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光谱技术——红外光谱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引言: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探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1.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通过测量物质与红外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物质的结构及性质信息。

其基本原理是物质分子在受到红外辐射后,会发生特定的振动和转动,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谱。

通过测量这些红外辐射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2.1 化学领域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化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等。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官能团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其性质进行准确的解析和判断。

2.2 药学领域在药学领域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被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研究。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对药物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其纯度和稳定性,并提供可靠的药物质量评估标准。

2.3 环境保护领域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环境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污染物等。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准确鉴定和定量分析环境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4 食品科学领域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食品的成分分析、品质评价和检测等。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精确分析食品中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成分,从而为食品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3.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仪器设备的改进随着光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红外光谱分析仪器设备将更加精密和高效。

仪器的分辨率和准确度将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和谱图解析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使得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更加易于应用和操作。

3.2 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和更新红外光谱数据库是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1、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在国际、国内分析领域的定位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近红外谱区(800-2500nm)的光谱测量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交叉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复杂样品的直接快速分析。

近红外分析复杂样品时,通常首先需要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与样品的结构、组成或性质等测量参数(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加以关联,建立待测量的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并应用已经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样品待测量。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首先在农业领域应用,随着化学计量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逐步受到光谱分析学家的重视,该项技术逐渐成熟,90年代国际匹茨堡会议与我国的BCEIA等重要分析专业会议均先后把近红外光谱分析与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并列,作为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2000年PITTCON 会议上近红外光谱方法是所有光谱法中最受重视的一类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已经成为IC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ere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国际谷物科技协会)、AOA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AAC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标准;各发达国家药典如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美国药典)均收入了近红外光谱方法;我国2005年版的药典也将该方法收入。

在应用方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扩展到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化学、烟草、纺织品等领域。

发达国家已经将近红外方法做为质量控制、品质分析和在线分析等快速、无损分析的主要手段。

我国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到了90年代,石化、农业、烟草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但主要是依靠国外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的进口仪器。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是指由大量类型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单位(单体)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的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等。

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表征、化学成分分析和性能评价。

首先,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表征。

由于高分子材料通常由许多重复单元组成,因此红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可以提供关于材料的结构信息。

例如,聚合物的主链振动频率和键长可以通过红外光谱中的C-H、C-O和C=O等吸收峰位置和强度来确定。

通过比较不同高分子材料的红外光谱,可以判断高分子链的配位方式、取代基的种类与位置等结构差异。

其次,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高分子材料通常包含多种化学成分,例如主链、支链、取代基等。

红外光谱可以通过比较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定量分析高分子材料中各个组分的含量。

同时,红外光谱还可以检测材料中的杂质和附加成分,以及表征材料中的交联、缩聚和氢键等化学反应。

最后,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性能评价。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往往与其结构和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研究材料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宏观物理性质,如熔点、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等。

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吸湿性、耐紫外光性能、氧化降解和老化行为等。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为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指导,还可以为材料的性能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分析手段。

随着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一、本文概述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是一种基于物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分析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谱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分析化学、生物医学、农业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综述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化学计量学以及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

文章首先介绍了近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然后重点论述了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和取得的成果,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的概述。

二、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理论基础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无损的分析手段,其理论基础源自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

近红外光谱区域通常是指波长在780 nm至2500 nm范围内的电磁波,其能量恰好对应于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

因此,当近红外光通过物质时,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产生振动和转动跃迁,从而形成独特的光谱。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量子力学、分子振动理论和光谱学原理。

量子力学为近红外光谱提供了分子内部电子状态和行为的基本描述,而分子振动理论则详细阐述了分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过程。

光谱学原理则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光谱测量和分析中,通过测量物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特性,来获取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信息。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还涉及到光谱预处理、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及光谱解析等多个方面。

光谱预处理包括平滑、去噪、归一化等步骤,旨在提高光谱的质量和稳定性。

化学计量学方法则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手段,实现对光谱数据的深入挖掘和信息提取。

光谱解析则依赖于专业的光谱数据库和算法,对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物质中的成分和含量。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无损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药物等领域。

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样品制备、光谱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极大地扩展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范围。

近红外光谱是指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为700-2500nm。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近红外光子的能量和量子力学中的跃迁原理,通过对样品进行照射,使样品中的分子吸收近红外光子的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返回基态时发出特征光谱。

通过对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获取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信息。

化学分析: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上。

例如,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石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石油中的不同组分,同时也可以对石油中的含硫量、含氮量等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

食品质量检测:在食品质量检测方面,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食品成分分析、食品质量评估和食品掺假检测等。

例如,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奶粉进行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奶粉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等主要成分的含量。

药物研究: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药物成分分析、药物代谢研究和药物疗效评估等方面。

例如,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材进行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近年来,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在国内,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材进行有效成分的快速检测,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国内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在国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成为药物研发和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

例如,荷兰的菲利普公司成功开发出了一款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药物代谢研究仪器,可以为新药的开发和疗效评估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综述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综述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及应用摘要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很快速,非破坏性,低成本及同时测定多种成分等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红外光谱仪的构造,指出了其检测的优点与不足。

综述了红外光谱法的发展、应用以及对红外光谱研究前景的展望.关键词: 红外光谱原理构造发展1。

引言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metry,IR)是根据物质对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光谱分析方法.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是根据分子内部振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鉴别化合物和确定物质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2。

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1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物质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辐射光子的能量与发生转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相等;二是分子转动必须伴随有偶极距的变化,辐射与物质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2.2 红外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_σ曲线或T_λ曲线来表示,λ与σ的关系式为:σ(cm-1)=1/λ(cm)=10^4/λ(μm)2.3 分子的振动与红外吸收2。

3.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若把双原子分子(A—B)的两个原子看成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中间的化学键看做不计质量的弹簧,那么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伸缩振动可以近似地看成沿键轴方向的简谐振动.量子力学证明,分子振动的总能量为:E=(u+1/2)hv当分子发生△v=1 的振动能级跃迁时(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根据胡克(Hooke)定律它所吸收的红外光波数σ为:σ=(1/2пc)√(k/μ)其中:c—光速,3×10^8cm/s;k—化学键力常数N/cm;μ—两个原子的折合质量,g,μ=(m1。

m2)/(m1+m2)显然,振动频率σ与化学键力常数k成正比,与两个原子的折合质量成反比。

不同化合物k和μ不同,所以不同化合物有自己的特征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病理诊断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病理学家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意见。

然而,在传统的病理诊断中,一些病变的病理学特征非常微小,需要借助某些特殊手段才能够更好的展现出来。

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无创分析技术,它可以通过对物质的红外光吸收谱图进行分析,来获取物质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信息。

在病理诊断领域,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被用于诊断和预测病理学变化,成为了非常有前景的诊断手段之一。

一、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技术利用分子吸收红外光能量的特性来进行分析。

在物质吸收红外线时,分子将红外光能转化为分子的振动能量,分子会在不同频率的振动中吸收不同强度的能量,这种吸收和转移可以被用来描述分子内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二、 1. 红外光谱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癌症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其诊断通常需要依靠多种手段。

在红外光谱技术中,利用分子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构成的吸收峰,我们可以预测癌症变化的信号,使得病理学家在病理诊断中可以有更多的筛选、鉴别和辨识能力。

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不同组织癌变的速度,及其分子组成的变化进行分析,有助于抗癌药物的选择及其疗效的评估。

同时在病例中可以较早的发现癌症的发展趋势,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更为全面的诊疗计划。

2. 红外光谱技术在肝脏病变中的应用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但是肝脏疾病的发病率却非常高。

此外,许多肝脏疾病的初始症状非常隐蔽,临床医生很难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使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直接分析肝脏样本,识别肝脏脂肪沉积,肝炎、肝炎与肝硬化等疾病变化。

尤其是在早期的诊断上,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病理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3. 红外光谱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结肠是人体中最易发生癌变的器官之一。

在癌前病变的阶段,病理标本中往往仅有非常微小的标志性改变。

借助红外光谱技术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可以在早期发现结肠癌变和结肠腺瘤等病理学变化的性质和程度。

各种光谱技术及其应用

各种光谱技术及其应用

各种光谱技术及其应用光谱技术是一种研究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工具,它通过分析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光谱信号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光谱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谱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一种常见的光谱技术,它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来分析物质的特性。

UV-Vis光谱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环境监测、生物化学等领域。

例如,可以通过UV-Vis光谱来测定物质的浓度、了解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等。

2. 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红外辐射下吸收、散射或透射光的强度变化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成分的技术。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药物研发、材料分析等领域。

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分析药物的含量、研究材料的结构等。

3. 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是一种通过测量核磁共振现象来研究物质结构和动力学的技术。

在核磁共振光谱中,物质中的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场的作用下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一系列特征峰。

核磁共振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核磁共振光谱可以用于识别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纯度、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等。

4. 荧光光谱荧光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受激发光照射下发射的荧光光强度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的技术。

荧光光谱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例如,荧光光谱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标记物、分析环境污染物、研究荧光染料的性质等。

5. 质谱(MS)质谱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的离子化状态和质量-电荷比来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的技术。

质谱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

例如,质谱可以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析药物的代谢产物、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等。

6. 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受激发光照射下发生拉曼散射光的强度和频率变化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成分的技术。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红外光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测量物质在红外区域的光吸收和散射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众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本文将从红外光谱的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红外光谱的原理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体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物体中的化学键(如C-H、O-H等)能够在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下发生共振吸收。

通过对吸收光谱的测定和解释,可以确定物质中存在的官能团以及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对于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状态的物质都有适用性。

二、红外光谱仪的设备红外光谱仪是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的关键设备。

它由光源、样品区、光学元件、光谱仪和探测器等部分组成。

光源通常采用红外线辐射源,如热辐射源或者红外激光器。

样品区是红外光谱仪中样品放置的区域,通常采用透明的窗口材料,如钠氯化物盘、锂氟化镁片等。

光学元件的作用是将红外光束聚焦到样品上,并将经过样品的光线收集和分散。

常用的红外光学元件有平面反射镜、棱镜和光栅等。

其中,平面反射镜常用于固体样品的测量,棱镜和光栅常用于液体样品或气体样品的测量。

光谱仪用于解析红外光谱仪所收集到的光信号。

常见的光谱仪包括单色仪、分光仪和差分光谱仪等。

探测器用于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供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探测器有热电偶、焦平面阵列和光电二极管等。

三、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化学领域: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化学合成、反应动力学、物质结构以及化学品的成分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推测反应机理,并进行催化剂的表征。

2. 药物研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对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溶剂残留、纯度、晶型等进行检测和分析,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红外光谱(IR)的原理及其谱图的分析

红外光谱(IR)的原理及其谱图的分析

υC=O 1715 cm-1
υC=O 1780 cm-1 υC=O 1650 cm-1
吸电子效应:高波数移动精;选课推件 电子效应:低波数移动
2.峰强 峰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 偶极矩的变化越小,谱带强度越弱。
• 极性大的基团,吸收强度大。 C=O 比 C=C 强, CN 比 C C 强 使基团极性降低的诱导效应,吸收强度减小, 使基团极性增大的诱导效应,吸收强度增加。
2、电子效应
a. 诱导效应
b. 诱导效应使基团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
了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
O 例: R C X
X= R/
H
1715 1730
OR/ 1740
Cl
F
1800 1850
精选课件
O
RCX
X= R/
H
1715 1730
OR/ 1740
Cl
F
1800 1850
• 推电子基,C=O电荷中心向O移动,C=O极性增强, 双键性降低,低频移动; • 吸电子基, C=O电荷中心向几何中心靠近, C=O极 性降低,双键性增强,高频移动。
精选课件
H2O有3种振动形式,相应的呈现3个吸收谱带。
精选课件
结论: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1. 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等,才 能发生振动能级跃迁,产生吸收吸收光谱。
2. 只有引起分子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 红外吸收光谱。
精选课件
1.6 IR光谱得到的结构信息
1 峰位:吸收峰的位置(吸收频率) 2 峰强: 吸收峰的强度
化学 键
C―C
C=C
C≡C
键长 (nm)

红外光谱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材料科学越来越依赖于高精度的材料分析。

在材料分析领域,红外光谱技术凭借着其高效、快速、精准的分析方法成为了分析手段的首选。

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振动的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和反射,通过红外光谱仪的检测和记录,来分析物质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一、红外光谱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很广泛,可以用来研究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结构。

例如,它可以在电化学研究中确定电荷状态、揭示电化学反应机理;在材料制备中控制化学反应体系;在新材料的开发中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等等。

二、红外光谱技术在材料的缺陷检测中的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在材料的缺陷检测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在材料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存在各种缺陷如裂纹、异物、气泡、夹杂物等,这些缺陷会影响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这些缺陷进行有效检测和分析。

三、红外光谱技术在材料的腐蚀分析中的应用红外光谱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材料的腐蚀分析。

在工业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材料难免会遭到腐蚀的影响,这会影响材料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测量材料的腐蚀程度和成分,并进行腐蚀形式和机理的分析,为腐蚀的预防和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四、红外光谱技术在材料的污染分析中的应用最后,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在材料的污染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现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工业生产中还是难免存在各种污染。

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有效地识别污染物的成分和来源,并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总之,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精准的分析手段,在材料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在材料表征、缺陷检测、腐蚀分析和污染分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红外光谱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红外光谱技术在细胞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细胞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细胞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其中的各种有机分子组成了复杂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机制。

了解细胞成分的化学成分对于理解生命过程和疾病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分析技术也不断涌现。

其中,红外光谱技术为细胞成分分析提供了一种快捷、无损伤、可靠的手段,成为研究细胞化学成分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1.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原理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后,样品各种化学键振动引起的能量变化而实现分析的方法。

其原理是根据样品与红外辐射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吸收、散射、反射、透射等变化,来确定样品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构、状态及其变化。

红外辐射波长在0.8~300微米之间,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常用的是中红外区(4000~400 cm^-1)。

在红外光谱学中,有机物质通常表现出吸收带分布的特征,称为指纹谱。

比较明显的有:羰基的C=O伸缩振动、醇基O-H伸缩振动、胺基N-H伸缩振动和脂肪酸烷基的C-H伸缩振动等。

2. 由于细胞中含有大量有机分子和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对不同的细胞成分进行精确的分析非常重要。

红外光谱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蛋白质的结构和组成分析蛋白质是细胞活动的基础,其结构和组成分析对于研究其功能及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红外光谱技术不仅可以分辨蛋白质结构中的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等二级结构,还可以分析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从而实现蛋白质分析的定量和质量鉴定。

(2)脂类的检测脂类在细胞内起着多种多样的作用,它们也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

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分析脂类组成、种类和含量等。

同时,红外吸收谱可以表征脂质内基团的摆动与拉伸振动,从而确定脂肪酸的不饱和度、环状结构和α-螺旋结构等,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脂肪酸的生化作用。

(3)细胞色素的检测细胞色素是一类含有铁原子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中常见于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菌中。

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检测铁-氮的振动吸收谱,从而区分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菌中的细胞色素。

红外光谱分析在化工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分析在化工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分析在化工中的应用化工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应用广泛,目前在石油化工、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现代化工领域需要寻求更加精确的分析方法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这方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便提供了一种新的精确分析方法,它能够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简介红外光谱是一种用于化学物质分析和识别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红外辐射对样品进行电磁波照射,将所照射出的红外光谱信息收集和处理之后,用于事后分析和确认。

红外光谱的横坐标是波数、纵坐标是吸光度,通常使用cm^-1作为波数单位,使用最大吸收峰为4000cm^-1的波数单位。

二、红外光谱在化工中的应用1.聚合物材料的分析聚合物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其含量很难直接测量,而红外光谱则可实现多种聚合物反应机制的准确分析。

其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光谱图中的特征峰来确定聚合物中的官能团的种类、结构和含量,并通过对吸收峰的位置和型号进行峰谷修正来估算官能团中不同基元的含量。

2.无机物质的检测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无机物质化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针对微量元素或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红外光谱的吸收峰来检测它们的存在,而且可以通过计算吸收峰的面积来检测它们的含量,并能通过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其他分析技术来确定它们的结构和单元。

这使得化学分析人员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物质检测与分析。

3.生物大分子的研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对许多生物大分子进行非破坏性分析,并且大大提高了对蛋白质、RNA、DNA、碳水化合物、生物质掺杂体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和识别。

这对于药物研究和其他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4. 油品质量监测石油化工企业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地测定石油质量、油品种类和组份,从而有效保证了石油产业的稳定运行与无缺陷产品的生产。

同时,它还可以分析不同组份对油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可以指导企业如何更好地控制质量和提升效益。

紫外线和红外线光谱分析技术

紫外线和红外线光谱分析技术

紫外线和红外线光谱分析技术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利用光谱分析仪器对样品所产生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地获得样品的化学成分、结构、组成等信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中。

一、紫外线光谱分析技术紫外线光谱指的是指样品经过紫外线照射后所产生的光谱,这种光谱通常在200至400nm的波长范围内产生,且样品的浓度通常很低,样品数量往往只有微克级别。

紫外线光谱分析通常都使用紫外光谱仪进行,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吸收特性,可以分析出样品的吸收光谱图像。

常常用于分析制药产业中的药物成分、非天然色素、染料等化合物,以及食品、环保、化工等领域。

二、红外线光谱分析技术红外线光谱是指样品经过红外线照射后所产生的光谱,通常在4000至400cm^-1的波长范围内产生。

样品用于红外线光谱分析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测试需要进行大量的预处理工作,通过对样品进行取样、粉碎、压片等处理,在使样品形成透明、平坦的样品片,从而进行红外线光谱分析。

通常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如有机物、聚合物、材料表面状况等。

三、红外线和紫外线光谱分析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1. 确定有机物的结构:通过红外线光谱分析可以确定有机物种含基团,了解分子中原子的振动状态,以及不同官能团的位置及其化学配置。

而通过紫外线光谱分析,可以了解有机物的共轭体系,使得人们可以将该物属于哪种化学物质做出简单的分类。

2. 活性成分的检测:在制药行业中,对于活性成分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红外线光谱分析,可以帮助制药人士更深入了解药物成分,从而为制药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通过紫外线光谱分析,也可以检测出药品中的色素、染料等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保障了药物的质量稳定。

3. 电子、化学器件研究:在电子、化学器件研究领域内,理解材料成分为将材料设计到什么程度变得极其重要。

通过编制紫外线和红外线光谱图谱,可以帮助制造商更好地控制制造流程,并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保障产品的效能和稳定性。

红外光谱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红外光谱是一种重要的材料表征工具,它可以通过检测材料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来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材料的方法。

一、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是通过在材料表面投射红外辐射,然后测量材料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来分析材料的结构和成分。

红外辐射包含了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电磁波,它的频率范围为300 GHz到400 THz。

不同的材料会对不同的波长的红外辐射表现出吸收的峰值,这些峰值可以用来确定材料的特性。

二、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通常在红外光谱中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吸收峰,这些峰可以帮助确定分子中的功能团和官能团。

通过红外光谱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分子中是否含有羟基、羰基、烷基等官能团,从而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和检测化学反应的进程。

三、红外光谱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红外光谱在材料科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材料,我们可以得到材料的吸收谱图,从而了解材料的成分和结构。

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某种材料中是否含有特定的化学键,比如羟基键、酯基键等。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晶性质、取向性和相变等特性。

四、红外光谱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红外光谱在物理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研究材料的振动谱和转动谱,从而了解材料的分子结构、晶格结构和性质。

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可以检测材料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振动模式,包括平移、弯曲、伸缩等振动,这些振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材料的化学键类型和键强度。

五、红外光谱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红外光谱在医学和生物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可以检测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分子的存在和组成。

利用红外光谱的技术,可以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的变化和有机化合物的特征,从而帮助诊断疾病和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简介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或IR)之间的电磁波美国材料检测协会(ASTM)将近红外光谱区定义为波长780-2526nm的光谱区(波数为12820-3959cm-1)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

从20世纪50年代起,近红外光谱技术就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随后的20多年中进展不大。

进入20世纪80 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解决光谱信息提取和消除背景干扰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红外光谱在测试技术上所独有的特点,人们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数字化光谱仪器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结合标志着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形成。

数字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20 世纪90年代初开始商品化。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的应用技术获得了巨大发展,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对推进生产和科研领域的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测量信号的数字化和分析过程的绿色化使该技术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光纤中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实时在线分析领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在工业发达国家,这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已被普遍接受,例如1978年美国和加拿大采用近红外法代替凯氏法,作为分析小麦蛋白质的标准方法。

20世纪90年代初,外国厂商开始在我国销售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产品,但在很长时间内,进展不大,其原因主要是:首先,近红外光谱分析要求光谱仪器、光谱数据处理软件(主要是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应用样品模型结合为一体,缺一不可。

但被分析样品会由于样品产地的不同而不同,国内外的样品通常有差异,因此,进口仪器的应用模型一般不适合分析国内样品。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科学是一个研究材料性质、结构和制备过程等的学科,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通过测量物质在红外光区域内的吸收谱来对材料进行分析,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认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材料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结构。

它可以检测出材料中存在的特定化学键和基团,从而确定材料的化学组成。

例如,现代材料科学中,分子筛的合成和结构研究就需要使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分子筛的结构中包含有氧桥键和Si-O键等,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检测到这些键的信号,从而帮助研究人员确认分子筛的结构信息。

材料污染分析材料污染是制约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污染物质对材料的影响会导致材料性能的降低。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地检测材料中的污染物质并且确定它们的化学组成,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材料中污染物质的来源和类型。

例如,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废旧轮胎的回收和利用需进行材料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检测到废旧轮胎中的污染物质,从而选择合适的回收方式,并进行材料的再利用。

材料质量检测材料质量检测是现代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材料结构和质量信息,从而检测出材料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例如,在钢铁工业中,钢铁的制造和加工一般都需要进行材料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检测到钢铁中存在的非金属杂质和化学元素等信息,从而确定钢铁的质量和性能等信息。

材料表面分析材料的表面性质往往决定了材料的使用性能,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表面分析。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组成和结构等信息的分析,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材料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在涂料行业中,需要对涂层材料进行表面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检测到涂层中存在的化学键和基团等信息,从而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涂层的性能和质量等信息。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一)红外吸收光谱的定义及产生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也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

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二)基本原理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1)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有瞬时偶极矩的变化。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2)只有当照射分子的红外辐射的频率与分子某种振动方式的频率相同时,分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较高能量的振动能级,从而在图谱上出现相应的吸收带。

2分子的振动类型伸缩振动:键长变动,包括对称与非对称伸缩振动弯曲振动:键角变动,包括剪式振动、平面摇摆、非平面摇摆、扭曲振动3几个术语基频峰: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基频峰;倍频峰: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峰,倍频峰;组频:如果分子吸收一个红外光子,同时激发了基频分别为v1和v2的两种跃迁,此时所产生的吸收频率应该等于上述两种跃迁的吸收频率之和,故称组频。

特征峰:凡是能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相应频率成为特征频率。

相关峰:相互可以依存而又相互可以佐证的吸收峰称为相关峰4影响基团吸收频率的因素(1 外部条件对吸收峰位置的影响:物态效应、溶剂效应(2分子结构对基团吸收谱带的影响:诱导效应:通常吸电子基团使邻近基团吸收波数升高,给电子基团使波数降低。

共轭效应:基团与吸电子基团共轭,使基团键力常数增加,因此基团吸收频率升高,基团与给电子基团共轭,使基团键力常数减小,因此基团吸收频率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光谱技术——红外光谱及其应用贾新建 学号B201309012摘要:红外光谱技术已成为最有用的分析手段之一。

本文简单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原理、试样制备,以及应用。

关键词: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自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Hershel 发现了红外辐射,1944年便诞生了第一台红外光谱仪。

从此,红外光谱测试技术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现代实验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

[1-2]红外光谱分析不仅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与化学键,还可以作为表征与鉴别化合物的有效方法。

前者主要包括: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以此推断分子的立体构型;根据所得的力常数得知化学键的强弱;由简正频率计算热力学函数,等等。

但是,红外光谱最广泛的应用还是在于对物质的表征与鉴别分析,即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结构,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3]作为一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因其具有诸多优点:如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快速,不破坏检材,不污染环境等,红外光谱已经成为一种国际上常用的检测手段。

[4]一.红外光谱的原理1.1 什么是红外光谱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运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净变化,产生的分子振动和转动,造成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透射光线在吸收区自然有所减弱,从而形成的分子吸收光谱称为红外光谱。

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红外光谱三要素:1.峰位2.峰强3.峰形。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H 2、O 2、N 2 电荷分布均匀,振动不能引起红外吸收,而H ―C ≡C ―H 、R ―C ≡C ―R 中的C ≡C 振动也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分子振动跃迁的同时往往伴随转动跃迁。

因此,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属于带状光谱。

原子也有红外发射和吸收光谱,但都是线状光谱。

红外光谱的横坐标有2 种标度:波长λ和波数ν。

所谓波数,是指每厘米长度上波的数目,它与波长成倒数关系,即:ν=1 / λ 。

红外光谱的纵坐标是吸收量,用透光率表示。

1.2 红外光谱的振动形式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分子。

原子和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作恒定振动的弹簧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如图1),一般将该系统的振动形式分成两类: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

图1. 分子振动模型 a. 伸缩振动(νs /νas )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发生变化而键角不变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

它又分为对称伸δ缩振动(νs)和不对称伸缩振动(νas)(如图2)。

图2. 亚甲基的伸缩振动模型b. 变形振动(又称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用符号δ表示)基团键角发生周期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称为变形振动。

变形振动又分为面内变形振动和面外变形振动(如图3)。

图3. 亚甲基的变形振动模型1.3 红外光谱的分区红外光的波长范围为0.75-1000μm(频率13333-10cm-1),其介于可见光和微波区段之间。

根据波长与分子振动的对应关系,通常红外光可划分成近红外区(0.75-2.5μm)、中红外区(2.5-25μm)和远红外区(25-1000μm)三个区域(如图4)。

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一般说的红外光谱就是指中红外区的红外光谱。

[5]图4. 光波分区图红外谱图按波数(或波长)大小分为基频区和指纹区。

波数在4000-1300cm -1区域称为基团频率区或官能团吸收频率区,某些特定的官能团如:—OH,C=O,C≡N等具有一种或几种振动形式,它们的吸收频率都在此区出现。

1300-650cm-1为指纹区,此区内吸收带很多,相互重叠,判断较为困难。

各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都具有不同的指纹区红外光谱,好比与人的指纹相类似。

常见的化学基团在4000-670cm-1范围内有特征基团频率。

这个红外范围(中红外)又是一般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范围,因此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区域。

在实际应用时,为便于对光谱进行解释,常将这个波数范围分为以下4个部分:(1)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X可以是O 、N、C和S原子。

在这个区域内主要包括O—H,N—H,C—H和S—H键的伸缩振动;(2)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500-1900cm-1,主要包括炔键—C≡C—,腈基—C≡N,丙二烯基—C—C=C—,烯酮基—C=C =O,异氰酸脂键基—N=C=O等的反对称伸缩振动;(3)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200cm-1主要包括C=C,C=O,C=N,—NO2等的伸缩振动与芳环的骨架振动等;(4)X—Y伸缩振动及X—H变形振动区,<1650cm-1。

这个区域的光谱比较复杂,主要包括C—H,N—H变形振动,C—O、C—X(卤素)等伸缩振动,以及C—C单键骨架振动等。

1.4 影响红外光谱基团频率的因素同一种化学键或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在不同的分子和外界环境中只是大致相同,一旦受到干扰,谱带将发生位移。

影响频率位移的因素可分为2类,一是内部结构,二是外部因素。

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4.1 物态变化不同物态的样品可以用来测试红外光谱。

由于物理状态的区别,它们的红外光谱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气态分子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往往给出振动—转动光谱,例如:甲烷。

对高聚物样品来说,当然不存在气态高分子样品的谱图解析问题,但测量中常会遇到气态CO2或气态水的干扰。

前者在2300cm-1附近比较容易识别,且干扰不大。

后者在1620cm-1附近区域,对微量样品或较弱谱带的测量有较大干扰。

因此,在红外谱图测量前,对试样进行干燥和保持真空是很有必要的。

液态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可能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

例如:多数羧酸类化合物由于强的氢键作用而生成二聚体,因而使它的羧基和羟基谱带的频率要比气态时下降50-500cm-1之多。

在溶液状态下进行测试,除了氢键效应外,由于溶剂改变而导致的频率位移一般不大。

另外,结晶和异构也会产生频率位移。

1.4.2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诱导效应,是由取代基的电负性造成的。

电负性越大,诱导效应越显著,因此振动频率也越向高频处靠近。

(2)共轭效应,使C=C伸缩振动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同时吸收强度增加。

(3)中介效应,使谱带向低频方向移动。

在一个分子中,诱导效应和中介效应往往同时存在,因此振动频率的位移方向将取决于哪一个效应占优势。

(4)键应力的影响,是指由于键角、键能发生变化,从而使振动频率产生位移。

这种影响在含有双键的振动中最为明显。

1.4.3 氢键对于伸缩振动,生成氢键后谱带发生3个变化,即谱带加宽,吸收强度加大,向低频方向位移。

但对于弯曲振动来说,氢键则引起谱带变窄,同时向高频方向位移。

除以上3种影响因素外,倍频、组频、振动偶合与费米共振等也会对振动频率的位移产生影响。

熟练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正确解析谱图,认清化合物内部结构很有帮助。

二.红外光谱测试试样的制备2.1对测试样品的要求(1) 试样应该是单一组分的纯物质,纯度应>98%,便于与纯化合物的标准进行对照。

多组分试样应在测定前尽量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区域熔融或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

(2) 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

水本身有红外吸收,会严重干扰样品谱,而且还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

(3) 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以使光谱图中的大多数吸收峰的透射比处于10%-80%范围内。

2.2制样方法(1) 固体样品的制备a. 压片法:将1-2mg固体试样与200mg纯KBr研细混合,研磨到粒度小于2μm,在油压机上压成透明薄片,即可用于测定。

b. 糊状法:研细的固体粉末和石蜡油调成糊状,涂在两盐窗上,进行测试。

此法可消除水峰的干扰。

液体石蜡本身有红外吸收,此法不能用来研究饱和烷烃的红外吸收。

(2) 液体样品的制备a. 液膜法。

b. 液体吸收池法。

c. 样品滴入压好的KBr薄片上测试。

(3) 气态样品的制备:气态样品一般都灌注于气体池内进行测试。

(4)特殊样品的制备—薄膜法:a. 熔融法:对熔点低,在熔融时不发生分解、升华和其它化学变化的物质,用熔融法制备。

可将样品可把它们直接用红外灯或电吹风加热熔融后涂制成膜。

b. 热压成膜法:对于某些聚合物放在两块具有抛光面的金属块间加热,样品熔融后立即用油压机加压,冷却后揭下薄膜夹在夹具中直接测试。

c. 溶液制膜法:将试样溶解在低沸点的易挥发溶剂中,涂在盐片上,待溶剂挥发后成膜来测定。

如果溶剂和样品不溶于水,使它们在水面上成膜也是可行的。

比水重的溶剂在汞表面成膜。

三.红外光谱的应用红外光谱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特征性,谱图上的每个吸收峰代表了分子中某个基团的特定振动形式。

其可以被用来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王学峰[6]依据红外光谱技术对火灾现场遗留液体进行测试,通过定性分析得知2011年辽宁省辽阳市的一起火灾未人为乙醇汽油类纵火案。

徐鹏等[7]通过对海洛因及其盐的红外光谱测试,准确地分析鉴别了海洛因的不同盐型与种类,有力地为打击吸毒贩毒做出了科学的贡献。

近年来牛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上假冒的天然牛黄不断出现,张汉明等[8]对牛黄及其伪品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红外光谱能有效地将天然牛黄与人工牛黄、猪胆结石和人体胆结石区分开,另外,由大黄等植物药材掺入少量面粉制成的伪品牛黄其红外光谱与天然牛黄相比更有明显的区。

徐魁梧等[9]通过对比木粉抽提处理前后红外光谱之间的差异,及其抽提物化学成分种类及其变化,探讨了红木类木材树种识别技术与方法。

定量分析:以朗博-比尔定律为基础的红外定量分析方法,在生产和科研中都已广泛应用。

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理化分析实验室,[10]以腈纶中第一单体丙烯腈和第二单体甲丙烯酸酯二组分比的测定为例详细说明了红外光谱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在腈纶红外光谱中,2240cm-1与1725cm-1处分别为C≡N与C=O的特征吸收峰,实验证实其均为遵守朗博-比尔定律的吸收带,它们的吸光度为:A 1=a 1×b 1×c 1; A 2=a 2×b 2×c 2;式中A 1、A 2分别为试样在2240cm -1与1725cm -1处的吸光度。

a 1、a 2分别为该试样在上述两波数处的吸光系数。

b 1、b 2分别为该试样厚度(同一试样b 1=b 2)。

c 1、c 2分别为试样中第一组份与第二组份的浓度。

由于同一试样,故b 1=b 2,则两吸光度比为:21221121c c K c a c a A A R === 若腈纶第三组份忽略不计,则c 1+c 2=1,R K R C 1+=,R K K C 2+=。

因此,只要事先制备一个已知组份(c 1和c 2)比的标准试样,从它们的红外光谱中测量对应分析谱带的吸光度A 1和A 2,则其比值K 就可求得,对为未知试样就可根据K 和对应的R 值,求得c 1和c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