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妈妈的葡萄
幼儿园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教案:《妈妈摘的葡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的语言课程。
我们将学习第X 单元《妈妈摘的葡萄》这一课时,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以及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葡萄的生长过程。
3. 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理解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用语言描述葡萄的生长过程,理解并表达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葡萄图片、葡萄实物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老师拿出葡萄实物,让孩子们观察葡萄的外观,闻一闻葡萄的香味,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葡萄是怎么长出来的吗?”2. 故事讲解:老师使用故事课件,讲述《妈妈摘的葡萄》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以及母爱的伟大。
3. 故事复述:老师邀请孩子们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 实践活动:孩子们用画笔和彩纸,动手制作葡萄,体会葡萄的生长过程。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故事主题:《妈妈摘的葡萄》生长过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向父母讲述《妈妈摘的葡萄》的故事。
答案:略2. 请孩子们观察家里的植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妈妈摘的葡萄》,让孩子们了解了葡萄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复述故事环节,部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仍需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孩子们的语言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果园参观,亲身体验葡萄的生长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故事,教育孩子们感恩父母,理解家庭的温暖。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拓展: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更重要的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拓展。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妈妈摘的葡萄》绘本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妈妈摘的葡萄》绘本故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结合绘本故事《妈妈摘的葡萄》进行教学。
主要章节内容包括:葡萄的生长过程、妈妈摘葡萄的情景、分享葡萄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认识葡萄的种类和营养价值。
2. 通过绘本故事,培养幼儿热爱家人、懂得分享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葡萄的生长过程及绘本故事中分享的意义。
重点:通过绘本故事,培养幼儿热爱家人、懂得分享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妈妈摘的葡萄》、葡萄生长过程的图片、葡萄实物。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葡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葡萄的外观特征,引导幼儿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a. 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妈妈摘的葡萄》,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和分享的意义。
b. 结合葡萄生长过程的图片,讲解葡萄的种类和营养价值。
3. 随堂练习:a. 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葡萄的生长过程。
b.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向家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
六、板书设计1. 绘本故事《妈妈摘的葡萄》2. 葡萄生长过程a. 种子发芽b. 藤蔓生长c. 开花结果3. 葡萄的种类和营养价值4. 分享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家的葡萄树”为主题,画一幅画,并描述画面内容。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一棵葡萄树,树上挂满了成熟的葡萄,妈妈正在为孩子摘葡萄,孩子在旁边开心地笑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绘本故事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葡萄的生长过程和分享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去葡萄园参观,实地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
b. 开展家庭活动,让幼儿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培养分享意识。
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主要围绕绘本的第三章节“妈妈摘葡萄”展开详细教学内容。
内容包括: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认知能力;学习描述葡萄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引导幼儿学会感恩,珍惜家人的付出。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认识大自然的美妙。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感恩家人,珍惜亲情,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描述葡萄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重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认知能力,学会感恩家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妈妈摘的葡萄》、葡萄挂图、葡萄实物。
2. 学具:彩笔、画纸、葡萄味零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水果,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的美妙。
2. 新课呈现:阅读绘本《妈妈摘的葡萄》,让幼儿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
3. 实践操作:展示葡萄挂图和实物,让幼儿观察、描述葡萄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4. 例题讲解:教师示范描述葡萄,如“这个葡萄是紫色的,形状圆圆的,味道甜甜的。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观察葡萄,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描述。
6. 感恩教育:引导幼儿讨论妈妈为什么要摘葡萄,让幼儿学会珍惜家人的付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摘的葡萄2. 板书内容:葡萄的生长过程葡萄的颜色、形状、味道学会感恩家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描述今天所学的葡萄特征,并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2. 答案:幼儿描述葡萄的颜色、形状、味道,如“这个葡萄是紫色的,形状圆圆的,味道甜甜的。
”并说:“妈妈,谢谢你给我摘的葡萄,我很喜欢,你辛苦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他们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其他水果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妈妈摘葡萄》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材,主要围绕《妈妈摘葡萄》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葡萄颜色、形状和结构;学习用画笔描绘葡萄技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涉及教材章节为第三章《我们身边美好事物》第二节《水果家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葡萄颜色、形状和结构,解葡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绘画技能,学会用画笔描绘葡萄。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育幼儿珍惜父母劳动成果,懂得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葡萄绘画技法,如何让幼儿把握葡萄形状和颜色。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用画笔描绘葡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葡萄实物、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投影仪。
2. 学具:葡萄实物、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串葡萄,让幼儿观察葡萄颜色、形状和结构。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分享他们对葡萄认识。
2. 讲解葡萄生长过程(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葡萄生长过程,让幼儿解葡萄是如何从一个小小花朵变成美味果实。
3. 绘画技法讲解与示范(10分钟)我现场示范如何用画笔描绘葡萄,讲解绘画技法。
用铅笔画出葡萄轮廓,然后用水彩颜料填充颜色。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自己动手画一串葡萄,我在一旁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我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妈妈摘葡萄》2. 内容:葡萄颜色、形状、结构;绘画技法;生长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串葡萄,送给妈妈。
作业要求:用画笔描绘出葡萄颜色、形状和结构,表达对妈妈感激之情。
答案示例:幼儿画出一串色彩鲜艳、形状饱满葡萄,旁边写上“妈妈辛苦,我爱你!”2. 作业提交:课后交给老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让幼儿掌握葡萄绘画技法,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育资料】《妈妈的葡萄》课文学习精品
《妈妈的葡萄》课文
山里,住着狐狸妈妈和小狐狸。
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妈妈要吃的:“呜——呜——妈妈,肚子饿了。
”狐狸妈妈说:“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对不起,让我摘一串葡萄吧。
”狐狸妈妈这么说着,跳到葡萄架上,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里跑。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了,她听到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了。
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儿。
可是,然后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
猎人带着狗追过来了。
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
听到妈妈的喊声,小狐狸赶忙跳出山洞,向深山里逃去。
后
来,小狐狸在山里到处寻找妈妈,一年、两年,小狐狸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有一天,他来到以前和妈妈住过的山洞附近,看见一棵树下长着葡萄。
哪来的葡萄呢?小狐狸觉得很奇怪,一边想一边尝了一颗。
“呀,好甜呀。
”小狐狸吃了一串又一串,忽然记起了妈妈的声音:“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于是,小狐狸明白了葡萄是怎么来的。
想到这里,小狐狸放开嗓子,对不知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谢谢您!”。
幼儿园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生活》第四章《家的味道》,具体内容为《妈妈摘的葡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知道葡萄的营养价值,培养幼儿对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知道葡萄的营养价值。
2. 培养幼儿对家的情感,懂得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葡萄的生长过程及营养价值。
重点:培养幼儿对家的情感,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葡萄植株、葡萄果实、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葡萄植株和果实,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葡萄的外观特征,引导幼儿讨论葡萄的生长过程。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葡萄的生长过程,讲解葡萄的营养价值,让幼儿了解葡萄对身体的好处。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题目:“妈妈摘了一串葡萄,请你画一画这串葡萄。
”引导幼儿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鼓励幼儿用彩笔和水彩颜料进行创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绘制葡萄,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互相欣赏、评价,培养幼儿的表达力。
6. 情感教育(5分钟)讲述妈妈摘葡萄的辛苦,引导幼儿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幼儿对家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妈妈摘的葡萄》2. 内容:葡萄的生长过程葡萄的营养价值绘画葡萄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串葡萄,送给妈妈。
答案:略2. 作业要求:用彩笔或水彩颜料绘制,注意葡萄的形状和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葡萄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培养了幼儿对家的情感。
但在情感教育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不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葡萄园,了解葡萄的种植和采摘过程。
《妈妈的葡萄》教案及课后反思
《妈妈的葡萄》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故事,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3.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情动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演,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表演表达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采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课件,图片和道具。
2. 准备表演场地和音响设备。
3. 准备课后反思表,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反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阅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分享自己的感受。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5.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1. 学生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教师反思:教师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思,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回答问题或小测验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的品德素养,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表现。
3. 评价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续写,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对故事进行延伸。
2. 开展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故事表演,增进亲子关系。
3. 邀请家长或社区人士来校进行故事分享,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主要围绕教材第3章《共享生活》展开,详细内容包括:通过绘本阅读,引导幼儿感受家庭亲情,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通过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让幼儿了解葡萄的基本特征;通过品尝葡萄,让幼儿学会分享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绘本阅读,感受家庭亲情,培养感恩之心。
2. 帮助幼儿认识葡萄的形状、颜色,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分享、合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品尝,学会表达自己对葡萄的感受。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绘本《妈妈摘的葡萄》、葡萄一串、观察盒、品尝盘、画纸、彩笔。
学具: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出一串葡萄,引导幼儿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绘本阅读(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妈妈摘的葡萄》,引导幼儿关注绘本中的细节,感受家庭亲情。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问:“绘本中的小动物们为什么会感谢妈妈?”引导幼儿回答,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观察葡萄:让幼儿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用画笔在画纸上画下来。
(2)品尝葡萄:让幼儿品尝葡萄,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5. 分享与合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画作和品尝葡萄的感受,其他成员给予评价,培养幼儿的分享与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绘本《妈妈摘的葡萄》2. 葡萄的形状、颜色3. 感恩之心、观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葡萄,并写下一句感谢妈妈的话。
2. 答案示例:(1)画作:画出葡萄的形状、颜色。
(2)感谢妈妈的话:妈妈,谢谢你给我摘的葡萄,我爱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表达、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瓶盖画《妈妈的葡萄》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瓶盖画《妈妈的葡萄》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瓶盖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2.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通过瓶盖印制葡萄形状。
3. 让幼儿了解并欣赏艺术创作的乐趣,增强自我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瓶盖制作一幅名为《妈妈的葡萄》的美术作品。
幼儿将通过观察和模仿葡萄的形状,使用瓶盖印制出葡萄,并以此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准备:1. 各种大小和颜色的瓶盖2. 彩色颜料和调色盘3. 白色画纸4. 水杯和湿布(用于清洁)5. 葡萄的图片或实物模型6. 教学PPT或故事书,介绍葡萄和妈妈的关联教学过程:1. 引导活动: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妈妈和葡萄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联想。
2. 观察与讨论:展示葡萄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葡萄的颜色、形状和排列方式。
3.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用瓶盖蘸取颜料,印制出葡萄的形状,强调手眼协调和力度控制。
4. 幼儿实践:幼儿自行选择瓶盖和颜料,尝试印制葡萄,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创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5. 作品分享:完成作品后,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在家活动中,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瓶盖,进行更多的瓶盖画创作。
2. 在语言活动中,引导幼儿编写关于妈妈和葡萄的故事,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瓶盖画的方式学习了如何制作《妈妈的葡萄》。
幼儿不仅提高了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还学会了观察、想象和表达。
希望幼儿能将这种创新和热爱艺术的精神带入到日常生活中,为妈妈和其他亲人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作品。
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幼儿在瓶盖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力。
2. 评估幼儿的作品,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瓶盖印制出葡萄的形状,颜色搭配是否合理,作品是否有创意和个性化表达。
3.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信心。
《妈妈摘的葡萄》教案:发展孩子的感官能力
篇一:《妈妈摘的葡萄》教案——发展孩子的感官能力一、教材分析教材名称:《妈妈摘的葡萄》教材类型: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教材简介:本教材是郑渊洁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和她母亲一起去摘葡萄的故事。
全文语言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1、了解葡萄的特点及相关知识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3、提高孩子的听写能力和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1、介绍葡萄的特点及相关知识2、阅读教材,让孩子们感受葡萄摘取的过程和季节3、播放相关音乐,让孩子们感受到葡萄园的气氛4、通过演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5、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及表达四、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五、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们进行全方位的感官启迪和体验,让他们细腻感受葡萄摘取的过程和季节。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清晰、真实、创设裕的情境,激发和调动孩子的记忆、想象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法以游戏、猜谜和小组之间的对话,增强孩子们的互动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演练法通过常规的体育训练、感官训练和技能训练等演练方法,锻炼孩子们的演技、专业技能和创造性。
七、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让孩子们先看看介绍葡萄的PPT,让他们了解葡萄的相关知识。
引导孩子们答一些问题:“你们知道葡萄有几个季节?葡萄有哪些颜色?”“吃葡萄的时候,怎样才能吃得健康?”2、阅读原文(10分钟)请孩子们认真看一遍教材,并注意故事情节和细节描写。
3、音乐欣赏(5分钟)播放葡萄园的音乐,在氛围中让孩子们感受葡萄摘取的过程和季节。
4、演练(20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模拟摘葡萄的演练,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葡萄摘取的过程。
5、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安排相关排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葡萄摘取的技巧以及葡萄的味道等问题,增强孩子的互动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6、听写和表达(15分钟)让孩子们拿出笔和纸,最后一步听教师念出一篇短文,让孩子们听写,然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表达。
幼儿园中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葡萄生长的过程和葡萄的特点;2.激发孩子们对水果的兴趣和爱好;3.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4.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课堂导入1.给学生出示一些水果图片,让学生看图片猜名字;2.介绍葡萄这种水果的外观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葡萄;3.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吃过葡萄的经历,以此激发学生对于葡萄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主体1.给学生播放《妈妈摘的葡萄》的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中的内容来学习;2.指导学生说出视频中的主人公和情节,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例如葡萄采摘的过程、葡萄的颜色、大小等特点;3.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对于葡萄的看法和喜好,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词语表现出来;4.加深学生对于葡萄的认识,可以拿出一个鲜艳的葡萄模型,引导学生触摸、品尝、感受葡萄的特点。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想课堂学习的内容,总结葡萄的特点;2.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对葡萄的喜好和感受;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有问题就提出来,让学生不断探索和学习。
反思这次授课对于孩子们对于葡萄的了解和认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表现出来不够积极。
可能是因为对于葡萄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理解起来有困难。
下一次课堂教学中,我将会加强与孩子们的互动,更加深入浅出地介绍葡萄的特点和生长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葡萄。
另外我也会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小游戏和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更好的吸收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我将会更加注重和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
既可以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还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孩子们的学情,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妈妈的葡萄》教案
《妈妈的葡萄》教案《妈妈的葡萄》教案1(一)内容简介大山里,有狐狸的家,小狐狸在家里饿得呜呜大哭。
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
小狐狸尽管从此再也没见到妈妈,可妈妈放在树下的葡萄却生根发芽一年一年地长了起来,结了串串果实。
小狐狸吃着甜甜的葡萄,感受着妈妈伟大的爱。
(二)主题分析这是一感人的童话故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母爱。
整以“爱”为主题线索,故事中并无提及一个“爱”字,而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却从头至尾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三)情节分析在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中,故事开始了。
左等右等,妈妈还没回来,饿坏了的小狐狸呜鸣大哭,小可怜的样子,不禁勾起了读者的同情心。
妈妈终于找到了葡萄,准备回家。
想着小狐狸马上就能吃到可口的葡萄,让人禁不住为她们高兴。
就在此时,惊险的一幕出现了:猎人来啦!在妈妈的大声叫喊之中,故事也推向了高潮,读者为小狐狸的命运紧紧捏着一把汗。
故事的结尾凄凉又温馨:孤独的小狐狸,终于感受到妈妈浓浓的爱!(四)角色分析故事一开始,小狐狸紧闭双眼呜呜大哭的场景着实让人揪心,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视线。
而随后一页上母子相视而笑的温馨场面又感人万分,这也是整故事中母子唯一在一起的情景。
山洞虽小又暗,小狐狸依偎在妈妈身旁幸福的表情却清晰可见。
小狐狸在等待妈妈时露出洞口的那张小脸、微张的小嘴、惊恐的眼神,之后的嚎啕大哭显示出她的弱小与孤独无依,这也是妈妈拔腿飞奔的动力所在。
狐狸妈妈不管是去或回,身姿都是绷紧的,她心中的担心与归心似箭一览无余。
当发现猎人后,狐狸妈妈张大的嘴,让那份焦灼与极度担心充斥读者的耳旁;雪地上小狐狸孤单又落寞的神情,让人心生无限怜悯。
最后一页,当小狐狸终于明白了妈妈的爱意后,湖中涟漪映射出妈妈欣慰的笑容,恍若隔世,母子重又相见,那份浓浓的爱也达到了高潮。
(五)图画分析1.画面构图、色彩故事场景很简单,所有的背景都以水墨画大面积渲染,似有若无。
小学语文《妈妈的葡萄》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妈妈的葡萄》案例《妈妈的葡萄》是语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
小狐狸肚子饿了,狐狸妈妈翻山越岭去给他找好吃的,当她不辞辛劳地摘回一串葡萄,却在家门前碰到了猎人,在这危险时刻狐狸妈妈喊孩子快逃。
小狐狸逃了出来,长大了,但始终没有找到妈妈,却看到了妈妈曾经为他而留下的葡萄树,感激之情由然而生。
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而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而这样的感情是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去描绘的,一切都在自悟中。
于是我在教学此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师出示默读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默读要求:① 默读时不指读、不出声。
② 读完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写在随堂本上。
③ 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
2. 学生默读完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出来,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3. 指导朗读,体会狐狸的爱子情深。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狸妈妈很爱孩子?4. 教师总结:狐狸妈妈无论是翻山越岭为孩子找一串香甜的葡萄,还是危急时刻那揪心的喊声,都是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爱。
5. 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动,还有别的情感吗?在这一环节中我更多的是在倾听,在体会。
因为《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这就是说,其一,读书活动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而不是听老师讲书;其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有个性、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
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活动:指导学生默读课文,默读时不指读、不出声;读完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写在随堂本上。
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检查他们的记录,发现他们的阅读感受相当丰富,有的记录下“感动”,有的记录着“羡慕”,有的记录着“伟大”,不同的记录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感受和阅读理解水平,老师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存在问题?再返回到文本去读或者与同学交流,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学生便轻松地将全文读通。
语文课文:妈妈的葡萄的教学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语文课文:妈妈的葡萄的教学设计——课后习题答案妈妈的葡萄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2 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护理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3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教学准备: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 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导学过程:一谈话导课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1 学生交流资料。
2 学生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孩子的爱?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
板书课题《妈妈的葡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生字。
1 自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 知名度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 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 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3 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狐狸妈妈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导学过程:一直接导课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细读、深思、再悟。
1 带着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结合上下文,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
(师随即可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1 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2 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三拓展与延伸1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2 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四复述课文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赶时的情景。
大班语言妈妈摘的葡萄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妈妈摘的葡萄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妈妈摘的葡萄》。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故事学习,使幼儿感知和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体验亲情的美好,懂得感恩。
章节内容:1. 故事梗概:讲述了一个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摘葡萄的故事,通过故事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小朋友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 词汇:葡萄、藤蔓、成熟、香甜、品尝、感谢等。
3. 句子:妈妈摘的葡萄真甜!、谢谢妈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题,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 使幼儿掌握故事中的新词和句子,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培养幼儿懂得感恩,体验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故事中词汇和句子的掌握,以及情感体验。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懂得感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葡萄道具、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葡萄道具,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谈论对葡萄的了解和喜爱。
2. 讲解: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讲解故事挂图,帮助幼儿掌握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妈妈为自己做过的事情,体验母爱的伟大。
4. 例题讲解:出示画有葡萄的画纸,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句子进行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水彩笔、剪刀和胶水制作葡萄手工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妈妈摘的葡萄》2. 重点词汇:葡萄、藤蔓、成熟、香甜、品尝、感谢等。
3. 重点句子:妈妈摘的葡萄真甜!、谢谢妈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葡萄,并用故事中的句子表达对妈妈的爱。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葡萄是紫色的,妈妈摘的葡萄真甜!谢谢妈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表达对妈妈的爱时,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
大班语言教案妈妈摘的葡萄
大班语言教案妈妈摘的葡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家庭的故事》,详细内容围绕“妈妈摘的葡萄”展开,通过描述妈妈为孩子们采摘葡萄的情景,引导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如“葡萄”、“妈妈摘”、“香甜”等。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复述故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妈妈摘葡萄的情景。
3. 激发幼儿对家庭的关爱之情,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父母的付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重点:掌握故事内容,学会生词和短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摘葡萄的故事图片、生词卡片、挂图。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温馨故事,引发幼儿对家庭亲情的关注。
2. 讲解:展示妈妈摘葡萄的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解故事内容,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生词和短语。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动手画出自己心中的妈妈摘葡萄的场景。
4. 例题讲解:以故事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幼儿进行模仿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描述自己画的妈妈摘葡萄的情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彩笔画出自己和妈妈一起分享葡萄的场景,并用新学的句子描述这幅画。
2. 答案示例:妈妈和我一起吃葡萄,葡萄真香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亲情,学会感恩和珍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情感化。
大班语言教案妈妈摘的葡萄
大班语言教案妈妈摘的葡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家的故事》中的第二个故事——《妈妈摘的葡萄》。
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亲情的小故事,通过描述妈妈为孩子们采摘葡萄的过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2. 学会使用动词“摘、洗、晾、挂”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讲述故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词的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家庭亲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葡萄道具、动词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来一串葡萄,邀请孩子们观察并描述葡萄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妈妈摘的葡萄》,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词的使用,如“摘、洗、晾、挂”。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动词卡片,请幼儿用动词造句。
b. 孩子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
4. 小结(5分钟)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让孩子们画一幅关于家庭的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摘的葡萄2. 板书内容:a. 故事梗概:妈妈为孩子们采摘葡萄的过程。
b. 动词卡片:摘、洗、晾、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家庭的画。
2. 答案要求:画面中包含家庭成员,并用动词描述家庭成员正在做的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语言表达能力和动词运用情况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请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共同讲述故事,并尝试用动词描述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动词的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实践情景引入:葡萄的观察和描述。
3. 例题讲解:故事中动词的使用和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4. 作业设计:画一幅关于家庭的画,用动词描述家庭成员的活动。
《妈妈的葡萄》教案及课后反思
《妈妈的葡萄》教案及课后反思《妈妈的葡萄》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
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
狐狸妈妈死了,而她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若干年后长了起来,结了串串果实,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这个故事表示了最伟大的爱——母爱。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中要引导同学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小朋友的伟大、无私的爱。
可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小狐狸的话,让同学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自身对母爱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读课文,在充沛朗读、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2、在感受爱的同时,试着表达爱。
3、复述课文,培养同学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同学在课前观察妈妈每天都为自身做些什么,并写下观察日记。
四、学情分析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文章中虽没有大段的抒情,但母子之间的深情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童话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母子深情小朋友们是很熟悉的。
因此同学们会很容易就体会到母亲对小朋友的关爱。
进而对比生活经验,体会家长对自身的关爱。
五、教学过程(两课时)(一)创设情境,再现母爱1、师叙述:同学们,在上学期的学习中,俺们曾被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深深打动过。
你们还记得这首小诗吗?2、生:背诵《妈妈的爱》。
3、师导语:正如这首诗中所说的,俺们从小到大,妈妈为俺们付出了很多心血。
这就是妈妈的爱。
这节课让俺们继续走进爱的故事。
板书:妈妈的葡萄。
[点评:这样入情入境的导入,为理解课文的主旨做了铺垫。
同学通过回忆背诵熟悉诗歌,唤起情感体验,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 (二)再读课文,感悟母爱1、上节课俺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2、自由读课文,复习生字。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课文“擂台赛”。
小组向小组挑战,将课文读给同学们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的葡萄姓名
一、组词
狐()理()摘()棵()嗓()险()猎()换()挽()
孤()狸()滴()颗()噪()检()腊()唤()焕()
二、按要求写词
1、反义词:饿()安全()附近(遥远)糊涂(明白)
照样子写词:
2、不.知不.觉:()()()()
急急忙忙:()()()()
三、词语搭配
()的哭声()的葡萄()的狐狸()地哭着
四、加标点:
1、体育老师大声喊着:“喂——冲刺啦!快跑啊!”
2、秋风吹过,火红的枫叶从枝头飘落下来。
一片、两片……转眼间,
地面上就铺得满满的了。
五、句子练习:
1、扩句子:小狐狸找妈妈。
2、把反问句改成出陈述句。
妈妈,您那么疼爱我,我怎么能不感谢您呢?
妈妈,您那么疼爱我,我感谢您。
六、回答问题:
1、小狐狸在山洞附近看到了葡萄,想一想葡萄是怎么来的?
答:当年妈妈摘的那串葡萄里面的葡萄籽钻入泥土中,重新长大结出了葡萄。
2、小狐狸为什么要感谢妈妈?
答:妈妈用自己的生命救了小狐狸,还给它留下了甜甜的葡萄,让它感受到深
深地母爱,所以要小狐狸感谢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