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总结重点第六版高鸿业名词解释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高鸿业微观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公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2.最后产品:在一准期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置的产品和劳务。
去处:花费者。
3.中间产品:用于再销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处:其余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域)在一准期间内所运用生产因素所生产的所有最后产品(物件 +劳务 ) 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准期间内发生的变量。
比如,I 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准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比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公民生产总值GNP :一国所拥有的生产因素,在一准期间内所重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件因为消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单包含生产中资本物件的物质磨损,还包含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公司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添(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施赔偿旧资本耗费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添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添。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添、替代(和资本财产的支出)。
13.政府采买: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含: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供应现期服务作为互换。
它包含:15.净出口:出口额和入口额之差。
N X=X-M16.间接税:公司的间接税包含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公民收入 NI :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公司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贴金。
也是一国生产因素在一准期间内供应的生产性服务所获得的酬劳 =薪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19.个人收入: PI =NI –公司未分派利润-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积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定总收入 =总产值,总支出 =总产值,即 Y=C+S , Y=C+I ,则我饿每年能够获得过后的一个横等式积蓄 =投资。
宏观经济学总结重点第六版高鸿业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C+I+G+(X-M);收入法:GDP =工资+租金+利息+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一组相对固定的的商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值。
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均衡产出或收入。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
消费函数表示支出和影响支出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内,居民的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即:c= c (y)边际消费倾向MPC= ∆c /∆y = dc/dy (0<MPC<1);消费函数:c =α+βy ;APC= +β 则:APC>MPC 且APC+MPC=1; →0,所以APC →MPC 储蓄函数 s=y –c → s=y –α–βy= -α+(1-β)y APS<MPS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收入效应:利率↑→利息增加→认为自身富有→储蓄↓;替代效应:利率↑→储蓄↑)2.价格水平:通过实际收入;注意收入上升忽视物价上升以为自身富有的货币幻觉。
3.收入分配:越公平,APC 越大。
4.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消费意愿越强,MPC 越大。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其值为1。
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3、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4、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5、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6、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7、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8、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9、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10、菜单成本理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
所谓菜单成本就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都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
11、乘数:指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所以乘数泛指由于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及净出口增加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在分析经济周期时,乘数主要指投资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2、充分就业:是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3、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14、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根据这一曲线,在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精品】高鸿业宏观名词解释
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作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十章、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
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⑴GDP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务。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2016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等),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其领土范围内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3.投资是指为了维持、形成和扩充生产经营能力而对资本品的购买及组合行为。
4.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5.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以失业保险、失业救济、抚恤金、各种困难补助及国债利息等形式对个人(有时也对企业或灾区等)地一种支出。
6.名义GDP:是指按照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7.实际GDP:是指以先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8.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综合反映各种消费品的生活服务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一种经济指数。
第二章:9.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10.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11.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12.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13.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14.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
MPS+MPC=115.财富效应:由于市场情况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财富的增减,进而对消费者的消费产生的影响称为财富效应。
16.乘数效应:投资及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在正反两个方向对于国民收入变动的放大效应也常被称为“乘数效应”。
17.税收乘数:是表示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
18.平均预算乘数:用来反映政府收支同时等额增加的情况下,政府收支变动对国民收入的综合效应。
第三章:19.投资需求曲线:投资需求曲线表示投资的总数量与额外1美元投资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20.自发投资I=e-dr,其中e表示利率即使为零时所会有的投资,成为自发投资,它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产出水平和货币的总供给量,与利率无关。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高鸿业版)
2017宏观经济学期末重点整理---YH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一.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和理解1.定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
2.理解: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②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置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③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④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注: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⑤GDP和GNP的区别:GDP是一个地域概念〔国界〕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国籍〕:*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庭劳务、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3.三面等值原则: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GDP =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NDP=GDP-折旧2.NI=NDP-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 + 补贴=工资+利息+租金+利润3.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 政府转移支付4.DPI=PI-个人所得税四.国民收入根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家庭+厂商〕〔产品市场〕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C+S即I=S2.三部门经济〔家庭+厂商+政府〕〔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G=C+S+T即I+G=S+T即I=S+(T-G)2.四部门经济〔家庭+厂商+政府+国外〕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G+(*-M)=C+S+T+Kr即I=S+(T-G)+(M-*+Kr)五.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用*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 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用支出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8.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9.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
10.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11.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自主投资:利率r为零势能有的投资量。
13.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
14.折旧: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15.政府购买(即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被最终使用者购买的劳务和产品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其他产品生产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化量.存量:在某一时点存在的变化量.重置投资:是指重置资本设备的支出或对旧资本消耗的补偿。
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损耗所造成的价值减少。
即固定资本的消耗计划存货:是厂商为了防范不时之需而主动保留的存货。
非计划存货(Undesired Inventory,UI):也称非意愿存货,是指厂商想卖却没有卖掉的存货。
乘数(Multiplier):也称作倍数,是指一种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另一种变量变化的倍数。
用于分析经济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
名义货币量指的是按名义价值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名义货币余额。
实际货币量指的是按购买力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实际货币余额。
凯恩斯三大基本心里规律: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边际消费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任何时期中,设对某类资本之投资增加,则该类资本的边际效率因投资之增加而减少.3.流动性偏好: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在于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充分就业:是指经济社会的全部资源在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个状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郑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掌成好课
郑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掌成好课郑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是指郑炳高和鸿业宏观经济学院联合研究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该理论体系以郑炳高和鸿业宏观经济学院为主要研究机构,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学术认可和应用。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行为和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经济的总量,例如国民收入、总就业、总投资等,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这些总量的影响和调控。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是掌握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进行简答解释。
1.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规模和增长的主要指标。
2.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购买力减弱,进而影响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水平。
3.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正在寻求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活动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的重要指标。
4.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
5.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
以上仅是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的简答,宏观经济学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经济增长、开放经济、货币供应量等。
掌握这些名词和概念是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学问题的基础,也是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的必备知识。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宏观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政府支出的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转移支付和公债利息不计入GDP)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计入GDP)企业的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
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任一单位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包括厂房、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若资本的边际效率r大于市场利率i,则此投资就值得)加速数和加速原理:产出增量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为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称为加速原理。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XXX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XXX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微观和宏观)名词解释.doc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编微经合乎理性的人\理性人\经纪人:这个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均衡:是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反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是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正就越大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基数效用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逆向选择: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选择成本: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需求的弧弹性: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非对称的信息: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増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3、GDP与GNP:(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GDP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 9。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 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 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 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 12—61615。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完整word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被最终使用者购买的劳务和产品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其他产品生产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化量.存量:在某一时点存在的变化量.重置投资:是指重置资本设备的支出或对旧资本消耗的补偿。
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损耗所造成的价值减少。
即固定资本的消耗乘数(Multiplier):也称作倍数,是指一种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另一种变量变化的倍数。
用于分析经济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
名义货币量指的是按名义价值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名义货币余额。
实际货币量指的是按购买力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实际货币余额。
凯恩斯三大基本心里规律: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边际消费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任何时期中,设对某类资本之投资增加,则该类资本的边际效率因投资之增加而减少.3.流动性偏好: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在于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充分就业:是指经济社会的全部资源在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个状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改变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的各项政策。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抑制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C+I+G+(X -M);收入法:GDP =工资+租金+利息+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一组相对固定的的商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值。
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均衡产出或收入。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
消费函数表示支出和影响支出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内,居民的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即:c= c (y)边际消费倾向MPC= ∆c /∆y = dc/dy (0<MPC<1);消费函数:c =α+βy ;APC= +β 则:APC>MPC 且APC+MPC=1; →0,所以APC →MPC 储蓄函数 s=y –c → s=y –α–βy= -α+(1-β)y APS<MPS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收入效应:利率↑→利息增加→认为自身富有→储蓄↓ ;替代效应:利率↑→储蓄↑)2.价格水平:通过实际收入;注意收入上升忽视物价上升以为自身富有的货币幻觉。
3.收入分配:越公平,APC 越大。
4.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消费意愿越强,MPC 越大。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其值为1。
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随着投资的增加,MEC 呈递减趋势。
实际利率(r) = 名义利率(i) - 通货膨胀率(л);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称为投资函数。
i = i(r);i = e - dr托宾q =企业市场价值/重置成本,q>1→则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其资本的重置成本→ 投资↑;q<1→可以便宜地购买另一家企业,而不要新建投资→ 投资↓ IS 曲线:产品市场均衡时描述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
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日常的交易活动。
原因:收入和支出时间上的不同步。
与收入同向变动。
谨慎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来源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与收入同向变动。
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取决于利率,负向关系。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极不可能再下降,人们无论拥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的情况。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L=L 1(y)+L 2(r)=ky -hr ;m=M/P LM 曲线的定义:货币市场均衡时,描述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
y αy αβ-=11g k ββ-=1-t k 外溢效应γββ+->-1111γβ+-=11f k y 0r IS β↑(MPS 越小,S 曲线较平坦)→ 斜率绝对值↓ → IS 曲线越平坦 d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i 曲线斜率绝对值越小,i 越平坦)→ 斜率绝对值↓ → IS 曲线越平坦 扩张性财政政策→IS 曲线右移;紧缩性财政政策→IS 曲线左移⎪⎩⎪⎨⎧-=-=-=c y s y c dr e i βαL 1=L 1(y)=ky L 2=L 2(r)=-hry0 rLM LM 右下方的点:L >M (供不应求);LM 左上方的点:L <M (供大于求); h ↑→k/h ↓→LM 曲线越平坦,k ↑→k/h ↑→LM 曲线越陡峭 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LM 曲线右移:货币供应量增加;y ↑→c↑,r↓→i↑凯恩斯区域:货币投机需求无限大,投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对于LM 曲线上的一段水平区域。
此时采用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无效,因为利率不可能再低,收入不再变化;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IS 曲线右移,收入会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
古典区域是利率很高时,货币投机需求为零,此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是IS 曲线右移只会提高利率不会提高收入,而扩张性货币政策是LM 曲线右移会降低利率且提高收入。
凯恩斯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的文字概括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3.国民收入的变动主要受投资的影响。
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
与利率反向,与资本边际效率正向。
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6。
资本边际效率由投资的预期收益与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资本决定。
7.导致总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
总需求AD 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通过利率进而影响企业投资的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利率上升,投资减少,从而收入减少。
i 与P 负相关 财富效应:价格水平对消费影响的效应。
价格上升时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使消费者感觉变穷,从而减少消费者支出和劳务及商品的需求量。
c 与P 负相关 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
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右移。
i 、g 、x 使IS 右移,y 增加,称为“注入”;相反,s 、t 、m 使IS 左移,y 减少,称为“漏出”。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技术不变和K 为常数的假设条件下,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上线。
短期中,在“刚性”货币工资的假设条件下,当产量增加时,价格和货币工资均不会发生变化。
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财政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常规总供给曲线AS 是一条右上方延伸的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企业提供的总产出就越多。
总供求的均衡是通过市场的内在机制自动实现的。
经济处于萧条状态:AD 曲线左移,y 和P 均处于低水平;高涨状态:AD 曲线右移,y 和P 均处于高水平;滞胀状态:AS 曲线左移,y 低P 高。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自发作用而达到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劳动力参工率指劳动力在成年人口的比率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变化造成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体经济的支出和产出水平的下降,即经济的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增长减去产量的增长率加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v y mˆˆˆ+-=π 货币数量论: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MV=Py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因素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衡。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菜单成本;鞋底成本;税收扭曲;相对价格变动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当;混乱与不方便。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不确定的增加;不合意的财富再分配1.不利于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人2.对储蓄者不利3.导致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相对价格变动性的增加。
菲利普斯曲线: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
政策含义: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社会临界点,由此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组合区域。
如果实际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组合在组合区域内,则社会的决策者不用采取调节行动。
牺牲率为了使通货膨胀降低一个百分点而必需放弃的一年实际GDP 的百分点数。
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如果一个经济的痛苦指数水平低或趋于下降,、说明政府政绩良好)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当实际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这意味着,曲线在预期通货膨胀水平上与自然失业率相交。
⎪⎩⎪⎨⎧+=++==)()(21r L y L P M g i c y AD ),(K N f y =11---=t t t t P P P π*)(u u e--=εππ政策含义: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时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直线。
在长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并不存在替换关系。
政策含义: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
)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调节总需求,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政策。
政府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可以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两类。
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