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介绍
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
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在音乐的发展中,小提琴艺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涌现出不计其数的小提琴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
不同的小提琴艺术网络以及各种教学体系,使小提琴艺术百花争妍,并成为音乐王国中的佼佼者。
进入20世纪以来,小提琴艺术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以小提琴演奏家引人注意,因此要选定10位小提琴家实为一件难事,好在表演艺术的演与听,本来就见仁见智。
笔者在此介绍的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其笔序是以出生年月为依据。
1、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cKreisler,1875—1962)弗里茨·克莱斯勒是20世纪初叶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
他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个音乐迷,这对克莱斯勒产生重要影响。
7岁时克莱斯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0岁毕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比小提琴学派的著名教授马萨尔,当他以毕业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时,年仅12岁。
因此,克莱斯勒的演奏兼有维也纳人的温暖人情味和法兰西式的贵族风度,这使得他的演奏风格新颖而独特,同时代的小提琴家几乎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如海菲兹、埃奈斯库、蒂博、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等。
克莱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标志性风格,是对颤指(揉弦)的运用,他赋予颤指技巧以戏剧性的风格,无论是悠扬的歌唱性旋律还是快速音型的技术性段落,在此,颤指都已成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添色彩的手法,而这一点,正是他的前人们所十分谨慎从事的事情。
2、乔治·埃奈斯库(GeorgesEnescu,1881—1955)乔治·埃奈斯库是一位通才式的罗马尼亚小提琴家。
他生于摩尔多瓦地区维尔纳弗县的利文镇。
作为作曲家,其代表作管弦乐《罗马尼亚狂想曲》奠定了他作为罗马尼亚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的地位。
对于他的钢琴演奏,连著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什坦都这样说:“他是一位就连我也要感到眼红的非常了不起的钢琴家。
”而作为指挥家,他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完全的尊重。
克莱斯勒1923年北京音乐会始末
克莱斯勒1923年北京音乐会始末作者:顾亚欣来源:《北京档案》2017年第01期小提琴大师弗里茨·克莱斯勒于1923年在北京举办了独奏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由以徐志摩为代表的各界知名人士组织筹办,同时,它亦卷入了当时徐志摩与话剧界人士的争论之中,使其平添了多元而丰富的价值内涵。
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1875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二岁毕业后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曾获演奏大奖。
1896年真正开始音乐生涯,并逐渐蜚声国际。
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他创作了《美丽的罗斯玛林》《爱的忧伤》《爱的喜悦》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小提琴作品,并对贝多芬、舒曼、德沃夏克等人的作品进行续写或改编。
而他在作品演奏方面所散发的人性光辉也为世人所称道。
他第一个使用持续不断的揉指,以别具一格的运弓使作品中始终蕴含着温暖的基调,极大地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从而成为泰斗级的小提琴大师。
1923年5月28日,克莱斯勒于北京真光剧场(今中国儿童剧场)举行了一场独奏音乐会。
此次音乐会引起各界知名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一、举办基础当时的北京,正处于“五四”新文化浪潮的冲击之下。
新知识传播的热潮、新式学校的发展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广泛开展,带来了民众欣赏西洋音乐的需求,也推动了专业音乐机构的出现。
在蔡元培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当时相继创立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科(1920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2年)、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3年)等专业音乐机构。
如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一度发展成拥有本科、师范科、选科等学制的音乐机构,所开设的课程符合当时一般国际标准。
其中的乐器课程亦包含了小提琴在内的各种中西乐器,并形成了每周一次的导师或来宾音乐会及每学期一次的学生音乐会等固定制度。
这进一步促进了音乐艺术的普及与推广,也为本场音乐会的举办培育了基本的观众群。
林蔚:在中国与冰岛之间架起一座音乐的桥
林蔚:在中国与冰岛之间架起一座音乐的桥作者:林杨杨来源:《音乐爱好者》2022年第12期她的人生乐章胜却许多世间美好,宁静有时,波澜有时……时间不因欢笑或泪水而停留,命运的琴弦让岁月无痕,无休止地拨奏出繁花似锦的心灵交响,丰饶富足得令你我都愿在此长久驻足。
年复一年,小提琴家林蔚在中国与冰岛之间架起了一座音乐的桥。
1964年,林蔚出生在广州。
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和影响一生的音乐教育,是身为音乐家的父母在那个年代能给予她的全部。
01林蔚童年与父母的合照02七岁半刚学琴的林蔚“父亲是我的老师。
”林蔚七岁半开始跟随父亲林耀基学习小提琴,她是父亲从俄罗斯留学回国后启蒙的唯一一个学生。
父亲对她的要求异常严厉,邻居们笑称只要听见林蔚的哭声,就知道当天的课快结束了。
天资聪颖又生性要强的林蔚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琴技进步飞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林蔚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开始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
在叛逆的年纪,凡是父母说的话,林蔚总要争辩几分。
比起自己上课,她更喜欢听父亲教其他学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向父亲学到了令她受用终生的东西,一次次的争论与辩驳也让林蔚对父亲的教学方法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
“虽然父亲对我很严格,但我们之间无话不说,常用怎样看待人生的角度来谈论小提琴的演奏方法。
”无论父女俩谈什么样的话题,最后一定会回到小提琴教学法中。
遗传了双亲音乐基因的林蔚无疑成为同代音乐学子中的幸运儿与佼佼者。
1985年,大学二年级的她荣获英国伦敦市政厅音乐戏剧学校(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小提琴独奏高级音乐课程奖学金,远赴英国留学,师从伊夫拉·尼曼(Yfrah Neaman)教授。
初到伦敦,尽管有奖学金和生活费,较之当地的消费水准,林蔚的生活依旧有些捉襟见肘。
除了经济上遇到的困难,语言于她也是个难题。
“可能因为年轻,我当时并不觉得这些困难不能被克服。
”对于一个出国留学的中国年轻人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文化上的差异了。
外国现代室内乐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人物简介
• 在纽约的朱利亚德音乐学院继续学习小提琴 • 受到小提琴家米尔斯坦的影响,开始专注于室内乐 演奏
1964年荣获莱文垂特奖
• 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小提琴家获奖者 • 为其音乐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帕尔曼的音乐生涯与重要成就
1980年代至今持续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
• 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和大师班,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家 • 2000年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表彰其对音乐的杰出贡献
与乔治·塞尔合作的室内乐专辑
• 收录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的作品 • 演奏风格独特,表现力丰富,获得高度评价
与杰奎琳·杜·普蕾合作的室内乐专辑
• 收录了帕尔曼和普蕾共同创作的作品 • 通过合作,展现了两位音乐家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帕尔曼的其他音乐作品与专辑推荐
帕尔曼独奏专辑
• 收录了帕尔曼演奏的古典和现代作品 • 演奏风格独特,表现力丰富,获得高度评价
提倡室内乐表演,提高室内乐在小提琴演奏中的地位
•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室内乐表演 • 通过室内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音乐素养
帕尔曼对后辈音乐家的培养与影响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小提琴家和音乐家
• 通过教学,将音乐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 • 通过合作,帮助年轻音乐家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帕尔曼在室内乐领域的贡献与影响
推广室内乐表演,提高室内乐在小提琴演奏中的地位
• 通过举办音乐会和大师班,让更多的人了解室内乐的魅力 • 与多位音乐家合作,为室内乐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技巧,影响了后世音乐家
• 以音色饱满、技巧高超著称,将小提琴演奏推向新的高度 • 强调音乐与情感的结合,使演奏更具感染力
小提琴演奏家
小提琴演奏家01.阿卡多 Salvatore Accardo 1941—意大利小提琴家,早年在那不勒斯音乐学院从安布罗西亚学琴,1956年毕业后到锡耶纳从阿斯特路斯进修,1958年在热内亚参加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获一等奖,此后开始旅行演出。
阿卡多喜欢名琴,他使用和借用的名琴能充分展示他高超的技巧与亮丽的音色,他的琴声因此而往往最亮和最为辉煌。
他有“帕格尼尼专家”之称,其演绎的帕格尼尼技巧之绚丽,旁人不能及;他录制的全套布鲁赫的小提琴与乐队作品也是布鲁赫的表现最佳者。
此外,他使用4把不同的史特拉底瓦利名琴演奏的维瓦尔第的《四季》,也是这个曲目的最佳选择之一。
02.布什 Adolf Busch 1891—1952德国小提琴家,里斯的得意门生,1912年起任维也纳交响乐团首席,1918年继马尔托任柏林高等音乐学校教授,1919年组成著名的布什四重奏团。
1931年应托斯卡尼尼之约赴美,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赢得高度赞誉。
二战期间,流亡瑞士,组织“布什室内乐团”,演奏的许多类似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古典作品,曾风摩一时。
1938年,他与塞尔金合作,演奏全套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获很高的评介,其演奏以表情高洁、风格清面而著称。
03.贝尔 Joshua Bell 1967—美国小提琴家,出身于印第安纳,受业于吉戈德(Josef Gingold),1981年14岁就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在科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与美国各大乐团合作协奏曲,也参加室内乐演出。
其演奏追求音色的表达与细腻的层次显示,在室内乐方面似有更好的表现。
04.坎波利 Alfredo Campoli l906—意大利小提琴家,5岁随父母迁居英国,9岁在伦敦举行独奏会,被视为神童。
13岁参加伦敦音乐节小提琴比赛,赢得玛丽皇后金牌奖,15岁起开始巡回演出。
1944年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出色地演奏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获得音乐界高度评介,把他与海菲茨相提并论,坎波利琴艺高超,被认为是帕格尼尼之后意大利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
音乐奇才莫扎特的主要作品介绍通用
音乐奇才莫扎特的主要作品介绍通用外国名人莫扎特的故事篇一1777年12月3日,莫扎特给表妹写了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亲爱的表妹。
在我坐下写信之前,先去了趟茅房。
现在,已经解决了。
感到轻松无比!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我又可以填满我的大脑了……代我向我们的朋友们致以比臭屁还要臭的问候。
”笑罢,我好奇地查了一下莫扎特的生日。
当时他已经21岁,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实际上,莫扎特一辈子都没长大,一辈子都是顽童之心。
他喜欢跳舞、骑马、击剑、打台球;他喜欢打扮。
以弥补自己说不上英俊的相貌;他贪图热闹,嗜好养鸟,甚至还教八哥唱歌;他爱讲粗话,做恶作剧,身上总有释放不尽的能量。
莫扎特是个天才与幼稚、细腻与粗莽、高雅与鄙俗、不羁与忧伤的矛盾体。
莫扎特的好友、小说家卡罗林·皮希勒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一个生动的情节:“一天。
我坐在钢雾前弹《费加罗婚礼》中的‘不要再去做情郎’,莫扎特刚好在我家,他悄悄走到我身后,对我的演奏颇为满意,禁不住跟着轻声哼唱,还用手指在我肩膀上打拍子。
忽然,他拎过一把椅子坐到我旁边,让我继续弹低音,他即兴弹了一段优美的变奏,每个人都屏息静气地倾听从这位乐神手下流出的曲调。
但他突然感到厌倦,跳起来,陷入那种经常发作的神经质,翻过桌子,跳过椅子,像猫咪似的喵喵怪叫,还像顽劣的孩子一样翻筋斗。
”对莫扎特来说,音乐似乎并不是谱出来或演出来的。
而是跟打嗝儿放屁一样自然而然的生理产物,他将内心的欢娱以及内心渴望的欢娱一起表现在他的音乐里,哪怕是在他最贫寒、最落魄的时候。
莫扎特5岁作曲,7岁为女皇演奏,11岁创作歌剧,少年时代就已驰名欧洲。
假如他没有贪图自由的童心、无视权贵的幼稚和渴望游走的好奇心的话,那么还会有来自天堂的莫扎特音乐吗?李贽曾说:“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许多人都把莫扎特的幼稚说成是他的“美中不足”,其实不然,正是这种幼稚,创造出了他的美。
世俗意义上的成熟者。
不会辞掉宫廷乐长职位去维也纳受穷,不会在悲凉中写出《魔笛》这样美妙的乌托邦神剧。
世界著名音乐家50位
世界著名音乐家50位农村夏娃世界著名音乐家(一):世界上著名的十大音乐家1、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
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
他的祖父原是荷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2、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奇才。
3、肖邦:波兰作曲家,有一半的法国血统。
国移居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
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并就学于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
在校期间,他恋上了年轻的歌手康斯坦西娅。
格拉特科芙斯卡。
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4、舒柏特: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中等市民家庭。
5、巴赫:巴赫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的埃森纳赫城。
他的家庭是一个音乐世家,大约从16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
6、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
生平1811年l0月22日李斯特生于匈牙利西部肖普朗的莱丁村。
7、柴科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8、卡尔·车尔尼:1791年,奥地利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车尔尼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他3岁时就能弹钢琴,7岁时能将自我的乐思记录下来,10岁时已能清晰流畅地弹奏莫扎特、克莱曼蒂的全部钢琴作品,并且具有超凡的`音乐记忆力。
9、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10、海顿:约瑟夫·海顿于1732年4月1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罗劳村,1809年5月1日逝世于维也纳。
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世界著名音乐家(二):中国音乐家1、聂耳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中国音乐家、作曲家,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百年中最伟大的25位小提琴家
百年中最伟⼤的25位⼩提琴家在好的演奏家⼿中,⼩提琴能展现出其他乐器⽆法匹敌的美感。
它能表现出精湛的技巧,表达出细腻的情感,还能演奏出精美的⾳⾊。
正因如此,⼏乎很难有其他乐器的演奏家可以像伟⼤的⼩提琴家⼀样拥有传奇的地位。
围绕着⼩提琴和⼩提琴家的故事有时甚⾄会带有⾮现实主义的⾊彩,例如,帕格尼尼就曾被⼀些⼈认为是与魔⿁撒旦订⽴了契约的⼈。
我们从众多优秀的⼩提琴家中选出最伟⼤的25位,他们的影响⼒⾜以光耀整个乐坛。
弗⾥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法国⼩提琴家,⽣于波尔多。
幼年从⽗学⼩提琴,1893 年⼊巴黎⾳乐学院,1896年毕业并获⼀等奖。
他的演奏精致典雅,风格清新蒂博⼀⽣⼗分勤奋,直到晚年仍在演出和教学。
1953年在赴远东演出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埃尔曼在20世纪的上半叶是最受⼈们欢迎的、最繁忙⽽⼜最⾛红的⼩提琴⼤师之⼀,尤其是在⼆、三⼗年代,他的琴声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种世界之声,当时的⾳乐爱好者们⼏乎⽆⼈不晓埃尔曼的名字。
在他的演奏中,我们能发现,他拥有⼀种深刻挖掘⾳乐内涵的能⼒,能准确地抓住作品中的精髓,并运⽤他的⼀切精湛技能将其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
约瑟夫·西盖蒂(Joseph Szigeti)⽣于布达佩斯。
13岁便开始旅⾏演奏⽣涯。
1917年到1924和纽约演奏贝多芬⼩提琴协奏曲,同年⼜应邀赴伦敦演奏普罗科菲耶夫⼩提琴协奏曲,均获巨⼤成功。
他的⾜迹遍布世界各地,誉满全球。
出⽣于当时属于俄罗斯的⽴陶宛⾸都维尔纽斯,3岁随⽗学琴,次年进⼊维尔纽斯⾳乐学院,年,年仅11岁的海菲兹在柏林登台演出(尼基什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柴科夫斯基的⼩提琴协奏曲,⾃此开始辉煌的欧洲巡回演出;后在美国演出并定居。
他于1925年加⼊美国国籍;30年代中期后,其演奏⽔平登峰造极。
海菲兹与世界知名指挥家、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量唱⽚,法国⼩提琴家,出⽣于法国马赛。
5岁即登台演出,被称为神童,1918年在马赛演奏贝多芬的⼩提琴协奏曲,获⾮凡成功,1926年,弗兰切斯卡蒂与拉威尔⼀起访问英国,赢得国际声誉,回法国后,任巴黎⾳乐师范学院教授,⾳乐界称他为仅次于蒂博的伟⼤演奏家。
十大小提琴演奏家
十大小提琴演奏家1、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c Kreisler,1875—1962)弗里茨·克莱斯勒是20世纪初叶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
他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个音乐迷,这对克莱斯勒产生重要影响。
7岁时克莱斯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0岁毕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比小提琴学派的著名教授马萨尔,当他以毕业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时,年仅12岁。
因此,克莱斯勒的演奏兼有维也纳人的温暖人情味和法兰西式的贵族风度,这使得他的演奏风格新颖而独特,同时代的小提琴家几乎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如海菲兹、埃奈斯库、蒂博、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等。
克莱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标志性风格,是对颤指(揉弦)的运用,他赋予颤指技巧以戏剧性的风格,无论是悠扬的歌唱性旋律还是快速音型的技术性段落,在此,颤指都已成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添色彩的手法,而这一点,正是他的前人们所十分谨慎从事的事情。
2、乔治·埃奈斯库(Georges Enescu,1881—1955)乔治·埃奈斯库是一位通才式的罗马尼亚小提琴家。
他生于摩尔多瓦地区维尔纳弗县的利文镇。
作为作曲家,其代表作管弦乐《罗马尼亚狂想曲》奠定了他作为罗马尼亚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的地位。
对于他的钢琴演奏,连著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什坦都这样说:“他是一位就连我也要感到眼红的非常了不起的钢琴家。
”而作为指挥家,他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完全的尊重。
埃奈斯库小提琴演奏的最重要特征在于,他将法比小提琴学派的演奏手法于他在童年时代就很喜爱的罗纪尼亚民间音乐中的吉普赛音乐(拉乌塔里,Laoutari)的表演传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演奏风格。
由于他的包括作曲在内的多方面的音乐才能,使他的演奏给人们的印象不只是在拉琴,同时也是在即兴创作,他的每一次演奏都是新鲜的,都像是演奏新作。
埃奈斯库在小提琴演奏的运弓方面有他独到之处,他喜爱弓幅宽阔的连音奏法,这使他的演奏充满了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意大利小提琴艺术传统的杰出代表阿尔弗莱多·坎波利
意⼤利⼩提琴艺术传统的杰出代表阿尔弗莱多·坎波利阿尔弗莱多·坎波利(Alfredo Campoli 1906-1991)▲坎波利演奏《春天的呢喃》前⾔意⼤利是⼀个⾳乐艺术发达的国家,在世界⾳乐史上,有很多⾳乐艺术种类诞⽣在这⾥,⼜有很多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和歌唱家出⽣于此,这些伟⼤的⼈物,为意⼤利乃⾄世界⾳乐艺术的发展做出过重⼤贡献。
意⼤利民族有着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歌唱性的语⾔,稀有的⽂化传统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为这个国家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众所周知,意⼤利是世界“⼩提琴之乡”,这⾥不仅盛产名贵的⼩提琴(斯特拉底⽡⾥、⽠奈利、阿玛蒂等家族的名琴),还盛产伟⼤的⼩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坎波利、维托、阿卡多、乌托·乌季等⼈,都是这⽅⾯的突出代表。
专辑分享萨拉萨蒂《吉普赛之歌》坎波利演奏承上启下的⼩提琴家从历史的阶段划分上看,坎波利是⼀位承上启下的⼈物,他是意⼤利⼩提琴艺术步⼊20世纪的“领头⼈”。
被认为是⾃帕格尼尼之后,意⼤利最重要的⼩提琴家,他⾃幼接受了意⼤利⼩提琴学派的严格训练,毕⽣将继承这⼀学派的光荣传统视为⼰任。
然⽽他从少年时代就移居英国,⼏乎在英国度过了⼀⽣。
这样⼀来,他不仅是意⼤利⼩提琴艺术传统的直接继承者,⼜是这⼀艺术传统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传播者。
成长于典型⾳乐世家阿尔弗莱多·坎波利(Alfredo Campoli 1906-1991)于1906年出⽣在意⼤利的罗马。
他的家庭是⼀个典型的⾳乐世家,⽗亲是罗马圣切契利亚⾳乐学院的⼩提琴教授,母亲是曾与卡鲁索同台演出过的⼥⾼⾳歌唱家。
坎波利⽣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幼饱受来⾃各⽅⾯的⾳乐熏陶。
他很⼩便对⾳乐产⽣了兴趣,且表露出在这⽅⾯的特殊才华。
⾝为职业⼩提琴家的⽗亲,及时发现了⼉⼦的才能,他下决⼼要将坎波利培养成优秀的⼩提琴家。
就这样,幼年坎波利便在⽗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提琴了。
专辑分享维托⾥奥·蒙蒂《查尔达什舞曲》坎波利演奏移居英国被视为神童作为⼀名优秀的⼩提琴教师,坎波利的⽗亲在意⼤利很有名⽓,在圣切契⾥亚⾳乐学院任教授时,他的⼿下培养出许多⼩提琴演奏⼈才。
萨拉萨蒂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人物简介
萨拉萨蒂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人物简介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
1844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的一个贫苦家庭。
5岁时师从父亲学琴,8岁首次公演,被视为神童。
1854年到马德里师从赛斯学艺,并有机会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获赐一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并获资助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人物经历185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尔。
仅9个月就把音乐学院的小提琴课程全部学完并获得了一等奖。
1857年,视听课获一等奖。
1859年,又获得了和声的一等奖,这在巴黎音乐学院有史以来还从未有过的事。
17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
长达40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岁高龄仍技艺不衰。
演奏特点1.左手轻盈、灵活。
按弦如轻轻抚摸。
2.揉弦幅度大。
3.动作十分迅速准确而又能保持长久的颤音4.运弓无杂音。
主要作品萨拉萨蒂不仅是完美的演奏家,还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时还特别擅长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
他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余首,都很精致优雅。
他一生中创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据比才歌剧改编的《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等。
奥尔对此给予了最肯定和真实的评价:“他那些独具一格、才气横溢而又真正适合公开演奏的乐曲,如此鲜明地表现出他祖国那种热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调的《西班牙民歌》,无疑是小提琴曲目宝库中价值连城的珍宝。
”这些作品既表现了高难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调,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
作品介绍【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
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
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匈边境下奥地利的一个村镇罗劳,1809年5月31日卒于维也纳。
他的父亲是世代相传的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家境贫困,12个孩子有6个夭折,海顿是12个孩子中的第2个。
生平喜欢音乐的父母使海顿自幼受到民间音乐和教堂音乐的熏陶,从孩提时代就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他有美丽的童声高音,不但能模仿唱出他所听到的每首歌曲,而且可以在X的小提琴上拉出这些旋律。
海顿的亲戚──海恩堡教会合唱团指导J.M.弗兰克看中了他,从此6岁的海顿永远离开了父母,他在多瑙河畔的海恩堡教会合唱团里唱弥撒曲,学习乐理和常用乐器哈普西科德小提琴。
学业艰辛,正如他后来回忆的那样“鞭挞多于膳食〞。
两年后,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乐长G.罗伊特去海恩堡物色歌童,海顿被选进了唱诗班。
17岁这一年,海顿因变声被解雇,开始了一贫如洗备尝辛酸的生括。
为了糊口他教几个孩子学音乐。
一位朋友为他在维也纳找到了一间阁楼栖身,聊以自慰的是阁楼里有一架旧哈普西科德。
晚年他对G.A.“每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被虫咬坏了的哈普西科德旁边时,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幕〞。
在这里,他勤奋自学,练键盘乐器、小提琴,研究理论。
1754年他认识了当时颇负盛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声乐教师N.波尔波拉,海顿向他学习作曲、意大利文和声乐,同时为他的声乐课弹伴奏,兼当仆人。
1755年海顿受菲恩贝格伯爵邀请,参加在其府邸举办的四重奏晚会,担当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
次年海顿的第1部〔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
经菲恩贝格伯爵介绍,1759年海顿应聘担任了捷克莫尔津伯爵府邸中的乐队指挥和室内乐作曲家。
在这一年里,海顿创作了〔第—交响曲〕。
次年,海顿与维也纳假发商J.P.克勒的女儿安娜结了婚,婚后夫妇不睦,长期疏隔,终无子嗣。
1761年是海顿一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莫尔津伯爵遣散了乐队,海顿就去艾森施塔特任P.A.埃斯泰尔唁济亲王的宫廷副乐长,不久任乐长。
贝多芬生平简介
贝多芬⽣平简介贝多芬⽣平简介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1770—1827)出⽣于波恩,⾃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
贝多芬⽣活在法国⼤⾰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益兴起。
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由和美好未来。
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
贝多芬的晚年⼗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但是,⼈民忘不了他,1827年3⽉29⽇,贝多芬的葬礼举⾏时,有⼆千多⼈参加护灵。
贝多芬对⾳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乐家。
1770年12⽉26⽇贝多芬诞⽣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
他的祖⽗原是荷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亲是个男⾼⾳歌⼿,母亲是宫廷御厨的⼥⼉。
贝多芬⽣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世实⾏"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了⼀些改良的措施。
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地之⼀。
贝多芬的幼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想让⾃⼰的⼉⼦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迫孩⼦练琴,⽽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前表演、卖艺,⼗⼀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作。
这种严酷的童年⽣活,使贝多芬很早就⾛上了独⽴的以⾳乐谋⽣的道路,同时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
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剧都曾有过贡献。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
海菲兹(1901-1987),犹太血统美籍俄国小提琴家米尔斯坦(1904- ),美籍俄国小提琴d·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前苏联小提琴家梅纽因(1916- ),犹太血统的美国小提家、指挥家、国际音乐活动家谢林(1918- ),墨西哥籍波兰小提琴家斯特恩(1920- ),美籍犹太血统的小提琴家格鲁米欧(1921-1986),比利时小提琴家,比利时小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科岗(1924-1982),前苏联小提琴家,擅长演奏帕格尼的作品拉宾(1936-1972),美国小提琴家。
阿卡多(1941- ),意大利小提琴家,指挥。
帕尔曼(1945- ),当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生于以色列朱克曼(1948- ),当代著名小提琴家,与帕尔曼同生出于特拉维夫郑京和,韩国著名青年小提琴家,克雷默(1947- )前苏联小提琴家穆特(1963- ),德国女小提琴家,还有帕格尼尼,中国的薛伟,吕思清,盛中国等蒂博(1880-1953),法国小提琴家,他与科尔托、卡萨尔斯组成的室内乐团,被称赞为“黄金三重奏团”,是本世纪最高水平的室内乐团。
海菲兹(1901-1987),犹太血统美籍俄国小提琴家, 6岁即在音乐会上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对这位演出行程式50万海里的伟大小提琴家的普遍评论是:海菲兹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炽热的情感与深邃的智慧熔于一炉,为候控制得恰到好处;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性做到的,他都能做到,并且做得出类拨萃、不同一般。
他对弓子压力很大,发出宏亮的声音,左手的力的揉弦带来辉煌的辉煌音色。
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风格朴实优美,销量已超过300万张。
他改编过150首小提琴作品。
最近,rca将海菲兹的全部录音制成cd,全集共 46辑65张cd。
米尔斯坦(1904- ),美籍俄国小提琴家,他的演奏给人一种严峻的感觉和高贵的气质,技巧极为出色,跳弓轻巧精确,音色美妙精致、优美,他的精湛技艺和优美风格使他挤身于当代名家之列。
莫扎特的故事
莫扎特的故事引言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
他既是作曲家,又是键盘乐器演奏家、小提琴家、古提琴演奏家、指挥家。
他在四岁即显露出卓越的作曲才华,更可贵的是他不但作曲速度极快,而且创作的音乐水平极高。
莫扎特一生所完成的作品,已知的有:二十部歌剧,四十多首交响曲,五十余首协奏曲,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等共计六百二十二首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清新明快的节奏、悦耳动听的旋律、高雅庄重的气质,使他的音乐宛如天籁的声音。
人们都说,莫扎特音乐之美,古今无人能及。
音乐神童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诞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
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是位知名的音乐家,也是萨尔茨堡的宫廷作曲家。
莫扎特的姐姐娜妮(Nannerl)是个音乐天份极高的孩子。
从五岁起,父亲便开始叫她学习键盘乐器,并对她的学习速度非常满意。
而小莫扎特四岁时边开始正规的音乐课程了。
莫扎特的学习速度非常惊人;他可以在半小时内学会一整首小步舞曲和三重奏。
一位名叫约翰.安德列斯.沙赫勒(Johann Andreas Schachtner)的宫廷乐手对莫扎特的童年有生动的描述:"一旦他投身音乐,他的感官就不理会其他活动了。
甚至连恶作剧或游戏也得和音乐有关,他才玩得开心。
比方,我们玩一种把玩具由一个房间搬运到另一个房间的游戏,谁空着手就要唱歌,或用小提琴拉一首进行曲。
"在沃尔夫冈四岁时,他试作了第一首键盘乐器协奏曲,并首次在舞台上以歌手身份露面,参与歌剧演出。
从那时起,歌剧就成为他最衷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当沃尔夫冈快满六岁、而娜妮十一岁时,利奥波德决定将两位杰出的孩子介绍给全世界。
当时巴伐利亚选帝侯亲王在慕尼黑有两个奢华的宫殿,许多音乐家依附其门下。
利奥波德决定先带孩子们去那里参加嘉年华会,如果演出成功,再到更远的地方。
结果,这场音乐会空前地成功,两个孩子成了慕尼黑嘉年华会谈论的焦点,并被邀至各大家族和皇宫演出。
克莉斯蒂娜.卡德罗演奏的布鲁赫浪漫曲
布鲁赫浪漫曲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的代表作之一,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经典之作。
而克莉斯蒂娜·卡德罗则是当代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以其出色的表现和深厚的音乐功底而闻名于世。
在克莉斯蒂娜·卡德罗的演奏下,布鲁赫浪漫曲得到了全新的诠释,展现出了别样的魅力。
一、浪漫曲的背景介绍布鲁赫浪漫曲是马克斯·布鲁赫创作于19世纪的一首小提琴和管弦乐的作品,他以此作品成为了浪漫时期最杰出的小提琴作曲家之一。
这首曲目透露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出了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想。
其华丽的旋律和细腻的表现手法使得这首曲目成为了小提琴演奏家们的首选曲目之一。
二、克莉斯蒂娜·卡德罗演奏作为当代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克莉斯蒂娜·卡德罗以其出色的技巧和深厚的表现能力而备受瞩目。
她对音乐的理解和彻底的钻研使得她能够将布鲁赫浪漫曲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演奏风格在克莉斯蒂娜·卡德罗的演奏中,她对曲目的理解达到了深入的层面,她不仅仅是简单地按照乐谱演奏,更是从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出发,将自己完全融入到音乐之中。
她的演奏风格大胆而不失细腻,充满了情感和力量。
她通过精准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将布鲁赫浪漫曲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动容。
四、演奏效果克莉斯蒂娜·卡德罗在演绎布鲁赫浪漫曲时,将曲中的动人旋律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演奏既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充满了细腻的表现力,她能够将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完全呈现出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她的演奏效果让人为之倾倒,在她的演奏下,布鲁赫浪漫曲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
五、音乐价值布鲁赫浪漫曲作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内涵丰富,表达了作曲家对生活、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而在克莉斯蒂娜·卡德罗的演绎下,这首曲目展现出了更加丰富的音乐价值。
她用自己的音乐语言重新诠释了这首经典之作,让人们以全新的视角来领略和欣赏这首曲目。
“杰出的音乐表演大师”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
步步走向辉煌。 在九岁生日那一天 , 武汉广播 电台为盛 中国录
制了莫扎特、 贝多芬 、 舒伯特等人的经典作品, 向全
国广播 , 使听众 大为倾倒 , 称赞他 是 天才琴童” 。 1 9 5 4 年, 他以 最优异的成绩考入 中央音乐学院附 中。他经常参加音乐会演出 , 他的录音常常被作为
界上—切最美好的东西 , 他希望通过 自己的努力为
筑起中华民族的音乐大厦添砖加瓦。最令盛中国自
豪的 , 是他 曾 连 续十年出资举办青少年业余小提琴 比赛 , 从中发现培养了许多人才。他在 国内外录制 发行过十多张唱片以及 C D 、 1 2 盒录音带 ,曾荣获 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1 9 8 6 年和 1 9 9 1 年曾经两度应邀担任在日本和美国举行 的国际小
小就长在这种美好的语言环境中。 他的父亲盛雪是
中国著名的音乐家、 小提琴教授 , 也是中国第一代
“ 协奏 曲音乐会” , 曲目 包括莫扎特 、 维约坦、 贝多芬 的三部协奏曲, 这在中国的演奏史上还是第一页。
年5 月 4日, 在广州友谊剧院 , 盛雪先生率全家 1 2 位小提琴演奏成员同台演 出, 轰动了中国音乐界。
这场音乐会可 以讲是对盛 氏小提琴之家的一次检
从事西方古典音乐那批人中的—份子。 曾任教于中
央音乐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 母亲朱冰从事声乐。他 们养育 了 十一个孩子, 其中十个以音乐为专业。盛
1 9 6 4 年. 盛 中国学成归来, 在中央乐团任独奏演员,
继续活跃在国内外乐坛上。
和重 视 。
《 , J 、 提琴二重协奏曲》 , 梅纽因称键盛中国是他在中 国演奏巴赫双, J 、 提琴协奏曲最好的伙伴。
历史上经典的小提琴唱片(1)
历史上经典的小提琴唱片(1)全世界录制的小提琴唱片浩瀚无垠,群星璀璨。
这些唱片都是人类文明的经典。
时光荏苒永恒流传,,将伴随人类走向未来。
小提琴家阿尔弗雷德·坎波利门德尔松及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伦敦爱乐乐团1954年的录音DECCA这位意大利小提琴家,9岁在伦敦举行独奏会被视为神童。
13岁参加伦敦音乐节小提琴比赛,赢得玛丽皇后金牌奖,15岁起开始巡回演出。
1944年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出色地演奏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获得音乐界高度评介,当时把他与海菲茨相提并论,坎波利琴艺高超,被认为是帕格尼尼之后意大利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
鲁杰罗·里奇,意大利裔美国小提琴家。
1918年7月24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布鲁诺(San Bruno)。
尤以演奏帕格尼尼的作品及其录音而闻名。
该唱片演奏曲目: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迈克尔·拉宾年幼时在CBS录下了第一张唱片,曲目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里的其中11首。
雅莎·海菲兹(1901年2月2日-1987年12月10日),犹太血统的美籍俄国(立陶宛)小提琴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
该唱片演奏曲目: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上世纪苏联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同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相比美,在世界音乐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该唱片演奏曲目: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迈克尔·拉宾(Michael Rabin 1936-1972)一位具有着非凡的技巧和微妙的艺术表现才能的小提琴演奏家。
该唱片演奏曲目:巴赫伊萨伊小提琴奏鸣曲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上世纪苏联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同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相比美,在世界音乐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该唱片演奏曲目:拉克夫小提琴协奏曲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1999),世界著名小提琴家。
巴赫Bach生平介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羽管键琴演奏家。
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音乐将中世纪的秩序和严谨同文艺复兴时期充满激情的个人主义相结合,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度过了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同作曲家韩德尔和泰勒曼齐名。
但由于古典音乐的风尚迅速转向为主调音乐,巴赫的复调音乐音乐被视为陈腐之物,其成就长时间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仅仅作为管风琴演奏家而闻名。
虽然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作曲家均对巴赫的作品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舒曼在莱比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受难曲,并且由作曲家门德尔松在音乐会上演奏,才震惊音乐界。
此后门德尔松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推广,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巴赫逐渐获得了今天的崇高地位。
创造历史的时刻那是1723年夏天,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St Thomas Church)合唱学校的董事会在物色一位新音乐指挥。
前任音乐指挥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职责,眼下校董事会正极力劝说汉堡城引为自豪的格奥尔格·菲利浦·泰勒曼,请他移居莱比锡填补空缺。
这位格奥尔格·菲利浦·泰勒曼是位挺有名的音乐家。
他活了八十六岁,到他去世的时候,他已经为世界贡献了四十部歌剧、三千首众赞歌合唱曲,四十四部清唱剧,还有几千首短小的作品,从军队进行曲到舞曲,还有为婚丧嫁娶一类活动写的流行小曲。
然而,他的作品虽然数量惊人,绝大部分已经被今天的人们遗忘了。
人们把泰勒曼和另一位高产奇才唐·洛普·菲力克斯·德·维加·卡皮奥划入了一类,后者尽管创作了四百七十部歌剧和两千多部文学作品,而现在人们还记得他,却还要归功于他轻蔑地对待他那位穷困潦倒、掉光了牙的同事,就是只创作了一部大作《唐吉诃德》的塞万提斯。
音乐家维瓦尔第基本简介资料
音乐家维瓦尔第基本简介资料维瓦尔第是一名音乐作曲家,那么你知道音乐家维瓦尔第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吗?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音乐家维瓦尔第的个人资料吧!音乐家维瓦尔第的个人资料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昵称Il Prete Rosso(红发神父),是一位出生于威尼斯的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大师级小提琴演奏家。
维瓦尔第被认为是最有名的巴洛克音乐作曲家之一,当时闻名于整个欧洲。
他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乐器协奏曲(特别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还有圣歌和歌剧。
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音乐家维瓦尔第的家庭背景1678-1741,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
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
维瓦尔第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
幼年的维瓦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到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
十八世纪初的一本威尼斯旅游手册中记载:“……最佳小提琴手巴蒂斯特·维瓦尔第和他的儿子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词句。
维瓦尔第十五岁受戒,1703年领受神职,但当时这并不表示他已当神父,只是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
当他18岁时接受更高一级的圣职(副助祭)时,维瓦尔第才力下心当神职人员。
他在附近的两个教区接受了神职教育(神学)并毕业。
25岁时,维瓦尔第成为神父。
由于他生有一头红发,人们都称他为“红发神父”。
接着他就当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
在维瓦尔第的悉心指导下,孤儿院乐队和唱诗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他本人作为一个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声望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一些爱好音乐的贵族千里迢迢来到威尼斯,只是为了聆听他演奏小提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介绍
马雷夏尔(MauriceMarechal,1892~重964)法国最优秀的大提琴家。
演奏潇洒,音色纤细透明。
马伊纳尔迪(EnricoMainanll,1897~1976)意大利大提琴家。
演奏以优美纤细的音色和典雅的风格为特征。
擅长演奏巴赫的作品。
瓦列芙斯卡(ChristineWalevska,直944~)美国大提琴家。
演奏技巧完美,具有丰富的内涵。
卡萨多(GasparCassado,1897~1966)西班牙大提琴家。
演奏舒展大方,充满高亢的情绪和诗一般的韵味。
卡萨尔斯(PadloGasals,187973)西班牙大提琴家。
一生主要从事演奏活动。
让德隆(MauriceGendron,1920~)法国大提琴家。
演奏潇洒辉煌,自然流畅。
皮雅蒂戈尔斯基(GregorPiatigorsky,1903~1976)美国大提琴家。
演奏细腻精致,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西尼格罗(AntonioJanigro,1918~)意大利大提琴家、指挥家。
演奏明快流利,格调高雅而富于抒情性,以演奏巴罗克时代作品为主。
托特里埃(PaulTortelier,1914~)法国大提琴家、指挥家。
以独奏与室内乐重奏著称,演奏曲目甚广,擅长于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演奏技巧卓越,富有气魄和感染力。
杜普蕾(JacquelineDuPre,1945~)英国女大提琴家。
演奏不拘细节,洒脱奔放。
沙夫兰(DaniilShafran,1923~)前苏联大提琴家。
演奏洗练、优美、富有抒情性,被称为“大提琴诗人”。
纳瓦尔(AndreNavarre,1911~)法国大提琴家。
擅长演奏古典作品,演奏轻快流畅,富于歌唱性。
帕尔姆(SiegfriedPalm,1927~)德国大提琴家。
演奏柔和优美,富有韵味,丰富了大提琴的表现力。
罗斯(LeonardRose,1918~)美国女大提琴家。
演奏技巧扎实,音色优美。
佩雷尼(PerenyiMidios,1948~)匈牙利大提琴家。
演奏技巧稳定,音色优美,反对炫耀技巧,注重表现作品的内涵。
泽尔海姆(Friedrich—JurgenSellheim,1948~)德国大提琴家。
与其兄组成的二重奏闻名国内外。
演奏技巧完美,音色纯净。
哈勒尔(LynnHarrel,1943~)美国大提琴家,演奏表情细腻,高音区音准准确。
萨德罗(MilosSadlo,1912~)捷克大提琴家。
演奏质朴稳健,有内在的热情和韵味。
斯塔凯尔(StarkerJanos,1924~)匈牙利大提琴家。
演奏技巧完美,稳健沉着而富有个性,善于掌握作品特点。
奥涅格•亨利(HenriHonegger,1904~)瑞士大提琴家。
演奏摒弃追求现代技巧的时尚,注重情感的塑造和刻画。
富尼埃(PierreFournier,190986)法国大提琴家。
演奏曲目广泛,尤以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著称。
演奏以明朗而细腻为特色,反对炫耀
技巧,具有浓郁的法兰西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