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浅谈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H u a n j i n g q i x i a n g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全国各地面临着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之间愈加突出的矛盾冲突问题。

我省幅员辽阔,新时期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土地整理工作,全面认识土地整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不断改善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整理的四个突出特点相较于其他工程而言,土地整理的持续性、系统性更强,在实践期间涉及环保、交通、气象、林业、水利、农业、土地等,相关部门良好协调组织才可以达到预期目标,该项工作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多元化特点。

落实土地整理工作期间,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此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土地资源实际情况和使用需求,采取相适应的高效循环生态效益模式,体现出该项工作的多元化实施特点。

二是地域性特点。

我市各地土地资源差异性较大,在不同自然环境、区域跨度的影响下,只有采取因地制宜的土地整理方案才能够实现工作目标。

三是动态性特点。

社会在不断发展,各个时期所开展的利用土地资源工作宗旨和目标也不同,所以该项工作的进行要顺应国情、紧随时代脚步,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动态改革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时刻与社会接轨。

四是空间性特点。

空间是产生生态功能、反应生态功能具体演变、利用和呈现景观格局的必备“介质”,因此土地整理工作离不开特定空间范围。

二、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四方面影响新时期,重视和加强土地整理工作十分必要,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脚步。

目前我省很多区域特别是农村区域普遍存在着地域自然灾害能力差的问题,尚未统一规划房屋建设,很多房子在没有科学依据与充分调查前提下私建起来,房屋基础较差,面对自然灾害难以有效抵御为人们提供安全保护。

加强并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可切实改善这种情况,对生态平衡、农村建房进行调节管理,从区域到整体都具有更强的自然灾害抵御能力。

二是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人类生存与发展均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生物环境、土地环境及气候环境,不仅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需消化人类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废能量和废弃物,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生态环境自我清洁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如人们过度对自然资源进行消耗,将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1土地整理概述土地整理对区域内的资源分配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建设产生显著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比较明显,对此应及时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土地开发和整理项目的决策与规划设计中,应充分结合自然生态发展的基本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应做好土地整理工作,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协调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2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2.1有效解决环境问题通常情况下,环境评价只能从单一的某个项目中思考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各个项目之间产生的共同效果没有深入了解与分析。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随之对环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如果想要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处理,需要从根本上解决。

人类活动是环境产生问题的最根本因素,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配置问题上,环境配置层面高,那么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则相对越大。

但是如果将土地整理工作应用在其中,它可以对引起环境的问题展开归纳与分析,发现存在于根源中的问题,进而给出有效解决措施。

2.2更好实现土地整理工作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土地整理规划,主要是对土地整理工作展开统一安排与协调。

对某一地区的土地现状展开考察、研究的同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测,然后再给出有效解决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损失,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更好实现土地整理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更好发展。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作者:鲁付荣来源:《魅力中国》2016年第23期【摘要】土地整理作为一项重建生态环境的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文简要概述了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分析,以期避免土地整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效益分析开展土地整理对协调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理过程中必然会改变地表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注重其对土壤、水环境、植被及生物资源的影响结果,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其生态环境效益,最大程度避免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

1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具有双重效益,一方面土地整改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土地整改能夠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

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土壤方面的影响,土地平整工程作为土地整理中的主要部分,对土壤的结构和性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改变了土壤的原生态状态,如果整改存在不合理因素则会造成土壤污染和肥力下降等问题,但如果进行有效的整理则会提升土壤利用效果,改善土壤环境;(2)水环境方面的影响,土地整理过程中相关工程会影响水环境的渗透、表现径流及水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文结构,影响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质量;(3)植被方面的影响,土地整改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目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对植被的覆盖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植被数量及植被的多样性进行一定的控制;(4)生物资源方面的影响,土地整理过程中会对生态用地和其他项目用地进行统筹布置,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原有生物活动场所的变化,对生物生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相关规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则有很大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

2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2.1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对生态环境基本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效应,例如在土地平整工程中,其对生态环境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土壤侵蚀度的影响,其主要改变区域内的地貌情况,尤其对坡度的改变对土地侵蚀具有重要影响。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周效平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周效平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周效平摘要:本文对土地整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为土地整理在生态环境方面,在未来的土地整理过程中提供参考。

为了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率,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考虑,以提高土地整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来源,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土地整体质量较差,但耕地数量越来越少,这一问题大大加剧了我国人口增长与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之间的矛盾。

农村水、土地、道路等方面是属于土地整理管理的范围。

为了确保经济、环境生态的效益相一致,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高度可行的土地整理方案。

另外,提高土地整理效益时候,需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土地整理1.1土地整理内涵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实现整个土地的目的。

目前,生产收入,土地结构,以及土地结构工作的优化,以提高多样化的特点。

1.2土地整理内容土地整理是指对耕地进行整理,对林网、道路、沟渠进行整理,扩大土地面积,优化土地结构,使土地提高生产水平。

土地复垦主要针对那些被毁的土地。

通过对哪些被毁坏的土地进行复垦的处理,提高土地管理的有效性,是有效恢复被毁坏的土地使用;其次,在新土地开发过程中,土地整理不仅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和废弃土地利用效率,全面发挥土地服务功能。

在建设用地的使用做一个好工作,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此外,它可以显著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优化用地环境。

2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就是自然资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

人类的生产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两面影响,一是积极影响,二是消极的影响。

2.1土地整理在土壤方面的影响土地整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剖面性质。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土地整理是指对城乡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和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景观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措施。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

一、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的影响1.1土地整理使景观格局更加规划和有序土地整理首先会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城乡用地范围,并进行土地的重新划拨和调整,使得景观格局变得更加规划和有序。

通过统一规划和整合,土地整理可以将城市规划和农村规划相结合,使城乡之间的景观格局相互融合,从而打造出更加和谐统一的景观格局。

1.2土地整理提升景观品质和多样性土地整理可以在规划过程中引入生态景观、休闲景观和文化景观等元素,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建设出更加美丽和丰富的景观。

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绿化带、水体和文化遗产等景观节点,使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更加多彩,提升了景观的品质和多样性。

土地整理改善了城乡空间的结构,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得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景观更加连续和连贯。

通过规划一些景观绿带和休闲节点,使得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无缝衔接的景观脉络,提高了景观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使人们在城乡间流动更加自然和愉悦。

2.1土地整理改善生态环境土地整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会合理保护和修复原有的生态环境,调整和完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功能和服务水平。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用地和重要生态节点,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的生态适应能力,使生态系统更加健康和稳定。

2.2土地整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整理可以通过合理划拨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通过整合城乡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土地的浪费和资源的过度开发,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

2.3土地整理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城镇化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增加已经开始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从我国目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来看,资源规划配置不合理,土地资源价值难以充分发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开始推行土地整理政策,通过节约利用的方式来达到土地科学利用目标。

本文就土地整理相关内容和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我国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科学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近年来,随着土地整理的开展,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并且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土地整理不仅对农田标准化建设与农荒地开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城市土地规划方面同样作用明显。

但是,在土地整理落实过程中,对于耕地整理方面认识过于片面,过分追求耕地数量开展的大范围复垦一定程度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土地整理开展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土地整理及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可以寻求土地整理开发的平衡点,实现生态环境与土地价值开发的双赢。

一、土地整理的概念土地整理指的就是为了达到土地规划目标,对土地进行调整、安排,从而实现某些功能的需要。

土地整理工程涉及工程、技术、经济、农业、生态等诸多领域,是对土地价值和使用的综合组织协调[1]。

从广义角度来看,土地整理可以分为农用地整理和城市用地整理。

而狭义上的土地整理仅包括对农业用地的整理,对土地性质的重新定义,通过复垦或者开荒来实现农业耕地的增加。

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我国土地资源的紧缺,农业用地整理上力度逐渐加大,对于采矿废弃地、未利用土地的复垦工作逐步开展。

二、土地整理的内容(一)农用地整理农用土地对于我国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土地整理的重点。

在农业土地整理中,核心的目标是将耕地的面积扩大,同时提高耕地质量,使其能够为农业生产创造更高的价值。

不仅如此,通过农业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农业活动效率,为耕种管理提供良好的作业空间。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地整理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资源的质量和环境质量。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城
市景观。

通过对城市聚集区进行整理,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创造更加美丽的城市环境。

第二,土地整理可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可以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土地整理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和生
态景观工程,可以实现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其次,土地整理对生态效应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土地整理可以提高生态
环境的质量。

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土地开采和污染,可以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
繁衍。

同时,在建设生态景观工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水面、森林和草地等自然元素,实现环境的自我净化和改善。

第二,土地整理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

由于气候的变
化和灾害的频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韧性,减轻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
管理,可以实现城市景观的优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土地整理能够在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的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本文围绕土地整理这一举措,首先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分析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接着提出几点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对策,旨在不断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标签:土地整理;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对策;环保1、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1.1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首先,通过区域内土地进行宏观的设计与整治,能够让有限的土地资源承载更大的能量,创造出更加合理、更加绿色的生态系统,营造一个更为自然和谐的生态分为,实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目标。

其次,在工程、生物等措施的整治之下,区域内土壤将会有更强的蓄水能力,在强有力的蓄水能力之下再加上质量过硬、配备合理的水利设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区域内地表径流量,从而使这一区域的抗旱防洪能力更强,在极端天气来临时有更强的抵御水平。

在增施农家肥、秸秆过腹还田等土壤改造措施的整治之下,能够进一步实现土壤结构的优化,使其肥力更强。

最后,土地整理能够对区域内的土地資源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原本无序的土地利用情况得到有效改善,耕地面积无论是质量上还是面积上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人与地之间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消解。

不仅如此,在更为科学合理的安排之下,普通农田变成了高标准、现代化的农田,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步伐。

1.2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首先,湿地、沼泽等生长了许多无法再干燥的土壤中成长的植物,同时是许多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地,不仅维护着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平衡,更能够起到减少旱涝等情况发生、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而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为了实现足够的新增耕地率,有时会将湿地、沼泽等进行整理,使之变为耕地,导致区域内的原生、次生自然植被的减少甚至消失,生物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直接影响了对害虫的转移,无形之中降低了整个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与补偿能力。

关于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关于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关于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摘要:土地整理是对已经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结构调整与整治,对未开发的土地资源进行复垦,以扩展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通过平整土地、填平废沟等,对区内土地范围内的田地、林地、道路、排灌设施等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以此形成高产、高效的农业区域。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1土地整理概述土地整理是我国社会发展规划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将会使原来的土地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

虽然土地整理在短期内会对地表结构和自然环境产生明显的改变,甚至影响当地生态系统平衡,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土地整理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建设和环境修复的长效发展。

目前,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最主要的农村土地整理还是以扩大农田耕地为主,通过土地整理来补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非农业建设占用土地面积,保障我国粮食收入。

随着社会发展,这种传统做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需要对土地整理工作进行完善,既要保障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又要保持耕地的动态平衡,同时还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效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2.1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土地整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较高强度的开采,促使地下水资源水位降低,这就需要合理调配土地整理区域内的沟渠等水资源,同时对坑塘进行清淤处理,但是这种行为会引发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一方面,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调配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文结构,比如:对坑塘、水田、河流等用地的改变,能够直接改变区内地表水文结构网络分布,若河流的截弯改变方向,则会影响周边土壤环境,影响周边的植被生长情况;若河流的上游修建拦水堤坝,则下游河道逐渐干涸,会存在下游水生物生态链中断等情况。

另一方面,会影响水环境质量。

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土地整理的各项工程施工废物会影响周边环境,比如:种植地区的农药、化肥成分流入地表水体,就会影响水体质量;若附近存在工业区域,则会导致重金属物质与化学有机物质渗入地下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影响水资源环境。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摘要】土地整理是我国提倡耕地保护、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基于生态环境管理的土地整理工作较为复杂,其存在组织和再优化两个过程,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理中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

本文针对土地整理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从生态学、人与自然关系、国家相关的政策入手,研究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效益。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效应研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建设发展,人均耕地也在不断减少。

根据国土资源变更调查研究,我国上个世纪末存有的13004万hm2土地资源,在2008年,已经降到12172万hm2。

目前,我国总体耕地质量等级较低,且平均级别下降到了9.8等,优质耕地却不到中耕地的三分之一,现可开垦耕地已经缩减到了533.33万hm2。

土地整理是一项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计划,在整改农村、林木、道路交通、水文地质的同时,也直接对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本文分析了土地整理对水文地质环境、气候和景观、生物资源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土地整改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影响。

1.分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生态环境概述生态环境是人类、自然环境的的总称。

其包含了人类赖以生产的土地、水文、气候和生物环境资源。

人类的各项活动会对生态化环境造成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若在自然环境的耐受内,可以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若人类的活动超过一定的范围值,如自动建设力度过大,对生态环境、生物生态造成了直接侵害,会打破生态系统平衡,也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利益。

1.2土地整理的方向和问题土地整改是土地资源再利用和再组织优化的措施,其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较为常见的方式有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林工程,这些建设项目对土壤、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都会有直接影响,经过土地整理后,人类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以及景观格局会发生直接变化。

目前,随着集约化农业建设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发展,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也发生较大变化,最直接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森林资源、水文环境受到迫害。

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摘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逐步创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当前塑造新农村、新农业,富裕新农民的根本。

土地开发整理本身就是政府利用城市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进、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农村和农业改革,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明显的。

【关键词】土地整理;模式;效益;分析一、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土地整理需借助一系列的生物、工程措施,在此过程中必然打破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会对该区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就是土地整理投资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

当然,这种效应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即投资行为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带来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所谓正的生态效益;也可能是使得自然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即所谓负的生态效益。

土地整理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表现为整理后,自然生态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组合、相互关系及其在系统中的空间配置发生变化。

诸如土地整理后水土资源结构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林草比例的变化等。

土地整理对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表现为整理后,人类从自然生态系统中持续稳定地生产产品的能力发生改变。

诸如土地整理后土地生产率的变化、农田作物光温利用率的变化等。

土地整理对环境的影响表现为整理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与人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诸如土壤质量的变化、土地侵蚀面积与程度的变化、村庄内部环境的变化等。

从土地整理的产生发展来看,各国初期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土地分散、畸零实施集中,并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以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土地整理虽然改善了农林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大规模发展,但对农业生态环境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浅析评价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

浅析评价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

土 地 整理 的 景观 影 响 评 价 近 几 年 得 到 了较 快 发 展 。 刘 勇 等人 以 GS和 景 观 指 数 为 研 究 手段 ,选 择 典 型 的 土地 整理 项 目作 为研 究 案 I 地 整理 对 生 态 环 境 影 响 的 评 价 方 法 方面 来 总 结 近 几 年 关于 土 地 整 理 生 态 环 例 , 立 了包 括 提 升 生 物 多样 性 、 持 物 质 和 能 量 流 通 、 持 景 观 格 建 维 维 境 影 响 方面 的 研 究 。 局 稳 定 、 升 生 活 环 境 品质 、 高 生 态 服 务 价值 等 5个 方面 的 土 地 提 提 关 键 词 : 地 整 理 生 态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方法 土 整 理 项 目的生 态 效 应 指标 体 系 ,研 究 发 现 案 例 区 的 土地 整理 有 正 效 1土 地 整 理 生 态 环 境 效应 评 价 的方 法 应 和 负效 应 ,并 提 出 土 地 整理 规划 和 设 计 时 应 融 入 景 观 设计 和 生 态 土 地 整 理 生 态环 境 效 应 在 不 同地 区有 不 同的 表 现 ,因 此进 行 生 保育思想。 态 环 境 效应 评 价 的 方法 也 多 种 多 样 ,主 要 分 为三 类 , 即定 性 分 析 方 虽 然 现 在 大 多数 学 者 所 采 用 的 生 态 环 境评 价 发 法能 够 较 好 的 反 法 、 量 分 析 方 法 及 定 性 与 定量 相 结 合 的分 析 。 性 分析 方法 在 我 国 定 定 映 土 地 整 理 对 项 目区 生态 环 境 的影 响 程 度 , 是 由于 评价 范 围 较 小 , 但 运 用 的 较 多 , 要 以文 字 形 式 进 行 描 述 : 主 而定 量 分 析 方 法 主 要 是 以数 定 量 指 标 的 获得 比较 困难 ,需 要 探 索 更 多 的 有效 的获 取 定 量 指标 的 字 的 形 式进 行 分析 。 是 当前 , 关 生 态 环境 效应 的部 分评 价 方法 应 但 有 方 法 , 用 定 量 与 定 性 相 结 合 的评 价 方法 对 项 目区 进 行科 学 的评 价 。 运 用 条 件 较 为严 格 , 而土 地 生 态 系 统 构 成 复 杂 , 因此 传 统 的生 态 评 价 方 2 总 结 及 展 望 法 难 以 适应 土地 整 理 生 态 效 应 评 价 的 要 求 。 各 个 地 区 , 地 整 理 项 而 土 土 地 整理 现 今 已成 为 贯 彻 土 地 用 途 管 制 制度 和 耕 地 总 量 等 自然 条 件 等 方 面 各 有 差 衡 政 策 的 最 重 要 、 直 接 、 有 效 的途 径 和 手 段 , 是 随 着 整 理 的 进 在 土 水 植 最 最 但 异, 土地整理资料、 在 土地 调 查 、 查 资 料 等 人 文 资 料 等 方 面 也 有较 行 , 目 区及 其 背 景 区域 的水 资 源 水环 境 、 普 项 土壤 、 被 、 气 、 物 等 植 大 生

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

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增加我国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过程中,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重视生态建设规划,能够有效解决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城镇一体化的建设发展。

一、生态型土地整治主要原则1、大空间尺度整治原则。

要为居民、游客提供休闲、观赏的园林景观,重视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美观性的要求。

2、亲水整治原则。

人存在亲水特性,集娱乐、休闲及观光等为一体整治设计,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提高舒适度。

二、当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观念淡薄,对土地整治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全面我国土地整治虽然已由传统单一的农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转型,但人们对土地整治概念和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土地整治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够重视,片面追求耕地数量增加,忽略了耕地质量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未深入考虑土地整治对自然植被、生物多样性、生物栖息空间、农田自然景观、生态平衡的破坏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

我国土地整治多为问题导向型工程,虽然解决了单一或局部土地问题,但却因为定位偏差,忽视了生态和区域需求,导致土地整治效益低下,未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缺乏政策、法规支撑由于我国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晚,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政策、规章还不完善,缺少对土地整治环境影响的评价。

政策、法律、标准方面的缺失,使得大多数地区土地整治目标是增加耕地数量,而非以提高农业生态条件和农地生产质量为主要目的。

3、未将生态保护作为刚性指标,缺乏完善的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阶段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规划与评价。

未根据整治区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条件及生物多样性,对整治区的生态脆弱性和整治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未对土地整治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研究论证,只是简单按是否可整治进行区分。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土地整理是对土地使用和规划的调整,主要目的是优化土地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土地价值。

对于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景观格局的影响1.景观单元的调整在土地整理中,会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要求,对相邻的土地单元进行调整和合并,形成新的景观单元。

这种调整能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也能够提高景观格局的整体性和美观度。

2.景观节点的设置土地整理中会根据需求设置景观节点,比如公园、广场、绿化带等,这些景观节点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生态和景观价值。

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休闲的场所。

3.生态廊道的设置生态廊道是连接不同生态单元的绿色通道,它能够为生物提供通行和栖息的环境,同时可以增加土地的绿化覆盖率。

土地整理中,根据生态需要,可以在适当的位置设置生态廊道,这将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态价值和景观格局的整体美观。

二、生态效应的影响1.水土流失的减少土地整理中针对坡度大、裸露土地多、植被稀疏的地区进行治理,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持土地的肥力和质量。

2.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整理中可以对生态脆弱或者生态破坏较严重的地区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比如重点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

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可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土地整理能够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规划,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率,提高土地价值。

比如,对于农业用地,通过优化耕作方式、农作物种植结构等,可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实践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可行的土地整理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摘要:在土地整理中,要对生态环境影响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构建一个全新生态系统,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其后具体探讨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与相关保护对策,以期可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评价;保护对策1引言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土地整理是重要措施,通过有效土地整理工作可提高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根据土地整理工作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相关评价工作与保护措施研究,切实强化土地整理效果,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土地整理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地布局进行有效规划,对土地进行集约化利用,最终提升土地实际利用效益,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以数量以及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在生态效益方面有所欠缺。

土地整理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如下:(1)水资源:土地整理过程中,土地质量的提高、耕地面积的增加均需要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土地生产潜力也需要依靠水分保障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资源流失风险。

一旦水资源利用不当,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水源短缺问题,影响土地质量。

(2)生物资源:增强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目的之一。

因此没有被利用的原生自然生态系统、次生自然生态系统就会被单一农作物代替,破坏生物生存空间,降低生物物种多样性。

同时在土地平整中机械作业模式也对土壤具有较大扰动,破坏土壤微生物环境。

(3)大气资源:土地整理活动会间接改变水文结构、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及土壤面貌。

如林地砍伐、荒地开垦会导致大气粉尘、杂物浓度上升,对大气资源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而农田防护林带网建设可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4)景观资源: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种灌溉排水设施的建设不仅会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还会导致区域内景观结构单一化,破坏景观多样性。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3、生态效益
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了土地资源,避免了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二是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三是提高 了农田的抗灾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四是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 村的生态功能。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土地整理在江苏涟水县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通过优化土地 资源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同时,土地整理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农民的技能和素质,推动了 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土地整理还改善了农村环境和生态状况,保护了土地 资源,提高了农田的抗灾能力。
其中,生物多样性是反映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在土地整理项目 中,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和抵抗力。景观格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情 况,从而指导如何进行景观规划以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 高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结果与讨论
经过对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土地整理在生态效益方面具有 显著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质量、保护水资源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经济效益 方面,土地整理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然 而,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农村社区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 改善等。因此,未来土地整理工作应更加注重社区参与和多元化目标实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 价。首先,收集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数据、生态保护政策等资料,并运用遥 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研究区域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其次,采用专家 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定性 和定量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建议和对策。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土地整理能够优化景观格局。

土地整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分布的调整,可以使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结构和平衡更加合理。

在城市中,土地整理可以将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和公园绿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进行整理和划分,使它们的空间分布相对均衡,形成合理的城市景观格局。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还能够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土地整理对景观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整理能够对破碎化的土地进行整合,增加连续的景观单元,从而提高景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农村地区,土地整理可以将零散的农田进行整合和合理划分,增加农田的连续性,减少道路和建筑物对农田的侵占,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土地整理对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积极影响。

土地整理能够合理安排不同类型土地之间的边界和过渡区,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城市郊区,土地整理可以将城市和农田之间的边界区域打造成生态廊道,增加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景观过渡带,使城乡之间的景观得到融合和互动。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够增加人们的休闲和观赏价值。

土地整理对景观的可达性和可利用性有着重要作用。

土地整理可以为不同类型土地提供更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景观的可达性和可利用性。

在乡村地区,土地整理可以修建农村道路和观光步道,加强农村旅游和乡村休闲的可达性,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对外界的吸引力。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够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地整理能够优化景观格局,增加景观的连续性和连贯性,提升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改善景观的可达性和可利用性。

在进行土地整理时,需要充分考虑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作者:于鹏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7年第20期文/ 于鹏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山东菏泽 274000【摘要】土地整理是一个将原有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有目的性的重建的活动,在重建的过程中,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从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特性、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以及土地景观格局变化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旨在不断推进土地整理活动科学化、环保化、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效应;影响;变化;研究1、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特性带来的影响1.1 土地平整工程首先,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理项目中的“重头戏”,能够大幅度改善乡村面貌和农田结构,同时也会对区域内的微地貌、坡度等地貌条件进行改变。

而其中坡度的大小能够直接影响土地侵蚀的程度,坡度<1°能够避免土地侵蚀,而角度越大侵蚀程度越强,土地平整的施工过程中将原有的土地坡度改变,很有可能造成土地侵蚀情况。

其次,土地平整工程有着工程量大、工程强度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包括推土机、铲平机在内的重型机械进行粗暴的挖填工作。

这样的工作会影响土壤质量,出现土壤板结等问题。

最后,土地平整工程一般来说会选择秋收之后或者春播之前实施,而秋收之后与春播之前所共有的气候特征便是干旱、少雨。

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之中进行工程施工需要面临土壤面蚀、风蚀的潜在威胁,容易造成土壤流失。

1.2 农田水利工程首先,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能够影响整个地区的水文系统,比如说水库的建设能够对河流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起到影响,有可能引发河道水位下降、断流等情况。

不仅如此,大型的水利工程一般会在河流、湖泊周围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施工垃圾,这些施工垃圾落入水中会产生淤积现象,甚至使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步伐逐渐加快。

其次,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农田排灌工程是土地整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灌溉效率,设计合理的排灌工程还能够通过减少土壤盐分的手段来使土壤的质量得到提升,并且有更强的抵御侵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摘要:土地整理是一个涉及面广、长期艰巨的任务,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
略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有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才能真正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才能使土地整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对此,本文将对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业内人士提
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效应,影响
我们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都比较少,为了使耕地总量的动态能够平衡,对土
地进行可持续的运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土地整理。

在施行土地整理这个项目的
过程中要对自然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要与我们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相符合。

那么在实施项目的进程中怎样才能使生态、社会、经济的效益协调发展就成了人
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1 土地整理的概念
土地整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或
国家,对土地的需求及利用方式是不尽相同的,使得土地整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在我国,由于土地整理工作起步较晚,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实
际情况,1998 年原国家土地局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
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
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
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郑拥军认为,科学的土地整理概念应该是,在一定的
区域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
地利用不合理、不充分、混乱现象进行调整、改造、理顺、综合整治的过程,以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2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在土地整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工作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为
了全面整合实际工作,就要从多个层面对影响因素进行阐释和分析。

从生态学的
角度出发,土地整理过程是突破传统结构建立新平衡的过程,这就必然会对周围
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资源、土壤资源、植被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都会受到不
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充分认知相关影响因素,才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构更加
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整理标准体系。

第一,土地整理对水源的影响。

在土地整理项目中,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生
物措施,都会对水文结构形成影响,尤其是区域内水源的分配效果以及水环境的
基本质量,这也是造成安全隐患和威胁的关键点。

第二,土地整理对植被的影响。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必然会对植被的数量结
构和空间布局产生制约,植被的砍伐以及迁移都会对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第三,土地整理对土壤产生的影响。

土地整理过程最直观的影响因素就是土壤,不仅会改变其原有的结构,也会对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等产生不可逆的破坏,甚至会造成土壤污染问题以及土壤推广加剧问题等,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严格
约束,否则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生态过程。

第四,土地整理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其影响大气污染以及小气候过程,会造
成区域内大气环境不达标的情况。

第五,土地整理会对敏感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组分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部门
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就会对生态系统或者是人文景观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形成经
济损失和生态损失,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3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3.1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对生态环境基本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
效应,例如在土地平整工程中,其对生态环境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
土壤侵蚀度的影响,其主要改变区域内的地貌情况,尤其对坡度的改变对土地侵
蚀具有重要影响。

坡度控制在 5 º 以下则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侵蚀现象,由此可
见土地平整工程中对坡度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土地侵蚀状况;其次为对土壤质量的
影响,在土地平整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型机械,会造成土壤板结或熟土层破坏,从而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土壤自身的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土
地平整过程中措施的不同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最后为土壤面蚀的影响,土地整改工程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个季节,属于少雨季节,
从而受到土壤面蚀现象威胁较大,并且面蚀损失的多为肥力较强的表层土。

3.2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环境效应
土壤整理后会造成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例如在农村土地整理后,耕地和交
通用地均呈现增加趋势,并且土地类型相对减少,很多分散的土地被规整综合利用,其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未被利用土地开发带来的生态效益,在其开发过程中对未被利用土地的地形、地貌等要素产生影响,荒地等未
被利用用地的开发必然会导致其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灌溉方面也会造成地
下水与地表水的变化;②交通用地造成的影响,增加交通用地必然会导致噪音和废气污染增加,同时交通用地本身建设过程中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也会在相
应条件下出现物种入侵等现象;③土地类型减少造成的影响,土地类型在整理后呈现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地的异质化程度,导致土地抗干扰能力下降。

此外,单一连片种植也不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供给,降低土壤质量。

3.3 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
经过土地整理,土地利用呈现规整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碎片化发
展的模式,对生态环境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例如在农村土地整理后,其景观
格局发生较大范围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
廊道格局变化对动物生态产生一定影响,如果遇到生态敏感区会对动物,尤其是
两栖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第二,格局的变化会提高区域内部美学价值,土地在
整理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调整,而是根据具体的规范化条例进行,因此在整理后
土地格局呈现出规整化趋势,农村景色、农业田园景色及相应的水文、土壤、植
被要素共同组建成了独特的景观。

4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何客观评价这种生态效应,
是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

当前,有学者通过土地整理后整理区的景
观结构、景观功能的评价分析了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

利用景观生态评价方
法研究了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景观尺度上,土地整理
后景观变得更规则、结构更简单,但景观多样性下降;从景观类型尺度上,土地
整理改变了耕地、坑塘、农村居民点、道路及沟渠等景观类型的特性,降低了坑
塘等景观的生态作用。

运用GIS和景观指数,对土地整理后的景观生态效应进行
了评价,发现土地利用斑块呈现出数量较少、面积较大、大小变异不显著的特点,
表明土地整理在减轻景观破碎化的同时也降低了景观多样性。

综上所述,经过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可见土地整改的环境效益较为明显,因此在土地整改过程中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土地整改的良性作用,促进我国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鹏.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7年26期.
[2]田瑞青.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年2期.
[3]夏军.浅谈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年25期.
[4]倪晟.关于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7年2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