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⑦增加趣味性。
⑧以进门(南面)为立足点,有次序地描写室内陈设。
⑨联想鲁迅先生工作的情景以及他的文学著作。
⑩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⑪本段中心句。
⑫按照时间、地点的先后变化,分阶段概述鲁迅先生的一生。
⑬议论。赞扬鲁迅先生的民族精神。
⑭议论、抒情作结。首尾照应, 结构严谨。
教师点评:作者以参观路线为线索,记叙了参观鲁迅北京故居的见闻和感受。(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作者在写作中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详写了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工作室兼卧窒和陈列大厅。写工作室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简朴、惜时的崇高品质和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写陈列大厅是概述鲁迅先生为国为民的主要事迹,赞扬他的民族精 神。(2)语言朴实。和鲁迅先生的北京故居一样,作者的语言也十分朴实,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崇 敬之情。
三、课堂小结
写游记可以按照游览路线来写,也可以根据主观感受和独特体验,进行分类描摹。写好游记,关键在于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这样才能在往返于学校家中时,或者穿行于茫茫人海时,徜徉于名胜古迹时,捕捉精彩的瞬问。这瞬间闪烁着美,浓缩着生活的精华,蕴含着语文学习的真义。
四、布置作业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鲁迅故居院中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②这是一座极普通幽静的四合院,房屋都很矮小,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④这个青瓦灰墙的四合院很小,院子中间有两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说这两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几经沧桑,却依然繁茂。⑤我想鲁迅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满院飘香。⑥㈥
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精雕细琢。
5、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写游记,务必注意写作前的精心策划,将写作课程意识渗透其中,这样才能提升写作教学的品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接触社会,认识大自然的多彩风光,了解人文景观的文化意蕴或历史背景,知晓特定场所的知识内涵与教育价值,选择感受深刻的景点,记录观察的收获,准备课堂写作的素材。
六、课堂小结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身处其中观赏美景,才能有感而发进行创作,结合多种手法,锦上添花。
七、布置作业
将自己写景的小片段进行二次修改润色。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交流修改体会
小组内交流自己修改文章的体会。
二、写作实践
1.“写作实践”二: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很生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写法点评
①点明描写对象及特点。
②以半山腰为立足点,多角度描写秋天西山的美景。
③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稻子成熟的景象。
④至此,“仰望”“远望”“近看”“俯瞰”,多角度描写,条理清晰。
⑤细看之美景。
教师点评:这个片段描写了秋天的西山,抓住了西山秋景的特点,采取了“定点观察“法多角度描写了所看到的美景,条理清晰。在描写中不时抒发自己的感受,饱含深情,令人陶醉。
“老虎尾巴”后面是鲁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院。院中央有一眼井,周围有小草和树木.⑩
东厢房为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⑪“在绍兴”的部分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来,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⑬
写游记关键是描述游览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更需要理清写作思路。
1.游览过程写清楚。可在写作前简单画出路线图,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先到了哪里,看到、想到什么,又到了哪里,看到、想到什么。切忌想到什么写什么。
2.景物特点要抓住。每处景色都是不一样的,“走马观花”式对旅游景点进行游览,是抓不住旅游景点的特征的,观赏景物,要调动自己的眼、鼻、口、手、耳,去看、去闻、去尝、去摸、去听。把美景融入心中,留意旅游过程中的见闻,一草一木、一楼一物、一石一沙、一人一事的具体特征就会清晰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就能避免写游记时出现不知所云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目昀地进行写作的尴尬局面。同样是山,华山和泰山不一样;同样是水,黄河和长江不一样。我们一定要细心观察,写出景物最不同的特点,最打动人的特点。也可以加入相关的人文知识。
一篇好的游记,往往还具有知识性。读者不仅能够从中了解景物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怀,还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谈到长江考察热及中外勇士的探险,《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江的历史,谈到东巴文字,都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这就需要游览时用心搜集相关材料,写作时恰如其分地运用。
三、典例剖析,掌握写法
引入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正屋的东间是鲁迅母亲的住室。正屋中间向后扩建的一小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室”,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⑦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上面铺着单薄的被褥。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藤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台、马蹄表、竭茶的盖碗、煤油灯等物品。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字,上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鹅之先鸣。”⑧鲁迅先生正是如此珍惜时间,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旁,在这盏煤油灯下,忘我地工作,辛勤地写作。鲁迅先生在这间斗室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以及《野草》《彷徨》《坟》等不朽作品。⑨
5.藻饰语言求优美。优美的语言及巧妙的手法,也是游记打动读者的法宝。对于游记而言,语言的优美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生动形象。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大大增强游记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引用相关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或者文人墨客的诗文名句,有助于提升游记语言的文化品位。
四、方法总结,启发引导
1.观察角度: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定点观察,二是根据游览的行踪移步换景。
2.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顺序描写观察到的景物,也可以不仅仅描写看到的景物,还可以运用各种感官去描写景物,如嗅觉、触觉等。也可以在实景描写的基础上,合理发挥联想与想象,增加游记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如带领学生游览某景区后,组织讨论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不同方位: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中间到四周等。
写游记跟旅游中照相有些相似。拍摄自己眼中的美景,不会是随意的:一是选择那些具有地标性的、最富特色的或者最能打动你的景物来拍照,定格成永久的回忆;二是拍照时要选好角度,构思好画面,不留遗憾。写游记同样如此,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例如《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
游记与照相又不一样,它比照片要丰富得多。照片是静态的,靠形象、构图、光线表情达意;而游记则是动态的,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的情感。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所写的冰塔林的景物,就是经过作者选择的,融入了主观的情感,表现出人在自然奇景画前的渺小;作者常常在描写之后直接发表议论和抒情,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更是“画外”之音,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二、阅读教材,抓住要点
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足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不必将游览行动巨细无遗地叙述出来。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那个“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提示:①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②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含与叙述详略。
③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2.“写作实践”三: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4.不同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5.不同手法:联想与想象、虚写与实写等。
五、实战演练,小试牛刀
1.出示题目。
“写作实践”题目一: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提示:①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提示:①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记录,作为写作的素材。
②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东两不可能全都写进作文中,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③参观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在适当的地方,要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
3.“写作实践”三例文。
参观鲁迅故居
周日上午,我怀着景仰的心情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就静静地坐落在这里。①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人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的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着我们。⑭
写法点评
①开篇点出鲁迅故居的位置以及参观者“景仰”的心情。
②情景交融,一提“温暖”。
③鲁迅故居概貌。
④再提“温暖”,意味深长。
⑤借物喻人。
⑥直接写感受。
3.详略得当有层次。可根据观景路线,对印象深刻的景观重点写,其他的就略写或者不写,文章就会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如《登勃朗峰》。也可以不写出观景路线,直接对想要表现的景物展开描写,开门见山,如《壶口瀑布》。
4.思想感情要融入。看到一个景观,你有怎样的感受,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描写之后表达出来。只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才能让文章灵动起来,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古今中外,凡写景佳作必有动人的情感。不管是细小情思,还是高尚情怀,写出来,你的游记才能动人起来。
②细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
③描写风景时要融人一些个人感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2.学生写作。
3.展示点评。
秋天的西山
秋天的西山是美丽的。①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站在半山腰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②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黄得发亮。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③近看俊俏秀气的山峰,满山的橘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诱人的橘子在绿叶的衬托下更加艳丽,叫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尝一口。俯瞰西山脚下,是一望无垠的太湖,令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④山坡上的草,已经枯萎变黄,恰似给山穿上一件金黄色的外衣;红叶此时最为惹眼,它充满激情和活力,火红火红的,好像要燃烧起来,真可谓锦上添花。弯曲的小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色的傲霜秋菊,更为西山增添了勃勃生机。⑤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语云:渎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类文章。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材料。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写游记。
⑧以进门(南面)为立足点,有次序地描写室内陈设。
⑨联想鲁迅先生工作的情景以及他的文学著作。
⑩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⑪本段中心句。
⑫按照时间、地点的先后变化,分阶段概述鲁迅先生的一生。
⑬议论。赞扬鲁迅先生的民族精神。
⑭议论、抒情作结。首尾照应, 结构严谨。
教师点评:作者以参观路线为线索,记叙了参观鲁迅北京故居的见闻和感受。(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作者在写作中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详写了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工作室兼卧窒和陈列大厅。写工作室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简朴、惜时的崇高品质和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写陈列大厅是概述鲁迅先生为国为民的主要事迹,赞扬他的民族精 神。(2)语言朴实。和鲁迅先生的北京故居一样,作者的语言也十分朴实,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崇 敬之情。
三、课堂小结
写游记可以按照游览路线来写,也可以根据主观感受和独特体验,进行分类描摹。写好游记,关键在于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这样才能在往返于学校家中时,或者穿行于茫茫人海时,徜徉于名胜古迹时,捕捉精彩的瞬问。这瞬间闪烁着美,浓缩着生活的精华,蕴含着语文学习的真义。
四、布置作业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鲁迅故居院中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②这是一座极普通幽静的四合院,房屋都很矮小,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④这个青瓦灰墙的四合院很小,院子中间有两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说这两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几经沧桑,却依然繁茂。⑤我想鲁迅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满院飘香。⑥㈥
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精雕细琢。
5、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写游记,务必注意写作前的精心策划,将写作课程意识渗透其中,这样才能提升写作教学的品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接触社会,认识大自然的多彩风光,了解人文景观的文化意蕴或历史背景,知晓特定场所的知识内涵与教育价值,选择感受深刻的景点,记录观察的收获,准备课堂写作的素材。
六、课堂小结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身处其中观赏美景,才能有感而发进行创作,结合多种手法,锦上添花。
七、布置作业
将自己写景的小片段进行二次修改润色。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交流修改体会
小组内交流自己修改文章的体会。
二、写作实践
1.“写作实践”二: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很生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写法点评
①点明描写对象及特点。
②以半山腰为立足点,多角度描写秋天西山的美景。
③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稻子成熟的景象。
④至此,“仰望”“远望”“近看”“俯瞰”,多角度描写,条理清晰。
⑤细看之美景。
教师点评:这个片段描写了秋天的西山,抓住了西山秋景的特点,采取了“定点观察“法多角度描写了所看到的美景,条理清晰。在描写中不时抒发自己的感受,饱含深情,令人陶醉。
“老虎尾巴”后面是鲁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院。院中央有一眼井,周围有小草和树木.⑩
东厢房为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⑪“在绍兴”的部分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来,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⑬
写游记关键是描述游览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更需要理清写作思路。
1.游览过程写清楚。可在写作前简单画出路线图,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先到了哪里,看到、想到什么,又到了哪里,看到、想到什么。切忌想到什么写什么。
2.景物特点要抓住。每处景色都是不一样的,“走马观花”式对旅游景点进行游览,是抓不住旅游景点的特征的,观赏景物,要调动自己的眼、鼻、口、手、耳,去看、去闻、去尝、去摸、去听。把美景融入心中,留意旅游过程中的见闻,一草一木、一楼一物、一石一沙、一人一事的具体特征就会清晰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就能避免写游记时出现不知所云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目昀地进行写作的尴尬局面。同样是山,华山和泰山不一样;同样是水,黄河和长江不一样。我们一定要细心观察,写出景物最不同的特点,最打动人的特点。也可以加入相关的人文知识。
一篇好的游记,往往还具有知识性。读者不仅能够从中了解景物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怀,还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谈到长江考察热及中外勇士的探险,《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江的历史,谈到东巴文字,都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这就需要游览时用心搜集相关材料,写作时恰如其分地运用。
三、典例剖析,掌握写法
引入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正屋的东间是鲁迅母亲的住室。正屋中间向后扩建的一小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室”,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⑦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上面铺着单薄的被褥。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藤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台、马蹄表、竭茶的盖碗、煤油灯等物品。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字,上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鹅之先鸣。”⑧鲁迅先生正是如此珍惜时间,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旁,在这盏煤油灯下,忘我地工作,辛勤地写作。鲁迅先生在这间斗室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以及《野草》《彷徨》《坟》等不朽作品。⑨
5.藻饰语言求优美。优美的语言及巧妙的手法,也是游记打动读者的法宝。对于游记而言,语言的优美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生动形象。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大大增强游记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引用相关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或者文人墨客的诗文名句,有助于提升游记语言的文化品位。
四、方法总结,启发引导
1.观察角度: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定点观察,二是根据游览的行踪移步换景。
2.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顺序描写观察到的景物,也可以不仅仅描写看到的景物,还可以运用各种感官去描写景物,如嗅觉、触觉等。也可以在实景描写的基础上,合理发挥联想与想象,增加游记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如带领学生游览某景区后,组织讨论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不同方位: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中间到四周等。
写游记跟旅游中照相有些相似。拍摄自己眼中的美景,不会是随意的:一是选择那些具有地标性的、最富特色的或者最能打动你的景物来拍照,定格成永久的回忆;二是拍照时要选好角度,构思好画面,不留遗憾。写游记同样如此,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例如《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
游记与照相又不一样,它比照片要丰富得多。照片是静态的,靠形象、构图、光线表情达意;而游记则是动态的,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的情感。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所写的冰塔林的景物,就是经过作者选择的,融入了主观的情感,表现出人在自然奇景画前的渺小;作者常常在描写之后直接发表议论和抒情,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更是“画外”之音,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二、阅读教材,抓住要点
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足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不必将游览行动巨细无遗地叙述出来。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那个“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提示:①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②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含与叙述详略。
③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2.“写作实践”三: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4.不同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5.不同手法:联想与想象、虚写与实写等。
五、实战演练,小试牛刀
1.出示题目。
“写作实践”题目一: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提示:①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提示:①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记录,作为写作的素材。
②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东两不可能全都写进作文中,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③参观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在适当的地方,要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
3.“写作实践”三例文。
参观鲁迅故居
周日上午,我怀着景仰的心情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就静静地坐落在这里。①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人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的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着我们。⑭
写法点评
①开篇点出鲁迅故居的位置以及参观者“景仰”的心情。
②情景交融,一提“温暖”。
③鲁迅故居概貌。
④再提“温暖”,意味深长。
⑤借物喻人。
⑥直接写感受。
3.详略得当有层次。可根据观景路线,对印象深刻的景观重点写,其他的就略写或者不写,文章就会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如《登勃朗峰》。也可以不写出观景路线,直接对想要表现的景物展开描写,开门见山,如《壶口瀑布》。
4.思想感情要融入。看到一个景观,你有怎样的感受,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描写之后表达出来。只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才能让文章灵动起来,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古今中外,凡写景佳作必有动人的情感。不管是细小情思,还是高尚情怀,写出来,你的游记才能动人起来。
②细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
③描写风景时要融人一些个人感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2.学生写作。
3.展示点评。
秋天的西山
秋天的西山是美丽的。①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站在半山腰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②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黄得发亮。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③近看俊俏秀气的山峰,满山的橘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诱人的橘子在绿叶的衬托下更加艳丽,叫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尝一口。俯瞰西山脚下,是一望无垠的太湖,令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④山坡上的草,已经枯萎变黄,恰似给山穿上一件金黄色的外衣;红叶此时最为惹眼,它充满激情和活力,火红火红的,好像要燃烧起来,真可谓锦上添花。弯曲的小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色的傲霜秋菊,更为西山增添了勃勃生机。⑤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语云:渎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类文章。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材料。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写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