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干涉

合集下载

杨氏干涉实验

杨氏干涉实验

一、杨氏干涉实验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三、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光的衍射和干涉知识点四、光的衍射五、偏振现象横波只沿某一特定方向振动,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得到了偏振光,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自然光:从光源(如太阳、亮着的灯等)直接发出的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偏振光:①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在跟光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振动在某一方向较强而在另一些方向振动较弱,这样的光叫偏振光.②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如果光的入射方向合适,使反射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这时的反射光和折射光就都是偏振光,且它们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多数光都是偏振光.六、光的颜色色散光的色散:当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能形成彩色个光带,这个现象叫色散;1、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2、从红到紫光的频率由小到大;波长由大到小;3、在同种介质中,折射率由小到大;传播速度由大到小;4、从红光到紫光衍射现象逐渐减弱;七、薄膜干涉中的色散八、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光是从物质的原子中发射出来的.激光是一种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激光额另一个特点是平行度很好,在传播很远的距离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这个特点使它可以用来进行精确的测距.激光还有一个特点使亮度高.可以利用激光束来切割、焊接以及在很硬的材料上打孔.高考考纲一、 杨氏干涉实验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B .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C .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D .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答案】 B D【解析】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选项A 错;红光双缝干涉的图样为红黑相间的条纹,选项B 正确;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图样,选项C 错;遮住一条狭缝时,紫光将发生单缝衍射,形成衍射图样,选项D 正确.2、(2011北京高考)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 时,在光屏P 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A .增大1S 与2S 的间距B .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C .将绿光换为红光D .将绿光换为紫光【答案】 C【解析】由于双缝干涉中,相邻条纹间距离Lx dλ∆=,增大1S 与2S 的间距d ,相邻条纹间距离x ∆减小,A 错误;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L ,相邻条纹间距离x ∆减小,B 错误;将绿光换为红光,使波长λ增大,相邻条纹间距离x ∆增大,C 正确;将绿光换为紫光,使波长λ减小,S 1 S 2P单缝屏双缝屏光屏单色光知识点相邻条纹间距离x ∆减小,D 错误.3、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准备了下列仪器:①白炽灯 ②双窄缝片 ③单窄缝片 ④滤光片 ⑤毛玻璃光屏(1)把以上仪器安装在光具座上,自光源起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2)在某次实验中,用某种单色光通过双缝在光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其中亮纹a c 、的位置利用测量头上的分划板确定,如图所示;其中表示a 纹位置(图甲)的手轮读数为_________mm ,c 纹位置(图乙)的手轮读数为_________mm ; (3)已知双缝间的距离为0.18mm ,双缝与屏的距离为500mm ,则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_m .μ【答案】(1)①④③②⑤(2)1.790 1.792~,4.940 4.942~(3)0.567【解析】 (1)双缝干涉实验让单色光通过双缝在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所以让白炽灯光通过滤光片,再经过单缝形成单色光,再通过双缝.故自光源起合理的顺序是①④③②⑤(2)图甲中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为1.5mm ,可动刻度为0.0129.0mm 0.290mm ⨯=,最终读数为1.790mm .图乙中的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为4.5mm ,可动刻度读数为0.0144.00.440mm ⨯=,最终读数为4.940mm . (3)干涉条纹的间距1.575mm x =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L x d λ= 得,xdLλ=代入数据得,75.6710m 0.567μm λ-=⨯=二、 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4、(2011高考西城二模)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会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屏上中央亮条纹明显最宽,两边的亮条纹宽度明显变窄B .若减小实验中双缝的距离,屏上条纹间距也减小C .在同样实验装置的情况下,红光的条纹间距大于蓝光的条纹间距D .同样条件下,在水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上所得条纹间距比在空气中的大【答案】 C【解析】A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Lx dλ= 知,同种光的条纹间距相等.故A 错误. B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Lx dλ= 知,若减小实验中双缝的距离,屏上条纹间距会增大,故B 错误;C 、由上公式,可知,红光的波长大于蓝光,则红光的亮条纹间距较宽.故C 正确.D 、由是分析可知,同样条件下,在水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因波长的变短,则干涉间距应变小,故D 错误;5、(2015高考顺义一模)两种单色光束a b 、分别照射在同一套双缝干涉演示实验装置时,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a )、(b )所示,则()A .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B .a 光的光子能量大于b 光的光子能量C .a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于b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D .同一种介质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 【答案】 A【解析】A 、由图知,a 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 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Lx dλ=知,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故A 正确. B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由公式c λγ=知,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而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则a 光的光子能量小于b 光的光子能量.故B 错误. C 、在真空所有色光的速度都相等,都为8310m/s c =⨯,故C 错误.D 、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所以同一种介质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b 光的折射率,故D 错误.三、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6、(2008高三上期末朝阳区)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用带有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头(如图2所示)测出.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为0.070mm ,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如图2所示,此时手轮上的示数为_______mm .已知双缝的距离为0.400mm d =,测得双缝到毛玻璃屏的距离为0.600m L =,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为x ,写出计算被测量波长的表达式λ=_____,并算出其波长λ=_______nm .(取二位有效数字)【答案】4.948,dx Lλ=∆,36.510⨯【解析】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4.5mm ,可动刻度读数为0.0144.80.448mm ⨯=,所以最终读数为4.948mm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L x d λ∆=得,dx Lλ=∆,代入数据得,36.510nm λ=⨯.7、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________.(2)将下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序应为________.(填写元件代号)(3)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0.50 mm d =,双缝到光屏的距离0.50 m l =,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a 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 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b 所示,则其示数为________mm ;在B 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c 所示.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 m .【答案】(1)甲(2)EDBA (3)111.10;76.410⨯-【解析】(1)光的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故题图中的干涉条纹是图甲.(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图丙中的光具座上自左向右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白光光源、透红光的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故答案为EDBA .(3)由图b 可知,A 位置所对应的条纹位置为1111 mm 20.05 mm 111.10 mm x =+⨯=,由图c 可知,B 位置所对应的条纹位置为2115 mm 120.05 mm 115.60 mm x =+⨯=,故条纹间距Δ210.64 mm 7x x x -=≈,将其代入L x d λ∆=,解得76.410m dx Lλ=∆=⨯-.四、 光的衍射8、甲、乙两束单色光同时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MN 上,由于发生折射后合为一束,如图所示(反射光未画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光的频率比乙光的频率大B .相同条件下,甲光比乙光容易发生衍射C .对同种介质,甲光的折射率比乙光的折射率大D .在同种介质中甲光的光速比乙光的光速小B【解析】由折射光路图可以看出,乙光的折射率较大,由此可知,乙光的频率较高,波长较短,在同种介质中光速较小,所以,选项B正确.9、一束红光射向一块有双缝的不透光的薄板,在薄板后面的光屏上呈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现将其中一条缝挡住,让这束红光只通过一条缝,则在光屏上可以看到()A.与原来相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只是亮条纹比原来暗些B.与原来不相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而中央亮条纹变宽些C.只有一条与缝宽对应的亮条纹D.无条纹,只存在一片红光【答案】B【解析】这束红光通过双缝时产生了干涉现象,说明每一条缝都很窄,满足这束红光发生干涉的条件.这束红光通过双缝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特点是:中央出现亮条纹,两侧对称地出现等间距的明暗相间条纹.而这束红光通过单缝时形成的衍射图样的特点是:中央出现较宽的亮条纹,两侧出现对称的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条纹,且距中央亮条纹远的亮条纹亮度迅速减弱,所以衍射图样看上去明暗相间的条纹数量较少.故B正确.10、在一次观察光的衍射的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清晰的明暗相间的图样,那么障碍物应是(黑线为暗线)()A.很小的不透明的圆板B.很大的中间有大圆孔的不透明的圆板C.很大的不透明的圆板D.很大的中间有小圆孔的不透明的圆板【答案】A【解析】中央是亮斑,然后是较粗的暗环,随后是明暗相间的圆环,这是典型的泊松亮斑,故正确答五、 偏振现象11、有关偏振和偏振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只有光波才能发生偏振,机械波不能发生偏振B .只有横波能发生偏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C .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过偏振片才能变为偏振光D .除了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答案】 B D【解析】偏振是横波的特有现象,机械波中的横波能发生偏振.偏振光的获取除了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形成偏振光外,还可以让自然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反射和折射形成的反射光和折射光只要互相垂直,这样的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12、如图所示,a 是一偏振片,a 的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哪几种照射a 时能在a 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A .太阳光B .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C .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D .沿与竖直方向成45︒的光【答案】 A B D【解析】根据光的偏振知识,只要光的振动方向不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光都能通过偏振片.当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同时,透射光最强,当二者垂直时,光完全不能透过.当二者间的夹角在090︒~逐渐增加时,透射光逐渐减弱.太阳光、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均能通过偏振片.13、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 随波长λ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24BCn A λλ=++,其中A B C 、、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图所示,A.屏上c处是紫光B.屏上d处是红光C.屏上b处是紫光D.屏上a处是红光【答案】D【解析】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折射程度最小,所以a为红光,而紫光折射率最大,所以d为紫光.14、光的干涉现象在技术中有重要应用.人们常用干涉法检查精密的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如图所示,在被检查平面上放一个透明的样板,在样板的一端垫一个薄片,使样板的标准平面和被检查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薄层.现用红光从上面照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涉条纹是由样板的上下a b、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B.干涉条纹是由空气薄层的上下b c、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C.改用紫光照射,条纹间距将变宽D.改用紫光照射,条纹间距不会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干涉条纹是空气层的上、下两面(即b和c面)反射光叠加产生的,故A错、B对.改用紫光照射,因光波波长变小,故条纹间距变窄,选项C、D均错.15、如图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同心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B.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上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C.干涉条纹不等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D.干涉条纹不等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答案】A C【解析】由于在凸透镜和平板玻璃之间的空气形成薄膜,所以形成相干光的反射面是凸透镜的下表面和平板玻璃的上表面,由于凸透镜的下表面是圆弧面,所以形成的薄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形成不等间距的干涉条纹六、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16、将激光束的宽度聚集到纳米级(-910m)范围内,可以修复人体已损坏的器官,对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把至今尚令人无奈的癌症、遗传疾病等彻底根除,这是应用了激光的()A.方向性强的特性B.单色性好的特性C.亮度高的特性D.粒子性好的特性【答案】C【解析】应用激光修复人体损坏的器官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亮度高的特性,它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和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故C对.17、准分子激光器利用氩气和氟气的混合物产生激光刀,可用于进行近视眼的治疗.用这样的激光刀对近视眼进行手术,手术时间短、效果好、无痛苦.关于这个治疗,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是物体成像在眼球中的视网膜的前面,使人不能看清物体B.激光具有很好的方向性,用激光刀可以在非常小的面积上对眼睛进行手术C.激光治疗近视眼手术是对视网膜进行修复D.激光治疗近视眼手术是对角膜进行切削【答案】【解析】激光手术是物理技术用于临床医学的最新成果.人的眼睛是一个光学成像系统,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视网膜上,人就能看清楚物体.当角膜和晶状体组成的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比较小,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时,人就不能看清物体,这就是近视眼,A 对;激光具有很好的方向性,用激光刀可以在非常小的面积上对眼睛进行手术,B 对;激光手术不是修复视网膜,而是对角膜进行切削,改变角膜的形状,使眼球中的凸透镜的焦距适当变大,物体经过角膜和晶状体后成像在视网膜上,C 错,D 对.1、下面有关光的干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隔变宽B .白光经肥皂膜前后表面反射后,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彩色条纹C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缝1S 射入的是绿光,2S 射入的是紫光,则干涉条纹是彩色的D .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答案】B D【解析】根据公式L x dλ∆=,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所以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紫光,绿光波长长,则条纹间隔将变窄,选项A 错误.选项B 是发生薄膜干涉,形成彩色条纹,所以选项B 正确.相干波必须满足频率相等,所以C 错误,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选项D 正确,故选BD2、在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的实验中:(1)将激光束照在如图乙所示的双缝上,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________.(2)换用间隙更小的双缝,保持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宽度将________;保持双缝间隙不变,减小光屏到双缝的距离,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宽度将随堂练习________(以上均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答案】(1)A(2)变宽;变窄【解析】(1)双缝干涉图样是平行且等宽的明暗相间的条纹,A图正确;(2)根据Lxdλ∆=知,双缝间的距离d减小时,条纹间距变宽;当双缝到屏的距离L减小时,条纹间距变窄.3、用游标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的实验中,用日光灯作为被观察的对象,对于以下的做法和观察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卡尺的两个测脚间距很小,大约是0. 5 mm或更小B.卡尺的两个测脚形成的狭缝要与灯管平行C.狭缝离日光灯近一些效果较好D.观察到的是在灯管上下边缘形成黑白相间的条纹【答案】A B【解析】在用游标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的实验中,卡尺的两个测脚间距很小,大约是0. 5 mm或更小,A项正确;卡尺的两个测脚形成的狭缝要与灯管平行,否则就看不到衍射条纹,B项正确;狭缝离日光灯远近效果都较好,C项错误;观察到的是彩色条纹,D项错误.4、两盏相同的普通白炽灯发出的光相遇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盏白炽灯相同,为相干光源,故能产生干涉现象B.只要两盏灯亮度相同,就能产生干涉现象C.由于两灯光的振动情况不同,故不能产生干涉现象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D【解析】相干光源发出的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一般情况下,两个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或同一光源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振动情况往往是不同的.5、如图甲所示,现有一束白光从图示位置射向棱镜Ⅰ,在足够大的光屏M上形成彩色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屏M 自上而下分布的色光的波长由小到大B .在各种色光中,红光通过棱镜的时间最长C .若入射白光绕入射点顺时针旋转,在屏M 上最先消失的是紫光D .若在棱镜Ⅰ和屏M 间放置与棱镜Ⅰ完全相同的棱镜Ⅱ,相对面平行(如图乙所示),则在屏M 上形成的是彩色光谱【答案】C D【解析】光线经三棱镜后向底部偏折,折射率越大,偏折越明显,故屏M 自上而下分布的色光的波长由大到小;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在介质中速度最大,传播时间最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临界角最小,最易发生全反射;将两个三棱镜合在一起,可看成平行玻璃砖,中间空气的两面也是平行的,平行介质不改变光线的方向,只是使光线侧移,折射率不同侧移量不同.6、科学家在研究地月组成的系统时,从地球向月球发射激光,测得激光往返时间为t .若还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月球绕地球旋转(可看成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光速c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远大于它们的半径).则可以求出()A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B .地球的质量C .月球受地球的引力D .月球的质量【答案】A B【解析】由题意可求得月球到地球的距离/2s R ct ≈=,由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远大于各自半径,因此可认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即为R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其中M 为地球质量,m 为月球质量)根据题中所给条件无法得知月球质量,也无法求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课后作业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填选项前的数字) ①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②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③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 条亮纹间的距离a ,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1a x n ∆=- (2)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____mm .【答案】(1)①(2)1.970【解析】(1)应先调节光源高度、遮光筒中心及光屏中心后再放上单、双缝,①选项不正确.目镜分划板中心应与亮纹中心对齐,使得移动过程测出的条纹间距较为准确,②选项正确.目镜移过n 条亮纹,则亮条纹间距1a x n ∆=-③选项正确,故选①. (2)主尺读数是1.5 mm ,螺旋读数是47.00.01 mm ⨯,因此示数为1.970 mm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图是不同的单色光形成的双缝干涉或单缝衍射图样.分析各图样的特点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甲、乙是光的干涉图样B .丙、丁是光的干涉图样C .形成甲图样光的波长比形成乙图样光的波长短D.形成丙图样光的波长比形成丁图样光的波长短【答案】A【解析】由图样可得甲和乙是等间距的,丙和丁是不等间距的且中间最宽,所以甲和乙是干涉条纹,丙和丁是衍射条纹,A正确,B错误;其中甲比乙的条纹间距大,故形成甲图样光的波长比形成乙图样光的波长长,C项错;丙比丁的条纹间距大,形成丙图样光的波长比形成丁图样光的波长长,D项错.3、一束只含红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入玻璃三棱镜然后分成两束光,并沿OM和ON方向射出(如图所示),已知OM和ON两束光中只有一束是单色光,则()A.OM为复色光,ON为紫光B.OM为复色光,ON为红光C.OM为红光,ON为复色光D.OM为紫光,ON为复色光【答案】C【解析】AB、光线只要遇到两种介质的界面就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而要发生折射必须不能发生全反射,故可以判断ON一定为复色光,题目中又说只有一束是单色光,故只能判断OM为单色光C、红光和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三棱镜的上面,因为只有一束是单色光可得必然有一种色光发生了全反射,红光的临界角大于紫光的临界角,若红光发生了全反射,则紫光一定发生了全反射,就不存在OM光线了,故红光没有发生全反射,发生折射现象,即OM光线D、将红光与紫光的折射率搞混,或者说将红光与紫光的临界角搞混,导致错误认为OM为紫光。

光的干涉杨氏干涉实验

光的干涉杨氏干涉实验

光的干涉杨氏干涉实验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证明之一,它通过光的波动规律和干涉现象的展示,揭示了光的波动特性和光的干涉原理。

其中,杨氏干涉实验是光的干涉实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研究和实践中。

一、实验原理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相互叠加、干涉产生的现象。

干涉可以是增强或减弱,其结果取决于光程差和波长的关系。

杨氏干涉实验利用的是光程差产生的干涉现象。

二、实验装置杨氏干涉实验的装置主要由一对狭缝和一块玻璃片组成。

其中,狭缝可以是单缝、双缝或多缝,而玻璃片则起到分光作用。

三、实验过程1. 将光源照射到狭缝上,使光通过狭缝形成一束平行光。

2. 通过玻璃片将平行光分成两束,让其中一束经过狭缝A,另一束经过狭缝B。

3. 两束光在狭缝之后再次叠加,形成干涉条纹。

四、实验结果在干涉条纹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些条纹的出现是由于光程差引起的相位差,光程差大而相位差大,则为暗纹,反之为亮纹。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条纹间距与波长和光程差有关。

五、实验应用杨氏干涉实验在光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检测光的波动性质,还可以应用于测量物体的微小尺寸、厚度等。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环境应尽可能保持稳定,避免干扰。

2. 实验装置的调整需要细心,确保光路正常。

3. 观察干涉条纹时,注意周围光线干扰的排除。

七、实验总结通过对光的干涉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波动特性和干涉现象。

杨氏干涉实验是光学领域中一种经典的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研究和实践中,为我们认识光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理论支持。

在实验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光的波动性质和干涉现象的奇妙之处,也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开拓了视野,还培养了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总之,光的干涉杨氏干涉实验作为光学领域中的经典实验,是深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干涉现象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验可以深刻理解光的波动特性和干涉原理,为进一步的光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杨氏干涉用途

杨氏干涉用途

杨氏干涉用途杨氏干涉是一种光学现象,是指当两束光线相交时,由于光的波动性质而出现明暗条纹的现象。

该现象是由于光的干涉造成的,而干涉又可以理解为两个或多个波的叠加相互作用。

杨氏干涉最早由英国科学家Thomas Young在1801年进行的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发现。

他在实验中利用一块有两条细缝的板障让光通过,通过观察通过板障的光在屏幕上的分布情况,他发现了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这一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动性质的粒子。

杨氏干涉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测量长度:由于干涉条纹的特性,可以利用杨氏干涉来测量非常小的长度变化。

例如,在工程中可以使用干涉仪来测量光学镜片、玻璃片等的表面形状,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2. 显微镜观测:杨氏干涉可以用于显微镜观测,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结合干涉仪和显微镜的特点,可以观察到非常微小的细节。

3. 全息照相:全息照相是指将一个物体的完整的信息以波的形式保存下来,然后可以通过照相再现出来。

杨氏干涉的原理和全息照相的原理是一致的,因此杨氏干涉被广泛应用于全息照相技术中。

4. 检测薄膜厚度:由于杨氏干涉对光的相位差非常敏感,可以利用杨氏干涉来测量薄膜的厚度。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薄膜材料的生产和研究中。

5. 光谱分析:在光谱分析中,利用干涉的特性可以对光的不同波长进行分离和测量,从而得到物质的光谱信息。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光谱仪、光谱分析仪等设备中。

以上只是杨氏干涉应用的一小部分,实际上杨氏干涉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生产制造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干涉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开发出许多实用的光学仪器和设备。

B3-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B3-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0
(1.51)d5 d106m
例8 钠光灯作光源,波长 0.5,8屏9与m 3双缝的距离
D=500mm,(1)d=1.2mm和d=10mm,相邻明条纹间距分别
为多大?(2) 若相邻明条纹的最小分辨距离为0.065mm,能
分辨干涉条纹的双缝间距是多少?
解 {1}d= 1.2 mm
例2、根据条纹移动求缝后所放介质片的厚度
当双缝干涉装置的一条狭缝S1后面盖上折射率为n=1.58
的云母片时,观察到屏幕上干涉条纹移动了9个条纹间距,
已知波长λ=5500A0,求云母片的厚度。
P
S1 r1
x
d S2
r2
O
解:没有盖云母片时,零级明条纹在O点; 当S1缝后盖上云母片后,光线1的光程增大。 由于零级明条纹所对应的光程差为零,所以这时零级明条
d
可利用此公式求波长
一般称到达屏上某点的两条相干光线间的夹角为相干光束
的会聚角,记为
当 dD 且 x, yD 有 d D
P
S1
r1
x
则 e
d
r2
O
S2
条纹间距正比于相干光的波长,反比于相干光束的会聚角
任何两条相邻的明(或暗)条纹所对应的光程差之差一定
等于一个波长值。 m (m1) 2 上式中的m为干涉条纹的级次。
例3 一双缝装置的一个缝为折射率1.40的薄玻璃片遮盖,另 一个缝为折射率1.70的薄玻璃片遮盖,在玻璃片插入以后, 屏上原来的中央极大所在点,现在为原来的第五级明纹所占
据。假定λ=480nm,且两玻璃片厚度均为t,求t值。
解:两缝分别为薄玻璃片遮盖后,两束相干光到达O点处
的光程差的改变为
P

杨氏双缝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

k 1,2,.....
2)、用波程差表示: k 0,1,2,3.....
d sin
2k .....加强(明).....
x2 d. {(2k 1) 减弱(暗).......(12.8)
D2
k——条纹级次
k 1,2,3.....
3
(2)干涉明纹和暗纹中心的位置: 1)明纹中心的位置:
x D k D ......(12 9) k 0,1,2,.....
d
d
2)暗纹中心的位置:
x D (2k 1) D ......(12 10) k 1,2,3,.....
d
d2
3)k=0时,x 0即在屏中央出现明纹—称为零级
明纹。
如D、不变,而d减小,某级条纹的位置如何
变化?
明纹: k (整数级)
暗纹:(2k-1)/2(半整数级) 5
观察屏
x
(4)相邻两明纹或相邻两暗纹间的距离:
亮纹位置:
xk
D d
k
xk 1
D d
(k
1)
暗纹 +2级
+1级
0级亮纹 -1级 -2级
相邻亮纹间距:
x
xk 1
xk
D d
相邻两明纹中心或相邻两暗纹中心间的距离:
x
D d
.........(12.11)
(2)、相位差: 2 ......(1)
——相干光的波长。
2
2、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和条件:
· (1)、干涉明暗条纹的条件:
r1
Px x
1)、用相位差表示:
k 0,1,2,.....
d
r2
r
D
x o x0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PPT课件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PPT课件

解:用白光照射时,除中央明纹为白光外,两侧形成内紫外红的 对称彩色光谱。
当k级红色明纹位置xk红大于k+1级紫色明纹位置x(k+1)紫时,光 谱就发生重叠。据前述内容有
xk红
k
D d

x(k 1)紫
(k
1)
D d

35
例10 双缝间的距离d=0.25mm,双缝到屏幕的距离D
=50cm,用波长4000Å~7000Å的白光照射双缝,求第2级明
第 k 级明条纹处,其厚度 h 为
h
多少?
r1
r2
解:从S1和S2发出的相干光所对应的光程差
(r2 h nh) r1
当光程差为零时,对应 零条纹的位置应满足:
r2 r1 ( n 1 )h 0
所以零级明条纹下移
31
原来k级明条纹位置满足:
S1
r2 r1 k
S2
设有介质时零级明条纹移到原来
解 {1}d= 1.2 mm
e D 500 5.893 104 0.25 mm
d
1.2
d=10 mm
e D 500 5.893 104 0.030 mm
d
10
{2} e 0.065mm
双缝间距d为
d D 500 5.893 10 4 4.5 mm
e
0.065
34
例9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能观察到几级清晰可辨的 彩色光谱?
不加透明薄片时,出现第3 级明纹的条件是: r2 r1 3
由以上两式可得: ( n 1)e 3
n
3 e
1
3 550109 2.58 106
1 1.58
是云母片。
30

§11.2 杨氏双缝干涉

§11.2 杨氏双缝干涉
D xk ( 2k 1) d 2 x sin tg D
r2 r1 d x D
S1
d
x
r1
p
r2
o

x o

S2
D

2k

2
明纹

2
( 2k 1)
暗纹
作者:杨茂田 Chapter 11. 光的干涉与衍射
§11. 2 杨氏双缝干涉
S2
作者:杨茂田 Chapter 11. 光的干涉与衍射
§11. 2 杨氏双缝干涉
一、观测屏上的光强分布
p点光振动方程:
p
E1p A10 cos ( t E2p A20 cos ( t
2

2
r1 )
S1
r1 r2
x o
d

r2 )

S2
D
Ep Ap cos( t )
2 ( r2 r1 ) 2



( δ 为光程差 ) 干涉加强 干涉减弱 明纹 暗纹


2k

2
I p I pmax
( 2k 1)

2
I p I pmin
作者:杨茂田 Chapter 11. 光的干涉与衍射
§11. 2 杨氏双缝干涉
观测屏上光强分布曲线:
2 2 2

2

( r2 r1 )
作者:杨茂田 Chapter 11. 光的干涉与衍射
§11. 2 杨氏双缝干涉
2
光强:Ip
Ap ,
2
I1 A10 ,
2
I 2 A20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明暗纹公式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明暗纹公式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明暗纹公式1. 引言哎呀,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个挺有趣的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项很高深的科学研究,但别担心,咱们就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聊聊它。

想象一下,我们正在举行一场光影游戏派对,光线是游戏中的明星,干涉纹就是它的精彩表演。

那么,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究竟是个啥玩意儿呢?咱们一步步来探个究竟。

2. 杨氏双缝实验大揭秘2.1 实验背景首先,我们得了解实验的背景。

这个实验的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其实它的核心就是在讲光的有趣玩法。

早在19世纪,托马斯·杨(对,就是那个搞出杨氏双缝实验的牛人)就发现了光的双缝干涉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光通过两个窄缝时,会出现明亮和暗淡的条纹,这些条纹叫做干涉纹。

嘿,别以为光只是直来直去,它可爱玩花样呢!2.2 明暗纹公式揭秘好啦,聊到干涉纹,咱们就得提提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公式。

明暗纹的公式其实并不复杂,它就像一道数学小题,告诉我们光线怎么玩才有趣。

公式的基本样子是这样的:( y = frac{(m + frac{1{2) lambda D{d )。

听起来可能有点拗口,但别担心,我们一个一个来解释。

这里的 ( lambda ) 是光的波长,( D ) 是屏幕到缝的距离,( d ) 是两个缝的距离,( m ) 是干涉条纹的级数。

把这些数据代进去,你就能知道每个条纹的位置啦。

3. 如何理解公式3.1 公式中的符号咱们现在把公式拆开来看看。

( lambda ) 是光的波长,简单说就是光波的“长度”。

而 ( D ) 就是咱们的观察距离,也就是屏幕离光源的远近。

( d ) 是两个缝之间的距离,能理解为“光路的挑战”,而 ( m ) 则表示第几条条纹。

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我们可以找到每条干涉条纹的具体位置,哎呀,真是太神奇了!3.2 明暗纹的生成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这些条纹是怎么生成的。

光线从两个缝中出来后,它们就像两支乐队开始演奏。

光学实验报告杨氏干涉

光学实验报告杨氏干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杨氏干涉实验原理,验证光的波动性。

2. 学习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干涉条纹的观察、测量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杨氏干涉实验是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1801年提出的。

实验原理是利用两个狭缝作为两个相干光源,通过光的干涉现象,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根据光的波动理论,当两束光波在空间中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当两束光波的相位差为整数倍波长时,光波相互加强,形成亮条纹;当相位差为奇数倍半波长时,光波相互减弱,形成暗条纹。

三、实验装置1. 杨氏干涉实验装置包括:光源、单缝、双缝、屏幕、光具座等。

2. 实验装置的组装:将光源、单缝、双缝、屏幕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确保各部件对齐。

四、实验步骤1. 调整光源,使光线垂直照射在单缝上。

2. 调整双缝与单缝的距离,使双缝与单缝对齐。

3. 调整屏幕与双缝的距离,使屏幕与双缝对齐。

4. 观察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并记录条纹的形状、间距等特征。

5. 改变双缝与单缝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6. 改变光源的波长,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间距随着双缝与单缝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2. 当双缝与单缝的距离增加时,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当双缝与单缝的距离减小时,干涉条纹间距减小。

3. 当光源的波长增加时,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当光源的波长减小时,干涉条纹间距减小。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的波动性得到了验证,因为干涉条纹的形成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质。

2. 干涉条纹间距与双缝与单缝的距离和光源的波长有关。

当双缝与单缝的距离增加或光源的波长增加时,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反之,干涉条纹间距减小。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对比度受到光源的非单色性和光具的成像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2. 实验过程中,为了提高干涉条纹的对比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单色光源、减小光具的像差、调整光源和光具的位置等。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公式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公式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公式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种利用光分束成2条平行光线,接受光线在2个缝隙中经过干涉现象产生出来的纹理。

比较两个缝隙中的光出现的光晕结果,可以测量出真实光线的振幅关系,在极大程度上便于了解视觉物质波的性质。

它是关于光的一个经典实验,也被称为斯帕斯基实验,是物理学家杨慎侯用来研究光的一种实验,由他在1801年发明的。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是:当使用一个半透明镜片将一束光分成两条平行光,两条光线经过2个有相同深度的缝隙,然后再经由镜子聚焦到平面上,最后在平面上形成的一组交汇点就是干涉图景,可以观察到明暗变化的纹理。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构成包括照相机、分束镜片、缝隙和棱镜。

照相机用来将干涉图景记录下来;分束镜片将一束光线分成两束,两束光线分别穿过2个缝隙,缝隙的厚度作为干涉实验的变量,也就是干涉图景的呈现细节,相应的便可以得到干涉图景的变化;棱镜则利用聚变技术,将两束光线聚焦到光学台上;最后,照相机就能记录下来干涉图景。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数学描述见_D/i=nda_cosa___ sin(b-a)___cos(b+a),其中,i是一个取值范围内的正数,表示纹理变化的量度;n为经过缝隙的光的波数;后面3个angle分别代表:a,b为缝隙中光的贵宾角;a-b衞表示两缝隙光的差角,越大交叉点的间距越大。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工业上,可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来测量镜子和镜片的高度,以及它们的表面的曲面特性,这样就可以更精确地测量出它们的与光有关的特性;在医学上,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也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中研究出细胞结构,查看它们的形状、大小,也便于更准确的探测出细胞内部的构成元素;在天文学中,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也可用于测量太阳的光的特性,以及在望远镜中。

杨氏双缝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干涉是光学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制约着光的传播以及我们对光的理解。

其中,杨氏双缝干涉是经典的干涉实验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杨氏双缝干涉的解析,详细介绍其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

一、杨氏双缝干涉原理杨氏双缝干涉是指当光通过两个紧密且等宽的缝隙时,光的波动特性导致的一种干涉现象。

当光线通过两个缝隙时,它们会发生干涉,交叠形成一系列亮暗条纹。

这是因为光的波动特性使得每个缝隙都成为了一个次级光源,这些次级光源形成的波前在空间中相互干涉,产生了不同的干涉图案。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光源、一个狭缝、一个屏幕以及一台可调节的显微镜。

将光源置于较远的位置,将狭缝置于光源与屏幕之间,确保光线能够通过狭缝均匀地照射在屏幕上。

2. 调整狭缝宽度:调整狭缝的宽度,使其尽量保持均匀并且两个缝隙之间的距离相等。

3. 观察干涉图案:将显微镜对准屏幕上的干涉图案,并调节焦距。

通过显微镜观察,将会看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些条纹是由缝隙产生的次级光源交叠形成的。

三、实验结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观察结果是一系列条纹,其特点如下:1. 条纹间距: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依赖于光源波长以及缝隙间距,可以通过公式Δx = λL/d计算得到,其中Δx为条纹间距,λ为光源波长,L为狭缝到屏幕的距离,d为缝隙间距。

2. 条纹明暗:亮纹代表光的增强,暗纹代表光的减弱。

这是因为两个缝隙发出的光波在某些方向上相互增强,形成亮纹;而在其他方向上相互抵消,形成暗纹。

3. 干涉级数: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不同级别的干涉条纹。

首先出现的为一级暗纹与一级亮纹,然后是二级暗纹与二级亮纹,以此类推。

干涉级数越高,条纹越密集。

四、应用与意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光学研究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它具有以下应用与意义:1. 验证光的波动理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结果可以很好地验证光的波动性质。

实验证实了平面波的效应以及波的叠加原理。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分析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分析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分析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分析光干涉是光学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可以通过光的波动性质来解释。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最经典的干涉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展示出光的波动性。

1. 实验介绍: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由英国科学家杨振宁于1801年提出的。

实验装置包括两个狭缝和一块屏幕,其中光源发出的平行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形成干涉条纹在屏幕上。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的干涉现象和波动性质。

2. 干涉原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基于光的干涉原理。

当平行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光波会按照一定的波程差相遇在屏幕上。

当波程差为整数倍的波长时,相干光会产生增强干涉,形成明条纹;当波程差为奇数倍的半波长时,相干光会产生相消干涉,形成暗条纹。

根据此原理,实验者可以观察到交替排列的黑白条纹。

3. 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光的波动性质的直接证据。

在屏幕上,条纹之间的距离较大的称为暗条纹,条纹之间的距离较小的称为明条纹。

通过计算干涉条件下的条纹间距和波长等参数,可以得到光的波动性相关的信息。

4. 干涉条纹的特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干涉条纹的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波长、狭缝间距、狭缝宽度、距离等。

其中,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和狭缝间距成反比例关系,即间距越大,波长越长,干涉条纹越远。

同时,干涉条纹的强度和光强平方成正比,即光强越大,干涉条纹越明显。

5. 双缝干涉实验的应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不仅仅用于研究光的波动性质,还有许多实际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测量光波的波长、测量光源的光强和光的相干性等。

在现代科学中,双缝干涉实验也被应用于其他波动现象的研究,如电子波和声波的干涉实验。

综上所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光干涉实验,通过实验装置中的两个狭缝和屏幕,观察到条纹的形成展示了光的波动性质。

该实验深入研究光的干涉现象,并且应用广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光的性质和波动理论。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2a 2k

k=o,土L±2
亮纹中心位置
x =1
o —(2k +
1)—,
k
=
0,±1,±2
...暗纹中心位置
2a 2
干涉条纹的分布:

由亮纹条件:当k = 0时,x = 0 中央亮纹
当k = 1时,x = — 2第一亮纹 2 a 当k = 2时,x = £■ 22第二是纹 2a 由暗纹条件:当k = 0时,x =—-第一暗纹 2 a 2
—3】 当k = 1时,x = — -2第二暗纹
2a2
杨氏干涉条纹是等Biblioteka 距的,相邻亮(或暗) 条纹间距都为
A D C, 7 1、2 D c 7 人
X(k + 1)---2k —
2a 2 2a 2 =,2 -=丝
22 2 2 2
杨氏干涉条纹的特点:中央亮条纹;条纹是等间距的,
相邻亮(或暗)条纹间距都为 也;中心。对称分布。
2a
若用白色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的。
Ll»ll III II 丨 &=-
k
=
一3 k = -1 k = -2
k
=
1
7kk==2
3
D2 ' =新 2* 2
2a
应用: 如测出第k级亮条纹中心相对于。的距离x,则由a 和 D可求得光波的波长。
讨论
条纹间距Ax =学(蓦=1) 2a
1) a.D 一定时,若人变化,则本将怎样变化?
a a
o
—IS__ K—--- D ---八->
>
此-r1 = (r; + /1)(r2 一
I)= 4ax
将两式相减,得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实验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实验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实验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实验光是一种波动现象,当光波遇到一定条件下的干涉现象时,会产生干涉条纹。

本文将重点介绍两种常见的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和等厚干涉。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并探索光波的性质和特点。

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801年提出的。

这个实验是通过在一个平面上放置两个相距较近的狭缝,让单色光通过狭缝后形成的两个光源重叠在屏幕上,从而产生干涉条纹。

实验装置包括:一束单色光、两个狭缝和一个屏幕。

首先,将光源转化为单色光源,如使用某种滤光片或干涉仪等。

然后在光源之前放置两个细缝,它们的宽度要远小于光的波长。

最后,在两个缝的前方放置一个屏幕,用来接收经过双缝的光,并观察干涉条纹。

当单色光通过两个狭缝之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干涉条纹具有明暗相间的特点。

亮纹是两个光波相长叠加而形成的,而暗纹则是两个光波相消干涉所得。

通过测量和观察这些条纹的间距和间隔,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以及其他相关参数。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不仅在物理学领域中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在天文学中,通过观察恒星干涉仪中形成的干涉条纹,可以研究恒星的性质和运动状态。

二、等厚干涉实验等厚干涉是一种基于光的相位差的干涉现象。

这种实验可以通过在光路中引入光学元件来实现,例如透明薄膜或玻璃片等。

当单色光垂直入射到这些光学元件表面上时,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会产生不同相位差,从而形成干涉现象。

等厚干涉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光程差的方式,使得两束光波在某些区域相长叠加,而在另一些区域相消干涉。

这种实验通常使用等厚干涉仪来实现,等厚干涉仪由一个透明薄膜和两块玻璃片组成。

在等厚干涉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干涉图案的变化来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和厚度。

干涉条纹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取决于所使用的光学元件的材料、厚度和波长等。

三、实验应用和意义光的干涉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光的干涉实验是研究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中,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最经典的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并且得到一些关于光波性质的重要结论。

一、实验原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是基于光的波动性。

当光通过两个非常接近的狭缝时,光波通过两个狭缝后,会出现干涉现象。

干涉是波动现象的一个重要性质,当两个波源的波峰和波谷相遇时,波峰与波峰之间发生叠加,波谷与波谷之间也发生叠加,从而形成干涉条纹。

二、实验装置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主要包括:光源、夹具、调节装置、双缝屏、屏幕等。

其中,光源可以是单色光源或者白光源,夹具用于固定双缝屏,调节装置用于控制双缝宽度和间距,屏幕用于接收干涉条纹。

三、实验步骤1. 首先,将双缝屏固定在夹具上,并将夹具放置在光源前方。

2. 通过调节装置,控制双缝的宽度和间距,使其适合实验需求。

3. 在双缝屏的后方放置一块屏幕,用于接收干涉条纹。

4. 打开光源,使其射出光线,通过双缝后,光线将会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5. 观察屏幕上的干涉条纹,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实验结果:1. 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条纹,明条纹和暗条纹依次交替出现。

2. 干涉条纹的宽度与光波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条纹越狭窄。

3.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双缝间距成反比,双缝间距越大,条纹间距越小。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具有波动性质,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可以观察到光波的干涉现象。

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验证了光的波动性和波动理论。

3. 干涉条纹的特征参数可以用来测量光波的波长和双缝间距。

五、应用与展望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不仅仅用于研究光的波动性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1. 光学仪器的校准: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特征参数,可以对光学仪器的性能进行校准,提高仪器的精确度。

2. 先进材料的表征:利用干涉条纹的测量方法,可以对材料的薄膜厚度、折射率等进行表征,为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参考。

杨氏干涉实验及其原理

杨氏干涉实验及其原理

杨氏干涉实验及其原理在物理学中,杨氏干涉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光的干涉现象。

它由中国科学家杨振宁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在实验室中得到了验证。

这个实验不仅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质,还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杨氏干涉实验的原理是基于光的干涉现象。

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根据它们的相位差而产生的干涉图案。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一束单色光通过一个狭缝,然后射到一个屏幕上。

在屏幕的另一侧,有两个狭缝,光通过这两个狭缝后再次射到另一个屏幕上。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产生干涉,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个实验的精髓在于光的波动性质。

光被认为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光波通过狭缝后会形成一系列的圆形波前,这些波前会在狭缝后重新扩散。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的波前会叠加在一起,形成干涉图案。

如果两束光波的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波长,它们会相长干涉,形成亮条纹;如果相位差为半整数倍的波长,它们会相消干涉,形成暗条纹。

杨氏干涉实验不仅可以用于研究光的波动性质,还可以用于测量光的波长。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这种方法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准确测量光波长的手段。

除了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干涉实验还可以用于研究其他波动现象。

例如,科学家们利用类似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声波的干涉现象。

通过将声波通过狭缝,然后让它们在屏幕上相遇,同样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种实验方法不仅可以验证声波的波动性质,还可以研究声波的传播特性。

总之,杨氏干涉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光的干涉现象以及其他波动现象。

它的原理基于光的波动性质,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可以揭示光的波动特性。

这个实验不仅在物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不断改进和发展,杨氏干涉实验将继续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多的研究手段,推动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陈述杨氏干涉条纹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陈述杨氏干涉条纹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陈述杨氏干涉条纹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一、引言杨氏干涉是一种重要的光学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测量、光学显微镜等领域。

其中,干涉条纹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杨氏干涉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介绍杨氏干涉条纹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理论分析1. 杨氏干涉原理杨氏干涉是指在两个相干光源照射下,由于光程差的影响,在观察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些条纹是由于相邻点上的光波发生了相消和相长作用导致的。

2. 条纹强度公式根据杨氏干涉原理,可以得到条纹强度公式:I(x) = 4I0cos2(πx/λd)其中,I(x)表示距离中心点为x处的条纹强度;I0表示最大条纹强度;λ表示波长;d表示两个光源之间的距离。

3. 空间分布规律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在距离中心点为x处,条纹强度的大小与x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在中心点附近,条纹强度变化较快;而在远离中心点时,条纹强度变化较慢。

此外,在距离中心点为x处,条纹强度的大小与d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在两个光源之间距离较小的情况下,条纹强度变化较快;而在两个光源之间距离较大的情况下,条纹强度变化较慢。

三、实验验证1. 实验原理为验证上述理论分析结果,我们可以进行杨氏干涉实验,并测量不同位置处的条纹强度。

2. 实验步骤(1)将光源A和光源B分别放置在一定距离内,并使它们相干。

(2)在两个光源之间放置一块透明薄膜作为分束器。

(3)将透明薄膜后面放置一块玻璃片作为反射屏。

(4)调整反射屏和分束器之间的距离,观察形成的干涉条纹。

(5)使用光电传感器测量不同位置处的条纹强度。

3.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不同位置处的条纹强度,并绘制出条纹强度随距离变化的曲线。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四、结论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我们得出了杨氏干涉条纹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在中心点附近,条纹强度变化较快;而在远离中心点时,条纹强度变化较慢。

在两个光源之间距离较小的情况下,条纹强度变化较快;而在两个光源之间距离较大的情况下,条纹强度变化较慢。

第25.2讲 杨氏干涉

第25.2讲 杨氏干涉

不同光线通过透镜要改变传播方向, 会不会引起附加光程差?
从物点发出的不同光线,经不同路径通过薄透镜 后会聚成为一个明亮的实像,说明从物点到像点, 各光线具有相等的光程。
ad n de eg n bh
使用透镜不会引起各相干光之间的附加光程差
例题3 : 已知 介质厚 h ,折射率 n,波长 。 原来的零级条纹移至何处?
3

光波
λ:空间周期性 ν:时间周期性
物理本质
x

干涉条纹的 空间周期性
可观测现象
在本质上,光波的空间周期性和干涉条纹的空 间周期性互为表里。光波的波长极小,光的行波又 以极快的速度传播。使我们很难观察这种空间周期 性。但是可以通过干涉手段,将上述不易直接观察 的现象加以转化、放大,并使之稳定下来。变为可 仔细观察的图样。
这里采用的就是分割波阵面法。
在观察屏上(D约为1m以上)出现一系列稳定 的明暗相间的斑点,即干涉花样。 杨 氏 双 孔 干 涉 实 验
S*
S1 * S2 *
D
杨 氏 双 缝 干 涉 实 验
2.观察报告 增大双缝间距,中央条纹明纹中心位置不变,其 它各级条纹相应向中央明纹靠近,条纹变密。反 之,条纹变稀疏。 改变入射光的波长,波长增大,条纹变稀疏。反 之,条纹变密。 另外,还可以改变光源 S 位置, S 下移时,零级 明纹上移,干涉条纹整体向上平移;而当 S 上移 时,干涉条纹整体向下平移,条纹间距不变。 如果改变双缝与屏幕间距也会引起条纹的变化。 D 减小,中央明纹中心位置不变,其它各级条纹 相应向中央明纹靠近,条纹变密。反之,条纹变 稀疏。 若用白光光源,则在中心白色明纹的两侧附近可 看到依稀的彩色干涉条纹。
S
S1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实验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实验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实验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实验光的干涉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实验方法,可以揭示光的波动性质和干涉现象。

其中,杨氏双缝实验被认为是最经典的光的干涉实验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杨氏双缝实验的原理、装置及实验结果,并探讨光的干涉现象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一、实验原理杨氏双缝实验利用光的波动性质,在一个屏上设置两个极为接近的狭缝,通过狭缝射过来的光波经过衍射会形成一组干涉条纹。

这一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光的干涉现象以及相关的光学量。

二、实验装置杨氏双缝实验装置由光源、双缝、银屏、接收屏以及适当的调节装置组成。

光源通常选择单色光源,如激光,以保证光的单色性。

双缝间距需保持一定的宽度,一般使用可调的双缝装置。

银屏位于双缝与接收屏之间,能够有效地接收和记录干涉条纹。

三、实验结果通过杨氏双缝实验可以观察到一系列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形式多样,呈现出明暗相间、交替出现的特点。

具体的干涉条纹形态与双缝间距、光波长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可以通过调节双缝间距和光源位置等参数,观察不同情况下的干涉条纹变化,进一步探究光的波动性质。

四、干涉现象的意义光的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验证了光的波动性质,支持了波动光学理论。

其次,通过干涉现象可以测量材料的薄膜厚度、表面形貌等物理性质。

再次,基于干涉现象的应用如全息术、干涉测量等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五、光的干涉实验的进一步研究除了杨氏双缝实验,在光的干涉实验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如杨氏双棱镜实验、两个反射镜的干涉实验等。

这些实验方法更进一步揭示了光波的性质和干涉现象的规律。

此外,光的干涉实验还可以与其他实验方法相结合,如杨氏双缝实验与贝尔干涉仪的组合应用等,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光的干涉现象和光学量的测量。

光的干涉实验的发展历程是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不断深入探索和实验验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现象,推动光学领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kλ/(n-1)=9×5500×10-10/(1.58-1) 1)=9×5500× /(1.58=8.5Leabharlann × =8.53×10-6m例3
一双缝装置的一个缝为折射率1.40的薄玻璃片遮盖, 一双缝装置的一个缝为折射率1.40的薄玻璃片遮盖, 1.40的薄玻璃片遮盖
另一个缝为折射率1.70的薄玻璃片遮盖,在玻璃片插入以后, 另一个缝为折射率1.70的薄玻璃片遮盖,在玻璃片插入以后, 1.70的薄玻璃片遮盖 屏上原来的中央极大所在点,现在为原来的第五级明纹所占 屏上原来的中央极大所在点, 据。假定λ=480nm,且两玻璃片厚度均为t,求t值。 解:两缝分别为薄玻璃片遮盖后,两束相干光到达O点处 两缝分别为薄玻璃片遮盖后, 的光程差的改变为
S1
S d
r1
θ
P
r2
D
x O 干 涉 条 纹 布 分
S2
δ
I光

同方向、同频率、有恒定初相差的两个单色光源所发 同方向、同频率、 恒定初相差的两个单色光源所发 的两个单色光源 出的两列光波的叠加。 出的两列光波的叠加。
考察屏上某点P处的强度分布。由于S 对称设置, 考察屏上某点P处的强度分布。由于S1、S2 对称设置,且大 小相等,认为由S 发出的两光波在P点的光强度相等, 小相等,认为由S1、S2 发出的两光波在P点的光强度相等, 即I1=I2=I0,则P点的干涉条纹分布为
(2)介质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后加透明介质薄膜,干涉条纹如何变化? ①在S1后加透明介质薄膜,干涉条纹如何变化? 零级明纹上移至点P 零级明纹上移至点P,屏上所 有干涉条纹同时向上平移。 有干涉条纹同时向上平移。 移过条纹数目Δk=(n-1)t/λ Δk=(n条纹移动距离 OP=Δk·e 后加透明介质薄膜, 若S2后加透明介质薄膜,干 涉条纹下移。 涉条纹下移。 S1 d S2
m=1,2,3, =1,2,3,…
λ’为入射光在介质中的波长 为入射光在介质中的波长
条纹间距为 Δx=Dλ/(nd)=Dλ’/d 干涉条纹变密。 干涉条纹变密。
杨氏双缝干涉的应用
测量波长 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长度的测量微小改变量
例1、求光波的波长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已知双缝间距为0.60mm,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已知双缝间距为0.60mm,缝和屏相距 0.60mm 1.50m,测得条纹宽度为1.50mm,求入射光的波长。 1.50m,测得条纹宽度为1.50mm,求入射光的波长。 1.50mm 解:由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e=Dλ/d 可以得到光波的波长为
干涉条纹的特点
( 干涉条纹是一组平行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直条纹。 干涉条纹是一组平行等间距的明 暗相间的直条纹。 一组平行等间距的明、
中央为零级明纹,上下对称,明暗相间,均匀排列。 中央为零级明纹,上下对称,明暗相间,均匀排列。 干涉条纹不仅出现在屏上, 干涉条纹不仅出现在屏上,凡是两光束重叠的区域都存 在干涉,故杨氏双缝干涉属于非定域干涉。 在干涉,故杨氏双缝干涉属于非定域干涉。 当D、λ一定时,e与d成反比,d越小,条纹分辨越清。 一定时, 成反比, 越小,条纹分辨越清。 为整数比时,某些级次的条纹发生重叠。 λ1与λ2为整数比时,某些级次的条纹发生重叠。 m1λ1=m2λ2
④入射光波长改变: 入射光波长改变:
增大时, 增大,条纹变疏; 当λ增大时,Δx增大,条纹变疏; 减小时, 减小,条纹变密。 当λ减小时,Δx减小,条纹变密。
Dλ e= d
对于不同的光波,若满足m 出现干涉条纹的重叠。 对于不同的光波,若满足m1λ1=m2λ2,出现干涉条纹的重叠。
若用复色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的。 若用复色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的。
1 λD x = ±(m + ) 2 d
(m = 0,1,2, ⋯)
暗纹
m=0,1,2,…分别称为零级、第一级、第二级暗纹等等。 m=0,1,2, 分别称为零级、第一级、第二级暗纹等等。 分别称为零级
干涉条纹在屏上的位置(级次)完全由光程差决定, 干涉条纹在屏上的位置(级次)完全由光程差决定, 当某一参量引起光程差的改变, 当某一参量引起光程差的改变,则相应的干涉条纹就会发 生移动。 生移动。
∆ = n(r2 − r1 ) = mλ (m = 0,±1,±2,⋯)
即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 即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P点有光强最大值
1 ∆ = n(r2 − r1 ) = (m + )λ (m = 0,±1,±2,⋯) 2 即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 即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P点的光强最小
S线光源,G是一个遮光屏,其上有两条与S平行的狭缝S1、 线光源, 是一个遮光屏,其上有两条与S平行的狭缝S 且与S等距离,因此S 是相干光源,且相位相同; S2,且与S等距离,因此S1、S2 是相干光源,且相位相同;S1、 之间的距离是d 到屏的距离是D S2 之间的距离是d ,到屏的距离是D。
P点合振动的光强得
I = 4 I 0 cos
2
δ
2
δ = 2mπ
(m = 0,±1,±2, ⋯)
P点光强有最大值, I = 4I 0 点光强有最大值, ——P点处出现明条纹 P
δ = (2m + 1)π
(m = 0,±1,±2, ⋯)
P点光强有最小值, I = 0 点光强有最小值, ——P点处出现暗条纹 P 相位差介于两者之间时, 点光强在0 之间。 相位差介于两者之间时,P点光强在0和4I0之间。
讨论
(1)波长及装置结构变化时干涉条纹的移动和变化 ) 光源S位置改变: ①光源S位置改变:
•S下移时,零级明纹上移,干涉条纹整体向上平移; S下移时,零级明纹上移,干涉条纹整体向上平移; •S上移时,干涉条纹整体向下平移,条纹间距不变。 S上移时,干涉条纹整体向下平移,条纹间距不变。
∆x=Dλ/d
∆ = ±mλ
∆ = ± ( m + )λ 2
上式中的m为干涉条纹的级次。 上式中的m为干涉条纹的级次。
mλD d
x=±
(m = 0,1,2, ⋯)
亮纹
m=0,1,2,…依次称为零级、第一级、第二级亮纹等等。 m=0,1,2, 依次称为零级、第一级、第二级亮纹等等。 依次称为零级 零级亮纹(中央亮纹) =0处 零级亮纹(中央亮纹)在x=0处。
(m = 0,±1,±2, ⋯)
暗纹
I
O
x
干涉条纹强度分布曲线 屏幕上Z 屏幕上Z轴附近的干涉条纹由一系列平行等距的明暗直条纹 组成,条纹的分布呈余弦变化规律,条纹的走向垂直于X 组成,条纹的分布呈余弦变化规律,条纹的走向垂直于X轴 方向。 方向。
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为条纹间距
Dλ e= d
λ=e·d/D
代入数据, 代入数据,得 λ=1.50× 0.60× λ=1.50×10-3×0.60×10-3/1.50 =6.00× =6.00×10-7m =600nm
例2、根据条纹移动求缝后所放介质片的厚度 、 当双缝干涉装置的一条狭缝S 当双缝干涉装置的一条狭缝S1后面盖上折射率为n=1.58 的云母片时,观察到屏幕上干涉条纹移动了9个条纹间距, 的云母片时,观察到屏幕上干涉条纹移动了9个条纹间距, 求云母片的厚度。 已知波长λ=5500A0,求云母片的厚度。
实际情况中, 实际情况中, d 则 r1 + r2 ≈ 2 D
<< D 若同时 x, y << D
xd ∴ ∆ = r2 − r1 ≈ D
于是有
πxd I = 4 I 0 cos [ ] λD
2
当 x=
mλD d
(m = 0,±1,±2, ⋯)
I max = 4I 0 I min = 0
亮纹
1 λD 当 x = (m + ) 2 d
的会聚角,记为 ω 的会聚角, 当
可利用此公式求波长
一般称到达屏上某点的两条相干光线间的夹角为相干光束
d << D 且 x, y << D


e=λ ω
ω =d D r1 S
1
P
x
O
d S2
r2
条纹间距正比于相干光的波长, 条纹间距正比于相干光的波长,反比于相干光束的会聚角
任何两条相邻的明(或暗) 任何两条相邻的明(或暗)条纹所对应的光程差之差一定 等于一个波长值。 等于一个波长值。 1
选用如图坐标来确定屏上的光强分布
y
S1
x
r1
r2
d 2 r1 = S1 P = ( x − ) + y 2 + D 2 P(x,y,D) 2
z
o
S2
d 2 r2 = S 2 P = ( x + ) + y 2 + D 2 2
由上面两式可求得
r22 − r12 = 2 xd 2 xd ∆ = r2 − r1 = r1 + r2
Dλ 800 × 5893 ×10 −7 d≤ = = 7.25(mm ) ∆x 0.065
双缝与屏幕间距D改变: ③双缝与屏幕间距D改变:
•当D 减小时,e减小,零级明纹中心位置不变,条 当 减小时, 减小,零级明纹中心位置不变, 纹变密。 纹变密。 •当D 增大时,e增大,条纹变稀疏。 当 增大时, 增大,条纹变稀疏。
S1 d S2
r1 r2
P
x
O
解:没有盖云母片时,零级明条纹在O点; 没有盖云母片时,零级明条纹在O 缝后盖上云母片后,光线1的光程增大。 当S1缝后盖上云母片后,光线1的光程增大。 由于零级明条纹所对应的光程差为零,所以这时零级明 由于零级明条纹所对应的光程差为零, 条纹只有上移才能使光程差为零。 条纹只有上移才能使光程差为零。 依题意, 缝盖上云母片后,零级明条纹由O 依题意,S1缝盖上云母片后,零级明条纹由O点移动原 来的第九级明条纹位置P 来的第九级明条纹位置P点, 发出的光可以近似看作垂直通过云母片, 当x<<D时,S1发出的光可以近似看作垂直通过云母片, 光程增加为( 光程增加为(n-1)b,从而有 (n-1)b=kλ 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