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藏形成机理

合集下载

论天然气富集成藏的地质因素

论天然气富集成藏的地质因素

论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论文提要天然气(Natural Gas)是埋藏在地下的古生物经过亿万年的高温和高压等作用而形成的可燃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热值高、燃烧稳定、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

其利用领域非常广泛,除了能用于炊事外,还可广泛作为发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玻璃陶瓷、汽车、集中空调的燃料或原料。

因而初步总结出我国气藏形成和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对今后天然气勘探及开发工作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是从以下七个主要地质因素来展开论述的。

其间,天然气藏形成与富集的基本条件包括:一定规模的气源岩、一定厚度的储层、区域盖层、古隆起和早期圈闭的作用;充分条件包括:断层与不整合面的改善作用、二次生气、脱溶(脱附)作用。

正文一、一定规模的气源岩气源岩的规模和生产潜力无疑是天然气藏形成和富集的基本地质条件,气藏的富集程度除与气源岩规模和生产潜力密切相关外,还与气源岩和储层相互接触关系有关。

(一)气源岩的规模和生产潜力最关键的是,气源层系要有一定的厚度和相当高的生气潜力。

一定的生气强度是较大气田形成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当生气量大于水溶气量(当与油伴生时,还要考虑油的溶解气量)、岩石吸附气量和散失气三者之和时,才有可能形成天然气的聚集。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大气田总是分布在生气强度相当大的范围内。

如前苏联西西伯利亚盆地,大气田分布于生气强度大于30ⅹ108m3/km2范围内,而特大气田绝大部分集中在生气强度大于40ⅹ108m3/km2区域。

再如,我国渤海湾盆地的东濮凹陷,储量较大的文留气藏和白庙气田都分布在生气强度大于60ⅹ108m3/km2范围内①(图1,见下页)。

(二)气源岩与储层的接触关系气源岩与储层的接触关系直接涉及到气源岩生成的天然气能否有效地运移到储层的问题,一般气源岩与储层直接接触比不相接触的富气作用大。

从我国已发现的油气田中可划分出内接式、紧接式和跨越式三种类型。

1.内接式储层呈“透镜体”被包在气源岩中,源岩生成的天然气能充分向储气层运聚。

第六章 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演示文稿

第六章 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演示文稿
27
在自由状态下边界值为: 淡水:压力梯度9.79Kpa/m; 饱和盐水压力梯度11.9Kpa/m。 大于该边界值为超压;小于该边界值为欠压。
28
3、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
〔1〕流体热增压作用 〔2〕剥蚀作用 〔3〕断裂与岩性封闭作用 〔4〕刺穿作用 〔5〕浮力作用 〔6〕粘土矿物成岩演变
29
1.流体热增压 随着地层埋深加大,经受地温升高,导致有机质成熟生 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地层水会出现水热增压现象,在 烃源层及褚集层中都会造成异常高地层压力。
4
第一节 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
地温场是地球内部热能通过导热率不同的岩石 在地壳上的表现。
随着深度的加大温度会不断增加。而温度的 变化又会对油气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5
1、地温梯度〔GT ;地热 增温率〕
——地球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所 增加的度数。OC/100米
• 沿着大断裂带常出现高GT • 大陆边缘三角洲沉积发育地区,常出现GT
6
TH 0 ×100
H
式中: —地温梯度,℃/100m;
TH—在井深H处的地层温度,℃; 0 —年平均地表温度,℃。
7
n 地温梯度的三个控制因素: 地层流体
热流值、热导率、
n 热流值 ( Q): 一定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的热量,
n 导热率 ( K) : 温差为 1度时,每 1s 内能通过厚 1cm、 面积为 1cm2体积的热力。
19
3、地温场与油气成藏关系
(1)地温对有机质向油气转化有决定性作用 • GT高:利于有机质向油气转化; • GT低或多次上升剥蚀:可延缓烃源岩热成熟
(2)地温增大,利于油气的运移 • T↑,有助于形成异常高压,促使排烃。 • T↑,流体粘度↓,利于二次运移。 • 温差:可导致热对流运移。

石油地质—为什么天然气比石油分布更广泛

石油地质—为什么天然气比石油分布更广泛

《石油地质》课程自主学习汇报——为什么天然气比石油分布广泛一、命题分析导向众所周知,石油与天然气在诸多方面都表现迥异。

面对“为什么天然气比石油分布广泛”应该从石油与天然气各个方面的不同点着手考虑,具体讲应该从各自物理化学性质、成因、储集成藏情况等方面分析。

天然气分布更加广泛即为生成来源广(气源)、空间分布广。

二、石油、天然气概述1、石油: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主要有烷烃、环烷烃、及其芳香烃3种烃类物质组成,另外H/C较天然气低,分子量较大。

2、天然气:天然气为可燃有机矿产,气态。

其主要成分是烃类,多以甲烷为主、重烃次之。

天然气粘度随温度、压力增高而增大;天然气还具有扩散性,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分子体积很小,在地下具有很强的扩散性。

三、石油、天然气的生成特点具有差异演化阶段:根据有机质演化过程中油气生产机理和产物类型的变化,可将有机质的演化过程划分为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降解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和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有机质演化阶段和特征由上述的各有机成因演化阶段可知,液态石油形成的最佳时期为成熟阶段,该阶段随温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增长,使得干酪根的化学键断裂,受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可使长链烃断裂成小分子烃逐渐形成多种烃类物质组成的石油,气态烃类生产少。

气态烃类物质可在未成熟、高成熟、过成熟三个阶段形成,因此天然气从形成阶段来讲其形成的时间要比石油充裕很多,而石油的形成则显得十分苛刻。

天然气成因特点: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生产具有成气母质类型多、成气机理多、成气环境广泛的特点。

1、生气母质具有多元性(1)无机物石油是有机成因的,天然气除有机成因外还可以通过无机成因生成,比如:CO2与H2在细菌作用下还原生成甲烷。

(2)原始沉积有机质在早期的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在没有生成干酪根前就可通过细菌分解作用生产天然气。

(3)Ⅰ、Ⅱ、Ⅲ型干酪根石油仅仅局限于Ⅰ、Ⅱ型干酪根而天然气可由Ⅰ、Ⅱ、Ⅲ型干酪根生产。

异常压力与气藏的形成

异常压力与气藏的形成

克拉2气田圈闭类型
克拉2气田温压特征
地层温、压系统
94 3400 3500 3600
D/m
96
98
100
102
104
106
72 -1900 -2000 -2100
73
74
75
76
77
t = 0.02188H+17.7755 R = 0.9689
H/m
P =-0.0036H+65.959 R = 0.9521
计算单元 E1-2km3 E1-2km5~K1bs1 K1bs2 K1bs3~K1b 合 计
A 2 (km )
H (m)
φ (%) 12.3 12.3 13.6 9.7
Sgi (%) 89 68 73 65
T (K)
Pi (MPa)
Zi
G 8 3 (×10 m ) 116.57 1337.63 1219.89 166.77 2840.86
流体封存箱 的周期破裂
与封存箱有关的成藏模式
琼东南盆地高压气藏形成模式
The overpressure compartment is a dynamics system, leakage by intermittent fracturing of the top seal may cyclically occur. There is a tendency for gas to preferentially leak from the top of structures, the top seal acts like a safety valve on a pressure cooker and the gas preferentially escapes through the top seal. A gas cloud (gas chimney) overlays the prospect.

天然气藏超临界CO2埋存及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机理

天然气藏超临界CO2埋存及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机理

天然气藏超临界CO2埋存及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机理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减排和埋存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超临界CO2埋存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碳减排策略,在地质碳储存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天然气藏超临界CO2埋存及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机理,分析该技术在地质碳储存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的碳减排和油气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介绍了超临界CO2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阐述了超临界CO2在天然气藏中的埋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超临界CO2埋存对天然气藏物性的影响,包括天然气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和饱和度等。

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超临界CO2埋存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机理,包括超临界CO2的溶解作用、扩散作用以及其与天然气的置换作用等。

本文总结了超临界CO2埋存及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超临界CO2埋存技术在地质碳储存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我国碳减排和油气资源开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天然气藏超临界2埋存机理超临界CO2(ScCO2)埋存是一种新兴的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该技术利用CO2在超临界状态下的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注入到地下天然气藏中,从而实现CO2的长期安全埋存和同时提高天然气的采收率。

超临界CO2埋存技术结合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与扩散:超临界CO2在注入到天然气藏后,会与天然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发生溶解和扩散作用。

由于超临界CO2的高密度和低粘度特性,它可以在天然气藏中迅速扩散,并与天然气中的烃类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CO2的埋存。

置换作用:超临界CO2在扩散过程中,可以通过置换作用将天然气藏中的烃类物质推出,从而提高天然气的采收率。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形成机理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形成机理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形成机理[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是近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优质能源,分布广,资源量大,目前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总结了海底水合物合成的条件和过程。

[关键字] 天然气水合物宏观模型成矿机理0引言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紧张,寻找并开发各种新型可接替能源的任务已迫在眉睫。

天然气水合物是近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优质能源,据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碳的含量等于石油、煤等化石能源中碳含量的两倍,因而成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能源。

地球上天然气水合物含量丰富,27%陆地和90%海域中都存在,陆地上水合物主要存在冻土中200-2000米深度处,而海洋中主要存在于海底以下500-800米深度处。

2007年,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在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

使我国成为距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钻探到水合物的国家,且初步预测,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远景资源量可达上百亿吨油当量。

因此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的热点,天然气水合物作为重要的替代能源,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而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研究是对水合物进行勘探开发的基础,所以本文从各个方面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进行总结分析。

1 水合物合成机理1.1 宏观模型迄今为止,天然气水合物的合成过程在微观层面仍然不是很清晰,但在宏观层面上可以用一些热力学的模型进行解释。

在Sloan提出的簇团理论体系中,气体分子首先溶解在水中,然后合成不稳定的簇,之后在水的表面聚集起来。

当簇团达到一定尺寸后就合成了宏观的核。

另外一种理论是Rodger提出的表面驱动层理论,他认为气体分子首先在水的表面吸附,之后被束缚在局部的晶体的空穴中,Kvamme运用动力学模型扩展了这个理论,预测了在水和二氧化碳表面首先成核,由于水表面的波动,水和气体分子才可以混合,从而形成水合物。

簇团理论和表面驱动层理论都认为在水的表面首先出现水合物初级结构,所以这两个理论是类似的。

英吉苏凹陷天然气藏成岩演化模式及成藏机理

英吉苏凹陷天然气藏成岩演化模式及成藏机理

以后 , 皆有出露地表的标志 , 在地震剖面上可观察到 明显削截 现象 , 交替 现象在该 地 区十分活跃 , 水 并演 变为淋滤水压系统( 2 . 图 )据薄片观察, 这些储层 的 成岩矿物 以高岭石含量高为特点 , 电镜下可见大量 自生高岭石充填粒 间孔 隙, 这也是酸性大气潜水淋
维普资讯
20 08年 5月 第2 3卷第 3期
西安石油大学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un l f i nS io ie i ( auaS i c dt n ora o hyuUnvr t N trl c ne io ) Xa sy e E i
侏 罗系 、 自垩 系、 生界 较 全 . 吉 苏 凹 陷钻 井 揭 露 新 英 的地层 自上而 下依 次 为新 生界 第 四系 、 上第 三 系 和
部 地 区广 阔 的油气 勘 探前 景 , 而 使英 吉 苏 凹 陷 中 从 生 界 的油气 勘 探进 入 一个 新 阶段 . 同 时也 面 临着 但 众 多需要解 决 的问题 , 如油气 储层 的形 成 、 成岩 演化 和 油气成 藏 条 件 等 尚处 于 探 索 阶段 [3. 些 问 题 1]这 -
1 地 质 背 景
英吉苏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 , 南北夹持
于塔 东低 凸起 和库 鲁 吉塔 克 断 隆 之 间 , 部 与满 加 西 尔 凹陷相接 , 北方 向为孔雀 河斜 坡 , 西 向东北方 向过
渡至罗布泊 凹陷, 东西长约 2 0k 南北宽 10 5 m, 2~
图 1 英 吉 苏 凹 陷位 置 图
2 11 大气水 ( 藏 ) .. 埋 成岩 作 用 与 大气水 下 渗淋
滤有关的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可以解释侏罗系阿合组 和 阳霞组砂 岩储层 次生孔 隙 的发育特征 . 从英吉苏凹陷的构造背景来看 , 南部和北部均 为斜坡 地带 , 部与广 阔 的库 鲁克塔 格隆起 相连 . 北 在

鄂尔多斯盆地油_气_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油_气_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第10卷 第29期 2010年10月1671 1815(2010)29 7123 06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Sc i ence T echnology and Eng i neer i ngV o l10 N o 29 O ct 2010 2010 Sci T ech Engng地球科学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丛 琳 李文龙(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163318)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石油分布在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中,侏罗系油藏受侵蚀河谷控制,三叠系的油藏受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天然气分布在上、下古生界,河流 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上古生界天然气分布,古风化壳岩溶潜台控制了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分布;煤分布在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构造转折期和古气候控制了聚煤期。

石油、天然气和煤在盆地中呈现规律性叠置,不同构造单元叠置的样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降低勘探成本,应进行石油、天然气和煤综合勘探思路。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煤 鄂尔多斯盆地 成藏机理 分布规律中图法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志码A2010年6月21日收到,8月5日修改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5007 03)资助第一作者简介:丛 琳(1983 ),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

E m ai:l congli ndq @163.co m 。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大型多旋回克拉通沉积盆地,该盆地构造格局划分为伊盟隆起、陕北斜坡、渭北隆起、晋西褶曲带、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六个构造单元[1]。

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2 5],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油、气、煤矿产资源共存的盆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地质学者对该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种资源的成藏理论和勘探方法作了大量研究[6 14],但尚未将油、气、煤纳入一个系统中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通过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成藏因素分析,讨论油、气、煤的分布规律性,为进一步综合勘探提供思路。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绪论知识点:石油地质学的概念: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的学科,是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的简称。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经典内容:1、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油气藏中的流体(气、油、水)、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2、油气藏形成原理(形成机理:烃源岩和油气成因、油气运移和聚集、油气藏形成及破坏)3、油气分布规律(含油气盆地、盆地中的油气聚集单元和油气在时、空、深上的分布规律)扩展内容: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非常规含油气系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和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基本概念: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 ),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的灰分:石油燃烧后的余烬。

石油的比重:单位体积石油的重量。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的特性,即石油的荧光性。

天然气(Natural Gas):广义: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凝析气:一种特殊的气藏气。

在地下较高温度、压力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呈单一气相存在,故称凝析气。

(凝析油:指在地层特殊温压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被开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而逆凝结为液态烃即称凝析油。

)(含有凝析油的气藏,称为凝析油气藏,或称为凝析气藏)固态气水合物:(何生、叶加仁等编著《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油田水(Oil And Gas Field Water):(何生、叶加仁等编著《石油及天然地质学》称为油气田水)广义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

狭义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气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气层水。

油田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油气田水中溶解固体物质的总和。

知识点: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C)和氢(H),其次是氮(N)、硫(S)、氧(O)。

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征:碳、氢两元素主要呈烃类化合物存在,是石油组成的主体。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成藏机理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成藏机理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成藏机理苏里格气田是上、下古生界含气层系叠合发育区,天气生成、运移和保存条件较好。

气源岩主要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至陆相的含煤地层,天然气为高成熟裂解气,苏里格气田处于就近运移的指向带上,条件非常利于天然气富集,并且地质构造没有对天然气构成影响,砂体的储集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很强,有一定的规律。

成藏条件皆成大型化发育,源储紧密接触是大型化成藏的基础。

天然气大型化成藏的重要条件是源灶埋藏期规模储蓄能量,抬升规模排气。

它表现为岩性气藏集群式成藏,总体规模大。

一、成藏基本条件苏里格气田气藏压力为低压原因是埋藏深及沉淀配置、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苏里格气田经历了气藏压力逐渐降低的演化过程。

1、气源岩与储集层苏里格气田属上古生界含气系统天然气。

来源比较单一。

苏里格气田与附近的烃源岩生气强度分布于18@108-40@108立方米/平方公里之间,处于生气高峰期具备形成中型气田的烃源岩条件。

下石盒子组底部的盒砂体和山西组上部的山砂体构成了苏里格气田主力层。

中粒层、含砾层石英砂岩构成了盒山段储层,储层空间以各种类型次生溶孔为主。

2、盖层100米以上的稳定的河漫湖相泥质岩构成了上古气藏的区域盖层。

覆泥岩及上倾方向致密泥岩为藏的直接盖层及侧向提供了良好的封堵条件,形成了较强的封盖能力,形成了良好的盖层。

苏里格气田大型岩性气藏体系的基础地质条件的形成得益于丰富的烃源岩、近南北展布的带状砂岩体、广厚的区域盖层以及分流间湾、支间洼地、河漫相泥岩等致密砂岩的遮挡。

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1.生、排烃特征受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至中生代连续沉降沉积特征的影响,苏里格及邻区的烃源岩热演化为连续过程。

烃源岩在快速埋藏期溫度达到80-90e(Ro-0.6%-0.8%开始生气,整个侏罗纪时期由于沉降缓慢,烃源岩未达到生气高峰,生成的天然气较少;而在快速埋藏期恰好与热异常事件相对应。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已进入高成熟阶段,气田进入生、排气高峰期,从烃源岩生气的整个过程看,均有天然气的生成与排出,生气期主要在K1时期。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摘要:随着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勘探从有明显圈闭型的油气藏,进入大规模连片储集体系的连续型油气藏;地层油气藏从东部盆底基岩潜山油气藏,进入中西部大型不整合面控制的大规模地层油气藏。

根据圈闭是否具有明确界限和油气聚集分布状态,把油气藏分为常规圈闭型油气藏和非圈闭连续型油气藏两大类,明确了连续型油气藏内涵,阐述了其主要地质特征。

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及其砂质碎屑流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和大面积分布的地质基础,成岩相定量评价是低—特低孔渗连续型储层评价的重要方法。

在湖盆中心陆相沉积上,建立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组为代表的湖盆中心深水砂质碎屑流重力成因沉积模式,拓展了中国湖盆中心部位找油新领域;在储层评价上,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例,系统提出了成岩相内涵、分类和评价方法,运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等参数定量表征成岩相,为落实有利储集体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业化评价方法。

中国连续型油气藏储量规模与潜力很大。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陆上油气勘探总体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转变,岩性地层大油气田目前已进入发现高峰期,相继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发现了多个亿吨级以上的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展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

目前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中国陆上最重要的勘探领域和储量增长的主体,2003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比例已达到60%~70%。

其中连续型油气藏将是今后该勘探领域的重中之重。

随着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实践中迫切需要针对湖盆中心大规模连片厚砂岩形成机制与分布,大面积低渗透率背景下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定量评价方法,大型地层油气藏成因类型与成藏机制,大范围连续型油气藏形机理、富集规律与储量规模等关键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连续型油气藏;大型浅水三角洲;砂质碎屑流;成岩相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大型浅水三角洲连片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连片大油气区的地质基础。

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开发关键技术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为例

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开发关键技术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为例

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
1、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的成 因和基本特征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位于我国四川省西南部,主要包括四川盆地内的多个 坳陷和构造带。这些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事件、盆地构造 演化、沉积环境等因素。上三叠统气藏以生物气为主,其中以四川盆地内的须家 河组、自流井组和龙潭组为主要储层。这些储层具有低渗透、低孔隙度、非均质 性强等特点,是形成非常规油气藏的重要条件。
(3)沉积作用:沉积环境对储层的质量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川西坳陷 上三叠统气藏中,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储层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3、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的形 成规律和基本特点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的形成规律和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常规油气藏形成于晚三叠世,具有较长的成藏期;
结论本次演示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为例,探讨了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 及开发关键技术。
参考内容
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重要性和意 义
非常规油气藏是指那些在传统技术和经济条件下难以开发和利用的石油和天 然气资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非常规油气藏 的开发逐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本次演示将介绍非常规油气藏的形成 机理和开发关键技术,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1)储层低渗透、低孔隙度、非均质性强,导致产能低下和开发难度大;
(2)气藏分布不均一,储量规模小,资源品质差异大; (3)复杂的成藏规律和影响因素增加了预测和评估的难度;
(4)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问题。
2、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的开 发关键技术和策略
针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开发的难点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关键技术和策 略:
2、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的形 成机理和内在因素

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

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
2成藏特征对比 常规天然气藏、煤层气藏以及页岩气藏在成藏特征 上既有相似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下面主要从气体来 源、储集介质、盖层条件、圈闭条件、分布特点等五个方
面来对比研究常规天然气藏、煤层气藏以及页岩气藏的 成藏特征。
(1)气体来源。煤层气、页岩气和常规天然气都来自 于生物气或热成熟气,其中常规天然气还可以是原油裂 解气。
参考文献: 【1】王红岩,张建博等.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J】. 天然气工业,2004,24(5):ll~13. 【2】张金川,徐波等.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J】. 天然气工业,2008,28(6):136~140. 【3】陈更生,董大忠等.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 律初探【J】.天然气工业,2009,29(5):17~21. 【4】徐波等.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 比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1):26~30. [5】薛会等.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J】.地球科学 与环境学报,2006,28(2):53~57.
中国石油和化工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2010(9)
参考文献(10条)
1.薛会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期刊论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02)
2.王红岩.张建博.李景明.刘洪林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2004(5)
3.徐波 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1)
8.徐波.郑兆慧.唐玄.郭华强.聂海宽.张培先 页岩气和根缘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机理对比研究 2009(1)
9.王红岩;建博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期刊论文]-天然气工业 2004(05)
10.薛会.张金川.刘丽芳.卞昌蓉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 2006(2)

天然气和煤层气,页岩气区别

天然气和煤层气,页岩气区别

天然气和煤层气,页岩气区别主要有四点区别:1储集机理不同常规天然气以自由状态储存在储层孔隙中。

当气源充足时,计算得出:量主要与孔隙空间的大小有关。

煤层气则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孔隙的表面之上,其据计量与煤层的吸附性密切相关。

2成藏过程不同常规天然气从烃源岩中生成后,经过一定距离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在储层中聚集,运移方向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即天然气主要是在浮力和流体压力的驱使下进行运移;煤层气由煤源岩生成之后直接被煤储层吸附而聚集,这种聚集不受流体动力场的控制而受温压场的控制。

3气藏边界不同常规天然气具有明显的气藏边界,气藏边界内外的天然气具有“是”和“否”性质变化;而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气藏边界不确定,只要有煤就有煤层气的存在,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煤层气相对富集形成煤层气藏。

因此,煤层气藏内外是含气丰度的差别,而不是有气和无气的差别。

4流体状态不同常规天然气藏和煤层气藏都有气相和水相,但它们处于不同的状态:常规天然气藏一般以气相为主,即储集空间被游离的气相所占据,存在少量束缚水,水主要以边水和底水的形式存在于气藏的边部和底部,具有统一的气-水界面;而煤储层中大的孔隙空间主要是被水所占据,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气,部分孔隙中存在游离气相,气藏中的大部分气体以吸附相存在,占80%以上,即煤层气藏中有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种存在形式。

I.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之间的关系和相似性专业上把天然气称为常规天然气,而把煤层气与页岩气称为非常规天然气,其本质都它是“天然气”,即天然形成的气体。

它们都是埋藏在沉积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骸。

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是自然形成的清洁优质能源,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1.常规天然气(natualgas)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还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

成分相对复杂,比重约为0.65。

它比空气轻,无色无味,无毒。

2.煤层气(coalbed)俗称“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成分较简单,是基本上未运移煤层外,煤层气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存在于煤层及其围岩中。

第6章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

第6章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

迄今为止,可用于研究和预测地下流体压力场的方法有 很多,但就其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而言,以声波测井、 实测地层压力(DST、RFT、FMT等)和地震速度资料 最为重要。其中前两种方法仅适用于已钻探地区,后者 则可应用于凹陷深部和未钻探地区的压力场研究和预测,
为钻探提供钻前预测服务,并使压力场和超压系统的研
A、B为低封闭;C为高封闭;
1.油气运移方向;2.页岩封闭;3.烃源 岩;4.蒸发岩;5.碳酸盐岩
2. 不连续组合内较长距离的侧向运移 如: 图6-9。
图6-9 阿尔及利亚奥得米亚盆地东西向剖面图油自西向东沿不整合面运移(据 Balducchi&Pommier,1970修改) 1.第三系;2.三叠系下统;3.油气运移方向;4.志留系;5.油
四、构造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确定各地的点应力状态
(时间、大小和方向)的基础上,研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个
构造活动时期的构造应力分布。 构造应力场是影响油气运移、聚集乃至保存和破坏的重
要因素之一。
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无论是对划分盆地构造演化阶段与认 识盆地构的发育规律和油气运移聚集规律,还是对油气田的
综合影响,其中热传导是沉积盆地中热能传递的基本方式,控制着区
域地温场,传导热流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盆地形成演化的深部过程、动 力学机制及沉积盖层非均质性引起的基底热流的再分配;热对流常常
导致局部地温异常,热辐射则影响着地表温度。
地下温度、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是表征地温场的三个基本参数。
地下温度数据是研究地温场的最基础和第一手资料,钻井资料的测
4.潜山油藏
图6-7 华北盆地冀中坳陷深凹陷与潜山油气藏分布图 (据吴继龙,1986)
(二)较长距离的侧向运移 1. 连续组合内较长距离的侧向运移较长距离是指十几千米以上。 如: 图6-8。 图6-8 东委内瑞拉前陆盆地(A)、威 利斯顿盆地(B)和阿拉斯加北坡

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09.5.19中国石化报油气周刊7版头条)日前,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项目通过中国石化鉴定,该项目是由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承担完成的。

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运用硫化氢气体硫同位素分析技术和模拟实验方法,对硫化氢气体气藏的形成预测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资料齐全,方法技术先进,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天然气藏中,硫化氢含量超过5%时称为高含硫天然气。

高含硫天然气藏资源量大,目前全球已发现300多个具有工业价值的高含硫气田。

硫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存在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有不利影响。

硫化氢对钻井设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缩短油气井和其他设备寿命,增加了气田勘探开发成本和技术难度。

硫化氢也是一种剧毒气体,硫化氢的泄漏易造成人身伤亡和环境污染。

因此,开展高含硫气藏研究,对于降低行业成本、保证安全生产、促进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探索硫化氢形成、富集和分布规律,为安全勘探开发提供依据硫化氢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极易溶于水,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

这使其分析测试水平明显较低,尚未建立较为成熟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方法体系,研究者对不同成因硫化氢天然气的组成及稳定同位素特征仍不清楚,因此,无法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上对高含硫天然气的形成条件和形成环境进行追索,也难以确定烃类气体与硫化氢气体的亲缘关系。

在含硫化氢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方面,我国对硫化氢组分及其同位素测试分析很不规范且研究薄弱。

许多分析测试单位在分析天然气组分时都不分析硫化氢项目。

尽管硫化氢含量和硫同位素是气源对比和成因研究的主要指标,但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硫同位素标准,致使硫同位素研究成果极少且缺乏系统性,难以将其作为气源对比和成因鉴定的有效指标。

我国含硫化氢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震旦系、奥陶系、石炭系、三叠系和下第三系等五大层系。

世界上已发现的400多个含硫化氢气田中,90%以上都分布在碳酸盐—蒸发岩地层中,而在陆源储层中发现的绝大多数含硫化氢气田,也都与区域上碳酸盐—蒸发岩地层有着明显的联系。

煤层气、天然气与页岩气的区别

煤层气、天然气与页岩气的区别

煤层气、天然气与页岩气的区别主要有四点区别:1.储集机理不同常规天然气是以游离状态儲集在储层的孔障空间当中,在气源充足的情况下,其据计量主要与孔腺空间的大小有关。

煤层气则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孔赚的表面之上,其据计量与煤层的吸附性密切相关。

2成藏过程不同常规天然气由源岩生成后,经过一定距离的一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在储层中聚集成藏,运移方向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即天然气主要是在浮力和流体压力的驱使下进行运移;煤层气由煤源岩生成之后直按被煤儲层吸附而聚集,这种聚集不受流体动力场的控制而受温压场的控制3气藏边界不同常規天然气有明显的气蔵边界,并且气藏边界内外天然气含气是具有“有”和“无质的变化;而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气藏边界不确定,只要有棵就有煤层气的存在,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煤层气相对富集形成煤层气藏。

因此,煤层气藏内外是含气丰度的差别,而不是有气和无气的差别4流体状态不同常规天然气藏和煤层气藏都有气、水两相存在,但二者所处的状态不同:常規天然气藏一般以气相为主,即储集空间被游离的气相所占据,存在少量東水,水主要以边水和底水的形式存在于气藏的边郡和底部,具有统一的气-水界面:而煤储层中大的孔空间主要是被水所占据,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气,部分孔中存在游离气相。

气藏中的大部分气体以吸附相存在,占8096以上,即煤层气藏中有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种存在形式。

一、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之间关系与相同点专业上把天然气称为常规天然气,而把煤层气与页岩气称为非常规天然气,其本质都是“天然气”即天然形成之气,他们都是古老生物遗体埋藏于沉积地层中,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都是自然形成的洁净、优质能源,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1.常规天然气(Natual gas)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另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成分相对复杂。

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2.煤层气(coalbed)俗称“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成分较简单,是基本上末运移出煤层,以吸附、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煤层气。

油田开发中后期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

油田开发中后期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

油田开发中后期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油田开发中后期,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断块是地球表面的脆性断层线,在油田勘探中常常被忽略,但在气藏勘探中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

因此,对于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可以为油气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断块天然气藏的形成机理是由地质构造和构造演化过程所决定。

地壳和地球表面在构造过程中受到巨大的应力和挤压作用,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脆性断层带。

断层带通常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和混合型断层四种类型。

在断块天然气藏中,气藏位置一般处于断层附近的断层带内,断层带中含有大量的裂隙和孔隙,对于天然气的储集和运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断块气藏还具有特殊的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对于天然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断块天然气藏地质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区域地质背景、断层带内的岩石学、构造、地球物理和气动学等因素。

地质构造方面,需要对断层的类型、方位、长度、倾角、发育程度、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

区域地质背景方面,需要对整个区域的地质构造特点及岩性分布进行了解,确定断层对岩性的影响。

在断块带内的岩石学方面,需要对断层周围地质体的岩性、组成、结构、性质和产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储集层的性质和特点。

在构造方面,需要详细了解断层的断裂类型、形态、分布和错动特征,分析不同类型断裂对岩石储集层的影响。

在地球物理方面,可以通过地震波法、重力法、电法、磁法等多种手段获取区域地质信息,定量分析断层的空间位置、形态和特征,进一步确定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岩石储集层的空间分布。

另外,在气动学方面,需要对断块天然气藏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包括渗流、流体分布、压力场和流体产能等方面,以此确定气藏的规模、运移方向和储量。

总之,断块天然气藏的地质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从地质构造、区域地质背景、断层带内的岩石学、构造、地球物理和气动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此确保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成功。

凝析气藏的开发机理ppt课件

凝析气藏的开发机理ppt课件
凝析气藏的特性包括地层压力高、气藏压力系数低、气藏温度低、气油比高、采 收率高等。
凝析气藏开发的重要性
凝析气藏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资源, 其开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 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凝析 气藏的开发对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 清洁能源比重、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 的依赖具有重要作用。
凝析气藏的开发机理
• 引言 • 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 凝析气藏的开发机理 • 开发策略与技术应用 • 实例分析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引言
凝析气藏的定义与特性
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天然气藏,主要特征是地层压力随着气藏的开采而逐 渐降低,导致气藏中的天然气从液态逐渐析出,形成凝析油和干气。
要方向,包括提高天然气净化处理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
03
水平井和多分支井技术
水平井和多分支井技术是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研究水平井
和多分支井的设计与优化技术,提高开发效果。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01
深入开展凝析气藏开发机理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实际开发提供
理论支撑。
加强技术创新研究
热力学特性
凝析气藏的热力学特性包括温度、压力、组分和相态等,这些特性对开发效果和采收率有重要影响。
渗流规律与动态分析
渗流规律
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的渗流规律与常规气藏有所不同,需要考虑相变对渗流的影响,如气液两相的相对渗透率 变化等。
动态分析
对凝析气藏进行动态分析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产能分析、采收率评估和生产动态预测等,有助于优化 开发方案和提高采收率。
02
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形成过程

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化石燃料。

它主要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天然气的相关知识。

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形成原因天然气天然气与石油生成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石油主要形成于深成作用阶段,由催化裂解作用引起,而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的始终;与石油的生成相比,无论是原始物质还是生成环境,天然气的生成都更广泛、更迅速、更容易,各种类型的有机质都可形成天然气——腐泥型有机质则既生油又生气,腐植形有机质主要生成气态烃。

因此天然气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起来,天然气的成因可分为生物成因气、油型气和煤型气。

无机成因气尤其是非烃气受到高度重视,这里一并简要介绍,最后还了解各种成因气的判别方法。

生物成因生物成因气—指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

其中有时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气体。

生物成因气出现在埋藏浅、时代新和演化程度低的岩层中,以含甲烷气为主。

生物成因气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更加丰富的有机质和强还原环境。

最有利于生气的有机母质是草本腐植型—腐泥腐植型,这些有机质多分布于陆源物质供应丰富的三角洲和沼泽湖滨带,通常含陆源有机质的砂泥岩系列最有利。

硫酸岩层中难以形成大量生物成因气的原因,是因为硫酸对产甲烷菌有明显的抵制作用,H2优先还原SO42-→S2-形成金属硫化物或H2S等,因此CO2不能被H2还原为CH4。

甲烷菌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地化环境,首先是足够强的还原条件,一般Eh<-300mV为宜(即地层水中的氧和SO42-依次全部被还原以后,才会大量繁殖);其次对pH值要求以靠近中性为宜,一般6.0~8.0,最佳值7.2~7.6;再者,甲烷菌生长温度O~75℃,最佳值37~42℃。

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甲烷菌就不能大量繁殖,也就不能形成大量甲烷气。

有机成因油型气油型气包括湿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和裂解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界凝析压力点K2:多组分相态中, 不管温度高低,凡高于此压力便不能形成 气体。
3、凝析气藏的形成条件与分布
(1)形成条件 1) 在烃类物系中,气体的数量必须胜过
液体的数量,才能为液相反溶提供条件。 2)油气藏埋藏深,地层温度介于烃类物
系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凝结温度之间,当地层 压力超过该温度的露点压力。 (2)分布
第四节 天然气藏形成机理
一、天然气藏形成机理
• 天然气成藏过程的特殊性 • 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 深盆气藏形成机理 • 天然气水合物 • 煤层气
一、天然气成藏过程的特殊性
1、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及水溶气析出成藏 水溶气析出的地质条件
(1)地层抬升 (2)含气地层水上升 (3)地层水矿化度增高
开产方式:水平井+压裂
一、天然气成藏过程的特殊性
2、天然气通过盖层扩散 扩散系数
3、天然气藏形成与保存的动态过程 较大规模的油气藏形成需要4个条件:
(1)充沛的气源 (2)生气高峰出现的地质年代新 (3)良好的盖层条件 (4)生气高峰期比较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
二、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1、凝析气藏的概念 液态的油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反而蒸发 为气体,而当压力降低以后又凝结为液态 石油。气藏的形成与原油中气油比高,富 含轻烃组分
2、凝析气藏的相态特征
(1)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
烃类纯物质的相态:温度一 定,随压力增加,体积缩小, 达露点A后,压力不变而体积继 续缩小,直到泡点B后,压力增 大体积变化甚微,露点A为开始 液化的点,泡点B为完全液化的 点,A-B为气液两相共存区段, 其对应的压力为饱和蒸汽压, 大小取决与温度,温度升高, A-B线段逐渐缩小,T P C
天然气持续充注 天然气不断散失 饱气带
饱水带
2、深盆气藏形成机理
1)毛细管力封闭与力平衡原理是深盆地气成藏的主要机理
2)天然气运聚平衡过程的物质平衡作用制约深盆气的分布 范围
深盆气运移与聚集模式
砂岩物 性界面
高渗
低渗 水 常压
a 、水充满潜在储层
高渗
低渗


气源
高压
b 、天然气从下部逐渐聚集
临界点K所对应的温度和压力 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对于纯 物质,临界温度:高于该温度时, 无论压力多大,气体仍不可液化。 临界压力:高于此压力时,无论温 度多少,液体和气体不会共存。
丙烷两相系统等温的压力—体积关系
(2)凝析气藏的PVT关系与相态特征
多组分烃类相态:多组分烃 类物系相态图与烃类纯物质的相 态图不同,其露点线和泡点线交 绘于临界点K,所围区域为气液 两相共存区,临界凝析压力点K2 和临界凝析温度点K1之间为逆凝
气水 合物 形成 温压 曲线
海水与甲烷形成气水合物的相图
气水合物(Gas hydrates or Clathrates)
虽然可燃冰分布广 泛,资源潜力大, 但其资源的富集程 度、经济开发的实 验研究还没有取得 明显进展,目前还 停留在理论研究阶 段
五、煤层气
1、煤层气的赋存状态
2、控制煤层气富集的地质因素
1)煤的组成 2)煤的变质程度 3)煤层厚度 4)煤层的埋藏深度 5)煤层围岩的封闭性 6)地质构造运动
3、煤层甲烷的开采
页岩气(Shale Gas)
页岩气是储集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中的天然气,页岩既 是母岩,又是储层,天然气以游离和吸附状态存在于页岩中。 一般认为,页岩生成的油气只有不到10%烃类排替出页岩.
四、天然气水合物:
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固态结晶 化合物。主要分布在冻土、极地和深海沉积物分布区。
固态气水合物是在温度 高于水本身的固化温度的时 候,天然气和水结合而形成 的一种固态。气体分子和水 分子的数目是固定的,一个 甲烷分子需要5.75个水分 子,一个乙烷分子需要7.66 个水分子,一个丙烷或丁烷 分子需要17个水分子。
含溶解气油藏
凝析气藏
纯 气 藏
油气藏
析区,在该区内,低压条件下
(B3)为气态,压力增大到 (B2)后,压力增大液相反而减 小,到B1点则完全气化,这与正 常蒸发概念完全相反,称为逆蒸
发,相反的过程称为逆凝结,凝
析气(油)藏的形成正是逆蒸发 (逆凝结)相态转变的结果。
多组分烃类物系相态图
临界凝析温度点K1:多组分相态中, 不管压力多大,凡高于此温度便不能形成 液体。
常压
高渗
低渗 气源
气 高压
水 气水 过渡带
常压
c 、气充满整个低渗储层,达到聚散动态平衡
高渗
低渗

气源
低压
d 、抬升剥蚀阶段,气散失大于聚集

气水 过渡带
常压
3、深盆气藏形成条件
1)气源条件 2)储层条件:分布广泛,连接气源;孔渗性
差,毛管压力大;内部孔隙结构自成体 系,与浅层高孔渗没有连通。 3)区域平缓的构造单斜 4)存在局部“甜点”
主要分布在地层老,埋藏深的地区,如中 西部
三、深盆气藏形成机理(Deep Basin Gas)
(1)深盆气藏的特征
1)分布在盆地拗陷或斜坡带的下倾部位,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圈闭
2)深盆气藏储集层的孔渗性差,含气饱和度变化大
3)具有气水倒置的关系
4)具有异常高压或异常低压的特征
盆地中心气
低压
常规气聚集区 常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