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区优质课一等奖讲.
《匆匆》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匆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
教师:(音乐声起。
)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
(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
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
)——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
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
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
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
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
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
(附资料)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
(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
)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匆匆》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匆匆》教学设计8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朱自清写的散文《匆匆》,大家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懊悔、愧疚、无奈、自责、难过、惋惜、留恋、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板书:一去不复返(无奈、惋惜)二、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道出自己对时间匆匆而去的无奈与婉惜,)作者对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感到伤心难过自责无奈婉惜)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同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没太听清的同学看看大屏幕)(课件)2、(大家学得很认真很投入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学得怎么样)集体交流,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突出日子“无影无踪”的特点。
)(课件出示)对比写作方法指导读:在反反复复地追问中让我们感到作者很茫然很难过,对流逝的时光没有好好把握,他又有些后悔,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受融入到课文中给大家读一读吗?指导读:排比句可读得高兴、轻快一些,三个“再”要重读,几个追问句读得深沉、伤感一些,让听者感受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心、懊悔来。
过渡:作者用动物的迁徒、植物的荣枯和时间一去不复返对比,引出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他想到了什么呢?看大屏幕(课件)谁给大家读一下这段。
其它同学想这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八千多日子离去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广阔的大海里,一嘀水那么小,大海那么大,比喻中对比鲜明,感受到时间有限。
作者为这匆匆而过的日子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头涔涔而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作者是一种什么情绪?(觉得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急得流泪出汗)“八千多日子”作者二十多岁,在我们看来20年挺长,作者却认为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呢?(在时光的流里,它显得很短暂转瞬即逝)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伤心、焦急再来读读。
《匆匆》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匆匆》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学准备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质疑导学1.出示课题,释题。
匆匆是什么意思?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
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三、品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1.学习第1段。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
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2.学习第2段。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思考:在这句话中,一滴水和大海分别比喻什么?如果去掉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可以吗?为什么?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3.学习第3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全班交流。
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4.学习第4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思考:此时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匆匆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匆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匆匆公开课教案一等奖《匆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TV,请大家欣赏。
2放录象3再读课文,感悟散文已经,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4小组合作,构思图画,画外配音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
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
如生(甲)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丰收的景象。
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
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清清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5交流展示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四、交流惜时的句子五、动手实践,扩展学习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
【篇五】匆匆公开课教案一等奖《匆匆》教学设计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
)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1.你了解朱自清吗?(生简介作者)过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精炼,文笔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穷。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熟悉本文生字生词,第二课《匆匆》教案。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3、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领悟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本文生字生词。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的句子。
二、合作交流三、重点交流课文第三自然段1、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
2、师: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3、自由朗读。
4、师: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5、师: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
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6、讨论交流(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2)仿照着说句子。
三、品读感悟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
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生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让学生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师引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学生迅速看一看那句能对上这句话。
3、师: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指名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四、拓展延伸1、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2、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公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

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公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1、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公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一、教材分析《匆匆》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的思想感情,领悟的表达方法,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课前准备:1、有关朱自清的资料2、《匆匆》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五、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匆匆》。
(出示题目)复习生词(出示),指名读。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内容?(出示)(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体会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通过回忆,为下文作了铺垫。
(二)细读探究,品味感悟第一步感悟时间悄无声息,稍纵即逝。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
2.(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适时出示相关句子)3.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读了这段文字你感觉怎样?5.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是别出心裁,你也能仿写几句吗?(出示练习)指名回答。
在这里我由读引入写,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第二步感受对人生的思索,感悟道理。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甘心吗?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教学设计(5篇范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课文,作者朱自清先生对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文章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学习拟人、排比、叠词等语言表达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按常规要求做好预习,此外课前完成两份作业,为课前学习铺垫情感:1、认真读课文,找出每一个段落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反复读上几遍,并抓住重点词,结合表达方式来写感受,体会作者的感情。
2、利用周末做一份手抄报,内容要求:朱自清资料;珍惜时间的成语、名言、古诗名句、故事等。
3、买或借《朱自清散文选》,用心阅读。
教学流程:一、谈话启发,唤醒已有的生命体验师板书:“勿”,读什么?什么意思?板书:“匆”,读什么?“匆匆”什么意思?生活中你有没有匆匆过?(生畅谈)课文里说什么“匆匆”?同学们,你认为时间是什么?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用一个打比方来说说。
师过渡语:同学们对时间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很好!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在他24岁时写下《匆匆》这篇文章,他对时间又有一番怎样的感悟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匆匆,感受岁月的脚步。
二、自由阅读,开启阅读体验的航程1、同学们,接下来咱们干嘛?——检查朗读。
对,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今天能不能主动给自己一个机会,站起来读书?2、提出要求:读书的同学要做到:字字响亮,句句流利,尽量有感情;倾听的同学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每听完一个自然段,请及时提出你在预习中还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抛出一个能引发同学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匆匆》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匆匆》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
4、学习从所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
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
难点: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
)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
时间到底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课件简介作者及作品。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
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思路。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1作者先提出问题;○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个日子,无限感慨。
○3然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
○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
)三、检查由字到词到句的自学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词,抽检学生字词学习情况2、理解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确乎、涔涔、潸潸、凝然、徘徊、赤裸裸、遮挽、伶伶利利……3、易错字词强化听写练习。
四、学习第一段:这一段写什么?怎么写的?作者提出问题有没回答呢?(2、3、4答)五、作业:1、抄写字词2、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优质课一等奖讲课内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遮挽、蒸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
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
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具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古诗、警句,初步感知时间的飞逝,引出课题。
检查预习
1、认读字词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以下词语:
匆匆斜斜默默涔涔潸潸茫茫然赤裸裸
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生:认读
师:那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生:叠词
师:是的,这也是这篇文章优美之处,运用了很多叠词,我们在读课文时要注意品味。
现在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你能读
准确吗?
2、开火车读课文
师:好,我们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段,看谁读得认真,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看从中你还能有哪些收获?
生:开火车读课文。
师:这几位同学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生:谈收获
师: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那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呢?
3、提问题
生:为什么日子一去不复返?
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
作者为什么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二)品读课文感悟惜时
1、整合问题
师:同学们非常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为什么日子一去不复返呢?”我们只要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其它
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2、解决问题
自主合作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哪些语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同桌可以合作把相关的
语句画下来,并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体会。
全班交流
师:谁先来把你找的句子交流一下
生:燕子去了,再来的时候…………日子一去不复返呢?
师:从这句中你有哪些收获?
生:这是个排比句,我感到作者对时间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过去日子的深深留念,作者运用排比句描写了三种自然
现象燕子、杨柳、桃花。
师:是的,燕子、杨柳、桃花许多自然现象都会复返,那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日子,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
借助对比的方法来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那你能读
出这种情感吗?
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还有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生: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他便
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生:作者也运用了排比,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稍纵即逝,再次体会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师: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生:我从“跨、飞”两个词体会到的。
生2:还运用了拟人
师:是啊,作者运用排比、拟人形象地说明了时间从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沉思的不经意间溜去了,说明时间流逝之快。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时间的稍纵即逝,读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先让老师来读一读好吗?
生:指名读赛读
小拓展
师:那你能像作者一样来说一说自己在平常的什么时候,日子从哪里过去了。
生: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师:掌声奖励一下!看来,同学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时间一去不复返。
师: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来了。
师: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
师:点拨涔涔潸潸(因为着急而流汗,因为伤心而流泪,心里充满无奈、惋惜、自责之情)
作者回想自己八千多个日子虚度了无所作为,那同学们我们已经度过了多少个日子,又是如何度过的呢?此刻你有何感想呢?
生:畅所欲言
师:那你能读出作者的无奈、惋惜、自责之情吗?
生:指名读男女生分组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师生评析朗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有感情!
师:还有表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的句子吗?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师: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日子的稍纵即逝
师:恩,说得真好!
小结写作特点
师:作者用巧妙地表达方法,比喻、排比、拟人等,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匆匆。
作者因此感慨万千,让我们齐读第4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由衷的感慨。
生:齐读
(三)总结提高
师:虽然作者在徘徊,但是,他是珍惜时间的楷模,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让我们带着感激之情,再次有感情放声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
生:背诵展示
师: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谈收获
师:你们的收获都不小,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了,未来的时日我们将如何珍惜呢?谁来说说。
生:谈自己今后如何珍惜时间
师:说得多好啊!
保尔柯察金有这样一句名言,请同学们齐读(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
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
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保尔· 柯察金
让我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时刻珍惜时间,做一个有所作为的
人。
(五)布置作业课下阅读相关阅读《和时间赛跑》《长歌行》《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课文。
“教学的一切成果都要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来体现,而学习者自身的发
展是不可替代的。
”教师更是不能越祖代苞,要把课堂实践的
机会留给学生。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标画文中体现时
间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的语句及句中的重点词感悟时光的飞
逝及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明白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为未来的社会里,所有密集性产业都需要通过员工的精诚合作来完成,合作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又能让学生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交流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人人发言,互相补充,可以是谈对课文的认识,可以是通过朗读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不懂的问题,互相切磋。
可以说此环节是本次设计的一个亮点。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
比较突出的还是读得太少,盲目追求学生的自读自悟,重视学生的感悟,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其实课后想想,此文的教学也可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此课教学后,我提醒自己,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多读书,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我还要不断地深入学习,提高自己钻研、挖掘教材,分析学生,驾驭课堂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匆匆》教学设计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