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用药指导治风类中成药
中成药大全及功能主治书
中成药大全及功能主治书
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下面是一份中成药大全及其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
1. 伤风感冒类: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龙角散,适用于风热感冒,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2. 消化系统类:
保和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胃复安胶囊,适用于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具有抗酸、抗炎、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3. 呼吸系统类:
板蓝根颗粒,用于治疗咳嗽、喉咙痛等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状。
川贝枇杷膏,适用于痰多、咳嗽等症状,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4. 心脑血管类:
左旋肉碱片,适用于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丹参片,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5. 神经系统类:
安神补脑液,适用于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头晕等症状,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6. 泌尿系统类:
金匮肾气丸,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尿频等症状,有补肾壮阳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有滋阴补肾的作用。
以上仅是中成药大全中的一小部分,每种中成药都有特定的功能主治。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遵循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滥用和误用。
如果需要详细了解某种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建议咨询医生或查阅相关中医药书籍。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是指使用中草药为原料经加工和提取制成的药物,具有中草药的药性和药效。
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指在医疗实践中,根据中成药的特点和适应症,制定合理的临床应用规范,以确保中成药的安全有效性。
1.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中成药:不同的疾病需要选用不同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合的中成药。
2.临床应用应遵循证候论治原则:中医药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表现特点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治疗。
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辩证施治。
3.对于多种病情可用多种中成药联合应用:一些疾病的治疗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种中成药,以增强疗效,但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4.临床应用中成药应注意剂量的选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以及具体药物而定,过低的剂量可能无法达到疗效,过高的剂量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5.严格掌握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一些中成药在一些特定的病情下是禁忌使用的,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此外,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和禁忌症要有足够的了解,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危害。
6.长期用药应定期监测:长期用药的患者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测,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7.科学评估和记录治疗效果:对临床应用的中成药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记录,以便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总之,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综合性的临床应用规范,以达到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还应与西医药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成药用药指导理血类中成药
中成药用药指导:理血类中成药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一类中草药制剂。
中成药有着长期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使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理血类中成药的用药指导。
1. 什么是理血类中成药?理血类中成药是一类用于调节人体血液循环的中药制剂,其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强血管壁弹性等。
这类中成药常用于治疗中风、痛经、腰腿痛、静脉曲张、淤血等疾病,备受广大患者的信赖。
2.常见的理血类中成药有哪些?2.1 “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血养血方剂,主要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四味草药组成。
四物汤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失眠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头晕目眩等血虚证状。
2.2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是一种中成药方剂,由川芎、桃仁、红花、牛膝、蒺藜子、远志等14味中草药混合加工而成。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瘀血内闭、血瘀阻滞等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心绞痛等。
2.3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是一种温馨的中成药方剂,由桂枝、白术、茯苓、甘草等草药组成。
桂枝茯苓丸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健忘、偏头痛等神经衰弱症状,同时也对内分泌失调、失眠导致的皮肤问题等具有辅助疗效。
3. 如何正确使用理血类中成药?3.1 合理选药在使用理血类中成药时,首先要明确自身的病情和需要,对理血类中成药各种草药的功效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中成药方剂。
3.2 合理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指导的用药剂量合理使用,不要随意更改用法用量。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或停药。
3.3 掌握用药时机理血类中成药的用药时间往往是比较灵活的,但是要尽量在空腹或餐后1小时内服用。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身体负担和依赖等问题。
4. 理血类中成药的注意事项4.1 防止感染在使用理血类中成药时,要注意药品的保质期、卫生条件等,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等药品,以免引起感染等问题。
临床常用中成药分类介绍讲解
2
一、内科用药
(一)解表剂 作用:发汗解表 适应证:表证: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 常见病: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 服用注意:服药后,宜以遍身微汗为度,切忌大汗,并注意避 风邪,以免再次感冒。 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不宜自己选择用药的人群 1、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2、感冒病情重者; 3、感冒病程中出现并发症者;4、慢性疾病患者感冒; 5、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感冒
4、服药期间还应注意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生冷、油腻
等不易消化之食品
11
常用泻下剂
分 名称 类
功用
适应症
*复方芦荟 调肝益肾,清热 习惯性便秘
胶囊
润肠,宁心安神
当归龙荟丸 泻火通便
肝胆火旺便秘
寒
*新清宁
(熟大黄)
下
剂 *清宁丸
清热解毒,泻火 实热内蕴便秘 通便
清热泻火,消肿 火毒内蕴所致
通便
咽喉肿痛、口
14
分类 适应症
表现
代表药物
清热泻 肺胃里热炽 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牛黄解毒丸、
火类 盛证
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黄连上清丸、
牛黄上清丸
清热解 火毒热盛证 局部红肿热痛、疮疡 双黄连合剂、
毒类
疔毒、便秘
银黄颗粒、板
蓝根颗粒
清热祛 湿热 湿类
湿热淋痛、湿热黄疸、茵栀黄口服液、
痢疾泄泻
复方黄连素片
15
分类 名称
适应证:便秘
临床表现:排便困难,秘结不通,排便艰涩不畅
注意事项:
中成药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是我国传统草药制品的一种,具有药效稳定、用法简便和副作用较小等特点。
在临床应用中,中成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疑难杂症。
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以下应用指导原则:1.病因辨证用药原则:中成药应根据疾病的不同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或瘀滞等有关。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需要明确疾病的病因,然后根据病因选择适合的中成药。
2.证候辨证用药原则:中成药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论治,以选择适合的药物。
中医理论中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疾病的“证候”,再根据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因此,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3.个体化用药原则:中成药的用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用药方案。
4.限定适应症用药原则:中成药应仅限于适应症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中成药是经过长期使用验证的传统草药制品,具有一定的药理学作用和临床疗效。
然而,中成药并不是万能药,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和症状,中成药可能无效甚至有害。
因此,在应用中成药时,应根据药品说明书和相关临床指南,严格限定适应症范围,避免滥用和误用。
5.调配合理用药原则:中成药的组方应合理调配,遵循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理学互补原理。
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组方注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以达到综合疗效的目的。
因此,在应用中成药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理学互补关系,合理调配组方。
6.定期评估疗效用药原则:中成药的疗效应定期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中成药具有一定的药理学作用和疗效,但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在应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评估疗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00多种临床最常见的中成药的使用手册内含辨证分类临床必备
100多种临床最常见的中成药的使用手册内含辨证分类临床必备中成药是指通过药物制剂将中药进行加工制作而成的药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100多种临床最常见的中成药的使用手册,并包含辨证分类临床必备的内容。
一、推拿舒筋类1. 拔毒化腐胶囊:主要适用于疮痔肿痛、疮疡不透、痈肿毒疮等病症。
2. 风湿舒胶囊: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病症,具有良好的舒筋活络作用。
3. 活血止痛丸:主要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骨质增生等病症,可有效缓解疼痛。
二、消化类1. 四季感冒胶囊:适用于感冒、鼻塞、流涕等病症,能够缓解症状、增强免疫力。
2. 胃康灵胶囊:主要用于胃炎、胃溃疡、胃痛等病症,有良好的保护胃黏膜作用。
3. 养胃丸:适用于胃寒、胃痛、胃酸过多等病症,能够促进胃部健康。
三、心脑保健类1. 宁心宝胶囊:适用于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2. 安神补脑液:主要应用于神经衰弱、健忘、头晕等症状,有益于提高睡眠质量。
3. 安神定志丸:适用于心悸、健忘、自汗等症状,有助于稳定情绪、提升情绪。
四、肝胆调理类1. 乌鸡白凤丸:主要用于肝肾不足、乏力、神疲等症状,能够养血补气、强壮筋骨。
2. 肝舒宁丸:适用于肝胆湿热、黄疸、胁肋胀痛等症状,有利于调节肝胆功能。
3. 复方丹参滴丸:主要应用于肝脏疾病、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可促进血液循环。
五、免疫调节类1. 强力感冒片:主要针对感冒、流感等症状,能够增强免疫力,缓解发热。
2. 舒筋活血胶囊:适用于外伤后肌肉韧带劳损、挫伤等情况,有利于促进愈合。
3. 益智胶囊:主要用于提高记忆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大脑有益。
本文介绍了100多种临床最常见的中成药的使用手册,涵盖了推拿舒筋类、消化类、心脑保健类、肝胆调理类和免疫调节类五大类别。
这些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且在不同病症下有着良好的效果。
每一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医生在处方中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配。
基于感冒类中成药合理用药的中医辩证诊疗
基于感冒类中成药合理用药的中医辨证诊疗
感冒的诊查要点
4.感冒与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的鉴别
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脑炎等初期常有感冒症状,但 麻疹伴有目赤畏光、眼胞浮肿、多泪、口腔粘膜出 诊等;脑炎为突然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惊厥 等症状为其特征。而且这些病都有流行季节及流行 区域。
基于感冒类中成药合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的中医辨证诊疗
基于感冒类中成药合理用药的中医辨证诊疗
感冒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以风邪为主因
1.六淫
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寒、热、暑湿、湿、燥 2.时行病毒 3.生活起居失当 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
基于感冒类中成药合理用药的中医辨证诊疗
感冒的病因病机
二、病机
1.发病 卫气之强弱 感邪的轻重 2.病位:主要在肺卫。 3.病性:一般以实证居多 , 若素体正虚,又感外邪,为本虚标实 证。
基于感冒类中成药合理用药的中医辨证诊疗
感冒的涵义
伤风(冒风、冒寒): 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 重伤风: 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 时行感冒: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
基于感冒类中成药合理用药的中医辨证诊疗
感冒的涵义
现代医学所称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 感冒,皆可参照本篇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基于感冒类中成药合理用药的中医辨证诊疗
感冒的诊查要点
2.感冒与鼻鼽的鉴别
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 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鼻病。相当于现代医 学的过敏性鼻炎。 鼻鼽临床类似感冒症状,但不同的是,鼻鼽起病急 剧、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 境或气温突变有关,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痊愈。
中成药用药指导01解表中成药
九味羌活丸
午时茶颗粒 通宣理肺丸
小青龙颗粒 (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方 解
麻黄 桂枝
干姜 细辛 半夏 芍药 五味子 炙甘草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温肺化饮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和营养血 敛肺止咳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水 饮
风寒
外 寒 内 饮 证
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无汗
症 状
咳喘 痰涎清稀量多 甚或喘咳不得平卧
感冒 问病(证)荐药
问诊
清· 陈修园·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切痛苦和不适 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 当前病理变化的反映,诊病、辨证的首要依据
【处方组成】广藿香 紫苏叶 香薷 木香 枳壳 陈皮 茯苓 白扁豆 山楂 六神曲 麦芽等 【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中消食。用于暑湿外感, 宿食内停之恶寒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恶寒发热,头痛,身重倦怠,头昏重痛,胸 膈满闷,脘腹疼痛,上吐下泻,舌苔白腻。
【分析荐药】
藿香正气丸:散风寒,化内湿并重。 保济丸:解表化湿,消食和中兼以清热平肝。
桂 枝 汤 病 机 示 意 图
卫中邪气盛
(卫强) 卫外功能失职 不能保护营阴
卫 在 脉 外
营 在 脉 中 营伤(营弱)
汗
营阴外流
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辛温解表方
麻黄汤
外感风寒
表实证
桂枝汤
外感风寒 表虚证
恶寒 发热 无汗 脉浮紧
恶风 发热 有汗 脉浮缓
风寒感冒常用中成药
名称
小青龙颗粒
用药特点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
牛黄上清丸(胶囊、片)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3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3粒,一日 2次;片剂: 口服。一次4片,一日 2次。
【用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9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5g,一 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4~8片,一日2次。
内科用药— 清热剂(一)
• 清热泻火
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 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0.7~0.8g,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5g或5g(含乳糖),一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片剂:口 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 表里双解
防风通圣丸(颗粒)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 疬初起、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丸剂:口服。水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2次;颗粒剂:口服。一次3g, 一日2次。
2.辨病辨证相结合 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 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如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主要病 机是心脉痹阻,常分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寒凝心脉、心气不足、气阴两虚等 证候类型,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在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各证 候表现不同对证选药。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主讲:周雪梅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二)中药不良反应其内容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作用等。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
广义的不良反应概念也应包括药品的质量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伤害。
二、不良反应分类(一)病因学分类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
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苦杏仁,当大剂量服用时,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
该类型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经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也很难发现,发生率虽较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较高。
如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的功效,用量1~3g,其不良反应不严重,仅少量患者用药后有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刺激症状,但仍有极少数的高敏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头痛、水肿、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骨髓严重抑制等。
此类伤害又可分为两种:(1)特异质反应指由于遗传因素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为患者先天性代谢紊乱表现的特殊形式,即只有在接触某种药物后才表现出来的先天性代谢异常。
中成药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研制的药物,具有疗效确切、用药方便等特点,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
下面将从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中成药的应用指导原则。
一、使用范围:1.适用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疾病。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的,适用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疾病。
在选择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所见以及药物的功效选择合适的药物。
2.适用于轻、中度疾病。
中成药一般用于轻、中度疾病,对于重症、急危重症患者,应优先使用西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3.适用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并且对中药过敏的情况。
有些患者对中药过敏,但仍需要中药治疗,此时可以选择中成药进行治疗。
二、使用方法:1.个体化用药原则。
中成药的使用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选择和调整剂量。
2.合理选药。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对于疾病的不同阶段,也需要选择相应的中成药来进行治疗。
3.药物合理搭配。
中成药可以单药使用,也可以进行药物搭配。
在搭配时需要根据辨证和疾病特点来合理选择药物,并注意各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4.注重用药时间和频率。
中成药的使用需要注重用药时间和频率。
药物的用药时间和频率应按照医嘱进行,不能随意更改。
三、注意事项:1.遵医嘱用药。
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遵从医生的嘱托,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用药,并注意用药的时间和剂量。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成药虽然源于中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3.注意药物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患者在使用中成药前应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4.注意用药期间的饮食调理。
在使用中成药期间,患者应遵从医生的饮食调理要求,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或与药物有不良反应的食物。
总之,中成药的应用指导原则包括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遵从医生的嘱托,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合理选择药物和药物搭配,并进行个体化用药,同时注意用药期间的饮食调理。
常用300种中成药
常用300种中成药.常用300种中成药内科用药类别名称解表剂:桂枝合剂功效主治注意事项桂枝合剂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适用于感冒风寒表虚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等。
注意事项: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属于辛温类解表感冒清热颗粒。
祛风散寒,___解表感冒清热颗粒功效主治注意事项解表感冒清热颗粒有疏散风寒、解表清热的功效,适用于感冒风寒表实证,症状包括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等。
注意事项:与环孢素A同用,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但需注意,会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增高。
疏散风寒,解表清热芦根汤或温开水正柴胡饮/颗粒功效主治注意事项正柴胡饮/颗粒有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感冒,症状包括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等。
注意事项: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羚羊感冒片等,均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
解表、清热解毒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功效主治注意事项桑菊感冒片有辛凉的功效,适用于疏风解表,宣肺止咳,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等症状。
注意事项:羚羊感冒片也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等症状。
但需注意,会引起心动过速、过敏等不良反应。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清热解表功效主治注意事项清热解表有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的功效,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等。
注意事项: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症状包括发热恶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咽喉肿痛。
流行性感冒属热毒滞肺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
送服莲花清瘟胶囊、解表九味羌活丸、荆防颗粒、午时茶颗粒等,均有解表、祛湿、和中的功效。
解表、祛湿、和中莲花清瘟胶囊解表九味羌活丸荆防颗粒午时茶颗粒祛痰止咳清暑利湿功效主治注意事项祛痰止咳有芳香化湿、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感冒,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等;晕车晕船等。
五种常用中成药功效主治及特殊注意事项
五种常用中成药功效主治及特殊注意事项药品关系自身健康,请在医师药师指导下科学合理使用药品。
请勿滥用药。
本文列举药品仅供举例,具体信息请以药品说明书为准。
一、明目地黄丸【功效主治】滋肾,养肝,明目。
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注意事项】1.肝经风热、肝火上扰者不宜用。
2.脾胃虚弱,运化失调者宜慎用。
3.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
4.如有迎风流泪,又有视力急剧下降,应去医院就诊。
二、鼻炎康片【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
用于风邪蕴肺所致的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注意事项】1.肺脾气虚或气滞血瘀者慎用。
2.过敏性鼻炎属虚寒证者慎用。
3.孕妇慎用。
4.不宜过量、长期服用。
5.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
6.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
三、黄氏响声丸【功效主治】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
用于风热外束、痰热内盛所致的急、慢性喉瘖,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所致急、慢喉瘖者慎用。
2.声嘶、咽痛,兼见恶寒发热、鼻流清涕等外感风寒者慎用。
3.胃寒便溏者慎用。
4.孕妇慎用。
5.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酒。
6.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四、口腔溃疡散【功效主治】清热,消肿,止痛。
用于火热内蕴所致的口舌生疮、黏膜破溃、红肿灼痛;复发性口疮、急性口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1.本品不可内服。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进阶攻略】本考点主要考查功效主治及特殊注意事项。
【易错易混淆辨析】鼻炎康片方中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服药之后患者会有眩晕感,故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
同时鼻炎康片虽然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但是过敏性鼻炎属虚寒证者慎用。
常用中成药分类
常用中成药分类中成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草药为基础,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而制成的药物。
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并且具有疗效确切、用药方便等优点。
根据其药物性质和治疗效果的不同,中成药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 温中药类温中药主要起到温暖中焦、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常见的温中药有参附黄、人参、附子等,它们多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所致的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寒疝等症状。
2. 祛寒药类祛寒药主要用于寒邪侵袭所致的疾病,具有驱寒祛邪、温经散寒的作用。
常见的祛寒药有羌活、附子、肉桂等,它们多用于寒性疼痛、风寒感冒等症状。
3. 散寒药类散寒药主要用于寒邪内耗、气滞血瘀所致的疾病,具有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见的散寒药有延胡索、川芎、桃仁等,它们多用于寒痹疼痛、经闭等症状。
4. 清热药类清热药主要用于热邪盛火、阴虚阳亢所致的疾病,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清热药有连翘、金银花、黄连等,它们多用于热病、口舌生疮等症状。
5. 肃火药类肃火药主要用于肺燥热咳、目赤烦渴等症状,具有滋阴降火、清热益气的作用。
常见的肃火药有黄芩、五味子、麦冬等,它们多用于肺胃热盛、阴虚内热等症。
6. 养血药类养血药主要用于虚血引起的疾病,具有滋补养血、调节经血的作用。
常见的养血药有当归、熟地黄、黄精等,它们多用于血虚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
7. 安神药类安神药主要用于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症状,具有安抚神经、平缓心境的作用。
常见的安神药有黄连素、茯苓、远志等,它们多用于神经官能症、失眠症等症状。
8. 活血药类活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疾病,具有活血化瘀、散淤通络的作用。
常见的活血药有三七、红花、郁金等,它们多用于跌打损伤、血瘀宫寒等症状。
9. 祛风药类祛风药主要用于肢体麻木、风湿痛等症状,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常见的祛风药有防风、秦艽、苍耳子等,它们多用于风湿类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治疗缺血性中风推荐的中成药介绍
贰 缺血性中风中成药推荐-中经络
注射用血栓通
➢用药注意: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发生后需及时救治。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不得超
剂量、过快滴注或长期连续用药,连续用药不得超过15天,停药1-3天后可进行第二疗程。对人参和三七过 敏者禁用,出血性疾病急性期禁用;儿童禁用。
➢临床研究:现代研究证明其有抗血栓形成,保护脑神经,改善心脑血管,改善血流变指标的作用。多
瘫,舌色暗紫,舌苔白腻,且痰湿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内火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
➢治则治法:温阳涤痰,醒神开窍。 ➢中成药示范推荐:苏合香丸。 ➢临证备要:该证候多见于急性期,当以醒神开窍为其要,防止转成脱证,神志转清后可按中经络辨证
论治。
贰 缺血性中风中成药推荐-中脏腑
苏合香丸
➢成份:苏合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
遵医嘱。
➢临床研究: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安宫牛黄丸用于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能促使患者觉醒,减轻脑
水肿,改善神经功能;安宫牛黄丸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及高热疗效好,安全性高。
贰 缺血性中风中成药推荐-中脏腑
苦碟子注射液 ➢成份:抱茎苦卖菜。 ➢适应证:活血止痛、清热祛瘀。用于瘀血闭阻的胸痹。证见:胸闷、心痛,口苦,舌暗红或存瘀
参附注射液 ➢用药注意: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发生后及时救治。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20天
)。糖尿病患者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单独使用,禁止与其他药物配伍。
➢临床研究:现代研究证明参附注射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可使肾上腺皮质系统达到稳态平
衡及保护细胞线粒体功能,稳定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并能抑制外周血管痉挛,增 加冠脉血供,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提升脑灌注,且安全性较高。
中成药应用指导原则
用法用量
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使用,不可自行 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禁忌与慎用
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和慎用情况,避免误用导 致不良后果。
02 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辨证论治为基础
01
02
03
辨识证候
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环 境等因素,综合判断疾病 证候类型。
确立治法
依据证候类型,确立相应 的治疗法则,如解表、清 热、祛湿等。
使用方法指导
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的服用方法、时间和注意事项;对 于特殊剂型如散剂、膏剂等,应提供详细的使用方法和保存 要求;对于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应定期监测患者身体状况 和药物疗效。
05 药物相互作用与风险防范
中西药联合使用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指导
联合使用中西药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确保药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不会带来不良影响。
胃痛
可选用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温胃舒胶囊等,以理气止痛、 温中和胃。
腹泻
可选用葛根芩连片、香连片、黄连素片等,以清热燥湿、止泻止 痢。
便秘
可选用麻仁润肠丸、通便灵胶囊、四磨汤口服液等,以润肠通便、 行气导滞。
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
高血压
可选用牛黄降压丸、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等,以平肝潜阳、 降压稳压。
03 常见疾病中成药选用建议
感冒类疾病选药指南
风寒感冒
01
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通宣理肺丸等,以发散
风寒、解表退热。
风热感冒
02
可选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等,以疏风清
热、解毒利咽。
暑湿感冒
03
可选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六一散等,以清暑祛湿、解表和
常见中成药用药指导(中职)
宫瘤清片(胶囊、颗粒) 乳癖消颗粒(胶囊、片) 桂枝茯苓丸(胶囊)
项目二清热类中成 药
项目一解表类中成 药
项目三化痰止咳平 喘类中成药
项目四扶正类 中成药
项目五理气和 胃消食类中成 药
一 辛温解表类中成药 二 辛凉解表类中成药 三 表里双解类中成药
一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二 清脏腑热类中成药
黄氏响声丸 六神丸 清咽滴丸 玄麦甘桔胶囊(颗粒) 清音丸 口腔溃疡散 口炎清颗粒
项目二活血通络类 中成药
项目一活血化瘀类 中成药
项目三补肾壮骨类 中成药
跌打丸 接骨七厘散(片、丸、胶囊) 七厘散(胶囊) 三七伤药片(胶囊、颗粒) 伤科接骨片 云南白药(片、胶囊、酊、膏、气雾剂)
活血止痛散(片、胶囊) 颈舒颗粒 舒筋活血丸(片、胶囊) 腰痹通胶囊 颈复康颗粒 狗皮膏
4
项目四清热类 中成药
5 项目五止咳化
痰平喘类中成 药
1
项目六温中类 中成药
2
项目七开窍类 中成药
3
项目八固涩类 中成药
4
项目九扶正类 中成药
5
项目十安神类 中成药
1
项目十一理血 类中成药
2
项目十二理气 类中成药
3
项目十三治风 类中成药
4
项目十四祛湿 类中成药
5
项目十五消导 类中成药
一 辛温解表类中成药 二 辛凉解表类中成药 三 表里双解类中成药 四 扶正解表类中成药
一 散寒除湿类中成药 二 清热除湿类中成药 三 祛风除湿类中成药 四 化瘀祛湿类中成药 五 消肿利水类中成药 六 清热通淋类中成药 七 化瘀通淋类中成药 八 扶正祛湿类中成药
保和丸(颗粒、片) 六味安消散(胶囊)
中成药用药指导12治风类中成药
·治风剂·
*外生(外受风邪而致)—外风证(真中风); “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内经》
风病
*内生(由内脏病变所致)—内风证(类中风); “肝风内动”、“风从内生”《素问》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病机十九条》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十三分。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治风剂·
1、疏散外风—风邪侵犯人体肌肤、筋骨、关节、经络所
致之证。 *侵犯肌表:头痛,恶风等表证(参见解表剂) *上犯头目: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头风)—川芎茶调散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手足不能运动—大秦艽汤 *与湿热相搏于肌肤:皮肤瘙痒、湿疹—消风散 风邪 *与痰湿瘀阻于肌肉、筋骨、关节:肢体挛痛,麻 木,屈伸不利(风湿痹证)—独活寄生汤(参见
失常 *阴虚风动(肝肾阴血亏虚、虚风内动)
瘛疭神疲,脉气虚弱—大定风珠 *血虚生风(血虚风动):筋脉拘挛,手足 — 阿胶鸡子黄汤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十三分。
三、使用注意:
·治风剂·
1、治风之法首辨风病的类型。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2、辨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性的虚实,配伍相应的药物,
可与祛痰、清热、化湿、化痰、活血祛瘀等法配合。 3、外风与内风兼夹者,立法用方,应该分清主次,全面
肢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等证者。
均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用治肝风内动而见
头目眩晕,烦躁,脉弦有力者。
善于重镇降逆,潜阳熄风,并能滋阴液,舒
肝气。多用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动风,
镇肝熄风汤 气血逆上之类中风证。临证以头目眩晕,脑 部胀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等为特征。 而且不论中风之前,中风举发或中风之后, 凡其病机相符者,均可应用。
中成药用药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0年6月目录前言 (2)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一、中成药的剂型 (3)二、中成药分类 (7)三、中成药安全性 (9)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二、联合用药原则 (12)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第三部分各论 (16)一、解表剂 (16)二、泻下剂 (17)三、和解剂 (18)四、清热剂 (19)五、祛暑剂 (20)六、温里剂 (21)七、表里双解剂 (22)八、补益剂 (23)九、安神剂 (24)十、开窍剂 (25)十一、固涩剂 (25)十二、理气剂 (26)十三、理血剂 (27)十四、治风剂 (28)十五、治燥剂 (29)十六、祛湿剂 (30)十七、祛痰剂 (31)十八、止咳平喘剂 (32)十九、消导化积剂 (33)二十、杀虫剂 (34)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前言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
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治疗风寒感冒用药方案范文]
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治疗风寒感冒用药方案范文]风寒感冒吃什么药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对付风寒感冒,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风寒感冒的情况是可以引起的。
有点化热的情况的。
可以选择双黄连口服液和采用头孢药物的治疗或配合氨加黄敏胶囊的治疗的。
1、川芎茶调散(丸):【成份】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
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本药以治疗外感风邪引起的感冒头痛效果较好,也用于经过明确诊断的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等的治疗。
2、风寒感冒颗粒:【成份】麻黄、葛根、桂枝、防风、紫苏叶、白芷、桔梗、苦杏仁、陈皮、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注意事项】本品含蔗糖,糖尿病人禁用。
本品含麻黄,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心律失常者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3、荆防颗粒:【成份】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注意事项】本品含蔗糖,糖尿病人禁用。
4、散寒解热口服液:【处方】葛根、麻黄、桂枝、白芍、苦杏仁、生姜、大枣、甘草。
【功效主治】散寒解表,宣肺止咳。
用于感冒风寒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
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状者。
5、感冒软胶囊:【成份】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归、黄芩、桔梗。
【功效主治】散风解热。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论方
·天麻钩藤饮· 胡光慈
“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 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降逆;并辅夜交藤、朱茯神以安神镇静,缓 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方。”(《杂病证治新义》)
名医论方
·大定风珠· 李畴人
【瘛瘲】
俗称“抽风”,是小儿惊风的一个症状。瘛,是 筋急击缩;瘲,是筋缓纵伸。瘛瘲是形容手足时伸时 缩抽动不止的状态,是热极生风、肝风内动的证候。
·大定风珠·
使:甘草—调和诸药。
·川芎茶调散·
配伍特点: 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为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细 辛
随证加减: 外感风寒:减薄荷,重用川芎,加苏叶、生姜以散
寒祛风; 外感风热:去羌活,加菊花、蔓荆子以疏散风热; 外感风湿:重用羌活,加苍术、藁本以祛风湿; 头痛久而不愈,邪深入络:可配僵蚕、全蝎、桃仁、
·川芎茶调散·
* 羌活、白芷与川芎相须为用,增强祛风邪,止头痛之力,以祛少阳、厥阴、阳明、太 阳四经之风邪而治四经之头痛。
佐:细辛 — 辛散搜风,散寒止痛,通鼻窍, 并治少阴经头痛。
薄荷 — 辛散疏风,清利头目。 荆芥、防风 — 疏风止痛。 清茶 — 苦寒清上降下,清利头目,且
制约诸祛风药之温燥、升散。
长于祛头面之风痰 祛风化痰,定搐解痉
风痰阻滞经络而引起的口眼歪斜 破伤风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风疹、湿疹常用方
二、 平熄内风:
方名
功效特点
主治病证
羚角钩藤汤
平肝熄风,清热熄风之力较 大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证
镇肝熄风汤
平肝熄风,镇肝潜阳熄风之 功较强
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证
天麻钩藤饮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安神
·治风剂·
三、使用注意:
1、治风之法首辨风病的类型。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2、辨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性的虚实,配伍相应的药物,
可与祛痰、清热、化湿、化痰、活血祛瘀等法配合。 3、外风与内风兼夹者,立法用方,应该分清主次,全面
照顾。
·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
适用病证:外风致病。 风为百邪之长,六淫之首,病位广泛,病多兼挟。
细辛(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半)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
【用法】
·川芎茶调散·
主证病机分析:外感风邪,上犯头目。
风邪循经上犯——阻遏清阳,气血逆乱 ——头痛、目眩。
伴见表证——恶风发热,鼻塞、舌苔薄
外
白,脉浮。
风
痛无定处、游走性
头 痛
巅顶头痛
特征
偏正头痛(头风)
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腑,风乃清阳之邪,“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外袭,循 经上犯头部,阻遏清阳,故见头痛。
*外生(外受风邪而致)—外风证(真中风); “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内经》
风*病内生(由内脏病变所致)—内风证(类中风); “肝风内动”、“风从内生”《素问》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病机十九条》
·治风剂·
名医论方
·川芎茶调散· 汪昂
“此足散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 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颠顶之上,惟风可到也。薄荷、荆芥, 并能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故以为君,同诸药上行,以升清阳而散瘀火。加甘草者,以缓中也。 用茶调者,茶能上清头目也。(《医方集解》)
一、 疏散外风:
方名 川芎茶调散
独活寄生汤 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
牵正散 玉真散 消风散
功效特点
主治病证
长于疏散上部风邪而止 头痛
外感风邪,上犯头部而致的偏正头痛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 补气血
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腰膝疼痛之证
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风邪初中经络之证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 活血止痛
痹证而偏于寒湿血瘀者
有何异同? (6)结合方证病机分析大定风珠的组方配伍特
点。
·治风剂·
【病例分析】
1、患者,男,52岁。有高血压病史,近日来头目眩晕, 目胀耳鸣,面色如醉,脑部热痛,心中烦热,口苦咽干,左 上肢渐觉不利,舌红少苔,脉弦长有力。
*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治风剂·
【病例分析】
2、患者,女,21岁。昨日去公园游玩后,出现皮肤瘙 痒,颜面及四肢皮肤有红色斑疹,部分呈现云片斑点,抓 破后渗出津水,微恶风发热,舌苔薄黄,脉数。
【用法】
·大秦艽汤·
上十六味,锉,每服一两,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用法】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消风散·
【用法】
·大定风珠·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
·镇肝熄风汤·
长于凉肝熄风,清热止痉,并 能柔润舒筋。羚角钩藤汤 多用治肝热盛,引动肝 风而见高热烦躁,四
*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治风剂·
【病例分析】
·治风剂·
3、患者,男,15岁,学生。因冒雨参加学校运动会后,遂觉头痛发热,几天来持续高热不退, 烦闷躁扰,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而数。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用法】
·川芎茶调散·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侵犯肌表:头痛,恶风等表证(参见解表剂) *上犯头目: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头风)—川芎茶调散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手足不能运动—大秦艽汤 *与湿热相搏于肌肤:皮肤瘙痒、湿疹—消风散 风邪 *与痰湿瘀阻于肌肉、筋骨、关节:肢体挛痛,麻 木,屈伸不利(风湿痹证)—独活寄生汤(参见 祛湿剂)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风瘫)—牵正散 *风毒阻于经络:口噤不开,手足拘急,角弓反张
名医论方
·羚角钩藤汤· 何秀山
“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羚,症必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瘛疭,狂乱惊厥,与 夫妇妇子痫,产后惊风,病皆危险。故以羚、藤、桑、菊熄风定痉为君。臣以川贝善治风痉,茯 神木专平肝风。但火旺生风,风助火势最易劫伤血液,尤必佐以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 以缓肝急。使以竹茹,不过以竹之脉络通入脉络耳。此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重 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论》)
风寒湿痹 中风手足不仁 日久不愈
小活络丹
气血郁滞 津液凝聚 痰瘀交阻
肢体筋脉疼痛 麻木拘挛 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川草
天
乳没
地
酒
乌乌
南
香药
龙
星
散寒
化痰
化瘀 通络
温通
辨证要点: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紫,苔白。
使用注意:药力峻猛,宜体质壮实者。 用之不可过量。阴虚有热及孕 妇慎用。
名医论方
·镇肝熄风汤· 张锡纯
“治内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 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 仆,昏不知人,移时苏醒;或醒后不得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偏枯。 … …是以方中 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板、芍药以镇熄 肝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 … …盖 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 阳升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降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芽之萌芽,生用 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是不得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医学衷中参 西录》上册)
“方中阿胶补肺阴,五味子收肺气,白芍和脾,鳖甲育真阴,龟板潜肾阴,牡蛎敛阳和阴,麦冬、 熟地养金壮水,麻仁润肠,甘草立中,鸡子黄取其混元之意。酸甘化阴,咸降其火,庶几水火有 既济之效,心神宁而得安寐也。”(《医方概要》)
·川芎茶调散· 川 芎 药 材 及 原 植 物
《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治风类中成药
一、概念:
组成:以辛散祛风或滋潜熄风的药物为主; 作用: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治证:风病。
*风邪致病的特性: A:善行而数变(起病急、发展迅速) B:风性主动(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 C:风为百病之长(证型:风热、风寒、风湿、风痰等)
·治风剂·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疏散外风—风邪侵犯人体肌肤、筋骨、关节、经络所 致之证。
组方思路
善行数变
痒证(皮肤病)
风邪袭人
祛风药 散祛清 寒湿热 药药药
阻痹气血
痛证
中风(中经络) 和血药
口眼歪斜
活养 血血
朱丹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疏散外风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命名〗以川芎为主药,用时以清茶调下,故名。
【组成】
川芎
荆芥(去梗,各四两) 白芷
羌活
甘草(各二两)
红花等以通络活血。
【临床应用】
·川芎茶调散·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脉浮等。 3、现代运用: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鼻窦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上犯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痛、镇静、抗炎、解热、抗缺氧能力等作用。
·治风剂·
小活络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肢抽治肝风内动而见 头目眩晕,烦躁,脉弦有力者。
善于重镇降逆,潜阳熄风,并能滋阴液,舒 肝气。多用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动风, 镇肝熄风汤 气血逆上之类中风证。临证以头目眩晕,脑 部胀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等为特征。 而且不论中风之前,中风举发或中风之后, 凡其病机相符者,均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