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关于刚重比你理解透彻了吗
剪重比与刚重比的理解
![剪重比与刚重比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9e7524a0066f5335a8121a1.png)
剪重比与刚重比的理解剪重比:抗规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的要求。
即对剪重比进行控制。
剪重比是一个安全系数,与最小配筋率的概念相似。
当结构的剪重比小于规范要求时,说明结构过柔,优先考虑调整结构构件的布置来增加结构的侧向刚度,不要一味的提高地震剪力;当剪重比与规范要求的最小值相差不多时,应采取加大水平地震效应的做法,提高地震剪力,即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直接用调整系数来放大结构的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在确定是直接进行地震剪力放大还是对结构构件布置进行调整之前,看剪力墙和柱的轴压比偏大还是偏小,若剪力墙和柱轴压比已经接近规范值,说明结构过柔,需增大结构刚度;若偏小,则进行地震力放大。
新的抗规规定了6度区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刚重比:高规5.4.1-5.4.4条规定了刚重比(结构刚度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刚重比是为了控制结构在重力二阶效应下的稳定性,是衡量结构刚柔的依据。
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上引起的二阶效应有时会比较严重,对混凝土结构,随着结构刚度的降低,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呈非线性增长,因此需对结构的弹性刚度和重力荷载作用的关系加以控制。
若结构刚重比满足5.4.1的规定,说明重力二阶效应可以控制在20%以内;如若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刚度不满足高规5.4.1,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刚重比不可过小,高规5.4.4规定了其最小值。
当刚重比小于或接近规范最小限值时,应采取加大结构抗侧移刚度的办法。
地下车库设计对各类问题,详细分析如下:1、车道宽度问题描述:主车道宽度设置不合理,尺寸偏大,人为增加车库面积(个别项目,双车道宽度宽达8米,单车道宽达5米;而国家规范双车道仅为5.5米、单车道为3米;由于车道宽度过宽平米;一般情况下,地下车库每个停车位面积为27~35平米,设人防地下车库也仅为为40平米/每车位)。
质心、刚心、重心
![质心、刚心、重心](https://img.taocdn.com/s3/m/1b4f4797daef5ef7ba0d3cc5.png)
质心质量中心简称质心,指物质系统上被认为质量集中于此的一个假想点。
与重心不同的是,质心不一定要在有重力场的系统中。
值得注意的是,除非重力场是均匀的,否则同一物质系统的质心与重心不通常在同一假想点上。
在一个N维空间中的质量中心,坐标系计算公式为:X表示某一坐标轴mi 表示物质系统中,某i质点的质量xi 表示物质系统中,某i质点的坐标。
质点系质量分布的平均位置。
质量中心的简称。
它同作用于质点系上的力系无关。
设n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其各质点的质量分别为m1,m2,…,mn。
若用r1 ,r2,…,rn分别表示质点系中各质点相对某固定点的矢径,rc 表示质心的矢径,则有rc=Image:质心1.jpgmiri/Image:质心1.jpgmi。
当物体具有连续分布的质量时,质心C的矢径rc=Image:质心2.jpgρrdτ/Image:质心2.jpgρdτ,式中ρ为体(或面、线)密度;dτ为相当于ρ的体(或面、线)元;积分在具有分布密度ρ的整个物质体(或面、线)上进行。
由牛顿运动定律或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可推导出质心运动定理:质心的运动和一个位于质心的质点的运动相同,该质点的质量等于质点系的总质量,而该质点上的作用力则等于作用于质点系上的所有外力平移到这一点后的矢量和。
由这个定理可推知:①质点系的内力不能影响质心的运动。
②若质点系所受外力的主矢始终为零,则其质心作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③若作用于质点系上外力的主矢在某一轴上的投影始终为零,则质心在该轴上的坐标匀速变化或保持不变。
质点系的任何运动一般都可分解为质心的平动和相对于质心的运动。
质点系相对某一静止坐标系的动能等于质心的动能和质点系相对随质心作平动的参考系运动的动能之和。
质心位置在工程上有重要意义,例如要使起重机保持稳定,其质心位置应满足一定条件;飞机、轮船、车辆等的运动稳定性也与质心位置密切相关;此外,若高速转动飞轮的质心不在转动轴线上,则会引起剧烈振动而影响机器正常工作和寿命。
谈谈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认识误区
![谈谈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认识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0ed19847c850ad02de804178.png)
陈颂爻:谈谈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认识误区(2013-04-07 12:56:45)转载▼分类:陈式太极拳标签:峨嵋功力门成都太极拳四川武术峨嵋武术陈颂爻一说到太极拳,人们总是会想到“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仿佛太极拳就是通过舒缓的运动,就能够轻松的把对手放倒。
为此,很多习练传统武术的人纷纷投到太极拳名师门下,从头开始,学起了太极拳。
呵呵,现在太极拳普及到全世界,有两亿多人练习,然而更多的人是为了健身,把古老的中华武术当成气功健身操运动,以代替原来的体育运动。
太极拳既然是武术,必然内涵有传统的武术散打和擒拿技艺。
因此真正把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拳种,就必然逃离不了武术技击练习的本质。
”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在武术的范畴里就是一种巧劲儿,要炼成这样的巧劲儿,必须要经过专业的练习,不但内功,桩功,静功和套路,还要练习外功,硬功和发力。
并不是人们想象的只练练套路和太极推手,站站桩就能够成功的。
我们人类出生后的原始状态是外刚内柔,就是习惯四肢用力,不喜欢用整体力,扛东西,举重物的时候才会注意全身协调,平时不会注意,太极拳就是反过来练习我们用力的习惯,变成内刚外柔;即不管拿什么东西,都要习惯节节贯串,一动无有不动,模仿动物的肌肉运动方式,回到原始的先天的用力方式。
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被人为的划分为武当内家拳范畴,这是造成现在对太极拳认识的误区根源。
实际上中国武术没有内外家之分。
不论哪一个拳种,包括太极拳,都是要练内功和外功,都要练刚发,也要练柔化,都要练以静制动,都要练刚柔相济。
作为保守的前人,传授武术的时候都要对传承人进行考验,都讲究秘传。
秘传什么东西呢?就是先公开教一部分功法,如套路,如散手,如器械,考验合格的人就秘传另一部分功法,如果前面学了硬功,后面就补上软功;如果前面学了套路,后面就补上散手;如果前面学了内功,后面就补上器械。
这就是秘传。
根据各人的资质授予相应的技法,使之练好后可以在江湖上混碗饭吃。
分寸-做人的火候和办事的尺度_第八章 把握刚与柔的分寸
![分寸-做人的火候和办事的尺度_第八章 把握刚与柔的分寸](https://img.taocdn.com/s3/m/a7905ae681c758f5f61f6754.png)
人要刚柔结合,办事要软硬兼分寸的标尺:左手是刚在生活中,刚强、刚烈的人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他们在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遇到任何挫折从不低头,这样的人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但是,刚强的人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就是太过刚强,遇事不低头,凡事好刚强。
有句话说得好: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刚强过度,很容易就会折断,这一点,是我们在处世时不可取的。
右手是柔若问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是什么,想必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水。
但它同时又是至刚至烈之物。
它能够穿山破岭、奔流直下、勇往无阻,所以又有“水滴石穿”之喻。
在我们找人办事之时。
可能会遇到比钢铁还硬的人,他们看起来不通情理,油盐不进,无论用什么办法,就是说不通。
此时,我们不妨用柔和之术进行玫防,这样,也许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先声夺入达目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找人办事时都是居于弱势地位的,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从自己的意见.甚至显示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时,我们一般都会示弱乞怜,然后步入正题,实施“恐吓”。
如果这一办法不成功,也可以开始一上来就以“恐吓”的方式压制住对方,从而让对方屈从和改变主意,就是反客为主。
先说出自己的错误1919年,毕洛夫公爵时任德国首相高位,当时的德国已经走到最后的一个皇帝——威廉二世时代了。
那个时候.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
威廉二世在英国发表了一个公开的荒谬的声明,同时还发表在《每日电讯报》上,他宣布他是唯一的同英国友好的德国人,还为反对日本进攻的威胁建立了舰队,以及为拯救英国免受俄国和法国的欺凌和其他一些内容。
人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欧洲帝王在和平时期讲出这样的话。
这个声明激起了整个大陆人民的公共愤怒,这种议论吓坏了威廉二世。
在这种情况下,威廉二世要求毕洛夫公爵为他承担罪过,他想让毕洛夫公爵宣布一切罪过不在自己身上,他说这番话时,是毕洛夫公爵给他提的建议。
对于威廉二世的这一意见,毕洛夫表示抗议:“我不能想象,在德国和英国,有谁能相信我能建议您说这番话。
”当毕洛夫把这话说完时.立刻明白了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皇帝暴怒了。
解读静与重
![解读静与重](https://img.taocdn.com/s3/m/c87f639e1711cc7930b71655.png)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虽有环宫燕处,其昭然。
奈何万乘之王以身轻于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我觉得对于本章内容的理解,关键在于如何解读“静”与“重”。
《道德经》讲“道可道,非恒道。
”对于“静”与“重”的含义的理解,当然不能给予简单的定义即可。
用《易经》的智慧,解读两个字的含义应当比较恰当。
“静”,应该是一种随遇而安。
这种随遇而安,不是一种消极的等待或者说是消磨,而是一种道德操守。
因为这种“静”与浮躁是相对而言的,浮躁是一种心智不成熟或者灰冷的表现,或者冒进或者颓废。
这种静,应该是一种“水利万物而有静”的“静”。
“躁”,是“小人穷斯滥矣”的外在表现;“静”应该是君子“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一种反映。
所以我概括为“谦恭以静”。
因为只有谦虚,才会有更宽广的胸怀;只有待人处世以敬,才会时时处处以一个小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这里提到的小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应是老子所讲的“赤子之心”,非懵懂童子所为所想矣。
前几天听几位特级教师——丁榕、任小艾、魏书生和李镇西作报告,从中感受到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较少发火,很少冲动。
我觉得他们“静”字功修炼的比较到家。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观察反思和创新的工作,包括自身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他们甘于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别人不屑为之的小事,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外物所困,持之以恒。
我想这种静,堪称躁之君。
所以我们在观看他们报告视频的时候,有一种接受洗礼的感觉。
那么如何理解“重”呢?在研究《周易》六十四卦六爻相互影响变化规律的时候,其爻辞和象辞都有对于位于不同爻位的阴爻和阳爻的分析、预测和劝诫,这种分析、预测和劝诫应该是针对于被预测者内心的心理、思想和言行的变化与有益的自我调整的。
由此可见,要做到自“重”,做到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即可。
魏书生被学生喊着做俯卧撑是自重,李镇西被罚打扫教室卫生是自重,任小艾善于学习勤于积累勇于创新是自重,丁榕把激情溶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并影响和感染学生是自重。
为什么生铁不像熟铁熟铁不像钢读后感
![为什么生铁不像熟铁熟铁不像钢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2a79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4.png)
为什么生铁不像熟铁熟铁不像钢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为什么生铁不像熟铁熟铁不像钢读后感》哇塞!读完《为什么生铁不像熟铁熟铁不像钢》这本书,我这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满脑子都是各种新奇的想法。
书里讲的那些关于铁的知识,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新认知大门。
你说,这生铁、熟铁和钢,它们明明都是铁家族的成员,怎么就差别那么大呢?这就好比我们班的同学,虽然都在一个班里,可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学习成绩都不一样。
生铁,就像是个倔强的小娃娃,脾气又硬又脆,一敲就容易断。
这不就像我们班的小李同学嘛,总是固执得要命,谁说都不听,结果常常自己碰钉子。
熟铁呢,倒是温柔了许多,有韧性,能弯曲。
这多像我们班的小王啊,性格随和,能屈能伸,跟大家都相处得特别好。
而钢,那可真是铁家族的“优等生”啦!既坚硬又有韧性,用途广泛。
这让我想起了班长,学习好,能力强,干啥啥行!我读着书,就在想,这铁的变化过程,多像我们的成长啊!我们一开始可能像生铁,懵懂又倔强,到处碰壁。
然后慢慢变得像熟铁,学会了一些妥协和变通。
最后呢,希望能成为像钢一样优秀的人,坚强又有本事。
我还把书里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爸爸笑着说:“孩子,这就跟人生一样,要经过磨炼才能变得更好。
”妈妈也点头说:“对呀,就像做饭,得掌握好火候和配料,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我忍不住问自己:“我以后会变成什么样的‘铁’呢?”是继续像生铁一样固执,还是努力成为像钢一样出色的人?我觉得呀,我可不能满足于做生铁,我要努力向钢看齐!我要像钢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优秀!反正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一定能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示例文章篇二:《为什么生铁不像熟铁熟铁不像钢读后感》哇塞!读完《为什么生铁不像熟铁熟铁不像钢》这本书,我这小心脏可真是被震撼得不行!这书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盒子,一打开,里面全是让人惊奇的知识宝藏。
剪重比与刚重比的理解
![剪重比与刚重比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9e7524a0066f5335a8121a1.png)
剪重比与刚重比的理解剪重比:抗规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的要求。
即对剪重比进行控制。
剪重比是一个安全系数,与最小配筋率的概念相似。
当结构的剪重比小于规范要求时,说明结构过柔,优先考虑调整结构构件的布置来增加结构的侧向刚度,不要一味的提高地震剪力;当剪重比与规范要求的最小值相差不多时,应采取加大水平地震效应的做法,提高地震剪力,即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直接用调整系数来放大结构的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在确定是直接进行地震剪力放大还是对结构构件布置进行调整之前,看剪力墙和柱的轴压比偏大还是偏小,若剪力墙和柱轴压比已经接近规范值,说明结构过柔,需增大结构刚度;若偏小,则进行地震力放大。
新的抗规规定了6度区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刚重比:高规5.4.1-5.4.4条规定了刚重比(结构刚度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刚重比是为了控制结构在重力二阶效应下的稳定性,是衡量结构刚柔的依据。
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上引起的二阶效应有时会比较严重,对混凝土结构,随着结构刚度的降低,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呈非线性增长,因此需对结构的弹性刚度和重力荷载作用的关系加以控制。
若结构刚重比满足5.4.1的规定,说明重力二阶效应可以控制在20%以内;如若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刚度不满足高规5.4.1,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刚重比不可过小,高规5.4.4规定了其最小值。
当刚重比小于或接近规范最小限值时,应采取加大结构抗侧移刚度的办法。
地下车库设计对各类问题,详细分析如下:1、车道宽度问题描述:主车道宽度设置不合理,尺寸偏大,人为增加车库面积(个别项目,双车道宽度宽达8米,单车道宽达5米;而国家规范双车道仅为5.5米、单车道为3米;由于车道宽度过宽平米;一般情况下,地下车库每个停车位面积为27~35平米,设人防地下车库也仅为为40平米/每车位)。
沉渣泛起的危险信号—也说纲常讲解
![沉渣泛起的危险信号—也说纲常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3545ccd04a1b0717fd5ddee.png)
沉渣泛起的危险信号——也说“纲常”“纲常”,是“三纲五常”的简称,是中国封建社会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伦理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
几千年来,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毒害中国人民的思想工具和精神鸦片。
早已随着封建社会制度的彻底灭亡,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然而,在中国社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以法治国,建设法治型社会的关健时刻,有人打上弘扬“传统文化”旗号,采取化整为零手段,偷偷摸摸地乔装打份,进行“纲常”宣扬活动。
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的危险信号,不能不引起高度关注与警觉。
一、何谓“纲常”所谓“纲常”,是“三纲五常”的简称。
所称“三纲”者,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规。
纲,即绳,网上的大绳也。
转指事物的主体,居支配地位。
即是说国君、父亲,丈夫居主体与支配地位,是主宰者。
“三纲”为封建社会中三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所谓“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西汉大儒董仲舒称:“五常之道,王者所以修饬(修饰之意)也”。
即是说,仁、谊(义)、礼、知(智)、信这五种规范,为王者必须掌握着,以掌控统治阶级内部及广大人民群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保证国家权力在世袭制家天下的轨道上运行。
下面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分别予以简介。
所谓“仁”,《说文解字》解释,本指“亲也”。
孔子称,仁指恭、宽、信、智、惠、勇、忠、恕、孝、悌等内容。
又称,“仁者、爱人”。
仁能好人,能恶人。
“克己复礼为仁”。
《中庸》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所谓“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的亲亲关系。
五代文字学家徐铉解释:仁者兼爱,故从二。
二人应当亲爱,能够兼爱。
又称二为天地之意。
(此种解释,未免牵强附会,二人为亲,为兼爱。
那么“仨、伍、什、佰、仟、亿、佻”者,又作何解释。
岂非更仁,更兼爱。
何不称,仨者,爱人也。
什者、佰者、仟者、亿者、佻者,更爱人也——编者)据此,孟子提出了“仁政”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不仅要对人民进行道德教育,更要实施“仁政”,争取人心。
太极杂谈——说重——李光昭先生
![太极杂谈——说重——李光昭先生](https://img.taocdn.com/s3/m/2c0d703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c.png)
太极杂谈——说重——李光昭先生说重 (1)在太极拳修为中不少朋友问我: 练太极拳是求其轻,还是求其重?是轻好,还是重好?根据个人多年的感悟,我认为关于轻与重的问题是在太极拳修为中较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且是修拳中带有根本性的重要关口。
不能正确明白、理解、掌握和运用拳中之轻与重的内在关系,正是“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的结症所在。
欲避此病,须知轻重。
说轻,似乎不存疑问。
《拳论》开篇即云:“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十三势歌》中亦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很多太极拳老师在教授时,也都告诫学生盘拳走架要松走轻出。
由此可知,求其轻是太极拳修为的重要内容。
拳中要轻,不容置疑。
说重,好像心有疑异。
王宗岳先师在《太极拳论》中明确告诫拳者:“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十三势行功心解》中亦一针见血地阐明:“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
有些老师在授权时,也多有谈轻而避重;重似乎成为了修拳中的病根,甚至成为了拳中之大忌。
有些朋友会认为,由此说来,太极拳修为中既然轻利重弊,则应求轻而避重。
对此,我的答案完全相反!拳中非但要寻其轻,更要求其重。
拳之修为中,不能知其轻、悟其轻、得其轻而用其轻,求其根源,实则是因为不知其重、不悟其重、不求其重,故不得其重而用其重。
拳之修炼中,凡重其轻而轻其重者,凡求其轻而避其重者,所寻之轻,必然会致于轻率、轻薄、轻浮以至轻举妄动。
换言之,拳中之轻,出自拳中之重;有重才能轻,有轻必有重;重中寓轻,轻中含重;重不离轻,轻不离重;重轻相济即为阴阳相济。
能重轻相济者,方为懂劲。
故拳之懂劲,须知轻重;知轻重,乃懂劲之妙门。
老子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所言:“重为轻根”,即为太极拳中重轻之道也!读《老子》,修拳而悟道,会使修为者内心犹如升起一盏明灯,眼前豁然开朗。
做人的境界
![做人的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4cbfb4aaad51f01dc381f148.png)
做人的境界作者:孙秀斌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9年第02期近日读《忍经》,颇有收获,受益匪浅,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那一个个短小而意味深长的故事和箴言启迪心智,发人深思,使人有大彻大悟的感觉。
“齿刚则折,舌柔则存。
柔必胜刚,弱必胜强。
好斗必伤,好勇必亡。
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这是大思想家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路说的一段话,意思是牙齿刚硬容易折断,舌头柔软而得以保全。
柔一定会胜强。
好斗的人必定会受到伤害,好勇的人必定会导致死亡。
做各种事情的根本,忍让最为重要。
孔子关于忍让的语录还有很多:“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无所争”“君子矜而不争”等。
孔子十分敬仰老子,他的语录和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可谓同工异曲,不谋而合。
“娄师德深沉有度量,其弟除代州刺史,将行,师德曰:‘吾辅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嫉也,将何求以自勉?’”……这是《忍经》里,娄师德和他弟弟的一段对话。
娄师德为人深沉有度量。
他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将要出发,娄师德说:“我位至宰相,你又做了刺史,受宠幸太多了,是人们所嫉妒的,打算怎样来免除这些嫉妒呢?”弟弟跪下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唾在我脸上,我只是擦掉而已,绝不让兄长你担忧。
”娄师德不愉快地说:“这就是我为你担忧的。
人家唾在你脸上,是恼怒你,你去擦拭它,是忤逆了他的心意,所以更加重了他的怒气。
应当不去擦拭,让它自己干了,笑着承受。
”娄师德的肚量可谓大矣,容忍的境界,让人钦佩。
然而正是其肚量,使他免去了许多灾难。
武则天多疑,终其一朝,文臣武将能够善终者甚少,而娄师德基本保持了终身不败,为官55载,享年70多,生前死后说他坏话的几乎没有一个,做人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出类拔萃了。
吕蒙正是北宋初年宰相,其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
有一次,吕蒙正被任命为宰相,正要入朝时,朝中的一位官吏在门帘下指着他说:“这个小子也做了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
重中之重俗语顺口溜
![重中之重俗语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2019120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0.png)
重中之重俗语顺口溜
1. 重中之重是大事,就像太阳对于地球,没了它世界得乱套。
2. 重中之重像龙的逆鳞,碰不得,那可是超级无敌重要的事儿。
3. 重中之重啊,就如同孙悟空的金箍棒,没了它就镇不住妖魔鬼怪啦。
4. 重中之重似大象的鼻子,没它大象都不知道咋活,事情没它也不行。
5. 重中之重宛如宝藏的钥匙,没这钥匙,宝藏就永远被锁着喽。
6. 重中之重仿佛是火箭的燃料,少了燃料火箭咋上天,这事儿少了就歇菜。
7. 重中之重就像蜜蜂的蜂针,没它蜜蜂咋保护自己,这事儿缺了可不得了。
8. 重中之重好似大树的根,根没了树就倒,这事儿没了全得倒腾。
9. 重中之重仿若灯塔的光,没光船就迷失,这事儿没了准得乱撞。
10. 重中之重宛如厨师的锅铲,没锅铲厨师咋炒菜,这事儿少了做不成。
11. 重中之重像蜘蛛的网丝,断了丝蜘蛛就没家,这事儿断了就糟糕。
12. 重中之重好似骏马的缰绳,没缰绳马就乱跑,这事儿没了没法搞。
13. 重中之重仿若火车的铁轨,没铁轨火车咋跑,这事儿缺了全得撂倒。
14. 重中之重就像鸟儿的翅膀,没翅膀鸟儿咋飞,这事儿少了只能干悲。
15. 重中之重宛如手机的电池,没电手机就是板砖,这事儿没了就玩完。
16. 重中之重好似眼睛的眼珠,没眼珠那可就是盲人摸象,这事儿没了瞎忙。
17. 重中之重仿若桥梁的桥墩,没桥墩桥就塌,这事儿没了就垮啦。
18. 重中之重就像鱼的水,没水鱼就得死翘翘,这事儿没了就得糟糕。
钢材屈强比在工程中的实际意义
![钢材屈强比在工程中的实际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1e9a4b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0.png)
钢材屈强比在工程中的实际意义1. 嘿,你知道钢材屈强比不?这玩意儿在工程里可太重要了!就好比一个人的耐力和爆发力的比例。
你看,假如一个运动员只有爆发力,跑个一百米冲出去了,可八百米就没劲儿了,那不行吧。
钢材也是这样,屈强比得合适。
比如说盖高楼,要是钢材屈强比不合适,楼可能盖到一半就出问题了,那可就惨了啊!2. 钢材屈强比在工程中就像厨师做菜时调料的比例。
我跟我那搞建筑的朋友聊天,他就跟我吐槽过。
说要是屈强比不对,那钢材就像没放对调料的菜,难吃得很,哦不,是难用得很。
比如说建大桥,那钢材要是屈强比不合适,就像桥的骨架软了似的,车在上面跑,心里都直发慌,这能行吗?肯定不行啊!3. 咱得重视钢材屈强比在工程中的意义呀。
这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和刹车的配合。
我听一个工程师说过,要是钢材屈强比不合适,就像汽车光有发动机猛跑,刹车却不灵。
你想想,在工程里,就像修隧道,要是钢材因为屈强比的问题不靠谱,那隧道随时可能塌,这多吓人啊!4. 你可别小瞧钢材屈强比在工程里的事儿啊。
这就好比是一场交响乐里各个乐器的配合。
我认识一个老师傅,他给我讲,要是钢材屈强比不合适,在工程里就像交响乐乱套了一样。
比如说建大坝,那可是关系好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呢,钢材屈强比不对,大坝就可能有危险,哎呀,这可不得了啊!5. 钢材屈强比在工程中的意义就像盖房子时地基和墙体的关系。
我有个做工程监理的亲戚,他老跟我说,这屈强比要是不合适,就像房子地基不稳,墙体还能好吗?像修铁路这种大工程,要是钢材屈强比有问题,那火车跑在上面就像走在摇摇欲坠的路上,这多危险呐!6. 嘿呀,钢材屈强比在工程里那是相当关键啊。
这就好比是拼图里每一块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我和一群搞工程的人聊天的时候,他们都强调这个。
比如说建飞机场,要是钢材屈强比不合适,就像拼图拼错了一块,整个飞机场的结构可能就不稳定,飞机在上面起降,那得多让人担心啊!7. 钢材屈强比在工程中的意义,就像人的骨骼和肌肉的关系。
“刚重比”和“剪重比”数值的探讨
![“刚重比”和“剪重比”数值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179af6502d276a201292e2a.png)
“刚重比”和“剪重比”数值的探讨摘要:对比分析了采用PKPM系列CAD软件中的SATWE 软件考虑地下室作用的内力分析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于计算结果“刚重比”的数值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要辩证看待程序结果“刚重比”数值的建议。
关键词:刚重比;剪重比;回填土约束作用;弹性等效侧向刚度最近几年设计的高层、超高层等复杂建筑结构中,通常都带有地下室。
很多都是地上为住宅地下为大底盘车库的结构形式。
对于这类带地下室的结构形式,采取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结构分析方法,在结构计算中考虑回填土和地下室的影响来正确的分析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有地下室的建筑结构是由上部结构和地下室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受力体系,具有共同的位移场,相互协调变形。
目前使用最多的便是PKPM系列CAD软件中的SATWE软件。
然而,作为设计人员在使用结构软件的时候对计算软件得出的结果要正确的分析,不能盲目的依赖程序,以免造成经济损失或结构安全事故。
1重力二阶效应和刚重比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设计,主要是控制、验算结构在风或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产生的重力二阶效应对结构性能降低的影响以及由此可能引起的结构失稳。
所谓重力二阶效应,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由于构件自身挠曲引起的附加重力效应,即效应;二是结构在水平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产生侧移变位后,重力荷载由于该侧移而引起的附加效应,即重力效应。
(1)《抗震规范》第3.6.3条规定:“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距大于初始弯距的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2)《高规》第5.4条对重力二阶效应作出如下规定:①在水平力作用下,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以下规定时,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②框架结构(3)高层建筑如果不满足(1)条的规定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对水平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的不利影响。
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可按近似按倒三角形分布载荷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相等的原则,将结构的侧向刚度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 比较 跷跷板》_2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 比较 跷跷板》_2](https://img.taocdn.com/s3/m/3d67d128f7ec4afe05a1df0d.png)
《跷跷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经历两两比较的过程,初步掌握三个物体中最轻最重的比较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件、天平秤、苹果、牛奶、卫生纸、杯子、字典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你们看,我和米雅萱的体重谁重谁轻?生:老师重,米雅萱轻。
师:为什么?生:因为老师又高又大,所以重,米雅萱小所以轻。
到底如何比较轻重,除了用眼睛看还有哪些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比较轻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答完整问题,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后面的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情景引用,讲授新课:1.师:动物乐园里的小动物要举行跷跷板比赛了,体重重的小动物会赢。
跷跷板你玩过吗?它有什么特点?生:重的一边低,轻的一边翘起来。
师:对,请你们猜猜哪一只小动物会获胜?为什么?(出示:猩猩和小猫)生:大猩猩获胜,因为它大就重,小猫小就轻。
(出示课件展示结果。
)师:真棒!那么大象和猩猩比较呢?谁重谁轻?生:大象大所以它重,猩猩小所以它轻。
师:大家说的真不错。
那么,在这三只动物里谁最重谁最轻?为什么?给大家1分钟时间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生1:大象最重,小猫最轻。
因为大象最大,小猫最小。
生2:因为大象的重量比猩猩重,猩猩轻。
而猩猩比小猫重(也就是说小猫比猩猩轻),小猫比刚才轻的还轻,小猫最轻,大象比重的猩猩还重,大象最重。
(这段话如果学生无法准确表达,由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猫比刚才轻的还轻,小猫最轻,大象比重的猩猩还重,大象最重”。
)师:前两轮的比赛结束了,我们来看看第三轮的比赛。
【统编版】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12d4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9.png)
2023年房山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
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
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
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
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
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
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
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
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
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
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
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
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
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
于是我们得尽量地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
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
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
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
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
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
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取材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材料二我们常说人类有几十万年的历史,这是指人猿能制造工具从事劳动以生产自己所需要生活资料的历史。
而人类的文明史却要短得多,因为文明史是以文字的出现为标志的。
比轻重总结
![比轻重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6afb3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e.png)
比轻重总结1. 引言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选择和决策。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事情看起来很重要,但实际上并不值得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另一些事情可能看起来很轻松,但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区分轻重,对每个任务、每个问题进行合理的排序和处理,以提高效率和成就。
本文将总结一些比轻重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任务管理和决策,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首先,我们将介绍轻重的定义和意义,然后探讨一些判断和权衡的原则,最后给出一些建议和实践策略。
2. 轻重的定义和意义轻重是用来衡量事物重要性和价值的概念,它反映了事物对于目标和结果的贡献程度。
在任务管理和决策中,了解事物的轻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配时间和资源,从而提高效率和成果。
对于一个任务或问题来说,判断其轻重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目标的重要性:任务是否直接关联或对主要目标有着重大贡献?•时间和资源的投入:完成任务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资源?•结果的影响力:完成任务后会带来什么影响和效果?•优先级和紧急性:任务是否具有紧急性,是否需要优先处理?了解事物的轻重有助于我们明确工作的优先顺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纠结,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判断和权衡的原则在进行轻重排序和处理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原则进行判断和权衡:3.1 目标导向原则鉴于任务和问题的不同,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来评估事物的轻重。
将任务与目标相匹配,将重要的任务放在优先位置,这样可以确保工作和生活的整体方向一致,避免迷失在琐碎和无关紧要的事务中。
3.2 时间管理原则合理安排时间是判断轻重的关键一环。
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和技巧,将任务分解为小块,按照优先级和紧急性进行排列。
避免拖延并保持专注,确保每个任务都能得到适当的时间和关注。
3.3 结果导向原则在考虑任务的轻重时,应该关注其带来的结果和影响。
有的任务看起来很轻松,但却可以为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价值和改变;而有的任务或问题可能很重要,但却无助于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茶水录(二十八)此刚非彼刚柔刚需成双
![茶水录(二十八)此刚非彼刚柔刚需成双](https://img.taocdn.com/s3/m/da71bc9aec3a87c24028c499.png)
茶水录(二十八)此刚非彼刚 柔刚需成双说在前面:《茶水录》系列,是继《略谈内家拳》系列之后,另开并行的一个讲拳的文类,《略》倾向于阐述理论体系,《茶》会以师徒喝茶闲聊的方式,谈拳说事,展示拳理和道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和应用的方方面面。
徒:师父喝茶师:好徒:师父,有个问题我不太明白,我们练大松大柔的内劲,那杀伤力从哪儿来呢?师:这是很多练家弄不明白的地方,很多人认为杀伤力只能从刚猛中来,其实松柔到极致会出来一种刚,这个刚和松柔之前的刚有所不同,松柔之前的刚,是肌肉僵硬爆发的刚,是拙力为主的硬,是气血涌涨的猛,但松柔到极致以后的极刚,是波涛拍岸的柔中之刚,是狂风倒壁的无形之硬,是鞭抽入骨的软中之猛。
这是在充分去除拙力,卸除肌肉之力以后,以意识为主导,以松柔的内劲为主的一种既通透,又迅猛的一种劲道,它因为从极柔中提炼出来,所以同时具有柔和刚的两种属性,既可以如水流般柔软,有缝就钻,有孔即入,如寒风侵入,无可抵挡,凭硬力无法防御,也可以如刚鞭一般,不惧硬力,缠绕裹卷,抽弹而破,如利箭一般,寻孔钻隙,直透而入,无可阻挡。
所以柔到极致而出的极刚,从属性,方式,感受上都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刚不是一回事,这个极刚用好了是很有杀伤力的。
徒:真的挺难以理解,但我相信,因为您描述的这种劲道,我在您身上感受过,如果没有过这种感受,真的很难想象有这样一种东西。
师:所以千万不要认为练柔,就是练软,就是单纯的练得虚弱无力就可以了,也不要认为不练肌肉,不练僵硬,就不练刚劲,刚柔都要练,只不过要清楚的明白这个刚是从极柔过来的极刚,而不是僵硬肌肉的刚,要把这个极柔和这个极刚都练好。
徒:哦,也就是说,首先要充分的柔,柔到极致,再练这个极刚?师:实际上,并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这个柔和刚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的,之所以说极柔出极刚,是因为如果不充分卸除拙力,追求深层次的松柔,你只能发出肌肉的刚劲和拙力,排除肌肉拙力的过程,既是提炼极度松柔的过程,也是令内劲更加纯粹,通透,冷弹,震撼的淬炼极刚的过程,在功夫不到的时候,半柔半僵,僵中还带有拙力,柔也柔的不到位,劲里带着力,柔不好,打出的劲也不通透,不精粹,功夫到了,柔到一定程度了,说明拙力也排的干净了,极刚的劲也就出来了。
《“四两拨千斤”之辨》一文评析
![《“四两拨千斤”之辨》一文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c5b6bb43323968011c92b8.png)
“四两拨千斤”之辨》一文评析评析者xxxx【提示】在网上见到一位高工、学拳于傅钟文先生的老前辈的几篇文章,文中出现的颇多瑕疵与错误反映出当前太极拳界思想的混乱。
应该认识到这位前辈能够在耄耋之年为了太极拳笔耕是值得尊敬与赞赏的,但太极拳要生存必须科学地发展,科学地发展就不能因为尊敬、赞赏而容忍瑕疵错误,而必须对于任何瑕疵与错误采取0容忍,任何科学的继承发展都是这样的,即使爱因斯坦被科学界广泛承认与尊称为科学之父,爱因斯坦的错误理论仍然被批驳,爱因斯坦也没有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态度,而是认真对待,欣然纠正,爽快抛弃错误理论。
应该认为这位前辈文中的错误与瑕疵认识是具有普遍性的,因此撰文加以评析。
当然,如果认为我的评析有错误,也希冀得到批评反驳,这是太极拳生命能够健康延续的必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真理是愈辩愈明的。
任何科学、文化与技艺的健康发展都是需要批评的,太极拳也不例外。
如果对于各种太极拳言行你也对他也对,多多益善,任凭错误蔓延,搞大杂烩,没有太极拳批评,太极拳是会灭亡的。
尤其太极拳当前的情况,不懂装懂滥竽充数、挂羊头卖狗肉指鹿为马等等泛滥成灾得不到遏制,提倡批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拨乱反正,对太极拳界的垃圾进行大扫除,对于太极拳的真正与健康发展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了。
这篇所评析的文章最严重的错误是将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解释为以横破直,将阻力包括太极拳的掤劲都说成是顶。
【作者原文(蓝字)与评析(黑字)】xx《太极拳论》中的一段话:“‘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首句说“小力量要能够化掉大力量,显然不是靠力量对抗取胜”,后一句说“耄耋老人还能抵御敌众,绝不是靠快来达到的”。
(点评:将这段话这样解释是片面不完善的。
这段话是互文,应该理解为“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快何能为?观耄耋能御众之形显非力胜快何能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耄耋能御众是用四两拨千斤的技法;对于四两拨千斤技法,用力是不能胜任的,快也是无能作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刚重比你理解透彻了吗?
1、规范关于刚重比限值的规定
2、刚重比限值的本质意义:
控制重力二阶效应导致的内力和位移增量在10%以内,若考虑实际刚度折减50%时,内力和位移的增量控制在20%以内。
3、刚重比限值的由来
重力二阶效应可以通过有限元的几何非线性计算得到,也可以根据规范公式近似得到。
刚重比限值是为了控制10%的增量,通过规范经验公式反推得到的。
4、设计策略
既然刚重比的限值是根据规范经验公式反推得到的,则这个取值就可以讨论了。
我们可以通过有限元计算,对比考虑P-Δ效应后的内力和位移的实际增量,以此来衡量刚重比限值的适用性。
若结构的刚重比低于规范限值,而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的结果显示其弹性增量不超过10%。
便可以得出结论:对刚重比这一规范指标的突破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5、程序的计算过程测算
(1)PKPM是如何计算刚重比的?
根据手算复核,有如下结论:
a)对G的取值,程序是按1.2D+1.4L(稳定问题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故荷载取基本组合)
b)对H的取值,是按结构总高度(若有小屋面,则计算结果失真)
c)对u的取值是取顶点位移
d)对V的取值,当计算不满足剪重比要求时,取调整后的剪力。
e) 所以根据不同的地震荷载情况,得到的刚重比可能不同。
(2)PKPM是如何实现P-Δ效应的?(有限元or规范公式直接放大)
经查看PKPM的计算结果,发现以下现象:
a) 考虑P-Δ效应后,程序对构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以及结构位移统一进行了放大,放大系数与按规范公式计算的F1比较一致(规范的意图是对位移按F1放大,对内力按F2放大)。
b) 考虑P-Δ效应后,结构周期发生了变化;
所以推测,勾选考虑P-Δ效应选项后,PKPM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几何非线性分析,而是按照规范中的放大系数公式对结构总刚度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在修正后的总刚基础上进行线弹性分析。
(3)新版PKPM关于刚重比的计算方法
(4)ETABS是如何实现P-Δ效应的?
有限元几何非线性。
(5)如何考虑裙房、地下室对结构刚重比计算结果的影响?如何剔除出屋面结构对刚重比计算结果的影响?(待解决)
土木工程学报第48卷第11期《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结构稳定性验算》论文中对刚重比的介绍及研究更为详尽,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