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语文教研活动课题研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为了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开展语文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的教育理念。
2. 构建高效的语文教研活动模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 为学校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语文教学的持续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3)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 语文教研活动模式的构建(1)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教研活动有的放矢。
(2)创新教研活动形式,丰富教研活动内容。
(3)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 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4)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1)强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语文教学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和意见。
3.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4. 案例分析法:选取优秀案例,总结经验,推广优秀做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
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6篇(最新)
课题名称: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xx年7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仅对原“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很大的改动,而且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较大的增加。
就是说,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明确“入宪”了,抓好课外阅读是国家教育教学的要求。
“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身”是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
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 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3) 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4)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计划文本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计划文本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计划文本篇1小学语文是人们认识汉字的开始,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汉字做基础,因此学好小学语文不仅有利于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能有效促进其他学科的进步,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夯实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正确地看文章、读文章和写文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1.1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我国考察和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还是考试成绩,为了提高成绩,很多教师运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安排和思路听课,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因而学习效果不佳。
1.2没有灵活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不考虑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而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固定模式进行讲解,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讲解课文按照完全一样的模式进行:学生字、解词义、读课文、划段落以及总结中心思想等,认为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完善合理的,而且忽略课堂提问环节,致使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深不透,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1.3对培养学习能力重视不够。
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大多数教师重视教材基本知识的讲解,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分轻重主次地全部传授给学生,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却重视不够,因此虽然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少,却不能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灵活应用。
2、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措施2.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不同体裁的文章及教学内容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如通过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语文课例研究报告(3篇)
语文课例研究报告(3篇)语文课例研究报告(通用3篇)语文课例研究报告篇1【教材分析】《风景优美的地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去过的或最想去的地方,体现其吸引人之处。
能力目标:尝试完成一篇写景作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有条理的介绍。
【教学难点】描写有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景物之美。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景物美在哪?2.课件出示好词、好句。
刚刚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这里有很多描写景物的好词送给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引导归纳:1.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1)师:这节课,我们要要向同学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那大家想想,怎样写能让人读着像看到了一样美呢?我们先回忆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想一想那些句子写的好吗?用了什么方法?(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段落)(2)师小结:写特点(板书):颜色: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形状:一块块,一条条,互相交错。
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用方法(板书):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写一处景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观察、讨论、修改、学以致用。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图片。
(1)出示图片(桂林漓江象鼻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你想到哪些词语或句子来形容这样的美景?(2)师:有一位同学也去过桂林漓江象鼻山,他写了这样一段话,(出示句子)我们来看看,你觉得这段话写得美不美?能不能让它更美,吸引其他游客呢?运用什么方法,你觉得怎么加句子会更生动?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讨论后指名答。
(3)老师请同学们帮他改一改。
(课件出示段落)(4)师指导和讲解。
(5)挑选一篇改得好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
二年级语文行动研究手册
二年级语文行动研究手册摘要:一、引言1.行动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目标和方法二、二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分析1.学生特点2.教学内容与方法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三、行动研究实施步骤1.制定计划2.课堂实践3.反思与调整4.评价与总结四、创新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2.合作学习3.游戏化教学4.多元化评价五、行动研究成果与启示1.学生成绩的提升2.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3.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4.教学改革的推动六、结语1.行动研究的意义和价值2.对未来教学的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行动研究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一名二年级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本文将基于二年级语文行动研究手册,探讨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1.行动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我国,二年级语文教学一直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目标和方法本行动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创新二年级语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兴趣和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
二、二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分析1.学生特点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等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方法目前,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识字、阅读、写作等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较少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难以得到有效激发。
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2)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3)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类别:小学学科A1 语文课题批准号:GSG【2007】0209号(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负责人:xxx所在单位:甘肃省xxx小学课题组参与人员:xxx xxx xxx xxx xxx一、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校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这一领域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遇到了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1.教学目标单纯,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造成了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以学生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体验等。
3.师生互动性不强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情形,结合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07年 6月向省规划办申报了立项计划并获批实施至今。
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所以说参与式教学由于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检测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二)研究的主要过程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⑴组建课题组,宣传动员,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职责分工。
关于语文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关于语文教学行动研究报告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它不仅是一门学科课程,也涉及到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本文旨在通过对语文教学行动研究报告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报告概述语文教学行动研究是由教育部发起的一项重点课题,旨在研究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改进策略。
该课题于2016年启动,历时三年,由多家高校和教育机构联合研究,共收集了来自全国20个省市,42所学校的大量数据和实践案例。
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问题导向、案例呈现、策略探索和推广实践。
其中,问题导向部分主要分析了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方式陈旧、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方面;案例呈现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不同学校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成效;策略探索部分探讨了切实有效的教学改进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推广实践部分则总结了课题的成果和推广情况。
存在的问题报告指出,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做练习,强调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训练。
但是,这种模式忽略体验与感受的重要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传统教学模式还存在着“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解过程的长时间占据等问题,因此需要改进。
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与实际应用当前教材中,语文知识体系多以古代文学作品为核心,这种囿于传统的知识体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和学生需求。
现代语文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当代文化、科技、社会背景,让学生受到启发以及获得更多学习的兴趣和灵感,从而达到学生能够融汇贯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度难以高度重视,造成了学科内容的单调性、理论性,而当代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更加具有生命体验和亲身感受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和深刻理解,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乐趣以及提高学习的动力。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报告引言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现状分析教学内容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涵盖汉字学习、词语积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同时辅以课外读物和课堂活动。
教学方法大部分小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虽然部分学校引入了互动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而另一些学生则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
此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问题探讨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内容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缺乏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这可能是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进措施丰富教学内容在保持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增加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互动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
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的改进,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年级语文行动研究手册
二年级语文行动研究手册摘要:一、引言1.行动研究的背景2.行动研究的目标二、二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分析1.学生基本情况2.教学方法与策略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三、行动研究实施步骤1.制定行动研究计划2.实施方案与调整3.反思与总结四、行动研究成果与评估1.学生语文能力提升情况2.教学方法改进成果3.课堂氛围与学生满意度五、案例分享与分析1.成功案例2.存在问题的案例3.案例讨论与启示六、行动研究的推广与应用1.成果分享与交流2.对其他年级语文教学的启示3.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行动研究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一名二年级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行动研究手册主要针对二年级语文教学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找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二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分析1.学生基本情况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语文学科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具有初步的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但还需加强训练。
2.教学方法与策略目前,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教师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减弱;(2)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低;(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不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三、行动研究实施步骤1.制定行动研究计划根据现状分析,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行动研究计划,包括:(1)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2)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2.实施方案与调整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总结,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反思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动研究,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语文研究报告450字
语文研究报告450字
一、研究背景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阅读量不足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中学的语文教学进行了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和教师,了解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态度和需求。
课堂观察则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进行记录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教学持积极态度,认为语文学习对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学生普遍认为语文阅读量不足,希望学校和教师能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指导。
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主,但在实际教学中,受限于教材和考试要求,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四、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创新教学方
式,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三是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报告
• 研究结果需要更多的实证支持
05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推广与借鉴
行动研究成果的推广途径
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推广
• 将研究成果纳入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
• 为其他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
学校层面的推广和实施
•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 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通过教研活动和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 了解教学现状和学生需求
•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点
访谈法:与学生、同事和家长进行访谈
• 收集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期望
文本分析:分析教材、教参和其他相关文献
• 了解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和背景
• 寻找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成果总结与反思
• 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
• 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03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提高小学生
阅读理解能力的行动
研究
• 研究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
• 研究步骤:
•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
• 文献综述
• 制定行动计划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成果总结与反思
案例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的行动研究
• 研究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
• 研究步骤:
•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
• 文献综述
• 制定行动计划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成果总结与反思
案例三:提高小学生
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行动研究
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行动研究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缺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式学习,利用项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阐述我在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中的行动研究。
一、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和特点: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
它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提出明确的问题:在设计项目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提出明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2.学生合作小组:学生会分为若干小组进行项目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留出充足的时间:小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够成熟,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项目。
因此,我会给予他们更充足的时间,以确保他们能够全面而彻底地理解和完成任务。
4.引导思考和自主学习:在项目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而非给出答案。
通过引导思考,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具体实施:1.项目设计及分组: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符合他们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项目,并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项目。
2.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度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3.项目展示:每个小组完成项目后,我会安排一个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和收获。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从展示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
四、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效果评价:1.学生反馈: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语文行动研究报告
语文行动研究报告1. 引言本文档旨在记录一项关于语文教学的行动研究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并详细描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 背景和目的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材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
研究的目标包括: -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研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研究组织本次研究选取了一所中学的两个语文班级作为研究对象,总共包括60名学生。
3.2 研究过程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初始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兴趣,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 教学介入阶段: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例如,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组织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3. 结果评估阶段:通过测验、作业评价和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教学方法的反应。
3.3 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录音、学生作业和成绩记录等。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阶段的数据,总结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成绩的影响。
4. 研究结果4.1 学生学习动机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在教学介入阶段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许多学生表示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加了对语文学习的自信。
4.2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在结果评估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传统教学相比,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阅读活动,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4.3 写作表达能力增强研究结果还显示,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小学语文行动研究报告范文参考
小学语文行动研究报告范文参考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行动研究方法,并提供一份参考范文。
研究方法基于实践观察和反思,并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反馈的分析,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实践。
本范文中包含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等内容,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1. 引言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实践和反思促使持续的教学改进。
本报告旨在提供一种小学语文行动研究的范文参考,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索。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实践观察和反思来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实践。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
3.2 研究教学材料对课本和教辅材料进行研究,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教学。
同时,也可以通过寻找其他优秀的教材来丰富教学内容。
3.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观察和研究的结果,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阅读课堂、写作训练、小组讨论等形式。
3.4 实施教学活动根据教学设计,开始实施教学活动,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
3.5 反思和调整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来获得反馈,以更好地改进教学。
4. 研究过程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步骤和过程:4.1 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
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
因此,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1、探索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实践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1、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对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2、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材资源的整合与拓展对现行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拓展教材的外延。
2、课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挖掘和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如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网络资源等,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三)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1、评价指标的构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2、评价方式的创新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行动研究报告范文参考
小学语文行动研究报告范文参考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
因此,本次行动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次行动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方面。
2.2 研究方法本次行动研究采用了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教学反思三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2.1 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观察,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笔记和课堂氛围等。
2.2.2 问卷调查向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程度等方面的情况。
2.2.3 教学反思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教师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于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改进。
三、研究过程和结果3.1 研究过程3.1.1 实地观察在实地观察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字词的记忆和背诵,导致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
其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示范,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1.2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些疑惑和困惑。
他们普遍认为阅读教学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
同时,学生对于写作教学的示范和指导渴望更多。
3.1.3 教学反思在与教师进行的面对面访谈中,教师也承认了一些问题。
他们表示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困难,例如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等。
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通过故事讲解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多篇范文的分析和仿写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3.2 研究结果通过本次行动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组的教研活动报告
初中语文组的教研活动报告
引言
随着新的学期的开启,我们初中语文组踏上了新的教学和研究之旅。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共同探讨和研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我们此次教研活动的详细报告。
教研活动内容
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对当前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新的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我们将以此为导向,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教学方法研讨
我们针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大家普遍认为,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推广互动式、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发掘其研究的潜能。
教学内容研究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同意,应将文化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将以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等内容为主,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其文化自信。
教研活动成果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初中语文组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形成了一套新的教学策略。
我们相信,这次的教研活动将会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结语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是我们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深化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以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语文教学服务。
让我们一起期待,用心去实现这个目标。
关于语文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报告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科教学(思政)学生:范杰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思维的教学改进行动【摘要】课程改革之初,一些专家过于强调“先破后立”,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被否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虽然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变,未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在实践中借鉴或运用的教学方法,使得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较难实现根本性的改变。
本文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教学设计,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让教师形成科学的生成性教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建立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成性实践语文教学研究案例分析与讨论进行顶岗支教工作大约已有两个月左右,学校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山村里,交通闭塞。
所以,在这里工作这段时间最大的感触可以用一个词语表述,那就是落后。
我的教学活动的进行同样产生了各种的困难,经过仔细分析得出结论,环境在制约教育。
旧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导致新课改所倡导的相关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几乎不能完成。
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情感交流,沟通以及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是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面向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进行科学的教学规划。
基于上述理论,我以教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在教学活动和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观察,我发现在课堂学习中几乎没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师讲课淡而无味,学生听课无精打采。
通过对多个班级进行听课,我发现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导致一系列的不良结果,诸如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愿参与课堂活动,大多情况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等,甚至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多位老师也为这种情况而苦恼,最后做出这样的总结:农村孩子就是这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闭塞的环境让当地学生对学习有了一定的扭曲心理。
转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报告
转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报告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转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行动研究实施的背景。
(一)目前的形势:目前的形势并不令人乐观,尽管高中语文新课程全面推开已多年,由于受习惯特别是高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大行其道。
具体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媒体、训练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教材及其相关资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
虽然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把课堂搞得丰富多彩,诸如多媒体的运用、提问、讨论等等,但学生作为受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及知识的灌输对象之本质并未真正得到改变,只不过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手段、方法有所变化而已。
因此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来看,还未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的期待: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全面推开,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
那么,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到底是什么呢?高中语文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理念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在教学中就要尽力给学生施予积极影响,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努力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引起其求知的欲望。
不过要特别注意,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机会并提供参与机会,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让学生关注掌握知识结论并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因而我们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活动性,特别是活动互动性,尤其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因为生生互动中,不受任何拘束,完全放得开,更能体现其真实的思想行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研究报告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科教学(思政)学生:范杰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思维的教学改进行动【摘要】课程改革之初,一些专家过于强调“先破后立”,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被否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虽然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变,未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在实践中借鉴或运用的教学方法,使得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较难实现根本性的改变。
本文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教学设计,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让教师形成科学的生成性教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建立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成性实践语文教学研究案例分析与讨论进行顶岗支教工作大约已有两个月左右,学校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山村里,交通闭塞。
所以,在这里工作这段时间最大的感触可以用一个词语表述,那就是落后。
我的教学活动的进行同样产生了各种的困难,经过仔细分析得出结论,环境在制约教育。
旧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导致新课改所倡导的相关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几乎不能完成。
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情感交流,沟通以及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是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面向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进行科学的教学规划。
基于上述理论,我以教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在教学活动和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观察,我发现在课堂学习中几乎没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师讲课淡而无味,学生听课无精打采。
通过对多个班级进行听课,我发现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导致一系列的不良结果,诸如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愿参与课堂活动,大多情况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等,甚至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多位老师也为这种情况而苦恼,最后做出这样的总结:农村孩子就是这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闭塞的环境让当地学生对学习有了一定的扭曲心理。
而对于学生的探访得知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大多数学生愿意努力听课,但觉得很难融入学习氛围。
至此,通过两者对比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我判断在这一领域确实存在了教学方法的误区,有必要对该问题展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运用的行动研究。
深入分析教师与学生很难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原因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学理念。
案例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思维的教学改进行动第一轮教学改进行动一.研究背景:鹅屋乡中学初一(75)班共24名学生,使用人教版上册,研究者已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工作。
二.问题的界定:根据以上对当前鹅屋乡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在经过细致的查阅资料,研究者界定了本次行动研究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教学设计,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让教师形成科学的生成性教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建立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对象:教师与初一(75)班学生四.提出假设:1.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很难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在生活与学习中难以协调师生之间关系。
2.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目缺乏学习兴趣,产生抵触心理3.学生心理方面问题,如缺乏勇气,自信心,难以与人交流4.课堂教学氛围过于严肃,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导致学生难以融入课堂环境五.初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
1.学生难以融入课堂学习原因2学生消极参与课堂活动原因3学生与教师难以进行心灵沟通的原因六.调查对象:本班学生。
调查问卷1.请问你在平常课堂学习中表现积极吗?2.请问你经常与教师进行关于学习与生活上的交流吗?3.请问你消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原因有哪些?4.请问你经常自主探索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吗?5请问你愿意与老师进行心灵沟通吗?调查结果1.75%的同学表示对语文这门学科有强烈的学习兴趣2.在与个别学生交流时,只有3名学生认为自己能比较主动的参与课堂生活,与我所感受一致。
3.认为存在心理方面的原因,诸如缺乏勇气,自信心等因素导致学生在回答方面露怯。
4.剩余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太差,很难跟上教师讲课节奏5.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表现不积极原因在于“跟风”,在其他同学没有积极举手或表现时,采取沉默。
6.从自我分析中,我认为我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没有着重赞赏学生,没有考虑刀气心里所想,没有有效的沟通七.教学设计的制定1.设计专门的课堂活动,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活动更好的互相了解2.开展小组积分制,通过课堂表现及发言状况来对小组进行激励与促进3.活动中,教师应着重尊重学生,赞扬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与学习兴趣4.采取互帮互助合作解题方式。
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减少压力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具体步骤: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文章主旨然后检查小组活动情况。
并请一个小组宣读自己所总结的问题答案。
其他小组进行发表不同见解或补充,并进行计分。
八.教学设计实施针对课本其中一篇文章《看云识天气》来展开教学研究。
着重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成效,小组讨论情况以及学生上课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等方十.观察与反思1.教学活动结束后,研究者进行了细致的材料搜集和整理工作:(1).仔细回忆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内容效果,学生学习情绪(2).选取几名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听课情况,着重听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反应及看法。
(3).收集小组组员作业,与组长共同批阅并进行交谈(4).参与听课教师的评课,与相关听课教师就相关教学问题进行交流(5).自我回忆教学过程,回想在每一个生成性教学环节当中自己的课堂表现,生成性效果有没有达到等问题2.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考,与各位听课教师以及学生们所反馈的信息。
研究者发现改进后的新型教学模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活动参与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起了积极性与自信心,许多学生不在害怕回答问题.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基本上实现了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符合新课改强调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的关系,基本上形成了和谐的教学环境,改变了以往旧的教学理念。
虽然整个研究过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灵气,并通过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但通过分析与反思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整个课堂环境是好的,但研究目标还是没有实现。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本轮教学过程中,研究者在知识与技能以及过程与方法方面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但自我发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次没有进行很大的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在新课改中提及的情感是一种广义的情感,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
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回想上一轮教学过程,教师只是着重强调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只是通过一些方法和途径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感兴趣才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而没有从本质上,从价值观念上养成良好的学习情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支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寓情于教,用真诚的情感去打动去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人生的真,善,美。
最后,如果学生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后会不会又回到原来的起点?可能又会产生厌倦的心态,这与我们行动研究的理念是相悖的。
第二轮教学改进行动一.问题的深入界定经过上对第一轮教学改进行动的深刻反思与总结,研究者将行动研究的问题大胆地进行了如下的深入界定:合理制定和实施教学设计,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尤其是教师教学态度,着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入手,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念从而坚定学习目标。
二.教学设计制定此轮教学改进行动的教学设计做了很大改进,研究者在肯定原有教学方法上进一步调整。
主要通过多媒体等相关教学设施观察与探索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接受能力。
研究者按照教学改进行动研究需要重新调整了相关教学顺序,通小组探讨关于文章作者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情感(文章分析讨论)1.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2.谁促使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巨大转变?3.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4.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回去了”等相关问题。
主要还是围绕文章中心让学生体会本文所体现的情感,培养其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学生回答问题的时,教师要对相关问题指导并纠正。
小组探讨关于母爱的看法(情感交流)教师通过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进行互相探讨,通过探讨文章主旨回归到各自经历的过程。
教师抛出问题:“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看待金钱?”学生们讨论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有些学生谈到了自己与母亲的一些爱的表现,有些学生谈到了自己与母亲关于亲情的一些感人事迹。
全体学生激情高扬,也有些学生感动的落泪。
教师也讲述了自身与母亲的一些感人情节,学生们渐入佳境达到教学高潮。
最后进行总体陈述:“母爱是伟大的,每个人的妈妈都在默默无私的为我们付出,只为我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只为了她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爱自己的父亲母亲,努力学习报答他们!”学习总结讨论(情感反思,行动计划)本环节主要围绕本篇文章的学习,与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并交流学习心得,由学生自主进行交流。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关于母爱的名人名言,要学生们继续表达自身想法。
在此,学生们积极交流,纷纷表达对母爱的敬意。
教师做最后总结:“通过学习文章中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及将“母爱”比作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的菊花,我们学到了母亲那份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其次,教师提出问题:“那么母爱这么伟大,我们应该怎样报答母亲呢?”对此问题,学生做最后的发言,制定行动计划。
课后作业作文。
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
300字左右即可四.观察与反思1.教学活动后依旧采取上一轮的资料收集,得出以下分析与反思。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的特点,使其形成一种实践的,开放的教育活动。
尤其是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它本身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既有亲情,友情,爱情,也有爱国,爱乡之情,有坚持真理,鞭挞邪恶的情感,也有珍视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所有这一切,构成了这门学科多姿多彩的世界。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内涵,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和其中所渗透的人生哲学,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