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校教授解释为什么拒绝中国学生的博士入学申请

合集下载

美国大学拒绝录取是不需要官方原因的

美国大学拒绝录取是不需要官方原因的

美国大学拒绝录取是不需要官方原因的学校名称:美国美国大学(华盛顿特区)所在位置:美国申请美国大学被拒,你应该怎么办?现在正是美国大学录取结果公布的时候,有些人收offer收到手软,有些人却接到更多的美国大学拒信。

接到美国大学拒信固然是一件很挫败的事情,可是,你知道被美国大学拒绝之后,你应该怎么办吗?绝大多数美国大学拒绝录取并不需要官方原因。

对于绝大多数准备升入大学学生,仔细研究你为什么被美国大学拒绝其实并没有好处。

到现在为止你知道,很多顶尖大学不得不艰难地决定录取谁拒绝谁,很多合格的申请人都被拒绝了。

除非你已认真想过要推迟上大学。

等待来年再重新申请,或你真的有理由认为其中发生了错误,否则,你最好尽快摆脱掉这次失败的不愉快,像以往和今后遇到的任何不快一样,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入学的准备中去。

如果,当你收到所有学校给你的回复之后,你觉得你最好选择等待一两年后再申请,那么,尝试弄清楚学校的决定可能还有意义(注意不要匆忙决定重新申请,特别是当你的目标是一所一流学校时。

很多人经历延期一年申请的时间后,并不能在他们的申请资格方面有重大提高)。

在此前提下,第一步是研究你为什么被拒绝。

你要确切地知道原因,当然,如果你知道在你的申请中有一两个特殊观点可能导致你不被录取。

如果你不能确定,可以联系招办,索取委员会关于此事的看法。

一些学校愿意告诉你为什么拒绝你。

这些学校一般是规模较小、申请者较少的一类。

在他们不太忙的时候,特别是夏季,学校还是乐于接受这类询问的。

但忙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拒绝解释这类问题。

要当心,无论学校给你的回复是什么,他们会写几个独立的问题,但不告诉你当他们审查材料和开会时关于你都说了些什么。

比如他们不会说:“你的自述材料写得很草率,并且,你表现了对他们的傲慢和麻木。

”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你的学习成绩不如其他申请人或者你在高中时应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

记住,任何一所学校花时间讨论你被拒绝的原因都是帮了你的大忙,所以,对招生代表一定要非常礼貌。

李泰伯分析自己被美国11所学校拒的原因

李泰伯分析自己被美国11所学校拒的原因

李泰伯分析自己被美国11所学校拒的原因2010年06月29日星期二 12:37 P.M.我本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对于媒体的覆盖倒能淡然处之,直到我看到了许多网站对于我申请失败的分析。

我忍不住了。

主要不是要为自己正名,而是要向大家向社会特别是向学弟学妹们传达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一切靠自己。

有某位留学公司的执行长认为我的申请一定是有斧凿之痕,只展示了各种头衔和奖项,而忽视了自己内心中“最真诚、最有兴趣的部分”,从而导致失败。

也有人评论道美国人觉得我的学生会主席和班长的工作经历都是官方行为,在“政审”方面没有过关。

还有朋友直接评论道:“书呆子,活该!”感谢他们的精彩点评。

如果把我的申请失利作为一个案例研究而呈现于大学课堂之上,他们的解答不可谓没有创意,不可谓不深刻。

然而,我想,真正了解我的人是我自己,真正能够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的人,还是我自己。

所以我想在此回驳以上观点,并提出我自己的感悟。

当然,回驳并不是冒犯;观点的碰撞才最能营造学术的氛围。

况且,我还要感怀所有对此发表见解的人(无论什么见解),因为毕竟,你们对我的关注,见证了我的成长。

回应1:我的申请中集中突出的是我的好奇心,而非各种头衔。

我的essay中,完全没有提我的各种头衔,完全没有提到数学竞赛的奖项。

我的主题全部是兴趣,特别是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生活的兴趣,对于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兴趣。

我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并且最终落在了I love everything I do, and do everything I love的主题上面。

回应2:其实,学生会和班长的工作并不是我的侧重。

恰恰相反,我的申请中着重于展现在模联、志愿服务和宿舍管理方面的initiative和 creativity. 特别是在面试过程中,我强调的是我的自己联系、创办的活动和机会,比如校内外的志愿服务、北京地球村的环保行动等等,避开了主流的“官方”行为。

我想,如果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就要尽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美国教授为何拒收中国学生读博

美国教授为何拒收中国学生读博
定 , 后 不再 考 虑 来 自中 国的 申请 者 , 今 包括 来 自清华 大 学那 些
员胡仙 芝博士表示。“ 果对非物质贿赂不纳入刑 事制裁范 如
围 , 结 果 就 是 放 纵 非 物 质 贿 赂 犯 罪 , 物 质 贿 赂 大 量 向 非 其 使 物 质 贿 赂转 化 , 最终 导 致我 国腐 败 犯 罪 呈现 增 长 态 势 。北 京 ” 王 小明律 师认 为 ,包括 性 贿 赂在 内的非 物 质 贿赂 ,腐 蚀性 、 “ 隐蔽 性 更 强 , 会 危 害性 更 大 , 社 已经 对 整 个 社 会秩 序 构 成 了 现 实的 、 重 的破 环 。” 严
高素质的学生在 内。近年来, 中国留学生海外有失诚信 、 毫不 在乎 公 民素 质的案 例相 " 3多。专 家 尖锐 提 出 : - 中国缺乏 公 民教 育, 也没有全 民性 的宗教信仰, 这是难 以培养公 民素质的。 也 难以建立信用体 系。由始至终,国外大学对 留学申请人的诚 信 、道德等公 民素质方面都有要求,这方面的要求并非短暂 性、 间歇性 , 而是一贯和长期的。留学生要是为私利不惜抛弃
得绿卡。而此前他们带着攻读博士学位承诺进 入学校的诚信 却荡然无存。 对于校方而言, 所有付出均付诸流水—一给每个 在读博士生每年 支付合共约5 万美元学费、 健康保险 费、 各种 杂费、 实验和计算机 费等 , 还每月发放工资。学校不遗余力地 帮助 留学生提升研究能力, 但最终的回报是 , 学生竞把难得的 求学机会 当做就业移民的r .据悉, o 。 sa 现在这名美国名牌大学 的博士生导师明确表 态: 他与学校其他一些教授、 科研人 员决
霞 葛 妻 查 霆豳 垫
l1 IUN YU DAN( I 1 趴
对一 系列 的考验 。首先 , 配建的经 适房能否 分配给真 正的 穷人就是 个问题 。 当经适房 处在 城 市边缘 地带 时。 尚且 成 为 权 贵 眼 中 的 “ 僧 肉” 若 是 配 建 在 城 市 中心 地 带 。 后 唐 , 其 果 可 想 而 知 。退 一 步讲 , 使 穷人 和 富 人 能 够 “ 居 ” 一 即 混 在 起 , 们 能 否 和 谐 相 处 也 不 容 乐观 。 贫 富之 间 的 隔 阂 主要 他 不是 来 自地理 上的距 离, 而是 来 自消 费水 平 、 活 习惯上 生 的天壤之别。其 实, 市场经济奈件下 , 在 贫富“ 分居” 并不可 怕 , 正 可怕 的是 贫 富 悬 殊 。 落 差 太 大 , 真 即使 混 居 , 不 可 也

美国教授写给“被开除”中国留学生的一封信:我就不该录取你

美国教授写给“被开除”中国留学生的一封信:我就不该录取你

美国教授写给“被开除”中国留学生的一封信:我就不该录取

袁劲梅
【期刊名称】《靖远教育》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中美教育的巨大差异是很多留学生都能够体会到的,因此去美国读书也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承受的更多,需要适应的也更多。

本文作者是一位来自美国克瑞顿大学的教授,她所在的大学开除了一名中国留学生,而作者本人正是这位研究生的导师。

从这一事件中,作者观察到中关大学教育的差别,同时郑重地给这位被开除的留学生写了一封信,坦诚地表达了她本人的观点。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袁劲梅
【作者单位】[1]美国克瑞顿大学;[2]美国哲学协会"亚洲哲学和亚洲哲学家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8.9
【相关文献】
1.写给中国孩子的一封信 [J], 文森·贝盖尔
2.录取只是新起点拒信亦非世界末日——写给焦虑等待录取通知的学生和家长[J], 俞传宏;
3.低龄留学的热度与盲区——美国顶尖私立高中对中国录取率低于5%:中国低龄
留学生扎堆50-200名学校 [J], 董德;
4.深入生活四题——学习江泽民同志写给参加中国文联“万里采风”活动文艺家们的一封信 [J], 王兴仁
5.数十中国留学生涉嫌造假被开除 [J], 李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教授发拒信因中国留学生诚信状况成隐忧

美国教授发拒信因中国留学生诚信状况成隐忧

美国教授发拒信因中国留学生诚信状况成隐忧一封美国顶级名校教授的拒录信亲爱的XXX:我谨希望借此信告知你,就我校目前中国研究生的有关情况来看,至少在我们系,今后将难以接受中国研究生的申请。

在过去大约一年中,先后有6名中国籍在读博士生终止了他们的研究助理工作和博士课程。

他们离开的原因并非由于他们跟不上课程,而是因为他们更希望马上找到一份工作(高薪并且有望为他们申请到绿卡的公司)。

他们曾是带着攻读硕博士学位的承诺进入我校的,我方为之支付了硕士学习的学费,教导并帮助他们提升研究的能力。

可一旦他们获得机械工程的硕士学位,由于这一时期美国良好的就业市场,他们相对容易地找到了工作。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觉得我们被这些中国学生利用了,成为他们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工作的跳板。

我们每年支付大约4.5万到5万美元给每个在读博士生,我们更是在他们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绝大多数)作为助理,也取得了好的研究结果。

可是,校方并未获得信誉,因为我们没有培养出博士生,而博士生培养是我们作为研究型高等教育学府的主要目的之一。

这极大地损害了申请研究生的中国学生的声誉,一些教授指出这是“极其不道德的”。

一些教授和科研人员已经决定今后不再考虑来自中国的申请者,虽然这不会也不能成为一个政策,只是具有个人偏好的挑选未来博士生的个人决定,在我看来,合乎情理。

在此,我不得不通知你,请你向其他学校或者其他教授递交申请。

(节选)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黄同学想申请去美国一所顶级名校读博士,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他原本以为被录取是十拿九稳的事,可没想到,他收到了来自美国顶级名校教授的一封拒绝信。

对此,黄同学颇有微词:“凭什么要后来者为前人的不诚信行为买单?”其实,每个留学生在海外不仅代表个人,其行为也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形象,为了要更快地达到个人目的而将诚信抛诸脑后,实在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最近,关于留学生的诚信问题再度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不诚信行为之:抄袭启德教育资深美国留学顾问黄晓钧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在美国读MBA的同学伤心地告诉他:当她刚刚去到美国的时候,学校的考试形式一般都是开卷的,即使是闭卷限时考试,老师往往发了试卷就走,没有人监考,大家都很自觉地独立按时完成。

耶鲁「拒信」激增,美国精英大学真在拒绝中国学生吗?

耶鲁「拒信」激增,美国精英大学真在拒绝中国学生吗?

耶鲁「拒信」激增,美国精英大学真在拒绝中国学生吗?在过去,美本早申一向是申请者们“抢占先机”的必争之地。

但今年美国大学早申有多惨烈,相信不用我多说了。

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耶鲁今年早申超7成被拒”这件事。

耶鲁今年,被推迟和被拒绝学生的比例,都迎来了历史最高峰。

对于这件事,耶鲁大学昨日特意发表了篇文章,谈谈原因以及之后的招生趋势。

耶鲁大学首先提到的,就是近年来耶鲁的早申被拒率,正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根据统计,12月的7744名的提早申请者中,只有10%的学生获得录取——这是自20 年前耶鲁大学实行早申计划以来的最低录取率。

与此同时,有高达67%的申请人在这一轮早期行动中直接被拒绝,耶鲁被拒率高达7成,美国大学真在拒收更多中国学生吗?耶鲁在统计中指出,大概从2019年开始,耶鲁早申的拒绝率就开始大幅上涨。

短短4年时间,耶鲁的“被拒率”就从29%,狂飙至如今的67%。

与之相应的,申请者们收到「推迟信」通知的比例也减少了。

之前,还有超过一半的早申学生(56%)能在早申阶段收到耶鲁的推迟(defer)决定,这意味着这些学生还有机会进入RD常规申请阶段继续被考虑。

而如今,仅仅只剩两成(21%)的学生能“有幸”收到推迟信,进入到耶鲁的下一轮RD常规申请池了。

也就是说,有越来越多学生在早申阶段时,就不被耶鲁考虑,直接“秒挂”。

耶鲁近6年EA申请变化■录取率■推迟录■拒绝率耶鲁大学的早申请政策采取的是SCEA(限制性早申政策)。

这不仅要求学生早申期间,不可EA或者ED其它美国私立大学;并且SCEA限制性早申到的残酷之处还在于:早申被拒后,就没有机会再进行RD常规申请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早申请人数数量的变化除了耶鲁,今年很多被中国学生当做“保底校”的大学,也正广发拒信和推迟信,很多中国学生目前还出于“零offer”的煎熬之中。

因此,针对美本申请是一年比一年惨烈的这个情况,不少中国网友认为是中美关系恶化导致:但也有网友对此持反对看法。

美国教授如何看待中国研究博士生申请者

美国教授如何看待中国研究博士生申请者

美国教授如何看待中国研究博士生申请者?很多研究生部门,特别是在科学领域,基本都靠招国际学生。

这些部门似乎在对所有不是来自亚洲的国际学生们施行“优惠录取政策”,即弱化(典型的超级高的)GRE分数,来避免录取太多亚洲GRE高分的学生,那么美国教授如何看待中国研究博士生申请者?这和许多教授们在考虑美国申请者们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们在看待来自不同种族的美国学生时,往往坚持唯一的高标准。

在谈论到国际学生时,一个科学教授说,“他们的标准化成绩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完全没有参考意义。

”所以你基本可以把分数抛开,它无法成为一个区别国际学生的指标。

、那些学生都是考到高于90%以上的成绩。

美国本国的学生的成绩各个区间都有,实际上是有些区间成绩分散,有些区间成绩密集……所以你可以用此来作为一个量化的指标。

一个哲学教授说,“肯定存在一种刻板印象……”然后停顿了一下,好像发现是说了自己不该说的话,“中国学生有高的惊人的成绩。

”教授们说他们看国际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是有偏见,而是基于这些国家的学生在申请研究生时,相比美国学生,会把重点放在考试上。

很多教授也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学生因为作弊而提高考试成绩的担心。

一个教授直言不讳,“你知道他们在作弊,对吧?”对于“作弊”的担忧是很普遍的,还包括测试英语能力的考试。

招生委员会上的成员对这个问题十分关注,并指出自己曾经被严重欺骗的精力:考试成绩上现实英语水平流利的学生,到了美国后发现英语能力极低。

一些研究生部门现在专门就要求面试国际学生。

美国的教授说审核中国申请者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在美国教授看来,中国申请者“看上去都差不多”,而招生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把学生们区别开来。

一个人文学的教授说,“你当你看到六个来自中国的学生,甚至六个人的姓氏都一样,你如何区别他们?”事实也的确如此。

中国最常见的一百个姓氏占据了87%的人口,所有的中国申请者中,这个比例可能也相差不多;而美国人中最常见的一百个姓氏只占了大概美国总人口的17%。

中国学霸被美国名校拒绝的原因 看了心碎

中国学霸被美国名校拒绝的原因 看了心碎

中国学霸被美国名校拒绝的原因看了心碎申请美国留学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很多学霸还是会遭到自己心仪学校的拒绝,那么拒绝原因有哪些呢?这是很多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和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中国学霸被美国名校拒绝的原因看了心碎你的文书太烂了中国的应教式写作一般都是“假大空”,然而这一套在国外可行不通。

有些大学本来计划录取你,但看了你的文书后,赶快拒掉你。

文书烂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逻辑和结构,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另外,从文书中看不出你对你想读的大学和专业有任何热情,看不出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看不出你为什么要去国外读书,满篇都是空话和套话。

君君建议同学们一定要用心写一篇完美的文书!面试表现很糟糕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尤其是美国名校,面试所有的申请者,这种面试是看学生的沟通能力、思想的成熟度等,一般并不是很严肃,很像唠家常。

如果你提交的材料非常好,结果面试中的表现很糟糕,那就很有可能被拒掉。

你太优秀了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美国顶尖名校中。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要求的录取率,因为你的条件太好,学校估计即使录取你了,你也不会来,所以干脆把你拒掉,以降低他们的录取率。

也许你也觉得这种拒绝匪夷所思,但的确存在。

你的GPA过低一般来说,美国的大部分大学会对你整个申请作为整体来看,即使你的GPA过低,但如果你的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例如GRE(课程)/GMAT的成绩很高,或者工作经验很强,都是可以弥补的。

成绩达不到最低要求虽然有一些大学不会因为你的托福/雅思成绩拒掉你,但是大多数大学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有些大学不给那些英语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提供有条件的录取。

如果你的这些成绩不够,学校可能干脆拒掉你。

现在水涨船高,托福100分,GMAT650基本都处于起步价。

明确要求奖学金如果你明确表示只有获得奖学金才入学。

学校虽然有位置,但没有奖学金给你,或者有人已经明确表示,不要奖学金也没问题,即使这个学生的条件也许比你差点,也会把他录取,而把你拒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歇根大学教授拒绝清华尖子生博士入学的原因一封密歇根大学教授给清华大学博士申请者的拒绝信,中国学生信任崩溃!原文刊登在一个揭露中国学术丑闻的网站上,该网站已被中国防火墙屏蔽。

In a recent post on Nature's The Sceptical Chymist I discussed a bit in the comment field about the deficiency of Chinese PhD, with other commenters, where we talked about the lack of senses of safety, weak instrumental operation, and poor spoken English (please refer to that post for detail). From then on I started to remember more rumors I had heard about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s, both MS- and PhD- ones. Once there was a letter from 'a professor majored in ME, U OF Michigan, US' posted on (a website disclosing/fabricating academic scandals in China which is blocked by GFW), which was spread nationwide among BBS fora:让我们来看看这份密歇根大学教授的来信吧。

------------------------------------------------------------------------------------------------------------ Chinese PhD - A Problem Child?Dear xxx:I would like to inform you of the situation relevant to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s here, at least at our department, which makes it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accept graduate students from China in the future.Over about one year period, we have had 6 Chinese Ph.D. students quit their RAship and Ph.D. studies. The reason for them to leave was not that they could not continue, it was rather because they want to have a job now (a higher salary, with a hope that the companies will apply for their green card status). They came with thier promises to pursue their Ph.D. degrees, we paid tuition for them to take courses for their Master degree, and we taught and helped them in their research capabilities. Once they got their M.S. degree in Mechanical Engeering, because of the excellent job market in the U.S. at this time, it is relatively easy for them to find a job. In a way we felt that we were used as a step for those Chinese students to come here, and get their master's degree, then get their jobs. We pay approximately $45-50 K/year for each Ph.D. student, including the tuition, health insurance, various fees, lab and computer fees, and monthly salary, we also put a lot of time and efforts for them. They (most of them) also did good research work as assistants. However, we don't get credit because we don't produce PH.D's, which is one of our major purposes as an institution of high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ve their particular interests which are also understandable, for example, financial pressure, and wishesto have their green card applications on the way a sap.This situation also happened to my Chinese Ph.D.student. He is very talented and did agood job in research. However, after he got his M.S. in M.E., he resigned very recently. We still let him stay here presently (with salary)for one more month, otherwise he will have to repay his tuition, which is over $10K. Although we are very considerate for those students, the consequencies are obvious:(1) It greatly degraded the reputation of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s who apply for admission. Some professors address those as "very unethical", "you really cannot trust them when they promise you to pursue their Ph.D. degrees under your supervision", " you feel you are so stupid as cheated by your own student". It really created some resentment. Actually, I know, as of this time, there are a couple of more students looking for a job or already got a job offer, but not telling their advisors. They will quit at the last minute before they leave. This situation will certainly get backfired, and the damadge will mostly be transferred onto the future applicants from China.(2) Some professors or research scientists have already made their decisions not to consider Chinese student applications. Although it should not and cannot be a policy, it is the individual's decision in selecting future Ph.D. students with preference, and in my opinion, with good reasons. It will make it much more difficult for us to bring in Ph.D. students from China. For example, as you know, I was looking for one or two Ph.D. students later this year, and I have a vacancy for a Ph.D. student now. But I will not consider Chinese applicants. At the same time I feel truely sorry, for I know, especially many graduate students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of very high qualifications sent email applications to me (and to other professors), including yourself. Now I have to inform you that please try your applications elsewhere, or other professors.In our department, many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s know me and we have a very friendly relationships. The faculty members know that too. One told me: "You try to help them, then they screw you up!"I spent time to write this email message,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considerations, as to how this situation may be somehow alleviated. You may discuss this with your close friends and classmates, I am not sure you should broadly propagate this message. But I did present a fact and an opinion. (End)浅显的中文翻译如下:亲爱的xxx:我愿意告知你有关这里的中国研究生的情形,正是这种情形让我们以后接收中国的研究生变得非常困难,至少在我们系是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