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和探索现代材料科学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主要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多个方向,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材料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深厚的科学研究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材料工程师、材料科学研究员等职业。
二、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具备系统研究材料的能力;2.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应用的综合技能;3.具备基础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解决材料领域的实际问题;4.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能在跨学科环境中进行协作;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普通化学、普通物理、工程数学、电子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材料学基础、材料物理学、材料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性能与测试、材料表面工程等;-选修课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纳米材料工程等;-实践课程:材料实验、材料工程实习、材料工程设计等。
2.实践教学:-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熟悉材料工程实际应用情况,提升实际工作能力;-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专业实践活动:-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坛、讲座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术交流能力;-实践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实验观察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入案例教学,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材料工程情境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3.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21世纪高新技术领域之一,涉及各种材料的性能、结构、制备、应用等方面,是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各大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培养方案。
首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以及专业课程中的材料结构、材料性能、材料加工和实验技术等知识。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训练、实践教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此外,还需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科学发展趋势。
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制定课程、实验教学和技能培训计划,以满足企业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同时,学校也应该关注科技进步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可以得到全面和科学的培养,从而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竞争力
和发展空间。
此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持续发展也将通过这些人才的不断涌现而得到持续的推动。
高校材料科学专业课程建设
高校材料科学专业课程建设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材料科学作为一门关键学科,正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
作为培养未来材料科学领域人才的高校,更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四个方面,探讨高校材料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发展之路。
一、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分析与测试等课程,构成材料科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同时,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增加新兴材料类课程,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等。
2.实验课程:在基础实验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材料制备与characterization、材料性能测试等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选修课程:设置材料科学前沿讲座、跨学科课程等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通过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确保学生实验课程学时逐年增加,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实习实训: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师资队伍1.引进与培养:引进高水平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团队,提升学科整体实力。
2.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四、国际化1.人才培养: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材料科学专业人才。
2.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交流合作,开展师生互访、联合研究等合作项目。
3.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研项目,提高学科国际影响力。
高校材料科学专业课程建设应注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材料科学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持续发展。
浅谈材料化学专业建设成果
浅谈材料化学专业建设成果专业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一个基本尺度,专业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人才培养及毕业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对材料化学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3年被批准开设材料化学本科专业。
经过九年的建设,材料化学专业已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在专业建设的成果上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成绩。
1材料化学专业设置和建设基本情况为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材料化学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淮北师范大学现有的专业设置和办学条件,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于2003年申报增设“材料化学”本科专业,经批准于200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了九届9个班的本科学生,总数达到600多人;先后已经有六届近400人毕业。
通过九年来材料化学专业的建设实践和取得的部分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科专业内涵。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目前已经构建出有自己特色的材料化学专业。
2材料化学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2.1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通过送出培养和积极引进的方法,材料化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自2003年以来本专业先后有6位教师外出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引进硕士和博士10多人。
注重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培养人,制定培养方案,通过老教师“传、帮、带”,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站稳讲台。
通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8人,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2.2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思想,建立了材料化学专业的新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高等学校材料化学专业规范
高等学校材料化学专业规范一、专业概述材料化学专业是以化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研究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和制备工艺的学科。
该专业培养具备材料化学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备及应用工作。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熟悉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2.熟悉各类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关系,具备材料设计和改性的能力;3.掌握材料制备、表征和分析的常用工艺和方法;4.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5.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够撰写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三、学习内容1.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2.材料化学理论: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设计与改性理论、能源材料等;3.材料制备:溶液法、固相法、气相法等各类制备技术;4.材料表征与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表面分析等常用表征技术;5.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测试方法;6.科研与实践:科研方法、科研论文写作、实验技术等;7.素质教育:人文素养、科技人文融合等。
四、培养要求1.学业要求:学生应全面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材料化学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课程设计和项目研究;2.实习要求:学生应参与实验室实习,掌握材料化学实验技术与仪器操作,培养实践能力;3.论文要求:学生应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撰写科研论文,参与科研项目;4.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积极参与科技人文融合教育,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思想政治理论等;2.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3.专业核心课程:材料化学、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与表征、材料改性技术、材料设计等;4.专业选修课程: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生物材料等;5.实践环节:实验课程、实习、科研项目等。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403
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
与密封材料,功能高
高分子合成工艺,聚合物 12 分子材料,合成纤
14
成型工艺
维,膜技术及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C,无机
聚合物流变学,塑料
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
材料学,企业管理,
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
计算机在材料化学
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 物理实验,化工产品设计, 44
中的应用,波谱分 析,高分子材料质量
产 与理
品专
制 业课
备 实程
试
设
习
验
计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实验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实验
图 1 依据材料科学四要素设置的主要课程
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知识单元论述如表 1 所示。
表 1 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知识单元(核心、一般)一览表
教育 内容 (学分)
知识体系
从下列八个模块中 选择:哲学与社会,
大学物理 A
6 语言、文学与艺术,
大学英语(日、俄)
13 历史与文化,政治与 12
法律,经济与管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自然科学与技术,创
大学体育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
新创业与就业和学 4
校特色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文 献检索实践,工程训练 A,
9 大学物理实验 A,大学数
1.培养目标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工程 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在签约的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参加实践学习,熟悉企 业生产流程与主要设备,参与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研制,巩固和深化专业知 识,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 队合作意识。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敏锐性,培养能从事产品的生产、管理、营销和技 术服务的应用型后备工程师。 2.培养标准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侧重于以实验 与工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 能力、系统思考和应用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1)养成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深入了解现 代材料化学企业特点及文化;熟悉材料化学产品制造工艺流程、管理体系及设备特点;了解 质量、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法律、规范、标准及其在生产环节中的具体实现过程;培养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掌握扎实的材料化学基础知识,具备数学、计算机、工程图学、力学等工程基础知 识,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合 成工艺、聚合物成型工艺等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具有在产品开发、制造等环节中的应用能 力;了解材料化学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熟悉行业发展对设备功能及工艺优化的要求;熟 悉产品的创造周期;逐步培养创新意识、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手段,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汇贯 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能独立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工程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实践综合能力;具有单元操作流程、规范及 其控制能力;了解并熟悉材料化学产品生产系统构成、规模扩展及改造方案;初步掌握材料 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在产品生产、设备使用与维护等环节中的应用能力。 (4)能够将所学到的核心课程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具有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 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熟悉材料化学产品制备的工艺方法及实际操作;具有产品开发及 修订相关技术文件的撰写能力;了解项目规划、管理、执行、质量控制措施等方案的制定与 实施。 (5)具有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具有项目策划、设计、创新的能力。 (6)具有应对危机、竞争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3.培养模式
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引言:材料与化工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领域之一,为了培养和培养更多的材料与化工专业人才,制定全面的培养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材料与化工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以期为相关专业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学基础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有机材料、表面与界面科学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如材料分析与测试、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设计与计算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环节1.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材料与化工实验,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了解行业现状和实际需求。
3.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吸收和理解能力。
2.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设置适当的实践任务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价方式1.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评价: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课程作业:布置课程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结论:材料与化工的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高校材料专业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构建
中国冶金教育 20 年第 2 06 期
邹 建新 伍 维根 周 建 国
摘 要: 根据人才市场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素质、 知识和能力要 求, 结合材料专业 自身
功能特性 , 系统分析 了不 同能力培养阶段 的知识构成 , 出了普通高校材料 专业应 用型人才培养 提
引导性专业 目录》将专业种数 由 54 , 0 种减少至 2 9 为 2 世纪最具发展和影响的技术 。 4 1 种 ,材料类本科专业精简合并后为 :材料科学与工
程、 材料物理 、 材料化学 、 冶金工程 、 金属材料工程 、 ( ) -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重点大学和部分有实力的普通高校倾向于培养
的 知 识 体 系模 块 和 课 程 体 系 。
关键 词 : 知识 体 系; 材料 科 学 与工程 ; 大学课 程
材料 、 能源、 信息和生物被列为 2 世纪 1 教育部于 19 年在 19 年版本 的基础上重新 成交叉学科 。 98 93 制订 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目录》 工科本科 的支柱产业 , 和《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被列
能力方面 , 用人单位关注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和 时 , 应特别注重实践能力 的培养 , 加大毕业论文 ( 设 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 不仅看应用理论知识的水平 , 计 ) 力度 。 表 1 基本素质 内容 素质结 构大类 素质结 构大类 素质结 构大类
素质结构小类
素质结构小类
制备、 表征 、 检测方面从事科学研究 、 技术 开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产生有它内在 的科学背 计、
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 具有 景和强烈的社会需求。15 年 , 97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 工艺和设备设计 、 生产过程设计、 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 美国朝野归之为美国材料落后。 物理、 化学等基础学 材料测试 、 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 管理的能力。 用人单位通常 科的发展 , 冶金 、 机械等工程学科 的发展 , 同孕育 品、 共 『 生 而且常常认为 , 只要 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诞生。6 年代 , 0 各学科 的 也只能提出如上的宏观J要求 , 毕业生就应该熟悉 , 否则就认为该 院校 融合 , 形成材料学科 。7 —0 0 8 年代 , 发展并成立 了独 在材料领域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五、预期成果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 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预期成果
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项目经验的教师、加 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 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
一、明确培养目标
一、明确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计算机技能和 科学素养。在培养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 与技能,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和可 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设置
二、优化课程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材 料制备、组成、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实验 技能、工程技能、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课程设置包括材料科学、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材料加工等多个方面,同时实践环节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谢谢观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3、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鼓励学 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4、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教 师与企业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 学习和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 考: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初步探讨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初步探讨作者:张茂林李龙凤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2期摘要:根据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材料化学学科专业特点,通过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完善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培养方案更好地体现了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体现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材料化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92-01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高校纷纷设立材料化学专业。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于2003年增设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并在当年正式招生,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学生就业情况良好。
材料化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理科人才,所以材料化学专业学生不但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科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必须接受更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知识教育。
如何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使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革新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培养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才能办出高水平的材料化学专业,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从“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大部分内容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体育活动,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类,自然科学和艺术类等知识体系。
浅谈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
浅谈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三大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使其它两个关键技术得已实现。
在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世界各国在教育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材料科学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政策。
培养大批适应材料产业和技术飞速发展的宽口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1 材料科学与工程(MSE)的学科发展“材料科学” 这个名词于1957 年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
前苏联人造卫星首先上天, 美国朝野为之震惊, 认为自己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先进材料的研究应用不够, 于是在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研究中心, 采用先进的科学理论与实验方法对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 取得重要成果。
从此, “材料科学”这个概念开始为人们所使用。
1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从细分走向综合材料学科的发展过程遵循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也是从细分走向综合。
各门材料学科通过相互交叉、渗透、移植, 由细分最终走向具有共同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全材料科学[ 1] 。
20 世纪40 年代以前, 基础科学和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
在20 世纪20 年代固体物理和材料工程两学科是分离的, 到40 年代两学科才有交叉。
从60 年代初开始出现了材料科学, 到了70 年代, 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的学科内涵大部分重叠, 材料科学兼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属性, 故“ 材料科学与工程” (MSE)作为一个大学科逐步为科技界和教育界所接受。
美国西北大学M .E .F ine 教授等人首先于上世纪60 年代初提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MSE)这一大学科概念。
20 世纪60 年代以前, 国内外高校均没有明确完整的MSE 教育。
材料化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022个)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材料化学毕业论文选题(1022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材料化学与高技术新材料和信息材料《无机材料化学》课程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应用介绍一个材料化学综合性实验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两平台双能力”材料化学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材料化学“自主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关于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材料化学》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浅论《材料化学》课程兴趣的培养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浅谈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于《材料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材料化学实验室创建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基于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材料化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材料化学专业教学探索与思考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材料化学科研实践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探索材料化学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依托前沿科学研究提升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材料化学实验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初步探讨浅谈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建设与成果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浅谈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土木建筑材料化学性质和耐久性的分析基于CDIO理念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初探启发式教学在材料化学课中的运用初步探讨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感受《材料化学》的魅力基于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材料化学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型教学在材料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材料化学专业双语教学及课堂发言调查分析地方院校材料化学实验的建设与研究《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材料化学研究进展 C.N.R.Rao研究论文选地方院校综合性材料化学实验的改革实践玉米秸秆加工包装材料化学预处理条件研究材料化学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地方院校材料化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探索纳米材料化学的双语课程教学与实践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材料化学专业分层次法开设实验研究材料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材料化学的评述与展望纳米材料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探讨跨材料与化学一级学科改革我校材料专业研究生培养纳米材料的化学和光化学反应以及应用固硫灰复合胶凝材料的化学激发探索废旧聚合物材料的化学循环利用纳米结构材料的化学Ⅱ浅谈纳米材料的化学锂化与电活性学会用身边的材料做化学实验硅材料的化学提纯工艺优化研究半导体材料的化学-力学平面化分子组装成材料材料化学的实例研究:混合价态、磁性和超导现象采用FSS化学材料加固材料治理滚帮技术高职化学中材料与商品学中材料教学的关系研究材料物理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高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探讨浅析金属材料元素化学分析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教学价值材料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装饰材料中的化学问题探讨基于Ag@BSA核壳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特异性检测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与认知方法改造金属材料先进化学热处理技术及应用“材料物理化学”绪论课的教学设计研究生《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探创设情境、拓展材料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断裂力学力学、材料科学和化学的集成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化学激发化学材料在消防实践中的应用材料专业分析化学课程创新教学浅谈有机高分子化学材料—塑料“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检测题桥梁裂缝化学材料灌浆的处理方法探析新型化学材料在立井过断层破碎带治理片帮中的应用实践掘进过断层带及处理冒顶中化学材料的应用浅谈加固土体化学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浅析高分子化学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材料让世界更美好材料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改革从化学材料说开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超分子化学新材料\环境与化学复习点拨大量化学材料的应用让摩天大楼成为火灾加速器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小班美工区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材料科学类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第49课时化学与材料的发展电子材料表面抛光中化学和机械的平衡及其改善方法直击中考中化学与材料类试题充分利用拓展材料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张彭义:应用化学与材料学解决室内空气污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玉米塑料——第四类化学新材料生活化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火电厂在市场化条件下如何有效管控化学大宗材料质量纳米复合材料标记物放大电化学免疫 分析乳制品中的大肠杆菌高分子化学灌浆材料及其在混凝土防渗堵漏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化学化工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铝电解用化学防渗材料的研究化学化工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新型高分子化学注浆材料在碱沟煤矿的应用材料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工作探讨金属材料焊接专业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骨修复材料知识引入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焊接专业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新课标高中化学阅读材料——荧光增白剂运用教材中有关化学史的材料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新课标高中化学阅读材料FCC化学填充材料充填技术在高冒区中的应用离子水——新课标高中化学阅读材料节水保水新产品:第四大农用化学生产材料化学固沙材料研究进展刍议国内化学高分子材料应用前景液相化学氢存储材料制氢研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初探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油田化学中纳米材料的应用技术探讨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学案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工科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化工及材料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成效分析化学课导言材料的选择探索“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材料专业研究生《缺陷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分析化学在陶瓷原材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及举例高职化学课外阅读材料教学研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成效甲基丙烯酸甲醋混凝土化学灌浆修补材料的特点与应用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生物电化学中的应用一则高中化学课外阅读材料——锌空气电池材料点石成金且看固体化学机械化学对CaO材料烧结及抗水化性的影响浅谈水工隧洞混凝土化学灌浆工程中材料与施工工艺的合理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浅谈职专化学新教材阅读材料的教学高职化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电化学基础在新能源材料专业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纳米材料与超分子结构物理\化学与应用中国化学建材及建筑防水材料发展展望利用固相力化学反应制备高分子材料实践分析扩展新课标高中化学内容的一篇阅读材料低碳经济时代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环境材料课程的探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思考探究建筑专业化学实验课怎么更好的与材料课相结合耐化学腐蚀树脂基功能复合材料的防护机理概述电化学电容器中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研究进展激发“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化学液相气化沉积C/C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时的温度场研究钛表面电化学刻蚀及HAP/Ti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电化学方法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化学成分对Al—Zn—Mg系模具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电化学沉积法制备氧化镍/镍电容器电极材料原位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炭黑复合材料及其吸波性能初中化学实验专题教学实例——“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复习课”化学镀碳纤维增强钛酸铝—莫来石基复合材料中考化学考点解读与训练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中科院化学所成功研制出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化学自组装合成Sn掺杂的纳米TiO<sub>2</sub>介孔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无机化学实验WO<sub>3</sub>/g—C<sub>3</sub>N<sub>4</sub>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材料化学与高技术新材料和信息材料《无机材料化学》课程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应用介绍一个材料化学综合性实验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两平台双能力”材料化学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材料化学“自主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关于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材料化学》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浅论《材料化学》课程兴趣的培养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浅谈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于《材料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材料化学实验室创建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基于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材料化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材料化学专业教学探索与思考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材料化学科研实践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探索材料化学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依托前沿科学研究提升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材料化学实验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初步探讨浅谈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建设与成果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浅谈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土木建筑材料化学性质和耐久性的分析。
“材料化学”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一)——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 的主要任务 是使 学生 系统 掌握 化学化 工知 识体 系和
相关学科基 础 知识 , 备 较 强 的实 验技 能 和知 识运 用 能 具 力, 以及一定 的科学 的创 新性 意识 思维 能力科学研究 能力 和, 为在材料科学和相关 应用领域 从事新产 品新技术 的研 究与开发 、 相关应用基础 研究及工 程技术 管理工作 奠定 良
并将其运用到人才 培养 中去的过程 。研 究表 明 , 的创 新 人 能力来源 于创新思 维 , 而创新 思维 是建立在合 理 的知识结 构之 上的 J 。因此 , 培养大 学生 创新 能力 , 须通 过优 化 必 课程体系 , 使大学生具 有合理 的知识结 构。而优化课 程体 系的核心是实行课程综合 化。一是 加强基础 课程 的授 课 , 基础课程又称核心课程 , 主要是 根据受过 高等教育 的人 必 须具备的素质标准 , 制定 旨在使 学生获得 合理 的知识结 构 和能力 的课程 。二是注重 文理渗 透 , 尽管 材料化 学为理 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专业 , 也 要求 学 生 在人 文科 学 领域 有 一 定 的基 础 知 但 识, 以提高大学 生的文化 品位 、 审美 情趣 、 人文素质 和创 新 素质 。除此 以外 , 可通 过改 革课 堂教学 方 法 、 J 还 实践 教 学方法 和设 置创新 型 开放实 验室 等措 施来加 强学 生创 新
进步的里程碑 。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 都将大幅提高人类 的
生活水平 , 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 把人类支 配和改造 自然 的 能力提高到一个新 的水平 , 如此推动社会进术进步。而化 学 是研究材料的组成 、 结构 、 质、 性 以及变 化规律 的学科 , 是人 类用 以认识和改造物质 世界 的主要方 法和手段之一 …。随
材料化学专业特色培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材料化学专业特色培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一、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1. 多学科融合材料化学专业关键的特色之一就是多学科融合。
材料化学专业既包含了化学知识,也包含了材料科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中,应该注重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广泛知识面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2. 实践教学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
材料化学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掌握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等技能。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专业导师指导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还需要注重专业导师指导。
材料化学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而专业导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1. 课程设置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中,课程设置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材料化学专业需要设置一些创新性的课程,如材料表面化学、材料计算化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科研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3.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导师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4. 实习经历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有实习的机会,通过实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对学校来说,需要加强对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的重视,加强教学资源投入,完善课程设置;对教师来说,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对学生来说,需要积极参与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材料与化工 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导言:材料与化工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各个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具备材料与化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一、专业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学、化学工程、有机化学等核心学科,培养学生对材料与化工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如材料物理、材料表征与测试、化工过程优化等,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机会。
二、实践环节安排1. 实验课程:设置多个实验课程,如材料合成与制备实验、化工过程模拟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工作实践,了解行业的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3.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或工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材料与化工领域的深入理解。
三、学术交流与实践能力培养1. 学术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增加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2. 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参与材料合成新方法的研究等。
3. 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参观工厂、企业实地考察等,增加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综合素质培养1. 语言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2. 文化修养培养: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总结: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应该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
本 身 而言 , 要体 现 学科 专业 的发展 前 沿 , 培 养学 生 要 动手 能力 和创 新 思 维 , 设 计 新 的实 验 体 系 为学 生 应
全面有 效 地进 行创 新 性实 验创 造 条 件 。 材 料化 学 专业 是 19 9 8年教 育 部 对本 科 专验 课 程 体 系设 计
基 于上 述 指 导 思 想 , 合 本 校 专 业 建 设 发展 方 结
向, 笔者对 本 校材 料 化 学 专 业 实 验 课 程 体 系设 计 提 出了新 的思路 : 先 , 建化 学基 础 、 工基 础 、 首 构 化 材料 基础 、 专业 技 术 、 学 研 究 、 计 创 新 等完 整 的 实 验 科 设
材 料 化学 专业 实验 课程 体 系设 计应 注 重学 生基 本理 论 和基 本 技 能 的培 养 和创 新 意 识 、 新 能力 的 创
录进行 调整 产 生 的新 专 业 ,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下 的 是
一
个二 级学 科 , 研 究 材 料 的制 备 、 成 、 构 和 性 是 组 结
人 才培 养 和教学 内容 体 系 改 革 进 行 了研 究 J 提 出 , 了宽专 业 口径 培 养 思 路 , 养 既 掌 握 大 材 料 ( 料 培 材 科 学与 工程 ) 本 原 理 , 通 晓 中材 料 ( 属 材 料 、 基 又 金 无机 材 料 、 分 子材 料 等 ) 制 备 与加 工 、 构 与性 高 的 结
材 料化学专 业实验 课程体 系的探讨
罗春 华 , 董 秋静 , 廖 荣宝 , 崔 玉 民
( 阳师 范学 院 化学 化工 学 院 , 阜 安徽 阜 阳 2 64 ) 30 1
摘要 : 于宽专业 口径 的培养思路 , 基 结合 学科发展 的方 向 , 对本科 材料 化 学专业 实验课 程体 系的设 计进行 了探 讨 。
材料与化工 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材料与化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在材料与化工领域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传热与传质等,培养学生全面了解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深化课程,如材料与化学分析、材料与能源、材料制备与加工等,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需求。
三、实践环节设计1.实验课程:设置材料与化工实验课程,包括材料分析实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等,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材料与化工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
3.实践项目:开展材料与化工相关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评价与考核1.期中期末考试: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评价,检验学生掌握的理论和应用能力。
2.实验报告评估:对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实习实训考核: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表现。
4.项目汇报和答辩:对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进行汇报和答辩,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辅助培养措施1.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3.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工作机会和实践经验。
4.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材料与化工相关的学生社团和实践团队,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合理的师资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教师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浅谈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浅谈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纲:一、化学工程专业背景及现状分析二、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素四、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视专业实践培养五、如何提高化工专业人才教育质量一、化学工程专业背景及现状分析化学工程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它涉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并且与化学、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现实世界中,化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国家的发展需要,化学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够灵活,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另外,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于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培养,实际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加强。
二、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培养体系,从而提高化学工程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实际能力。
另外,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和新技术的进步。
最后,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也是对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回应和贡献。
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素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课程结构:以核心素质课程为基础,逐步扩展与整合其他专业领域或前沿研究领域的课程。
2.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研究,课堂内外相结合。
3.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验课的设置、教学实验的开展、科研实验的引导。
4.导师制:实行导师制,重视个别辅导,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学生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实践平台,寻找更多适合学生实践机会,包括社会实践、校内实践和实验室实践等。
四、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视专业实践培养在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实践培养应该得到更加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和经验,调查我校往届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社会的适应性,提出了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形成了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基本规范,这将为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以及提高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人才培养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发展水平始终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1]。
同时,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当代,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其中新材料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2]。
因此,对于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如何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民族高等院校的特点,体现“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 材料化学学科发展状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现已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独立学科[3]。
我国的材料教育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遵循着从宽广到细分又从细分
到综合的科学发展普遍规律,体现了社会需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结构、人才素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4]。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和前苏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行业培养通晓某一专业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几大类材料之间呈现出更多的内在联系和共性,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材料科学技术及人才培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将原20余个工科材料类本科专业整合为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专业,并提出了综合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引导性专业,在理科方面设置了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两个专业,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6]。
2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是:研究有关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等材料的组成/结构、测试/表征、制备/合成、性能/应用四要素及其关系的科学技术与生产[7]。
对材料基本四要素的认识和理解要有动态的观念。
材料的结构与成分着重在于研究包括原子的类型及所观察尺度范围内原子的排列组合;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则使原子、分子可得到特定的排列组合;而由不同原子、分子及其排列组合所得到的材料具有所需的使用性能;对材料性能的各种测试和微观层次上的表征
构成了材料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正是因为材料化学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从细分到综合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专业,各学校在设置这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各有侧重。
由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本文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建设[8]:分析国内外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势;调查我校往届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调查我校毕业生工作单位对他们的满意度,征询用人单位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调查主要的少数民族生源地区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调查主要的少数民族生源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分析我校现有的材料化学课程体系,分析该课程体系与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找出目前课程体系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措施;提出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确立主干课程;研究主干课程的基本内容,确立主干课程的衔接关系。
3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课程的教学可采取多元化手段,鼓励教师将其科研成果进行精选、提炼并转化为本科生大型专业综合性实验[9]。
根据培养计划,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完成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基础实验,在大三期间完成了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专
业基础实验,那么到了大四上学期,学生经过三年的实践训练,应该说具备了开展大型综合性实验的能力,教师就可以安排专业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可以作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实践选修课开设,设置20个左右学时,这样不仅规范了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同时也通过课时费等形式给了教师一定的激励机制。
综合性实验的基本流程可大致设计为:学生查阅资料→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并提交实验申请→教师审查答复→学生做实验→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和结论→教师评阅给分。
教师可根据各人不同的学术专长分别担任不同实验项目的指导,但实验报告的最后评阅应当由实验指导小组集中进行,以保证客观公正。
另外,综合性实验还可以和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良好衔接,这样使得学生在某个课题上有机会真正深入下去,最终达到培养专业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松林,阮建明,刘继进,等.中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5-136.
[2] 柳云骐,张晓云,叶天旭,等.材料化学专业的定位及其课程体系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5(2):60-63.
[3] 陈晓刚,袁毅桦,陈纯馨,等.地方高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6(10):103-105.
[4] 周静.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创新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3):48-50.
[5] 陈东初,袁毅桦.关于材料化学专业材料化学课程建设的一些探讨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6(10):105-107.
[6] 钱力,郑怀礼,赵会明,等.材料化学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设想[J].高等建筑教育,2003(2):76-77.
[7] 郑怀礼,钱力,贾晓燕,等.材料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37-138.
[8] 罗志勇,赵会明.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7-128.
[9] 李琳,张爱清.关于科研融入材料化学本科教育之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