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校教授解释为什么拒绝中国学生的博士入学申请
美国大学拒绝录取是不需要官方原因的
美国大学拒绝录取是不需要官方原因的学校名称:美国美国大学(华盛顿特区)所在位置:美国申请美国大学被拒,你应该怎么办?现在正是美国大学录取结果公布的时候,有些人收offer收到手软,有些人却接到更多的美国大学拒信。
接到美国大学拒信固然是一件很挫败的事情,可是,你知道被美国大学拒绝之后,你应该怎么办吗?绝大多数美国大学拒绝录取并不需要官方原因。
对于绝大多数准备升入大学学生,仔细研究你为什么被美国大学拒绝其实并没有好处。
到现在为止你知道,很多顶尖大学不得不艰难地决定录取谁拒绝谁,很多合格的申请人都被拒绝了。
除非你已认真想过要推迟上大学。
等待来年再重新申请,或你真的有理由认为其中发生了错误,否则,你最好尽快摆脱掉这次失败的不愉快,像以往和今后遇到的任何不快一样,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入学的准备中去。
如果,当你收到所有学校给你的回复之后,你觉得你最好选择等待一两年后再申请,那么,尝试弄清楚学校的决定可能还有意义(注意不要匆忙决定重新申请,特别是当你的目标是一所一流学校时。
很多人经历延期一年申请的时间后,并不能在他们的申请资格方面有重大提高)。
在此前提下,第一步是研究你为什么被拒绝。
你要确切地知道原因,当然,如果你知道在你的申请中有一两个特殊观点可能导致你不被录取。
如果你不能确定,可以联系招办,索取委员会关于此事的看法。
一些学校愿意告诉你为什么拒绝你。
这些学校一般是规模较小、申请者较少的一类。
在他们不太忙的时候,特别是夏季,学校还是乐于接受这类询问的。
但忙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拒绝解释这类问题。
要当心,无论学校给你的回复是什么,他们会写几个独立的问题,但不告诉你当他们审查材料和开会时关于你都说了些什么。
比如他们不会说:“你的自述材料写得很草率,并且,你表现了对他们的傲慢和麻木。
”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你的学习成绩不如其他申请人或者你在高中时应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
记住,任何一所学校花时间讨论你被拒绝的原因都是帮了你的大忙,所以,对招生代表一定要非常礼貌。
李泰伯分析自己被美国11所学校拒的原因
李泰伯分析自己被美国11所学校拒的原因2010年06月29日星期二 12:37 P.M.我本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对于媒体的覆盖倒能淡然处之,直到我看到了许多网站对于我申请失败的分析。
我忍不住了。
主要不是要为自己正名,而是要向大家向社会特别是向学弟学妹们传达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一切靠自己。
有某位留学公司的执行长认为我的申请一定是有斧凿之痕,只展示了各种头衔和奖项,而忽视了自己内心中“最真诚、最有兴趣的部分”,从而导致失败。
也有人评论道美国人觉得我的学生会主席和班长的工作经历都是官方行为,在“政审”方面没有过关。
还有朋友直接评论道:“书呆子,活该!”感谢他们的精彩点评。
如果把我的申请失利作为一个案例研究而呈现于大学课堂之上,他们的解答不可谓没有创意,不可谓不深刻。
然而,我想,真正了解我的人是我自己,真正能够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的人,还是我自己。
所以我想在此回驳以上观点,并提出我自己的感悟。
当然,回驳并不是冒犯;观点的碰撞才最能营造学术的氛围。
况且,我还要感怀所有对此发表见解的人(无论什么见解),因为毕竟,你们对我的关注,见证了我的成长。
回应1:我的申请中集中突出的是我的好奇心,而非各种头衔。
我的essay中,完全没有提我的各种头衔,完全没有提到数学竞赛的奖项。
我的主题全部是兴趣,特别是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生活的兴趣,对于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兴趣。
我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并且最终落在了I love everything I do, and do everything I love的主题上面。
回应2:其实,学生会和班长的工作并不是我的侧重。
恰恰相反,我的申请中着重于展现在模联、志愿服务和宿舍管理方面的initiative和 creativity. 特别是在面试过程中,我强调的是我的自己联系、创办的活动和机会,比如校内外的志愿服务、北京地球村的环保行动等等,避开了主流的“官方”行为。
我想,如果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就要尽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美国教授为何拒收中国学生读博
员胡仙 芝博士表示。“ 果对非物质贿赂不纳入刑 事制裁范 如
围 , 结 果 就 是 放 纵 非 物 质 贿 赂 犯 罪 , 物 质 贿 赂 大 量 向 非 其 使 物 质 贿 赂转 化 , 最终 导 致我 国腐 败 犯 罪 呈现 增 长 态 势 。北 京 ” 王 小明律 师认 为 ,包括 性 贿 赂在 内的非 物 质 贿赂 ,腐 蚀性 、 “ 隐蔽 性 更 强 , 会 危 害性 更 大 , 社 已经 对 整 个 社 会秩 序 构 成 了 现 实的 、 重 的破 环 。” 严
高素质的学生在 内。近年来, 中国留学生海外有失诚信 、 毫不 在乎 公 民素 质的案 例相 " 3多。专 家 尖锐 提 出 : - 中国缺乏 公 民教 育, 也没有全 民性 的宗教信仰, 这是难 以培养公 民素质的。 也 难以建立信用体 系。由始至终,国外大学对 留学申请人的诚 信 、道德等公 民素质方面都有要求,这方面的要求并非短暂 性、 间歇性 , 而是一贯和长期的。留学生要是为私利不惜抛弃
得绿卡。而此前他们带着攻读博士学位承诺进 入学校的诚信 却荡然无存。 对于校方而言, 所有付出均付诸流水—一给每个 在读博士生每年 支付合共约5 万美元学费、 健康保险 费、 各种 杂费、 实验和计算机 费等 , 还每月发放工资。学校不遗余力地 帮助 留学生提升研究能力, 但最终的回报是 , 学生竞把难得的 求学机会 当做就业移民的r .据悉, o 。 sa 现在这名美国名牌大学 的博士生导师明确表 态: 他与学校其他一些教授、 科研人 员决
霞 葛 妻 查 霆豳 垫
l1 IUN YU DAN( I 1 趴
对一 系列 的考验 。首先 , 配建的经 适房能否 分配给真 正的 穷人就是 个问题 。 当经适房 处在 城 市边缘 地带 时。 尚且 成 为 权 贵 眼 中 的 “ 僧 肉” 若 是 配 建 在 城 市 中心 地 带 。 后 唐 , 其 果 可 想 而 知 。退 一 步讲 , 使 穷人 和 富 人 能 够 “ 居 ” 一 即 混 在 起 , 们 能 否 和 谐 相 处 也 不 容 乐观 。 贫 富之 间 的 隔 阂 主要 他 不是 来 自地理 上的距 离, 而是 来 自消 费水 平 、 活 习惯上 生 的天壤之别。其 实, 市场经济奈件下 , 在 贫富“ 分居” 并不可 怕 , 正 可怕 的是 贫 富 悬 殊 。 落 差 太 大 , 真 即使 混 居 , 不 可 也
美国教授写给“被开除”中国留学生的一封信:我就不该录取你
美国教授写给“被开除”中国留学生的一封信:我就不该录取
你
袁劲梅
【期刊名称】《靖远教育》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中美教育的巨大差异是很多留学生都能够体会到的,因此去美国读书也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承受的更多,需要适应的也更多。
本文作者是一位来自美国克瑞顿大学的教授,她所在的大学开除了一名中国留学生,而作者本人正是这位研究生的导师。
从这一事件中,作者观察到中关大学教育的差别,同时郑重地给这位被开除的留学生写了一封信,坦诚地表达了她本人的观点。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袁劲梅
【作者单位】[1]美国克瑞顿大学;[2]美国哲学协会"亚洲哲学和亚洲哲学家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8.9
【相关文献】
1.写给中国孩子的一封信 [J], 文森·贝盖尔
2.录取只是新起点拒信亦非世界末日——写给焦虑等待录取通知的学生和家长[J], 俞传宏;
3.低龄留学的热度与盲区——美国顶尖私立高中对中国录取率低于5%:中国低龄
留学生扎堆50-200名学校 [J], 董德;
4.深入生活四题——学习江泽民同志写给参加中国文联“万里采风”活动文艺家们的一封信 [J], 王兴仁
5.数十中国留学生涉嫌造假被开除 [J], 李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教授发拒信因中国留学生诚信状况成隐忧
美国教授发拒信因中国留学生诚信状况成隐忧一封美国顶级名校教授的拒录信亲爱的XXX:我谨希望借此信告知你,就我校目前中国研究生的有关情况来看,至少在我们系,今后将难以接受中国研究生的申请。
在过去大约一年中,先后有6名中国籍在读博士生终止了他们的研究助理工作和博士课程。
他们离开的原因并非由于他们跟不上课程,而是因为他们更希望马上找到一份工作(高薪并且有望为他们申请到绿卡的公司)。
他们曾是带着攻读硕博士学位的承诺进入我校的,我方为之支付了硕士学习的学费,教导并帮助他们提升研究的能力。
可一旦他们获得机械工程的硕士学位,由于这一时期美国良好的就业市场,他们相对容易地找到了工作。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觉得我们被这些中国学生利用了,成为他们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工作的跳板。
我们每年支付大约4.5万到5万美元给每个在读博士生,我们更是在他们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绝大多数)作为助理,也取得了好的研究结果。
可是,校方并未获得信誉,因为我们没有培养出博士生,而博士生培养是我们作为研究型高等教育学府的主要目的之一。
这极大地损害了申请研究生的中国学生的声誉,一些教授指出这是“极其不道德的”。
一些教授和科研人员已经决定今后不再考虑来自中国的申请者,虽然这不会也不能成为一个政策,只是具有个人偏好的挑选未来博士生的个人决定,在我看来,合乎情理。
在此,我不得不通知你,请你向其他学校或者其他教授递交申请。
(节选)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黄同学想申请去美国一所顶级名校读博士,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他原本以为被录取是十拿九稳的事,可没想到,他收到了来自美国顶级名校教授的一封拒绝信。
对此,黄同学颇有微词:“凭什么要后来者为前人的不诚信行为买单?”其实,每个留学生在海外不仅代表个人,其行为也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形象,为了要更快地达到个人目的而将诚信抛诸脑后,实在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最近,关于留学生的诚信问题再度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不诚信行为之:抄袭启德教育资深美国留学顾问黄晓钧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在美国读MBA的同学伤心地告诉他:当她刚刚去到美国的时候,学校的考试形式一般都是开卷的,即使是闭卷限时考试,老师往往发了试卷就走,没有人监考,大家都很自觉地独立按时完成。
耶鲁「拒信」激增,美国精英大学真在拒绝中国学生吗?
耶鲁「拒信」激增,美国精英大学真在拒绝中国学生吗?在过去,美本早申一向是申请者们“抢占先机”的必争之地。
但今年美国大学早申有多惨烈,相信不用我多说了。
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耶鲁今年早申超7成被拒”这件事。
耶鲁今年,被推迟和被拒绝学生的比例,都迎来了历史最高峰。
对于这件事,耶鲁大学昨日特意发表了篇文章,谈谈原因以及之后的招生趋势。
耶鲁大学首先提到的,就是近年来耶鲁的早申被拒率,正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根据统计,12月的7744名的提早申请者中,只有10%的学生获得录取——这是自20 年前耶鲁大学实行早申计划以来的最低录取率。
与此同时,有高达67%的申请人在这一轮早期行动中直接被拒绝,耶鲁被拒率高达7成,美国大学真在拒收更多中国学生吗?耶鲁在统计中指出,大概从2019年开始,耶鲁早申的拒绝率就开始大幅上涨。
短短4年时间,耶鲁的“被拒率”就从29%,狂飙至如今的67%。
与之相应的,申请者们收到「推迟信」通知的比例也减少了。
之前,还有超过一半的早申学生(56%)能在早申阶段收到耶鲁的推迟(defer)决定,这意味着这些学生还有机会进入RD常规申请阶段继续被考虑。
而如今,仅仅只剩两成(21%)的学生能“有幸”收到推迟信,进入到耶鲁的下一轮RD常规申请池了。
也就是说,有越来越多学生在早申阶段时,就不被耶鲁考虑,直接“秒挂”。
耶鲁近6年EA申请变化■录取率■推迟录■拒绝率耶鲁大学的早申请政策采取的是SCEA(限制性早申政策)。
这不仅要求学生早申期间,不可EA或者ED其它美国私立大学;并且SCEA限制性早申到的残酷之处还在于:早申被拒后,就没有机会再进行RD常规申请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早申请人数数量的变化除了耶鲁,今年很多被中国学生当做“保底校”的大学,也正广发拒信和推迟信,很多中国学生目前还出于“零offer”的煎熬之中。
因此,针对美本申请是一年比一年惨烈的这个情况,不少中国网友认为是中美关系恶化导致:但也有网友对此持反对看法。
美国教授如何看待中国研究博士生申请者
美国教授如何看待中国研究博士生申请者?很多研究生部门,特别是在科学领域,基本都靠招国际学生。
这些部门似乎在对所有不是来自亚洲的国际学生们施行“优惠录取政策”,即弱化(典型的超级高的)GRE分数,来避免录取太多亚洲GRE高分的学生,那么美国教授如何看待中国研究博士生申请者?这和许多教授们在考虑美国申请者们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们在看待来自不同种族的美国学生时,往往坚持唯一的高标准。
在谈论到国际学生时,一个科学教授说,“他们的标准化成绩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完全没有参考意义。
”所以你基本可以把分数抛开,它无法成为一个区别国际学生的指标。
、那些学生都是考到高于90%以上的成绩。
美国本国的学生的成绩各个区间都有,实际上是有些区间成绩分散,有些区间成绩密集……所以你可以用此来作为一个量化的指标。
一个哲学教授说,“肯定存在一种刻板印象……”然后停顿了一下,好像发现是说了自己不该说的话,“中国学生有高的惊人的成绩。
”教授们说他们看国际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是有偏见,而是基于这些国家的学生在申请研究生时,相比美国学生,会把重点放在考试上。
很多教授也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学生因为作弊而提高考试成绩的担心。
一个教授直言不讳,“你知道他们在作弊,对吧?”对于“作弊”的担忧是很普遍的,还包括测试英语能力的考试。
招生委员会上的成员对这个问题十分关注,并指出自己曾经被严重欺骗的精力:考试成绩上现实英语水平流利的学生,到了美国后发现英语能力极低。
一些研究生部门现在专门就要求面试国际学生。
美国的教授说审核中国申请者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在美国教授看来,中国申请者“看上去都差不多”,而招生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把学生们区别开来。
一个人文学的教授说,“你当你看到六个来自中国的学生,甚至六个人的姓氏都一样,你如何区别他们?”事实也的确如此。
中国最常见的一百个姓氏占据了87%的人口,所有的中国申请者中,这个比例可能也相差不多;而美国人中最常见的一百个姓氏只占了大概美国总人口的17%。
中国学霸被美国名校拒绝的原因 看了心碎
中国学霸被美国名校拒绝的原因看了心碎申请美国留学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很多学霸还是会遭到自己心仪学校的拒绝,那么拒绝原因有哪些呢?这是很多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和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中国学霸被美国名校拒绝的原因看了心碎你的文书太烂了中国的应教式写作一般都是“假大空”,然而这一套在国外可行不通。
有些大学本来计划录取你,但看了你的文书后,赶快拒掉你。
文书烂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逻辑和结构,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另外,从文书中看不出你对你想读的大学和专业有任何热情,看不出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看不出你为什么要去国外读书,满篇都是空话和套话。
君君建议同学们一定要用心写一篇完美的文书!面试表现很糟糕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尤其是美国名校,面试所有的申请者,这种面试是看学生的沟通能力、思想的成熟度等,一般并不是很严肃,很像唠家常。
如果你提交的材料非常好,结果面试中的表现很糟糕,那就很有可能被拒掉。
你太优秀了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美国顶尖名校中。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要求的录取率,因为你的条件太好,学校估计即使录取你了,你也不会来,所以干脆把你拒掉,以降低他们的录取率。
也许你也觉得这种拒绝匪夷所思,但的确存在。
你的GPA过低一般来说,美国的大部分大学会对你整个申请作为整体来看,即使你的GPA过低,但如果你的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例如GRE(课程)/GMAT的成绩很高,或者工作经验很强,都是可以弥补的。
成绩达不到最低要求虽然有一些大学不会因为你的托福/雅思成绩拒掉你,但是大多数大学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有些大学不给那些英语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提供有条件的录取。
如果你的这些成绩不够,学校可能干脆拒掉你。
现在水涨船高,托福100分,GMAT650基本都处于起步价。
明确要求奖学金如果你明确表示只有获得奖学金才入学。
学校虽然有位置,但没有奖学金给你,或者有人已经明确表示,不要奖学金也没问题,即使这个学生的条件也许比你差点,也会把他录取,而把你拒绝。
被名校拒绝的申请者:学历不能定义你的人生
拿到名校闪闪发光的学位证书当然有用。
不承认这一点就是在撒谎。
但是,如果认为这些东西比你花在学习上的精力、你锻炼自身技艺的认真态度,以及你真正学到的东西更重要,那也一样很傻。
后面这些内容才是你职业生涯里更坚实的组成部分。
最近几天,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纷纷发出,每年都有希望破灭的人要面对这种局面。
布朗大学给申请者发放的录取通知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不到10%。
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比例更低。
申请就读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学生达到历史新高——共计31321人,而且它只接受了州外申请人数的六分之一左右。
美国圣母大学接受了大约五分之一的申请者。
目前,许多未能如愿进入日思夜想的大学的年轻人,担心这意味着他们前景堪忧,而且也担心这是对他们自身价值的总体判断。
这篇文章就是为他们而写的。
与其说它是被拒绝后的慰藉,不如说它只是披露了社会现实——这个社会过分关注大学录取的过程,已经失去了理智。
如果某所精英学校把你拒之门外,并不意味着你的才能比那些被录取的学生差。
这个事实或许只说明,你没有得到某些人所拥有的那种支持,或者你对待这件事情没有那么专注——你上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课程比较少,而且也没有以同样的热忱来润色你的个人简介。
一位在非洲的朋友最近告诉我,一对富有的美国夫妇出资在非洲修建了一个孤儿中心,他们这样做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让自己十几岁的孩子,能偶尔来异国他乡的慈善机构转转,这样他们写大学入学申请书时也能拿来炫耀,从而得到录取的筹码。
人们的投机取巧竟然已经到了如此疯狂的程度。
或许拒绝你的学校在高调公布的《大学收入报告》上名列前茅,这份报告研究哪所大学的学生挣钱最多。
这是个多么可笑的名单。
它至少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统计的年度排名一样存在缺陷。
即使你相信它,它又能说明什么?是说排在首位的大学一定拥有最强的实力、能给学生传授最好的技能,还是说在这些大学录取的年轻人中,大多数人的父母及此前建立的关系网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助?或许它只是告诉你,这些学校吸引的都是未来的有钱人,他们最关心的是将来能拿到多少薪水。
常见被美国大学拒绝的11大理由美国大学“拒绝信”
常见被美国大学拒绝的11大理由美国大学“拒绝信”常见被美国大学拒绝的11大理由&美国大学“拒绝信”每到录取季,全世界的考生们都会怀着同样的期盼,焦急地等待着收到信封。
在美国,他们除了会收到录取信,还会收到大学的拒绝信。
因为美国的大学是自主录取新生,无论是否录取,都会向每个提交了申请的考生发送回信。
美国的录取通知书和中国的大同小异,一个厚厚的信封里,是到该学校上学需要的资料和一封该校长的欢迎信:“恭喜你加入。
”而外表看上去薄薄的一封拒绝信,里面的内容却是各有千秋、大有看头。
因为从这些拒绝信的态度、措辞里可以看出该所大学或校长本人的风格。
而且会给读信的考生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不同影响。
由于报考的学校多,美国的考生们收到的拒绝信也会相应增多,他们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把这些拒绝信,在校园里张贴出来或是在网上晒出来。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些学校是如何对待申请者的。
常见被美国大学拒绝的11大理由1.GPA 或 SAT分数不够或成绩中有C, D, F 被拒绝的机会很高。
2.课程太弱–学生的高中课程如果大多是普通课或非学术性课程会让大学对你的程度没信心。
3. 高中不具竞争力–大学审核部会参考每一所高中的学力测验分数及评比. 如果高中本身不具竞争力, 学生必须有好成绩及高分的SAT 以说服大学学生本身程度很扎实。
4.你没特色–如果学生的各项成绩及活动都与其他申请人类似会很难从成千上万个申请人中跳脱出来让大学看到你的潜力。
5.你不够可怜–美国的大学希望提供一些经济,社会地位较低或其他弱势的族群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一点亚裔学生往往比较不够资格。
6.你申请奖学金而这所大学经济不够宽裕–这几年经济不景气导致各大学校务基金缩水, 对外募款也较困难. 许多小型私立学院对需要奖助学金的学生无法像以往一样来者不拒。
7. 有太多人申请同一所学校–挤破头的情况下当然就会有一些冤枉的牺牲者。
8. 申请数据做的太差–大学名字拼错, 资料递交不全, 面试失败, 个人自传太差…..申请的出错状况可能有千百种。
牛津大学申请招生官告诉你为何被拒绝
牛津大学申请招生官告诉你为何被拒绝众所周知,牛津大学是英国一流大学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
而牛津大学招生条件十分苛刻,五分之四的申请者被拒。
但他们被拒的理由经得起推敲吗?下面是已离职的牛津大学本科招生负责人尼克森(Mike Nicholson)接受访问时谈到的他如何在鼓励最优秀的学生申请牛津,与对应社会成见之间取得平衡。
各位准备留学英国,申请牛津大学的优秀学子们,不妨参考一下。
牛津大学本科招生负责人尼克森(Mike Nicholson)在作为牛津的“把门人”八年后离职。
在接受BBC的专访中,尼克森谈了他如何在鼓励最优秀的学生申请牛津,与对应社会成见之间取得平衡。
尼克森本人考大学时没有申请牛津,而他以前供职的大学大多数都在英国精英大学“罗素集团”之外。
牛津大学聘任他是希望他作为一个外人,“认真审视牛津的录取制度”。
“择优录取”尼克森回忆说,他接手负责牛津招生之时,最大的争论是“公校/私校”之争。
当时,一个公立学校的女生虽然在中学会考中取得10个A*,仍被牛津拒绝,却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
尼克森的挑战是从“新闻标题”的背后探索大学录取的公平机会究竟意味着什么。
尼克森说,实际情况是“很复杂”的。
比如,在去年牛津大学录取的58%的“公立学校”的学生中,既有来自贫困家庭的,也有来自富裕家庭的,学校则包括从成绩最差到最好的,类型则包括普通(comprehensives)、重点(grammars)、学院(academies)中学等。
贫困家庭的申请者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私校,因为他们获得了奖学金。
尼克森说,应该把他们算作贫困阶层,因为他们来自贫困家庭,还是把他们算作自富裕阶层,因为他们接受的是私校教育?尼克森说,现在回过头看,可能过分注重提高贫困生的录取比例,应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提高少数族裔学生的比例上。
公校私校于此同时,最新数据显示,英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学生考入名牌大学的比例差距悬殊。
对英国公立和私立中学学生考入一流大学的人数第一次正式的详细分析证实,二者之间有巨大差别。
听听美国签证官为何拒签中国学生?
听听美国签证官为何拒签中国学生?计划赴美留学的学生被拒签的情况虽然并不算多,但也是实际存在的,为何会被拒签一直是我们所困扰的问题,美国签证被拒签怎么办?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签证官的观点吧。
经过多方努力,我们于7月17日下午从美国大使馆一位高级签证官那里获得一份书面“说法”(英文),就有关签证问题进行回复,其题目就是《有关对学生签证的常见误解》。
这位高级签证官指出,给中国学生和学者发放签证是他们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也认识到,通过学生与学者的交流,对学生、对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对两个国家都有好处。
今年的签证政策和发放签证的程序和要求与过去几年一样,没有变化。
签证官发放的签证比拒绝的要多得多。
通过学生与学者的交流,对学生、对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对两个国家都有好处与此同时,他还指出,执行美国的签证法律也是他们的工作,有时,“拒绝发放签证也是我们的义务。
有经验告诉我们,有些人申请签证的目的不合适。
根据我们的了解,很大本网注明“来源:美国签证被拒怎么办”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一部分中国学生去美国学习后,就留在那里工作或长期定居。
这强有力地表明,至少有些拿着学生签证的学生无意离开美国。
这与我们的法律是相抵触的。
我们一旦相信申请人无意离开美国,这就要求我们拒发签证。
”美国人的意思是说,到了美国而不按计划离开美国,根据美国法律,也不能把他们赶走,但是,一旦发现那些申请人有滞美不归的企图,就应该将他们拒之于美国门外。
美国人说,拒绝发放签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申请人是否诚实,提供的文件是否属实;第二,如何支付昂贵的学习费用;第三,申请人是否有移民倾向。
不过,美国人也承认,相对来说,上述三个方面,第一和第二条比较容易判断,而判断第三条则非常困难。
从美国人提供的长达6页的“说法”中可以看出,美国方面的回答否认了中国学生所常常“理解”的因素,比如,拒签是因为对中国学生有配额限制,是因为中美关系不好,是因为对中国学生设有特别规定,是因为美国的签证政策有巨大变化,是因为美国对中国有歧视,等等。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学生了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学生了?来源:《财经》2016年4月11日文/陈志武,耶鲁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旧式教育与文化制约国人发展最近,两件事再次引发我对中国教育的担忧。
一是,前不久跟一位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授谈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他说他们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国学生了。
这不是种族歧视问题,他自己也是中国人,而是因为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好,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虽然未必突出,但还行,可是,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都表现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
所以,他们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学生了。
实际上,不只是他们大学有这个打算,即使我所在的耶鲁和其它大学,也讨论过同样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决定完全停招中国学生,但从那以后,就有意识地少招或者偶尔不招。
以2015年为例,美国的前三十金融系毕业的博士中,来自中国的不少,但找教职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学院,那个大学当然不错,可是,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个被前10名或前15金融系招聘。
由于这些博士都毕业于顶尖金融院系,这一结果很让人失望,各学校投入的资源和教授精力那么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二是,在美国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
大家熟悉的谷歌、微软、Adobe、软银、花旗集团等公司的CEO 都是印度人,在这种级别的美国公司中似乎想不起一个中国人CEO。
公司副总裁一级的印度人就更多了。
而且,不只是美国企业界里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反差这么大,在大学里也如此。
比如,几年前美国主要商学院中,有12个在选拔招聘商学院院长,其中有10个给了印度裔聘书,没有一个给中国裔。
尽快后来一些印度裔谢绝了,但这本身也反映出中国和印度之间在教育、文化上的差距。
中国人天赋好,又聪明勤奋,但为什么结果会如此失望,跟美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人差别那么大呢?答案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括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坏在我们推崇的“顺从听话”和孝道文化上,这些文化烙印实际是中国人一辈子的包袱,走到哪里都无法丢掉,到哪里都吃亏。
美国教授为何拒收中国学生读博
美国教授为何拒收中国学生读博中国学生将浮躁与急功近利从国内演绎到国外———为求在国外觅得一份高薪工作并申请绿卡,有学生竟利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为跳板。
导师对此心寒、反感,愤然明确立场:就算再有博士生招收计划,也不考虑中国申请者!事件:国外学位当跳板中国学生失信惹众怒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启德教育美国留学中心资深顾问严红了解到这样一宗个案:美国某名牌大学博士生导师带的一名中国博士生,富有天赋并在研究领域取得过卓越成就。
但是,这名博士生连博士学位还没修完,就马上中止了学业。
导师发现,这名学生离开的原因并非因为学习跟不上,而是因为找到一份既高薪又有望申请到美国绿卡的职位,导师相当失望、心寒、气愤。
因为,在此之前,他所在的学校已经遇到过6宗类似个案!据这名博士生导师透露,在过去大约一年里,身边先后有六名中国籍在读博士生中止了他们的研究助理工作和博士课程。
这些在读博士生离开的原因都是为了找工作、得绿卡。
而此前他们带着攻读硕博士学位承诺进入学校的诚信却荡然无存。
对于校方而言,所有付出均付诸流水———给每个在读博士生每年支付合共约5万美元的学费、健康保险费、各种杂费、实验和计算机费等,还每月发放工资。
学校不遗余力地帮助留学生提升研究能力,但最终的回报是,学生竟把难得的求学机会当做就业移民的跳板。
“这极其不道德!”“你会觉得自己竟然愚蠢到被自己的学生欺骗。
”“您尽力帮助他们,可他们却把您弄得一团糟!”这名博士生导师身边的几位教授很为他不值。
据悉,现在这名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明确表态:他与学校其他一些教授、科研人员决定,今后不再考虑来自中国的申请者,包括来自清华大学那些高素质的学生在内。
虽然这只是个人决定。
现况:失诚信失道德留学生素质令人忧从上述案例看出,部分中国留学生仗着海外申请到的攻读硕博士学位的机会,有恃无恐地让学校为自己的学杂费、生活费“埋单”,甚至拿着学校的助研、助教工资,转身来到其他的公司去找工作,急功近利、诚信尽失,惹来国外大学教授的反感。
美国大学教授为何不愿意招收中国学生
美国大学教授为何不愿意招收中国学生学校名称:美国美国大学(华盛顿特区)所在位置:美国不少学生会选择去美国留学,那么为什么很多美国大学的教授不愿意招收中国学生呢?和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最近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华裔教授开除中国学生事件传的沸沸扬扬,在给学生的信中,这位教授除了再次教导学生遵守学术诚信,认真做学问外,也表达了对当初录取该学生的悔意,这位教授坦诚说“我不应该录取你,学生没有达到教学标准是我和你的共同失败”。
而各位教授的感触也绝非个例,耶鲁华人教授陈志武在和一位美国名校教授谈论录取时,这位美国金融学教授表示以后将不再招收中国学生,而身为华人的陈志武也表示未来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学生,将有意识地少招,或者偶尔不招。
除了教授们的感触,媒体上也曾曝光出一年有8000中国学生被美国大学开除,中国学生常春藤退学率25%等骇人消息。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让美国教授有这样的感叹,大量中国学生在美学业失败的缘故究竟为何?这个我们可以首先从美国大学录取政策变化说起。
过度追求学费录取中国学生成瘾人数暴涨后问题注定多发留学生学费是美国大学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政府拨款紧张的情况下,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留学生学费收入都是美国大学的重要财源,以一名本科生在美一年学费6万美元计算,4年毕业就为美国大学提供24万美元的收入,而如果招收到100名中国学生,那么学校将会得到一年2400万美元的收入,而这对许多美国综合型大学来说并不费力。
在美国人心中,中国学生的形象大多是戴着眼镜,周末在图书馆度过,有野心、聪明,用母语讲起数学题口沫横飞,上大课沉默寡言的书呆子。
《大西洋月刊》文中说,因为中国学生普遍努力、成绩好,光掏钱不闹事,一些美国大学招中国学生可谓“成瘾。
”面对庞大的人群与丰厚收入,多数美国大学都在想法设法的招收中国学生,并且想去美国也是绝大多数中国学生的终极梦想,富裕起来不差钱的中国人开始挤爆美国校园,如特拉华大学无语言双录项目中,放眼望去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学生。
听说美国一流大学不愿意招收中国学生
听说美国一流大学不愿意招收中国学生听说美国一流大学不愿意招收中国学生了?为什么有天赋,又勤奋肯吃苦的中国学生并不受美国一流大学欢迎?下面就为你带来各方专家的看法。
耶鲁教授陈志武认为中国学生思维僵化、不善于表达,是教育理念和中庸、顺从的文化造成的。
也有人觉得陈志武教授是在唱衰中国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崇洋媚外。
是追求实用和“最好”,还是追求兴趣和天赋,是顺从还是思辨,如果是你,会作何选择?1中国人有天赋,又勤奋,可是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开始不爱招中国学生了?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
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有两件事再次引发了我对中国教育的担忧。
不想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博士生一个是,跟一位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授谈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时,他说他们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国博士研究生了。
这不是种族歧视问题,他自己也是中国人,而是因为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好,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虽然未必突出,但还可以,可是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表现都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
所以,他们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学生了。
实际上,不只是他们大学有这个打算,我所在的耶鲁和其他大学,也讨论过同样的问题。
虽然我们没有决定完全停招中国学生,但从那以后,就有意识地少招或者偶尔不招。
以2015年为例,美国的前30名金融系毕业的博士中,来自中国的不少,但找教职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学院,那个大学当然不错,可是,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个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
由于这些博士都毕业于顶尖金融院系,这一结果很让人失望,各学校投入的资源和教授精力那么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印度裔比华裔受欢迎第二是,在美国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
为何美国大学不相信中国教授发出的推荐信
为何美国大学不相信中国教授发出的推荐信美国的大学越来越不相信学生的托福成绩,也越来越不相信国内教授的推举信。
这几乎成为美国名牌大学的共识。
哈佛大学曾经招到一些来自中国的学生,他们有专门高的托福成绩,有国内闻名大学教授的赞誉满篇的推举信。
然而,有的学生到校后却没有能力上课。
究其缘故要紧是严峻缺乏语言能力,缺乏积极表达能力,更缺乏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因此,美国名校情愿寻求机会对学生进行面试。
20XX年,哥伦比亚大学将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要紧职能就是面试申请哥大的学生。
随着美国留学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美国。
其中,出国攻读本科的比例逐年增加。
由于美国一流大学差不多都属于研究型大学,以哈佛、哥伦比亚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名校更致力于在研究生时期吸引更多的研究型人才。
同时,由于美国的研究生录用通常由每个专业的录用委员会决定,更多的决定权在每个科系的教授手中。
因此,美国名校研究生院教授有意寻到一些中意的中国学生。
美国是高等教育资源专门丰富的一个国家,高校将近4000所。
随着国际教育产业意识的觉醒,能够确信积极来华招生的行为将势不可挡。
近些年来,美国经济一直处于低潮,美国大学来华招生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多方面的积极阻碍。
算一笔账:一个自费留学本科生平均在美的一年的花费从十几万至几十万元人民币不等。
假如按照每年20万元的教育花费计算,4年就需要80万元人民币。
假如每年2万中国人去自费留学,将会给美国带来多大的收益。
据了解,美国大学一直是促进美国签证政策改变的积极推动者。
美国教育界人士对美国国会长时刻施加了压力,促使美国签证自2005年底对华迅速开放。
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声明中表示,美国驻外使领馆无权评判赴美留学生选择美国任意一所合法的学校。
这讲明美国的近4000所高校已完全对外开放招收留学生。
目前,美国大学招生变被动为主动的缘故,既有争夺优秀学生的目的,也有关心一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弥补大学生源不足的需求。
同时,美国大学情愿招收一些国际学生,以维持学生生源的多样化。
美国教授开除中国研究生我就不该录取你
美国教授开除中国研究生:我就不该录取你!近日,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开除了一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
这位被开除研究生的导师袁劲梅教授,郑重地写下了长长的一封信,坦言:我就不该录取你!以下为袁劲梅教授致被开除学生的信件原文。
XX同学:接到你要求“保留学籍”的上诉被研究生院董事会驳回的消息,我想告诉你:这是你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
你很难过,我也很难过。
一个教授,一辈子培养不了多少研究生。
你祟拜的Y教授,刚去世,他一辈子也就培养了九个“东西方比较哲学”的研究生。
我创建的C大“东西方比较研究”,从第一个研究生到最后一个研究生,一共十一个。
你是第十一个。
现在,第十一没有了。
因为项目停了,以后也不会再有。
在美国,或在C 大,遍地都是西方文化,加开一点中国文化研究项目,很不容易,全是教授自愿作出的无偿贡献。
所有的研究生,都是教授的作品。
我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研究生,我希望每一个作品都是杰出作品。
你被取消学籍,第十一个作品报废。
你没达到标准,是我和你的共同失败。
你想到的是:你的前途中断了。
这是不对的。
你的前途依然有无限多的选择。
你可以从商,在网上办你的杂文网站,或回中国办公司,再换一个能收你的项目学习,等等。
我希望你在别的行业和地方能有成就。
如果,你下了决心要在学术界做学问,我下面写的东西,是给你的临别礼物。
如果你不想做学问了,下面的话,你根本不用看。
世界上路很多,不一定要做学问,做个好人,就值了人生。
你可以就看到这句为止:“你当个好人,我祝你好运。
”如果你往下看了,那我假设你想知道为什么你刚开始往“做学问”这条路上走,就失败了的原因。
如果,你还想走做学问的路,下面的话会对你有用。
我对你直话直说。
事实上,我从来没有跟你绕过弯子,也没有改变过对你的要求。
你失败的原因,有些是你自己的责任,有些是那些把你教成这种样子的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的责任,有些是我的责任。
先讲我的责任。
我的责任是:我不应该录取你。
切断42年学生留学之路美国要与中国学术脱钩
(思进注:#特朗普考虑限制中国留学生# 8月31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总统特朗普正在慎重考虑对中国赴美留学生实施限制,或在未来几周采取针对中国的新行动。
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此前突然宣布驱逐所有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公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
如果美国真的全面限制中国留学生的话,那作为改开后的第一代留美学生,我不禁感叹,难道前四十年多来那数以百万计的留学大潮,将告一段落了吗……再转发下文,和大家分享……)切断42年学生留学之路美国要与中国学术脱钩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透露,美国总统川普正谋划对中国留学生采取限制措施之际,美国北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发邮件,该校决定驱逐所有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公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并限他们在一个月内离境。
这是美国要与中国脱钩的新动作,比起在科技上限制中国,驱赶留学生在意义上更严重,象征着美方要全面切断中美纽带,冷战战意味更浓。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10年文革的颠覆,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之路,百废待兴,曾经留学法国的邓小平知道留学外国、学习先进科技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他说:"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
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派出的首批52名留美人员抵达巴黎机场,转机去纽约。
出国前夕,他们去做了统一的西装,甚至是帽子和包,都是一样的。
据说,中国派留学生到美国,是邓小平与美国时任总统卡统商定的。
助手向他报告说,此时正和邓小平在一起。
卡特问:是有什么坏消息吗?对方回答,不是坏消息,是因为邓小平问你能否接受5000名中国学生到美国大学留学。
卡特回答:你就对邓小平说,我们可以接受10万中国学生。
自此,中国的赴美留学热潮掀开大幕。
从第一批的50名留学生,到2017出国留学生数量达60.84万,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到美国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歇根大学教授拒绝清华尖子生博士入学的原因一封密歇根大学教授给清华大学博士申请者的拒绝信,中国学生信任崩溃!原文刊登在一个揭露中国学术丑闻的网站上,该网站已被中国防火墙屏蔽。
In a recent post on Nature's The Sceptical Chymist I discussed a bit in the comment field about the deficiency of Chinese PhD, with other commenters, where we talked about the lack of senses of safety, weak instrumental operation, and poor spoken English (please refer to that post for detail). From then on I started to remember more rumors I had heard about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s, both MS- and PhD- ones. Once there was a letter from 'a professor majored in ME, U OF Michigan, US' posted on (a website disclosing/fabricating academic scandals in China which is blocked by GFW), which was spread nationwide among BBS fora:让我们来看看这份密歇根大学教授的来信吧。
------------------------------------------------------------------------------------------------------------ Chinese PhD - A Problem Child?Dear xxx:I would like to inform you of the situation relevant to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s here, at least at our department, which makes it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accept graduate students from China in the future.Over about one year period, we have had 6 Chinese Ph.D. students quit their RAship and Ph.D. studies. The reason for them to leave was not that they could not continue, it was rather because they want to have a job now (a higher salary, with a hope that the companies will apply for their green card status). They came with thier promises to pursue their Ph.D. degrees, we paid tuition for them to take courses for their Master degree, and we taught and helped them in their research capabilities. Once they got their M.S. degree in Mechanical Engeering, because of the excellent job market in the U.S. at this time, it is relatively easy for them to find a job. In a way we felt that we were used as a step for those Chinese students to come here, and get their master's degree, then get their jobs. We pay approximately $45-50 K/year for each Ph.D. student, including the tuition, health insurance, various fees, lab and computer fees, and monthly salary, we also put a lot of time and efforts for them. They (most of them) also did good research work as assistants. However, we don't get credit because we don't produce PH.D's, which is one of our major purposes as an institution of high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ve their particular interests which are also understandable, for example, financial pressure, and wishesto have their green card applications on the way a sap.This situation also happened to my Chinese Ph.D.student. He is very talented and did agood job in research. However, after he got his M.S. in M.E., he resigned very recently. We still let him stay here presently (with salary)for one more month, otherwise he will have to repay his tuition, which is over $10K. Although we are very considerate for those students, the consequencies are obvious:(1) It greatly degraded the reputation of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s who apply for admission. Some professors address those as "very unethical", "you really cannot trust them when they promise you to pursue their Ph.D. degrees under your supervision", " you feel you are so stupid as cheated by your own student". It really created some resentment. Actually, I know, as of this time, there are a couple of more students looking for a job or already got a job offer, but not telling their advisors. They will quit at the last minute before they leave. This situation will certainly get backfired, and the damadge will mostly be transferred onto the future applicants from China.(2) Some professors or research scientists have already made their decisions not to consider Chinese student applications. Although it should not and cannot be a policy, it is the individual's decision in selecting future Ph.D. students with preference, and in my opinion, with good reasons. It will make it much more difficult for us to bring in Ph.D. students from China. For example, as you know, I was looking for one or two Ph.D. students later this year, and I have a vacancy for a Ph.D. student now. But I will not consider Chinese applicants. At the same time I feel truely sorry, for I know, especially many graduate students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of very high qualifications sent email applications to me (and to other professors), including yourself. Now I have to inform you that please try your applications elsewhere, or other professors.In our department, many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s know me and we have a very friendly relationships. The faculty members know that too. One told me: "You try to help them, then they screw you up!"I spent time to write this email message,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considerations, as to how this situation may be somehow alleviated. You may discuss this with your close friends and classmates, I am not sure you should broadly propagate this message. But I did present a fact and an opinion. (End)浅显的中文翻译如下:亲爱的xxx:我愿意告知你有关这里的中国研究生的情形,正是这种情形让我们以后接收中国的研究生变得非常困难,至少在我们系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