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周礼正义》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法律经典正义与公平的追求
中国古代法律经典正义与公平的追求在中国古代的法律史上,有众多的法律经典被创造和发展,其中正义与公平一直是法律实践的核心追求。
这些法律经典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正义与公平的追求,它们奠定了中国法律制度的基础,对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礼法之道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以礼法为基石,把正义和公平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观。
《周礼》是中国古代礼法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阐述了君主如何以正义和公平的原则进行统治。
除了规范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外,礼法还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尊重他人、宽容包容的原则,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平。
这种注重礼制的法律观念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法律发展。
二、司法公正的追求在古代中国,司法公正一直是法律实践的目标。
《大宗伦》是中国古代法学经典之一,它提出了“公审无私”、“贪无得贿”、“满堂应佛”等观念,强调法官应该以公正、公平的心态来审判案件。
这种明确追求司法公正的态度对于确保判决结果的公平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在中国法律实践中影响深远。
三、刑法的平衡与公平在刑法领域,古代中国追求的是一种平衡和公平的正义观念。
《刑统》是古代中国法律经典之一,它对刑罚的使用提出了一系列严格限制和规定,力求平衡犯罪分子的罪与刑之间的关系。
古代法律的目的是惩罚犯罪,同时也注重保护被告人的权益,避免滥用刑罚权力。
这种平衡与公平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重视法律教育和宣传中国古代法律追求正义和公平的同时,也注重法律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
《女诫》是一部古代的女子教育法律教程,在其中,女子受到的教育不再局限于家务和家风,而是扩展到了法律和社会事务方面。
这是中国古代法律意识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推动了社会对正义和公平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追求。
五、法律与道德的融合中国古代法律始终致力于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
《管子》是中国古代法律经典之一,它强调法律制度的完善与社会道德的提倡是互相联系的。
法律旨在引导人们尊重规则和道德,而道德也为法律的实施提供了道德支撑。
重视《周礼正义》在辞书编纂中的参考价值
重视《周礼正义》在辞书编纂中的参考价值孙诒让所撰的《周礼正义》是《周礼》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孙氏治学谨严,在广泛甄录清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各家之说精准断制,对旧有误说多所廓清。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给予其高度评价:“他费二十年工夫成《周礼正义》八十六卷,这部书可算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
”遗憾的是,以《周礼正义》检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这两部大型辞书,发现孙氏诸多集大成式的精审裁断,未被辞书系统地吸收与采纳。
本文以孙诒让正义为依据,对《大字典》《大词典》数个词条进行补苴修正,供辞书修订时参考之用。
一、提高释义精确度萧“萧”,《大词典》解释为:“蒿类植物的一种。
即艾蒿。
”《周礼・天官・甸师》:“祭祀,共萧茅。
”杜子春注:“萧,香蒿也。
”孙诒让正义:“《郊特牲》注同。
《尔雅・释草》‘萧,�c。
’郭注云‘即蒿’。
《说文・�H部》云:‘萧,艾蒿也。
蒿,�也。
�,香蒿也。
’《诗・王风・采葛》孔疏引陆玑疏云:‘萧,今人所谓�c蒿者是也。
或云牛尾蒿,似白蒿,白叶茎,粗,科生,多者数十茎,可作烛,有香气,故祭祀以脂�k之为香。
许慎以为艾蒿,非也。
’”陆玑以“萧”为“�c 蒿”,否定许慎“艾蒿”说。
《诗・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周礼・春官・郁人》贾公彦疏引《王度记》云:“士以萧,庶人以艾。
”“萧”“艾”并举,明非一物。
桂馥《说文解字�x证》云:“萧自是香蒿,古祭祀所用,合脂�k之一享神者,艾即今之灸病者,名既不同,本非一物。
”段玉裁、王筠、马叙伦同。
又,“艾”即“艾蒿”,《尔雅・释草》:“艾,冰台。
”郭璞注:“今艾蒿。
”故“萧”非“艾蒿”,此殆无疑义。
《说文》诸家认为,许慎本义与陆玑同,陆氏误驳许说。
许慎盖因“萧”与“艾”形似或皆有香气,而以“艾”譬况之,非谓“萧”为“艾蒿”。
《说文》又有“荻,萧也”,亦证许慎知“萧”“荻”同物。
《周礼正义》(春官第8册)校对商榷
作者简介 : 1 . 汪 少华( 1 9 6 1 一 ) , 男, 江西德兴人 , 教授 , 博士,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训话学、 古代 典籍与文化研 究。 2 . 颜春峰 ( 1 9 6 5 一 ) , 男, 江西广丰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古代汉语研 究。
第1 期
汪少华 ,颜春峰 : 《 周礼正义》 ( 春官第 8 册) 校对商榷
2 0 9 6页 )
按: 此从 楚 本 讹 作 “ 延” , 乙 巳本 作 “ 廷” ; 此从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2 0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 考工记》 名物新证” ( 项 目编号 : 1 1 B YY 0 6 6 ) ; 全 国高校 古委会 直接 资助项 目“ 《 周礼 正 义》 点校本订正” ( 项 目编号 : 1 2 7 5 ) 。
注引 并作 “ 瞽史 ” 。 7 . 贾疏云 : “ ……《 礼记 ・ 檀 弓》 云: ‘ 公 叔 文 子 卒, 其子戌请谥于君 日: “ E 1 月有时 , 将葬矣 , 请所 以易其名 者 。” 君 日: “ 昔 者 夫子修 其班 制 , 以 与 四 邻交 . 卫 国之社 稷 , 不辱 , 不亦 文 乎 。” ” ’ ( 2 O 9 5 —
摘
要 :中华书局点校本 《 周礼 正义》 第 8册存在 校对 漏误 9 3处 :乙 巳本正确 ,因漏校而误从 楚本 ;
乙巳本错误 ,因漏校而从 楚本 ;校语 失考 ;乙巳本、楚本讹脱衍误 同而失校 ( 涉上下文而讹 ,形近而讹 ,义
近 而讹 ,脱 文 ,衍 文 ,倒 文 , 出处 错 误 ) ; 乙 巳本 、 楚本 不误 ,排 印错 讹 。 关 键 词 :周 礼 正 义 ; 孙诒让 ; 校 对 中 图分 类 号 :H1 3 文 献标 识码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8 1 0 7 . 2 0 1 4 . O 1 . 0 1 5
专题虞万里:后出转精的《周礼正义》点校本
专题虞万里:后出转精的《周礼正义》点校本后出转精的《周礼正义》点校本作者简介 | 虞万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任特聘教授,《经学文献研究集刊》主编原文载 |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6年第3期《周礼正义》86卷,是晚清卓越经学大师孙诒让(1848—1908)的代表作。
其重要版本,一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铅印本——乙巳本,二是清宣统楚学社1931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楚本。
1987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周礼正义》王文锦、陈玉霞点校本,列入《十三经清人注疏》。
点校者经学功夫深湛,点校精当,堪称古籍整理的典范。
2015年11月,中华书局出版《周礼正义》汪少华点校本,作为许嘉璐主编、王云路李建国副主编《孙诒让全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汪少华点校本与王文锦、陈玉霞点校本(以2013年第2版第4次印刷本为据,以下简称“王陈本”)相比较,可见前者改正标点、增补校记大约3000处,具有以下四大优点:首先,补充了孙诒让《周礼正义》批校本的数百处批校。
这部孙校本,现藏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
王更生先生1972年在《国文学报》创刊号发表《孙诒让先生著述经眼录》披露孙校本“有仲容手批墨校,蝇头端楷,弥足珍贵,目睹手泽,如亲芝宇也”。
汪少华前往台湾阅览了这部孙校本,过录了全部批语,采纳到点校中。
例如1750页“此颁禽亦谓分予之群臣,卿大夫士也”,“卿”原讹“即”,孙校本改为“卿”,因为“群臣”不限于“大夫士”,还包括“卿”,即3331页郑玄所注“群臣,卿大夫士也”。
又如4198页“凡屋之中脊最高处谓之极,上覆以瓦谓之甍,下承以木谓之栋,三者上下相当”,“三者”指“极”、“甍”、“栋”,原讹“二者”,孙校本改正。
再如357页引段玉裁云:“凡二本字乖异而用一废一,曰从。
如萧或为莤,郑大夫从莤读缩,杜则从萧是也。
郑君从杜,萧与茅为二,大夫、许君莤茅为一。
”“郑大夫”原作“郑仲师”,与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原文一致。
百年来《周礼正义》研究综述
百年来《周礼正义》研究综述孙诒让是晚清浙江地区一位对经学、诸子学、古文字学都有卓越贡献的著名学者,是清代周礼之学的集大成者。
在其所有学术著作中,以耗时二十七年之久而成的《周礼正义》成就为最高。
章炳麟即称孙氏《周礼正义》为:“古今言《周礼》者,莫能先也。
”1给予极高的评价。
梁启超评此书为:“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受到学术界普遍推崇。
但由于这部书广博浩繁,长达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尽管脍炙人口,真能细心通读的人是很少的,以致其重要价值迄未得到全面认识。
现对研究历史作一梳理,为将来全面深入研究此书作铺垫。
自1905年《周礼正义》付梓以来,百余年间,学界对于此书的研究却十分薄弱。
据统计,严格意义上以《周礼正义》为题发表的研究性论文只有30篇2(俞雄)。
就涉及内容可分为四类,总论,训诂学或小学,周礼学,其他。
若以1988年开始举办学术研讨会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冷后热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八十年代末以前,研究均为总论性质,即从总体上评价此书。
研究论文有4篇。
1947年,纪念孙氏百年诞辰,浙江大学以《浙江学报》刊发《瑞安孙仲容先生百岁纪念专号》;浙江省图书馆以《图书展望》刊发《孙仲容先生百岁纪念专辑》,两刊论文共20余篇,其中两篇涉及《周礼正义》分别为任铭善《孙仲颂先生的周礼学》、曹元弼《书孙氏<周礼正义>后》。
1963年,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组织专家撰文,结集《孙诒让研究》一书,收论文近20篇,其中有两篇论文涉及《周礼正义》,分别为沈文倬《孙诒让周礼学管窥》、洪诚《读周礼正义》。
在《周礼正义》研究史上,最早的两篇文章(陈汉章最早)分别为任铭善《孙仲颂先生的周礼学》、曹元弼《书孙氏<周礼正义>后》。
曹氏引申发挥孙氏《周礼正义序》中所强调之政教二科,劝勉世之治《周礼》者,通经致用必抓住根本。
周礼之根本在政与教,而立政之本在达民情,立教之本在广立学,不得其本,贻误家国。
从《周礼正义》看孙诒让对《集韵》的研究
维普资讯
・
8 ・ 8
四川大学学报 ( 学社会科学版) 哲
总 第 1 5期 4
异体 排在后 面 。孙 氏在 《 礼 正义 》 的 《 官 ・ 周 天
《尔雅 ・释 器 》 云 : “ 谓 之 雕 ” 又 云 : 玉 。 “ 谓 之 琢 ” 又 云 :“ 谓 之 琢 ” 是 “ ” 玉 。 雕 。 雕 、
光绪己卯是光绪五年也就是公元1879诒让当时36岁他曾经打算在方成硅集韵考正的基础上对集韵再作一番整理并且已经作了一些准备工作如收集得罗有高集韵校语马钊影宋本集韵校勘记今天藏于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孙氏遗书还有孙氏手校的马钊校勘记还有一部集韵校本朱墨满纸浙大雪克教授告诉我这虽然是孙家藏书但是上面的批语不是孙诒让的
一
之 余 ,间有 条记 。又 尝得钱 唐 罗镜泉 以智校 本及 长 洲马远 林钊 景 宋本校 记 ,其所得 有 出
先 生 此 书之 外 者 ,行 将 续 辑 之 以 续 先 生 之 绪
来 字就 多 了起 来 。实 际上 如果 以方块 汉 字为 单
焉 。光绪 己 P 月肚后 学孙 诒让 记 。 二
叙 官 》的 “ 放人 ” 曾 经 对 这 一 组 异 体 字 有 所 分
得先 生所 著 《 昌黎 集 笺正 平 议 》 韩 ,精 审迥 出方崧 卿 、 陈景 云诸 书之 上 。深 幸先 生遗著
先后踵 出,不 可不 为传播 。遂请 家大人 先 以
此 书 刊 之 鄂 中, 而 工 匠拙 劣 ,所 刻 不 能 精
善 。修 改数 四 ,乃 始 成 书 。项 氏 所 弃 手 稿 ,
位 ,一个 字 不 管 它 有 多 少 个 读 音 都算 一 个 字 的 话 ,他 也不 过 三万 多个字 ,就 是这 样 ,它 收字 已 经比 《 广韵 》多一万 来个 。这样 庞 大 的字库 ,里 面 有各 种各 样 的异体 字是 不可 避免 的 。研究 《 集 韵 》 清理 字 的异 体关 系是 一项 复杂 的任 务 。孙 诒 让在 《 周礼 正义 》里 面 ,对 《 周礼 》 的正文 和 郑 玄 注里 面字 的各 种关 系有 不少说 明。且 看下 例 :
古籍整理研究的优秀之作——评《〈周礼正义〉点校考订》
周礼正义 》 是孙诒让的代表之作 , 也是 《 周 礼》 研 究 的 集 大 成 之 作, 梁启超《 中国 《 “ 近三百年学术史 》 称道 : 他( 孙诒让 ) 费二十年工夫成 《 周礼正义 》 八十六卷 , 这部书可
①姜 亮 夫《 ” 算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 , 也 是 最 好 的 一 部 书。 孙 诒 让 学 术检论》 也赞 ② “ ( 《 ) ” 道: 周礼正义 》 把自汉以来直至明清学人全部 《 周礼 》 著述的精说都收 入 书 中 。
任何一门学问如果它只能解决一个个的具体问题却不能提出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或者虽然运用着一整套的方法而这些方法的正确性却未能从理论上得到证明在应用中就难免有因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而产生的盲目性也就很难向现代科学发展要想普及并便于更多的人来应用它则尤为困难
■ — —评《 〈 周礼正义 〉 点校考订 》
《 , 梁启超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北京 : 中国书店 , 第1 1 9 8 5年, 8 7页。 《 , 姜亮夫著 , 沈善洪 、 胡廷武主编 : 姜亮夫全集 · 史学论文集 》 昆明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第5 2 0 0 2年, 5 1页。 北京 : 中华书局 , 2 0 1 7年。
① ② ③
2 8 4
古籍研究 ( 总第 6 6 卷)
做底本 , 以楚本做工作本 , 未得亲览 孙 校 本 。 如 此 辗 转 传 抄 , 误 改 失 校 在 所 难 免。 令 人高兴的是近年来孙校本终浮出水面 , 现 藏 于 台 湾 师 范 大 学 图 书 馆。汪 少 华 先 生 专 “ 赴台湾 , 亲睹孙诒让校本 , 过录孙氏全部 批 校 , 并 与 乙 巳 本、 楚 本、 中 华 本 相 对 照, 发 孙校本1 现楚本对乙巳本的正确校改有 4 7 1 处与 孙 校 本 相 同 , 7 8处正确校改未被楚 ( 《 。 特别是后两者的发现 , 本采纳 , 楚本 9 处校改与孙校本有出入 ” 考订 》 足以 2 1 页) 表明孙校本之弥足珍贵 。 可见孙校本才是 孙 诒 让 《 周 礼 正 义》 的 善 本, 是最能体现孙 诒让真正学术水平的 版 本 。 此 本 的 发 现 与 发 掘 , 对 于 还 原 孙 疏 真 实 面 貌, 正确评价 《 周礼正义 》 以及提高点校正确率等皆具有重要价值 。 ( 二 )据孙校本以证楚本 、 中华本之失 孙校本 1 而 中 华 本 多 盲 从 楚 本, 承 袭 舛 讹, 遗误匪 7 8 处正确校改未被楚本采 纳 , 考订 》 详加比对 , 据孙 校 本 以 证 楚 本 、 中 华 本 之 失。如 P 寻此注所以别出狐 小 。《 4 3“ 狸者 , 盖谓献裘材也 。 司裘中秋献良裘 , 季秋献功裘 , 掌皮秋敛皮 , 则狐狸宜以秋献可 , 《 “ “ “ 考订 》 按云 : 此 注” 指《 兽 人》 春 秋 献 兽 物” 郑 注: 兽 物, 凡 兽 皆 可 献 也, 及狐 知” ” “ , , 。孙疏 狸。 则狐 狸 宜 以 秋 献 可 知 ” 之“ 秋” 孙校本改作“ 材” 对应上句“ 献 裘 材” “ ‘ , , 郑意凡裘材皆于前年秋取之 , 故《 兽人 》 春秋献兽物 ’ 注云 ‘ 及狐狸 ’ 5 1 0—5 1 1页: ‘ ’ 即取裘材也 。《 诗 · 豳风 · 七 月 》 云: 一 之 日 于 貉, 取 彼 狐 狸, 为 公 子 裘。 彼仲冬取 ” 者, 民闲取兽时或略后 , 与 此 经 不 必 同 也。 依 经 注 义, 秋 敛 春 献, 并 属 裘 材。 亦可证 “ “ 。 凡 二 本 字 乖 异, 材” 是 。 再如 P 为当作‘ 从’ 而 用 一 废 一, 曰 从。 6 5 页 段 玉 裁 云: 如萧或为莤 , 郑仲师从莤读缩 , 杜则从 萧 是 也 。 郑 君 从 杜 , 萧 与 茅 为 二, 大 夫、 许君莤 ” 《 “ , 。 茅为一 。 考订 》 按 云: 郑 仲 师” 与段玉裁《 周 礼 汉 读 考》 合, 孙校本改作“ 郑 大 夫” “ “ 甸师 》 祭祀 , 共萧茅 ” 郑玄注引郑大夫云 : 萧字或为莤 , 莤读为缩 。 束茅立之 2 8 9 页《 ” 祭前 , 沃酒其上 , 酒渗下去 , 若神饮之 , 故谓之缩 。 缩 , 浚也 。 可见 “ 从莤读缩 ” 的是 “ 郑 。 孙疏 1 “ 后汉书 · 郑兴传 》 兴字少赣 , 河南开封人也 。 建武六年 , 征为 大夫 ” 7 4 页引 《 ; “ 太中大夫 ” 之后说 “ 注凡引 郑 大 夫 义 , 皆 其 遗 说 也” 后汉书 · 郑兴传》 兴 1 2页又引《 , 子众 , 字仲师 。 建初六年 , 代邓彪为大司农 ” 之后说“ 仲师作《 周 礼 解 诂》 见 郑 叙。与 , “ 。段玉 郑大夫兴为二郑 ” 可见 “ 郑大夫 ” 是郑兴 , 郑 仲 师” 是郑兴之子郑众( 郑 司 农) , 。 裁将 “ 郑大夫 ” 误作 “ 郑仲师 ” 乃是父冠子戴 , 无怪乎孙校本改作 “ 郑大夫 ” ( 三 )多家比勘 , 择善而从 由于版本不一 , 用字用词常有出入 , 学 者 的 看 法 亦 见 仁 见 智 。《 考订》 覃 思 详 考, 择善而从 。 如 P 乙 巳 本: 山 田 之 野, 其 地 广 博, 山 虞 于 其 外 芟 草, 以 为 田 之 大 界。 7“ 《 毛诗 · 小雅 · 车攻 》 传云 ‘ 田者大艾草以为防 ’ 是也 。 其防之中 , 拟田猎处不芟 , 惟于 防南别除地三四百步 , 其中为四表之地 , 南北二百五十步 , 东西广各容三军 , 以为教战 ” , “ 列陈之顷 。 楚本将 “ 以为教战列陈之顷 ” 改为 “ 以为教战列陈之须 ” 中华本出校 : 须” , 原讹 “ 顷” 据楚 本 改 。 《 考 订》 按 曰: 乙 巳 本 不 误, 楚 本 妄 改, 中 华 本 盲 从。 百 亩 为 “ , “ 顷” 这里指教战列陈的场所 。 孙疏解说得很清楚 : 今考 《 谷梁 》 昭八年传 , 说蒐狩之 ‘ ’ ‘ ’ 《 事云 : 艾兰以 为 防 , 过 防 弗 逐。 范 注 云: 兰, 香 草 也。 防 为 田 之 大 限。 毛诗·小
“纪念《周礼正义》出版百年暨陆宗达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召开
共识, 增强 了传承 和弘扬 中华 民族优 秀文化 的信心 和勇气 。 会议期间 。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 召开了第七 届理事会 第一 次会议 , 选举产
生了中国训诂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
( 建 桥)
6 7
研 究所 暨汉语 言文字学学科 承办 的“ 纪念《 周礼正 义》 出版百年暨陆宗达 先生
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在杭州举行。来 自中国大陆和台湾、 香港两岸三地的
专家学 者 1 多 人参 加 了会 议 。会 议收 到论文 7 余 篇 , 2 0 0 内容 涉及 《 周礼 正 义》 与孙诒让学术研究 、 陆宗达先生学术研究 、 文》 《 说 学研究和训诂学研究等
维普资讯
典的编纂也应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其古今演变的线索。《 汉语大词
典》 的修订除了增补失收词语和漏收词义 、 订正释义阙失和提早书
证年代等工作外 , 还需要吸收学术界近年来在复音词研究方面的成 果, 从语言演变的角度廓清那些 由词组凝 固而成 的同形复音词的发
展线索 , 揭示其词汇化过程。编纂新 的语文词典, 也同样需要这么 做, 才能编出具有我们时代特色的反映汉语词汇演变特点的词典。
附 注
[]王镆 . 1 关于“ 睡觉” 成词的年代 . 中国语文 , 9 () 1 74 . 9 []徐时仪 . 2 略论短语词“ 睡觉 ” 词义与结构 的演 变 . ∥语言 问题再认 识 . 上海教育
出版社 ,0 1“ 20 .睡觉” 一词就从 睡到醒 的睡眠过程而言 , 也可看成是并列复合词。
(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 203 ) O24 ( 责任编辑 叶玉秀)
“ 纪念《 周礼正义》 出版百年暨 陆宗达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 会” 召开
《周礼正义》(地官)点校斠略
On Proofreading of Di Guan ( 地官 ) in
ZhouliZhengyi (周礼正义)
作者: 汪少华[1];颜春峰[2]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上海200433;[2]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出版物刊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页码: 34-4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周礼正义》;孙诒让;校对;标点
摘要: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四册存在校对漏误61处: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正确,因误判而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从楚本;乙巳本、楚本均误,改而未出校;校记失考;乙巳本、楚本不误,排印错讹;乙巳本、楚本讹脱衍误同而失校(涉上下文而讹,形近而讹,义近而讹,衍文,倒文,出处错误)。
存在标点失误45处:叙述语误为引文;引文误为叙述语;破句;当分未分;不当分而分;书名篇名人名误标失标。
《周礼正义》楚本、中华本误改辨正
《周禮正義》楚本、中華本誤改辨正1顏春峰1 汪少華2(1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2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晚清經學大師孫詒讓“是清儒主流中的最後一位大師,也是現代學術研究領域裏的一位開山大師”2,其代表作《周禮正義》“總結了清代樸學家們考證禮制的成果,解決了許多糾紛的問題”,“集《周禮》之學的大成,特別是把清代考證家的精言勝義,收采無遺,替我們做了總結賬的工夫,是研究古代禮制的重要參考書”3。
《周禮正義》鉛印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4,是爲“乙巳本”。
此爲孫詒讓自校的定本5,但印刷粗劣,字跡不清,不便閱讀。
1931年,篴湖精舍以楚學社本補校木刻,字大清晰,校改七百多處,是爲“楚本”。
1987年,中華書局點校本6以乙巳本做底本,以楚本做工作本進行點校,又校改200多處。
全面考察楚本和中華本的校改,發現前者誤改竟超过300處,後者也有近20處誤改。
楚本初刻原校、補刻覆校者均爲楚地名家7,中華本更是沾溉一代學者的古籍整理範本,探究其校改失誤,分析致誤之因,勢必爲當今古籍整理提供有益的借鑒,從而減少古籍點校的錯誤。
(一)不注意校釋術語:1.乙巳本:案:受其幣,幣與《大宰》、《大府》“幣餘之賦”義同。
幣當讀爲敝,敝即官府所用之餘也。
鄭、賈並如字釋之,非經義,詳《大宰》疏。
楚本將“幣當讀爲敝”改爲“幣鄭讀爲敝”,中華本從之(479頁。
爲了便於核對,以下頁碼均爲中華本)。
按:“讀爲”與“如字”相反相對,例如孫疏1567頁“釁浴字當讀爲薰,而釁廟、釁器讀如字”。
“讀爲”破通假,孫疏157頁引段玉裁界定“讀爲”:“凡易字之例,於其音之同部或相近而易之,曰‘讀爲’。
”孫疏1180頁“和亦當讀爲宣……和宣字通”,76頁引俞樾“過字當讀爲禍,古禍過通用”,2274頁引俞樾“土當讀爲度……土度古通用”,3534—3535頁引王引之“發當讀爲撥……古字撥與發通”。
“讀爲”前往往有“當”字,表示認定,又如420頁“井匽當讀爲庰匽”,657頁“政當讀爲征”,1017頁“舉亦當讀爲與”,2029頁“舍當讀爲釋”,3282頁“稅當讀爲捝”。
《周官新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周官新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周官新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周官新义》原名《周礼义》,又称《新经周礼义》、《周礼新义》、《周礼新经义》,是宋代的重要政治经济著作。
《周礼正义》(天官)校对商榷
《周礼正义》(天官)校对商榷汪少华【摘要】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2册存在校对漏误116处: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楚本均误,改而未出校;乙巳本、楚本两可,因漏校而未出校;校语失考;乙巳本、楚本讹脱衍误失校(涉上下文而讹,形近而讹,义近而讹,脱文,衍文,出处错误);乙巳本、楚本不误,排印错讹.【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9页(P9-17)【关键词】《周礼正义》;孙诒让;校对【作者】汪少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28王文锦、陈玉霞点校本《周礼正义》[1]用力甚勤,校点甚精,令人钦佩。
但是这部86卷的巨着涉猎广、难度大,点校者万得之隙也不免有半失之差。
笔者近年来为《孙诒让全集》点校《周礼正义》,兹将其中第2册(天官)疑为校对失误者胪列如下(疑为标点失误94处,另撰文),以便读者在原点校本上循页修改;如有谬误则期望指正,减少新点校本的错误。
(一)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1.吕飞鹏云:“《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湿淫所胜,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阳明司天,燥湿所胜,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
’”(329页)按:“燥湿”,此误从楚本。
吕飞鹏《周礼补注》卷一[2]、乙巳本均作“燥淫”。
“燥淫”与“风淫”、“湿淫”、“火淫”、“寒淫”相对。
2.“凡飨士庶子,飨耆老孤子”者,此皆于学行之,详《外飨》疏。
(362页)按:此误从楚本作“《外飨》”,乙巳本作“《外饔》”。
《周礼》无“《外飨》”而有“《外饔》”,“《外饔》疏”见277-279页。
3.《王制》孔疏引皇侃云:“……其牲则体荐。
体荐有房烝,《国语》云‘王公立饫,则有房烝’。
孙诒让与《周礼正义》
孙诒让与《周礼正义》清代学术,集中国传统学术之大成。
其主要表现之一,即对十三经重新做疏解。
而在诸新疏之中,有一部堪称“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就是孙诒让的《周礼正义》。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一作仲颂,号籀庼,别署荀羕,浙江瑞安人。
其为学,一则秉庭训,一则承继乾嘉朴学之遗风。
其父衣言,治学旨在融贯汉宋,通其区畛,尤注重绍述永嘉乡贤绪言,为“晚清特立之儒”(章太炎先生语)。
在其治学取向的引导下,诒让遂一意向学。
而在博涉先儒载籍的过程中,诒让又对乾嘉诸大儒治经史小学家法有了深切体认,加之受秉承乾嘉大师绪论、以稽古为职志如张文虎、戴望、刘毓崧等人的影响,遂究心于经学、诸子及文字学等。
此后,他一则承继永嘉经世之学风,一则孜孜于朴学的探究,从而成为“清儒主流中最后一位大师”(姜亮夫:《孙诒让学术检论》)。
《周礼正义》即其代表作之一。
《周礼》一经,向称聚讼。
虽经前儒不断探究,然终无博精之作,许多问题尚待梳理。
有鉴于此,孙诒让遂慨然立志为之新疏。
早在8岁时,诒让即在父亲的引导下,初涉《周礼》。
其后,随着学问的日益深厚,因对《周礼》有了不断深入的认识。
经过潜心搜讨,精加别择,其认识逐渐成熟,从而开始了重新疏解《周礼》的艰辛历程。
同治十一年(1872),孙诒让开始着手资料长编工作。
翌年春,乃草创《周礼疏》。
此后,更事广搜细讨,钩稽排纂,屡有新获。
光绪十四年(1888)秋,张之洞议集刊清朝经疏,征诒让所撰《周礼正义稿》,并谋付刊。
当时,疏稿尚未写成,诒让遂亟校核理董,至翌年始写成《礼疏长编》稿。
光绪十六年(1890)正二月间,他携新写成稿本数十巨册,往湖北张之洞官署以就商榷。
然因事情有变,刊刻之事不得已而中辍。
此后,诒让对《礼疏》又时有校改,继因不惬于心,复更张义例,再事编摩疏通。
光绪二十五年(1899)八月,诒让撰《周礼正义·自序》及《凡例》。
百年来_周礼_研究的回顾
第27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7 No.2 2006年2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06百年来《周礼》研究的回顾刘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摘要:本文主要以郭沫若、钱穆、杨向奎、顾颉刚、徐复观、彭林、金春峰等学者研究《周礼》的著作为例,回顾了20世纪《周礼》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周礼》成书时代是《周礼》研究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学者们主要从利用金文资料和文献考证、对《周礼》作的思想史研究,以及研究《周礼》成书的时代背景三个方面,对《周礼》的成书时代作了深入的研究,由此表现出《周礼》研究当中的不同方法与特征。
关键词:《周礼》;研究;回顾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6)02-0010-06《周礼》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是“三礼”当中的一部大经,它不但是儒家所认定的“一王大法”,而且也是经学史上争论的焦点。
1905年,孙诒让出版《周礼正义》,这标志着传统《周礼》研究的集大成,同时也可以说是传统《周礼》研究的终结。
在这之后,随着经学传统的终结,《周礼》研究也从经学的脉络当中走出,散落到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当中。
不仅研究先秦历史、考古需要重视《周礼》,合理地利用《周礼》当中的材料,而且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尤其是儒家思想史,同样需要重视《周礼》。
为了进一步推动《周礼》研究,在思想史的研究当中更加合理、充分地利用《周礼》,对百年来的《周礼》研究作一系统地回顾与整理,对研究《周礼》的各种观点、方法作一反省,是很有必要的。
20世纪以来,《周礼》研究的论著相当多,但是在学术界影响较大,对《周礼》研究在观点、材料、方法上起过推动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部论著:(1)郭沫若:《周官质疑》,1932年;(2)钱穆:《周官著作时代考》,1932年;(3)杨向奎:《〈周礼〉的内容分析及其成书年代》,1954年;(4)顾颉刚:《“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1979年;(5)徐复观:《〈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1980年;(6)彭林:《〈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1991年;(7)金春峰:《周官之成书及其反映的文化与时代新考》,1993年。
百年来《周礼》研究的回顾
百年来《周礼》研究的回顾
刘丰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7)2
【摘要】本文主要以郭沫若、钱穆、杨向奎、顾颉刚、徐复观、彭林、金春峰等学者研究《周礼》的著作为例,回顾了20世纪《周礼》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周礼》成书时代是《周礼》研究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学者们主要从利用金文资料和文献考证、对《周礼》作的思想史研究,以及研究《周礼》成书的时代背景三个方面,对《周礼》的成书时代作了深入的研究,由此表现出《周礼》研究当中的不同方法与特征.
【总页数】6页(P10-15)
【作者】刘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
【相关文献】
1.“百年锐于千载”——百余年来辛亥革命暨苏州“和平光复”研究之回顾 [J], 高钟
2.“百年锐于千载”——百余年来辛亥革命暨苏州“和平光复”研究之回顾 [J], 高钟;
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王世泰;徐文睿
4.建党百年来我国对保尔·拉法格的研究回顾 [J], 陈倩倩
5.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丁新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来《周礼正义》研究综述孙诒让是晚清浙江地区一位对经学、诸子学、古文字学都有卓越贡献的著名学者,是清代周礼之学的集大成者。
在其所有学术著作中,以耗时二十七年之久而成的《周礼正义》成就为最高。
章炳麟即称孙氏《周礼正义》为:“古今言《周礼》者,莫能先也。
”1给予极高的评价。
梁启超评此书为:“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受到学术界普遍推崇。
但由于这部书广博浩繁,长达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尽管脍炙人口,真能细心通读的人是很少的,以致其重要价值迄未得到全面认识。
现对研究历史作一梳理,为将来全面深入研究此书作铺垫。
自1905年《周礼正义》付梓以来,百余年间,学界对于此书的研究却十分薄弱。
据统计,严格意义上以《周礼正义》为题发表的研究性论文只有30篇2(俞雄)。
就涉及内容可分为四类,总论,训诂学或小学,周礼学,其他。
若以1988年开始举办学术研讨会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冷后热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八十年代末以前,研究均为总论性质,即从总体上评价此书。
研究论文有4篇。
1947年,纪念孙氏百年诞辰,浙江大学以《浙江学报》刊发《瑞安孙仲容先生百岁纪念专号》;浙江省图书馆以《图书展望》刊发《孙仲容先生百岁纪念专辑》,两刊论文共20余篇,其中两篇涉及《周礼正义》分别为任铭善《孙仲颂先生的周礼学》、曹元弼《书孙氏<周礼正义>后》。
1963年,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组织专家撰文,结集《孙诒让研究》一书,收论文近20篇,其中有两篇论文涉及《周礼正义》,分别为沈文倬《孙诒让周礼学管窥》、洪诚《读周礼正义》。
在《周礼正义》研究史上,最早的两篇文章(陈汉章最早)分别为任铭善《孙仲颂先生的周礼学》、曹元弼《书孙氏<周礼正义>后》。
曹氏引申发挥孙氏《周礼正义序》中所强调之政教二科,劝勉世之治《周礼》者,通经致用必抓住根本。
周礼之根本在政与教,而立政之本在达民情,立教之本在广立学,不得其本,贻误家国。
严格讲,此比较文并非治<周礼正义>者。
任氏之《孙仲颂先生的周礼学》(与沈文比较)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文章。
任氏指出,孙诒让身在江海,而心向治平。
他的周礼学是为经世致用而来,孙氏反复申明官联制度,使非议《周礼》官守互掣及政事迂回站不住脚,也使经文上的歧互豁然通达。
他用制度证经,大旨也在指明周礼不是空言,确可施行。
文章同时指出孙氏能够发明郑玄训诂深意,探源究委,下以己意,这点不是贾疏能比的。
沈氏本文对孙氏《周礼正义》成就的评价为:一,揭示大宰八法为全书纲领以贯串众职;二,比勘古子和今文诸书以疏通名物制度;三,搜辑贾马佚诂以辨明后郑从违;四,究极群籍以评判郑王是非;五,博稽诸家精义以匡纠注疏谬讹。
沈氏首次指出正义“揭示大宰八法为全书纲领以贯串众职”沈氏举大量例证,很有说服力。
洪诚《读<周礼正义>》一文,认为孙氏《周礼正义》有六善,如:一,无宗派之见(匡纠郑误,郑、王谁对从谁);二,博稽约取,义例精纯(也提到太宰八法为全书纲领;);三,析义精微平实;四,以实物证经;五,依据详明,不攘人之善(凡采前人之说,皆著其名);六,全书组织严密。
不足有:一,信刘歆、郑玄说以《周礼》为周公之书,终有未安;二,解〈王制〉、《孟子》与《周官》封国之矛盾犹未尽善;三,郑氏《周官》职方注牵引〈王制〉之国数为说,孙疏失纠;四,古今亩法之比误算;五,说孤卿未安;六,《考工记》画缋之事火以圜疏,于《尚书》某氏传义似误驳;七,车人步尺之数申郑与记文不符;八,误谓郑玄《周礼注》有出于《毛诗传》者。
二书相同点:均提到了太宰八法为周礼纲领;均提到孙氏博稽群书,择善而从,不主门户之见,不盲从任何一家,持论公允。
不同点:洪诚指出孙的不足。
沈氏侧重周礼学成就,洪诚侧重训诂特点注疏体例,兼论周礼学。
但洪先生文是自己研究心得,并非对正义全面评介,读完他文很难了解正义是怎样一部著作。
沈先生为礼学大家,方向与先生稍异。
洪评价孙疏几大成就,实在算不上什么特点,放之四海皆准的学术标准。
第二阶段,八十年代末以后,开始举办学术研讨会,次数从少到多,规模由小而大,档次由低到高,周礼正义研究更趋专业化、具体化,开始出现专题论文。
涉及的内容有周礼学,训诂学或小学,其他。
研究论文为26篇。
训诂学研究《周礼正义》成就首在训诂。
后世研究者多从此角度开掘,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论文。
较早关注此书校勘成就的是王世伟的《<周礼正义>校勘述略》1988。
该文从“以众本对校考版本优劣、以文字训诂考异文是非和以广征博引评判旧校是非”三个方面对是书在校勘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评述。
作者采用了广义的校勘含义,即包含了文字、音韵、训诂、目录、版本等的校勘。
此处之校勘等同于考据,也可说是评价了孙氏考据上的成就。
而后对周礼正义的训诂内容、特点给予全面评价的有:李建国《<周礼正义>训诂述要》(2000孙诒让国际研讨会。
)、方向东《论词义引申在训诂实践中的应用——孙诒让<周礼正义>研究》2005、向熹《略谈<周礼正义>和汉语词汇史》2007、钱慧真《<周礼正义>所见孙诒让名物训诂研究》2009、张显成《从<周礼正义>对蜗牛及其又名的训释看孙诒让的名物训诂成就》2007。
其中以李建国为代表。
李建国《<周礼正义>训诂述要》(2000孙诒让国际研讨会。
)从四个方面就该书训诂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评述:训诂内容:1、正本清源,考定文字(指出周礼古经用古字,郑玄注用今字;辨明正字、俗字、假借字等)2 、贯通群书,揭示词义(指出引申义、归纳得义、因声求义)、3、广征博引,辨析词义(对文散文;统言析言)。
训诂方法:4、实事求是,无征不信(探寻训诂义例通则、不主一家之见直求经解、以古证古)。
同为研究训诂成就,钱慧真的《<周礼正义>所见孙诒让名物训诂研究》2009则将目光对准了正义的名物训诂。
并对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内容方面,1、对名物名称的研究(异名别称、名称的源流演变);2、阐释了名物体现的文化含义;3、名实关系。
主要是把名物训诂与一般词语训诂区分开来,方法方面,指出五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类比法、散文对文运用、历史文献考证法等。
案:在孙氏训诂方法这点上,两文意见一致。
但钱文侧重名物训诂的研究,关注重点便在于孙氏训诂时常用到的二重证据法,即将名物词视为物,明词先明物,在文化层面辨物,识物。
又将名物词视为词,以各种方法探究与词义有关问题,达到解物与释名统一。
张显成《从<周礼正义>对蜗牛及其又名的训释看孙诒让的名物训诂成就》2007指出孙氏正义名物训诂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不仅缘于其文字音韵学功底,也得益于其语言文字学以外的诸多学科知识,比如本草学知识。
使其训诂十分精审科学。
也有学者从词义学角度对正义训诂成就进行总结,如方向东《论词义引申在训诂实践中的应用——孙诒让<周礼正义>研究》2005指出孙氏利用引申训释词义,全文共177处,并归纳总结八种条例和方法。
同样是从词汇入手,向熹《略谈<周礼正义>和汉语词汇史》2007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解读正义训释《周礼》词语的内容及其特点,有十点:一是描述古物形制、二是阐释职司职守、三是从多角度训释词义、四是探求词的内部形式、五是辨析同义异词、六是辨析同词异义、七是辨歧义,正失误、八是明通假、正文字。
、九是释语法,正句读、十是正确阐释古代风俗词。
在名物、职官、词汇甚至文化方面,正义提供了了解和研究《周礼》时代语言文化和风俗锁钥。
很多学者认为孙氏之训诂缺乏理论体系,杨光荣《<周礼正义>考据之理据》2007则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他总结了是书考据学的理论性。
如<周礼正义>考证方法有“演绎法”、“归纳法”、“辨误”等。
文本原则有“以大宰八法为纲“,“以经决注,以注决疏”等。
赵振铎《从孙诒让<周礼正义>看他对<集韵>的研究》2006认为,孙氏周礼正义有许多材料可以用来疏释《集韵》。
如正义中有丰富疏释例证,可以补《集韵》释义之不足,也可以纠正《集韵》中的某些错讹。
案,这篇文章似与正义无多大关系。
倒是研究集韵的人可以参看此文。
作者试图找出二书的关联性,黄坤尧《<周礼正义>引<释文>考》2005辑录《经典释文》材料,指出孙运用释文材料的几种情况,版本校勘、传授源流、文字通假、字词训诂、音训释义等。
特别指出,孙引释文近千条,但罕言读音,大多是与其他征引材料一起,为词义的训诂服务。
此外,陈汉章《<周礼正义>校补》值得一提。
此文为陈氏未竟之作,现仅存天、地、春三官,共六卷。
此文内容,有考校文字的讹误衍脱,亦有辨析孙氏《<周礼正义>》之误说、误从者;有征引群籍以补孙《疏》之未备,亦有辩驳注疏以及各家礼说之失者。
陈氏以毅力与实学,一一校补,对研究孙氏此书有极大的帮助。
周礼学研究有没有以礼经世思想分类。
5 俞启定《略论孙诒让对周礼中教育制度的考证》20006林存阳《孙诒让与<周礼正义>》2005全面评介正义之文。
不仅指出其在于古义古制,不拘疏不破注之例,折衷诸说,兼采其善,经注字例、以天算释经、论古今比况之体、引书之法等义例,亦皆体现出孙诒让之治《周礼》的特色与独见。
而且也提到孙诒让借《周礼》,以礼经世。
更指出,采用《礼经》、《大小戴记》证《周礼》之制度,是为贯通三礼之法。
12麻天祥《孙诒让。
的周礼研究及其稽古论治》2007与乔秀岩认为正义没有治国的政治思想相反,麻认为孙氏在注疏周礼过程中,历经世变,由最初沉醉章句之学逐渐走上考据经世稽古论治的道路。
9叶纯芳《孙诒让周礼学研究》2006年台湾东吴大学博士论文。
此博士论文以孙氏周礼学为重点,正义只是其中一部分。
主要针对正义的撰作动机、版本、成书过程、体例。
同时针对周礼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作者,成书年代,源流等阐述孙诒让的处理态度。
此外孙氏在完成正义后,对《春官司常》有关旗制的疏解并不满意,于是又作《九旗古义述》以补之,本文也探讨其前后看法的差异。
其次对职方氏职方解异文作比较,以观孙氏的解说。
8叶纯芳《孙诒让<周礼正义。
职方氏>解》2006 该文探讨了《周礼职方氏》与《周书职方解》何者为真的问题。
以及郑玄贾公彦的曲解问题。
认为《周书职方解》抄《周礼职方氏》。
同时,认为孙氏一定就视周公作《周礼》值得商榷。
因为孙对郑注贾疏、调停职方氏与王制之差距,有存疑,有纠正。
而笃信周礼为周公所作的学者,通常会极力弥缝郑贾之错误。
孙在信仰与真理之中选择了后者。
11 乔秀岩《<周礼正义>的非经学性质》2007认为周礼正义是经学著作,应该用经学的标准去评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