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2016年修订
全国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2016年12月修订
1全国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2016年12月修订)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标准内涵 1.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设置依据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及地区经济建设及行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定位与发展规划。
办学特色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服务面向。
发展规划有专业发展规划,并能定期回顾和总结本专业的建设情况,不断完善专业发展规划,规划执行情况良好。
培养目标公开 公开途径符合学校定位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有多种公开途径。
知晓程度培养目标为专业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社会所知晓。
评价与修订评价方式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评价过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
修订过程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修订过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
2.毕业要求 思想素质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教育部统一要求。
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素养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了解药品生产、工程设计和研发的相关技术标准、政策法规,能正确认识药品及其制造过程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团队精神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知识与能力 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在制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等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制药工程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制药工程学科前沿、现状和发展趋势。
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 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制药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有系统的、与制药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在制药过程研发、技术改造与创新、工程工艺设计与分析等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2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标准内涵 3.课程体系理论课程通识类课程 人文、社科、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教育部统一要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讨论稿)二00九年十月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指标体系(讨论稿)1.十个一级指标中第项指标为核心指标。
2.各个指标的评价意见分为A、B、C三个等级,A表示“完全达标”、B表示“基本达标”、C表示“不达标”。
3.认证结论分为“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基本通过认证”和“不通过认证”三个等级。
各等级的评价标准如下: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一级指标中A≥6,C=0,其中核心指标全部为A。
基本通过认证:一级指标中A≥5,其中核心指标为A≥3。
不通过认证:未达到基本通过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前言经过50多年的发展, 中药学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08年,开设本科中药学专业的院校已有81所。
近年来,各办学主体积极探索中药高等教育规律,不断调整和优化办学层次和专业结构,积极探索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已经形成并初步建立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中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为国家中药学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中药高等教育的要求,规范高等中医药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需要、促进未来中药高等教育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标准。
因此,中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下,负责起草并拟定了《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制定本《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和中药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特点,突出中药学办学特色,为国家开展中药学专业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它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并参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高等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等制定。
对我国药学专业认证试点的探索与研究
药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项 目是 “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与 教 学 改革 工 程 ”下 简称 “ 量工 程 ” 中 首 批 医 药 类 四个 专 ( 质 )
业认证试点项 目之一 。在 教育部高 等学校药学 类教 学指导
委 员会 ( 简称 “ 下 药学 类 教 指 委 ” 的 支 持 下 , 课 题 组 对 我 国 ) 本
1开展药学专业认证符合 国际 高等 药学教育发展趋势 。 .
随 着 国 际高 等 药 学 教 育 的 发 展 , 学 作 为 与 人 民群 众 生 命 健 药
药学专业认证试点 的背景 、 意义和特点等进行 了一定 的探索
与研究 , 图为专业认证在全 国范 围内的推进提供有 价值 的 试
参考 。
一 般 本 科 专 业 点 数 量增 长水 平 , 学 教 育 质 量 保 证 与 质 量 改 药
个医药类 本科专业 被列 入 “ 量工程 ” 质 专业 认证 试点 项 目。
据 了解 , 止 20 年 1 , 学 类 教 指委 已在 不 同 层 面 对药 截 09 2月 药
进迫在眉睫。美 国最著名 的教育认证 机构之 一美 国高 等教
・
3 ・ 0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1 00年
第2 期
●教育理论
对 我 国 药 学 专 业 认 证 试 点 的探 索 与 研 究
樊 陈琳 , 晓 媛 . 晓 明 徐 吴
( 国药 科 大 学 , 苏 南京 200 ) 中 江 109
[ 摘要] 药学本科 专业认证试点项 目是“ 高等学校本科教 学质 量与教学改革 工程 ” 中首批 医药类四个 专业认证试点项 目之一 , 开展药学专业认证试点是保证和提 高我 国高等 药学教育质量的一项 重要举措。文 章简要介绍 了我 国药学专业认讧试点的背景与进程 , 分析 了开展 药学专业认 证的必要性 , 并对认证试 点的
中药学专业认证标准
中药学专业认证标准随着中医药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渐增加,许多学生也开始选择中药学专业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药学专业人士,必须要通过专业的认证,才能证明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中药学专业认证标准的相关内容。
第一步:培养方案制定中药学专业认证标准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第一步就是学校制定中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中包括学习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以及综合实验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必须统一制定和规范。
在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前中医药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注重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能力培养。
第二步:培养体系评估培养体系评估是中药学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
这一环节需要学校通过自我评估,再可以邀请专业评估机构对学校的培养体系进行独立评估。
专业评估机构会根据中药学专业领域的行业标准,参考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对学校设施和管理环境、教学质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审查。
第三步: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育教学管理和教师培养也是认证中不可忽略的环节。
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规范到位,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学生成绩统计分析等方面。
同时,工作人员还必须拥有专业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业务水平,对中药学专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教师的培训,学校必须制定培训计划,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核心学科和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第四步:校内外交流与合作绩效管理和质量保证是中药学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注重校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学府、研究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学校能够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技术,为中药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中药学专业认证标准的几个方面,通过认真制定、评估、管理和合作,这一认证标准可以更好地激发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
和理论;(4)掌握药物在人体正常状态及疾病状态下的药物动力学、
药效学规律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5)掌握
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6)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
的基本知识和理论;(7)掌握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及药事
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
2.临床药学相关基本实验技能。受到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
实 践 课 与 理 论 课 学 时 比 大 于 0.9 (含)。
3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观测点
保证标准
发展标准
●见习
至少在医院病房、医院药房、社区药 见习应在医院病房、医院药房、社区药房、药品生产经营企
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中的 3 类场所中进 业中完成,见习时间不少于 2 周。
行见习。
●毕业实习
实习由药学部门实习和临床实习两部分组成。实习时间不少 于 42 周。其中药学部门实习时间不少于 12 周,临床实习时间不 少于 30 周。
各高校可根据培养目标选择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 考试)、毕业实习报告(包括案例报告、专题报告等)或两者结合 的形式进行毕业考核。其中毕业实习报告要求以学位论文的格式 提交,并进行答辩。随机抽查 1-2 个实践教学基地,详见本标准 (医院毕业实习部分)。
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观测点
保证标准
发展标准
1.临床药学相关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与临床药学相
关的化学、生物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2)掌握与临床合
理用药相关的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3)熟悉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准与临床处置方法的基本知识
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
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
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
估中心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药学类本科专业进行的一项认证工作。
该认证旨在提高药学类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加强药学教育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促进药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认证程序包括自评、现场考察和专家组结论建议等环节。
在自评环节,各高校需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本校的药学类本科专业进行全面自评,并撰写自评报告。
现场考察环节则由专家组对高校的药学类本科专业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听课、查阅资料、与学生和教师座谈等方式,对专业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专家组会根据考察情况撰写考察报告,对专业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科研实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的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
种情况。
如果一个专业的自评报告和现场考察情况均符合认证要求,则该专业被认定为通过认证;否则,将被认定为不
通过认证。
对于未通过认证的专业,高校需针对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再次申请认证。
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的通过对于药学类本科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认证的专业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更高的信誉度和认可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推动药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通过认证的专业还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政策倾斜,有助于提高专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中药学专业认证标准
中药学专业认证标准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性质、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一门学科,是我国传统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推动中药学的发展,提升中药学人才的水平,制定中药学专业认证标准,对于规范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证标准1.教学资源(1)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中药学课程和实验室设备,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资源应当得到充分利用,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2.师资力量(1)教师应当具备中药学或相关专业的硕士以上学位。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应当达到一定要求,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养。
3.人才培养(1)学生应该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和应用中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应该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中药学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任务。
4.教学质量保障(1)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2)应当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5.实习教育(1)学生应该参加实习教育,了解中药的生产、加工、制剂、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实习教育应当与理论教育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6.课程设置(1)应当设置中药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课程设置应当紧跟中药学的发展和需求,能够培养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三、结论中药学专业认证标准是中药学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参考,对于提高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和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当严格按照认证标准要求开展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中药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国家标准公告2016年第11号——关于批准发布GB_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
国家标准公告2016年第11号——关于批准发布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的公告
【法规类别】国家标准管理
【发文字号】国家标准公告2016年第11号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7.25
【实施日期】2016.07.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标准公告
(2016年第11号)
关于批准发布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的公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自2016年7月30日起实施,现予以发布(见附件)。
国家标准委
2016年7月25日
附件:
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
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
一、在“320临床医学”下增设二级学科32032“输血医学”。
二、在32032“输血医学”下设立三级学科“基础输血学、献血服务学、输血技术学、临床输血学、输血管理学和输血医学其他学科”(具体见下表)。
全国药学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药学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认证标准药学是一门关于药物的研究学科,主要包括药物的发现、设计、合成、制备、分析、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等方面。
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是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学科之一。
药学类专业的认证标准是指对药学专业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全国药学类专业认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药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专业发展需求,包括基础科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理学、中药学等多个学科内容,保证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药学知识。
2.教学质量:专业教学质量是评价一所高校药学类专业的重要标准。
包括师资队伍、实验室资源、教学设备等方面的评价,确保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培训。
3.学生培养目标:药学类专业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要求,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4.实践环节:药学类专业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设置和组织。
5.资源保障:药学类专业需要保障实验室设备、药品资源、教材等方面的资源,确保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
药学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药学类专业教育的发展,提高药学类专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符合认证标准的药学类专业才能获得认证资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总的来说,全国药学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对药学类专业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是保障学生利益和维护药学专业声誉的重要手段。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认证标准,才能促进药学类专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药学类专业的教育质量。
希望各高校和有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推动药学类专业认证标准的落实,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药学人才做出贡献。
全国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2016年12月修订
1全国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2016年12月修订)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标准内涵 1.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设置依据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及地区经济建设及行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定位与发展规划。
办学特色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服务面向。
发展规划有专业发展规划,并能定期回顾和总结本专业的建设情况,不断完善专业发展规划,规划执行情况良好。
培养目标公开 公开途径符合学校定位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有多种公开途径。
知晓程度培养目标为专业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社会所知晓。
评价与修订评价方式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评价过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
修订过程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修订过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
2.毕业要求 思想素质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教育部统一要求。
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素养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了解药品生产、工程设计和研发的相关技术标准、政策法规,能正确认识药品及其制造过程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团队精神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知识与能力 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在制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等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制药工程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制药工程学科前沿、现状和发展趋势。
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 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制药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有系统的、与制药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在制药过程研发、技术改造与创新、工程工艺设计与分析等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2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标准内涵 3.课程体系理论课程通识类课程 人文、社科、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教育部统一要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
全国药学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药学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认证标准1. 引言1.1 概述药学和临床药学专业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公众健康提供关键的服务。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药学和临床药学专业的教育和培训需求也日益增强。
因此,制定全国药学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的认证标准,对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药学人才,进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全国药学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认证标准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环境、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
同时,还将深入探讨这些标准的具体内容、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机制。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详尽的全国药学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认证标准的概览,以促进药学和临床药学专业的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2. 全国药学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认证标准的内容2.1 教育环境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教育环境。
学校应提供一个安全、舒适、设施完备的学习环境,包括良好的教学设施、充足的图书资源以及先进的实验设备等。
此外,学校还需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2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认证标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的课程应紧密结合药学和临床药学的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应涵盖药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同时还应包括临床药学的内容,如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学、药物信息学等。
课程设置还应根据学科发展及时更新,以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
2.3 师资力量强大的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应拥有足够数量的教师,且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并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2.4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药学和临床药学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包括实验室研究、临床实习等,使学生能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从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试点评估谈专业认证
、
全 国药 学 本 科 专 业 试 点 评 估情 况
1评 估 程 序 。根 据 《 国 药 学 类 本 科 专 业 评 估 实 施 办 . 全
法 》1, 业 评 估工 作 的 基 本 程 序 主 要 包 括 6个 阶 段 : [ 专 ] 申请 评
维普资讯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 0 8年
第 6期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3 ・
攀 薰璎
从 全 国药 学 本 科 专 业试 点 评 估谈 专 业 认证
黄 泽 龙
( 东 药 学 院 , 东 广 州 50 0 ) 广 广 1 0 6 [ 要] 专 业 认证 试 点 工作 作 为 质 量 工程 的一 项 重 要 内容 , 在 更 多专 业 领 域 中进 一 步 开展 。 文 章 介 摘 将
绍 了全 国 药学 本 科 专 业 试 点 评 估 的基 本 情 况 , 析 了 专 业 认 证 的 积 极 意 义 , 借 鉴 美 国 专 业 认 证 的 成 功 经 分 并
验, 对我 国今 后 专 业认 证 工 作 的 发展 提 出一 些 思 路 。
[ 键 词 ] 专 业认 证 ; 义 ; 鉴 ; 路 关 意 借 思 [ 图 分 类 号 ] G 00 8 1 中 4 —5 .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7 12 0 )60 5 —3 文 0 21 0 (0 80 —0 30
一
估 、 秀评 估 、 机 评 估 和 即将 完 成 的 “ 年 一 轮 ” 高 校 本 优 随 五 的 科 教 学 工 作 水 平 评 估 几 个 发展 阶 段 , 我 国高 等 教 育 质 量 保 对 障 作 出 了贡 献 。但 院校 评 估 是 对 高 校 教 学 工 作 的全 面 综 合 评 估 , 法 顾 及 某 个 专 业 的 详 细 情 况 , 具 体 专 业 建 设 的 促 无 对 进 作 用 比较 有 限 。 专业 认 证 具 有 专 业 化 、 学 化 和 规 范化 的 科 特 点 , 过 本 专 业 或 行 业 的专 家 对 专 业 建 设 情 况 进 行 全 面 深 通 人 的 评 估 , 到 存 在 的 问题 , 督 促 高 校 不 断 改 进 和 完 善 , 找 并 能 更 有 效 保 障 专 业 的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成 对 院 校 评 估 的 有 效 形 补充 。 2 专 业 认 证 标 准 对 专 业 建 设 提 供 了参 考 规 范 。 专 业 认 . 证 的 标 准 涉 及 专 业 目标 的 设 定 、 学 质 量 的 要 求 、 程 体 系 教 课 的 设 置 、 资 队伍 的 建 设 、 持 条 件 的 具 备 等 等 方 面 , 建 设 师 支 对 好 该 专业 提 出 了规 范 的要 求 , 高 校 在 开 展 专 业 建 设 时 提 供 为 较 强 的 参 考 作 用 , 《 国药 学 本 科 专 业 主 干课 程 知 识 点 》 如 全 和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适用于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报送稿)1. 概述药学是以化学、生物学和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发、生产、使用和管理药物的一门学科。
药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发现和生产药物及其制剂;阐明药物的作用及机理;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合理使用药物;监督和管理药品等。
药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科学知识体系,包含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等主干学科。
药学事业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
一方面,药品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药品与人民生命健康休戚相关,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延长人类平均寿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民众的重视。
在我国,受国家药品战略安全、医药产业经济迅速增长、庞大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用药需求提升等因素推动,药学类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人才培养都是我国药学类专业教育的重要方向。
2. 适用专业范围2.1 专业类代码1007 药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药学(100701)、药物制剂(100702)、药事管理(100704T)、药物分析(100705T)、药物化学(100706T)、海洋药学(100707T)等专业。
临床药学(100703TK)专业适用标准见《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3. 培养目标3.1 专业类培养目标药学类专业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3.2 各专业培养目标3.2.1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和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10月20日目录前言 (4)1 适用专业范围 (7)1.1 专业类代码 (7)1.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7)2学制与学位 (7)2.1 学制 (7)2.2 授予学位 (7)3中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7)3.1培养目标 (7)3.2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9)3.3知识目标 (10)3.4能力目标 (12)4办学标准 (14)4.1宗旨和目标 (14)4.2教育计划 (16)4.3学生成绩评价 (23)4.4师资队伍 (24)4.5教育资源 (27)4.6教育评价 (31)4.7学生发展 (33)4.8科学研究 (35)4.9管理和行政 (36)4.10改革与持续发展 (38)前言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基本理论、资源利用、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应用方式、质量控制、新药研发与生产、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营销与管理等相关方面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总结临床防治疾病经验所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医药特色的学科;中药学与中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是保障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学科体系。
建国以来,中药高等教育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经完成了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中药学类专业也从当初的一个专业逐步分化成为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中药制药专业,这些专业与蒙药学和藏药学一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中药人才。
加强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实现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药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中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讨论稿)二00九年十月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指标体系(讨论稿)1.十个一级指标中第项指标为核心指标。
2.各个指标的评价意见分为A、B、C三个等级,A表示“完全达标”、B表示“基本达标”、C表示“不达标”。
3.认证结论分为“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基本通过认证”和“不通过认证”三个等级。
各等级的评价标准如下: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一级指标中A≥6,C=0,其中核心指标全部为A。
基本通过认证:一级指标中A≥5,其中核心指标为A≥3。
不通过认证:未达到基本通过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前言经过50多年的发展, 中药学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08年,开设本科中药学专业的院校已有81所。
近年来,各办学主体积极探索中药高等教育规律,不断调整和优化办学层次和专业结构,积极探索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已经形成并初步建立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中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为国家中药学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中药高等教育的要求,规范高等中医药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需要、促进未来中药高等教育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标准。
因此,中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下,负责起草并拟定了《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制定本《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和中药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特点,突出中药学办学特色,为国家开展中药学专业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它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并参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高等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等制定。
2021年底,共有24所高校药学专业通过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
2021年底,共有24所高校药学专业通过全国药学类本
科专业认证。
2021年底,共有24所高校药学专业通过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这表明这些高校的药学专业在教育质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得到了专业的认可和肯定。
通过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的高校,其药学专业在教育质量方面得到了保障,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资队伍更加专业、强大。
这些高校的药学专业也更加注重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通过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的高校,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同时,这些高校的药学专业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总之,2021年底共有24所高校药学专业通过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是一件好事,可以促进高校药学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能够胜任本科教学任务,学生对教师教学总体比较
专业核心课程均有教授为学生授课,整体教
满意。近 3 年,学生评教平均成绩在 80 分以上。
学水平高,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高。近 3 年,学
●教学水平
现场专家听课评价优良率 70%及以上(优秀、良好、合 生评教平均成绩在 90 分以上。
3.2 教学
格、不合格)。
●教学改革
近 5 年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奖励,或承担省
励(如:教学成果奖)或教学改革项目。其中,专业负责人
与奖励
级及以上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课题。
近 5 年至少获得 1 项教学奖励或项目立项。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机构健全,有专职工
作人员,有完善的教师教学发展制度和切实可行
●教师教学
设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本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从组
和前沿信息,熟悉药事法规、政策,熟练应用 1 门外语。)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比例高,并取得成
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创 效。
新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50%以上的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级大
●创新创业
20%以上的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性 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活
要求(4) 与职业素养
紧密结合。
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观测点
保证标准
发展标准
学生能够掌握药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与
药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基
本理论与方法);
掌握药学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技能(掌握药物化学、药剂
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
在毕业论文的指导和撰写过程中,培养学生
指导程序规范。
●毕业论文
的综合能力包括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
所有学生均需通过答辩获得毕业论文成绩,答辩程序规
指导及答辩
识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
范。至少有 3 位以上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答辩小
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等,且具有显著成效。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如在校外实
地比例分布合理。
2.3 实习
习基地开展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每人带教不超过 3 人。
实训(2) ●实训、见
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累计参与 2 周以上各类校外药学实
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累计参与 4 周以上各类校
习、社会实
践活动(不含毕业实习)。
外药学实践活动(不含毕业实习)
选用国家规划实验教材或自编有特色的完整的实验教
●实验教材
列特色实验教材。
材。
实验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
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有稳定的实验教学师资。专业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学队伍,年龄、学
主干课程相应的实验课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多于
●实验教学
历、职称结构合理。承担实验课程教学的教师中
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 3 门课程每门 至少有 1 名具有药学类学历教育背景的教授职称 的课程负责人,药理学课程至少有 1 名具有医学 或药学学历教育背景的教授职称的课程负责人。
●兼职教师
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 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兼职担任专业 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药学类专业师资培 训活动、讲课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等。
3.4 科研 ●科研水平
水平(1)
科研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省级及以上药学科研课题立项,其中专业
专任全职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近 3 年平均发表 核心课程负责人应有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经
本专业学术论文或主编(或副主编)正式出版教材数至少达 历。
标与要
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学科优势、专业规划等,
求(3-
8)
1.2 培养
●培养目标
目标(1)
进一步细化和丰富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不断完善、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
(国标中规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 和行业发展需要。
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 广泛宣传专业培养目标,使本专业师生知晓
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70%以 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35 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具有 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少 于 30%。
教师数量充足,老中青结合,发展趋势好。
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 45 岁以下教师均 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具有海外研修经历(1 年及 以上)的教师占 50%以上。
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和评价、药物制剂 并认同。
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
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生达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
1.3 培养 ●思想政治
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
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团队
●知识结构 本技能,受到各学科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与技能
具备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 实际问题。 务的基本能力);
掌握药学相关方面的知识及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
用能力,能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践
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保证
毕业论文选题结合药学科研与生产的实际问
2.4 毕业 ●毕业论文
1 个学生 1 个题目。实验性论文选题占本专业全部论文选题 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
论文(4) 选题
的 90%以上。
合运用所学知识。
4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观测点
保证标准
现场专家听课评价优良率 90%及以上。
水平与
投入(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科研
●教学投入 度
教师有足够时间、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
成果,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专业咨询与
服务,在导学、导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6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观测点
保证标准
发展标准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具有校级及以上教学奖
550 学时。
3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观测点
保证标准
发展标准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门数占实验课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中有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项目。能够不断
程总门数的 80%及以上,并开设一定数量的研究
内容与方法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方法。
性、特色性实验项目。
有本校教师主编的国家规划实验教材或系
发展标准
论文包括文献综述、正文、参考文献等,内容与选题相
论文内容充实,数据完整准确,写近 2 年毕业论文,合格率在 70% 结果讨论有一定深度,结论正确。现场抽查近 2
内容
以上。
年毕业论文,合格率在 90%以上。
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 6 人。
意识与能力 实验项目、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活动。
动。
近 5 年,有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竞赛(例如: 近 5 年,有学生获得校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竞
课外科技创新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
赛奖励(例如:课外科技创新作品竞赛、创业计
划大赛等)。
●国际交流 能力
本专业有学生在校期间赴境外参与交流。
本专业在校期间赴境外参与交流的学生数 达到本专业总学生数的 5%及以上。
具有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指
●学生指导
生的相关表现进行跟踪和评估,记录评价的过程
4.2 学生
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执行良好。
和效果。
2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观测点
保证标准
发展标准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给予学 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
课程主要包括:通识类课程,化学类、生物学类、医学 类基础课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 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建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有特色的课 程体系,选修课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 20%及以上。
的教师教学发展规划。
发展组织 织和制度上保证教师教学发展。
3.3 教师
基层教学组织有效运行,有健全的传帮带、
教学发
集体备课和定期教学研讨等机制。
展(2)
●教师培训
为教师建立教学培训计划,重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 教学技术培训,提出明确的培训学时、学分要求。
有专门的青年教师培养发展计划和举措。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设有常态化教师培训项 目,执行效果好,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组,答辩小组应有副教授以上(含)职称的教师主持。
●毕业论文
有明确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毕业论文的相
有专门的、全程化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系
管理
关材料齐全。
统。
3. 师 资队伍 ※(4- 10)
●师资数量
3.1 师资 数量与 结构(4)
●师资结构
教师(本指标中指承担药学专业教学的教师,不含通识 课教师、外聘教师、学生辅导员等)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 要,总数不少于 15 人。
到人均 1 篇(种)上。 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近 3 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
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课程负责人要有 作者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或主(参)编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