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文言文练习(全) 题目加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全) 题目加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_________(2)吾忘持度.。

__________________(3)宁信度.。

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之: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课外文言文小故事阅读60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小故事阅读60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附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附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附译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专题小练(1)措大①吃饭有二措大相与( )言志。

一云( ):“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

他日得志,当吃饱饭了便睡,睡了又吃饭。

”一云:“我则异于是。

当吃了又吃,何暇( )复睡耶?”吾来庐山,闻( )马道士善睡,于睡中得妙。

然( )吾观之,终不如彼措大得吃饭三昧②也。

①措大:亦曰“醋大”,唐宋之世,俗称士人为“措大”,含轻视意,犹后世云穷酸。

②三昧:佛家语,正定之义,俗以称事之诀要。

“三昧”是梵语译音,“三”字无义。

1.在括号里解释加点字。

2.翻译句子。

然吾观之,终不如彼措大得吃饭三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是苏轼写的一篇讽刺小品,它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小练(2)论贫士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

或( )怪( )而问之,生曰:“固( )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

”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乃( )知俗传信而有徵。

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马后纪》,夫人见大练①,以为( )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细思之,皆一理也。

聊为好事者一笑。

永叔②常言:孟郊诗“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纵使堪织,能得多少?①大练:即大帛,丝织之粗者。

②永叔:欧阳修,字永叔。

1.在括号里解释加点字。

2.翻译句子。

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思之,皆一理也”,这“理”是什么道理?请写在下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升初文言文专题小练(3)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 )子,长沙刘氏之甥也。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二、【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文言文练习题参考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参考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参考答案文言文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按要求填空1.谢婉莹繁星格春水体2.(1.)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2)有些人回去搞自己不想搞的事,自然可以产生负面效果。

原意用以褒奖诱骗蠕,钱钟书逆向投影,引申为嘲讽一种四面碘化镁和夸耀他人,实际在掩盖懦弱的文化人的卑俗心态。

(3)人应该互相帮助(4)骗子的技俩总会被人揭穿(5)教导人们不要太自私3是夏天的一抹骄阳,蕴藏热量;是秋天的一片枫林,热情醒目;是冬天的一株腊梅,傲雪待放。

二.文言阅读《论语》十二章摘录1(1)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2)以……为乐(3)危险(4)改变(5)承受忍受(6)坚定2c3d4(1)自学不思索就可以存有迷惑不解的地方,只思索不自学就存有危险了。

(2)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有点加以学习,缺点和不足加以改正。

(3)广为地自学并且始终如一自己的志向,多问并且多考量眼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其中了。

5略6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温故知新:温习旧有的科学知识,可以获得代莱认知和体会。

择善而从:挑选不好的予以自学和跟从。

《虽有嘉肴》1即使甘美困惑勉励2(1)即使存有最出色的道理,不学,也不晓得它的好处。

(2)《兑命》中说道,“教导就是研习的一半”,大概说道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教学相长也。

看法: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东西,也能增长自己的见闻。

《伤仲永》1曾顺利完成名声渐渐2.b3.b4(1)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请他。

(2)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在县里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5(1)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一个人有天分还比较,唯有后天的教育与自学,就可以使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才能真正成才。

文言文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一按要求填空1.人生例如一盘棋,必须多一些理智,太少一些盲目;人生例如一幅画必须多一些色彩,太少一些灰暗;人生例如一场戏,必须多一些高潮,太少一些平静。

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一)陆清献公陆稼书先生宰嘉定,日坐堂上课子读书,夫人在后堂纺绩。

民有事控县者,即出票交原告,唤被告,如抗出差。

其听讼也,以理喻,以情恕,如家人父子调停家事,渐成无讼之风。

有兄弟争讼不休,公谓之曰:“弟兄不睦,伦常大变,予为.斯民父母,皆予教训无方之过也。

”遂自跪烈日中,讼者感泣,自此式好无尤。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

公曰:“汝且出堂视之,较寿筵何如?”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

相传稼书先生殁后,为嘉定县城隍,县民数百人直至平湖接公上任。

时先生夫人尚在,谓.县人曰:“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今远道见迎,恐非公意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予为.斯民父母()(2)谓.县人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3、“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陆稼书4、陆稼书在当嘉定县令时,断案的特点是(用原文回答);他“贫不能备寿筵”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1、(1)做,当(2)说,对……说2、陆稼书生日时,穷得不能自己备办寿筵,夫人取笑他3、比喻受民爱戴4、以理喻,以情恕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二)王翱翱镇守辽东还朝,馈贻.一无所受者。

某太监于同事久,持明珠数颗馈之,公固辞,某曰:“公于他人之馈皆不受,我之馈亦不受,吾有死而已。

”公不得已受之。

乃自缀于衣领间,坐卧自随,虽其妻不知也。

居数年,太监死,其犹子①以贫不敢见公,使人召之,曰:“何不买第宅?”曰:“贫不能也。

”公曰:“第买之。

”其人讶,不肯买,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第尚有余云。

诏营第于盐山,有司承媚,于外多列屋若干,公悉拆去.之,曰:“非诏旨也。

”每朝退,于公卿前孑然独行,不与人言。

时马昂为兵部尚书,崔恭为吏部侍郎,公直以名呼之。

[注释①犹子:养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馈贻.一无所受者()(2)公悉拆去.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精品[部编版]六年级小古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精品[部编版]六年级小古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1)量 (2)尺寸/尺码 (3)尺寸/尺码 2. (1)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 买到鞋。 (2)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 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 之以足(鞋子) 4.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 变通,要注重实际。 5.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 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
八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 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 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孟子》 注释:1.长:生长、发育的意思。2.揠:拔。3.闵: 通“悯”,担心,忧虑。4.芒:疲乏。芒芒然:疲劳 的样子。5.其人:他家里的人。6.病:累,疲惫。7. 槁:枯槁,枯死。8.寡:少 。9.非徒:不但,不只。 10.谓:告诉。11.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1.解释字义。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
注释:1.涉:渡过。2.遽:立刻。3.契:用刀子雕刻。 4.求:寻找。5.惑:迷惑,糊涂。 1.解释字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2.翻译: (1)是吾剑之所从坠。 .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 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

课外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翻译小练习(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4)。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含答案)1越人种稻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泻水种黍,弗对,而仍其旧。

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1)解释下列字盖:________ 鄙:________兵:________ 偿:________(2)翻译最后一段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3)文章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方法?(4)这两个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5)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2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

②钩:衣带上的钩。

③写:摹画。

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听说。

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窗户。

⑧施(yì):延伸。

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_______(hǎo hào)似________(sìshì)(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1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1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练习】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文言文阅读提优小练习(亭林先生手不释卷)(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提优小练习(亭林先生手不释卷)(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提优小练习(亭林先生手不释卷)(附答案)文言文阅读小练习姓名成绩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4分)亭林先生①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③,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④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注释】①亭林先生:顾炎武,号亭林。

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③酒垆:小酒店。

④颠坠:跃进。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自少至老手不释.书⑵呼老兵诣.道边酒垆⑶咨.其风土⑷遇故友,若.不相识2.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1分)A.交友B.考察C.读书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⑵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4.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2分)5.请列举两个类似本文的读书或做学问的故事。

(2分)6.你从本文获得怎样的读书启示?(2分)【译文】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随身用一骡二马驮书。

(有时候)(他)碰到边塞岗亭,就招呼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面对面坐下开怀畅饮。

(他)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

如果和自己以往知道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到毫无疑惑才停止。

(他)(坐在)马背上面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字。

(他)(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互不认识一样,有时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他)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也应当博大精深,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参考答案】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自少至老手不释.书⑵呼老兵诣.道边酒垆⑶咨.其风土⑷遇故友,若.不相识【答案】⑴放下⑵到⑶询问⑷好像2.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1分)A.交友B.考察C.读书【答案】A3.翻译下列句子。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高中古文小语段简答题练习(带答案)

高中古文小语段简答题练习(带答案)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由是州得存。

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

”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

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欧阳修奉命出使河东时,做了哪些利民之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主张保存麟州,使黄河以东的郡县百姓得以安居。

②进言将荒芜的禁地给农民去耕种。

③多次奏请朝廷减免沉重不堪的赋税。

【解析】从具体做法的角度入手概括。

关键是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做事的人物“欧阳修”,二是做事的时间“出使河东时”,三是做事的性质“利民之事”,四是做事的数量“哪些”,说明不止一件。

一是“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二是“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三是“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先划分层次。

在“奉使河东”期间,注意“又”字及“奏罢”等词,据此分为三层,分层提取。

注意“言”“奏”关键词语不能丢,且转述准确。

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

【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他奉命出使河东。

从对西部用兵以来,主谋划的人打算放弃麟州,以减少运送军粮。

欧阳修说:“麟州是天然险要之地,不可以放弃;如果放弃它,那就使黄河以东的郡县受到震动,百姓都不能安居了。

不如从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驻扎黄河附近的各堡寨中,这样,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这在策略上是有利的。

”因此麟州得以保存下来。

欧阳修又进言道:“忻县、代县、岢岚县禁地很多,田野荒芜,希望让农民去耕种这些田地,不然,将被敌人侵占。

”朝廷将这个意见下发交给有关的官员讨论,过了很久才同意实行,每年收获粟谷数百万斛。

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

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

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1、XXX买履XXX想买鞋,先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鞋放在椅子上。

到了市场,却忘了带尺子。

当他买到鞋后,才说:“我忘了带尺子。

”回去取尺子的时候,市场已经结束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别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他说:“我相信尺子,不相信自己的脚。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量一下自己的脚的尺寸2)宁信度——相信尺子的尺寸2)吾忘持度——忘了带尺子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他回去取尺子后,市场已经结束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2)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把鞋放在椅子上而忘操之——忘了带尺子何不试之以足——试一试鞋子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实际。

它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对富者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者说:“你凭什么去?”贫者说:“我只带了一个瓶子和一个碗。

”富者说:“我几年都想买船去,还没实现。

你凭什么去?”过了一年,贫者从南海回来,告诉富者。

富者感到惭愧。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在蜀地有两个僧人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人们立志不如蜀地的僧人吗?②吾欲之南海——我想去南海④子何恃而往——你凭什么去?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蜀地的僧人吗?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对比的手法,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

4.写一句关于志向的名言:立志之人,不畏艰难险阻,方能成功。

三、与善人为伍,就像进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会被他们感化。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含答案)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1.下列对文中画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附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附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姓名:班级:一、荀巨伯探友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解释画线的词(6分)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败.义以求生()不忍委.之()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2.翻译句子(4分)⑴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⑵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3.“一郡尽空”的意思是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4.你认为荀巨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二、纯孝之报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母好.食铛底焦饭(2)恒.装一囊(3)战于.沪渎(4)逃走.山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2分)三、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实用文档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

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未成,弃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练习(学生用)
三人成虎
【原文】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葱一作:庞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庞恭:
质: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市:
之:
信:
夫:
明:
然:
去:
议臣者:
者:愿:
察:反:
得:见:
竟:
通假字
原句:庞恭从邯郸反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无良猫
【原文】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厌以腥膏,眠以毡罽。

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某:恶:
破家:厌:
以:腥膏:
罽:(jì)
且:率:
故:益:
暴:遂:
逐:蓄:
以为:
【寓意】
三人成虎
【原文】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葱一作:庞恭)
【译文】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

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注释】
庞恭:魏国大臣。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作人质。

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市:集市
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信:相信。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明:明白,清楚。

然:可是。

去:距离。

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葱(恭)自称。

者:……的人。

愿:希望。

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反:通“返”,返回。

得:能够(得到)。

见:拜见、谒见。

这里指召见。

竟:最终
通假字
原句:庞恭从邯郸反
“反”通“返” 意思为返回
【寓意】
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普遍,不加辨识,轻信谎言,就会让人犯错误。

世无良猫
【原文】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厌以腥膏,眠以毡罽。

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译文】
有个人憎恨老鼠,倾尽所有的家财讨得一只好猫。

用鱼肉喂养,用棉垫、毯子给猫睡。

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大都不捕鼠了,有时猫甚至与老鼠一块嬉戏,老鼠因此更加凶暴。

这人十分生气,把它赶走,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猫。

【注释】
某:某个人;有一个人。

恶:讨厌;厌恶。

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破:倾尽
厌:满足。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腥:代指鲜鱼。

膏:肥肉。

罽:(jì)(罽蒘)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似芹,可食,子大如麦粒。

俗称“鬼麦”。

毡罽:毡子和毯子。

且:并且。

率:大都。

故:缘故。

益:更加。

暴:凶暴。

横行不法。

遂:于是;就。

逐:驱逐,赶走。

蓄:养。

以为:认为。

【寓意】
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

环境过于安分,就会懒散,不思进取。

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他没有想过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他是个只会说猫不好,却不会反思自己错在哪里的人。

给人以深思启示。

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