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医学科)临床重点学科评审标准2019版
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标准(输血科)
![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标准(输血科)](https://img.taocdn.com/s3/m/0911801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2.png)
1、无输血资料管理档案扣10分,资料不全扣3分
2、资料保存年限不够扣5分。
岗位
责任
一、不得推诿、拒绝病人合理要求
二、输血科24小时专人值班 并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5
1、推诿、拒绝病人合理要求扣3分
2、脱岗及不履行职责扣5分
临床
联系
一、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现代输血知识和临床输血技术培训。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和输血新技术。
有血液报废审批记录
6
1、无血液报废审批扣5分
2、无血液报废审批记录扣3分
交叉
配血
一、配血室有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二、交叉配血有实验室记录
三、交叉配血有双检双签名制度
四、交叉配血结果有完整登记
10
1、无交叉配血标准规程扣3分
2、交叉配血无实验室记录扣3分
3、交接双方无签名扣1分
4、交叉配血结果无完整登记扣5分
2.血液质量检查规程
3.各项输血诊疗活动的操作规程
5.试剂配制操作规程
6.仪器使用操作规程
10
1、无制度扣3分
2、制度不全每缺一项扣2分
3、无操作规程扣3分
4、规程不全每缺一项扣2分
输血
管理
一、血液来源符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二、制定临床用血储存计划,保证临床医疗用血和急诊抢救用血
三、推行血液成分输血,逐步提高成分血的临床应用比例,力争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成分血使用率三级中心卫生院>90%,二级中心卫生院 >70%)
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标准(输血科)
考核时间 年 月 日 总分
项目
考核内容
分值
缺陷及扣分标准
得分
质量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19版征求意见稿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19版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81658f2f60ddccdb38a079.png)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19版征求意见稿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局),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输血协会下发了再次征求《临床用血技术规范(2019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全文内容如下:临床用血技术规范(2019 版)(征求意见稿)前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版)》自施行以来,对促进临床用血规范化管理和输血医学专业学科建设,提高患者输血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不断适应输血医学的发展要求,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规范进行系统梳理,按照保留现有体系框架、追踪临床输血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逐步提高标准要求、持续提高患者输血安全的思路,对规范进行修改完善,制定了《临床用血技术规范(2019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正文包括总则、患者血液管理、输血前评估和告知、输血申请、输血相容性检测、血液出入库和库存管理、输血、输血后评价等共9章,对临床输血的关键技术和环节做出相应规定。
其中一些是原则性规定,医疗机构在制定本单位操作规范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
以“宜”表述的内容为推荐性内容。
本《规范》的附件一、二、三和四为规范性附件。
附件五为资料性附件,供医疗机构参考。
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本《规范》的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编制适合本医疗机构使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如有关血液标准、规范与《规范》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以《规范》规定为准。
本《规范》自xxxx年x月x日起施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 版)》同时废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保障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工作。
第二条血液是有限的宝贵资源,应当加以保护,合理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动员和鼓励其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2019年新输血制度解读
![2019年新输血制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dc9ab8858fafab068dc02b8.png)
4、冷沉淀
使用范围 扩大
更新前
补充VIII因子、 XIII因子
血管性血友(vWF) 纤维蛋白原 纤维结合蛋白
更新后
补充VIII因子、 XIII因子
血管性血友(vWF) 纤维蛋白原 纤维结合蛋白 大量输血 DIC 其他治疗方法无效
的尿毒症出血
禁忌症:有特异性浓缩制剂可供使用时冷沉淀凝血因子不宜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三)各成分血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4、冷沉淀
输注指征
ü 大量输血或DIC伴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或疑有凝血因子 FⅧ、ⅩⅢ缺乏或低下时,可输注。(其中创伤、产科和心脏 手术患者纤维蛋白原维持在1.5g/L~2.0g/L)
ü 血栓弹力图(TEG)显示K 值延长、α角缩小并伴有明显出血 时,可输注。
2、红细胞
输注指征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 注:高海拔地区及婴幼儿患者可依据病情适当提高Hb阈值。
压积 Hb水平 建议
临床表现
>0.30 0.180.30
<0.18
>100g/L 80g/L100g/L
70g/L80g/L <70g/L <60g/L
不推荐输注 特殊情况可考 虑输注
综合评估后可 考虑输注 考虑输注 推荐输注
前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三项新的输血相关卫 生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出台不仅进一步促进了输血 治疗规范和标准化的发展,更进一步提高了安全和合 理用血的水平。 输血相关编号和名称如下:
WS/T 622-2018 内科输血 WS/T 623-2018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WS/T 624-2018 输血反应分类。
特殊情况的输注指征 ✓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在有创操作前,考虑预防性输注。 ✓ 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出现关键部位出血或重大手术前,应 预防性输注。 ✓ 血栓弹力图(TEG):显示MA值降低伴有明显出血,应输注;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1b9040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0.png)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目的: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为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科学、合理,制订本标准。
2.职责:输血委员会和医教科负责本标准的落实,检查各部门本标准的执行情况。
3.范围:各临床用血科室、输血科。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4.输血前告知:患者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入病历保存。
5.输血前检查: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检查乙肝二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原)、艾滋病毒抗体(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在病历中有检验结果。
6.输血申请:(1)明确输血治疗的原因和目的、血液制品种类、数量、输注日期;输血申请单填写正确、完整、清楚,无缺项现象,检验结果未到请填写“已送检”,注明“输血前检查标本已采集送检,结果见检验报告。
”(2)输血申请单和血液样本必须在预定输血日期前送到输血科,否则,属不良事件。
7.血样的采集: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试管标签到患者前,按照医院“三查七对”制度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无误后采集血液样本,将标签贴在试管上,再次核对患者,确认无误后录入样本号码。
8.血样的运送:血样管和输血申请单等相关资料交专门人员送输血科。
输血科收到样本,与样本运送人员核对血样管与输血申请单,核对无误接收样本,核对有误应退回样本并与有关科室联系。
9.血型鉴定:(1)输血科接收样本后,鉴定ABO血型和Rh(D)血型,ABO血型需进行正反定型。
(2)血型鉴定结果与输血申请单上血型核对(输血申请单无血型结果,将血型鉴定结果填上),血型核对有误,应立即与有关科室联系,查找原因。
10.血液入库、贮存:(1)输血科从采供血机构领取的血液由两名工作人员再次核查血液包装、外观、血袋标签等内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退回采供血点。
(2)按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
医院输血科(血库)和检验科及临床实验室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医院输血科(血库)和检验科及临床实验室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9b14f8d58fafab068dc0297.png)
输血科
3.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已达标
输血科
4.必须严格按国家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和管理。
已达标
输血科
5.进入输血科的血制品及试剂均必须有卫生部或国家医药局颁发的许可证。
已达标
输血科
6.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检验科及各实验室
12.微生物室对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谱与耐药性监测资料,应定期总结、分析,并向医院管理部门和符合要求扣1分。
部分不达标
无眼睛冲洗装置
检验科及各实验室
3.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为每位病人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可能接触传染病病人标本及其污染的物表或设备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4
实地查看。
发现一人次不符合要求扣2分。
已达标
检验科及各实验室
有
检验科及各实验室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玻片)。
3
现场查看。
做不到扣3分。
门诊检验科抽血室一付手套抽多个病人
检验科及各实验室
7.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或电脑打印单独发放。
2
现场查看。
做不到扣2分。
电脑打印,已达标
检验科及各实验室
8.保持室内清洁,每天对操作台、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保洁处理,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
分工
1.建立健全并落实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个人防护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规范标准
![输血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bb17dc8d4d8d15abe234efe.png)
抽查5份输血病历,现场考核输血科和内、外科各1名工作人员输血操作流程。
3
4.19.1.3
【C】
1.制定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计划。
2.医疗机构建立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3.建立临床科室பைடு நூலகம்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5.必备基本设备:2℃~6℃储血专用冰箱、-20~C以下专用低温冰箱、2C~8℃试剂冰箱、2℃~8℃标本冰箱、血小板保存箱、溶浆机(血浆解冻箱)、血型血清学离心机、标本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热合机、显微镜、传真机、专用取血箱、计算机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等。6.血液保存环境条件符合规定。
1.查看输血科人员输血专业培训证书,考核2-3人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2.医院有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
1.查看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资料。
2.查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用于用血权限的认定的相关规定。
【B】符合“C”,并
1.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2.临床科室将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抽查3-5名医务人员对上述规定的知晓情况。
【A】符合“B”,并1.输血前检测率100%。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抽查20份输血病历,查看输血前检测和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能否达到100%。
7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
4.19.3.3
【C】
1.医院有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的指标。
2.输血科工作职责明确,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科建设与管理评分标准
![临床输血科建设与管理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6b63d156c175f0e7cd1373a.png)
湖北省卫生厅办公室文件鄂卫办发〔2011〕176号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科室建设与管理评分标准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县(市)卫生局,部、省属医院,大型企业医院,驻鄂部队医院: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科室建设与管理规范的通知》(鄂卫发〔2011〕55号,以下简称《规范》),省卫生厅组织对《湖北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评分标准》(鄂卫发〔2009〕39号)进行修订,形成《湖北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科室建设与管理评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现予印发,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工作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县(市)卫生局要提高对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据《规范》和《标准》监督管理本地本辖区临床输血工作,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二、实行临床输血专项准入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临床输血准入管理,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一次临床输血准入清理,已成立输血科(血库)但未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的,要立即补办手续,按分级管理原则申请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增加输血科诊疗科目。
未设置输血科(血库)开展临床输血业务的,所在地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准入,严格质量管理。
三、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重视和支持输血科建设与发展,在房屋建设、设备配备、人员配置、人才培养、经费支持上给予政策倾斜。
大力推行科学合理用血,推广自身储血、自体输血和亲友互助献血,做好无偿献血宣传,以此作为评价经治医师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同等条件下医师个人晋升职务的优先条件之一。
医疗机构严禁将用血量和经济收入作为输血科(血库)绩效的核算依据。
四、指导临床输血科室建设与发展《规范》是输血科执业的基本标准,是加强输血科能力建设和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指导文件,《标准》是对临床输血建设与管理督导检查、临床输血重点专科建设及年度评估的基本依据。
医务科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附评估表)
![医务科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附评估表)](https://img.taocdn.com/s3/m/1307dcee4693daef5ef73dcf.png)
附: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
弥勒市中医医院
2014年12月27日
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
一、输血前评估制度:
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3.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生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 ml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弥勒市中医医院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为切实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版)》第19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和第28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之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如下制度:
输血科三甲评审标准
![输血科三甲评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46cf07287c24028905fc334.png)
3.核查输血医师接受专业培训的情况。
具备为临床提供 24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C】
1.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
2.有血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24小时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
3.有应急用血的后勤(通信、人员、交通)保障能力。
评审要点
考评办法
4.19.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完善临床输血的组织管理。
4.19.1.1
建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并履行工作职能。
1.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包括医疗管理,临床,输血、麻醉、护理、检验等相关专业的专家。
2.医疗机构建立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3.建立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查阅资料】(时限为3个年度,2014至2016年)
1.查看医院制订的临床用血计划,明确到各临床科室。
2.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用血量的审批权限。
3.职能部门的临床用血检查资料。
4.临床科室和医师每季度临床用血量与合理性评价报告的公示资料。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有明确职责,至少应包括:
(1>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审订职责,并监督实施;
(2)监测、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临床合理用血:
(3)推广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教育培训
3.有明确的职能部门(如医务处)负责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4.无非法定渠道用血和自采、自供血液的行为。
【查阅资料】(时限为3个年度,2014至2016年)
2019年专项评价标准:输血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2019年专项评价标准:输血管理质量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7a846a45f0e7cd185253669.png)
缺陷频次
总项目数
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及交叉配血报告 液 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年龄、住 输 院号、床号、血型、血液种类及数量等,确认 5 注 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
准的输血器输血,并双方签名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若无不良反应,再根 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1
合格率
项目
质量标准
评分 标准
1袋全血或红细胞应在4小时内输完
1
血小板、冷沉淀等应以患者耐受的最快速度输 注
1
连续输注血液时,同一输血器连续使用超过5小 时应更换
1
密切观察,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处理, 并填报《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3
输血完毕,将输血安全记录单及交叉配血报告 单贴在病历中
1
每袋血均有输血记录,输血记录书写规范、信 息完整
1
缺陷频次
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操作规范
1
输血完毕,血袋24小时内送回输血科并有记录
1
结果
(7分) 护理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
1
护理人员熟悉输血严重危害的应急处理预案与流 程,知晓率100%
1
及时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一起送检验科
1
过程 (39分)
与检验科做好标本的交接与记录
3
持输血安全记录单至输血科取血
1
与发血者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
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 取 血试验结果,以及血液外观等信息,准确无误
5
血 后双方签字
取血时必须使用专用取血箱,血液发出后不得 退回,血液取回后应尽快输注,科室不能自行 1 储存血液
(输血医学科)临床重点学科评审标准2019版
![(输血医学科)临床重点学科评审标准20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e068569ec3d5bbfc0a7473.png)
海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输血科)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20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5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占30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5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三、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执业地点所在医院的人员。
五、此标准用于答辩评比。
标注*项需提供相关原始资料的复印件,并经所在医院盖章确认(如所提供的原始材料不明确,视为无
效)。
六、申报本标准评审的医疗机构输血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所属医院为二级、三级医院。
(二)申报的输血科应该是独立建制的学科(Ⅲ级重点专科除外)。
(三)学科带头人是本科室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水平高、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第一负责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
![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32fd01e9c5da50e2534d7fa7.png)
医院输血科(血库)的基本标准(试行)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和临床用血管理,根据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直接领导下的科室,三级医院应设置独立输血科,二级及有条件的一级医院设置血库,归属检验科管理。
第三条医院输血科(血库)履行下列职责:(一)认真执行《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本省的有关规定。
(二)定期向当地血液中心(或血液分中心)申报用血计划,计划用血量至少为实际用血量的70%。
(三)与当地血站联系,及时领取本院用血。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储备适量急救用血,保障临床用血需要。
(四)协助临床科室办理有关用血计划和手续,执行用血登记和查对制度。
妥善保管有关材料.指导临床用血,及时向医院报告临床用血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协助处理。
(五)严格把好临床用血关,合理用血.协助临床科室执行用血申请、审批和签字责任制度。
输血科(血库)按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凭临床医师的用血申请单发放血液(急救用血除外),对医院用血进行监督,有权根据临床科室申请用血情况,结合病情,科学合理调配供应。
(六)建立临床用血抽检制度,根据有关血液的质量标准,委托省临床检验中心定期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抽检(抽检2%),对抽检不符合要求的血液要及时与当地血液中心联系,妥善处理,确保用血安全。
(七)加强与血液中心的协作和学术交流.协助医院完成有关输血教学和科研任务。
配合临床科室开展输血诊断和输血治疗.第四条人员配备及要求(一)输血科(血库)应根据医院床位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配备人员。
输血科一般配5~10人,血库配2~6人(均不含工人).根据年用血量可按下列要求配备人员:年用血量200万毫升左右配8~12人,年用血量100万毫升左右配6~8人,年用血量50万毫升左右配2~6人。
(二)输血科应由副高以上(血库应由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疗或检验专业人员担任负责人。
医疗机构设置标准2019试行全版
![医疗机构设置标准2019试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66ca3ddaef5ef7bb0d3c46.png)
医疗机构设置标准2019-07-30 10:16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
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妇科检查床冲洗车气管插管万能手术床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 X光机电冰箱药品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洗衣机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 1张床垫 1.2条被子 1.2条褥子 1.2条被套 2条床单 2条枕芯 2个枕套 4个床头柜 1个暖水瓶 1个面盆 2个痰盂或痰杯 1个病员服 2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修订)-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daee99b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0.png)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修订)正文:----------------------------------------------------------------------------------------------------------------------------------------------------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6月7日原卫生部令第58号公布,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c705f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b.png)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一、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是指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年度每千单位用血数之比。
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指医疗机构一年时间使用全血、红细胞成分和血浆的总单位数。
该指标反映了临床用血服务能力,评价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是否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和规模等相适应。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是指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数量占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总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了《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及输血前评估的规范程度,体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三、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是指输血科(血库)对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的数量占同期接收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评价输血申请过程中是否规范开展受血者血液标本采集和检测。
四、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是指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了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的覆盖程度,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日常质量管理的指标。
五、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是指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了医疗机构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外部质量评价的情况,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的重要指标。
六、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千输血人次中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
该指标可以反映输血安全情况。
计算公式为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除以输血人次再乘以1000.建立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制度是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并通过分析和反馈实现临床用血管理的持续改进。
综合医院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2019年版)
![综合医院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b6812eb307e87100f69607.png)
综合医院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2019年版)项目考核内容分值考核方法组织管理1、健全院感文档。
51、一项不健全扣1分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会议记录、每月自查记录。
2、无会议记录和自查记录各扣1分3、院感小组每季院感知识培训有记录及考核。
3、无培训考核记录扣1分人员环境管理4、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接触血液必须带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04、一项不符合扣0.5分5、发生职业暴露时及时处理、报告。
严格执行职业防护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5、未及时处理、报告各扣1分一项不符合扣1分6、严格掌握输血(血制品)适应症,节约用血,科学用血,减少血源性感染的机会。
6、一人回答不全扣0.5分7、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洁净区。
7、布局不合理扣0.5分8、采用湿式清洁,用后地巾、擦拭布巾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8、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手卫生9、查看操作时的手卫生执行情况。
109、一人次未执行扣0.5分方法不正确扣0.5分10、洗手设施完好齐全,手消毒剂、干手物品合格。
10、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消毒灭菌11、储血室和实验室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1小时,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乙醇擦拭一次,有记录,有累计时间记录;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5011、登记记录不规范扣0.5分1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操作台、物体表面及地面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或拖地两次,若被血液污染应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处理。
12、登记记录不规范扣0.5分13、每月进行各种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有记录,监测报告单齐全,监测结果达标。
13、无监测、无记录,监测结果未达标各扣1分14、储血冰箱专用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洁及消毒,防止污染。
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微生物。
14、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医疗废物管理15、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损伤性废物置于锐器盒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输血科)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20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5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占30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5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三、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执业地点所在医院的人员。
五、此标准用于答辩评比。
标注*项需提供相关原始资料的复印件,并经所在医院盖章确认(如所提供的原始材料不明确,视为无
效)。
六、申报本标准评审的医疗机构输血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所属医院为二级、三级医院。
(二)申报的输血科应该是独立建制的学科(Ⅲ级重点专科除外)。
(三)学科带头人是本科室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水平高、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第一负责人。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