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陈涉世家》文言文知识考点
《陈涉世家》文言知识整理

《陈涉世家》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2、为天下唱唱通,3、固以怪之矣以通,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二、词类活用(一)形容词作动词1、天下苦秦久矣苦:(二)名词作状语1、乃丹书帛曰丹:2、狐鸣呼曰狐:3、法皆斩法:(三)名词作动词1、陈胜王王:2、置人所罾鱼腹中罾:3、夜篝火篝:4、皆指目陈胜指目:5、尉果笞广笞:6、皆刑其长吏刑:7、皆下之下:(四)形容词作名词1、被坚执锐坚:锐:(五)使动用法1、忿恚尉忿恚:(六)意动用法1、固以怪之矣怪:三、古今异义1、楚人怜之怜:古义:今义:2、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今义:3、戍死者固十六七十六七:古义:今义:4、等死,死国可乎等死:古义:今义:5、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今义:6、广故数言欲亡亡:古义:今义:7、借第令毋斩借:古义:今义:8、夜篝火篝火:古义:今义:9、三老、豪杰皆曰三老:古义:今义:豪杰: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陈胜吴广乃谋曰辍耕之垄上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之怅恨久之乃行卜鸿鹄之志二世杀之楚人怜之次皆次当行上使外将兵之次所旁丛祠中将项燕为楚将陈胜自立为将军令召令徒属数扶苏以数谏故借第令毋斩卒数万人广故数言欲亡为屯长项燕为楚将然然足下卜之鬼乎为为天下唱吴广以为然士卒多为用者为坛而盟书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以数谏故固以怪之矣故广故数言欲亡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扶苏以数谏故祭以尉首佣者笑而应曰蕲以东而夺而杀尉杀之以应陈涉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五、重点实词虚词(一)实词1、辍耕之垄上()2、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3、屯大泽乡()4、会天大雨()5、度已失期()6、死国可乎()7、上使外将兵()8、卜者知其指意()9、此教我先威众耳()10、间令()11、旦日()12、将军身被坚执锐()13、复立楚国之社稷()14、号为张楚()(二)虚词1、尝与人佣耕()2、苟富贵()3、若为佣耕()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今或闻无罪()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7、宜多应者()8、吴广素爱人()9、借第令毋斩()10、而戍死者固十六七()1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2、比至陈()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文言文知识点

陈涉世家文言文知识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jiǎ辍chuò耕怅chàng恨zhé戍度duó已失期以数shuò谏故陈胜王wàng罾zēng忿恚huì尉笞chī宁nìng有种乎蕲qí柘zhè谯qiáo社稷jì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辍耕之垄上辍:停止。
之:去,往。
(2)苟富贵苟:如果。
(3)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
死国:为国事而死。
(4)楚人怜之怜:爱戴。
或:有人。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用朱砂。
书:写。
王:称王。
(6)忿恚尉:使尉恼怒。
恚:使......恼怒。
(7)并杀两尉并:一齐。
(8)藉第令毋斩藉:即使,假若。
(9)为坛而盟盟:盟誓。
(10)比至陈比:等到。
⑾尝与人佣耕佣耕:被雇佣耕地。
⑿怅恨久之怅:失望。
⒀若为佣耕若:你。
⒁太息:长叹。
⒂嗟呼:感叹词,相当于“唉”。
⒃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矩浅的人。
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⒄闾左:用来指代贫苦人民。
⒅九百人屯大泽乡屯:停驻。
⒆皆次当行次:编次。
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⒇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21)今亡亦死亡:逃走。
(22)不当立立:指立为国君。
(23)以数谏故数:屡次。
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24)今诚以吾众诚:如果,果真。
(25)卜者知其指意指意:意图。
(26)念鬼念:考虑、思索。
(27)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
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28)间令:暗使。
间:私自,偷着。
(29)之次所旁丛祠中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次所:这里指军队驻扎的地方。
驻地。
(30)篝火:用笼罩着火。
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笼。
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笼罩着”。
(31)旦日:第二日。
(32)往往:到处。
(33)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4)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完整版)《陈涉世家》文言知识梳理

《陈涉世家》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强迫流放到边远地区)固以怪之。
(“以”通“已”,已经)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二、古今异义今亡亦死“亡”古:逃跑;今:死等死,死国可乎“等”古:同样;今:等待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古:暗地里;今:空隙。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往往”古:处处;今:在某种情况经常发生。
比至陈“比”古:等到;今:比较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集会、商量;今:掌管财务的人员称谓。
三、词类活用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称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罩着”)忿恚尉(“忿恚”,使动用法,“使……恼怒”)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
)皆指目陈胜(“指”名作动,“用手指”“目”,名作动,“以目示意”)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四、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适逢与皆来会计事:集会将项燕为楚将:将领上使外将兵:率领次皆次当行:编次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书乃丹书帛:写,动词得鱼腹中书:字条,名词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杀之以应陈涉:响应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动词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名词数以数谏故:屡次卒数万人:几道道不通:道路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为为屯长:担任,动词为坛而盟:筑,动词项燕为楚将:是,判断动词士卒多为佣者:替、给,介词为天下唱:向,介词五、省略句①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②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长期以来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③吾闻二世()少子也—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课《陈涉世家》知识梳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课《陈涉世家》知识梳理(一)通假字①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流放)②为天下唱(“唱”同“倡”,首发)③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着)(二)古今异义1.发闾左適戍渔阳古义:征发;今义:产生,发生。
2.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见面,会见。
3.今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亡。
4.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待。
5.上使外将兵古义:臣下对皇帝敬称,这里指秦始皇;今义:方位名词,位置在高处的。
6.今或闻无罪古义:有人;今义:或者。
7.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悯。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
偷着;今义:空隙。
9.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
10.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器;今义:表示约数,十六或十七。
11.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12.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今义:身体。
(三)一词多义1.为坛而盟(筑)为屯长(担任)若为佣耕(是)2.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广故数言欲亡(几次)3.置人所罾鱼腹中(……的东西)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处所)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军队驻扎)5.不当立(应当)当此时(在)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乃行卜(往,去)行收兵(行军)7.乃丹书帛曰(写)得鱼腹中书(字条)8.令辱之(使,让)召令徒属曰(号令,命令)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四)词类活用1.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2.死国可乎(名词作动词,为……而死)3.乃丹书帛曰(名词作状语,用丹砂)4.陈胜王(名词作动词,称王)5.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动词,用网捕)6.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7.忿恚尉(动词使动用法,使……恼怒)8.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9.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铠甲;武器)(五)重要虚词1.之①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②怅恨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助词,的)④二世杀之(代词,代指扶苏)⑤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代指事情)2.其①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代指扶苏)②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代指他们的)③以激怒其众(代词,代指吴广的)④皆刑其长吏(代词,代指当地的)3.以①扶苏以数谏故(介词,因为)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介词,把)③以激怒其众(连词,来)④祭以尉首(介词,用)⑤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4.而①佣者笑而应曰(连词,表修饰)②夺而杀尉(连词,表承接)③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连词,表转折)④为坛而盟(连词,表承接)⑤收而攻蕲(连词,表承接)(六)成语积累①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陈涉世家》文言知识

《陈涉世家》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2、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5、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6.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zhé),通“谪”,被发配,被流放。
)二、古今异义词1.等.死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爱戴。
今义:怜惜,怜悯。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5.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借给,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6.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间隙。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9.比.至陈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10.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11.会.计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12.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1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14.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今义:三位老人。
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15.尝.与人佣耕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1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品质差等18.度.已失期古义:估计今义:限度,分寸19.将军身.披坚执锐古义:亲身,亲自今义:身体三、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2.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因……而受苦。
《陈涉世家》考点

《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一、重点词释义: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少,年轻。
尝,曾经。
2、辍耕之垄上:停止。
3、辍耕之垄上去、往。
(10年贵州贵阳)(2000四川)4、怅恨久之:失望。
5、怅恨久之:无义。
(2000四川)6、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7、若为佣耕:你。
(2000四川)8、若为佣耕:是。
9、陈涉太息曰:长叹。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相当“的”字。
(2000四川)14、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
15、发闾左適戍渔阳:指代贫苦人民。
(2006兰州)16、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適戍:强迫去守边。
1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18、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9、为屯长:做。
20、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2006兰州、08昆明、09海南、09宁波、10江苏徐州)21、会天大雨:名词作动词,下大雨。
22、度已失期:估计、考虑。
(2006兰州)23、度已失期:误期。
24、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25、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
26、今亡亦死:逃走。
(09海南省)(2010北京)27、举大计亦死:发动大事,指起义。
28、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29、等死,死国可乎:为国事而死。
30、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31、不当立:指立为国君。
3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33、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34、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2010年贵州贵阳)35、扶苏以数谏故: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36、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37、上使外将兵: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
38、上使外将兵:派。
39、上使外将兵: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外面。
40、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2010年江苏省徐州市)41、今或闻无罪:或:有的人。
42、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约58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 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二、故事背景公元前209年,一群以陈涉、吴广为首的贫苦老百姓被征派到大泽乡去驻守。
当时天下大雨,耽搁了他们前往的时间,按秦朝的律例,误了时间要斩首,陈涉、吴广于是鼓动大家揭竿而起,陈涉封自己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天下百姓一呼百应,纷纷杀死秦的贪官酷吏,以相应陈涉的起义军。
三、注释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陈胜、吴广起义军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怅,失意,不痛快。
之,语气助词,不译。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适,通“谪”。
适戍,发配去守边。
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11.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陈涉世家段背记知识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陈涉世家段背记知识
【—
初三
语文总结之陈涉世家段背记知识】,《世家》则是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
段背记知识清单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朝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总结:陈涉则是又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起
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陈涉世家》(知识图谱+真题训练)

《陈涉世家》知识梳理思维导图:重点字词: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
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之,去、往。
怅恨:惆怅,极端不满。
苟:如果。
若:你。
太息:长叹。
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发闾(lǘ)左適(zh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居民聚居处。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
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人民。
適,同“谪”。
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屯:停驻。
皆次当行(hánɡ):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次,编次。
当行,在征发之列。
会:适逢,恰巧遇到。
度(duó):推测,估计。
失期:误期。
亡:逃跑。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等:同样。
死国:为国事而死。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数(shuò):屡次。
上使外将(jiànɡ)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或:有人。
怜:哀怜,怜悯。
诚:如果。
唱:同“倡”,倡导、发起。
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乃行卜:就去占卜。
用占卜来预测吉凶,是古人的一种迷信做法。
指意:意图。
指,同“旨”。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威众: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ɡ)”:就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陈胜王”。
丹,朱砂。
书,写。
王,称王。
置人所罾(zēnɡ)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罾,渔网,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
固以怪之矣: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以,同“已”。
间(jiàn):私下。
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次,军队驻扎。
丛祠,建在丛林中的神庙。
篝(ɡōu)火:用竹笼罩着火。
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笼。
狐鸣: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
往往语:到处谈论。
目:手指目视。
意思是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一)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一词多义1.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3.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4.书:乃丹书帛曰(动词,写)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5.数:广故数言欲亡(屡次)卒数万人(几)6.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乃可以放在虚词里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三)古今异义1.【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着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今义:怜悯4.【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今义:泛指火堆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议论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7.【今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下今义: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四)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3.【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4.【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指指点点5.【夜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6.【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7.【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8.【死.国可乎】为……而死9.【乃丹.书】名词作状语,用丹砂10.【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11.【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2.【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二、文言虚词1.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怅恨久之 (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二世杀之(代词,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结构助词,的)2.为:为屯长(当)为天下唱(替)士卒多为用者(成为)为坛而盟(修筑)3.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或以为死(认为)诚以吾众诈自称(把)以激怒其众(来)三、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2.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二)【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译为……是……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译为……应当是……三、朗读节奏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知识点

21陈涉世家1. 围绕陈涉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答:本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①介绍陈涉;②起义策划的经过;③起义的过程及初步获胜2.全文的中心时间是陈涉起义,本文是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继续的。
3.写“佣者笑而应曰”的作用是衬托陈胜从小志向远大,为后文陈胜称王做铺垫。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陈涉的“鸿鹄之志“是反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摆脱受压迫,受奴隶的命运。
5.起画龙点睛。
关涉全篇的短语是:鸿鹄之志6.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7.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是:①置书于腹;②发动群众。
8.陈胜等人对朝廷和庶民的情形,庶卒的心理都有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和了解。
它采用了哪些正确的策略?答:①全面分析形势;②发动群众9.陈涉以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答:秦二世杀死扶苏引起人们的不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了强烈的复国愿望,天下苦情久矣。
10.第三段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诏令徒属,为坛而盟11.作者在安排材料详略上,有何特点?答:详写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了陈涉少时与人佣耕,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才能突出表现陈涉的非凡才能。
12.陈涉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为什么也被列入世家?答:因为他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有非常之功,课间司马迁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15.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答: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16.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

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一.作家作品①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
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
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
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
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宰相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杰出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
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正音阳夏jiǎ间jiàn令当行háng陈胜王wàng怅chàng恨罾 zēng鸿鹄hóng hú忿恚fèn huì笞chī徇xùn 酂cuó柘zhè谯qiáo砀dàng 社稷jì三.通假字(1)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4)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5)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四.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陈涉世家》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陈涉世家》重点文言字词梳理一、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贬谪2.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二、古今异义1.尝与人佣耕(尝古义:曾经;今义:尝一尝)2.苟富贵,无相忘(苟古义:假如、如果;今义:苟且)3.楚人怜之(怜古义:怜爱;今义:可怜)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诚古义:果真;今义:诚实)5.固以怪之矣(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6.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常常)7.吴广素爱人(素古义:平素;今义:本色、白色)8.并杀两尉(并古义:一共;今义:并且)9.借弟令毋斩(借古义:即使;今义: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10.借弟令毋斩(弟古义:仅;今义:表次序的词头,第……)11.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领会议事;今义:管理财务的人)三、一词多义1.少陈涉少时少:年轻吾闻二世少子少:小2.等公等遇雨等:各位等死等:同样3.数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卒数万人数:几4.然吴广以为然然:对的然足下卜鬼乎然:但是5.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临时驻扎6.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得鱼腹中书书:字条7.上辍耕垄上上:上面上使外将兵上:皇上8.应笑而应曰应:回答宜多应者,杀之以应陈涉应:响应9.为若为佣耕为屯长项燕为楚将为用者为:是为天下唱为:替为坛而盟为:做、筑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乃立为王为:当10.当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当:在不当立,失期当斩当:应当11.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队伍乃行卜行:实行行收兵行:行军12.会会天大雨,道不通会:恰逢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集会13.计举大计亦死计: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计:议论14.以扶苏以数谏故以:因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把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以:来祭以尉首以:用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以:向15.固固以怪之矣固:本来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固:本来、原来四、词性活用1.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用作状语,用丹砂3.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名词用作动词,写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帛:名词用作状语,在帛上5.狐鸣呼曰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嗥叫)6.忿恚尉忿恚:使动用法,使……恼怒7.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甲衣;锐:形容词用作名词,指锐利的武器。
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梳理

《陈涉世家》知识点梳理一、作者及作品1.作者简介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从20岁起游历全国各地,考查史迹,采集史料,搜集历史传闻逸事,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公元前108年他继任父亲太史令的官职。
3年后(24岁)开始编写《史记》。
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阉割)。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
约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2.作品《史记》共130篇,叙述了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6500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著作。
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曾将它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传记。
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说明他对陈涉的肯定态度。
二、字音阳夏(jiǎ)间(jiàn)令当行(háng)陈胜王(wàng)怅(chàng)恨罾(zēng)鸿鹄(hóng hú)忿恚(fèn huì)笞(chī)徇(xùn)酂(cuó)柘(zhè)谯(qiáo)砀(dàng)社稷(jì)涉(shè)佣(yōng) 辍(chuò) 適(zhé) 度(duó)闾(lǘ) 谏(jiàn) 篝(gōu) 铚(zhì)以应(yìng)嗟(jiē)会(huì)计事適戍(shù)当行(hánɡ)毋(wú)蕲(qí)以数谏(jiàn)祠(cí)陈胜王(wànɡ)三、朗读节奏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2、陈涉世家知识点

22、陈涉世家知识点整理司马迁(前145— ?),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完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这里指被罚2.为天下唱“唱”同“倡”,倡导、发起3.卜者知其指意“指”同“旨”,意图4.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5.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二、一词多义(一)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军队驻扎)(二)书1.乃丹书帛(动词,写)2.得鱼腹中书(名词,字条)(三)王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动词,称王)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国王、大王)(四)数1.广故数言欲亡(副词,屡次)2.骑千余,卒数万人(数词,几)3.扶苏以数谏故(副词,屡次)(五)将1.上使外将兵(动词,带领)2.项燕为楚将(名词,将军)(六)故1.广故数言欲亡(故意)2.扶苏以数谏故(原因、缘故)(七)行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名词,行列)2.乃行卜(动词,往去/做,进行)3.行收兵(动词,行军)(八)令1.乃令符离人葛婴(派)2.陈守令皆不在(县令)(九)会1.会天大雨(适逢)2.与皆来会计事(集会)(十)乃1.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十一)为1.为屯长(担任)2.若为佣耕(是)3.为坛而盟(筑)4.项燕为楚将(担任)5.号为张楚(是)(十二)之1.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2.怅恨久之(补足音节,无实义)3.鸿鹄之志(的)4.令辱之(代词,指吴广)5.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这件事)6.陈胜佐之(代吴广)7.二世杀之(代扶苏)8.皆下之(代地方)(十三)以1.祭以尉首(用)2.以激怒其众(表目的,来)3.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表方位)4.扶苏以数谏故(因为)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6.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7.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认为)(十四)而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2.夺而杀尉(表顺承)3.收而攻蕲(表顺承)4.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5.为坛而盟(表目的)(十五)然1.吴广以为然(对的)2.然足下卜之鬼乎(但是、不过)(十六)少1.陈涉少时(年轻)2.吾闻二世少子也(小)(十七)等1.公等遇雨(适逢)2.等死(同样)三、词类活用1.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动词,用网捕)2.夜篝火(夜,n-状语,在夜晚;篝火,n-v,用竹笼罩着火)3.皆指目陈胜(n-v,手指目视)4.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n-状语,用朱砂;王,n-v,称王)6.狐鸣呼曰(n-状语,像狐狸似的)7.失期,法皆斩(n-状语,依照法令)8.功宜为王(n-状语,论功劳)9.将军身披坚执锐(adj-n,铠甲、武器)10.故以怪之矣(adj意动,以……为怪)11.忿恚尉(使……恼怒)四、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古义:逃跑。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陈涉世家》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初三语文知识点之《陈涉世家》知识点与阅读

初三语文知识点之《陈涉世家》知识点与阅
读
一、词语解释:
二、翻译句子: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翻译: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翻译: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翻译: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
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翻译: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
带兵。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8.此教我先威众耳。
翻译: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9.固以怪之矣。
翻译: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翻译: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陈涉世家考点.doc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陈涉世家考点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
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了。
”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你是被雇佣耕地的人,哪儿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说:“唉,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并担任驻守队伍的队长。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守边期限。
误期,按照法律都要被杀头。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不应该被立为国君,该立的人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边外带兵。
现在有的人听说他无罪,二世却把他杀了。
百姓们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他已经死了。
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爱怜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
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自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号召,应当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说的正确。
就去占卜。
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可以建功立业。
但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就丹砂绸子上写“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就已经认为诡异了。
陈胜又暗使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天黑以后用篝火装作鬼火,作狐狸叫的凄厉声叫道:“大楚兴,陈胜王。
”士兵们一整夜都很惊慌恐惧。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一向爱护士兵,士兵们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军官恼怒,使责辱他,用来激怒那些士兵。
军官果真抽打吴广。
陈涉世家知识点总结

《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及练习一、【知识要点梳理】(一)、文学常识积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陈涉(shè) 阳夏(jiǎ)人与人佣(yōng)耕辍(chuò)耕②鸿鹄(hú)之志闾(lǘ)左適(zhé)戍度(duó)已失期③数(shuò) 谏故使外将(jiàng)兵罾(zēng)社稷(jì)④酂(cuó)间(jiàn) 令夜篝(gōu)火忿恚(huì)尉⑤果笞(chī)广宁(nìng)有种乎(三)、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1)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
(3)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
(4)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5)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披着,穿着。
(四)、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①今亡亦死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空隙。
③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
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中考复习《陈涉世家》知识点梳理

中考复习《陈涉世家》知识点梳理《陈涉世家》是唐代史学家司马贞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记述了西汉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是研究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重要资料之一、以下是关于《陈涉世家》知识点的梳理。
一、陈涉世家的背景及作用1.背景:《陈涉世家》记述了西汉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事件,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2.作用:《陈涉世家》是研究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重要资料之一,对于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陈涉世家》还记录了西汉末年社会经济形势、民生疾苦等,对研究当时社会历史也有重要价值。
二、陈涉世家的内容和结构1.内容:《陈涉世家》分为前、中、后三篇,共有30卷。
全书以陈胜为主线,记述了陈胜起义、吴广起义及其后续发展等历史事件。
2.结构:(1)前八卷:以陈胜起义为主线,记述了陈胜起义的起因、过程和失败的原因。
(2)九至二十七卷:以吴广起义为主线,记述了吴广起义的起因、过程和失败的原因。
(3)二十八至三十卷:记述了起义失败后,陈胜、吴广被捕、处死的经过。
三、陈涉世家的主要人物和事件1.陈胜: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导者之一、他起义的原因主要是对当时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不满,领导农民群众起义反抗。
2.吴广: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导者之一、他起义的原因与陈胜类似,主要是为了反抗当时的统治者,解决农民的困境。
3.陈涉:陈胜的本名,因为起义受到官府的通缉,所以改名为陈涉。
4.赵佗:当时的秦王,受到陈胜、吴广起义的威胁,因此也出动大军镇压起义军。
5.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在此次起义中表现出一定的支持和友好的姿态,但更多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6.陈胜、吴广起义:陈胜起义于公元前209年,吴广起义于公元前208年。
起义的目的是为了反抗统治者剥削和压迫,改善农民生活。
四、陈涉世家的价值和意义1.反映古代农民起义的事实:《陈涉世家》详细记录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民起义现象,对研究古代农民起义具有重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陈涉世家》文言文知识考点中考语文《陈涉世家》文言文知识考点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译文: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
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了。
”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你是被雇佣耕地的人,哪儿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说:“唉,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并担任驻守队伍的队长。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守边期限。
误期,按照法律都要被杀头。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被立为国君,该立的人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边外带兵。
现在有的人听说他无罪,二世却把他杀了。
百姓们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他已经死了。
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爱怜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
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自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说的正确。
就去占卜。
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可以建功立业。
但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就已经认为诡异了。
陈胜又暗使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天黑以后用篝火装作鬼火,作狐狸叫的凄厉声叫道:“大楚兴,陈胜王。
”士兵们一整夜都很惊慌恐惧。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一向爱护士兵,士兵们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一天)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军官恼怒,使(军官)责辱他,用来激怒那些士兵。
军官果真抽打吴广。
军官拔剑出鞘(要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剑杀死军官。
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
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耽误了守边的时期,误期就要被杀头。
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是因守边而死的人有十分之六七。
况且壮士不死倒也罢了,死就要干出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所属的人都说:“听从(你的)号令。
”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
(他们)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
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军队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下了。
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时,(起义军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
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城的官员在城门洞里与起义军作战。
(起义军)(一时)不能取得胜利,(不久)守城的官员战败身亡,于是(起义军)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乡官与当地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
乡官与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暴君的恶行、诛灭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
”陈胜于是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
在这个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发闾左谪戍渔阳。
適:通“谪”,远调。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3.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
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二)要明确1.尝:曾经。
2.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
佣,受人雇佣。
3.辍:停止。
4.之:去、往。
5.怅:失望。
6.苟:如果。
7.若:你。
8.太息:长叹。
9.皆次当行(háng):次,编次。
10……屯:驻扎。
11.会:适逢,恰巧遇到。
12.度(duó):估计。
13.失期:误期,过了期限。
14.亡:逃走。
15.举,发动。
16.举大计:发动大事。
指起义。
17.等死:同样是死。
18.将(jiàng)兵:统率军队。
19.死国:为国事而死。
死:为……而死。
20.或:有的人。
21.数(shu):屡次,多次。
22.故:缘故。
23.丹:朱砂。
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
24.威众:威服众人。
25.宜:应该。
26.然:正确。
27.怜:爱戴。
28.书:写。
29.间:这里指暗中。
30.罾(zēng):鱼网。
这里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31……固:本来。
32.篝火:用竹笼罩着火,这里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竹笼,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笼罩着”。
33.之:去、往。
34.狐鸣:作狐狸叫的声音。
狐:像狐狸一样。
35.语:谈论。
36.往往:到处。
37.陈胜王(wàng):王,指称王。
38.忿恚(huì):使……恼怒。
39.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目:用眼睛示意。
40.素:一向、向来。
41.固:本来。
42.亡:逃走。
43.乘(shèng):辆。
古时一车四马叫做“乘”。
44.宁:难道。
45.比:等到。
46.骑(jì):一人一马。
47.会计:集会商议。
48.无道:指不义的暴君。
道:道理。
49.社稷:指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