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交锋面,亦称锋区。

2、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3、终霜冻:春天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期间发生的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

4、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称为干洁大气。

5、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6、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后,以辐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7、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8、日照百分率:(实照时间/可照时间)*100%

9、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摄氏度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0、三基点温度: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11、地球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和地面物体吸收太阳辐射后,按其本身温度不断向外发射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总称为地球辐射。

12、蒸腾系数:植物形成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

13、气团:是指在对流层中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14、焚风:气流越过高大山脉后,在山的背风坡形成热而干的风。

15、对流: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

16、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同时按其本身的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地面辐射。

17、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0℃≦h≦90℃)

18、活动面: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并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19、初霜冻:秋天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渡期间发生的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

20、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21、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22、小气候:指由于下垫面状况和性质的不同,以及人类的活动产生的近地层和土壤上层的小范围的气候。

23、农业小气候: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各种小气候。

24、切变线:风向、风速发生急剧改变的中间不连续线。

25、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产物中储存的能量占所得到的能量的百分率。

26、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农业科学与气象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中纬度天气系统一般是自西向东移动。

2、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是由于空气分子散射蓝紫光的结果。

3、下午(或者秋季),土壤上下层温度分布特征分别为辐射型和日射型。

4、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有效辐射减弱,所以地面降温较慢。

5、气候的形成因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人类活动和下垫面状况。

6、降水的表示方法有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变率和保证率。

1、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的时间是 14:00-15:00 。

2、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第四个节气是冬至。

3、含水量越多的土壤,其容积热容量越大。

4、中纬度地区的天气系统的移动规律一般是。

5、随高度升高,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规律是变少。

6、某地面的温度为20℃,则其发射的辐射峰值是 9.9μm 。

7、调整最低温度表时,应使温度表的头部向下,使指标滑动到酒精柱的毛细管顶端。

8、冷锋降水大多在锋后产生,雨区范围一般比暖锋雨区小。

9、土壤温度日变化消失的深度大约是 0.35(或1)米,年变化消失的深度大约是15-20 米。

10、北半球从南到北风带依次为东北信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

1、中国云图把云分为低中高3 族。

2、近地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

3、大气层中水汽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4、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是由于大气散射的结果。

5、含水量越多的土壤,其容积热容量越大。

6、某地面的温度是20℃,ε=0.91,则RLu = 380W/m2 。

7、下午(或者秋季),土壤上下层温度分布分别表现为辐射型和日射型。

8、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有效辐射减弱,所以地面降温较慢。

9、中纬度地区,土壤温度日变化消失的深度约 0.35(或1)米,土壤温度年变化消失的深度约 15-20 米。

10、一般情况下,地面温度越高,水分蒸发越快(多,旺盛),相对湿度一般较低(小),饱和差则越高(大)。

三、判断下列各叙述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判断符号填入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15分)

1、“焚风”不属于干热风。(√)

2、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13点。(×)

3、近地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

4、云和雾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天气现象。(×)

5、“副高”是夏季影响我国最大的高压系统。(√)

6、高山气候具有大陆性,高原气候具有海洋性。(×)

7、过分密植的农田,通风条件差,相对湿度增大。(√)

8、作物水分临界期不一定是作物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9、中纬度地区,土壤温度年变化消失的深度大约30米。(×)

10、一般情况下,计算气象要素保证率时,至少需要15年以上的气象资料。(×)

1、暖气团比冷气团变性快。(×)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3、“副高”是冬季影响我国最大的高压系统。(×)

4、作物水分临界期是作物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5、土壤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分子传导。(√)

6、干燥疏松的土壤比潮湿紧密的土壤温度变化缓和。(×)

7、地面高气压中,气流运动的主要形式是辐散下沉。(√)

8、一般来说,气温年较差大的地区大陆性气候较强。(√)

9、降水变率可以表示某一界限降水量出现的可靠程度。(√)

10、日平均气温高于5℃时,早春作物开始播种,喜凉作物开始生长。(√)

1、气旋又称为高压。(×)

2、“黑霜”的危害大于“白霜”。(√)

3、云是贴地气层的水汽凝结物。(×)

4、冷空气从北方南下时就形成了寒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