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

1.【答案】B

【解析】A.缜(zhěn)密;别(biè)扭;拂(fú)面

2.【答案】A

【解析】B.博奕—博弈;C.灸手可热—炙手可热;D.溃乏—匮乏。

3.【答案】C

【解析】鉴别:辨别(真假好坏);甄别:○1审查辨別(优劣、真伪),○2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语句说的是马铃薯,应是辨别优劣,故选“甄别”。色泽:颜色和光泽;色彩:○1颜色,○,2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结合语境,应选“色泽”。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最终:最后,末了。因试验的结果不可预期,因此用“最终”更恰当。适量:数量适宜;适当:合适,妥当。从试验的科学性看,“适当”的外延更符合语境。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A.成分残缺,“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可改为“实施的《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

B.不合逻辑,“前者”应改为“后者”。

C.成分残缺,可在“确保”前加“为”。

5.【答案】B

【解析】这里表现出的是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的深思,而不是“绝望”。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6.【答案】C

【解析】A.“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错,原文是“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B.“根本解决”表述过于绝对,且“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错,原文是“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即“一”“二”“五”等技术。D.“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错,原文是“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7.【答案】A

【解析】强加因果。原文是“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

8.【答案】D

【解析】A.强加因果,且“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于文无据。B.“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错,原文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C.张冠李戴。“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说的是人们关心的第一个中心问题“生命”,“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则说的是第二个中心问题“幸福”。

三、古代诗文阅读

9.【答案】D

【解析】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前,指经过的时间。

10.【答案】B

【解析】A.第一句话说的是不廉的人;第二句话说的是郭候,县“古之所谓廉者”。C.两句话都说的是“古之所谓廉者”。D.两句话都说的是“古之所谓廉者”。

11.【答案】C

【解析】“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无中生有。“古之廉者”淡泊寡欲,不为物役,故能廉俭自守。

12.【答案】(1)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2)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

(3)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13.【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14.【答案】(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1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15.【答案】(1)不亦君子乎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兰泽多芳草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松菊犹存

(6)惟有幽人自来去

(7)生长明妃尚有村

(8)玉簪螺髻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16.【答案】CE

【解析】A.“蒲宁就是明证”错,文中并没有蒲宁因贫穷而“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的表述。B.“古今对照的手法”无中生有。D.“比拟的修辞手法”错,应为“通感”。

17.【答案】①以具体例子说明想象的旅行打开了诗人通向远方的道路,诗人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满足。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即使身不能至,也能够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远方的风景,呈现出富有诗意、流光溢彩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18.【答案】①因为借助想象描绘出的风景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复现,而是作家的艺术创造,其中蕴含了作家连通诗和美的生命感受。②作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艺术世界,是源于其善感的灵魂、丰富的心灵。杰出作家想象中的旅行实乃心灵的探寻,他们描绘的动人风景,映现的正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奇景。

19.【答案】示例一:头脑中的旅行足以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束缚不可避免,我们未必有条件、有能力踏遍万水千山。②头脑中的旅行能超越现实旅行的局限,我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可以领会旅行的真正精神,领略远方的精彩。③我们向往远方,实质上是为了摆脱平庸的现实,获得别样的生活体验,精神的漫游可以拓展生活中的诗意空间,令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示例二:现实中的旅行与头脑中的旅行各有优势,互相不可替代,二者互补,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百闻不如一见,条件具备时,我们不妨踏上旅途,去欣赏远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②如果不具备实地旅行的条件,大可借助想象,在心灵世界中构建“第二自然”,感受远方的魅力。③现实有限而想象无垠,头脑中的旅行能够使我们超越现实,突破束缚。真实与想象交融,头脑中的旅行就能为眼前的风景增色添彩,令现实的旅行更加富有意趣,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使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丰富和提升。

示例三:头脑中的旅行无法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现实中的旅行能够把我们带到真实的远方,在现场获得直接体验,而头脑中的旅行毕竟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想象出的远方再美好也不真实,不能提供我们关于远方的准确的认识。②一些细腻微妙的感受与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不可能通过头脑中的旅行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