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青冈县柞岗镇中心小学校 白凤楼

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是学生各种知识、

各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

不但要有自己的认识、见解和情感,还要掌握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语

言和方法。通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学段使用

的词语是“写话”,而第二、三学段把“写话”改为“习作”,说明从

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学生要系统地学习习作了。第二学段的“习作”

既承接了第一学段的“写话”,又为第三学段的“习作”打下基础,

是学生习作起步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三年级上学期习作起步阶段的学

生,教师的习作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中,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平淡,或叙写不生动,或缺少条理,或

描写无着落点,或对事物的体验不深,或缺少细节的描写……有的学

生读了很多书,但写作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以下是我校中高学段学生完成片段习作的的情况:

【片段一】我们一人一个蓝子,走进草莓地里开始自由摘草莓了。

我走过了一个大大的箱子,跑回来左看看又摸摸的,我和妹妹摘了一

个长长的草莓看起来,最后妹妹摘得最多,妈妈第二,我最后。——

四年级《摘草莓》

【片段二】今天我和朋友们一起玩,我们玩钓鱼。我们拿起鱼杆

和鱼钩和鱼食就出发了。我们放好鱼杆就去玩了。后来回来什么也没钓到,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就马上改了过来。我们又钓了起来。后来

业务讲座

材 料

2015.10.15

我高兴地回家了。——五年级《钓鱼》

【片段三】我们先分两队,后再玩一对,黄队一队,红队一队。我们开始了,我看着球,我一下子就提到了球后一踢,球飞向了黄对的护门员,他没有捉住。——五年级《足球》

从这三位小学生的习作片段,我们不难发现片段中有多处出现了语病、错别字,而且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词语和表现手法,语句干涩,毫无生气,似在记一本流水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部分老师(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对单元习作教学的方法还是“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以致于学生在片段写作知识的掌握和方法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令人担忧。反思往日的单元习作教学,我们应该不断地叩问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教师还是学生原因?

那么影响小学生习作片段描写不生动的原因有哪些呢?若从习作教学过程来归因的话,我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枯燥无味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1)要求不明确,心态显虚浮

第一学段“写话”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可从第二学段开始,单元习作和考试题目都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学生还是依照“写话”的要求进行“习作”,导致习作内容与习作要求相距甚远。无论是课堂作文、回家作文,或是考场作文,往往都

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临时应付的文字,一落笔就恨不得马上写完,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够写出好文章来,这样的文章,连自己都不能打动,如何去打动别人?究其原因,固然有少数学生是由于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表达不清,而更多的是学生对于本学段的习作要求不明确,因而学生描写的作文的片段无生机可言。

(2)内容不具体,常言之无物

从以上三个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都没有把所描述的内容写具体。这也是小学生作文中常存在的一个通病,它以潜能生的作文更为明显。《课标》要求五年级学生“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300—400字的习作”。这个要求让学生倍感吃力。有的学生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许多学生就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写出来的作文字数就是在二、三百字之间。而且这样的作文内容空洞粗浅,描写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过,常常东一句、西一句,写不出重点。如描写人物写法单调,表现不出人物的品质特点;写事未能详细描述出事件的具体经过以及表现事情蕴含的意义道理;写景或写物未能有顺序或抓住某方面进行深入的叙述,以表现景物的特点。

(3)缺观又少察,同拘一格多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小学生们通常都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在:①、观察没有目的。多数学生观察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②、观察没有顺序。观察人、事、景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整体到部分……学生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造成作文时思

维混乱,没有条理。 、观察没有重点。在对事物的全貌有了了解之后,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中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深入、反复的观察。与城市孩子对比,农村学校孩子作文还是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作文的事例通常不典型、不新鲜;描写事物也不生动、不具体,想象不丰富。情节类似,细节描写粗糙,语言枯燥,感受不深刻。

第二方面,对于教师来说——教得事倍功半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1)重阅读分析,轻片段训练

现行使用的教科版小学语文课本都是把作文训练放在每一单元课文阅读之后,本来很连贯的训练内容分散到各单元之后就只有一两页的文字,而教学参考资料也没有作任何要求,只有几句参考意见。(课时安排三节)即使是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的训练要求也很笼统,且时间明显不足。因此教师学生都有一种倾向──重阅读分析,轻片段写作训练。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写作训练,无论效果如何,都很少重复训练了。作文训练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作业份量的一种形式。写作与阅读联系不大,片段训练的课时仍偏少,有很大的随机性,缺乏系统的片段训练,使学生作文训练形式化。

(2)忽视年级衔接,目标模糊不清

农村小学的学生习作水平的低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与指导上学段与学段之间断层,不注意衔接。三年级跨入了作文的门槛,教师的心目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意识:第二、第三学段学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