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欣赏设计1-精品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题:第一课形的魅力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发展阶段: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课题:第二课形体的组合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把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依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忙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依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推断和预报,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科书把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同一个单元里教学。
教科书P104例1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以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题材,先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述历届参赛队伍支数的情况,再在此基础上引出折线统计图。
这一方面激活了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统计学问,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感受这两种统计图的联系,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更广的角度把握分析数据的方法,培育数据分析观念。
教科书P106例2以上海老龄化社会为题材,具有时代性,也有助于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对分析社会问题的作用。
教科书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呈现了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便于分析多组数据,从而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此外,教科书还特别注重依据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培育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能力。
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有了确定的阅历。
本单元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应当不难。
教学过程中,要么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么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连线,用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
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让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阅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单位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换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和掌握。
2.体积单位间换算方法的掌握。
3.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体积单位模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体积单位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体积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如:学生分组进行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例如:让学生完成一些体积单位换算的题目,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形的魅力广西柳州市驾鹤路小学宁世缘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情感目标:体会造型设计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材分析:《形的魅力》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属于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领域。
这个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的概念,感受不同的形状所呈现出来的魅力,之后充分展开想象,采用不同的形式,将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合成各种画面。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习惯于模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重复的同样的绘画模式,缺少自己独特的想象和创作。
每个学生都像生产线中的产品一样,思维模式和表达方法都几乎一样。
所以教师在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会与众不同,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努力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大胆的运用形状进行抽象画的创作。
教学过程:一、情趣激发,目标导学。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导入课题《形的魅力》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学新知,质疑探究。
1.欣赏课本图例及课件,展示各种形状。
寻找《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师: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2.探究、了解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了解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有规则——无规则——4. 欣赏不同画家的抽象性的绘画作品,带领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各种形状,感受不同的组合表现出的不同感受。
三、思维拓展,设计制作。
1.技法大探究: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
小组讨论,探究各种形状组成可以组成什么样的画面。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课 形的魅力-“黄冈赛”一等奖
《形的魅力》教学设计课题:形的魅力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形的魅力》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是由“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大学习领域相结合的课。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绘画或剪贴等表现方法,将各种几何形或不规则形组合出不同情感的画面。
同时,让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形”在美术作品中的魅力,并理解不同的“形”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赏析和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形有一定的认识,动手能力也有所增强。
本节课打算选用纸为媒介,以学生比较感兴趣易操作的粘贴形式,在了解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想象组成画面,开展实践创作活动,并体验其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其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采用以下几个环节:寻找“形”——认识“形”——感受“形”的魅力——创作“形”——组合“形”。
通过学习“形”,比较不同形的魅力,培养学生感受“形”的组合产生的魅力。
通过欣赏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开拓学生对抽象画的认识,学习大师对“形”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提供借鉴。
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多种平面形,了解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的造型特点。
2、尝试剪或画出多种几何形与不规则形,组合成视觉效果不同的画面,体会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成的独特美感。
3、体会生活中形的魅力,乐于用几何形和不规则形进行创意表达。
教学重点:了解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几何形与不规则形,组合成视觉效果不同的画面。
教法方法:根据本课教学需要采用观察分析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图片欣赏开拓学生思维,设计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范图作品、彩纸、剪刀、固体胶等用具。
学生准备:课前进行点、线、面系统知识和色彩知识的复习;彩纸、剪刀、胶棒、硬卡纸等。
课堂实录一、导入:师谈话导入1、出示七巧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掌握把一个图形旋转90。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互动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玩过掌中宝游戏机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生举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生:12
(出示动画:指针从6指向12)
2、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师: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生: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师: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生: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板书: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师: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生: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3”。
2、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怎样能画出轴对称图形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资料-15金色的鱼钩教案1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令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学法指导
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方法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课题
15* 金色的鱼钩
教学内容
教材72页——77页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齐读全文。
作业
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15* 金色的鱼钩
(外表) (内心)
接受任务 合不拢眼
喝道鱼汤 喜出望外
回味 支吾 轻声
发现秘密 摇摇头 严厉
金色的鱼钩 舒展皱纹 露出笑意 忠于革命
命令喝汤 收敛笑容 拧成疙瘩 舍己为人
别浪费
光荣献身 一定要走出草地
鱼钩闪光 金色的光芒
教学后记
检签记录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欣赏设计ppt
6. 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相交于点 O,绕 ,
旋转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点 O 旋转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O
O
O
O
旋转 180º 旋转 90º
旋转 360º
按上面的方法试一试, 按上面的方法试一试,你会发现下面的图形有什 么特点。 么特点。
90º
旋转 60º
旋转 120º
旋转任意 旋转任意 角度
旋转 90º
7. 用硬纸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 用硬纸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 或旋转画出美丽的图案。 或旋转画出美丽的图案。
设计镶嵌图案 你们还记得哪些图形可以镶嵌吗? 你们还记得哪些图形可以镶嵌吗?利用变换可 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把正方形的下边和左边各剪去一块, 各剪去一块,分别补在 它的上边和右边, 它的上边和右边,得到 的图案还能用来镶嵌。 的图案还能用来镶嵌。
我把正方形的左边剪去 A 一块补到上面, 一块补到上面,再把它 绕点 A 旋转 90º 得到的 图案也能用来镶嵌。 图案也能用来镶嵌。
展示你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展示你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这是我创作的 镶嵌海星图。 镶嵌海星图。
欣赏设计
马郎小学 陈伟
在铜镜的图案中把 旋转了 4 次。
旋转变换
把
连续平移就得到
平移变换
了这条花边图案! 了这条花边图案!
轴对称变换
轴对称变换 平移变换 旋转变换
利用变换可以设计出 许多漂亮的图案! 许多漂亮的图案!
我把 连续平 移 2 格。
我把
进行对称
变换, 变换,设计出了板 报栏目的花边。 报栏目的花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难点: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和例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计算器、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小明的生日聚会,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邀请了一些朋友,而这些朋友的人数是2的倍数,那么小明至少要邀请几个朋友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如数字12。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8单元作文精品课件
②运用
一吹就像蝴蝶一样徐徐飘落下来。远 比喻的修辞
处的山一块黄,一块绿,一块红,好 手法描写了
看极了。天空又高又远,湛蓝湛蓝的,深秋的树叶、
如同刚刚被水洗过似的,真漂亮!爸 远山、天空,
爸打趣说:“这就是大自然的美,比 画面优美,
你整天待在电脑前好吧!”②
令人向往。
到了目的地,爸爸把工具拿了出 来,他拿锄头,给了我一把小铲子。 这是一片已经收割过的花生地,爸爸 说机器收割过的地里还有“漏网之 鱼”,我们的任务就是“颗粒归仓”。 爸爸告诉我,看到一丛丛枯枝状的地 方就挖,那下面就有花生,要把花生
乎也随之烟消云散了。这次另类“郊游”,出意义,
让我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写出明白
的含义,也明白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的道理。
才是最快乐和最满足的。⑤
总评:
小作者详细叙述这次另类“郊游”,将环 境描写、心理描写融入叙事中,重点突出,语 言优美。文末以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苦”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彰显主旨。
第四步:深刻感悟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既可回应前 文,强调中心,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第五步:思维导图
研读原文 亮明观点 联系生活
深刻感悟
读后感
文章的内容 对文章的见解
写法指导
第一步:审题 本次习作是写一件成长 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经过写清 楚,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第二步:立意 “长大”不仅指身体长 高长壮,更是指受到了教育,明白了道理。
第三步:思维导图
让你明白 道理的事
让你学会 本领的事
写什么
让你懂得 感恩的事
让你改正 缺点的事
开门见山,回忆 开头 往事,点明主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读懂彼此的心》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理解他人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关于尊重他人的方法,第三部分是关于关爱他人的行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变化。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也开始关注人际关系。
但是,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关键,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倾听、理解他人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倾听、理解他人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理解、尊重、关爱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课件:教学课件、案例素材等。
3.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分别为:两个人在争吵、一个人在哭泣、两个人在拥抱。
让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解、尊重、关爱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
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解、尊重、关爱他人对我们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鸿雁》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鸿雁》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音乐舞蹈特点,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有主动探索的
欲望。
2、欣赏内蒙古民歌《鸿雁》,能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并通过多种活动体会歌曲的意境,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是2011花城版新教材第八课《多彩的乡音》中的第二首学唱歌曲,通过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初步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感受蒙古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使学生更加热爱我国深厚的传统音乐文化,以增强民族的自强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使他们成为保护和发展民族音乐的中坚力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音乐文化之美,能跟旋律歌唱。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问题导入
1、师:前几节课当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民族的歌曲?(复习回忆)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另一个民族的音乐,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我特意邀请我们的舞蹈老师赖老师为我们准备的一小段舞蹈(掌声欢迎)
师:仔细看好了哦,边看边想,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放音乐赖老师展示舞蹈)
师:赖老师的表演美不美?猜猜看刚才赖老师为我们表演的是我们国家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 生:····
师:我来告诉你们,这是我们国家蒙古族的舞蹈。
师:你观察到赖老师的舞蹈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有这样的动作(学生模仿)。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 音乐 第1单元 欣赏 鸿雁 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一《鸿雁》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欣赏《鸿雁》教学目标:1认真聆听内蒙古民歌《鸿雁》,能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2.认识并掌握圆滑线、反复记号、倚音记号在音乐中的正确使用。
3.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并了解长调、短调的特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及体裁。
教学难点:反复记号、圆滑线、倚音记号的使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一、导入:聆听歌曲导入,设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生:略。
二、新课教学:1提问:1.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蒙古族。
生:略。
2.出示蒙古族风俗文化图片,学生观赏。
3.师:请同学们听下面两首蒙古族歌曲,分别说说各有什么特点。
生:略。
师:同学们找到的就是两种不同的蒙古族民歌体裁一长调和短调。
4.再次聆听《鸿雁》,设问:属于蒙古族民歌的哪种体裁?生:略。
师:音乐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这种体裁?生:略。
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略。
5.请同学带着情感随音乐哼唱,并画出旋律线。
6.请学生上台画旋律线,设问:旋律线有什么特点?生:略。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旋律走向像驼峰正是北方很多民歌的特点。
7.出示乐谱,学生寻找音乐记号。
8.教师讲解反复记号、倚音记号、圆滑线的使用。
9.播放以《鸿雁》为背景音乐的风景视频,在歌声中下课。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度教学,让学生在音乐中成长,在生活中感受音乐。
当然在本课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倍学习,提升自我。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第一单元:欣赏山水画教案1:欣赏山水画教学目标:- 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掌握用简单线条勾勒山水画的技巧- 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山水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 欣赏:展示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
3. 分享:引导学生分享对山水画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
4. 示范:老师演示用简单线条勾勒山水画的技巧,让学生积极参与。
5. 练:学生按照示范的方法,自由发挥练勾勒山水画。
6. 创作:学生根据自已的想法和感受,用简单线条勾勒出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7. 展示和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教学资源:- 展示图片或视频- 纸和铅笔- 学生的山水画作品第二单元:探索色彩世界教案2:认识和运用基本色彩教学目标:- 了解基本色彩的种类和特点- 掌握基本色彩的混合和运用技巧- 培养对色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物体,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认识:介绍基本的色彩分类和特点,如红、蓝、黄等。
3. 混合:教授基本色彩的混合方法和规律,让学生亲自尝试混合出不同的颜色。
4. 运用:引导学生将认识到的色彩知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如给图片上色、画色彩填充图案等。
5. 分享和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教学资源:- 不同颜色的物体- 颜料和调色板- 学生的绘画作品第三单元:乐享音乐绘教案3:绘制音乐符号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音乐符号及其含义- 掌握简单的音乐符号的绘制方法- 培养对音乐符号的认知和绘制能力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简单的音乐片段,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认识:介绍常见的音乐符号及其含义,如音符、节拍符等。
3. 示范:老师演示简单的音乐符号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4. 练:学生按照示范的方法,自由练绘制音乐符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旋转例4图形的欣赏与设计
下面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图3-28
七巧板起源于中国宋代,是我国祖先创造的一项益智玩具,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 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大三角形1号和2号、一块中三角形7号、两块小三角形3号和5号)、一块正方形4号和一块平行四边形6号组成。
2
1
5
4
3
6
7
动手操作:画一画每块板的轮廓线,并标出序号。
2
1
5
4
3
6
7
问题:这时板1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板1先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9格。
2
1
5
4
3
6
7
小组内说一说: 其他板块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
2
1
5
4
3
6
7
1.还有其他答案吗?
2.这时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请将图形A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4格,得到图形C。画一画,说说要注意什么?
拓展应用
七巧板除“七巧板”的名称外,还有不少名称:“益智图”、“智慧板”、“唐图”等都是七巧板的别称。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唐代的宴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现七巧板系由一块正方形切割为五个小勾股形,将其拼凑成各种事物图形,如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船桥等,可一人玩,也可多人进行比赛。利用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古算术中的“出入相补原理”。
1.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2.旋转是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左图是被打乱的4张图片,怎样才能还原成右图?
《第四单元 欣赏 迎春》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欣赏迎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迎春》乐曲,了解迎春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增强学生对春天的感受。
2. 通过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春天的认识。
二、作业内容1. 听《迎春》乐曲,写出听后感。
要求描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字数不少于100字。
2. 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旋律,思考乐曲如何表现春天的特点。
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或者与同学讨论的方式进行。
3. 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春天常见的植物或景色,创作一首小诗或歌曲,表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要求小组内成员共同参与创作,体现合作精神。
4. 完成作业后,提交电子版作业(包括听后感、分析报告和小诗或歌曲),并由班级学习委员收集。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要求,紧扣《欣赏迎春》的主题,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听后感、分析报告和小诗或歌曲要真实、有创意,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创作能力。
3. 提交作业的时间要准时,格式要规范,确保作业能够被顺利收集。
4. 在创作过程中,要积极与同学交流、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分析报告的深度和广度、小诗或歌曲的创新性、合作精神等。
2.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小组内可以互相评分、评语,最后由教师汇总成为班级总体评分。
3. 评价结果:对于优秀的作业,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优点,提高学习积极性。
对于未达到要求的作业,要给予指导和帮助,督促学生改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随时向教师反馈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将会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
2. 学生对作业设计方案如有建议或意见,可以通过学习委员向教师反映,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方案。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听、看、说、唱、做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春天的特点和音乐的表现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单元 欣赏 故乡是北京》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欣赏故乡是北京》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和韵味;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故乡情怀;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作业内容1. 聆听作业:学生需完成至少三遍的《故乡是北京》歌曲聆听,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讨论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故乡情怀,包括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的热爱等,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知识拓展: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如京剧的历史、特点等。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时间:请学生在课后自行安排时间完成作业,并确保在下次上课前提交;2. 提交方式:请学生将作业的完成情况以书面或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以便老师检查和评价;3. 注意事项:请确保作业内容真实有效,不得抄袭或代写。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聆听记录、讨论观点、知识拓展等方面进行评价;2. 分值安排:本次作业总共分值为10分,其中聆听记录、讨论观点各占5分,知识拓展占2分;3. 评价方式:老师根据学生的提交情况,结合作业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给出相应的分数。
五、作业反馈1. 反馈方式:学生可通过课堂上的口头反馈或书面提交反馈表格的方式向老师反映作业完成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2. 反馈内容:学生可反映作业难度、作业量、作业要求是否明确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可提出对作业的建议和意见;3. 反馈处理:老师将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建议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处理。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我们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作业内容丰富,包括聆听、讨论、知识拓展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作业要求部分,我们强调了作业的完成时间和提交方式,并提醒学生注意保证作业内容真实有效,不得抄袭或代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