;地势高,既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节省火箭燃料或增加火箭的有用负载,同时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多睛天,大气能见度高,便于发射和追踪,且火箭升空时受到的阻力小。

4、国防条件:建于xx、沙漠地区。

5、优良的水质,主要用于发射台及相关设备的降温。

6、人烟珍稀的地区,降低在发射时因无意造成的巨大损失。

其中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因素是——气象因素二、xx返回地点的选择条件1、人烟珍稀的地区,降低因无意造成的巨大损失2、地势开阔平展的、水面少,便于发现和营救目标的陆地或者临海。

3、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抢救等工作展开三、我国的四大xx发射基地1、酒泉(40.6°N,99.9°E)⑴地势平展开阔。

⑵人口和城镇珍稀,且远离严重交通干线,航区安全有保证。

⑶为温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雷电日少,湿度低,简易满足发射条件。

2、xx(28.2°N,102°E)⑴海拔高、纬度低,可节省火箭燃料或增加火箭的有用负载。

⑵地形隐藏。

⑶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温年变化小,旱雨两季分明,每年只有6月至9月为雨季,且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雨,其余月份为旱季,晴天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

⑷水源丰盛。

⑸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

⑹交通便当。

距发射场50公里处是西昌飞机场,发射场距离成昆铁路和川滇公路都不远,加之东面的金沙江航道还可以水路通宜宾、重庆直至上海,这些条件极利于运输所需物资和卫星、火箭产品。

3、xx(38°N,113°E)虽为温带季风气候,但降水较少,多晴天,湿度低,雷电日少。

“影响航天发射及着陆的区位因素”剖析

“影响航天发射及着陆的区位因素”剖析

“影响航天发射及着陆的区位因素”剖析河南省滑县李新运一、世界主要的航天中心的分布航天运载火箭发射场又叫航天(发射)中心,卫星发射场、卫星发射中心等,航天运载器发射中心是为保障航天运载器的装配、发射前准备、发射、弹道测量、发送指令以及接收和处理遥测信息而专门建造的一整套地面设备、设施和建筑。

发射中心的发展史与航天运载器的发展密切相关,它的结构组成以及设备的配套完全取决于运载火箭的结构和规定的任务。

世界航天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各航天大国相继建设了一些航天中心。

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航天发射中心,如今已成为航天实力的象征之一。

世界主要的航天1.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需要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域,有建立禁区的可能,一旦运载火箭各级分离后坠落不致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

如拜科努尔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半沙漠地带,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30千米,发射场区幅员辽阔,人烟稀少,是内陆发射的最佳场所。

再如我国的酒泉、太原发射场初建时,主要用于导弹发射实验,导弹向西发射,残骸大多落在西部荒无人烟之处,比较安全。

后来承担卫星发射任务,卫星需要向东或东南发射,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能量,这样,安全隐患就随之而来,因其火箭必经的我国东部和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地区,城镇密集,万一发生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2.要有有利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上要求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坚固,避开地层断裂带和地震区,在纬度位置上要求尽量选择在低纬度地区(最好选择在赤道附近)。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在南北纵的大山谷中形成的一些山间小盆地,不但利于发射场的整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与跟踪测量、通信的建网部署也十分有益,而且还能满足扩建的要求和今后的发展。

发射场的纬度是卫星发射比较挑剔的一个条件,特别是发射轨道倾角较小的通讯卫星,由于入轨需要,必须在低纬度的发射场发射。

否则,卫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才能到达预定轨道,缩短了卫星的工作寿命。

此外,低纬度发射场还可以使火箭得到更大的地球自转所赋予的初速度,提高运载能力。

浅析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

浅析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

浅析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作者:贾卫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03期摘要:目前卫星广播电视以其覆盖范围广、容易接收、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小等优点,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负责卫星节目上行的卫星地球站的设计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设计一个新的卫星上行地球站时,首先要确定卫星上行地球站的站址。

站址选择要综合考虑地理因素、地面电磁环境、气象条件、安全因素等。

这些因素会对上行信号的传输质量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卫星通信;地球站;选址1 地理因素卫星上行地球站采用直径较大的上行天线,天线的质量大。

为了满足天线安装要求,需要将天线预埋件埋置在经过设计的足够大的水泥基座中,否则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设计地球站初期,需要对地质进行勘探,考察地质条件能否满足设计需要。

同时,查询下地球站待选区域的地震历史、是否处在滑坡、下沉的区域,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1.1 地面站位置卫星上行地球站的站址要选择在地势开阔,水平障碍物在水平3°及其以下,保障卫星天线发射角度对卫星的可视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将来的扩容需求。

卫星地球站不仅有上行的大口面直径的天线,同时为了检测发射效果还要安装多种小口面直径的接收天线,这时要考虑各个天线之间的射频干扰,每个天线间距要大于允许的最小间距,若有必要,天线与天线之间可以设立遮挡。

1.2 天际线仰角天际线指卫星地球站朝四周远望看到地球表面和天空的交界线。

地球站的辐射中心点和天际线上任意点连线平面的夹角就称为地球站在该方向上的天际线仰角。

图1是天际线仰角示意图。

研究发现,地球站的天际线仰角越高,越有效的避免电波之间的干扰。

但是同时,地球站的天际线仰角高,地球站更加容易接收到外界噪声,使得地球站的品质因数(G/T)降低。

因此地球站的天际线仰角一般情况下,选择在3°以下。

1.3 交通和供应卫星上行地球站站址选择时要考虑交通、水源情况以及电力保障情况。

地球站发射的节目一般是电视台制作完成传输的,要充分考虑节目传输的成本及传输可靠性,尽可能减少信号传输成本保障信号传输质量。

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

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

发射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 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回收场地选择
地形条件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稳定
人口分布 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
气象条件
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孔棋能见度高, 便于观察
无大河、湖波,少森林
我国一般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作为卫星或 宇宙飞船的返回场地
Hale Waihona Puke 专题教学:航天基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
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 发射和跟踪
纬度位置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形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
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
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发射时间和发射方向的选择
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 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 发射时间 (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便于航天测
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 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 的海域,选择在冬季使为了避开南半球恶 劣的海况。

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

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
现目标和营救的地区或者在海洋上 • • ③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
监控、抢救等工作展开
讲解:XX
思考:关于卫星发射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仅从纬度角度考虑,卫星发射中心建在较 低纬度地区对发射有利
B. 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西方
C. 卫星发射中心应建在人口稠密、经济和科 技发达地区
宙速度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为了节省燃料并
使火箭具有最大的推动力,火箭发射应选择
的地点与方向是: ( B )
①中纬度 ②低纬度 ③向东发射 ④向南发射
讲解:XX
例2、2003年10月15日9:00,“神舟”五号载 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在
太空中飞行14周后,飞船返回舱于10月16日 6:23在预定地点着陆,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 行圆满完成,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据此回
答(1:) 人类把人造天体送向太空必须具有第一宇 宙速度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为了节省燃料并
气象条件:阴天少,雷雨天气少,云少,风 速小;
4、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5、国防条件:建于山区、沙漠地区; 其中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因 素是——气象因素
讲解:XX
• 2)返回地点 • • ①人烟稀少的地区 • • ②地势开阔平坦的草原地区,水面少,便于发
待发段和上升段航天要求,也是先进的天 地往返运输系统最理想的发射和回收着陆 场,而且具有很大的讲解发:XX展空间
2、属于温带沙漠性气候,深居 内陆,全年干旱少雨,光照时 间长,年均气温8.5°C,相对 湿度为35%~55%。场区气候 条件干燥少雨,雷电日少,容
易满足发射条件。
讲解:XX
• 3、已建场30年,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生 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 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

GNSS地面测试环境中关于影响站址选择因素的考虑

GNSS地面测试环境中关于影响站址选择因素的考虑

测绘科学Sc i ence of Su r veyin g and M app ingVo l 134 No 12M a r 1第 34卷第 2期 2009年 3月GNSS 地面测试环境中关于影响站址选择因素的考虑王晖辉 , 战兴群 , 翟传润(上海交通大学空天科学研究院 ,上海 200240) 【摘 要 】卫星导航产品在投入正式运行之前需要在地面上对其进行测试和校准 , 因此需要在地面建立模拟天上G P S 卫星星座的测试环境 , 并通过修建伪卫星发射塔来发射类 G P S 卫星信号 。

测试环境中关于伪卫星发射塔站址 选择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硬件建设环节 , 它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运行性能 , 本文通过对五个影响站址选择的因素 进行论述 , 详细地说明了它们各自的影响特征 , 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

【关键词 】精度因子 ; 远近效应 ; 对流层延迟 ; 多径 ; 选址【中图分类号 】 P 22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2307 ( 2009 ) 02 20112204DO I: 1013771 / j 1 i ssn 1100922307120091021037( l i , m i , n i ) 分 别 为 4 颗 定位伪卫星到观 测中心的矢 量与 3 个坐标轴所构成的 方向余弦 。

如图 1 所 示 , 观 测 中 心 T 与 4 颗 伪 卫 星 ( S 1 , S 2, S 3 , S 4 ) 构 成 4 个 矢 量 , 以观测中心 T 为球心 作一个单位 球 , 这 4 个 矢1 引言卫星导航技术是继移动通讯和因特网技术之后的第三 大 I T 领域 , 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 。

随着 民用卫星导航市场的不断拓展 , 对系统 、产品和服务进行 测试与认证的需求日益凸显 。

地面伪卫星测试环境到目前 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 美国曾于 20 世纪 70 年 代建立一座 “逆 G PS 测试环境 ”, 德国从 2003 年起投资 建设 G AL I L E O 系统的野外测试环境 G A T E 系统 。

海上卫星发射场的地质选址研究

海上卫星发射场的地质选址研究

海上卫星发射场的地质选址研究简介: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卫星应用的广泛发展,传统的陆地卫星发射场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海上卫星发射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势而成为了发展方向。

然而,海上卫星发射场的地质选址研究对于确保发射活动的稳定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海上卫星发射场的地质选址研究,包括选址条件、评估方法以及关键问题。

1. 选址条件海上卫星发射场的选址条件是一个综合考虑因素的过程,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选址条件:1.1 地震活动:海上地震活动对选址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选址时应考虑地震活动强度、频率以及构成地质结构的岩石类型等因素。

1.2 地质构造:选址时需要考虑到海床的地质构造,以确保场地稳定性和建筑安全性。

1.3 水文地质条件:包括水深、暖流、冷流、洋流等相关水文地质条件,对于海上卫星发射场的选址也具有重要意义。

2. 评估方法海上卫星发射场的地质选址评估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2.1 地质勘测:通过海洋地质勘测,包括多波束反射和多通道地震方法等,可以获取到海底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为选址提供有力参考。

2.2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评估海上卫星发射场选址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可以模拟海底地质结构对于发射活动的影响,并评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统计分析:通过对历史地震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选址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以及潜在风险。

3. 关键问题海上卫星发射场的地质选址研究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3.1 地质灾害风险:选址地区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如海啸、滑坡、地面沉降等,这些都会对发射活动的安全性产生潜在威胁。

3.2 地下岩石稳定性:由于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多样,需要评估选址地区的地下岩石稳定性,以确保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洋流和海浪:选址地区的洋流和海浪对于发射活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估。

结论:海上卫星发射场的地质选址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个因素。

浅析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

浅析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

浅析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目前卫星广播电视以其覆盖范围广、容易接收、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小等优点,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负责卫星节目上行的卫星地球站的设计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设计一个新的卫星上行地球站时,首先要确定卫星上行地球站的站址。

站址选择要综合考虑地理因素、地面电磁环境、气象条件、安全因素等。

这些因素会对上行信号的传输质量有较大影响。

标签:卫星通信;地球站;选址1 地理因素卫星上行地球站采用直径较大的上行天线,天线的质量大。

为了满足天线安装要求,需要将天线预埋件埋置在经过设计的足够大的水泥基座中,否则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设计地球站初期,需要对地质进行勘探,考察地质条件能否满足设计需要。

同时,查询下地球站待选区域的地震历史、是否处在滑坡、下沉的区域,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1.1 地面站位置卫星上行地球站的站址要选择在地势开阔,水平障碍物在水平3°及其以下,保障卫星天线发射角度对卫星的可视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将来的扩容需求。

卫星地球站不仅有上行的大口面直径的天线,同时为了检测发射效果还要安装多种小口面直径的接收天线,这时要考虑各个天线之间的射频干扰,每个天线间距要大于允许的最小间距,若有必要,天线与天线之间可以设立遮挡。

1.2 天际线仰角天际线指卫星地球站朝四周遠望看到地球表面和天空的交界线。

地球站的辐射中心点和天际线上任意点连线平面的夹角就称为地球站在该方向上的天际线仰角。

图1是天际线仰角示意图。

研究发现,地球站的天际线仰角越高,越有效的避免电波之间的干扰。

但是同时,地球站的天际线仰角高,地球站更加容易接收到外界噪声,使得地球站的品质因数(G/T)降低。

因此地球站的天际线仰角一般情况下,选择在3°以下。

1.3 交通和供应卫星上行地球站站址选择时要考虑交通、水源情况以及电力保障情况。

地球站发射的节目一般是电视台制作完成传输的,要充分考虑节目传输的成本及传输可靠性,尽可能减少信号传输成本保障信号传输质量。

高考地理复习卫星发射基地区位选择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卫星发射基地区位选择知识点

2019高考地理复习卫星发射基地区位选择
知识点
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以下是卫星发射基地区位选择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2)人=2187,11799 80
(3)太阳直射点与晨昏圈的关系:直射光线始终与晨昏线(面)垂直。

(4)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数,
与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数之和互余。

例如: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的太阳高度=90-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极昼区域内任纬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最小值)
(5)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升落方向的关系:3.21~9.23: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9.23~次年3.2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卫星发射基地区位选择知识点的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会持续为大家发布最新消息。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
看吧~。

【DOC】卫星发射场的选址的区位因素.

【DOC】卫星发射场的选址的区位因素.

(1 )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3)良好的气象条件;晴天多,风速小,湿度低(4)良好的水质(5)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气象。

同步卫星的发射考虑到节省能源,会选择低纬度地区。

附:人民网海南视窗10月12日消息(2010年海南将建设航天港)海南是我国纬度最低的距离赤道最近的一个省份,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所需要的能耗就越低,速度也越快。

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 ―― 15%,卫星所消耗的燃料可节约约10 0公斤,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

第二,交通方便。

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水陆运输,火箭的大小就不受限制。

第三,安全性能好,发射地海南文昌,航区与落区安全性好,射向1 0 0 0公里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洋,这会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几率,这也是在海南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独特优势。

专题:神州”号飞船与中国航天事业一、背景材料: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上,被灯光照得通体银白的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州” 一号航天试验飞船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与次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我国神州”二号飞船再次从这里出,巡天6天零18小时后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顺利返航。

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重要的一步,我国首次在自己研制并发射的飞船上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大规模和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州”三号飞船,飞船按预定的轨道环绕地球108圈后,于4月1日16时51分在内蒙古中部着陆。

神州”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表明我国利用飞船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考地理复习卫星发射基地区位选择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卫星发射基地区位选择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卫星发射基地区位选择知识点
人工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放射到太空中,像自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别的行星的装置。

以下是卫星放射基地区位选择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自然因素:①景象条件需要气候明亮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阵势③地形平展广阔;
(2)人=2187,11799 80
(3)太阳直射点与晨昏圈的干系:直射光芒始终与晨昏线(面)垂直。

(4)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畴的干系:太阳直射点所
在纬度数,与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最北边界度数之和互余。

比方: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的太阳高度=90-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
阳高度=?(极昼地区内任纬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最小值)
(5)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升落偏向的干系:3.21~9.23:太
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偏向升起,西北偏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9.23~次年3.2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偏向升起,西南偏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卫星放射基地区位选择知识点的内容便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会持续为大众公布最新消息。

2019年高考第一轮温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温习要点、温习要领、温习筹划、温习试题,大众来一起看看吧~。

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

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

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器,将信息传输到宇宙空间,再传输到地球上的地面站。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上行地球站是卫星与地面站之间进行信号通信和数据传输的一个重要环节。

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卫星通信系统的通讯质量和覆盖范围。

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

首先,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是决定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包括山脉、河流、湖泊、丛林、沙漠、冰川等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气候、天气、大气层等自然气象条件。

对于地形和地貌复杂的地区,选址应考虑到地形的起伏和山丘的高度对天线视野的影响;而在沙漠或冰川地区,则需要注意温度对设备的影响,保证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气象和大气层方面,更多需要考虑大气层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降雨、雾、雾、雷电、辐射和静电干扰等,因此在卫星上行地球站的选址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其次,地方政府和通信管理机构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也是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之一。

地方政府和通信管理机构通常具有对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管理和规范责任,在选址方面,除了遵循通信管理机构和政府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外,还需对当地的法律法规、地方政策、安全环境和市场发展进行了解,以便在选址的同时考虑到这些因素。

第三,技术和机房设备状态也是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

卫星通信系统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效的机房管理,以保证正常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在选择上行地球站的选址时,需要注意技术设备和机房管理是否合理、有效,以保证实现业务目标、规避故障和损坏等风险。

广泛选择技术性高、配套设备齐全、系统管理规范的基础设施,在有效排除各种隐患后,还需进行全面可行性评估,以保证选址的合理性和实际有效性。

第四,周边环境设施和市场需求也是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

周边环境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电力供应、渠道通量、日常水电供应和通讯网络等,以便对现场进行后期维护和支持工作。

【DOC】卫星发射场的选址的区位因素.

【DOC】卫星发射场的选址的区位因素.

卫星发射场的选址的区位因素:(1)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3)良好的气象条件;晴天多,风速小,湿度低(4)良好的水质(5)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气象。

同步卫星的发射考虑到节省能源,会选择低纬度地区。

附:人民网海南视窗10月12日消息(2010年海南将建设航天港)海南是我国纬度最低的距离赤道最近的一个省份,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所需要的能耗就越低,速度也越快。

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15%,卫星所消耗的燃料可节约约100公斤,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

第二,交通方便。

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水陆运输,火箭的大小就不受限制。

第三,安全性能好,发射地海南文昌,航区与落区安全性好,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洋,这会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几率,这也是在海南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独特优势。

专题:“神州”号飞船与中国航天事业一、背景材料: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上,被灯光照得通体银白的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州”一号航天试验飞船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与次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我国“神州”二号飞船再次从这里出,巡天6天零18小时后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顺利返航。

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重要的一步,我国首次在自己研制并发射的飞船上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大规模和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州”三号飞船,飞船按预定的轨道环绕地球108圈后,于4月1日16时51分在内蒙古中部着陆。

“神州”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表明我国利用飞船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射场地进行卫星发射

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射场地进行卫星发射

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射场地进行卫星发射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卫星发射已成为各国探索太空、实现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众多重要任务的关键手段。

而选择一个合适的发射场地,对于卫星发射的成功与否以及后续的运行效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选到理想的卫星发射场地呢?首先,地理位置是一个关键因素。

发射场地的纬度越低越好,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在赤道处最大,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初速度,可以大大节省卫星发射所需的燃料,从而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

例如,位于南美洲北部的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其纬度接近赤道,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

理想的发射场地应具备晴朗少雨、风速较小、湿度适中的气候特点。

频繁的降雨、强风和高湿度都可能对发射造成不利影响。

比如,强风可能导致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情况,降雨可能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高湿度则可能导致设备腐蚀和短路等问题。

地形和地质条件同样重要。

发射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以便于火箭的运输、组装和发射操作。

同时,地质结构要稳定,能够承受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和振动,避免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对发射设施造成破坏。

交通和基础设施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良好的交通条件能够保证火箭及相关设备的顺利运输,包括大型火箭部件通过铁路、公路或水路的便捷运输。

此外,发射场地周边需要具备完善的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发射任务的各种需求。

安全因素更是重中之重。

发射场地应远离人口密集区和重要的军事、民用设施,以降低火箭发射失败可能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险。

同时,要具备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政策和法律环境。

一个稳定、支持航天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对于发射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

政府应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技术保障和政策优惠,为航天活动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另外,发射场地还需要具备强大的测控能力。

地理专题-卫星发射、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地理专题-卫星发射、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地理专题-卫星发射、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气侯:多晴天。

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地形: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2.人文因素
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多面环海,不干扰居民生活,安全性更高
②能源: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设中的海南卫星发射场);同一纬度,地势高,初速度大;向东发射初速度大。

初速度大有利于节约能源。

③交通便利:有铁路通过,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防安全:如西昌
⑥航天工业基础较好:如太原
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1.气象条件:多晴天,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2.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湖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
3.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和返回地的选择条件小专题选址条件1,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2.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3.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地质结构稳定4.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5.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6、国防条件:建于山区、沙漠地区;其中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因素是——气象因素(2)返回地点①人烟稀少的地区②地势开阔平坦的草原地区,水面少,便于发现目标和营救的地区或者在海洋上③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抢救等工作展开共同得出结论一、建立发射场,首先,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需要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域,有建立禁区的可能,以便运载火箭各级分离后坠落不致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

如拜科努尔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半沙漠地带,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30千米,发射场区幅员辽阔,人烟稀少,是内陆发射的最佳场所。

二、其次,要有有利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上要求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坚实,避开地层断裂带和地震区。

在纬度位置上要求尽量选择在低纬度地区,最好选择在赤道附近。

三、再次,要有良好的气象及水文条件。

发射场通常选择在雷雨少、湿度小、风速弱、温差变化低的地方。

影响卫星发射和飞船发射的最直接、最关键因素是气象条件。

还需要有良好的水质,主要用于发射台及相关设备的降温。

四、便利的交通。

发射场常建在工业中心和铁路干线,便于大型火箭卫星的运输及回收。

如果通过海洋运输可解决大直径火箭内陆铁路运输的难题,以利于我国未来发展火箭及大型航天器的要求。

五、最后,还要有最佳的监测系统。

既要考虑监测系统的布局,又要照顾绵延几千千米的空中和地上监测站的设点。

如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运载火箭航区沿东南方伸向大西洋,航程可达8000千米,还可延伸到印度洋,航程延长到12000千米。

各跟踪和观测台站设在大西洋上的大马哈岛、达特克岛、安提瓜岛的阿森松岛上,与测量站相比,可减少海浪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发射观测环境。

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选址因素分析

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选址因素分析

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选址因素分析宫磊;马煦;冯晓超;高帅【摘要】监测站是北斗地面运控系统关键部分之一,广泛分布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覆盖区域内,实时观测视场内所有导航卫星下行导航信号,其观测数据质量和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业务处理精度的保障.本文从视场因素、电磁干扰因素、多路径干扰因素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对影响监测站点位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深入、详细分析,并依据整体组网原则规范了监测站选址要点和流程,采用多种方法对监测站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影响监测站原始观测数据精度的因素,并制定了包括机房结构设计、屋顶天线基座、卫通天线基座、原子钟房、防电涌和防雷系统等诸方面在内的可操作的建设规范,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监测站原始观测数据质量,保证其为主控站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数据,为系统正常的业务运行提供了保障.【期刊名称】《数字通信世界》【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选址因素【作者】宫磊;马煦;冯晓超;高帅【作者单位】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北京100094;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北京100094;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北京100094;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北京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81 引言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可以全天候、全时段地为各种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PNT)服务。

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底正式开通运行,为我国全境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用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地面运控系统由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组成。

其中,数十个监测站广泛分布在服务区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观测卫星以及获取尽可能多的观测数据,为地面运控系统完成精密定轨、卫星钟监测、电离层修正、广域差分改正和系统完好性监测等主要业务处理提供实时原始观测数据,是系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PNT)服务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卫星上行地球站选址的因素
摘要目前卫星广播电视以其覆盖范围广、容易接收、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小等优点,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负责卫星节目上行的卫星地球站的设计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设计一个新的卫星上行地球站时,首先要确定卫星上行地球站的站址。

站址选择要综合考虑地理因素、地面电磁环境、气象条件、安全因素等。

这些因素会对上行信号的传输质量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卫星通信;地球站;选址1地理因素卫星上行地球站采用直径较大的上行天线,天线的质量大。

为了满足天线安装要求,需要将天线预埋件埋置在经过设计的足够大的水泥基座中,否则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设计地球站初期,需要对地质进行勘探,考察地质条件能否满足设计需要。

同时,查询下地球站待选区域的地震历史、是否处在滑坡、下沉的区域,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11地面站位置卫星上行地球站的站址要选择在地势开阔,水平障碍物在水平3°及其以下,保障卫星天线发射角度对卫星的可视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将来的扩容需求。

卫星地球站不仅有上行的大口面直径的天线,同时为了检测发射效果还要安装多种小口面直径的接收天线,这时要考虑各个天线之间的射频干扰,每个天线间距要大于允许的最小间距,若有必要,天线与天线之间可以设立遮挡。

12天际线仰角天际线指卫星地球站朝四周远望看到地球表面和天空的交界线。

地球站的辐射中心点和天际线上任意点连线平面的夹角就称为地球站在该方向上的天际线仰角。

图1是天际线仰角示意图。

研究发现,地球站的天际线仰角越高,越有效的避免电波之间的干扰。

但是同时,地球站的天际线仰角高,地球站更加容易接收到外界噪声,使得地球站的品质因数降低。

因此地球站的天际线仰角一般情况下,选择在3°以下。

13交通和供应卫星上行地球站站址选择时要考虑交通、水源情况以及电力
保障情况。

地球站发射的节目一般是电视台制作完成传输的,要充分考虑节目传输的成本及传输可靠性,尽可能减少信号传输成本保障信号传输质量。

2地面电磁环境目前,地面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为了保障卫星上行地球站的上行质量以及接收效果,必须对上、下行各个频段的电磁干扰进行测量。

卫星地球站的电磁干扰测试,确定外部的干扰指是否在允许干扰值以下。

21电磁干扰的种类1地面数字微波系统的干扰。

地面数字微波传输使用的是10左右的频段,低端频段与卫星地球站使用的波段6-4有重合的频段,高频段与波段的卫星接收有重合频段,为了保障传输质量,必须相互协调,减少干扰。

卫星上行地球站在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这个问题,尤其当节目源传输链路系统采用的是数字微波传输系统时。

2雷达干扰。

雷达发射的雷达波对卫星通信的影响不同,没有规律可言,必须进行时时测量。

雷达波对卫星上行地面站的干扰主要表现在接收信号上,当卫星地球站的接收天线同时接收到正常的传输信号以及雷达波时,由于相互间的干扰,接收图像信号会出现马赛克和甚至黑屏,声音出线卡顿现象。

3飞机的影响。

由于卫星上行地球站的上行天线口面积比较大,其发射波束宽度较小,当飞机飞过时,飞机会阻挡部分的电磁波,对上行信号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飞机的飞行高度超过1500时,可以忽略。

所以,卫星地球站选址时应避开机场附近区域。

4其他电子干扰。

包括高压电线的干扰,工业电子设备干扰等。

22干扰测试系统以及相关标准电磁环境测试系统一般是由接收天线、低噪声放大、频谱仪和接收机组成,原理如图2所示。

卫星上行地球站建站之前必须依据相关标准,对选址的周边电磁环境进行严格的测量,测量对于地球站的选址以及安全运行非常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