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用药指导12治风类中成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腑,风乃清阳之邪,“伤于风者,上先受 之”,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部,阻遏清阳,故见头痛。
· 川芎茶调散·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证或头风头痛证。 循经上犯头目: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 风邪 袭表,邪正交争: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风邪外袭之征:舌苔薄白,脉浮。 【病机】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 【治法】疏风止痛。
· 治风剂·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疏散外风剂配伍的基本规律。 (2)试述镇肝熄风汤中配伍茵陈、川楝子、 麦芽的意义? (3)桑叶、菊花在桑菊饮与羚角钩藤汤的配伍 意义有何不同? (4)试述川芎茶调散的制方原理。 (5)天麻钩藤饮与镇肝熄风汤在功效、主治上 有何异同? (6)结合方证病机分析大定风珠的组方配伍特 点。
病多兼挟。
组方思路
善行数变 痒证(皮肤病) 风邪袭人
阻痹气血
祛风药
散 祛 清 寒 湿 热 药 药 药
痛证
中风(中经络) 口眼歪斜
和血药
活 养 血 血 朱丹溪:“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疏散外风
·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命名〗以川芎为主药,用时以 清茶调下,故名。
· 川芎茶调散·
· 大秦艽汤·
名医论方
汪昂
“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以秦艽为君者,祛一身之风 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 散阳明之风,川芎散厥阴之风,细辛、独活散少阴之风,防 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所不至也。大抵内伤必因外感而 发,诸药虽云搜风,亦兼发表,风药多燥,表药多散,故疏 风必先养血,而解表亦必固里,当归养血,生地滋血,川芎 活血,芍药敛阴和血,血活则风散而舌本柔矣。又气能生血, 故用白术、茯苓、甘草补气以壮中枢,脾运除湿,则手足健 矣。又风能生热,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 共平逆之火也。” (《医方集解》)
外感风热:去羌活,加菊花、蔓荆子以疏散风热; 外感风湿:重用羌活,加苍术、藁本以祛风湿; 头痛久而不愈,邪深入络:可配僵蚕、全蝎、桃仁、 红花等以通络活血。
【临床应用】
· 川芎茶调散·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脉浮等。 3、现代运用: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鼻窦炎所 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上犯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痛、镇静、抗炎、解热、抗 缺氧能力等作用。
· 川芎茶调散·
【方解】
君:川芎—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尤善治
少阳、厥阴经头痛。
臣:羌活—祛风止痛;善治太阳经头痛。
白芷—祛风止痛;善治阳明经头痛。
* 羌活、白芷与川芎相须为用,增强祛风邪,止头痛 之力,以祛少阳、厥阴、阳明、太阳四经之风邪而治 四经之头痛。
· 川芎茶调散·
佐:细辛 — 辛散搜风,散寒止痛,通鼻窍,
· 治风剂·
2、平熄内风—肝肾功能失常所致之内风病。 *热极动风(肝经邪热炽盛,热极动风): 高热抽搐、痉厥—羚角钩藤汤 *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肝肾阴虚,阳亢化 风):眩晕头痛,中风昏倒,半身不遂— 镇肝熄风汤 *阴虚风动(肝肾阴血亏虚、虚风内动) 瘛疭神疲,脉气虚弱—大定风珠 *血虚生风(血虚风动):筋脉拘挛,手足 — 阿胶鸡子黄汤
脏腑 功能 失常
· 治风剂·
三、使用注意:
1、治风之法首辨风病的类型。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2、辨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性的虚实,配伍相应的药物, 可与祛痰、清热、化湿、化痰、活血祛瘀等法配合。 3、外风与内风兼夹者,立法用方,应该分清主次,全面 照顾。
第一节
疏散外风
适用病证:外风致病。
风为百邪之长,六淫之首,病位广泛,
· 大秦艽汤·
【用法】
上十六味,锉,每服一两,水煎, 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 消风散·
【用法】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 大定风珠·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胶烊化, 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
· 镇肝熄风汤·
羚角钩藤汤
长于凉肝熄风,清热止痉,并 能柔润舒筋。 多用治肝热盛,引动肝风而见高热烦躁,四 肢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等证者。 均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用治肝风内动而见 头目眩晕,烦躁,脉弦有力者。 善于重镇降逆,潜阳熄风,并能滋阴液,舒 肝气。多用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动风, 气血逆上之类中风证。临证以头目眩晕,脑 部胀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等为特征。 而且不论中风之前,中风举发或中风之后, 凡其病机相符者,均可应用。
李畴人
“方中阿胶补肺阴,五味子收肺气,白芍和脾,鳖甲育真 阴,龟板潜肾阴,牡蛎敛阳和阴,麦冬、熟地养金壮水,麻 仁润肠,甘草立中,鸡子黄取其混元之意。酸甘化阴,咸降 其火,庶几水火有既济之效,心神宁而得安寐也。”(《医
方概要》)
· 川芎茶调散·
川 芎 药 材 及 原 植 物
《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 妇人血闭无子。”
破后渗出津水,微恶风发热,舌苔薄黄,脉数。
*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 治风剂·
【病例分析】
3、患者,男,15岁,学生。因冒雨参加学校运动会后, 遂觉头痛发热,几天来持续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 舌绛而干,脉弦而数。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 川芎茶调散·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 下。常服清头目。
风邪初中经络之证
痹证而偏于寒湿血瘀者 风痰阻滞经络而引起的口眼歪斜 破伤风 风疹、湿疹常用方
二、 平熄内风:
方 名 羚角钩藤 汤 镇肝熄风 汤 天麻钩藤 饮 大定风珠 功效特点 平肝熄风,清热 熄风之力较大 平肝熄风,镇肝 潜阳熄风之功较 强 平肝熄风,清热 活血安神 滋阴熄风 主治病证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证 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 动之证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头 痛,眩晕、失眠 温病后期,热灼真阴、虚风内 动,手足瘈疭之证
镇肝熄风汤
· 治风剂·
风病
*外生(外受风邪而致)—外风证(真中风); “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内经》 *内生(由内脏病变所致)—内风证(类中风); “肝风内动”、“风从内生”《素问》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病机十九条》
· 川芎茶调散·
名医论方
汪昂
“此足散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 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 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颠顶之上,惟风可到 也。薄荷、荆芥,并能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故以为君,同 诸药上行,以升清阳而散瘀火。加甘草者,以缓中也。用茶 调者,茶能上清头目也。(《医方集解》)
并治少阴经头痛。 薄荷 — 辛散疏风,清利头目。 荆芥、防风 — 疏风止痛。 清茶 — 苦寒清上降下,清利头目,且 制约诸祛风药之温燥、升散。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为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疏风 细 辛
止痛而不温燥。
随证加减:
外感风寒:减薄荷,重用川芎,加苏叶、生姜以散
寒祛风;
妇慎用。
一、 疏散外风:
方 名 川芎茶调散 独活寄生汤 功效特点 长于疏散上部风 邪而止头痛 祛风湿止痹痛, 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病证 外感风邪,上犯头部而致的偏正头痛 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腰膝 疼痛之证
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 牵正散 玉真散 消风散
祛风清热,养血 活血
祛风除湿,化痰 通络,活血止痛 长于祛头面之风 痰 祛风化痰,定搐 解痉 疏风养血,清热 除湿
· 镇肝熄风汤·
名医论方
张锡纯
“治内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 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 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 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苏醒;或醒后不得复原, 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偏枯。 … …是以方中重用牛膝以 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 牡蛎、龟板、芍药以镇熄肝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 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 … …盖 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 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升发之气,与肝木同 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降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芽 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是不得抑郁。川楝子善引 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
川芎
荆芥(去梗,各四两)
白芷
羌活
甘草(各二两)
细辛(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半)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
【用法】
主证病机分析:外感风邪,上犯头目。
外 风 头 痛
风邪循经上犯——阻遏清阳,气血逆乱 ——头痛、目眩。
痛无定处、游走性
特征
巅顶头痛 偏正头痛(头风)
伴见表证——恶风发热,鼻塞、舌苔薄 白,脉浮。
· 大定风珠·
【瘛瘲】
俗称“抽风”,是小儿惊风的一个症状。瘛,是 筋急击缩;瘲,是筋缓纵伸。瘛瘲是形容手足时伸时
缩抽动不止的状态,是热极生风、肝风内动的证候。
治风类中成药
· 治风剂·
一、概念:
组成:以辛散祛风或滋潜熄风的药物为主; 作用: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治证:风病。
*风邪致病的特性:
A:善行而数变(起病急、发展迅速)
B:风性主动(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 C:风为百病之长(证型:风热、风寒、风湿、风痰等)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 治风剂·
1、疏散外风—风邪侵犯人体肌肤、筋骨、关节、经络所 致之证。 *侵犯肌表:头痛,恶风等表证(参见解表剂) *上犯头目: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头风)—川芎茶调散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手足不能运动—大秦艽汤 *与湿热相搏于肌肤:皮肤瘙痒、湿疹—消风散 风邪 *与痰湿瘀阻于肌肉、筋骨、关节:肢体挛痛,麻 木,屈伸不利(风湿痹证)—独活寄生汤(参见 祛湿剂)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风瘫)—牵正散 *风毒阻于经络:口噤不开,手足拘急,角弓反张 (破伤风)—玉真散。
· 羚角钩藤汤·
名医论方
何秀山
“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羚,症必头晕胀痛,耳鸣心悸, 手足躁扰,甚则瘛疭,狂乱惊厥,与夫妇妇子痫,产后惊风, 病皆危险。故以羚、藤、桑、菊熄风定痉为君。臣以川贝善 治风痉,茯神木专平肝风。但火旺生风,风助火势最易劫伤 血液,尤必佐以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以缓肝急。 使以竹茹,不过以竹之脉络通入脉络耳。此为凉肝熄风,增 液舒筋之良方。”(《重订通俗伤寒论· 六经方论》)
· 治风剂·
小活络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小活络丹
肢体筋脉疼痛 麻木拘挛 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紫,苔白, 脉沉弦或涩
风寒湿痹 中风手足不仁 日久不愈
气血郁滞 津液凝聚 痰瘀交阻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川 草 乌 乌
天 南 星
乳 没 香 药
地 龙
酒
温通
散寒 化痰 化瘀 通络
辨证要点: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紫,苔白。 使用注意:药力峻猛,宜体质壮实者。 用之不可过量。阴虚有热及孕
· 天麻钩藤饮·
名医论方
胡光慈
“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 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 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降逆;并辅夜交藤、朱茯神以 安神镇静,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 良方。”(《杂病证治新义》)
· 大定风珠·
名医论方
· 治风剂·
【病例分析】
1、患者,男,52岁。有高血压病史,近日来头目眩晕, 目胀耳鸣,面色如醉,脑部热痛,心中烦热,口苦咽干,左
上肢渐觉不利,舌红少苔,脉弦长有力。
*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ຫໍສະໝຸດ Baidu
· 治风剂·
【病例分析】
2、患者,女,21岁。昨日去公园游玩后,出现皮肤瘙 痒,颜面及四肢皮肤有红色斑疹,部分呈现云片斑点,抓
· 川芎茶调散·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证或头风头痛证。 循经上犯头目: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 风邪 袭表,邪正交争: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风邪外袭之征:舌苔薄白,脉浮。 【病机】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 【治法】疏风止痛。
· 治风剂·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疏散外风剂配伍的基本规律。 (2)试述镇肝熄风汤中配伍茵陈、川楝子、 麦芽的意义? (3)桑叶、菊花在桑菊饮与羚角钩藤汤的配伍 意义有何不同? (4)试述川芎茶调散的制方原理。 (5)天麻钩藤饮与镇肝熄风汤在功效、主治上 有何异同? (6)结合方证病机分析大定风珠的组方配伍特 点。
病多兼挟。
组方思路
善行数变 痒证(皮肤病) 风邪袭人
阻痹气血
祛风药
散 祛 清 寒 湿 热 药 药 药
痛证
中风(中经络) 口眼歪斜
和血药
活 养 血 血 朱丹溪:“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疏散外风
·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命名〗以川芎为主药,用时以 清茶调下,故名。
· 川芎茶调散·
· 大秦艽汤·
名医论方
汪昂
“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以秦艽为君者,祛一身之风 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 散阳明之风,川芎散厥阴之风,细辛、独活散少阴之风,防 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所不至也。大抵内伤必因外感而 发,诸药虽云搜风,亦兼发表,风药多燥,表药多散,故疏 风必先养血,而解表亦必固里,当归养血,生地滋血,川芎 活血,芍药敛阴和血,血活则风散而舌本柔矣。又气能生血, 故用白术、茯苓、甘草补气以壮中枢,脾运除湿,则手足健 矣。又风能生热,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 共平逆之火也。” (《医方集解》)
外感风热:去羌活,加菊花、蔓荆子以疏散风热; 外感风湿:重用羌活,加苍术、藁本以祛风湿; 头痛久而不愈,邪深入络:可配僵蚕、全蝎、桃仁、 红花等以通络活血。
【临床应用】
· 川芎茶调散·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脉浮等。 3、现代运用: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鼻窦炎所 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上犯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痛、镇静、抗炎、解热、抗 缺氧能力等作用。
· 川芎茶调散·
【方解】
君:川芎—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尤善治
少阳、厥阴经头痛。
臣:羌活—祛风止痛;善治太阳经头痛。
白芷—祛风止痛;善治阳明经头痛。
* 羌活、白芷与川芎相须为用,增强祛风邪,止头痛 之力,以祛少阳、厥阴、阳明、太阳四经之风邪而治 四经之头痛。
· 川芎茶调散·
佐:细辛 — 辛散搜风,散寒止痛,通鼻窍,
· 治风剂·
2、平熄内风—肝肾功能失常所致之内风病。 *热极动风(肝经邪热炽盛,热极动风): 高热抽搐、痉厥—羚角钩藤汤 *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肝肾阴虚,阳亢化 风):眩晕头痛,中风昏倒,半身不遂— 镇肝熄风汤 *阴虚风动(肝肾阴血亏虚、虚风内动) 瘛疭神疲,脉气虚弱—大定风珠 *血虚生风(血虚风动):筋脉拘挛,手足 — 阿胶鸡子黄汤
脏腑 功能 失常
· 治风剂·
三、使用注意:
1、治风之法首辨风病的类型。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2、辨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性的虚实,配伍相应的药物, 可与祛痰、清热、化湿、化痰、活血祛瘀等法配合。 3、外风与内风兼夹者,立法用方,应该分清主次,全面 照顾。
第一节
疏散外风
适用病证:外风致病。
风为百邪之长,六淫之首,病位广泛,
· 大秦艽汤·
【用法】
上十六味,锉,每服一两,水煎, 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 消风散·
【用法】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 大定风珠·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胶烊化, 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
· 镇肝熄风汤·
羚角钩藤汤
长于凉肝熄风,清热止痉,并 能柔润舒筋。 多用治肝热盛,引动肝风而见高热烦躁,四 肢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等证者。 均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用治肝风内动而见 头目眩晕,烦躁,脉弦有力者。 善于重镇降逆,潜阳熄风,并能滋阴液,舒 肝气。多用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动风, 气血逆上之类中风证。临证以头目眩晕,脑 部胀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等为特征。 而且不论中风之前,中风举发或中风之后, 凡其病机相符者,均可应用。
李畴人
“方中阿胶补肺阴,五味子收肺气,白芍和脾,鳖甲育真 阴,龟板潜肾阴,牡蛎敛阳和阴,麦冬、熟地养金壮水,麻 仁润肠,甘草立中,鸡子黄取其混元之意。酸甘化阴,咸降 其火,庶几水火有既济之效,心神宁而得安寐也。”(《医
方概要》)
· 川芎茶调散·
川 芎 药 材 及 原 植 物
《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 妇人血闭无子。”
破后渗出津水,微恶风发热,舌苔薄黄,脉数。
*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 治风剂·
【病例分析】
3、患者,男,15岁,学生。因冒雨参加学校运动会后, 遂觉头痛发热,几天来持续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 舌绛而干,脉弦而数。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 川芎茶调散·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 下。常服清头目。
风邪初中经络之证
痹证而偏于寒湿血瘀者 风痰阻滞经络而引起的口眼歪斜 破伤风 风疹、湿疹常用方
二、 平熄内风:
方 名 羚角钩藤 汤 镇肝熄风 汤 天麻钩藤 饮 大定风珠 功效特点 平肝熄风,清热 熄风之力较大 平肝熄风,镇肝 潜阳熄风之功较 强 平肝熄风,清热 活血安神 滋阴熄风 主治病证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证 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 动之证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头 痛,眩晕、失眠 温病后期,热灼真阴、虚风内 动,手足瘈疭之证
镇肝熄风汤
· 治风剂·
风病
*外生(外受风邪而致)—外风证(真中风); “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内经》 *内生(由内脏病变所致)—内风证(类中风); “肝风内动”、“风从内生”《素问》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病机十九条》
· 川芎茶调散·
名医论方
汪昂
“此足散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 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 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颠顶之上,惟风可到 也。薄荷、荆芥,并能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故以为君,同 诸药上行,以升清阳而散瘀火。加甘草者,以缓中也。用茶 调者,茶能上清头目也。(《医方集解》)
并治少阴经头痛。 薄荷 — 辛散疏风,清利头目。 荆芥、防风 — 疏风止痛。 清茶 — 苦寒清上降下,清利头目,且 制约诸祛风药之温燥、升散。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为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疏风 细 辛
止痛而不温燥。
随证加减:
外感风寒:减薄荷,重用川芎,加苏叶、生姜以散
寒祛风;
妇慎用。
一、 疏散外风:
方 名 川芎茶调散 独活寄生汤 功效特点 长于疏散上部风 邪而止头痛 祛风湿止痹痛, 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病证 外感风邪,上犯头部而致的偏正头痛 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腰膝 疼痛之证
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 牵正散 玉真散 消风散
祛风清热,养血 活血
祛风除湿,化痰 通络,活血止痛 长于祛头面之风 痰 祛风化痰,定搐 解痉 疏风养血,清热 除湿
· 镇肝熄风汤·
名医论方
张锡纯
“治内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 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 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 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苏醒;或醒后不得复原, 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偏枯。 … …是以方中重用牛膝以 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 牡蛎、龟板、芍药以镇熄肝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 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 … …盖 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 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升发之气,与肝木同 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降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芽 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是不得抑郁。川楝子善引 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
川芎
荆芥(去梗,各四两)
白芷
羌活
甘草(各二两)
细辛(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半)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
【用法】
主证病机分析:外感风邪,上犯头目。
外 风 头 痛
风邪循经上犯——阻遏清阳,气血逆乱 ——头痛、目眩。
痛无定处、游走性
特征
巅顶头痛 偏正头痛(头风)
伴见表证——恶风发热,鼻塞、舌苔薄 白,脉浮。
· 大定风珠·
【瘛瘲】
俗称“抽风”,是小儿惊风的一个症状。瘛,是 筋急击缩;瘲,是筋缓纵伸。瘛瘲是形容手足时伸时
缩抽动不止的状态,是热极生风、肝风内动的证候。
治风类中成药
· 治风剂·
一、概念:
组成:以辛散祛风或滋潜熄风的药物为主; 作用: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治证:风病。
*风邪致病的特性:
A:善行而数变(起病急、发展迅速)
B:风性主动(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 C:风为百病之长(证型:风热、风寒、风湿、风痰等)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 治风剂·
1、疏散外风—风邪侵犯人体肌肤、筋骨、关节、经络所 致之证。 *侵犯肌表:头痛,恶风等表证(参见解表剂) *上犯头目: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头风)—川芎茶调散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手足不能运动—大秦艽汤 *与湿热相搏于肌肤:皮肤瘙痒、湿疹—消风散 风邪 *与痰湿瘀阻于肌肉、筋骨、关节:肢体挛痛,麻 木,屈伸不利(风湿痹证)—独活寄生汤(参见 祛湿剂)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风瘫)—牵正散 *风毒阻于经络:口噤不开,手足拘急,角弓反张 (破伤风)—玉真散。
· 羚角钩藤汤·
名医论方
何秀山
“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羚,症必头晕胀痛,耳鸣心悸, 手足躁扰,甚则瘛疭,狂乱惊厥,与夫妇妇子痫,产后惊风, 病皆危险。故以羚、藤、桑、菊熄风定痉为君。臣以川贝善 治风痉,茯神木专平肝风。但火旺生风,风助火势最易劫伤 血液,尤必佐以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以缓肝急。 使以竹茹,不过以竹之脉络通入脉络耳。此为凉肝熄风,增 液舒筋之良方。”(《重订通俗伤寒论· 六经方论》)
· 治风剂·
小活络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小活络丹
肢体筋脉疼痛 麻木拘挛 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紫,苔白, 脉沉弦或涩
风寒湿痹 中风手足不仁 日久不愈
气血郁滞 津液凝聚 痰瘀交阻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川 草 乌 乌
天 南 星
乳 没 香 药
地 龙
酒
温通
散寒 化痰 化瘀 通络
辨证要点: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紫,苔白。 使用注意:药力峻猛,宜体质壮实者。 用之不可过量。阴虚有热及孕
· 天麻钩藤饮·
名医论方
胡光慈
“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 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 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降逆;并辅夜交藤、朱茯神以 安神镇静,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 良方。”(《杂病证治新义》)
· 大定风珠·
名医论方
· 治风剂·
【病例分析】
1、患者,男,52岁。有高血压病史,近日来头目眩晕, 目胀耳鸣,面色如醉,脑部热痛,心中烦热,口苦咽干,左
上肢渐觉不利,舌红少苔,脉弦长有力。
*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ຫໍສະໝຸດ Baidu
· 治风剂·
【病例分析】
2、患者,女,21岁。昨日去公园游玩后,出现皮肤瘙 痒,颜面及四肢皮肤有红色斑疹,部分呈现云片斑点,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