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新教师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模板缺铁性贫血ppt

教案模板缺铁性贫血ppt

教案模板缺铁性贫血ppt教案模板缺铁性贫血ppt教案标题:了解缺铁性贫血教案目标:1.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病因。

2.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3.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4. 培养学生对于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重视。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健康是我们生活的基础,但有时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健康问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那就是缺铁性贫血。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缺铁性贫血吗?它有哪些症状?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定义和病因:a.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而导致的贫血疾病。

b. 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均衡、吸收障碍和慢性失血等。

2. 症状和诊断:a. 症状包括疲劳、头晕、心慌、皮肤苍白等。

b. 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查和铁代谢指标检测。

3. 预防和治疗:a.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膳食、补充铁元素和注意生活习惯。

b. 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铁剂和静脉注射铁剂。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缺铁性贫血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症状和诊断方法。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四、小结(5分钟)1. 总结学习内容:我们今天学习了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2. 强调重要观点: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预防缺铁性贫血非常重要。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缺铁性贫血的小论文,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2. 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经验和观察进行思考。

教学反馈:1. 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缺铁性贫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缺铁性贫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缺铁性贫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缺铁性贫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缺铁性贫血教案妇幼保健培训资料(第三期)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正常非孕妇女,铁的微量排泄和代偿摄取量保持着动态平衡。

妊娠4个月以后,铁的需要量逐渐增加,所以,在妊娠后半期约有25%的孕妇可因吸收不良,或因来源缺乏致使铁的摄入量不足,产生缺铁性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有哪些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多数起病缓慢,常见于4个月以上的婴儿、儿童及20~50岁生育期妇女(大多为经产妇)。

临床表现包括: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组织中含铁蛋白质酶的缺乏引起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引起缺铁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1)贫血本身的表现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缺铁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①缺铁潜伏期:在缺铁初期,仅有贮存铁减少,即在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贮存备用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减少,血清铁不降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也维持在正常范围,细胞内含铁酶类亦不减少。

当贮存铁耗竭,血清铁降低时,可仍无贫血表现,本阶段亦称缺铁潜伏期。

②缺铁性贫血早期:当贮存铁消耗,血清铁开始下降,铁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减少,红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开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

③重度缺铁性贫血:当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含铁酶亦渐缺乏,血清铁亦下降或显著降低,铁饱和度降低至10%左右,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呈代偿性增生,此时临床上则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的中、重度的缺铁性贫血。

贫血症状显著。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即所谓贫血的一般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带氧量减少所致的组织缺氧的表现。

症状的轻重与贫血的程度不一定平行,很多自觉症状往往与贫血的发生程度、发病的缓急及机体各器官的代偿能力有关。

(2)组织中缺铁和细胞含铁酶类减少引起细胞功能改变的表现有一些症状不一定是贫血本身所引起,而是组织中缺铁或酶的功能紊乱所引起。

缺铁性贫血教案

缺铁性贫血教案

缺铁性贫血教案XXX教案教学部门:附三院教研室:内科学教师姓名:授课时间:2014年03月27日课程名称内科学授课教师授课题目(章、节)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

3.了解铁的代谢途径及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其预防。

年级10级专业临床医学职称住院医师课型(大、小)大课学时1.5第六篇第三章缺铁性贫血内科学XXX主编XXX2008年1月第七版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及治疗原则。

2、难点:实验室搜检特性、铁代谢途径。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直观教学式(幻灯)。

3、讨论法。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1、授课内容简明、简要。

2、重点、难点凸起,联合详尽的论述和ppt幻灯,讲述内容易于理解和把握。

3、通过理论讲授和图片讲授,力求提高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

1根本内容:1、缺铁性贫血的定义1)储存铁耗尽(Iron n。

ID)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03分钟2)红细胞内铁缺乏(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3)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2、体内铁代谢的进程3、缺铁性贫常见病因和病发机制4、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缺铁原病发施展阐发2)贫血施展阐发3)组织缺铁施展阐发5、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血象2)骨髓象3)铁代谢4)红细胞内卟啉代谢6、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ID的诊断标准2)XXX的诊断标准3)IDA的诊断标准7、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8、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07分钟05分钟10分钟05分钟15分钟5分钟10分钟注: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缺铁性贫血教案2024

缺铁性贫血教案2024
九、参考书籍及网络资源
第九版内科学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的多学科专家共识(2022版)
十、课后作业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3.缺铁性贫血治疗的疗程?
4.缺铁性贫血实验室表现?
5.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十一、课后记及改进意见
1.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约100%,分析作业,学生很有收获。问答题以书本知识和老师PPT知识为主,查阅文献的相对较少。
对策:
在教学中,要不断结合大课理论,缺铁性贫血的诊治思路。不断对照书本理论和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培养学生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2.掌握缺铁性贫血诊断中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
3.熟悉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思路。
4.熟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2.小组讨论发言情况不错,总体时间刚好。这个过程对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课程的高阶性非常重要。为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一般采用三随机:随机抽取发言学生/随机抽取分析病例;和随机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效果不错。
存在问题:主要是图片截图偏少,思考题偏多,讲解内容多,时间偏紧。
改进意见:下一次注意,注意把握好时间,不要被讨论汇报占去太多时间。
十二、自主学习设计
1.学习内容与学时:自学(1h):
提前阅读缺铁性贫血的内容,完成思考题。
2.学习方法:主要通过学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完成学习。记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和老师讨论。
3.学习目标:加强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对贫血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有所了解。

缺铁性贫血教案

缺铁性贫血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 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
3、了解铁的代谢途径及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其预防。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及治疗原则。
2、 难点:实验室检查特点、铁代谢途径。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直观教学式(幻灯)。
3、 讨论法。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1、 授课内容简明、扼要。
2、 重点、难点突出,结合详尽的阐述和ppt幻灯,讲述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
3、 通过理论讲授和图片讲解,力图提高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1、缺铁性贫血的定义
03分钟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附三院 教研室:内科学 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2014年03月27日
课程名称内科学年级 Nhomakorabea0级专业
临床医学
授课教师
职称住院医师
课型(大、小)
大课
学时1.5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六篇第三章缺铁性贫血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 出版时间、版本)
内科学 陆再英 钟南山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 七版
(1)储存铁耗尽(Iron Depletion, ID)
(2)红细胞内铁缺乏(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
(3)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2、体内铁代谢的过程
07分钟
3、缺铁性贫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05分钟
4、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教案《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教案《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教案《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而设计的,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该疾病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并培养学生正确的营养观念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分析并解决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营养观念和生活习惯,增强其保护自己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2.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症状。

3.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方法。

4.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方法。

5.相关实验和案例分析。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贫血吗?-孩子的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才能判断是不是贫血?-贫血有哪些原因?2.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0分钟)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给学生介绍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原因和症状。

3.探究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方法(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铁的摄入途径有哪些?-什么样的饮食有助于预防贫血?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介绍讨论结果,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实验环节(3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可以是测定不同食物中铁的含量。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相关指导,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食物,并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5.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考核学生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评价,还可以布置小组作业或写一篇关于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心得体会,对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第一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1.1 定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需要增加而导致的铁储存耗竭,进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2 病因1.2.1 铁摄入不足:膳食中铁含量不足,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1.2.2 铁吸收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导致铁吸收不良。

1.2.3 铁需求增加:生长发育迅速、妊娠、哺乳期等导致铁需求增加。

1.3 临床表现1.3.1 贫血表现:皮肤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

1.3.2 组织缺氧表现:呼吸急促、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

1.3.3 神经系统表现:烦躁不安、易怒、记忆力减退等。

第二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评估2.1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等)和相关病史,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2 评估2.2.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疾病史等。

2.2.2 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

2.2.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第三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3.1 治疗原则3.1.1 补铁治疗: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

3.1.2 改善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猪肝、鸡蛋、豆类等。

3.1.3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需要增加的原因进行治疗。

3.2 药物治疗3.2.1 口服铁剂: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贫血程度确定,一般每日剂量为20-60mg/kg。

3.2.2 疗程:一般4-6周,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红蛋白水平调整。

3.3 饮食指导3.3.1 建议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猪肝、鸡蛋、豆类等。

3.3.2 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柑橘、草莓、西红柿等,促进铁的吸收。

第四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4.1 增加铁摄入4.1.1 建议孕妇、哺乳期妇女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

4.1.2 婴幼儿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米粉、肉泥等。

4.2 改善饮食搭配4.2.1 避免空腹饮茶、咖啡等,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缺铁贫授课教案 2(附任务单)

缺铁贫授课教案 2(附任务单)

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医护类专业“创新杯”说课比赛参赛作品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评估参赛选手:鲁红选送单位:济南护理职业学院课前指导学生按照要求编排情境短剧《我是否患了贫血》场景:社区卫生中心人物:护士、贫血患者、旁白各一人要求:1、剧中护患双方的交流内容涵盖上节课贫血的三个知识点——贫血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指标2、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得体,语言清晰流畅。

教案附页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唤情导入(7分钟)复习旧知:贫血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指标。

学生:表演情景剧《我是否患了贫血》教师:点评,顺势引导激励,展示课件由贫血的分类到入新课,板书课题,PPT展示课时目标。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对本节课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情感目标激趣探究(32分钟)任务一:找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分解为两个小任务:1:找出婴幼儿和育龄期妇女贫血高发的原因。

知识点:病因一需要量增多,摄入不足教师:布置任务,出示两张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婴幼儿和育龄期妇女更容易发生贫血?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图片及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加强合作意识,同时从简单问题入手,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消除她们对理论知识的畏难情绪。

2:找出短片中主人公两次贫血的原因。

视频短片:《隐藏在贫血背后的恐怖病因》知识点:病因二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导致慢性失血的疾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痔出血、月经过多等。

教师:播放视频,布下三个悬疑,即三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悬疑一:“短片主人公贫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做胃镜检查?”悬疑二:“胃癌是如何导致贫血的?”悬疑三:“患者胃大部切除手术一年后又发生贫血,为什么?”教师用语言和视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学生喜欢的视频短片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主动思考,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2.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相关检查。

3. 学会为缺铁性贫血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

4. 能够运用护理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1.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分类2.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计划5.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护理要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护理知识进行护理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扮演医护人员和缺铁性贫血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演示和沟通技巧训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缺铁性贫血护理案例的分析能力,检查学生对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评价: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护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和临床判断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相关教材或指南。

2. 课件: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

3. 案例材料: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案例。

4. 视频资料: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操作视频。

5. 角色扮演道具:医护人员服装、缺铁性贫血病人的道具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第二课时:讲解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相关检查。

3. 第三课时:学习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计划。

4. 第四课时:讨论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3. 学会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分类。

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采用角色扮演法模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掌握情况。

4.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提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材料:用于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小组讨论指南:指导学生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角色扮演剧本:提供学生模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参考。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的健康知识小视频引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题。

2. 授课:使用PPT或教学软件,详细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给出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识别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5. 总结: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策略和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强调关键信息。

七、教学要点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重要性。

最新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最新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治疗。

③了解铁的代谢。

2.能力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教学重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利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二、旧知回顾,导入新课1.贫血的概念2.贫血的一般表现三、新课讲解(问题引导法)(一)概述(问题引导法)1.概念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的代谢(1)铁的来源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2)铁的吸收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

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3)铁的分布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3.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铁丢失过多(二)护理评估(问题引导法)1.健康史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病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幼儿及儿童病人有无偏食和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身体评估(1)贫血共有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

(2)特殊表现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3)缺铁原发病表现3.心理-社会状况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效率低,常有自卑感。

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病人常有焦虑和烦躁。

缺铁性贫血教案

缺铁性贫血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课程名称:缺铁性贫血授课教师:职称:教研室:儿科教研室授课对象:临床医学(5)联系电话:教案学科系:儿科学系授课时间:2017.12.6求导入理解[导课]从贫血的总论引出造血原料缺乏引起常见的营养性贫血是什么?强调:贫血是因还是果?引出:缺铁性贫血,为什么是儿童常见的四大疾病之一?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概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N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强调:铁缺乏、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PPT 展示图片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缺铁性贫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而且发病率居高不下?问题:患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板书:缺铁性贫血IDAPPT IDA的概述3分钟了解[铁的代谢]1.铁的来源:(1)从食物中摄取铁;(2)红细胞释放的铁。

2.铁的吸收和运转:食物中的铁主要以Fe2’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

3.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总铁量中约64%用于合成血红蛋白,3.2%合成肌红蛋白,32%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骨髓、肝和脾内;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内和以运转铁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4.铁的排泄正常情况下每日仅有极少量的铁排出体外。

小儿每日排出量约为15μg/kg,5.铁的需要量:婴幼儿1mg/kg/d早产儿2mg/kg/d儿童﹤15mg/d强调:铁的代谢图。

2分钟理解[儿童不同时期铁的代谢特点]1.胎儿期铁代谢特点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铁,以孕后期3个月量最多,平均每日约4mg。

故足月儿从母体所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4~5月内之需未成熟儿从母体所获的铁较少,容易发生缺铁。

2.婴幼儿期铁代谢的特点足月新生儿体内总铁约75mg/kg,25%为贮存铁。

预防缺铁性贫血教案

预防缺铁性贫血教案

预防缺铁性贫血教案
预防缺铁性贫血
研究目标:
使学生了解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方法和必要知识,培养正确的饮食观念和知识。

研究过程:
一、导入课题
1.问话导入:同学们知道贫血是什么吗?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板书课题。

3.教师简单总结。

二、讲解课文,研究知识
一)讲解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积极思考并回答A什么是贫血?
B出现贫血对人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3.教师总结发生原因,学生认真听讲。

贫血是指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的医学现象。

多在学生中出现,主要是因为缺铁性贫血。

二)讲解课文第二、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教师介绍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如脸色苍白、心慌气短、头昏目眩等。

生长发育快、食物中摄取铁不足、偏食、挑食等也是原因。

三)研究第四自然段
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知识和方法。

三、复、总结。

预防缺铁性贫血教学设计

预防缺铁性贫血教学设计

预防缺铁性贫血教学设计
《预防缺铁性贫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缺铁性贫血是怎样形成的?
2、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教学重难点: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教具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谈话引入
二、学习新课
1、贫血
缺铁性贫血
2、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头晕、眼花、疲倦、嘴唇发白
3、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人体从膳食中需要的铁不能满足生理需要。

4、儿童少年为什么容易引起铁的缺乏?
5、怎样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
(1)注意平衡膳食
(2)多吃动物性食品。

如:瘦肉、猪肝等含的铁较容易被人体吸收。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绿色蔬菜和水果。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基本常识,学习效果非常好。

缺铁性贫血课程设计

缺铁性贫血课程设计

缺铁性贫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掌握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缺铁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了解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进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检测血液中的铁含量和血红蛋白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缺铁性贫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能够关注弱势群体,提高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2.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缺铁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3.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方法及流程;4.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5.缺铁性贫血的案例分析及讨论。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缺铁性贫血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等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病例,使学生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检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内科学》、《儿科学》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病例视频等;4.实验设备:血液分析仪、显微镜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章节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缺铁性贫血知识的掌握程度;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缺铁性贫血新教师教案

缺铁性贫血新教师教案
教案首页
第1次课授课时间2016.09.28
课程名称
缺铁性贫血
教员
魏文婷
学时
20分钟
基本教材
《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情况。
2.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用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
3.熟悉铁代谢生理过程。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概论2分钟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理解2分钟
铁代谢、缺铁性贫血的病因6分钟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8分钟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点小结2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缺铁性贫血特征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难点:铁代谢生理过程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1.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概况
摘要:尽管铁是地球上第4种最常见的元素,铁缺乏仍然是全球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在50%和10%左右,并且在儿童和分娩妇女中发病率较高。由于缺铁性贫血会对人体行为、发育、工作能力和免疫力产生影响,缺铁性贫血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节课程将通过对“缺铁性贫血”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缺铁性贫血临床诊断能力。
衰老红细胞破坏后放出的血红蛋白及其他铁蛋白分解代谢释放出来的铁又可有效地用来重新合成血红蛋白和铁化合物。正常人体每日损失的铁量极微,不超过15微克/kg.d。主要由胆汁、尿液、汗液和脱落的粘膜细胞排出。
4.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 摄入不足
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正常成人体内每日需要量约为1~1.5mg,妊娠哺乳妇女则需要约为4~6mg,若补充不足,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内科护理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教案

内科护理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教案

活页教案备注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6/1)1、教学内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2、教学目标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熟悉病因、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措施。

3、教学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

4、教学难点:该病的诊断依据5、课程思政:先让学生谈论自己理想的职业,而后引导学生分析目前就业现状、用人单位的预期与学生工作能力的差距,从而避免择业时好高骛远。

同时指出“行行出状元”,我们需要具有“工匠精神”。

6、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7、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前课复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复习血液系统的相关旧识,问:轻度出血内脏出血量小于多少?根据老师的指引回想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答:500ml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再引导其思考。

掌握重难点加深记忆8、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小结这一节课的知识点,看怎样贫血患者的日常生活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9、作业布置:完成习题10、教学反思:第二环节: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贫血的分类1.按贫血的病因与发机制分类 2.按血红蛋白的浓度分类 3.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4.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类记录笔记;根据老师的引导进入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2.神经系统的表现 3.呼吸系统的表现 4.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5.消化系统的表现 6.泌尿生殖系统的表现记录知识点举一反三,通过列举法进行归纳总结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引导积极思考。

缺铁性贫血1.铁的代谢2.病因与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治疗药物(口服铁剂)5.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首选的辅助检查及其健康指导、治疗要点。

铁剂治疗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介绍贫血以及为控制其症状所需用药进行的评价。

就有关疾病发生、诊断、治疗进行记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缺铁性贫血预防教案

缺铁性贫血预防教案

缺铁性贫血预防教案教案标题:缺铁性贫血预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相关症状。

2.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和日常生活中提高铁吸收的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缺铁性贫血的知识以及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 师生互动:请学生谈谈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了解,是否在生活中遇到过相关的情况。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投影或黑板等方式展示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相关症状。

- 解释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和缺铁导致的不良后果。

- 讲解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膳食和增加铁吸收的方法。

3. 讨论与案例分析(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方法,以及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应对的情况。

- 组内讨论和展示: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总结,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并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

4. 游戏与实践(20分钟):- 缺铁性贫血知识问答游戏:设计一些与缺铁性贫血相关的问题,供学生参与问答。

奖励正确答案,并解释具体原因。

- 示范制作缺铁性贫血预防餐:教师现场示范制作一道富含铁元素的健康食品,并解释其营养价值和制作方法。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或口头描述自己所了解的食品。

5. 结束(5分钟):-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再次强调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性。

-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缺铁性贫血的小结,并列举三种能促进铁吸收的食物。

教学资源:1. 投影仪或黑板、粉笔2. 缺铁性贫血相关的幻灯片或教学画板3. 缺铁性贫血相关的案例分析材料4. 缺铁性贫血知识问答游戏题目5. 预备制作缺铁性贫血预防餐所需的食材和器具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对缺铁性贫血预防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游戏中学生的回答情况和提问互动来评估他们对缺铁性贫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

2.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提高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病因。

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小组讨论法:讨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案例资料。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引导学生识别和判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6. 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案例时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提出的预防、治疗方法的合理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专业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实际操作血红蛋白测定等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案: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医学资料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3. 专业软件:使用医学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诊断,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衰老红细胞破坏后放出的血红蛋白及其他铁蛋白分解代谢释放出来的铁又可有效地用来重新合成血红蛋白和铁化合物。正常人体每日损失的铁量极微,不超过15微克/kg.d。主要由胆汁、尿液、汗液和脱落的粘膜细胞排出。
4.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 摄入不足
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正常成人体内每日需要量约为1~1.5mg,妊娠哺乳妇女则需要约为4~6mg,若补充不足,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从肠道吸收的铁进入血浆后,与转铁蛋白结合,输送到组织中贮存或至骨髓中参与造血。在正常情况下,约有1/3的转铁 蛋白与铁结合,结合的铁就是血清铁。其余的2/3转铁蛋白,仍具有与铁结合的能力,在体外加上一定量的铁可使其成饱和状态,所加的铁量称为未饱和铁结合 力。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称为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铁与血清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值称为血清铁饱和度。
2.缺铁性贫血的概念理解
概念:缺铁性贫血是由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
理解:定义中的关键词有哪些呢?
1.“缺铁引起”指明病因为铁缺乏,在后面我们会通过铁代谢的过程详细分析导致铁缺乏的三大病因。
2.“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明确了IDA的贫血类型。回顾缺血诊断及贫血分类,与后续大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进行区分。
7.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点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发病年龄、病因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血红蛋白量比红细胞数降低明显及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对诊断意义较大。
诊断本病一般不需做骨髓检查。如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可试用铁剂治疗,如给药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贫血改善,则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包括铁粒幼红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普鲁氏蓝染色检查),以及血清铁含量,血清铁结合力等铁代谢检查。诊断明确后还应进一步找出发病原因(如有无食物过敏、肠道慢性失血、寄生虫病等),以便对因治疗。
8.课后案例讨论
患者女性,25岁,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加重伴心慌1个月来诊。
1年前无明显诱因头晕、乏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从前红润,但能照常上班,近1个 月来加重伴活动后心慌,曾到医院检查说血红蛋白低(具体不详),给硫酸亚铁口服,因胃难 受仅用过1天,病后进食正常,不挑食,二便正常,无便血、黑便、尿色异常、鼻衄和齿龈 出血。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结婚半年,月经初 潮14岁,7天/27天,末次月经半月前,近2年月经量多,半年来更明显。
组织缺铁特殊表现:皮肤干燥、毛发易脱落、反甲、匙状甲、粘膜损害:口角炎、舌炎,plummer-vision综合征(缺铁性吞咽困难)。
精神行为异常: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
6.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以血红蛋白量减低为主。贫血早期红细胞数不减少,随着病情的发展红细胞数也减少。红细胞平均容积小于正常,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减低。网织红细胞数正常。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央浅染区增大。红细胞脆性降低。
2.铁代谢检查:血清铁减低,dL。血清总铁结合力增加,>μg/dL。血清铁饱和度明显下降,<15%。
3.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严重病例也可增生低下。粒、红比例正常或后者增多。红细胞系统中以中幼和晚幼红细胞增加明 显。各期红细胞胞体均较小,胞浆量少,染色偏蓝,因而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较胞核差。以普鲁氏蓝染色法可见铁粒幼红细胞减少,往往低于1.5%以下。白细胞系 统无特殊改变。巨核细胞多正常。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理解2分钟
铁代谢、缺铁性贫血的病因6分钟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8分钟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点小结2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缺铁性贫血特征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难点:铁代谢生理过程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1.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概况
摘要:尽管铁是地球上第4种最常见的元素,铁缺乏仍然是全球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在50%和10%左右,并且在儿童和分娩妇女中发病率较高。由于缺铁性贫血会对人体行为、发育、工作能力和免疫力产生影响,缺铁性贫血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节课程将通过对“缺铁性贫血”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缺铁性贫血临床诊断能力。
3.“缺铁异常”即后续所要讲授的缺铁引起的特殊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
3.铁代谢:
常人体内铁的含量为35~60mg/kg。其中65~70%存在于循环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25~30%为贮存铁, 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网状内皮系统(肝、脾、骨髓等)中,约5%存在于肌红蛋白及各种含铁的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等)中。
教案首页
第1次课授课时间2016.09.28
课程名称
缺铁性贫血
教员
魏文婷
学时
20分钟
基本教材
《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情况。
2.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用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
3.熟悉铁代谢生理过程。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概论2分钟
人体需要的铁来源于食物和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一般食物中所含的铁仅约5~10%能被吸收。植物中的铁吸收率低, 而动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率高。二价铁比三价铁容易吸收。同时食入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以及胃液中的盐酸均有利于铁的吸收,而食物中的磷酸、草酸,植酸则有碍于铁的吸收。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进行。肠粘膜细胞有调节铁吸收的功能。这种细胞寿命为2~3天,在肠腔和血液之间形成一暂时保存铁的地带。在体内铁过多时,大量保存铁的肠粘膜细胞在肠腔内脱落排出体外,使铁吸收减少。相反,在缺铁和造血功能增强时,铁通过肠粘膜进入血循环的量增多。
2吸收障碍
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丢失过多
食物过敏、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失血1ml就相当于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都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5.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