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写作 学写游记 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阶段目标】1.了解游记的文体特点,学习写作游记。

2.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握抓特点、重描绘、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

【训练要求】抓住景物特点,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游记。

【写作指导】1.什么是游记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散文,它往往以轻松的笔调、生动的描写,来记叙旅途中的见闻感想。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

“游记”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散文的一种。

2.写法指导(1)清楚地交代游踪,带领读者跟着你“游山玩水”,领略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把行踪的进展转换跟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有机地结合起来,或一点一层,或一景一段,使行文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2)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逼真,历历如绘,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游记是作者的亲历,同时又是大多数读者的“未及”。

读者是带着感受间接经验的态度来读游记的,因此,优秀的游记作品要真实地传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不仅要写出景物的形貌、色彩、声音、气势和变化,将千姿百态的山光水色、花鸟草虫以及大自然的变化等描摹得栩栩如生,还要把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传达给读者,使文章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并心向往之的感觉。

例如《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

(3)确定中心,写景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态度。

写游记并不是把自己在游览中的见闻毫无目的地描绘出来。

如写其他文章一样,仍然有一个中心思想。

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不可将所见的景物不分主次详略地完全描绘出来,而要精心地进行选材,抓住最能吸引读者的景点、最富有特色的景物特征作重点描写。

(4)游记应当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令人遐想的意境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写作 学写游记》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写作 学写游记》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学写游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作指导课文。

游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通过记录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写作文体的知识,对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游记这种文体较为特殊,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观察和体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同时,学生可能对如何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存在一定的困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如何观察生活,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掌握游记的基本结构,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如何观察生活,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将旅行中的感受和思考生动地表达出来。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旅行照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旅行照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旅行经历,激发学生对游记写作的兴趣。

2.讲解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基本结构,讲解如何观察生活,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

3.实例分析:分析一篇优秀的游记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并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自身的旅行经历,尝试写作一篇游记,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学写游记》教学设计《学写游记》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明白游记的特点,能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顺序。

2.能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多角度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能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教学重点】1.明白游记的特点,能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顺序。

2.能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多角度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能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明代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其中说到旅行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程,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旅行不只是“某某到此一游”的一种经过,而是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写作课——《学写游记》。

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导入新课,贴近学生自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技法指导(一)技法点拨1.提出问题同学们,结合我们本单元所学,谈谈你对游记的认识。

2.技法小结老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可以总结出,游记,是游览者把他游览过的经历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般而言,游记有三个要素,即“所至”(游踪)“所见”(风貌)和“所感”(感想)。

(二)技法指导1.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出一篇好的游记呢?2.技法小结(1)游踪清晰。

课文主要写作顺序《小石潭记》作者游览小石潭的路线《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四下观察《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作者的行程路线《登勃朗峰》作者登山游览路线及见闻《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滴水的流动路线游览的经过是行文线索,交代清楚,起到串联文章的作用即可,不能巨细无遗地叙述。

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上路后,车夫说我们用饭之际,所有的游客都已赶到,甚至还抢在了我们前面。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
-开篇:如何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
-正文:如何有序地描述景物,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结尾:如何总结全文,表达游览收获或感如比喻、拟人等,提高游记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景物描绘的细节处理:学生在写作游记时,往往难以抓住景物细节进行生动描绘,导致文章单调乏味。以下是具体的难点内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描绘景物和表达感受时,仍然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尤其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绘来丰富游记内容。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家热情高涨,但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偏离了主题,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讨论时,问题设置不够明确。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游记的基本概念、写作特点、结构安排和修辞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游记写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旅行中运用所学,记录下美好的回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学写游记》的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的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的旅行体验,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游记的基本概念和写作特点掌握得不够牢固,这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细致,或者举例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游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描绘景物、如何表达感受等。

《写作:学写游记》示范教学教案【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写作:学写游记》示范教学教案【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写作:学写游记》示范教学教案【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一. 教材分析《写作:学写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游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记录了作者在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游记,了解游记的特点,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记叙文、说明文等文学体裁,对于写作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游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对其特点和写作方法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发现游记的特点,总结游记的写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游记的特点,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写作实践等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发现游记的特点,总结游记的写作方法。

2.难点:将游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阅读法:阅读课文,发现游记的特点。

3.实践法:小组讨论、写作实践。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写作:学写游记》2.相关资料:其他游记作品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这些景观的感受。

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学写游记。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写作:学写游记》,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游记的特点,并尝试总结游记的写作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篇课外的游记作品,分析该作品的写作方法,并与课文进行对比。

讨论结束后,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并对游记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简短的游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学写游记》。

游记是一种以描写旅行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它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展开,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旅行见闻和感受。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对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的写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游记这一文体,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

同时,学生对于旅行中的见闻和感受有浓厚的兴趣,这为学习写作游记提供了良好的动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范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旅行中的见闻和感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组美丽的旅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旅行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游记的特点,讲解游记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旅行中的见闻和感受表达出来。

3.阅读范文:学生阅读优秀游记范文,分析范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旅行经历和感受,互相借鉴,丰富写作素材。

5.实践训练:让学生根据旅行经历,尝试写作一篇游记,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6.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一等奖创新教案《学写游记》【设计背景】单元目标知能目标:能理解游记这一文体的特点;能归纳游记的三要素;能紧扣游记三要素进行自读,通过对游踪、写景、语言的把握,梳理出游记作品的外在表现,抽取概括游记的阅读策略;能运用策略展开游记写作。

理解目标:能够理解阅读游记,不仅要读出外在的所见所闻,更要读出作者的感受与思考,要从外部世界中读出观景主体内部的精神世界和表达风格。

迁移目标:能够将写景游记阅读策略迁移到有游历生活的“诗歌”、古代“记”的文体以及有内在成长的名著《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上。

单元结构化任务【课堂设计】记游:外在和内在的旅程课时情境1如果请你们写一篇游记为四川来的老师推荐长沙的网红打卡地?你该如何写?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游记。

出示定义何为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言语实践活动一初思·游记阅读读什么如何阅读游记?根据资料进行信息分类,初步思考阅读游记的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读?(5分钟)生自主分类信息,抽象概括,拿出问题解决方案,并用思维导图展示解说。

(5分钟)言语实践活动二探究·游记阅读有策略学生探究的这种游记阅读策略是否科学?继续研读五单元三篇游记:《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探究游记的阅读策略。

课时情境2如果你是马丽华、马克吐温、阿来中的一人,你准备向大家说说如何阅读你写的游记,你会如何说?请用思维导图展示你的解说。

(10分钟)活动1 依据任务阅读游记分三组阅读《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完成三个任务,选择其中一篇课文,用思维导图画出“游览图”并批注。

任务1:浏览全篇,圈画“所至”——画路线任务2:字斟句酌,精读“所见”——描风貌(景事人历史风土人情等的角度方法)任务3:揣摩品味,品读“所感”——说感受(对景物特征的感受,内心因景触发的感悟思考等)小组自行分配任务,组员独立阅读并做好批注,再合作交流完成“游览图”绘制,形成汇报方案,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 学写游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 学写游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学写游记》教案一. 教材分析《写作学写游记》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写作教学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游记的写作技巧,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

教材通过提供具体的游记范文,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对于写作的基本框架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游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的特点,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游记的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如何将观察和想象相结合,使游记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游记范文,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

2.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3.实践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游记的写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游记范文,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写作素材,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

3.准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旅游景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篇游记范文,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如描述方法、结构安排等。

让学生分析游记中的亮点,如生动的语言、有趣的细节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旅游景点,进行观察和讨论。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记录下景点的特色和自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 学写游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 学写游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游记是一种以描述旅行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体,通过游记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技巧,学会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生动有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对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写作游记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描写过于简单,不能突出景物特征;2. 修辞手法运用较少,文章表现力不足;3. 文章结构安排不合理,缺乏条理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技巧,学会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生动有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练习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2.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生动有趣。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游记写作技巧。

3.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编写游记,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游记文章,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写作技巧。

3.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去过哪些有趣的地方?旅行中给你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激发学生对游记写作的兴趣。

初中八年级语文《学写游记》教材教案(4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学写游记》教材教案(4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学写游记》教材教案(4篇)学校八班级语文《学写游记》教材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控抓特征,重描绘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力量。

过程与方法:利用翻看照片,观看视频,阅读名家游记,写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次游记,抓特征,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觉美、捕拿美、表述美,培育同学独特的性情,陶冶情操。

教学用具:PPT课前导学案:哪一次外出游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了捕拿对这次游玩的特殊记忆,你能够用一张照片或画个草图,你还能够用几个词语来勾画那一次的出游。

预备写作:1、选择哪一次的游玩。

使用下列方法可能有助于你确定。

①看相册或家庭录像带,边看边想,这几次出游中,哪一次游玩最能唤起你的记忆。

②填写下面的问卷调查:哪一次游玩曾使你开心或很惆怅?哪一次游玩让你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哪一次游玩给你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哪一次游玩能引发你长时间的思索?让你开心、惆怅,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增长见识、给你留下极深刻印象的分别是什么?引发你思索的是什么问题?搜集素材。

你需要大量的、描述性的词语去写你的出游,下面的头脑风暴板对你可能会有的帮忙。

思索什么让你的这次游玩与众不同,是景,是风土人情还是文化气息。

教学过程:课前ppt美景、美食:西湾、百丈漈、平阳炒粉干、钱承恩馄饨教学过程:一、导入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之前跟大家的沟通中,我知道我们班级80%以上的同学在写周记或随笔的时候都会想要去写自己游玩、游看的经受,然而这其中有接近70%的同学又苦于不知道如何去写而最终放弃。

其实,这种记述游看经受的文章,就是我们所说的游记。

怎样写游记,怎样才能写好游记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游记写作。

2、要写好游记,我们必需对他有所认识。

游记能够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利用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在昨天我们做的课前调查中,很多同学渴望老师来谈谈写景型的游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

写作《学写游记》——一山一水一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训练使学生感受自然和品味自然。

2.指导学生敢于行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通过本次训练使学生感受自然和品味自然【教学难点】将自己所感所悟与语言文字结合,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课堂环节导航】一.新课导入古语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什么是游记呢?游记仅仅是写一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吗?明确: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写作点拨写好游记,要注意以下四点:1.细心观察,手写心记游记的写作犹如蜜蜂采花酿蜜,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

细心观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观和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

2.依据中心,决定取舍旅途见闻的资料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

下笔前首先要理一理自我的思绪,想一想本次游览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决定:哪些资料详写,哪些资料略写,哪些资料不写。

3.紧扣游踪,疏密有致写作中要用浓墨重彩突出重要的点,跳出一般性的过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

为了使这个组合体结构匀称,我们还要运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将与景点有关的资料、数据等资料,透过游览者的交谈或引用等方式适时介绍。

4.写好景物,注入感情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描述名山秀水是游记的重头戏,写好的关键是注入自我的真感情。

三.写作要求1.仔细观察,了解景区特点、风情。

我们到一个景区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导游或当地人的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了解景区的风光景物、建筑特点、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名胜古迹等,注意自己有什么感受,还要注意把这一景区与其他景区加以比较,以进一步明确这一景区的特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写游记》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写游记》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写游记》教案一. 教材分析《学写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游记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游记的定义、结构、写作技巧等,为自己写作游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他们在写作游记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游记的认识不足;2. 写作结构混乱;3. 描写不够生动形象;4. 缺乏真情实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游记的定义、结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写作游记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游记的定义、结构、写作技巧;2.难点: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游记的定义、结构、写作技巧;2.示例法:分析优秀游记文章,引导学生学会描绘景物;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游记,教师点评指导;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游记文章,如《壶口瀑布》、《三亚落日》等;2.准备写作游记的素材,如景点图片、视频等;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游记的定义、特点,引起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游记文章,如《壶口瀑布》、《三亚落日》等,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写作游记的素材,如景点图片、视频等,学生根据素材进行现场写作,尝试运用所学技巧描绘景物。

4.巩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设计

《写作学写游记》教学目标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写游记,务必注意写作前的精心策划,将写作课程意识渗透其中,这样才能提升写作教学的品质。

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接触社会,认识大自然的多彩风光,了解人文景观的文化意蕴或历史背景,知晓特定场所的知识内涵与教育价值,选择感受深刻的景点,记录观察的收获,准备课堂写作的素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语云:渎万卷书,行万里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类文章。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材料。

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写游记。

二、阅读教材,抓住要点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足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不必将游览行动巨细无遗地叙述出来。

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比如《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那个“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写游记跟旅游中照相有些相似。

拍摄自己眼中的美景,不会是随意的:一是选择那些具有地标性的、最富特色的或者最能打动你的景物来拍照,定格成永久的回忆;二是拍照时要选好角度,构思好画面,不留遗憾。

写游记同样如此,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的说课稿,主要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写游记这一目标进行设计。

游记是一种以描述旅行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体,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把自己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描绘出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了解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积累写作素材;三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游记这种文体也不陌生。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游记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挖掘旅行中的有意义的事情;二是写作素材单一,缺乏具体的细节描绘;三是语言表达过于平淡,不能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如何选取写作素材,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描绘旅行经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旅行的热爱,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如何选取写作素材,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描绘旅行经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学会写游记。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旅行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旅行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旅行经历,激发学生对旅行的热爱,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五)《学写游记》 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五)《学写游记》 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五)《学写游记》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学写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写作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如何选取游记的主题,如何进行观察和描写,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记叙文写作,对于如何文章结构、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如何写游记,如何通过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游记的写作特点,学会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学生能够学会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会观察和描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观察和描写。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游记范文、写作指导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美丽的风景或者有趣的事情?你们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的?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⑦增加趣味性。
⑧以进门(南面)为立足点,有次序地描写室内陈设。
⑨联想鲁迅先生工作的情景以及他的文学著作。
⑩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⑪本段中心句。
⑫按照时间、地点的先后变化,分阶段概述鲁迅先生的一生。
⑬议论。赞扬鲁迅先生的民族精神。
⑭议论、抒情作结。首尾照应, 结构严谨。
教师点评:作者以参观路线为线索,记叙了参观鲁迅北京故居的见闻和感受。(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作者在写作中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详写了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工作室兼卧窒和陈列大厅。写工作室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简朴、惜时的崇高品质和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写陈列大厅是概述鲁迅先生为国为民的主要事迹,赞扬他的民族精 神。(2)语言朴实。和鲁迅先生的北京故居一样,作者的语言也十分朴实,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崇 敬之情。
三、课堂小结
写游记可以按照游览路线来写,也可以根据主观感受和独特体验,进行分类描摹。写好游记,关键在于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这样才能在往返于学校家中时,或者穿行于茫茫人海时,徜徉于名胜古迹时,捕捉精彩的瞬问。这瞬间闪烁着美,浓缩着生活的精华,蕴含着语文学习的真义。
四、布置作业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鲁迅故居院中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②这是一座极普通幽静的四合院,房屋都很矮小,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④这个青瓦灰墙的四合院很小,院子中间有两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说这两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几经沧桑,却依然繁茂。⑤我想鲁迅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满院飘香。⑥㈥
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精雕细琢。
5、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写游记,务必注意写作前的精心策划,将写作课程意识渗透其中,这样才能提升写作教学的品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接触社会,认识大自然的多彩风光,了解人文景观的文化意蕴或历史背景,知晓特定场所的知识内涵与教育价值,选择感受深刻的景点,记录观察的收获,准备课堂写作的素材。
六、课堂小结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身处其中观赏美景,才能有感而发进行创作,结合多种手法,锦上添花。
七、布置作业
将自己写景的小片段进行二次修改润色。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交流修改体会
小组内交流自己修改文章的体会。
二、写作实践
1.“写作实践”二: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很生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写法点评
①点明描写对象及特点。
②以半山腰为立足点,多角度描写秋天西山的美景。
③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稻子成熟的景象。
④至此,“仰望”“远望”“近看”“俯瞰”,多角度描写,条理清晰。
⑤细看之美景。
教师点评:这个片段描写了秋天的西山,抓住了西山秋景的特点,采取了“定点观察“法多角度描写了所看到的美景,条理清晰。在描写中不时抒发自己的感受,饱含深情,令人陶醉。
“老虎尾巴”后面是鲁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院。院中央有一眼井,周围有小草和树木.⑩
东厢房为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⑪“在绍兴”的部分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来,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⑬
写游记关键是描述游览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更需要理清写作思路。
1.游览过程写清楚。可在写作前简单画出路线图,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先到了哪里,看到、想到什么,又到了哪里,看到、想到什么。切忌想到什么写什么。
2.景物特点要抓住。每处景色都是不一样的,“走马观花”式对旅游景点进行游览,是抓不住旅游景点的特征的,观赏景物,要调动自己的眼、鼻、口、手、耳,去看、去闻、去尝、去摸、去听。把美景融入心中,留意旅游过程中的见闻,一草一木、一楼一物、一石一沙、一人一事的具体特征就会清晰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就能避免写游记时出现不知所云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目昀地进行写作的尴尬局面。同样是山,华山和泰山不一样;同样是水,黄河和长江不一样。我们一定要细心观察,写出景物最不同的特点,最打动人的特点。也可以加入相关的人文知识。
一篇好的游记,往往还具有知识性。读者不仅能够从中了解景物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怀,还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谈到长江考察热及中外勇士的探险,《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江的历史,谈到东巴文字,都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这就需要游览时用心搜集相关材料,写作时恰如其分地运用。
三、典例剖析,掌握写法
引入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正屋的东间是鲁迅母亲的住室。正屋中间向后扩建的一小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室”,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⑦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上面铺着单薄的被褥。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藤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台、马蹄表、竭茶的盖碗、煤油灯等物品。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字,上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鹅之先鸣。”⑧鲁迅先生正是如此珍惜时间,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旁,在这盏煤油灯下,忘我地工作,辛勤地写作。鲁迅先生在这间斗室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以及《野草》《彷徨》《坟》等不朽作品。⑨
5.藻饰语言求优美。优美的语言及巧妙的手法,也是游记打动读者的法宝。对于游记而言,语言的优美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生动形象。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大大增强游记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引用相关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或者文人墨客的诗文名句,有助于提升游记语言的文化品位。
四、方法总结,启发引导
1.观察角度: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定点观察,二是根据游览的行踪移步换景。
2.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顺序描写观察到的景物,也可以不仅仅描写看到的景物,还可以运用各种感官去描写景物,如嗅觉、触觉等。也可以在实景描写的基础上,合理发挥联想与想象,增加游记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如带领学生游览某景区后,组织讨论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不同方位: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中间到四周等。
写游记跟旅游中照相有些相似。拍摄自己眼中的美景,不会是随意的:一是选择那些具有地标性的、最富特色的或者最能打动你的景物来拍照,定格成永久的回忆;二是拍照时要选好角度,构思好画面,不留遗憾。写游记同样如此,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例如《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
游记与照相又不一样,它比照片要丰富得多。照片是静态的,靠形象、构图、光线表情达意;而游记则是动态的,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的情感。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所写的冰塔林的景物,就是经过作者选择的,融入了主观的情感,表现出人在自然奇景画前的渺小;作者常常在描写之后直接发表议论和抒情,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更是“画外”之音,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二、阅读教材,抓住要点
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足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不必将游览行动巨细无遗地叙述出来。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那个“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提示:①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②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含与叙述详略。
③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2.“写作实践”三: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
4.不同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5.不同手法:联想与想象、虚写与实写等。
五、实战演练,小试牛刀
1.出示题目。
“写作实践”题目一: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提示:①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提示:①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记录,作为写作的素材。
②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东两不可能全都写进作文中,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③参观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在适当的地方,要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
3.“写作实践”三例文。
参观鲁迅故居
周日上午,我怀着景仰的心情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就静静地坐落在这里。①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人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的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着我们。⑭
写法点评
①开篇点出鲁迅故居的位置以及参观者“景仰”的心情。
②情景交融,一提“温暖”。
③鲁迅故居概貌。
④再提“温暖”,意味深长。
⑤借物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