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总结(超全)

合集下载

247个中药鉴定考点总结

247个中药鉴定考点总结

一、根及根茎类1.双子叶和单子叶双子叶:有栓皮,形成层,木部射线明显单子叶:有内皮层,维管束散在,无射线单子叶根:有髓部2.单子叶根茎:无髓部3.双子叶根:无髓部4.双子叶根茎:有髓部5.块根入药:太子参,麦冬,何首乌,草乌,百部,天冬,地黄,郁金6.块茎入药:延胡索、白及、半夏、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7.金毛狗脊:蚌壳蕨科特征:金黄色绒毛,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8.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特征: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9.细辛:马兜铃科大黄:蓼科特征: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嚼之黏牙,有砂粒感10.虎杖:蓼科特征:皮部和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11.何首乌:蓼科,块根入药特征: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12.怀牛膝:苋科,主产河南特征: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13.川牛膝:苋科,主产四川。

特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

14.商陆:商陆科特征: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罗盘纹太子参:石竹科,块根入药15.威灵仙:毛茛科16.川乌:毛茛科17.草乌:毛茛科,块根入药特征:钉角附子:毛茛科常有加工品:黑顺片、盐附子、白附片18.白芍:毛茛科,主产浙江特征: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射线放射状,不易折断19.赤芍:毛茛科,多野生特征: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易折断20.黄连:毛茛科特征:鸡爪状,有过桥鸡爪状——味连(鸡爪味道好)过桥长——雅连(长的看起来优雅)过桥短——云连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21.升麻:毛茛科22.防己:防己科特征:断面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23.延胡索:罂粟科,块茎入药24.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大青叶同一来源植物)特征:根头略膨大,味微甜后苦涩,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中药鉴定学总结大全

中药鉴定学总结大全

第二部分来源总结一、植物类药材(一)菌类(4种)麦角菌科(1种):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猪苓(菌核)灵芝(子实体)(二)藻类(1种)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三)地衣类(1种)松萝科:松萝(地衣体)(四)蕨类(4种)1.蚌壳蕨科:狗脊2.鳞毛蕨科:绵马贯众3.水龙骨科:石韦4.海金沙科:海金沙(五)裸子植物(2种)1.柏科:侧柏叶 •2.麻黄科:麻黄(六)被子植物(139种)1.双子叶植物(108种)(1)单种科(共21种)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商陆科:商陆;防己科:防己、北豆根远志科:远志紫草科:紫草川续断科:续断杜仲科:杜仲马钱科:马钱子车前科:车前草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木通科:木通、大血藤瑞香科:沉香桃金娘科:丁香大戟科:巴豆鼠李科:酸枣仁;小檗科:淫羊藿;堇菜科:紫花地丁;报春花科:金钱草;列当科:肉苁蓉;爵床科:穿心莲、青黛、南板蓝根马兜铃科:细辛(2)含2个种的科苋科:怀牛膝、川牛膝见牛膝龙胆科:龙胆、秦艽秦龙胆防己科:防己、北豆根防北斗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太子银樟科:桂枝、肉桂樟科肉桂枝桑科:桑叶、桑白皮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旋花牵菟橄揽科:乳香、没药橄揽乳没葫芦科:天花粉、瓜蒌(3)含3个种的科有科十字花科:大青叶、葶苈子、板蓝根十字大葶板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桔梗党参南木兰科:五味子、辛夷、厚朴木兰五辛厚木犀科:秦皮、连翘、女贞子• 木犀秦连女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地黄胡(4)含4个种的科有科蓼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蓼大黄何虎茄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萝藦科:白前、白薇、徐长卿、香加皮萝白前薇长香芸香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芸柏枳吴白(5)含5个种的科有2科五加科:西洋参红参人参、三七、通草五西洋红人三通茜草科:巴戟天、茜草、栀子、钩藤。

茜草栀子钩茜巴(6)含7个种的科有1科唇形科:丹参、黄芩、紫苏叶、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7)含8个种的科有1科蔷薇科:地榆、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枇杷叶(8)含10个种的科有1科毛威川草附二芍通黄牡升毛茛科: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川木通、黄连、牡丹皮、升麻(9)含11个种的科有1科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伞形科: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白芷藁本川芎(10)含13个种的科有1科菊科: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款冬花、菊花、红花、鹤虱、牛蒡子、青蒿、茵陈、蒲公英。

中药鉴定学总结

中药鉴定学总结
5
块茎
延胡索、泽泻、半夏、天麻、天南星、三棱、白及
6
鳞茎
川贝母、浙贝母、
7
藤茎
木通、大血藤、鸡血藤
8
含树脂木材
沉香
9
带钩茎枝
钩藤
10
心材
苏木、降香(树干、根)
11
茎髓
通草
12
根皮
牡丹皮、桑白皮、香加皮、地骨皮、白鲜皮
13
干皮、枝皮、根皮
厚朴
14
树皮
肉桂、杜仲、黄柏、
15
干皮、枝皮
秦皮
16
枝梢及叶
侧柏叶
11
五加科
人参、西洋参、三七、通草
12
伞形科
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羌活、前胡、藁本、小茴香、蛇床子
13
龙胆科
龙胆、秦艽
14
紫草科
紫草
15
唇形科
丹参、黄芩、紫苏叶(有时带嫩枝)、广藿香、荆芥、益母草
16
玄参科
玄参、地黄、胡黄连、
17
茜草科
巴戟天、茜草、钩藤、栀子
18
葫芦科
天花粉、瓜蒌
19
桔梗科
10
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②薄层色谱扫描法
枸杞子:①枸杞多糖-葡糖糖,②甜菜碱
11
膨胀度测定法
葶苈子
12
酸败度检查
苦杏仁、桃仁
13
提取脂肪油
巴豆(不少于22%)
14
测抗凝血酶活性
水蛭(1g不低于16.0U)
酸枣仁
58
旋花科
菟丝子、牵牛子
59
禾本科
薏苡仁
60
棕榈科
槟榔、血竭

中药鉴定总结

中药鉴定总结

中药鉴定总结近年来,中药作为一种重要的疗法,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和应用。

然而,中药市场上也存在许多假冒伪劣产品,给患者和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中药的鉴定成为了非常必要的工作。

本文将总结中药鉴定的重要性、方法和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具有独特而复杂的药理作用。

因此,正确鉴定中药的质量和真实性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至关重要。

中药鉴定不仅可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还可以保护中药传统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1. 外观特征鉴定:通过观察中药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外观特征鉴定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基于中药的独特性和特殊的外观形态。

2. 含量测定分析:通过测定中药中特定成分的含量,如有效成分、化学成分等,来判断其质量和真实性。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3. 药材组织学鉴定:通过观察和比较中药的细胞和组织结构,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药材组织学鉴定是一种非常精细和专业的方法,需要借助显微镜等设备。

4. 质谱分析:通过质谱仪等设备对中药进行分析,了解其分子结构和成分组成,从而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质谱分析是一种非常高级和精密的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判断结果。

三、中药鉴定的现状目前,中药鉴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而专业的领域。

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中药鉴定的标准和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

同时,许多中药鉴定实验室也在积极开展研究和应用。

中药鉴定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中药鉴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了鉴定的难度。

其次,鉴定技术的专业性和精密性也需要不断提高。

此外,中药鉴定还需要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包括对中药的成分组成、药效机制等方面的探索。

四、中药鉴定的未来发展中药鉴定作为一个新兴而重要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药鉴定学最全总结

中药鉴定学最全总结

药材产地总结药材有效成分总结科属总结记忆要点:“半天昌”23百合科川贝母、浙贝母、天冬、麦冬、知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记忆要点:“百合玉黄母(住)土楼,有二冬二贝四个丫鬟”24薯蓣科山药25姜黄科姜黄、郁金26兰科天麻、白及、石斛记忆要点:“兰天白及麻斛”。

谐音:蓝天白,但是有点模糊27商陆科商陆28石竹科太子参、银柴胡记忆要点:“长着银胡子的太子喜欢石头做的竹子”。

29蔷薇科地榆、枇杷叶、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金樱子、乌梅记忆要点:“蔷薇,木瓜樱桃杏山楂,乌梅地榆与枇杷”。

30远志科远志31萝藦科徐长卿、白薇、白前、香加皮记忆要点:“萝藦国二味富豪名徐香加、白薇前”32莎草科香附33百部科百部34姜科莪术(姜黄、郁金)、砂仁、豆蔻、草果、益智仁记忆要点:“砂莪智草蔻”。

35葡萄科白蔹36川续断科续断37黑三棱科三棱38鸢尾科射干、西红花、记忆要点:“鸢尾射西红”。

39木通科木通、大血藤记忆要点:“大血木通”。

40瑞香科沉香41木兰科厚朴、辛夷(花)、五味子记忆要点:“木兰夷味厚”。

42 樟科肉桂、天然冰片、乌药、桂枝记忆要点:“乌冰肉桂枝樟”。

43 杜仲科杜仲44 芸香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记忆要点:“芸香鲜吴柏枳”。

谐音:云乡有个做饭鲜美的女人叫吴柏枳。

45 木犀科秦皮、连翘、女贞子记忆要点:“秦女翘木犀”。

谐音:秦女翘身上了木犀牛。

46 桑科桑白皮47 茄科枸杞子、地骨皮、白鲜皮、洋金花记忆要点:“茄(子)洋枸骨鲜”。

48 水龙骨科石韦(叶)记忆要点:“水滴石穿”49 夹竹桃科罗布麻叶记忆要点:“罗布麻叶包桃”50 柏科侧柏叶51 桃金娘科丁香记忆要点:“桃金娘有个女儿叫丁香”52 藜科地肤子53 忍冬科金银花54 香蒲科蒲黄55 山茱萸科山茱萸56 马钱科马钱子57 大戟科巴豆58 鼠李科酸枣仁记忆要点:“老鼠爱吃酸枣仁”59 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记忆要点:”菟牵牛跳旋花舞”60 禾本科薏苡仁、淡竹叶61棕榈科槟榔、血竭记忆要点:”槟血粽(子)”62 麻黄科麻黄63 桑寄生科槲寄生64 报春花科金钱草(注:广金钱草属于豆科)记忆要点:“金钱报春”65 爵床科穿心莲、青黛(穿、黛)66 小檗科淫羊藿67 堇菜科紫花地丁68 三白草科鱼腥草69 列当科肉苁蓉70 车前科车前草71 麦角菌科蝙蝠蛾科冬虫夏草72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猪苓、灵芝73 马尾藻科海藻74 松萝科松萝75 橄榄科乳香、没药76 漆树科五倍子77 海金沙科海金沙78 环节动物门地龙(锯蚓科)、水蛭(水蛭科)、79 软体动物门珍珠(珍珠贝科)、石决明(鲍科)、海螵蛸(乌贼科)、80 节肢动物门全蝎(钳蝎科)、斑蝥(芫青科)、蜂蜜(蜜蜂科)、蜈蚣(蜈蚣科)、土鳖虫(鳖蠊科)、桑螵蛸(螳螂科)、僵蚕(蚕蛾科)、81 脊索动物门蟾酥(蟾蜍科)、蛤蚧(壁虎科)、金钱白花蛇(眼镜蛇科)、蕲蛇(蝰科)、乌梢蛇(游蛇科)、麝香(鹿科)、鹿茸(鹿科)、牛黄(牛科)、羚羊角(牛科)、鸡内金(雉科)、海马(海龙科)、龟甲(龟科)、鳖甲(鳖科)、82 硫化物类朱砂(辰砂族)、雄黄(雄黄族)、自然铜(黄铁矿族)、83 硫酸盐类石膏(硬石膏族)、芒硝(芒硝族)、药用部位总结欢)13 干皮、枝皮、根皮厚朴(厚朴是除树以外的皮)14 树皮肉桂、杜仲、黄柏、合欢皮(树皮肉仲柏欢)15 干皮、枝皮秦皮16 叶石韦、侧柏叶(带枝梢)、淫羊藿、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罗布麻叶、紫苏叶、艾叶(羊韦无叶但是叶)17 花蕾辛夷、丁香、款冬花(辛款丁用花蕾)18 花洋金花、红花(红洋只用花)19 花蕾或开花金银花(槐金银用蕾花)20 花蕾和花槐花21 花粉蒲黄(蒲粉)22 柱头西红花、菊花(头状花序)、(菊西红头)23 成熟果实五味子、木瓜(近成熟)、山楂、补骨脂、吴茱萸(近成熟)、小茴香(双悬果)、连翘(初熟-青翘,熟透-老翘)、枸杞子、砂仁、白豆蔻、金樱子、巴豆、女贞子、瓜蒌、薏苡仁、蛇床子、地肤子、牛蒡子、鹤虱、益智仁、乌梅、栀子、草果名称有“子”,却非种子的果实类药有:“牛郎织女,鹰蛇起舞”。

中药及鉴定小结

中药及鉴定小结

中药及鉴定小结中药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元素环境因素到养生都非常注重。

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药的因应性和适应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中药使用的恰当性也是我们不得去忽视的问题。

尤其在鉴定中,我们需要可以理解中药所含的有益成分和成分成像合理的物质学特征,从而保障中药的性能稳定性。

一、中药的成分鉴定中药的核心成分很多,具体取决于具体的中药种类,包括多种天然植物成分,其中包括:香料,精油,芳香化合物,多种植物化学物质,以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等。

化学分析是鉴定中药成分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当前最先进的分析技术之一。

通过化学分析技术,可以详细检测出中药的成分特征,从而更好地保障中药的质量稳定性。

二、中药的薄层扫描分析技术薄层扫描分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事实方法,利用高分辨率的显微镜、照相机实时扫描成像方式,来分析样品成分的变化过程。

这种技术在中药的鉴定中使用的非常广泛。

通常,在实验的时候可以直接将中药粉末或者提取物沉淀到石蜡薄片上,然后再嵌入到光学传感器中进行扫描成像分析。

通过分析样品的化学成份、光学特性,可以得出中药的优劣、运用范围、以及化学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薄层扫描技术由于分析过程简单、速度快,不具备耗时、高价等缺点,所以在中药的日常鉴定中也是应用得非常广泛的一种技术。

三、中药鉴定的影响因素中药的品质将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长青地产区、有用部位、采收时期、制作工艺等。

长青地产区的变化、选取的有用部位、采收维度、制作过程等因素都将影响中药的学科性;而植物的种类、品种、生长周期、年份、地理条件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中药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鉴定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这些与中药品质相关的因素,以便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中药的优劣。

综上所述,中药原的鉴定是中药制做匠心经验的根本,中药制做的品质和处理技术都需要通过中药的标准、规范实施来维持,这就需要中药制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遵循各个方面的规定和标准,同时也要严格控制中药品质的各项参数,以确保中药制做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中药鉴定总结

中药鉴定总结

中药鉴定总结一、来源及药用部位1、银柴胡来源于石竹科。

柴胡来源于伞形科柴胡(北柴胡)、狭叶柴胡(南柴胡)的干燥根,大叶柴胡不能入药(有毒)。

2、北豆根来源于防己科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2、菊糖:桔梗科(桔梗、党参)、菊科(木香、苍术、川木香、白术)等;菊科和桔梗科植物的根含有菊糖而无淀粉粒。

(党参除外)。

(三)理化鉴别★水试:苏木-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

降香-入水下沉。

秦皮-热水中水浸液成黄绿色,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丁香-水中萼管垂直下沉。

乳香-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无松香气),冒黑烟,并留黑色残渣。

血竭-外色黑似铁,研粉后红似血,火烧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

青黛-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

麝香-粉末妁烧,初则裂,随即溶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四溢,灰化后成白色或灰白色残渣。

雄黄-火烧时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火焰为蓝色,并生成黄白色烟,有强烈蒜臭气。

海金沙-易点燃并产生爆鸣声及火焰(松花粉、蒲黄无此现象)。

➢荧光分析:一般使用的波长是365nm。

四、道地药材四大怀药(河南怀庆-泌阳县):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四大南药:砂仁、益智仁、巴戟天、槟榔浙八味:浙贝母、杭菊花、杭麦冬、白芍、白术、玄参、延胡索(玄胡)、温郁金十大广药:巴戟天、广地龙、高良姜、化桔红、金钱白花蛇、春砂仁、广佛手、广陈皮、沉香、广藿香。

四大南药:巴戟、砂仁、槟榔、益智味连、雅连、云连的鉴别性状鉴别味连多分枝,形如鸡爪;雅连单枝圆柱形,过桥较长;云连单枝呈钩状,过桥较短显微鉴别石细胞分布:味连皮层、中柱鞘有雅连皮层、中柱鞘、髓部均有云连均无。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药材性状鉴定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质地鉴定:根据药材的质地,如脆性、韧性、酥性等,进行鉴别。

3.气味鉴定:根据气味的强弱、特点及气味的性质,如芳香、腥臭等,进行鉴别。

4.味道鉴定:根据药材的味道,如甘、苦、辛等,进行鉴别。

5.触感鉴定:将药材用手触摸,感受其表面光滑、粗糙、湿润等特征进行鉴别。

二、组织结构鉴定1.细胞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

2.细胞壁鉴定:根据细胞壁的厚度、层数等特征,进行鉴别。

3.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细胞间的距离等特点。

三、化学成分鉴定1.色素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草药中的色素成分。

2.酸碱度鉴定:通过浸泡药材,观察其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判断药材的酸碱性。

3.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分离提取挥发油,然后进行成分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4.醇酚成分:通过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5.生物碱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确定药材中的生物碱成分。

四、药理作用鉴定1.体内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等方法,观察药材对动物体内的药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观察药材对细胞的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3.受体结合实验:通过受体结合实验,验证药材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4.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评价药材对酶的活性影响。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鉴定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质量、药效及其合理应用。

这对于中药的制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总结大全

中药鉴定学总结大全

中药鉴定学总结大全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等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并对其进行鉴别、鉴定和评价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形态学鉴定、理化性质鉴定、组织学鉴定、化学成分鉴定、生物活性成分鉴定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药鉴定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便对中药鉴定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形态学鉴定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是其最直观的特点,包括外形、大小、颜色、气味等,这些特征对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黄芪的真品应该具有完整的根茎,表面黄褐色,有时有皮孔和纵皱纹,气味浓郁,苦味微辛等特点。

而假品则往往外形不规则,颜色不正,气味淡薄,苦味微酸等特点。

因此,通过对中药材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其次,理化性质鉴定也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其溶解性、熔点、凝固点、比重、折射率等,这些性质对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当归的真品在水中能溶解,具有特殊的香气,而假品则往往在水中不易溶解,且气味淡薄。

因此,通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另外,组织学鉴定也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药材的组织结构是其内在特征,包括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等,这些结构对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川芎的真品细胞结构清晰,细胞壁完整,而假品则细胞结构模糊,细胞壁破损。

因此,通过对中药材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进一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此外,化学成分鉴定和生物活性成分鉴定也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是其药效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进一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

比如,人参的真品含有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g1、Rb1等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等功效,而假品则往往化学成分不全,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低。

中药学专业自我鉴定总结8篇

中药学专业自我鉴定总结8篇

中药学专业自我鉴定总结8篇第1篇示例:中药学专业自我鉴定总结中药学专业是一门关于中药药理、中药鉴定、中药提取等方面的学科。

本人自从选择中药学专业以来,对中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这个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自己进行了一番总结和鉴定。

我认为自己在中药学理论知识方面表现不错。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课堂讲解,我对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的性味归经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

我熟悉了许多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中药学的诊断与治疗理论也有了全面的认识。

我也了解到了中药与西药的不同之处,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我在实验技能方面表现良好。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实践,我熟练掌握了中药提取、纯化、分离等实验操作技能,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我深知实验技能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验课程中,我尽力去完善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我在临床实习方面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收获。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如何进行病例分析和辨证施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药治疗疾病的独特魅力,也学会了在不同病情下进行中药的处方搭配和用药规律。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通过科研活动不仅加深了对中药学的理解,更加培养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我深知科研对于中药学专业的重要性,因此在科研项目中,我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和经验,积极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始终保持科学的态度和热忱。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临床实习能力,深入参与科研项目,为中药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也会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走向成熟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我热爱自己所学的中药学专业,对中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深知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中药鉴别知识点整理

中药鉴别知识点整理

中药鉴别知识点整理一、外观鉴别1.色泽:鉴别中药时首先要观察其色泽,包括整体的色泽和部分的色泽,如茯苓应为乳白色,山楂为红棕色等。

2.形态:形态主要指药材的体形大小、外形特征等,如川芎具有较大的根茎部分、肉桂具有明显的纵皱褶等。

3.构造:构造主要指药材的表面特征,如冬虫夏草的表面有茸毛等。

4.气味:气味是鉴别中药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

如肉桂具有特殊的香气,川椒具有独特的辣味等。

二、质地鉴别1.推、挤:通过对中药质地的轻轻推、挤可以观察到药材的柔软度及其含水量的多少。

如当地黄质地柔软、容易被推动时,说明其水分含量高。

2.揉、摸:通过对中药质地的揉搓、摸触可以观察到药材的黏性、油脂分泌的情况。

如蜈蚣具有明显的润滑感,其含油量较高。

三、炭烤鉴别中药材经过炭烤处理后,能够改变其形态和气味,进而帮助鉴别真伪。

炭烤的过程中,真品药材通常不会明显变形,而假品则可能会变形。

同时,在炭烤后,真品中药材的气味更加浓郁,而假品的气味可能比较淡或有异味。

四、化学鉴别1.性味鉴别:中药材的性味是鉴别中药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化学方法可以检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如氨基酸含量、挥发油含量等,进而推测其性味。

2.化学组分鉴别:通过检测中药材的特定化学成分,可以确定其真伪。

如当归中含有特定的挥发油成分和川芎中富含的脂肪酸成分。

五、显微鉴别显微鉴别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结构来鉴别其真伪。

每种药材的细胞结构都有其独特特征,可以通过对比观察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品质。

六、鉴别工具1.镊子:用于观察、转动、翻动中药材。

2.放大镜:用于对中药材进行放大观察。

3.显微镜:用于进行显微鉴别。

4.烧杯、移液管等实验器具:用于进行化学鉴别。

鉴别中药的方法和技巧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鉴别知识和技巧,才能够准确地判断中药的真伪,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的保存和贮存,避免受潮、虫害等影响中药的质量。

中药鉴定学最全总结

中药鉴定学最全总结

中药鉴定学最全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与技巧,对中药的真伪、质量、功效等进行评估和判断。

以下是中药鉴定学的最全总结,共计1200字以上。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原则是先质后量。

即先鉴别中药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性状,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评价等。

一、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1.目测鉴别:观察中药的外部特征,包括色、形、质地、气味等。

2.嗅觉鉴别:用鼻嗅试剂材料的气味,注意气味特征和气味强度。

3.触觉鉴别:用手触摸中药的质地,判断是否与正品一致。

4.剪切鉴别:用手指或剪刀剪断中药的断面,观察纤维、管细胞、韧皮束等的形态特征。

5.研粉鉴别:将中药研成粉末,观察颜色、细度等特征。

二、常见中药的鉴别要点1.人参:外形规整、色泽鲜亮,切断横面呈放射状纹理。

2.麻黄:茎呈圆柱形,表面有纵沟纹,切断横面可见黄白色木质部。

3.白术:纹理紧密,表面黄白色,切断横面呈韧皮束环状分布。

4.黄芩:黄棕色,外层多皱褶,切断横面有明显黄色乳汁。

5.当归:呈长圆柱形,表面紫红色,横切面有线形排列的黄色油点。

6.川芎:细长圆柱形,表面茎斑褐色,横切面有白色韧皮束。

7.炙甘草:外形规整,表面红褐色,切断横面髓质深黄色。

8.杜仲:外形略弯曲,表面光滑,横切面有明显的枝条纹理。

三、中药的质量鉴别1.外观质量鉴别:观察中药的色泽、形状、完整度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杂质鉴别:检查中药中是否有异物、杂质等,如虫头、毛发、石子等。

3.湿度鉴别:检查中药的湿度是否超标,可用快速干燥法测定。

4.含量鉴别:检查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否达标,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测定。

四、中药的功效评估1.药理学评价:通过实验研究,观察中药对生物体的作用和反应。

2.临床观察:观察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病情变化。

3.药效学评价:通过药效学方法,测定中药的药效和药力。

4.安全性评价:观察中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耐受性等是否符合规定。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掌握中药鉴别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中药的质量评估和临床应用非常关键。

中药鉴定(超全总结)

中药鉴定(超全总结)

中药鉴定(超全总结)中药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材的形态学、组织学、化学成分、理化性质、药理学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分析与测试,来确定该中药材的真实性、质量和功效的过程。

下面将对中药鉴定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进行总结。

一、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花果实等,来判断其真实性和品质。

这是中药材鉴定的最基本方法,一般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或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二、组织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和特征,如细胞形态、排列方式、细胞壁厚薄等,来确定其真实性和品质。

这是中药材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需要专业的显微化验技术。

三、化学成分鉴定:通过化学分析和检测技术,如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对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来确定其真实性和质量。

这是中药材鉴定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较为准确和可靠的方法。

四、理化性质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对比,如溶解性、熔点、沸点、旋光度、比旋度等,来判断其真实性和品质。

这是中药材鉴定的常用方法之一,通常可以借助仪器设备进行测试。

五、药理学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和药效进行研究和评价,来确定其真实性和功效。

这是中药材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和评估。

六、质量控制:通过对中药材的质量指标进行设定和检测,如含量测定、杂质检测、微生物限度等,来确定其质量和安全性。

这是中药材鉴定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关键所在。

总之,中药鉴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同时,中药材鉴定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1. 介绍中药鉴定学是中医学和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技术。

准确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和质量,对保障中药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的来源、鉴定方法、鉴定步骤等方面进行重点总结。

2. 中药的来源中药可以来源于草本植物、动物组织、矿物等多种生物和非生物材料。

在鉴定中药时,了解中药的来源非常重要,可以帮助鉴定人员判断标本的真实性和特征。

1.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中药中最常见的来源,如桃花、黄连等。

鉴定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的外观、气味、组织结构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2.动物组织:中药中常用的动物材料包括熊胆、鹿茸等。

在鉴定时需要考虑动物的解剖结构、毛发特征等。

3.矿物:中药中的矿物主要包括雄黄、朱砂等。

鉴定矿物时需要对其颜色、硬度、熔点等进行测试。

3. 鉴定方法中药的鉴定主要依靠外观特征、显微镜观察和化学试验等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鉴定方法:1.外观特征:通过观察中药的外形、颜色、气味等特征来鉴定。

例如,枸杞的颗粒大小、形态等可以用于鉴别。

2.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放大中药的细胞结构和组织形态。

这能够帮助鉴定人员确定中药的真实性和质量。

例如,熊胆可以通过其特有的胆小管结构来鉴别。

3.化学试验:利用化学试剂对中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通过观察反应的结果来鉴定中药。

例如,金银花可以通过与铁盐反应产生黑色沉淀来鉴别。

4. 鉴定步骤鉴定一种中药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以下是鉴定中药的常见步骤:1.样品采集:从市场或自然环境中采集中药标本。

2.外观鉴定:观察中药的外形、颜色、气味等特征。

3.显微镜观察:将中药标本制作成镜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中药的细胞结构等。

4.化学试验:利用化学试剂对中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观察反应结果。

5.对比鉴别:将待鉴定的中药与已知真品进行对比,确定其真实性。

6.鉴定报告:根据观察和测试结果,编写鉴定报告,包括中药的名称、鉴定结果等。

5.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专业知识:鉴定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中药知识和鉴定技巧。

中药鉴定总结(超全)

中药鉴定总结(超全)

中药鉴定总结(超全)中药鉴定总结(超全)采收加工总结(一)采挖时间有异于一般规律的品种1绵马贯众:夏秋采挖根茎,祛除杂质,晒干。

2皇太子参:夏季采收3附子:夏至至立秋间采挖4白芍:夏、秋两季采挖5延胡索:5-7月植株枯萎后采挖6白芷:夏、秋间、叶黄时、挖取根部。

7芎藭: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凸起,并略带紫色时采挖,祛除茎叶土壤,晒至半干后再炕干,撞去须根。

8中夏:夏、秋两季都可采挖9四川的贝母母:因地而异,西北地域、一般在6-7月雪融后采挖。

10浙贝母:初夏植株枯萎后采挖。

11麦冬:浙江小满至夏季采收,四川清明至谷雨采挖。

(二)产地加工需发汗的中药品种有:1玄参:晒至半干,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再晒干或烘焙。

2杜仲:使之“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3厚朴4茯苓:“发汗”阴干5 广藿香6 麦冬:杜玄茯,麦厚汗。

(三)加工时需用硫磺熏的品种1牛膝草: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用硫磺熏数次,将顶端切齐晒干。

2云连硫熏附,牛豆山,3泽泻:用硫磺熏白晒干。

泽云连,贝母川。

4(白)豆蔻晒干或用硫磺熏,使果皮漂白。

5四川的贝母母6山药7附子(白附片)硫磺熏后晒干(四)产地加工需煮的品种。

(或蒸或烫的)1狗脊:熟狗脊片、沸水煮或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晒干。

2皇太子参:夏季茎叶大部门枯萎时,采挖,祛除须根,晒干或沸水中略烫后晒干。

3白芍:祛除头尾及须根,刮去外皮,置沸水煮至透心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取出晒干(有的先煮后刮皮,再干燥)4延胡索:放入开水中略煮至内部中心有芝麻样小白点时为度,立即捞出晒干。

5红参:(人参的一种规格,95药典已列为一新的品种)取洗净的参,祛除根茎部的不定根及支根或仅祛除细支根及须根,蒸3小时左右,取出晒干或烘焙。

6附子:黑顺片,煮,复用调色液染成浓茶色,烘至半干,再晒干;白附片,先煮,剥皮,切成纵薄片,水浸漂,蒸,晒至半干,再硫磺熏后晒干。

7百部:蒸或在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8天麻:用净水漂洗,蒸透心,低温干燥(60℃以下)。

中药鉴定总结

中药鉴定总结
关黄柏:质较硬,断面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或黄绿色。嚼之有黏性
秦皮:断面纤维性
香加皮:体轻,质脆,断面不整齐,黄白色。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
地骨皮:体轻,质脆,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骨断面是不平坦的,骨是灰白色)
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
一、属于双子叶植物但为须根系的药材是:细辛、威灵仙、龙胆、徐长卿、白薇、白前、紫菀共七种药材,均根及根茎入药
二、异常构造的药材:
大黄——星点(髓部异型维管束)
牛膝与川牛膝——筋脉点(同心环点状异型维管束)
何首乌——云锦状花纹(皮部异型维管束)
商陆——罗盘纹(同心环型异型维管束)
降香:表面紫红色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
沉香:表面可见黑色与黄白色交错的纹理
通草:银白色光泽,髓部中空或半透明的薄膜,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
钩藤:断面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
石斛:切面黄白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散在的筋脉点,气微,味淡或微苦,嚼之有粘性
铁皮石斛:断面平坦,灰白色或灰绿色,略角质状
三)皮类药材
鸡血藤——韧皮部和木质部层状排列成数轮
四、分泌组织
1、伞形科、菊科、芸香科、木兰科、樟科、姜科、唇形科一般含挥发油
2、五加科一般含树脂道 3、桔梗科一般含乳汁管
4、单子叶植物—多含黏液细胞(发黏)
注意: 1、含挥发油、树脂道、树脂、乳汁管——气香
2、含挥发油的断面均有油点
五、药材和饮片性状鉴别名词术语
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地骨皮
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断面
桑白皮:质韧,纤维性强,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

中药鉴定学 总结

中药鉴定学 总结

道地药材:四川:黄连、附子、川芎、白芷、川贝母、黄柏、金钱草浙江:玄参、浙贝、菊花、白芍、麦冬、元胡、白术、郁金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吉林:人参、鹿茸山西:党参辽宁:细辛、五味子江苏:薄荷山东:北沙参、金银花福建:泽泻安徽:牡丹皮、木瓜新疆:紫草内蒙:黄芪、甘草江西:枳壳广西:蛤蚧四大北药:当归、黄芪、党参、大黄四大南药:阳春砂仁、巴戟天、益智仁、槟榔十大广药:广藿香、广陈皮、广佛手、广地龙、阳春砂、化橘红、沉香、益智仁、金钱白花蛇、高良姜进口药材:西红花: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乳香、没药: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丁香:坦桑尼亚、印尼、马来西亚羚羊角:俄罗斯沉香:印尼、马来西亚西洋参:美国、加拿大白豆蔻:泰国、印尼番泻叶:印度、埃及血竭:印尼马钱子:印度、越南、泰国趣味记忆:(部分引自/p/maonana007?from =wenku)1.含石细胞:(26种)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

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

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

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1.豆砂包(豆蔻、砂仁);2.炒肉,当时肉贵(肉桂),就杀了两猪(苍白术);3.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4.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5.二参麦冬汤。

2、含油室:“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

3、含分泌细胞:“分红”。

(红花)4、伞形科药:(13味)“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

(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共同特征:都有香气,分泌腔,挥发油,无晶体(除川芎)。

5、菊科药:(13种)“木香2术冬菊红,茵陈青,北公牛紫。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蒿、青蒿、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紫菀)6、块茎入药:“快禁,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中药鉴定学整理

中药鉴定学整理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发重要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即“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2、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3、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4、星点:是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较大,有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5、云锦花纹:是指何首乌的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异型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6、鸡爪黄连:是指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的黄连,习称“鸡爪黄连”。

7、过桥:是指味连根茎中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8、芦头:是指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或茎基,习称“芦头”。

9、芦碗:是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

10、艼:人参上的细长横伸的不定根习称“艼”11、鲜地黄:是指地黄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鲜用者习称“鲜地黄”。

12、生地黄:将鲜地黄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3、朱砂点:是指药材断面散在的红棕色油点,如茅苍术。

14、起霜(吐脂):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抱月:是指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的松贝。

16、鹦哥嘴:天麻顶端有红棕色之深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

17、冬麻:是指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的天麻。

18、春麻:是指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的天麻。

19、发汗:是指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剌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茯苓、厚朴。

20、桂通(官桂):是指剥取栽培5~6年生幼肉桂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专业知识1——中药鉴定学总结

专业知识1——中药鉴定学总结

专业知识1——中药鉴定学总结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质量控制的学科。


药鉴定学可以通过外观特征、药材内部特征、化学成分以及药效活性等多
方面进行中药的鉴定与评价。

以下是对中药鉴定学的总结。

首先,在中药鉴定学中,外观特征是一种最常用的鉴定方法。

通过观
察和比较药材的外形、颜色、气味等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中药的真假。

外观特征的鉴定需要结合中药的基原、科属、部位等信息,通过比对样本、对照文献等方法,进行准确的鉴定。

其次,药材内部特征也是中药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药材内部特征主
要包括解剖结构、组织构造和细胞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显微镜观察,
可以对中药的内部结构进行鉴定。

例如,一些中药的解剖结构特征可以用
来区分真假。

此外,化学成分也是中药鉴定的重要内容。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中药鉴
定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分离、鉴定和测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从而评价中药的质量和纯度。

最后,药效活性是中药鉴定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药的药效活性与
其化学成分紧密相关,通过对中药药效的研究,可以评价中药的功效和安
全性。

例如,通过实验室的药效活性评价,可以判断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副
作用。

总之,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丰富的学科。

通过外观特征、药材内部特征、化学成分和药效活性等多方面的综合鉴定和评价,可以确
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中药鉴定学对于推动中药的标准化、规范
化和现代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一、中药材外观鉴别1. 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包括中药材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不同的中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

2.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气味、味道、质地、断面等性状,在鉴别中药材时,可以通过这些性状来进行初步的鉴别。

二、中药材理化性质鉴别1. 中药材的水分含量:中药材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的质量,也是中药材鉴别的一个重要指标。

2. 中药材的灰分含量:中药材的灰分含量是指中药材在800℃下灼烧后的残渣量,是中药材纯度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

3. 中药材的溶解性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溶解性、酸碱度等理化性质,这些理化性质可以根据药典或标准来进行判断。

三、中药材组织结构鉴别1. 中药材的维管束:中药材的维管束结构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观察,不同中药材的维管束结构也各有特点。

2. 中药材的细胞形态:中药材的细胞形态也是中药鉴别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细胞形态可以进一步判断中药材的品质。

四、中药材成分鉴别1. 中药材活性成分的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种类鉴别。

2. 中药材毒性成分的鉴别:对于有毒的中药材,需要进行毒性成分的鉴别,以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

五、中药饮片的鉴别1. 中药饮片的外观鉴别:包括中药饮片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外观特征的鉴别。

2. 中药饮片的理化性质鉴别:包括中药饮片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理化性质的鉴别。

3. 中药饮片的成分鉴别:对中药饮片进行有效成分的鉴别,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总结:中药鉴定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进行鉴别。

只有通过系统的鉴别和分析,才能确保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篇总结的中药鉴定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生石膏:含重金属不得过百极其之十;砷盐不得过百极其之二。
三、入药部位总结
(一)根入药的品种
何首乌(块根) 怀牛膝草 川牛膝草 商陆银柴胡 皇太子参(块根) 川乌(母根)附子(侧根)白芍 赤芍 防己板蓝根 地榆 葛根 黄芪 人参(带有根茎,但药用时去掉) 西洋参田七 白芷 当归 前胡 防风柴胡 北沙参 秦艽 紫草 黄芩玄参 巴戟天 续断 栝楼根花粉 桔梗党参 南沙参 木香 百部(块根)天冬(块根) 麦冬(块根) 郁金(块根)远志 地黄(块根) 草乌(块根) 苦参 红参 川木香
1 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以及部颁药品标准
2 金井玉栏:黄芪,板兰根,桔梗
3 解离组织片的三种要领:销铬酸法,氯酸钾法以及氰氧化钾法,详细到每个的适答对像
4 饮片的规格:如极蒲片是0.5mm以下,薄片是1-2mm,厚片是2-4,斜片也是2-4mm,块为8-12mm,皮类药材宽为2-3mm;叶类药材宽为5-10mm,段长为5-10mm等等
八、款项白花蛇(热浸),不得少于15.0%。
九、五步蛇(热浸),不得少于10.0%。
10、乌梢蛇(热浸),不得少于12%。
杀虫药残毒及有毒事物查抄:
一、甘草:六六六(总BHC)不得过万极其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万极其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万极其之一。
2、黄芪:六六六(总BHC)不得过万极其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万极其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万极其之一。
四、大黄:大黄素以及大黄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5%。
5、白芍:含芍药苷不得少于0.8%。
6、甘草:苷草酸不得少于2.0%。
7、西洋参:人参皂苷Rb1不得少于1.0%。
八、人参:生晒参、生晒山参、人参皂苷Rg1以及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25%;红参
总量不得少于0.20%。
8 重金属查抄:甘草,黄芪,白芍,西洋参,忍冬,分别是要查抄砷,铅,铜,汞,镉,分别是百极其之二,之五,之二十,万极其之二,万极其之五,有那一些药材要记,但后面的注体查抄什么以及含量可以不记
9 中药鉴定最经常使用的要领是薄层色谱法
10 挥发油测定要领分甲法以及乙法,甲法相对疏密程度在1.0以下,乙法相对疏密程度在1.0以上(如丁香)
7、防己:含粉防己碱不得少于0.70%。
八、红牡丹皮:单皮酚不得少于1.20%。
水溶性浸出物:
一、黄芪(冷)不得少于17.0%。
2、地黄(冷浸)不得少于65.0%
3、百部(热浸)不得少于50.0%。
四、麦冬(冷浸)不得少于60%。
乙醇浸出物测定
一、板蓝根:热浸法不得少于25.0%。
4延胡索:放入开水中略煮至内部中心有芝麻样小白点时为度,立即捞出晒干。
5红参:(人参的一种规格,95药典已列为一新的品种)取洗净的参,祛除根茎部的不定根及支根或仅祛除细支根及须根,蒸3小时左右,取出晒干或烘焙。
6附子:黑顺片,煮,复用调色液染成浓茶色,烘至半干,再晒干;白附片,先煮,剥皮,切成纵薄片,水浸漂,蒸,晒至半干,再硫磺熏后晒干。
中药鉴定总结(超全)
采收加工总结
(一)采挖时间有异于一般规律的品种
1绵马贯众:夏秋采挖根茎,祛除杂质,晒干。
2皇太子参:夏季采收
3附子:夏至至立秋间采挖
4白芍:夏、秋两季采挖
5延胡索:5-7月植株枯萎后采挖
6白芷:夏、秋间、叶黄时、挖取根部。
7芎藭: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凸起,并略带紫色时采挖,祛除茎叶土壤,晒至半干后再炕干,撞去须根。
5 膨胀度测定的药材有:南(北)葶苈子,虾蟆油
6 我国共刊行了8部药典,为53 63 77 85 90 95 2000 2005,其中53只有一部,而05有三部门别是什么重点记第三部?其它的只有两部
7 白术:是执业测验书中唯逐一个可以用色度查抄的药材。(联系记含有针晶,白色以及大夫注射联系记)。
20、连翘:连翘苷不得少于0.15%。
2一、血竭:含血竭素不得少于1.0%。
22、冬虫夏草:含腺苷不得少于0.010%。
23、马钱子:含士的宁(番木鳖碱)应为1.20-2.20%。
一、丁香:丁香酚不得少于11.0%。
2、斑蝥:斑蝥素不得少于0.35%。
3、麝香:麝香酮不得少于2.0%。
一、紫草:羟基萘醌总色素以左旋紫草素计算不得少于0.80%。
2、槐花:含芦丁槐花不得少于8.0%,槐米不得少于20.0%。
3、番泻叶:总番泻苷以番泻苷B计不得少于2.5%。
四、制川乌:含乌头碱不得少于0.20%。
5、牛黄:胆红素不得少于35.0%。
6、青黛:在6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含深蓝色不得少于2.0%。
6 山药
7 附子(白附片)硫磺熏后晒干
(四)产地加工需煮的品种。(或蒸或烫的)
1狗脊:熟狗脊片、沸水煮或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晒干。
2皇太子参:夏季茎叶大部门枯萎时,采挖,祛除须根,晒干或沸水中略烫后晒干。
3白芍:祛除头尾及须根,刮去外皮,置沸水煮至透心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取出晒干(有的先煮后刮皮,再干燥)
11连翘:青翘加工时,祛除杂质蒸熟,晒干。
12栀子:入沸水烫随即捞出晒干,也可蒸熟后晒干。
13五倍子: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外外貌酿成灰色,以杀死内部的腻虫为度。取出晒干。
14全蝎:入盐水锅中煮了3-4小时煮至身能挺直竖立,违面抽沟,腹瘪时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15蚂蟥: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低温烘焙。
11 草酸钙方晶以及含有鞘纤维的:苦参,甘草,黄柏 泻叶 鸡血藤
12 细辛:以前用的全草,现在改用地下部门,也就是根及根茎
13 含有蒽醌类及游离蒽醌类:大黄,虎杖,何首乌,茜草,巴戟天,大血藤,番泻叶,决明子,注意既然有蒽醌就一般都有蒽醌类的反映
14 川乌:具有后生皮层,来源记住是毛茛科乌头的母根,附子为它的侧根的加工品,而草乌是北乌头的块根
8中夏:夏、秋两季都可采挖
9四川的贝母母:因地而异,西北地域、一般在6-7月雪融后采挖。
10浙贝母:初夏植株枯萎后采挖。
11麦冬:浙江小满至夏季采收,四川清明至谷雨采挖。
(二)产地加工需发汗的中药品种有:
1玄参:晒至半干,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再晒干或烘焙。
2杜仲:使之“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15 北豆根:防已科本物蝙蝠葛干燥根茎
山豆根:豆科越南槐的根茎
16 西洋参含有:拟人参F11,而人参无,含Rf
17 田七:又称铜皮铁骨,主产云南纹山,含止血成份主要为田七氨酸,又名田七素
18 含有香豆素:白芷,前胡,北沙参,南沙参,防风,秦皮,羌活,肉桂,补骨脂,小茴香,茵陈,青蒿,甘草,桑白皮,连翘,含有这种极其的药基本都有香豆素类的反映,如加盐酸以及三氯化铁显紫红色。注主身分含量较高反映才明显
11青蒿:阴干
12茯苓:阴干 乌蛇木柴熏,
13乌梢蛇:木柴熏至发黑,晒干。 低温焙砂仁,
14麝香: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薄商晒或阴。
15牛黄:阴干
一、儿茶、含儿茶素以及表儿茶素的总含量不少于21.0%。
2、蟾酥:含华蟾酥基以及脂蟾毒配基总量不少于6.0%。
3、何首乌:含2,3,5,4ˊ-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蒲萄糖苷不得少于1.0%。
1四、天麻:天麻素不得少于0.10%。
15、龙胆:龙胆苦苷不得少于1.0%。
16、丹参:丹参酮ⅡA不得少于0.20%。
17、黄芩:药材黄芩苷不得少于9.0%,黄芩片不得少于8.0%,酒黄芩不得少于8.0%。
1八、木香:木香烃内酯不得少于0.60%。
1九、吴茱萸:含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的总量不得少于0.20%。
注意:其中以块茎入药的有8种 延胡索、三棱、泽泻、天南草、中夏、山药、天麻、白及。 延胡三泽是块茎,
其中以鳞茎入药的2种:四川的贝母、浙贝。 天麻山半及南星,
(三)根与根茎入药的品种: 四川的贝母浙贝是鳞茎。
1大黄(根与根茎) 2威灵仙(根与根茎)3甘草(根与根茎) 4龙胆(根与根茎)5徐长卿(根及根茎) 6丹参(根及根茎)7茜草(根及根茎) 8紫菀(根与根茎) 9 山豆根(根与根茎)
注意:威灵仙、龙胆、徐长卿、茜草、紫菀为马尾状根类。根及根茎马尾根(5种),
剩下:大黄、丹参、甘草、山豆根不是马尾状根类。 再加山甘大丹参,
(四)根茎及根入药的品种 虎藁羌活根茎根。
1虎杖(根茎与根) 2藁本(根茎与根) 3羌活(根茎与根)
中药鉴定随笔总结笔记一
中药鉴定随笔总结
16斑蝥:闷死或烫死,晒干。
17鹿茸:锯茸、立即举行烫炸等加工、阴干或烘焙。
18 郁金:蒸至透心,取出晒干(浙江用郁金叶烧灰后,与块根拌以及,即能使根颜色变黑,又容易晒干。
蒸人天,厚郁连。煮黑附,芍延胡,盐蝎煮。烫栀木,太蝥土,还有鹿。蒸或煮,狗脊五。煮后蒸,片白附。
(五)干燥特殊的品种
2、柴胡:热浸法不得少于11.0%
3、党参:热浸法不得少于55.0%。
四、杜仲:热浸法药材不得少于11.0%,盐杜仲不的少于12.0%。
5、连翘:(冷浸)(65%乙醇)青翘不得少于30.0%老翘不得少于16.0%。
6、双黄连(热浸),不得少于8.0%。
7、全蝎(热浸),不得少于20.0%。
注意:其中块根入药的8种 何首乌、皇太子参、草乌、地黄、百部、天冬、麦冬、郁金。 何太草块根、二冬百地金。
(二)根茎入药物的品种 双子叶植物根为主,根茎芎黄北豆二术。
狗脊 锦马贯众(带叶柄的根茎) 芎藭 黄连胡黄连 北豆根 白术 苍术 延胡索(块茎) 三棱(块茎) 泽泻(块茎) 香附天南草(块茎) 中夏(块茎) 石菖蒲四川的贝母母(鳞茎) 浙贝母(鳞茎) 黄精玉竹 知母 山药(块茎)莪术姜黄 天麻(块茎) 白及(块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