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必考)超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1.准备样本:从洋葱、鱼鳞、人口腔等样本中取得细胞。
2.制作干片:将样本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染色:用甲苯染色或碘酒染色,使细胞更加清晰可见。
4.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实验步骤:1.准备样本:从植物叶片或动物肌肉中取得细胞。
2.制作干片:将样本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染色:用碘酒染色,使线粒体和叶绿体更加清晰可见。
4.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原理: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不同溶液对膜的透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葡萄糖、淀粉、蒸馏水、试管、漏斗、滤纸、膜。
2.制作实验装置:将试管中部用膜隔开,分别装入葡萄糖和淀粉溶液,用漏斗和滤纸将膜固定在试管中部。
3.观察:观察不同溶液对膜的透性的影响,如是否通过膜进入另一侧的溶液。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中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洋葱片、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低渗溶液(如蒸馏水)。
2.观察:将洋葱片放入高渗溶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然后将洋葱片放入低渗溶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复原的过程。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原理: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了解酶的特性和作用。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淀粉酶、淀粉溶液、酶试剂、试管、恒温水浴。
2.制作实验装置:将淀粉酶、淀粉溶液和不同因素(如温度、pH值、酶浓度等)混合在试管中,放入恒温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
3.观察:观察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如酶活性的增加或减弱。
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一、显微镜使用实验实验现象: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将非常小的物体放大的仪器。
显微镜有两个镜片,分别为目镜和物镜,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物体放大到合适的大小,然后使用目镜观察被放大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玻片架放置在显微镜的台面上。
2. 在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水,放置一个薄片样品。
3. 载物台向上移动,调整物镜到低倍的位置,然后向下调整物镜直至薄片样品完全清晰。
4. 调整目镜直至临界,然后调节焦距使样品清晰。
实验结果: 观察样品的细节和结构,放大图像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二、酵母菌发酵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现象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有能力进行葡萄糖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用糖和其他有机物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葡萄糖溶液。
2. 在试管A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氧气可吸入的材料封闭。
3. 在试管B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气密盖封闭。
4. 在试管C中加入三颗酵母菌,放置于通风处。
5.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箱中约4小时。
6. 将试管A和B转移至活塞式气密容器,将CO2产生的肮脏和温室气体排放到显微镜后方。
实验结果: 检验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能力。
三、肌肉力量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力量的表现。
实验原理: 肌肉收缩与神经刺激有关,当肌肉收到刺激时,细胞壁内的物质会释放并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合。
当肌动蛋白结合添加腺苷酸三磷酸(ATP)时,肌肉开始收缩,造成力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标量的加权设置增加肌肉负重,并找到最大负重。
2. 要求被试者做几次肌肉收缩的动作,每次动作持续5秒钟,以测试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的力量。
3. 记录每次测定的数据。
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负重条件下被试者的肌肉力量。
较大的负重意味着肌肉展示更强的力量。
四、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实验现象: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原理: 洋葱表皮细胞是一种单细胞植物,其中包含核,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
高中生物超详细实验总结
(一)观察类实验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取材→制片→观察注意问题:①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 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d.切伤部分叶片。
②选择参照物:叶绿体③选择最佳观察部位。
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处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考点提示:(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8)在强光、在弱光下、黑暗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有何意义?(1)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叶脉附近的细胞。
(5)仍为顺时针。
(6)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超级详细)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 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②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1.花色素提取实验材料:多色鲜花、酒精、水、激光笔、小玻璃瓶、竹签步骤:1)将鲜花的花瓣切碎并放入小玻璃瓶中。
2)加入足够的酒精覆盖花瓣,并用竹签搅拌,使花色素溶解。
3)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不同颜色的花瓣会在激光照射下显示出不同的荧光颜色。
2.酵母发酵实验材料:干酵母、糖、水、气球、漏斗、瓶子步骤:1)将瓶子底部用漏斗固定住,并在漏斗中放入干酵母。
2)在瓶子中加入适量的糖和水,将漏斗取下,迅速用气球密封瓶口。
3)观察瓶子中的气球膨胀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会分解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气球膨胀。
3.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小苗、苏打水、透明塑料袋、橡皮筋步骤:1)将小苗栽种在透明塑料袋内,并用橡皮筋密封袋口。
2)往塑料袋中注入适量的苏打水。
3)将袋子放在阳光下观察,数小时后会出现水蒸气凝结在袋内的现象。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苏打水吸收,使袋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水蒸气凝结。
4.进化实验材料:细菌培养皿、琼脂、棉签、温度控制设备步骤:1)在多个细菌培养皿上涂抹不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2)将细菌培养皿放入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如高温、低温等。
3)观察不同环境下细菌的生长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或特定温度更耐受,说明细菌在进化中适应了不同的环境。
5.鸟类适应实验材料:鸟类标本、竹签、彩色羽毛步骤:1)选择多种鸟类标本,观察它们的嘴形、爪型和羽毛颜色。
2)将竹签插入不同彩色羽毛中,使其呈现不同颜色。
3)根据观察到的鸟类特征,将竹签上的彩色羽毛插入到标本相应位置。
4)通过调整不同颜色的羽毛,观察鸟类标本的适应性特征,如迷彩效果。
总结:以上是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这些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花色素提取、酵母发酵、光合作用、进化以及鸟类的适应性等方面,涵盖了生物学的各个分支,有助于学生科学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提升。
高中生物实验(超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超详细)第一章:实验准备与安全在开始任何生物实验之前,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能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还能保护你和你的同伴免受伤害。
实验基本步骤:1. 阅读实验指导:在开始实验之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所需材料。
2. 准备实验材料:根据实验指导,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如试管、烧杯、滴管、显微镜等。
3. 设置实验环境:确保实验环境整洁、安全,并按照实验指导设置实验装置。
4.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指导,逐步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6. 整理实验材料: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清洗和消毒。
安全措施:1. 佩戴防护装备:在进行实验时,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实验服等防护装备,以保护你的眼睛、皮肤和衣物免受伤害。
2. 避免接触化学物质:在处理化学物质时,避免直接接触,并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操作。
3. 保持实验室整洁:保持实验室整洁,避免实验材料散落,以减少实验风险。
4. 遵守实验室规定: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指导,如实验前洗手、实验后清洗实验材料等。
第二章:基础生物实验基础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帮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叶绿体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用剪刀剪成小块。
2. 制作临时装片:将植物叶片小块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
3. 观察细胞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二:观察动物细胞实验目的:观察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一滴血液,用滴管滴在载玻片上。
2. 制作临时装片: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血液细胞。
3. 观察细胞结构:用高倍镜观察血液细胞的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引言这份文档旨在汇总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和结果。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档将总结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
实验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和生物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1. 将一棵绿叶植物(如豆苗)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并给予适量的水。
2. 在植物的一片叶片上涂抹一层石蕊试剂(一种测定光合作用的指示剂)。
3. 将植物置于强光下数小时后,观察石蕊试剂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涂抹了石蕊试剂的叶片会变成紫黑色,说明光合作用已经进行。
这表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实验二:果蝇的遗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特征,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1. 选取一对纯合子(纯合子是指基因型中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个体)的果蝇。
2. 交配纯合子果蝇,观察子代果蝇的遗传特征。
3. 记录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计算各表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基因型果蝇的表现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这说明某些特征的遗传是受到基因的支配和显性-隐性规律的影响。
实验三:细胞的酶活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细胞中酶的活性以及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若干含有不同pH值的缓冲液,分别为酶液和底物(如淀粉酶和淀粉)制备试管。
2. 将试管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反应。
3. 使用显色剂观察试管的颜色变化,颜色越深表示酶活性越高。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酶的活性最高,颜色变化最显著。
这说明细胞中的酶活性对温度和pH值敏感,合适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酶的正常活性。
总结以上是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原理。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下面将介绍高中生物教学中的24个实验,并归纳总结它们的重点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植物光合作用的观察实验目的: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将水培养的水生植物暴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和氧气气泡的产生。
实验结果: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呈现绿色,产生氧气气泡。
实验二:酵母发酵作用实验目的:观察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的过程,了解酵母菌的生物特性。
实验步骤:将酵母菌加入含糖溶液中,观察发酵的产物和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酵母菌在糖溶液中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泡和酒精。
实验三:葡萄酒鉴别实验目的:通过化学试剂判断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的成分差异。
实验步骤:将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分别添加不同试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白葡萄酒在加入一定试剂后呈现颜色变化,而红葡萄酒则没有。
实验四:显微镜的使用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微观世界。
实验步骤: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片和光源,观察样本细胞的结构。
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样本中的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结构。
实验五:果蔬细菌培养实验目的:观察果蔬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了解食物安全问题。
实验步骤:将果蔬切成小块,培养在富含营养的琼脂平板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果蔬中可能存在的细菌类型和细菌数量。
实验六:DNA提取实验目的:从生物体细胞中提取DNA,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将样本细胞经过一系列步骤处理,提取出DNA,观察DNA的形态。
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提取出的DNA呈现为白色的纤维状物质。
实验七:细胞分裂观察实验目的: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了解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机理。
实验步骤:观察根尖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分裂过程,统计染色体数量。
实验结果: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在分裂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实验一:营养成分的定性检测实验所需材料:牛奶、蛋白质、蔗糖、淀粉、食盐、饭菜、水果等步骤:1. 取一定量的样品,分别加入一些化学试剂;2. 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气味的变化、沉淀的产生,可初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对应的营养成分。
实验二:光合作用实验所需材料:苗叶、酒精、碘液、盐酸、取样器、滴定管、显微镜等步骤:1. 将新鲜苗叶置于室内或光源下;2. 通过取样器、滴定管等工具分别抽取叶绿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碳酸盐溶液,以及加入一些其他化学试剂;3. 在相应的试管中进行反应,并观察变化。
实验三:DNA分离实验所需材料:动物细胞、实验室试剂、离心机、显微镜等步骤:1. 从动物组织中取出细胞;2. 通过试剂对细胞进行破碎、提取DNA;3. 经过离心机离心,提取分离后的DNA,并进行观察和测量。
实验四:发酵实验所需材料:酵母、糖、面粉、水、试管、鱼缸等步骤:1. 将面粉、糖和水混合制成糊状物,加入酵母;2. 在试管或鱼缸中进行发酵;3. 观察发酵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和颜色的变化等。
实验五:细胞培养实验所需材料:培养皿、细胞培养基、移液管、显微镜等步骤:1. 选择适合的培养皿,添加细胞培养基;2. 将待培养的细胞加入培养皿中,封闭培养皿;3. 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4. 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和数量变化等。
实验六:人类遗传与基因工程实验所需材料:血样、PCR试剂盒、电泳仪等步骤:1. 取血样提取人类基因;2. 通过PCR扩增目标序列;3. 将PCR产物进行电泳,观察条带的出现及大小等。
实验七:缩阴菌的筛选实验所需材料:不同来源的缩阴菌样本、琼脂平板、各种营养成分培养基、培养箱等步骤:1. 将各种缩阴菌样本分别制备到琼脂平板上培养;2. 观察不同缩阴菌的生长情况,选择生长状况最好的样本;3. 根据该菌株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营养成分培养基,进行后续培养。
实验八:炭水化合物和脂质的检测实验所需材料:红蜡笔、苯甲酸、酒精等步骤:1. 取一块白纸,涂上红蜡笔;2. 按照一定比例加入苯甲酸、酒精等溶剂,将溶液滴入红蜡笔上,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炭水化合物和脂质。
高中生物里常考的15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特别详细!
高中生物里常考的15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特别详细!高考生物常考的15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深度思考】(1) 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 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 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 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提示:[方法技巧]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1) 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 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 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 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高考必备生物实验
高考必备生物实验实验一:酵母发酵实验目的通过酵母发酵的实验,了解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并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干酵母2. 硫酸糖溶液3. 葡萄糖4. 烧杯5. 实验管和橡皮塞6. 麻油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酵母和葡萄糖混合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 将混合液体倒入带有刻度的实验管中,再注入一定量的酵母。
3. 用橡皮塞将实验管口封闭,用麻油涂抹橡皮塞和实验管口,防止空气和微生物的进入。
4. 轻轻摇晃实验管,观察酵母是否开始发酵并产生泡沫和气泡,记录时间和观测结果。
实验原理酵母是微生物中较佳的发酵剂。
酵母在葡萄糖作用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实验中添加的酵母重新分解了葡萄糖,并且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和一定数量的酒精。
实验二:叶绿素提取实验目的通过叶绿素提取实验,了解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和叶绿素在色谱柱上的分离技术,并研究叶绿素的理化性质。
实验材料1. 大叶子植物如菠菜、豆类等2. 酒精3. 氯仿4. 无水乙醇5. 滤纸6. 显微镜7. 毛细管和色谱柱实验步骤1. 取大叶子植物样本,放入无水乙醇中摇晃,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于乙醇中。
2. 将醇提液过滤并得到滤液。
3. 在滤液中添加少量氯仿,并轻轻地摇晃几次,并呈斜置状态,待两相液完全分层,收取上层绿色液体,即为叶绿素提取液。
4. 制备色谱柱并将提取液注入,观察到色谱柱上颜色的分离。
实验原理通过叶绿素提取液的制备和分析,可以了解叶绿素的溶解性和理化性质,在色谱柱上观测叶绿素的分离情况。
同时也提供了研究和分析叶绿素的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修正版)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修正版)实验一:切片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生物组织切片观察细胞组织结构。
实验步骤1. 准备好显微镜和切片刀。
2. 钳取动、植物组织,切制薄片固定后染色。
3.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先用低倍率放大镜头调整好焦距,再用高倍率放大,观察细胞组织结构,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数量等信息。
实验效果能够观察到细胞的细节结构,掌握细胞组织形态及特征。
实验二:种子发芽实验目的观察种子的发芽,了解种子的营养!实验步骤1. 准备好所需的种子和花盆。
2. 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泥土里,深度根据种类不同而定。
3. 适时浇水,观察种子在不同时间内的芽生长状况,记录下芽的数量,长度等信息。
实验效果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能够了解种子的生长基本原理。
实验三:DNA提取实验目的提取动物或植物细胞中的DNA,了解DNA的基本结构。
实验步骤1.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设备和化学品。
2. 将细胞裂解,使DNA单独存在。
3. 用酒精和盐酸等化学品进行细胞分离、萃取。
4. 将所提取的DNA经过十多次洗涤和离心后即可使用。
实验效果通过DNA提取实验,能进一步了解DNA的结构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基本作用。
实验四:光合作用实验目的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实验步骤1. 准备好所需的叶片和酒精灯。
2. 取适量的叶片,置于酒精灯下,用黑色卡纸把灯罩住。
3. 在不同的时间内,观察叶片的光合作用状况,记录下变化规律及原因等信息。
实验效果通过光合作用实验,能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同时深入了解植物如何利用光合作用完成生命过程。
以上四个实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比较基础的实验,希望同学们通过实验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中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帮助高中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材料•实验器材:–显微镜–酒精灯–针头和玻璃滴管–特定培养基–试管和培养皿–荧光染料•实验物质:–酵母菌–绿色植物叶片–蚯蚓–细菌培养物实验步骤实验一:观察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1.准备一片玻璃片,并在其中滴上一滴培养基。
2.用针头挖取一小块酵母菌贴片,并放在玻璃片上的培养基上。
3.覆盖玻璃片,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4.通过调节显微镜的倍率和焦距,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和运动情况。
实验二:观察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1.从一片绿色植物叶片上剪下一块约1cm²大小的组织样本。
2.将样本放置到玻璃滴管中,加入少量水,并用锡夹夹住。
3.将玻璃滴管置于煤气灶上的酒精灯烧热,直至样本变色。
4.取出样本并迅速放入冷水中冷却。
5.将样本放在玻璃片上,并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1.准备一个容器,并将一些湿润的土壤放入其中。
2.将蚯蚓放入容器中,并观察其表面的呼吸运动。
3.用手轻轻触碰蚯蚓,观察其反应。
4.将蚯蚓放在其他环境条件下观察,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实验四:观察细菌培养物的生长情况1.准备几个试管,并在其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的细菌培养物。
2.将试管放在恒温箱中,并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3.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细菌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4.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细菌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观察到了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等。
•实验二观察到了植物叶片中叶绿体的存在,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构。
•实验三观察到了蚯蚓的运动和反应,蚯蚓对外界刺激有敏感反应。
•实验四观察到了不同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情况的差异,探讨了细菌生长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一、有机体活性细胞实验:
1.植物细胞内吞噬现象实验:利用蓖麻油脂体胞外液中添加合成染料,观察植物细胞内的吞噬现象,以及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植物细胞变化的情况。
2.植物细胞凋亡实验:植物细胞凋亡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死亡现象,它总是没有胞质膨胀,而是变得不规则,然后排出胞外,可以通过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特定的化学抑制剂来进行凋亡实验,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凋亡情况。
3.植物表皮细胞植物膜实验:这是一项重要的植物细胞实验,主要是用来观察植物表皮细胞里植物膜的结构和构成,从而从动物细胞的角度来探究植物的重要生理特性。
4.植物滴虫实验:植物滴虫是一种使植物细胞增殖、形状变化的有性传播特性,通常将它放在切开的植物细胞里,看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细胞发生的具体变化,以实现对材料进行修订及表达出来的结果。
二、植物酶活实验:
1.植物细胞酶活性实验:这是一种主要是测定植物细胞中酶物质特性和活性的实验,将样品中酶放入可溶性的植物肌肉悬液,可以通过观察未经活化物质的反应以及处理后的植物细胞反应,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特性和功能。
3.转录因子定位实验:这是一项对植物细胞的转录因子的定位实验,将转录因子作为标记物放入植物细胞中,并观察植物细胞膜电位、体液变化以及其它生理特性的改变,从而可以确定转录因子在植物细胞体和膜等各部分的聚集性位置。
4.赤霉素影响植物细胞分裂实验:这是一种观察植物细胞如何受到赤霉素影响时,其分裂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实验,可以通过将赤霉素加入植物细胞培养基中,并观察其分裂过程的改变,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植物细胞受到赤霉素的影响。
(完整版)超详细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考纲规定的17个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类实验)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类实验)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类实验)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类实验)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实验)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实验)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实验)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观察类实验)一、教材实验复习(一)观察类实验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取材→制片→观察注意问题:①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d.切伤部分叶片。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实验一:观察细胞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时,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接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并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在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时,需要注意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在于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和细胞数量等方面。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使用斐林试剂可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等。
该试剂需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实验过程中,需要选取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进行研磨、过滤样液,加入斐林试剂并摇匀,然后在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反应。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使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可以检测脂肪。
实验过程中,需要选取含脂肪的种子进行浸泡,并制作成临时转片。
然后,在转片上滴上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后,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需要注意的是,切片要薄且厚薄均匀,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最薄处,再换上高倍镜进行观察。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使用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蛋白质。
该试剂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后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并在碱性溶液中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后观察颜色变化。
2、实验过程:取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用刀片切成极薄的切片,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蒸馏水,用盖玻片盖住,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同样的方法,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3、实验结果:叶绿体一般呈椭球或球形,大小约为2-10微米,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片中,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课本学生实验超全汇总(人教版)
●基础知识...一、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显微镜的使用和获得蛙皮肤上皮细胞)(1)显微镜的使用:找→移→转→调(2)获得蛙皮肤上皮细胞:将蛙放在无水玻璃缸2-3h,待蛙的皮肤稍干之后移入有水的玻璃缸,肉眼可见浅灰色、透明的上皮膜。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1)检测还原糖①原理: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②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0.1g/mL NaOH,乙液:质量浓度0.05g/mL CuSO4)50~65℃③过程:样液+现配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2)检测蛋白质①原理:双缩脲试剂可与含有两个肽键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②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0.1g/mL NaOH,B液质量浓度0.01g/mL CuSO4)③过程:样液+1mLA液,注入3-4滴B液———————→紫色(3)检测脂肪①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成红色)②染剂:苏丹Ⅲ染液/苏丹Ⅳ染液③过程一:样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样液+苏丹Ⅳ染液—→红色过程二:花生浸泡切薄片,染色,50%酒精去浮色,吸去多余酒精,滴蒸馏水,制成临时玻片观察④注意:用到显微镜镜检就一定要看到颗粒(4)了解DNA与RNA的分布①原理一: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原理二: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原理三: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盐酸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②染剂: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料③过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成临时玻片,烘干固定细胞形态,加入8%的盐酸水浴加热,用蒸馏水缓慢冲洗,染色,观察。
三、验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①过程:一组完全培养液培养植物(对照组),一组缺某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培养植物(实验组),观察现象,给实验组添加相应的无机盐,恢复正常。
高中生物实验(必考)超详细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三.方法步骤: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 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保持细胞原有形态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败固定装片细胞已死亡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温5min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染色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5min两种溶液混合;现配现用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使观察效果最佳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加热葡萄糖+ Cu OH 2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OH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 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1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2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3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4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5浅蓝色棕色砖红色6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7切片的厚薄不均匀..8 洗去浮色..9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二.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三.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二.实验原理: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考点提示: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1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2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3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5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6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9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10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11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12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13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一.实验目的: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注意问题:①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②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考点提示: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 为什么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为什么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 为什么1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2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4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酶的专一性1方案一:用同一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物质淀粉非还原糖 麦芽糖还原糖 ①蔗糖非还原糖 蔗糖 ②用淀粉酶分别作用于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判断淀粉酶对二者是否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方案二:用两种不同酶催化同一种物质淀粉非还原糖 麦芽糖还原糖 ①淀粉非还原糖 淀粉 ②再用斐林试剂鉴定;从而探究酶的专一性.. 疑难点拔:这三个实验为探索类实验..①探索酶的高效性时;应合理设计对照实验;严格控制实验变量..②探索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实验首先要从已知入手;确定何为实验变量自变量;何为因变量;何为控制变量..淀粉、蒸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率等为变化的结果;即因变量;从因变量入手我们将推知自变量实验变量即淀粉酶对其的影响程度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淀粉、蔗糖在实验过程中的浓度、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的温度等都为控制变量;需遵循同时等量原则;以排除控制变量对2个水解反应的影响..③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通过研究某一因素;如温度实验变量对某一特定反应的影响时;要在其他因素控制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不同的实验变量如不同的温度对特定反应的影响结果因变量;以便对实验结果实验变量与因变量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二实验原理:淀粉酶 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实例3: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一.实验目的:1.尝试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二.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三、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四、实验步骤:步骤注意问题分析1.提取色素5克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SiO2、CaCO3和10mL无水乙醇;迅速、充分研磨..若没有无水乙醇;也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除去水分加SiO2加CaCO3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2.收集滤液漏斗基部放一单层尼龙布;研磨倒入漏斗内挤压;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 尼龙布起过滤作用..试管口用棉花塞塞紧是为了防止无水乙醇挥发..3.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滤纸;顺着纸纹剪成长6cm;宽1cm的纸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划一铅笔线.. 干燥顺着纸纹剪成长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可吸收更多的滤液..层析时;色素分离效果好..可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4.划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出细、齐、直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 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重复三次..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5.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划线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烧杯要盖培养皿盖..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层析液中的苯、丙酮、石油醚易挥发..6.观察实验结果由上至下分别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四种色素之所以能被分离;是因为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五:实验讨论: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疑难点拔:四条色素带的分布与色素扩散速度有关;而扩散速度大小由分子量大小所决定;这四种色素的分子量分别是:胡萝卜素C40H56536、叶黄素C40H56O2568、叶绿素aC55H72O5N4Mg892、叶绿素bC55H70O6N4Mg906;所以色素带从上到下;即扩散从快到慢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分子量相差32;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分子量相差14;故前二种色素的距离大于后二种色素的距离..色素带的粗细与色素的含量有关..通常叶绿素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叶绿素a的含量是叶绿素b的三倍;叶黄素含量是胡萝卜素的二倍;含量越多;色素带就会越浓越粗;故由浓粗到淡细依次是: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考点提示: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8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1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2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3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4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5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6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7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8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9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10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11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12胡萝卜素和叶黄素..13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三.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看课本图示;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0C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一.实验目的: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二.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三.实验材料:洋葱可用葱、蒜代替..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答: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提醒1先漂洗再染色;这两步不能颠倒;否则影响实验效果..2漂洗的目的①防止解离过度;根尖过分酥软..②洗去盐酸;防止与碱性染液发生作用;便于染色..3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①解离时;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②制片时用镊子捣碎..③压片..4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间期历时最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
如:加热葡萄糖+ Cu ( OH ) 2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1)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浅蓝色棕色砖红色(6)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洗去浮色。
(9)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三.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
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
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
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
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
也可用水绵代替。
0.3g/ml的蔗糖溶液。
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答:不会。
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考点提示:(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1)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6)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一.实验目的: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①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
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
②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考点提示:(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1)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酶的专一性(1)方案一:用同一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物质淀粉(非还原糖) 麦芽糖(还原糖)①蔗糖(非还原糖) 蔗糖 ②用淀粉酶分别作用于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判断淀粉酶对二者是否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方案二:用两种不同酶催化同一种物质淀粉(非还原糖) 麦芽糖(还原糖) ①淀粉(非还原糖) 淀粉疑难点拔:这三个实验为探索类实验。
①探索酶的高效性时,应合理设计对照实验,严格控制实验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