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速度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教学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速度的概念
2. 速度的计算方法
3. 速度的单位
4. 速度的加减法
5. 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时间等,并通过一个简单的例
子引入速度的概念。

二、讲解速度的概念(10分钟)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速度的定义和概念,并强调速度是与时间有关的物理量。

三、速度的计算方法(15分钟)
教师示范如何通过速度的定义公式v = Δs / Δt 计算速度,并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加深理解。

四、速度的单位(5分钟)
教师解释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并介绍其他速度的单位,如千米每小时(km/h)等。

五、速度的加减法(10分钟)
教师讲解速度的加减法规则,并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相对性和正负方向。

六、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速度与位移、时间的计算
方法。

七、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作业,以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扩展活动:
1. 学生分组进行速度实验,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速度。

2. 学生设计速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3. 带领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行速度应用的思考和讨论。

高中物理必修1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速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3. 能够应用速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速度的数量符号表示;3. 速度的单位和换算。

教学难点:1. 速度的数学计算和应用;2. 速度的负值表示。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尺子和计时器;3. 实验设备:小车、轨道。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引入:1. 利用实验装置展示小车在轨道上运动的过程;2. 提出问题:小车在运动时的速度是什么?二、学习速度的概念和定义:1. 介绍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2. 讨论速度与运动方向的关系;3. 引导学生讨论速度的正负值表示。

三、速度的计算方法:1. 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2.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小车的速度。

四、速度的单位和换算:1. 介绍速度的单位:米/秒、米/小时等;2. 演示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实际应用:1.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速度来解决问题;2. 分组讨论并展示解答结果。

六、总结与评价:1. 总结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2.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活动:1. 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差异。

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数学计算方法;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精读相关教材,准备课后复习。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及时给予批改和指导;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反馈。

高中必修一物理速度教案

高中必修一物理速度教案

高中必修一物理速度教案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难点:速度的实际应用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备好教学用的教材、实验器材和PPT。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速度的好奇和兴趣。

二、引入速度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图示和实例,向学生介绍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他们提出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三、速度计算实验(20分钟)1. 分组进行速度计算实验,测量车辆在不同路程上的时间和距离。

2.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并比较结果。

四、速度应用案例(15分钟)1. 运用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安全意识提升。

2. 让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速度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深入理解,实验设计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培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加互动和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高中物理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速度;2. 掌握速度与时间、位置的关系,能够分析速度变化的原因;3. 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能够区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4.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速度计算和分析。

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速度与时间、位置的关系;3. 加速度和匀速运动、变速运动;4. 速度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速度与时间、位置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加速度和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区分;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速度计算和分析。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示例和实验,深入讲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实验:设计实验,观察速度与时间、位置的关系;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促进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速度计算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学中的速度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通过示例演示速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过程。

三、实验探究速度与时间、位置的关系(20分钟)1. 设计实验:通过小车在直线上运动的实验,观察速度与时间、位置的关系;2. 学生参与实验,记录观测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3.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速度与时间、位置的关系。

四、加速度和匀速运动、变速运动(15分钟)1. 介绍加速度的概念和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区别;2. 引导学生思考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五、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15分钟)1.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案例分析,并展示解决方案。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拓展延伸:1. 学生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进一步深化对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2. 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探究速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高中物理《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速度和时间、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速度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 速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示范引导,实验探究。

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引入:1. 讲解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速度。

2. 演示一个速度计算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速度的计算方法。

二、知识讲解:1. 介绍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的概念。

2. 讲解速度与时间、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和重要性。

三、实验探究:1. 进行速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速度的变化规律。

2. 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并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练习巩固:1. 给学生布置速度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提醒学生注意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对生活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布置速度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指导学生关注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课后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做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加强实验探究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应用。

高一物理 速度和加速度 教案

高一物理 速度和加速度 教案

学案3 速度和加速度为了推动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四川省举办了一次100m飞人挑战赛。

有8个世界短跑名将参加角逐,其中包括我国的李雪梅和美国的琼斯,最终琼斯夺得冠军。

我们知道百米赛跑分为起跑、途中跑和冲刺三个阶段,李雪梅的途中跑阶段比琼斯的起跑阶段跑得快,但我们都说琼斯比李雪梅跑得快,这是为什么?学点1 平均速度⑴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

⑵公式:t sv ⑶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

[注意]①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的平均快慢程度,使人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言的。

③速度与速率是不同的,速度=位移/时间,速率=路程/时间,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其大小在数值上可能相等(单向直线运动时),也可能不等,因此不要误以为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平均速率,如物体绕圆形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平均速度为零,而平均速率则不等于零,而是2πR/t 。

【解析】平均速度并非速度之平均,至于公式也只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下章学习)中才适用。

=50/(13.00-6.75 )m/s=8.0 m/s 。

【答案】8.0 m/s ts v =221v v v +=【点评】本题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将平均速度v 的结果写成出现这样的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而忽略了对平均速度的概念的理解。

因此在解决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问题时,一定要用定义式来进行计算。

221v v v +=t sv =【例1】某次百米赛跑中,一同学跑过前50m时速度为7.8 m/s ,耗时6.75 s ,到达终点时速度为8.8 m/s ,成绩是13.00 s 。

求该同学在后一半赛程中的平均速度。

世博会参观者预计有7000万人次,因此交通网络的建设成为关键。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物理加速度教案[要点导学]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出现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v2-v1/δt。

加速度是矢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2.加速度与速度就是全然相同的物理量,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变化率。

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有“速度小加速度也小、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等关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也没必然相同的关系,快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失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恰好相反。

3.还有一个量也要注意与速度和加速度加以区分,那就是“速度变化量”δv,δv=v2—v1。

δv越大,加速度并不一定越大,还要看所用的时间的多少。

4.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加速度就是图线的斜率。

速度图线越陡峭,加速度越大;速度图线为水平线,加速度为0。

物理加速度教案[范例精析]基准1试列举以下实例:1速度非常大而加速度较小,甚至为0;2速度不大而加速度非常大;3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4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5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1高速飞行器的飞机速度非常大,但加速度不一定也非常大,甚至可能将为0当飞机高速匀速飞行器时;2子弹在枪膛里刚被激发时,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3一切匀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4刚启动时刻的汽车、火车,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在最高点时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5汽车刹车后暂停运动前并作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恰好相反。

拓展:由例1可知,速度和加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

大小不成比例,方向不一定相同。

基准2.篮球以6m/s的速度直角向上碰到地面,然后以4m/s速度直角向上回调,碰地的时间为0.2秒。

1求篮球在这0.2秒内的速度变化δv。

2有的同学这样排序球的加速度:a=v2-v1/t=4-6/0.2m/s2=-10m/s2。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E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六十中学陈浩教学目标:1.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加速度概念和公式。

2.知道加速度单位的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物体作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方向即速度增量的方向。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定义及其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加速度与瞬时速度和速度变化的区别联系。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判断加速度的方向,领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符号正负的意义。

教学内容:一复习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强调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点)的运动快慢;而平均速度只能大致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快慢。

二举例引新课:大家看过赛车吗,大部份同学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麦克拉仑车队的赛车最高时速可达231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伏特赛车的最高时速可达220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3 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问:这两辆赛车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让同学尽可能多的讨论。

当提到伏特赛车速度变化比麦克拉仑赛车快时,引出加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用a表示再可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书上所举的列车,摩托车和子弹的速度变化快慢等等。

回顾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位置变化快慢。

定义式v=Δs/Δt让学生猜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

由学生得出加速度a=Δv/Δt。

即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让学生根据上式写出加速度的单位:m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三什么是ΔV(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改变的大小,即末速度减去初速度:末速度用Vt 表示,初速度用V0 表示。

高中物理速度的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的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计算速度;
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3. 能够分析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4. 能够理解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区别。

教学内容:
1. 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3. 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4. 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

教学过程:
1. 概念引入(5分钟):通过实际例子引入速度概念,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定义和意义。

2. 计算方法介绍(10分钟):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技巧。

3. 计算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速度的计算练习,检验他们掌握速度计算的能力。

4. 讨论与分析(10分钟):让学生讨论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发现速度与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5. 实际应用(15分钟):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速度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速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计时器、测量尺、速度计等;
3. 实例题目;
4. 作业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应用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分配练习题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即位置变化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描述运动快慢方面的区别和联系4.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

5.理解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及其加速或减速运动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在建立瞬时速度概念时的作用,了解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区别物理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果能抓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也就把握了本节的要领。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而对相对抽象的加速度普遍感到困惑。

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它们的区别;教学的难点是: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物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物体的匀速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作为教学的起点。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体验它们的区别,利用类比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讲授法、类比法、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初中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简要复习位移的概念后,为了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引入新的物理量(速度),再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指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速度的变化的快慢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体验类比的方法,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物理中的运用。

教案高中物理加速度

教案高中物理加速度

教案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3. 能够应用加速度相关概念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1. 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运用加速度相关概念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1. 讲义、教材、PPT等学习资料。

2. 实验器材:小车、直线轨道、计时器等。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例如汽车的加速过程或物体自由落体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通常用符号a表示,计算公式为a=(v2-v1)/t。

2.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会增加;方向相反时,速度会减小;大小与方向不同时,速度的变化是曲线运动。

三、实验与观察(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小车在直线轨道上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小车的加速度,观察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四、示例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运用加速度相关概念解决物理问题,例如急刹车时的加速度计算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加速度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六、展示与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勤于练习,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观察、示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全方位介绍了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速度相关知识。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怎么设计篇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本节课为实验课,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测定物体牵引纸带的速度,并尝试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根据瞬时速度是在无限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粗略表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教材这样处理更进一步加深了上节课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

当然这种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它的准确性,这要在下一章中学习,在此可不必要向学生介绍这种结论性的知识,以免冲淡学习重点,加重学生负担。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学到科学实验中探究的方法,而不是注重探究的结果多么完美,所以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不尊重实验事实、拼凑实验结果的习惯。

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描点法作图象的思想方法,向学生讲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描点法,图象的物理意义。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要补充一些更为典型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不一定是物理方面的图象,要突出图象的直观性,使学生对图象的作用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为本节建立物理图象来分析、寻找物体运动的规律打下基础。

高一物理速度的教案有哪些篇二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

鲁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鲁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b.养成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解释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c.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加速度概念、物理意义和矢量性的理解与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矢量性及其与速度的联系与区别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说:同学们,假设你们现在要买一辆车,你应该如何选择?
三、教学资源与策略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策略一般有两种(1)直接给出概念或定义,然后对此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2)提供一大堆数据或物理现象,归纳出共同点,然后给出概念,再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对加速度概念的得出应采取第二种方法较好,因为,它是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具有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走”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应当是学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径。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问题。
2)联想类比,得出定义
引导学生回忆速度的定义v =Δx/Δt。
类比: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那么,我们怎样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呢?引导学生回答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Δv)与运动时间(Δt )的比值,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并将其定义为加速度。
强化本节重点——加速度的方向
3.巩固练习
求下列各种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
一、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正东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汽车现在速度是5m/s,正东方向,10S后,速度变为15m/s,方向仍为正东方向。
三、汽车现在速度是15m/s,正东方向,10S后,速度变为5m/s,方向仍为正东方向。

物理必修一加速度优秀教案

物理必修一加速度优秀教案

物理必修一加速度优秀教案————————————————————————————————作者:————————————————————————————————日期:运动的描述---加速度 适用学科物理 适用年级 高一 适用区域安徽 课时时长(分钟) 60分钟 知识点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v ∆速度的变化率tv ∆∆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速度的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度的定义式:v=tx ∆∆ 3、速度的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cm/s 。

4、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5、定义式:v =ts ∆∆ 二、知识讲解考点1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怎样理解“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1)某一时刻,物体甲的速度为3m/s ,经1s 后速度为 5m/s ,又经1s 后速度为7m/s ,则这个物体每经过1s 速度增加2m/s 。

(2)某一时刻,物体乙的速度为20m/s ,经1s 后速度为15m/s ,又经1s 后速度为10m/s ,则这个物体每经过1s 速度减小5m/s 。

考点2二、加速度提问:上面两个实例,物体都做匀变速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得出: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不同。

分析:物体甲在1s 内速度增加2m/s ,2s 速度增加4m/s …;物体乙在1s 内速度减小5m/s ,2s 内速度减小10m/s …。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速度;2. 掌握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的概念;3. 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难点: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学(5分钟)1.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画面,引导学生讨论车辆的运动状态。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速度?如何计算速度?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2. 介绍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位移/时间。

3. 解释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的概念。

三、示范演练(15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速度的计算练习。

2. 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位移和时间数据,计算物体的速度。

四、引导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2. 提出问题:速度和加速度有何异同之处?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展示多种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图像,让学生探究速度与运动状态的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物体的速度。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速度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作业1. 完成速度相关的练习题;2. 思考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并写一篇小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速度展开,通过引入、概念讲解、示范演练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引导讨论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将速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速度的应用和意义。

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注重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教案模板高中物理速度

教案模板高中物理速度

教案模板高中物理速度科目:物理年级:高中主题:速度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理解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3. 速度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

2.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速度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速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对速度的兴趣。

二、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1. 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位移 / 时间。

三、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15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速度是如何用位移和时间计算得出的。

2. 引导学生掌握速度、位移和时间的相互关系。

四、速度公式的运用(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计算方法,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速度相关知识的掌握。

2. 提醒学生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扩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速度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实验体验: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1)定义: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跟所用的时间的。

(2)公式:(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为,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厘米每秒(cm/s)等。

1m/s=3.6km/h(5)速度是,它的方向就是的方向。

(1)定义: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位移)内的。

(2)公式:(3)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地运动快慢。

(4)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方向相同。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常称为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有时简称速率。

(2)物理意义:精确描述运动快慢。

(2)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瞬时速率是标量。

答案:1、位移,发生这段位移,比值,物体运动快慢,米每秒,m/s,矢量,物体运动;2、平均速度,位移;3、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瞬时速率。

疑点突破1、如何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一段时间对应,而瞬时速度与某一位置、某一时刻对应。

(2)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质点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能精确的描述质点的运动情况。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所对应的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所在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

2、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在匀速运动中,由于速度不便,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既是平均速度,也是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随位移和时间的选取不同而不同。

对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我们在它通过的某一位置附近选一段很小的位移,只要位移足够小(即通过这段小位移所用的时间足够短),那么这段小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通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问题探究(1)用什么方法判断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2)如何比较两个百米运动员的快慢?(3)如何比较一个百米短跑冠军同一个奥运会万米冠军谁跑得快.探究:(1)比较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较快.(2)比较两位百米运动员的快慢可在位移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运动时间较长的较慢.(3)二者的位移不同,运动时间也不同,比较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也就是比较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比值大的较快.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火车以速度v通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平均速度【思路解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是指从枪口射出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B例2、某质点由A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s向东行了30m经过B 点,又行了5s前进了60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s后又向西行,经历了6s运动120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1.3-1所示,求(1)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求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思路解析】取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

(1) ,方向向东。

,方向向东。

,方向向西。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负号表示方向向西。

例1、Ⅰ、Ⅱ是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如图1.3-2所示,两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那个物体运动较快?【思路解析】从位移图象可以看出两图象均为直线,即位移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所以Ⅰ、Ⅱ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快则直线的斜率大,所以Ⅱ运动得快。

【答案】都做匀速直线运动,Ⅱ运动较快。

知识导学1.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反映了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快慢,也就是位移的变化率。

2.速度和位移一样都是矢量,矢量的共同特点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逐步加深对矢量的理解。

3.一般情况下平均速度不等于瞬时速度,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时平均速度才等于瞬时速度。

4.瞬时速率在数值上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

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平均速率在定义上等于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初中所讲的速度的概念。

但在高中阶段,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路程一般大于位移的大小,平均速率一般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当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时,即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5.通常所说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注意根据上下文判断速度的准确含义,是指平均速度还是指瞬时速度。

关于(1):譬如,研究一辆汽车通过一座平直大桥的速度,对应的位移是桥长,对应的时间是过桥的时间,对应的速度是平均速度。

若要研究汽车到达某一位置的速度,则表示瞬时速度。

关于(2):譬如,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整个过程的速度,可以不考虑中间停站所用的时间,用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表示火车运动的快慢。

但要研究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则需要的是一个准确值,速度为瞬时速度。

关于(3):譬如,物体沿圆周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即这段时间通过的圆弧所对应的弦的方向,但每一时刻速度方向,都沿物体所在位置圆的切线方向。

问题导思提示:此题涉及比较物体运动方法的问题:(1)相等时间内比较位移的大小;(2)通过相等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3)比较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的大小。

【绿色通道】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说法正误的判断要紧扣它们的定义。

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

[典题变式]以下所说的速度,哪些是指平均速度,哪些是指瞬时速度?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700m/sB、一百米赛跑的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某人算出他的速度为10m/sC、测速仪测出汽车经过某一路标的速度达到100km/hD、返回舱以5m/s的速度着陆答案:A、C、D中的速度是瞬时速度,B中的速度为平均速度。

【绿色通道】此题主要是考察对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注意位移与发生该段位移所用时间的对应性。

另外速度是矢量,有方向,首先要选取一个正方向,位移有正负,则速度也对应地有正负。

[典题变式]1、一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速度计显示地读数为72km/h,在一条与公路平行地铁路上有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与轿车同向匀速行驶,经100s轿车由火车的车尾赶到了火车的车头,求火车的速度。

答案:v=18m/s【绿色通道】对位移图象得几点说明:(1)位移图象不是质点运动得轨迹。

(2)匀速直线运动得位移图象是一条直线。

(3)在图象上的某一点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所处的位置。

(4)图线的斜率大小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斜率越大表明物体运动越快。

[典题变式]如图1.3-3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根据图象求出:(1)0~2s内,2s~6s内,6s~8s内物体各做什么运动?各段速度多大?(2)整个8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6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答案】(1)0~2s做匀速运动,v1=2.5m/s;2s~6s物体精致;6s~8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v3=5m/s(2)1.875m/s;0.83m/s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若物体位置变化得大,即位移大,但若时间长,则速度不一定大。

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答案:AD2、以下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B、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D、小球在第3s末的速度是6m/s解析:平均速度是某段位移上的,或某段时间内的。

它等于某段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B3、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相等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解析: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运动,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故A正确。

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

答案:A4、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情况有如下记录,则记录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有A、质点在前5s内的速度是8m/sB、质点在第7s末的速度是12m/sC、指点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是15m/sD、质点通过某一路段的速度为10m/s解析: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与时刻、位置相对应。

答案:BC5、对于各种速度和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率是速度的大小B、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C、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是标量D、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解析:教材中没有出现平均速率的概念,而有些人根据速率的概念主观地认为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实际上平均速率定义为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故B错。

平均速度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一致,它不能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

物体运动的方向是瞬时速度的方向,故D 错。

正确选项应为A。

答案:A6、汽车以36km/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用了2h,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用了2.5h,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设甲、乙两地在同一直线上)A、-8m/sB、8m/sC、-28.8km/hD、28.8km/h解析:速度和力、位移一样都是矢量,即速度有正方向、负方向分别用+、-表示。

当为正方向时,一般不带+。

速度的正方向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自己规定,有时也隐含在题目之中。

例如该题中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36km/h,为正值,隐含着从甲地到乙地的方向为正,所以返回速度为负值,故淘汰BD。

依据甲、乙两地距离为:362km=72km,所以返回速度为-72km/2.5h=-28.8km/h=-8m/s。

答案:AC我综合我发展7、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一个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运动中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解析:物体的各个时刻瞬时速度都等于零,证明物体精致,即位移为零,因此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