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用药指导治风类中成药

合集下载

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是指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根据具体病症,选用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一定材料,经过特定工艺制剂而成的药品。中成药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根据其药性和功效,中成药可

以被分类为不同的类型。在本文中,我将依次介绍中成药的主要分类

及其特点。

一、清热泻火类中成药

清热泻火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湿热,具有降火、解毒、消肿、利尿等功效。这类中成药常用于治疗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

秘等症状。常见的清热泻火类中成药有黄连素、连翘、板蓝根等。

二、祛风散寒类中成药

祛风散寒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因风寒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头痛、

鼻塞等。这类中成药可以驱散体内的寒邪,温通经络,具有解表散寒、止痛舒筋等功效。常见的祛风散寒类中成药有藿香正气水、感冒灵等。

三、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血液淤积,促进伤口

愈合和疼痛缓解。这类中成药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疾病,如瘢痕、

淤血、痛经等。常见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有三七、川芎等。

四、润肺止咳类中成药

润肺止咳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因肺热或肺阴不足引起的咳嗽、咳痰

等症状。这类中成药可滋润肺部,清热化痰,缓解咳嗽不适。常见的

润肺止咳类中成药有川贝、百部等。

五、健脾益肾类中成药

健脾益肾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和肾阳不足引起的腹泻、食

欲不振等症状。这类中成药可调理脾肾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和提

高抵抗力。常见的健脾益肾类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朮散等。六、安神补脑类中成药

安神补脑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晕等症状。这类中成药可镇静安神,滋养心脑,促进睡眠和提高记忆力。常见的

同仁堂中成药之风寒感冒系列用药

同仁堂中成药之风寒感冒系列用药

同仁堂中成药之风寒感冒系列用药

1.感冒清热颗粒,

【药物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组成。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剂型】该药分为无糖型和含糖型两种。无糖型辅料为糊精,呈棕褐色的颗粒,味微苦;含糖型辅料为蔗糖、糊精。呈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临床应用经验】风寒感冒的患者,在服药期间如果出现口渴、发热、咽喉疼痛加重的症状,表明风寒已经化热,成为风热或寒包火(内有蕴热,外感风寒)型感冒,此时应该及时停药,或者加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加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使用方法】(1)每次1袋,每日可服用2~3次,用开水冲服。体质较好或体重较大者可一次服用2袋,入里化热者加板蓝根颗粒1袋。(2)服用本药后有一定的发汗作用,可以使邪气外出。服药后应该多喝热水或热稀饭,以促进发汗,同时防止出汗过多,身体脱水。

【注意事项】

(1)本药虽具有退热的功效,但是,对表现为发热重,恶风怕冷比较轻微,汗出较多,口干口渴明显,咽喉红肿热痛,鼻流浊涕,咳吐黄痰,明显属于风热感冒的患者则不适用。

(2)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因为感冒是诱发原有疾病,或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的常见因素,此时,治疗应该及时、积极、全面,所以应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或去医院就诊,获得正确全面的治疗。

(3)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滋补性食物与滋补性中成药容易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感冒加重,所以感冒服药期间,应该忌服此类食物。

中成药分类及组成

中成药分类及组成

中成药分类及组成

中成药是指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成分,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药物。根据其药物组成、用途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不同,中成药可分为多个类别。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中成药分类及其组成。

1.散剂类

散剂类中成药通常是将草药研磨成粉末,可以单一使用或配合其他草药使用。它们在治疗上具有简便易用、剂量灵活等特点。例如,驱风散由白芷、桂枝、荆芥等多种草药组成,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

2.丸剂类

丸剂类中成药是将草药研磨成细粉后,加入黄酒等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其特点是用药方便、易于保存。例如,牛黄上清丸由牛黄、黄芩、黄连等草药组成,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高热、热毒引起的口疮等症状。

3.胶囊类

胶囊类中成药是将草药研磨成细粉后,装填进胶囊中制成的。由

于胶囊的隐形性和易于吞咽的特点,受到许多患者的欢迎。例如,冠

心通胶囊由红景天、山茱萸等草药组成,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心

脏供血不足。

4.装药片类

装药片类中成药是将草药研磨成细粉后,与其他草药或药物混合,再经过压制制成的。它们制剂简单、携带方便,并可以保持草药原有

的药效。例如,复方板蓝根颗粒由板蓝根、金银花等草药组成,有清

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咽痛等症状。

5.糖浆类

糖浆类中成药是将草药制成浓缩液体,并加入糖浆调味而成的。

这类药物适用于儿童及口感敏感的人群,服用时更易接受。例如,姜

黄口服液由姜黄、茵陈蒿、白芷等草药组成,有消炎止痛、祛湿通络

的功效,常用于湿热引起的肩颈痛等症状。

以上仅是中成药分类的一部分,其他的分类还有滴丸类、软膏类、口服液类等。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多种多样,主要成分通常是天然草药。

中成药治感冒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治感冒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治感冒临床应用指南

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由于感冒症状轻微,许多人往往忽视了这种

疾病的严重性。中医药认为,感冒是由于外邪侵袭,导致人体抵抗力

下降而引发的疾病。而中成药作为一种传统药物疗法,在治疗感冒方

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成药治感冒的临

床应用指南。

一、病因病机

感冒是由风寒、风热、风暑等外邪入侵所致,多发生在气候转变、

天气寒冷、人体抵抗力较弱的时候。外邪侵袭人体,阻塞经络,导致

气血不畅,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

感冒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喉痛等

症状。一般情况下,感冒的症状较轻,但部分患者由于个体体质不同,感冒后症状较重,需及时治疗。

三、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治疗感冒的主要作用是辛温解表、疏风散寒,通经活络,温

中祛寒。常用的中成药有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颗粒、感康颗粒等。

1. 连花清瘟胶囊

连花清瘟胶囊主要成分有连翘、桑白皮等,具有辛温解表、清热解

毒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

2. 板蓝根颗粒

板蓝根颗粒主要成分为板蓝根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寒热往来、头痛、鼻塞等症状。

3. 感康颗粒

感康颗粒主要成分有甘草、桔梗等,具有疏风散寒、宣肺化痰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喉痛、气喘等症状。

四、服用方法

中成药治疗感冒的一般方法是口服,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用药频次服用。一般情况下,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颗粒等中成药多用于治疗急性感冒,疗程一般为3-7天。

五、注意事项

在服用中成药治疗感冒时,应遵医嘱,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方法来服用。同时,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休息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加快康复速度。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1:概述

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和矿物质、动物性药物为主要原料,经特定

加工工艺制得的药品。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中成药的详细应

用指导,包括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2:常见疾病及适应症

2.1:感冒

2.1.1、适应症: 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

2.1.2、药物推荐: 此处列出常用的中成药品种,例如感冒通、鼻炎康等。

2.1.3、用法用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确定用药剂量。

2.2:消化系统疾病

2.2.1、适应症: 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肠胃功能紊乱等。

2.2.2、药物推荐: 此处列出常用的中成药品种,例如胃康宁、胃复安等。

2.2.3、用法用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确定用药剂量。

3: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3.1:不良反应: 包括药物过敏、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

3.2:禁忌症: 包括孕妇禁用、哺乳期禁用、严重肝肾功能

损害患者禁用等。

4: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4.1:合理使用原则: 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程、体质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4.2: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对于存在禁忌症的患者,需避免

使用相关中成药,并注意患者的用药安全。

5: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表。

6:法律名词及注释

6.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负责对药品的注册、审批和监管工作。

6.2:中医药管理局:指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对传

统中医药的管理和发展工作。

合理使用中成药中的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中成药中的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中成药中的注意事项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成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本文将从中成药的定义、功能、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成药的定义

中成药是指在治疗特定疾病时,经由一定的原材料制取而成的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制剂。中成药的制剂和质量标准都由国家药典规定。

二、中成药的功能

中成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方便易用、疗效稳定、作用缓和等。中成药主要有以下功效:

1、调节气机:包括开窍、行气、宣肺等。

2、通经活络:包括通络止痛、散淤、活血等。

3、调和气血:包括补气、养血、止血等。

4、消食化积:包括化痰止咳、健胃消食等。

5、清热解毒:包括解毒、清热、利咽等。

6、镇静安神:包括镇静、安神、止咳平喘等。

三、用药注意事项

1、不可乱用:中成药都是针对特定疾病存在的,不能乱用。在选择中成药时,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并听从医生指导。

2、不要过量:中成药是一种药物,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副作用产生,甚至出现药物中毒。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用药。

3、不要同时使用多种中成药:中成药的成份相对复杂,不同的中成药可能会相互干扰,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期间要避免同时使用多种中成药。

4、注意药物禁忌症:每种中成药都有自己的禁忌症。在用药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并听从医生的嘱托。

5、注意贮存方法:中成药的贮存方法也很重要。一般来说,中成药应该储藏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晒和潮湿,避免长期存放过期中成药。

总之,中成药具有方便易用、疗效稳定、作用缓和等特点,但在使用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注意事项。不合理使用中成药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因此,在用药期间一定要认真遵循医生的建议,掌握中成药的正确用法,以提高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发热。症见身热面赤、头 痛、周身痠楚、口干而渴。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
Fra Baidu bibliotek
内科用药—解表剂(二)
银翘解毒丸(颗粒、片)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丸剂:浓缩蜜丸及水蜜丸,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浓缩丸,口服,一次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内科用药—止咳、平喘剂
• 散寒止咳
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 头痛无汗,肢体痠痛。
【用法用量】丸剂:口服。水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2丸;浓缩丸一次8~10丸,一日2~3次;颗粒剂:开水 冲服。一次9g,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2粒,一日2~3次;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0.7~0.8g,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5g或5g(含乳糖),一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片剂:口 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 表里双解
防风通圣丸(颗粒)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 疬初起、风疹湿疮。

2024年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2024年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2024年是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面的重要一年,以下是我对这一主题

的一些观点。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研制制

成的药品,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

成药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其合理使用成为一个复杂的

问题。

首先,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确保其质量安全。中成药的原料药多来自

于天然植物,而植物药存在着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如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采收季节等的差异可能导致中草药的成分差异。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

药师需要确保选用的中成药品质可靠,且符合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避免

因质量问题给患者带来风险。

其次,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个体化的用药策略。中成药具有兼顾治疗

和调养的特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选择。药师需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结合中成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另外,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中医药讲究辨

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机,辨识疾病的证候,并据此选用

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药师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准确判断患者的证候

类型,选择适用的中成药进行治疗,避免滥用中成药,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和有效性。

此外,合理使用中成药还需要关注其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中成药具

有多成分的特点,其中一些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药师需要

注意药物的适应证、禁忌症、剂量和疗程等方面的指导,以确保患者在使

用中成药时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

最后,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药师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药师还应密切关注相关临床研究的进展,及时了解中成药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指导临床实践。

中成药非处方药用药知识

中成药非处方药用药知识

中成药非处方药用药知识

中成药非处方药用药知识

一、感冒类

感冒解痛散(伤风散)

【药物组成】白芷、苍术、陈皮、甘草、荆芥、麻黄。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寒,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寒咳嗽,鼻流清涕,声重,恶寒无汗,头痛身困。

【使用注意】①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②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③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④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⑤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⑥孕妇、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⑦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杏苏合剂

【药物组成】紫苏叶、苦杏仁、陈皮、大枣、茯苓、甘草、姜半夏、桔梗、前胡、生姜、枳壳。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寒,鼻塞声重,恶寒无汗,咳嗽痰稀。

【使用注意】①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②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③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④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⑤孕妇、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搜风理肺丸

【药物组成】薄荷、陈皮、法半夏、甘草、瓜蒌子、黄芩、荆芥穗、桔梗、苦杏仁、前胡、旋覆花、枳壳、竹茹、紫梗。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寒,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酸软,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闷喘息。

【使用注意】①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服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服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服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服用中成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用药

1. 遵医嘱:在服用中成药前应先咨询医生专业意见,获得合理用药指导。

2. 按照剂量:按照医嘱的剂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用药时间应坚持,并遵循医生的要求。

3. 间隔时间:如果需要多次用药,应注意用药的间隔时间,避免过量或过快的用药。

4. 结合饮食:一些中成药需要空腹服用,避免与某些食物同时摄入,影响药效。

5. 禁止饮酒:中成药与酒精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需严禁同时饮酒。

二、身体状况与禁忌症

1. 妊娠与哺乳期:中成药的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使用药物。

2.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功能相对较差,应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剂量,同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3. 儿童与婴儿:儿童和婴儿由于生理特点不同,药物的剂量与成人不同。必须遵照医嘱,且最好咨询儿科专家的意见。

4. 肝肾功能障碍:一些中成药需要通过肝肾代谢,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应按医生指导用药,避免药物在体内积累。

三、个人体质与过敏史

1. 过敏史:有过敏史者需要特别注意,对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成分进行咨询医生,避免再次引发过敏反应。

2. 单一或多药物反应:有些人对某些特定的药物成分或多种药物成分过敏,应该避免使用相应的中成药。

四、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1. 注意副作用:中成药有时会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头晕、乏力、恶心、皮疹等,出现不适感时应停药并咨询医生。另外,一些药物可能性会导致胃肠道不适、消化不良等,需留意处理。

介绍几种风寒感冒常用药!中医教你对症选药,少走弯路!

介绍几种风寒感冒常用药!中医教你对症选药,少走弯路!

介绍几种风寒感冒常用药!中医教你对症选药,少走弯路!

风寒感冒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感冒类型,多会出现畏寒怕冷、无汗、头身疼痛、关节酸痛、流鼻涕、打喷嚏、咽喉发痒,或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我在这里为大家盘点一下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用的几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好让大家对症选药。

1、伤风停胶囊

其主要成分有麻黄,荆芥,白芷,苍术,陈皮,甘草。能够发散风寒,治疗外感风寒导致的头身疼痛,畏寒发热,肢体酸痛等症状。

2、川芎茶调丸

其主要成分有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这个中成药具有疏风散寒止痛的作用,尤其是风寒感冒导致的头痛、鼻塞等症状,比较合适使用此药。

3、感冒软胶囊。这个药物在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祛风散寒的药物的基础上,加入薄荷、黄芩、桔梗等药物,有一定的清热作用,尤其是风寒感冒伴有热象,如兼有喉咙疼痛的症状,合适使用此药。

4、九味羌活丸。这个中成药也主要是起到疏风散寒的作用,治疗

恶寒发热、头身、关节酸痛合适。

5、小青龙合剂。这个中成药有疏风解表散寒、宣肺止喘的功效,适合用于外感风寒兼气喘咳嗽、喉咙发痒的症状。

6、通宣理肺丸。适合外感风寒伴有咳嗽咳痰症状。

以上药物仅供参考,如果症状复杂的,建议找医生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关注我

更多的中医养生文章的分享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

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

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3.剂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使用剂量的确定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

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

或滴注给药。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5)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二、联合用药原则

(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

中成药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使用指导原则是医疗行业制定的一套指导,旨在规范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这些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 适应症:中成药应用于确诊的疾病,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证据支持的疗效。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2. 用药原则:根据药物的性质、药理特点和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剂量和用药途径。同时,还需遵守药物的给药间隔、疗程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3. 安全性:中成药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使用过程中,医生需要了解并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疗效评估:中成药的临床使用需依据患者的疗效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需及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反应、不良事件和药物的疗效,以提高临床用药的指导性和科学性。

5. 药物相互作用:许多中成药含有多种草药和药物成分,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医生在处方时需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根据可能的相互作用来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中成药临床使用指导原则的目的是确保中成药的合理应

用和安全有效性,并提供给医生参考,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使用这些药物。

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

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是一本关于中成药临床应用的指导手册。这本书通常包括了中成药的分类、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内容。通过阅读这本书,医生和药师能够了解各种中成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帮助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更加合理地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一般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中成药的分类和药理作用:介绍中成药按照功效分为清热解毒药、补益类药、消食类药等不同类型,并对每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详细解释。

2. 中成药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说明每种中成药适用于的疾病或症状,并给出了每种中成药的用法用量,包括剂型、服用方法、服用时间等。

3.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列举每种中成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帮助医生和药师在使用中成药时注意潜在的风险。

4. 中成药的配伍禁忌:介绍中成药之间的配伍禁忌问题,警示医生和药师在配伍使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籍之一,能帮助他们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中成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的发生。同时,读本中的信息

也可以作为给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正确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用药指导解表中成药(1)

中成药用药指导解表中成药(1)

中成药用药指导解表中成药(1)

中成药用药指导解表中成药

随着气温的骤然变化和各种感冒病毒的肆虐,感冒的高发季节也逐渐

到来。感冒虽然一般不会导致生命危险,但许多人在患病期间会感到

非常难受。为了缓解感冒症状,许多人会选择服用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通过科学配方组合而成的药剂。中

成药具有剂型多样、易于储备、口服方便等特点,其药理作用疗效显著,广受人们的欢迎。下面,我们就针对解表中成药进行简要概述。

一、辛温解表类

1. 感冒清片:感冒清片是一种常见的解表中成药,主要由紫花前胡、

辣木等中草药组成,具有解热、祛寒、解毒、镇痛等多种功效。使用

时应注意剂量,一次两片,每日三次。但对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高血压患者等人群应慎用。

2. 风热感冒颗粒:风热感冒颗粒是以淡竹叶、薄荷等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舒表除烦等功效。使用时应将颗粒溶

于温水中服用,成人一次5克,每日三次;儿童一次2.5克,每日三次。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服用。

二、苦寒解表类

1. 防风通圣丸:防风通圣丸具有散寒解表、祛风止痛、除湿利尿等疗效。其主要成分有桂枝、白芍、生姜等多种中草药。成人每次服用4-6丸,每日三次。儿童应按体重适量减少。孕妇应遵医嘱。

2. 荆防川芎颗粒:荆防川芎颗粒是以荆芥、防风、川芎等中草药为主

要成分,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解痉等功效。成人一次5克,每日三次。儿童和孕妇应遵医嘱使用。

三、温性解表类

1. 洛阳黄芪胶囊:洛阳黄芪胶囊是以生黄芪、黄檗、泽泻等中草药为

主要成分,具有滋阴清热、祛风软坚等功效。不适宜寒凉体质的人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犯肌表:头痛,恶风等表证(参见解表剂) *上犯头目: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头风)—川芎茶调散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手足不能运动—大秦艽汤 *与湿热相搏于肌肤:皮肤瘙痒、湿疹—消风散 风邪 *与痰湿瘀阻于肌肉、筋骨、关节:肢体挛痛,麻 木,屈伸不利(风湿痹证)—独活寄生汤(参见 祛湿剂)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风瘫)—牵正散 *风毒阻于经络:口噤不开,手足拘急,角弓反张
【瘛瘲】
俗称“抽风”,是小儿惊风的一个症状。瘛,是 筋急击缩;瘲,是筋缓纵伸。瘛瘲是形容手足时伸时 缩抽动不止的状态,是热极生风、肝风内动的证候。
·大定风珠·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眩晕、失眠
大定风珠
滋阴熄风
温病后期,热灼真阴、虚风内动,手足瘈疭之证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疏散外风剂配伍的基本规律。 (2)试述镇肝熄风汤中配伍茵陈、川楝子、
麦芽的意义? (3)桑叶、菊花在桑菊饮与羚角钩藤汤的配伍
意义有何不同? (4)试述川芎茶调散的制方原理。 (5)天麻钩藤饮与镇肝熄风汤在功效、主治上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证或头风头痛证。
循经上犯头目: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 袭表,邪正交争: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风邪外袭之征:舌苔薄白,脉浮。 【风病邪机】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
【治法】疏风止痛。
·川芎茶调散·
【方解】
君:川芎—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尤善治 少阳、厥阴经头痛。
臣:羌活—祛风止痛;善治太阳经头痛。 白芷—祛风止痛;善治阳明经头痛。
治风类中成药
一、概念:
组成:以辛散祛风或滋潜熄风的药物为主; 作用: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治证:风病。
*风邪致病的特性: A:善行而数变(起病急、发展迅速) B:风性主动(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 C:风为百病之长(证型:风热、风寒、风湿、风痰等)
·治风剂·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疏散外风—风邪侵犯人体肌肤、筋骨、关节、经络所 致之证。
·治风剂·
三、使用注意:
1、治风之法首辨风病的类型。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2、辨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性的虚实,配伍相应的药物,
可与祛痰、清热、化湿、化痰、活血祛瘀等法配合。 3、外风与内风兼夹者,立法用方,应该分清主次,全面
照顾。
·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
适用病证:外风致病。 风为百邪之长,六淫之首,病位广泛,病多兼挟。
名医论方
·大秦艽汤· 汪昂
“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以秦艽为君者,祛一身之风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羌 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川芎散厥阴之风,细辛、独活散少阴之风,防风为风药卒徒, 随所引而无所不至也。大抵内伤必因外感而发,诸药虽云搜风,亦兼发表,风药多燥,表药多散, 故疏风必先养血,而解表亦必固里,当归养血,生地滋血,川芎活血,芍药敛阴和血,血活则风 散而舌本柔矣。又气能生血,故用白术、茯苓、甘草补气以壮中枢,脾运除湿,则手足健矣。又 风能生热,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共平逆之火也。” (《医方集解》)
红花等以通络活血。
【临床应用】
·川芎茶调散·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脉浮等。 3、现代运用: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鼻窦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上犯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痛、镇静、抗炎、解热、抗缺氧能力等作用。
·治风剂·
小活络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医论方
·天麻钩藤饮· 胡光慈
“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 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降逆;并辅夜交藤、朱茯神以安神镇静,缓 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方。”(《杂病证治新义》)
名医论方
·大定风珠· 李畴人
·川芎茶调散·
* 羌活、白芷与川芎相须为用,增强祛风邪,止头痛之力,以祛少阳、厥阴、阳明、太 阳四经之风邪而治四经之头痛。
佐:细辛 — 辛散搜风,散寒止痛,通鼻窍, 并治少阴经头痛。
薄荷 — 辛散疏风,清利头目。 荆芥、防风 — 疏风止痛。 清茶 — 苦寒清上降下,清利头目,且
制约诸祛风药之温燥、升散。
有何异同? (6)结合方证病机分析大定风珠的组方配伍特
点。
·治风剂·
【病例分析】
1、患者,男,52岁。有高血压病史,近日来头目眩晕, 目胀耳鸣,面色如醉,脑部热痛,心中烦热,口苦咽干,左 上肢渐觉不利,舌红少苔,脉弦长有力。
*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治风剂·
【病例分析】
2、患者,女,21岁。昨日去公园游玩后,出现皮肤瘙 痒,颜面及四肢皮肤有红色斑疹,部分呈现云片斑点,抓 破后渗出津水,微恶风发热,舌苔薄黄,脉数。
风寒湿痹 中风手足不仁 日久不愈
小活络丹
气血郁滞 津液凝聚 痰瘀交阻
肢体筋脉疼痛 麻木拘挛 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川草

乳没


乌乌

香药


散寒
化痰
化瘀 通络
温通
辨证要点: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紫,苔白。
使用注意:药力峻猛,宜体质壮实者。 用之不可过量。阴虚有热及孕 妇慎用。
“方中阿胶补肺阴,五味子收肺气,白芍和脾,鳖甲育真阴,龟板潜肾阴,牡蛎敛阳和阴,麦冬、 熟地养金壮水,麻仁润肠,甘草立中,鸡子黄取其混元之意。酸甘化阴,咸降其火,庶几水火有 既济之效,心神宁而得安寐也。”(《医方概要》)
·川芎茶调散· 川 芎 药 材 及 原 植 物
《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破伤风)—玉真散。
·治风剂·
2、平熄内风—肝肾功能失常所致之内风病。
*热极动风(肝经邪热炽盛,热极动风): 高热抽搐、痉厥—羚角钩藤汤 *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肝肾阴虚,阳亢化 脏腑 风):眩晕头痛,中风昏倒,半身不遂— 功能 镇肝熄风汤 失常 *阴虚风动(肝肾阴血亏虚、虚风内动) 瘛疭神疲,脉气虚弱—大定风珠 *血虚生风(血虚风动):筋脉拘挛,手足 — 阿胶鸡子黄汤
【用法】
·大秦艽汤·
上十六味,锉,每服一两,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用法】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消风散·
【用法】
·大定风珠·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
·镇肝熄风汤·
长于凉肝熄风,清热止痉,并 能柔润舒筋。羚角钩藤汤 多用治肝热盛,引动肝 风而见高热烦躁,四
使:甘草—调和诸药。
·川芎茶调散·
配伍特点: 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为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细 辛
随证加减: 外感风寒:减薄荷,重用川芎,加苏叶、生姜以散
寒祛风; 外感风热:去羌活,加菊花、蔓荆子以疏散风热; 外感风湿:重用羌活,加苍术、藁本以祛风湿; 头痛久而不愈,邪深入络:可配僵蚕、全蝎、桃仁、
名医论方
·羚角钩藤汤· 何秀山
“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羚,症必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瘛疭,狂乱惊厥,与 夫妇妇子痫,产后惊风,病皆危险。故以羚、藤、桑、菊熄风定痉为君。臣以川贝善治风痉,茯 神木专平肝风。但火旺生风,风助火势最易劫伤血液,尤必佐以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 以缓肝急。使以竹茹,不过以竹之脉络通入脉络耳。此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重 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论》)
组方思路
善行数变
痒证(皮肤病)
风邪袭人
祛风药 散祛清 寒湿热 药药药
阻痹气血
痛证
中风(中经络) 和血药
口眼歪斜
活养 血血
朱丹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疏散外风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命名〗以川芎为主药,用时以清茶调下,故名。
【组成】
川芎
荆芥(去梗,各四两) 白芷
羌活
甘草(各二两)
肢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等证者。
均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用治肝风内动而见 头目眩晕,烦躁,脉弦有力者。
善于重镇降逆,潜阳熄风,并能滋阴液,舒 肝气。多用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动风, 镇肝熄风汤 气血逆上之类中风证。临证以头目眩晕,脑 部胀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等为特征。 而且不论中风之前,中风举发或中风之后, 凡其病机相符者,均可应用。
一、 疏散外风:
方名 川芎茶调散
独活寄生汤 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
牵正散 玉真散 消风散
功效特点
主治病证
长于疏散上部风邪而止 头痛
外感风邪,上犯头部而致的偏正头痛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 补气血
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腰膝疼痛之证
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风邪初中经络之证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 活血止痛
痹证而偏于寒湿血瘀者
名医论方
·镇肝熄风汤· 张锡纯
“治内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 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 仆,昏不知人,移时苏醒;或醒后不得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偏枯。 … …是以方中 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板、芍药以镇熄 肝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 … …盖 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 阳升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降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芽之萌芽,生用 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是不得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医学衷中参 西录》上册)
细辛(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半)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
【用法】
·川芎茶调散·
主证病机分析:外感风邪,上犯头目。
风邪循经上犯——阻遏清阳,气血逆乱 ——头痛、目眩。
伴见表证——恶风发热,鼻塞、舌苔薄

白,脉浮。

痛无定处、游走性
头 痛
巅顶头痛
特征
偏正头痛(头风)
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腑,风乃清阳之邪,“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外袭,循 经上犯头部,阻遏清阳,故见头痛。
*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治风剂·
【病例分析】
·治风剂·
3、患者,男,15岁,学生。因冒雨参加学校运动会后,遂觉头痛发热,几天来持续高热不退, 烦闷躁扰,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而数。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用法】
·川芎茶调来自百度文库·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外生(外受风邪而致)—外风证(真中风); “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内经》
风*病内生(由内脏病变所致)—内风证(类中风); “肝风内动”、“风从内生”《素问》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病机十九条》
·治风剂·
名医论方
·川芎茶调散· 汪昂
“此足散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 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颠顶之上,惟风可到也。薄荷、荆芥, 并能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故以为君,同诸药上行,以升清阳而散瘀火。加甘草者,以缓中也。 用茶调者,茶能上清头目也。(《医方集解》)
长于祛头面之风痰 祛风化痰,定搐解痉
风痰阻滞经络而引起的口眼歪斜 破伤风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风疹、湿疹常用方
二、 平熄内风:
方名
功效特点
主治病证
羚角钩藤汤
平肝熄风,清热熄风之力较 大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证
镇肝熄风汤
平肝熄风,镇肝潜阳熄风之 功较强
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证
天麻钩藤饮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安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