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经典文献研读

合集下载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爱德华·吉本自传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爱德华·吉本自传

The Catholic Friars were Singing Vespers
The Roman Temple of Jupiter

At the outset all was dark and doubtful; even the title of the work, the true era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Empire, the limits of the introduction, the division of the chapters, and the order of the narrative; and I was often tempted to cast away the labor of seven years. The style of an author should be the image of his mind, but the choice and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爱德华·吉本自传
1
2020/11/26
About the Author
Edward Gibbon (1737~1794) was an English historian. He was born in Putney (普特尼), near London, of a prosperous family. He had little formal education but read enormously and omnivorously (无所不及的;什么都读的). In 1752, he was sent to Magdalen College, Oxford (牛津大 学莫德林学院), but withdrawn from it in 1753

世界史必读书目

世界史必读书目

世界史必读书目世界史必读书目有哪些?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世界史必读书目,希望您喜欢!世界史必读书目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著,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2、《历史》(上下册)(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3、《泰晤十世界历史地图集》[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刘家和等译,三联书店1982年版4、《中世纪文化范畴》[苏]A.古列维奇著,庞玉洁、李学智译,庞卓恒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5、《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英]丹尼斯·哈伊著,李玉成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6、《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美]詹姆斯·W,汤普逊著,徐家玲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7、《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美]巴林顿·摩尔著,拓夫、张东东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8、《新史学》[法]勒高夫、诺拉、夏蒂埃、勒韦尔主编,姚蒙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9、《全球通史》(两卷本)[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992年版10、《科学革命史》[美]伯纳德·科恩著,杨爱华等译,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本书另一译本为鲁旭东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出版,书名为《科学中的革命》)11、《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2、《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3、《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美]詹姆斯·多尔蒂著,邵文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1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A.J.P.泰勒著,潘人杰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5、《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美]保罗·肯尼迪著,王保存等译,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16、《第三次浪潮》[美]阿尔温·托夫勒著,朱志炎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17、(英)阿诺尔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8、(德)韦伯著,于晓、陈维纲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

世界历史书籍推荐

世界历史书籍推荐

世界历史书籍推荐以下是世界历史书籍推荐:1、《史记》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除“表”和“书”外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排史料的,人物传记既精彩又富有文学性,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2、《资治通鉴》在中国最好的史书排行中能与《史记》能一较高下的只有这部《资治通鉴》,本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3、《汉书》《汉书》是中国著名的史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在中国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朱买臣传》等都收录其中。

4、《后汉书》本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全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

世界古代的历史名著与文献

世界古代的历史名著与文献

世界古代的历史名著与文献在世界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不少古代名著和文献记录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世界上各个文明的智慧和经验,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资料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一些世界古代的历史名著与文献,探索它们在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成书于公元前91年,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中国古代史书之一。

《史记》以纪传体的方式,记录了上古至西汉初的历史内容,并结合了传记、志、表等形式。

它构建了丰富的史料基础,提供了古代中国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史记》在历史研究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历史著作的范本。

二、《伊利亚特》《伊利亚特》(The Iliad)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巨著,被誉为欧洲文学的源头。

它描绘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通过描述人神之间的斗争和凡人英雄的战争经历,展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命运观念。

《伊利亚特》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叙事风格,成为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于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影响深远。

三、《圣经》《圣经》是基督教的重要经典文献,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宗教文本之一。

它由犹太教的部分文献和基督教的新约文献组成,包含了宗教信仰、道德教导、历史事件等多种内容。

《圣经》不仅在宗教层面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于西方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历史背景使得《圣经》成为了社会学、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

四、《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道德教导,对于后世中国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埃及人的故事》《埃及人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Egyptians)是古埃及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埃及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君主和社会制度等内容。

历史高考知识点书推荐

历史高考知识点书推荐

历史高考知识点书推荐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历史科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个难以逾越的考验。

历史考试的知识点繁多,时间范围跨度较大,因此选择一本合适的参考书籍非常重要。

本文将推荐几本经典的历史知识点书籍,旨在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历史高考。

一、《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一本经典的历史知识点书籍,由冯友兰先生编写。

这本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

冯友兰先生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分别论述了这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对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

二、《世界通史》《世界通史》是一本涵盖了世界历史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由吴晗老师编写,并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

《世界通史》详细介绍了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当代世界的发展轨迹,深入剖析了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对于历史科目学习比较透彻的考生来说,阅读《世界通史》可以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加深对世界历史的理解。

三、《近代中国史纲要》《近代中国史纲要》是一本专门讲述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书籍。

这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写,内容系统、详实。

《近代中国史纲要》全面梳理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政治运动、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将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重新组织了历史知识点。

对于参加历史考试的考生来说,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把握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四、《古代中国史纲要》《古代中国史纲要》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由王力先生编写,对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时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通过阅读《古代中国史纲要》,考生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状况、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掌握历史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

五、《世界历史名著》系列《世界历史名著》系列是一套权威的历史知识点书籍。

这套书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包含了世界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和重要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古代史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古代史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世界上古史研究生主要参考材料专业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著作1、马克斯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61-504页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卷,第13- 87页3、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人民出版社,1963年。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3-177页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11、12、14、24章;第3卷,20、36、47章6、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143-177页7、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246-252页8、马克思:1853年6月2日给恩格斯的信,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2,第253 -257页9、马克思:1853年6月14日给恩格斯的信,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2,第268-273页10、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0 -452页11、马克思:《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原因、过程和结果】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12、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13、恩格斯:反杜林论,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7-35页*14、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09-522页1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6、恩格斯:马尔克,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51-369页17、恩格斯:论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78-531页18、恩格斯:法兰克时代,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539-599页19、恩格斯:必要的和多余的社会阶级,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15-318 页20、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27 -336页21、恩格斯:启示录,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0-16页22、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23-552页*2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01-353页24、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48-458页25、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8卷,第610-623页26、恩格斯:1853年6月6日给马克思的信,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58-265页27、恩格斯:1882年12月16日给马克思的信,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124-126页,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124-126页28、列宁:国家与革命,载《列宁全集》,第25卷,第371-438页29、列宁:论国家,《列宁全集》,第29卷,第428-444页30、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第一编,载《列宁全集》第1卷,第113-181页31、斯大林:论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载《斯大林文选》,第177-207页二、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与西方史学史著作1、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2、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4、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5、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1年6、米罗诺夫:《历史学家和社会学》,王清和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7、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8、田汝康、金重远选编:《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9、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0、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11、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12、施本格勒:《西方的没落》,商务印书馆,1963年13、张文杰等编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4、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插图《历史研究》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世界现代化研究历史文献选编

世界现代化研究历史文献选编

世界现代化研究历史文献选编1、现代化思想的溯源公元前3世纪柏拉图《理想国》公元前3世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516年莫尔《乌托邦》1690年洛克《政府论》1620年培根《新工具》1748年孟德斯鸠《法的精神》1637年笛卡尔《方法论》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1725年维柯《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1776年斯密《国富论》1742年休谟《人类理智研究》1816年圣西门《工业》杂志1745-1757年伏尔泰《风俗论》1817年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748-1770年“modernization,现代化”一词出现1830-1842年孔德《实证哲学教程》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841年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789年边沁《道德和立法原则》与功利主义1848年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794年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纲》1850年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1850年斯宾塞《社会静力学》1902年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1934-1961年汤因比《历史研究》1893年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1912年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1937年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2、经典现代化理论1958年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1951年帕森斯《社会系统》1964年沃德、拉斯托《日本和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1955年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1965年阿普特《现代化的政治》1955年库兹涅茨《经济增长与收入平等》1966年维纳《现代化:增长的动力》1960年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1966年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1960年阿尔蒙德、科尔曼《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1966年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1961年舒尔兹《论人力资本投资》1966年列维《现代化和社会结构》1962年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68年卡尔《现代性的测量》1963年派伊《交流与政治发展》1971年德赛《不发达社会现代化论文集》1963年拉帕隆巴拉《官僚体制与政治发展》1976年布莱克《比较现代化》1964年本迪克斯《民族国家建构与公民权利》1983年佩鲁《新发展观》1966年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1966年派伊《政治发展的诸方面》1968年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71年帕森斯《现代社会系统》1974年英格尔斯、史密斯《走向现代》(人的现代化)1986年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3、中国学者的经典现代化研究*1923年梁启超《50年中国进化概论》1993年至今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主编)1927年李达《中国产业革命概论》1993年至今章开沅《比较中的审视》、《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丛书》(主编)1929年胡适《文化的冲突》1995年胡福明(主编)《苏南现代化》1933年《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集1995年许纪霖等(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966-1971年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1973-1995年李国祁等《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1987年钱乘旦、陈意新《走向现代国家之路》1988年孙立平《社会现代化》4、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1950年普雷维什《拉美经济发展和它的困难》1973年卡多索《关于依附发展》1957年巴兰《增长的政治经济学》1974年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1969年弗兰克《拉美的资本主义与不发达》1979年弗兰克《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1970年多斯桑托斯《依附的结构》1979年埃文斯《依附发展》1972年弗兰克《不发达与革命》1982年霍普金斯《世界体系分析》1973年阿明《不平等的发展》5、后现代思潮和后现代化理论1962年德勒兹《尼采与哲学》1987年鲍曼《立法者与诠释者》1967年德里达《文字与差异》与解构主义1987年哈桑《后现代的转向》1970年福柯《知识考古学》1988年格里芬《后现代精神》1973年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92年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1979年利奥塔《后现代状态》1992年克茹克等《后现代化:发达社会的变化》1981年鲍德里亚《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997年殷根哈特《现代化与后现代化》6、新现代化理论一般理论专题研究1985年胡伯“生态现代化”1962年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1986年贝克《风险社会》和再现代化1972年梅多斯《增长的极限》1990年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1977年波拉特《信息经济》1991年查普夫《现代社会的现代化》1980年托夫勒《第三次浪潮》1994年查普夫《现代化与社会转型》1985年堺屋太一《知识价值革命》1994年贝克《自反性现代化(再现代化)》1987年联合国《我们的共同未来》1997年至今贝克《第二现代性》丛书1993年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1999年至今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丛书》1994年斯特尔《知识社会》2000年贝克《自由与资本主义》1994年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2000年《环境政策和规划》杂志“生态现代化”特集1995年洛奇《全球化的管理》2003年何传启《东方复兴:现代化的三条道路》1996年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8年联合国科技委员会曼赛尔和温恩《知识社会》1998年吉登斯《第三条道路》7、与现代化研究相关的专题报告2001年至今中国现代化报告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系列1978年至今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系列1990年至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系列。

世界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士生是第二作者,也视为该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其它事宜,按照《武汉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资格论文的暂
行规定》(武大研字[2013]13 号)执行。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并所有课程成绩达到 B 以上,在满足
提前毕业
正常毕业申请学位资格论文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至少以第一作者(独 立完成)在 SSCI、A&HCI 源刊上或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科学奖励期刊上
中古史
古罗马史专题
Special Topics on Ancient 2 36 2
Rome
欧洲中世纪史专题
Special Topics on Medieval 2 36 2
Europe
学 英国史专题
Special Topics on English 2 36 1
History

Seminar on Late Medieval
学 学 开课 备注
分 时 学期
2 36 1 公共必修
2 36 1
各方向同 2 36 1
学根据导 师意见选 2 36 2 择语种 2 36 1
拉丁文(高级)
Advanced Latin
2 36 1
古希腊经典著作研读 Studies on Ancient Greek 2 36 2 世界上古
Classics
士研究生学位期间,还应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至少 1 次。
在本学科经典文献目录中,有选择性地开展文献研读工作,文献阅
经典文献阅读
读量不得少于 100 篇,其中研究方向相关论文不得少于 50 篇。在每学期 学术研究进展汇报和学科综合考试中,应能体现对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
经典文献的掌握。
实习实践

世界史资料(革命、改革、文献等)

世界史资料(革命、改革、文献等)

一、世界历史上的政治变革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法国大革命(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美国内战(19世纪)——近代史革命【俄国二月革命(20世纪)、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20世纪)——不考虑结果】无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社(法国、19世纪)(失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从理论到实践)——近代史俄国十月革命(20世纪)——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从理想到现实)——现代史奴隶制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古代希腊、雅典城邦、公元前5世纪)——古代史封建性质改革:查理﹒马特改革(法兰克王国、8世纪)——古代史、大化改新(日本、7世纪)——古代史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世纪)——近代史资产阶级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近代史、改变了社会性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罗斯福新政(美国、20世纪)、卡德纳斯改革(墨西哥、20世纪)——现代史、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革:新经济政策(苏俄、20世纪)现代史赫鲁晓夫改革(苏联、20世纪)、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20世纪)、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20世纪)——失败(1(2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卡德纳斯改革(3革命)俄国1861、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历程)(改革)(4(51861年农奴制改革(6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二月革命)(7改革:伯里克利改革、查理﹒马特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俄国(8:克伦威尔、罗伯斯庇尔(拿破仑)、华盛顿、林肯(9: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罗斯福、卡德纳斯(10)世界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的领导人(成功的改革家):孝德天皇、明治天皇——日本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列宁——俄国罗斯福——美国卡德纳斯——墨西哥(拉美)伯里克利——古希腊二、世界历史上的文献(一)法律文献古巴比伦王国(西亚):《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大一学习资料之《世界古代史》参考文献和复习思考题

大一学习资料之《世界古代史》参考文献和复习思考题
7、米辰峰主编:《世界古代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朱龙华著:《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9、陈隆波,罗静兰合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部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第1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大一学习资料之《世界古代史》参考文献和复习思考题
导言部分
参考书目:
1、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2、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3、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4、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97年。
7、名词解释:哈拉巴文化;种姓制度;阿育王;顺世论派;《吠陀》;大乘佛教;乾陀罗艺术。
第五章 古代希腊
参考书目: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四、五章,人民出版社,1972年。
2、塞尔格耶夫:《古希腊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
3、顾准:《雅典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2年。
12、比德:《英吉利教会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
13、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
14、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1996年。
15、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诺曼征服对英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2、简述英国国会的形成过程。
7、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8、塔西陀:《历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

大学历史经典文献读书心得

大学历史经典文献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历史经典文献读书心得篇一:大学历史必读书1.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八册),中华书局1960年代至1980年代出版或多次重印。

2.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3.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4.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1卷),中华书局1992年。

5.徐旭生:《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1年。

6.刘起釪:《古史续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7.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8.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9.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

1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1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XX年。

《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12.荣新江:13.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14.韩儒林:《元朝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下),中华书局1981年。

16.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

17.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

18.[美]余英时:《戴震与章学诚》,三联书店2000年。

*************************************************** *******************1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

20.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78年。

21.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2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5年。

23.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四卷),中华书局1991年。

十大必读史书排行榜

十大必读史书排行榜

十大必读史书排行榜
1.《史记》:中国古代史纪传体文献,为中国史学、文学、哲学
重要经典之一。

2. 《罗马帝国衰亡史》: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所著,对罗马帝国衰亡原因做出了深入的探讨。

3. 《世界史纲》: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劳德尔所著,是一本概括世界历史的著作,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著作之一。

4.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史书,由司马光撰写,记录了从黄帝到南宋紹熙朝时期2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5. 《战争与和平》: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著,描写了俄国社会的生活和战争时期的种种悲剧。

6. 《荀子》: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荀子所著,对人性、政治、伦理等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探讨。

7. 《封神演义》:中国古代小说,描写了商末周初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8. 《古代希腊史》:英国历史学家乔治·格罗夫·格鲁·汉特所著,详细介绍了古希腊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9. 《资本论》: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所著,是一部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问题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10. 《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和英雄人物,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 1 -。

历史学必读书目

历史学必读书目

历史学必读书目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事件的学科,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遗址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历史的人来说,阅读一些经典的历史学著作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几本历史学必读书目,希望能给大家的历史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1.《史记》——司马迁著《史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之一。

作者司马迁以生动的笔触和深入的思考,将中国历史分为了纪传体的27个篇章,记载了从上古传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

《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文学艺术的经典之作。

2.《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著《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该小说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来展现战争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战争与和平》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学的参考书,它深入而全面地展现了拿破仑时期的欧洲社会和政治形势。

3.《资本论》——卡尔·马克思著《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的重要著作。

马克思在此书中详细阐述了商品、货币、资本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

《资本论》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历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4.《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著《人类简史》是以科学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的一部著作。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通过对人类进化、农业革命、科技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

《人类简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概念呈现给读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全貌。

5.《西方的衰落》——爱德华·吉本著《西方的衰落》是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对西方文明兴衰历程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读后感2700字》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读后感2700字》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读后感目录《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读后感 (1)一、历史对今天充满启示 (1)二、对书中关于中国历史描述的思考 (2)三、个人心得 (3)四、总结 (3)参考文献 (3)一本书中总有那么一段让人映像深刻的剧情,也总有一两句令人映像深刻的话从耳边冒出。

人类究竟是食物采集者还是食物生产者?历史对今天的启示人性的本质又是什么?历史对今天的启示,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这些都是读过《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读者耳熟能详的的话语。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的经典著作《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这本书前后一共被修订了7次,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来的世界》两册,整本书旁征博引、一气呵成,历史感和线条感非常到位,同时斯塔夫里阿诺斯斯塔夫里阿诺斯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涵盖了人类文明从古到今的演变及其特点。

通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不仅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有了了解,也加深了我对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思考。

一、历史对今天充满启示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历史学家《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描述了史前至21世纪的世界历史。

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著名的古希腊几何学家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又以高度现实感的语言引领读者思考,令人手不释卷,大开眼界。

尤其是讲到每个地区的历史都会附上当时全球或局部的地图,对读者整体上把握那个地区非常有帮助,印象生动并且深刻。

斯塔夫里阿诺斯始终站在史学的角度,让哲学作为事件的一员和一个侧面去反映历史的发生,两个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让哲学史系统和历史系统出现在同一条时间线上,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视角去看待一个愈加立体和丰满的真实世界。

例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讨论奴隶制社会的时候,就提到奴隶社会倾向于把体力劳动与奴隶挂钩,从而认为体力劳动有损自由民的尊严,当时的希腊知识分子几乎不事生产,也并不看重生产,希腊史上一个著名的几何学家阿基米德,沉迷研究几何学,但从来不用几何学的知识发明器械,柏拉图也将几何学和实用的方面完全分割开来,认为几何学是非物质的,智力的,而不该降为物质的,实用的东西,不该使几何学沦为奴隶从事的东西。

世界历史书籍推荐经典

世界历史书籍推荐经典

世界历史书籍推荐经典1、《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是一部代表中国纪史文献的经典,由秦国人春秋时期的学者左丘明所编撰,历时八到九度,以北宋完成。

这部载体中文,集结了春秋历史细节,收录了自秦以来而传下来的典籍材料和诗文赋以中国古代史料,得到无数读者、研究者的肯定。

春秋繁露在当今享有极高的地位,其文献价值巨大,功劳不小。

2、《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史书,有孝文帝汉文帝时摘录整理而成。

史记是以汉朝的注释和前代先行为序,由诸侯、文官等历史名人的事迹组成,以汉代为中心,囊括七个先史时代,详细记录了中国从秦代到汉武帝时期的人物、事件、礼乐、文字等历史文史料。

史记记载内容深入浅出,语言文雅活泼,理论性强,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力。

3、《百家姓》百家姓是中国古代一部经典书籍,保存了当时人们家族考据及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该书由西汉太史公臧孟谷编撰,是中国最早的社会历史研究著作,全书归纳了来自于中央统一的姓氏以及不同族裔、不同地区的姓氏分布特点,先后介绍了胡羯、鲜卑、蒙古、回族等族群的起源,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4、《考工记》考工记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由宋朝当时重臣李冼编写,专门介绍技术科技,记录日用品、农具、兵器、船只等各种神奇有趣的技术,全书由介绍和介绍等两种形式组成,做到了从细节到全局的完整性,是历史文化的不朽之宝,直到今日仍重要形势。

考工记普及专业技术,提高了生产力,对传统工艺艺术也有大量贡献。

5、《汉书》汉书是汉族官方文献,是中国古代经典历史著作,由汉景帝时开始编辑撰写,将政治、历史分开,后代得以续写发展。

汉书是一部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历史文献,包含新唐书等子集,是中国历史文献中名著,介绍了汉朝的各种事件及重要人物,充满用心的记载了有关的实体文献,是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

历史文献学-史学经典文献导读 教学大纲

历史文献学-史学经典文献导读 教学大纲

古籍所A历史文献学专业(B古典文献学专业)《史学经典文献导读》课程大纲(The guide of classical history documents)一、课程目标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而史学经典文献那么为其中之灵魂。

中国之历史,上下贯通延续,形成了一系列的史学文献,深刻影响和反映着历史的进程与开展。

本课程撷取中国历史上的五部史学经典进行讲授,按成书时间排列分别为: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汉书、三国志、史通,以上述几部经典为核心辅之今日之周边研究成果,力争实现如下目标:1 .引导学生熟悉如上几部史学经典文献的基本信息,包括史料来源、编纂方法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探讨和阅读使学生对这几部文献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2 .教授学生文献解读方法,使学生把握各朝代人文经济社会状况,研究历史更替的规律,从而到达对历史观的梳理和塑造,提升自身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提升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反复强化其问题意识,提升其研究表述质量,力争做到立论鲜明、论从史出、逻辑自洽、形式规范。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5专题。

专题名称该经典文献之书名,每个专题通过多个课时的分配,主要以讲授与研讨的方式呈现。

专题1:古本竹书纪年4 .版本推介(1)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2)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3)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定》(4)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5 .讲授要点(1)《古本竹书纪年》的出土与流传(2)《古本竹书纪年》的辑佚研究(3)历代《古本竹书纪年》研究综述。

6 .研讨主题《古本竹书纪年》与《今本竹书纪年》的比拟。

7 .参考文献(1)张心澄:《伪书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年。

(2)陈梦家:《六国纪年》,北京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

(3)朱希祖:《汲冢书考》,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4)曹书杰:《<竹书纪年>综论》,历史文献研究2007年。

专题2:史记1 .版本推介(1)刘宋裴驷:《史记集解》(2)唐司马贞:《史记索隐》(3)唐张守节:《史记正义》(4)百衲本《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5)洸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2 .讲授要点(1)《史记》的材料来源与文献使用方法(2)《史记》的体例与版本系统(3)《史记》的残缺及历代的补窜问题(4)《史记》研究综述3 .研讨主题《武帝本纪》的真伪问题。

《世界历史》2005-2009年的文献计量分析

《世界历史》2005-2009年的文献计量分析
第 2 卷第 l 9 期
20 11 年 1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会科学版 ) 社
J u n lo o h n Un v r iy ( o il ce c ii n o r a fF s a i e st S ca in e Ed t ) S o
NO 1 Vo . 9 . 12
关 键 词 ; 者 ; 文 ; 计 ; 析 作 引 统 分
中 图分 类 号 : 5 G2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0 8 2 1 ) 10 8 — 4 1 0 — 1 X( 0 1 0 — 0 90
《 界历 史 》 中 国社 会 科 学 院 世 界 历 史 研究 世 是
史 家 论 坛 1
1 O


统 计 对 象
研 究 综 述



1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8
来 稿 摘 登
书 评 读 史 札 记 学 术 报 道
书讯 总论

1 7 1 l 9
l 4 5

l 9 2 2 5
2 0 2

1 8 3 2 3
3 , 充 分 说 明 《 界 历 史 》 常 重 视 学 术 性 。 l 这 世 非
态 。( ) 4 与时俱 进 , 握 时代脉 搏 , 据 时代发 展 的 把 根
需 要 , 时 推 出新 栏 目, 收 到 较 好 的 效 果 , 及 并 如 20 0 5年为纪 念反 法西 斯 战 争胜 利 6 O周年 , 出纪 推 念 专栏 , 文 9篇 ; 0 8年 推 出 专 访栏 目, 绍 国 发 20 介 外 有名 的世界史 专家 。

人教版九上世界史的主要参考文献

人教版九上世界史的主要参考文献

人教版九上世界史的主要参考文献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9.
2、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
3、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商务1983.
4、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
5.卢哲夫译《世界原始社会史》上海艺文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6、张荣译《新石器时代世界最早的农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7、[美]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
8、《世界原始社会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9、[美]房龙、周炎《人类的故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10、雷升《上一次文明》(上、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11、姚乐野等译《史前世界》成都地图出版社,2001年
12、周启迪《世界_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3、米辰峰《世界古代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4、李植栅《宏观世界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5、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6、崔连仲《世界史》(古代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

17、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8、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
19、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重庆出版社,1986.。

世界史

世界史

1.史前时代血缘家族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是血缘家族。

在血缘家族中,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

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而祖先和子孙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则排斥了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和原始群的杂交相比,这种婚姻形态无疑是一大进步。

在血缘家族内部,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

为了寻找食物,整个集团不得不经常过着游荡的生活,因此集团与集团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血缘家族存在的时间很长,大致上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

农村公社经过两次社会大分工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趋于个体化,以前需要大家族集体力量耕种的土地,已经可以由少数人完成并获得生活资料。

个体生产的可能性和私有制的发展,以及私有观念的加强,使大家族发生分裂。

从而形成了以一夫一妻为基础,由夫妻与子女所组成的个体家庭独居。

某些家庭迁居与没有血缘的人杂居,形成了以地域结合起来的农村公社。

农村公社破坏了氏族的血缘关系,同时保留公有制的残余,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社会组织。

军事民主制在氏族社会制度解体到国家产生的过程氏族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出自共同的祖先。

他们往往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记。

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禁止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甚至禁止与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婚配。

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

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会议决定。

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

氏族是相信有共同祖先的一群人,一般具有共同的图腾.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农业革命的影响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历史文化学习计划

历史文化学习计划

历史文化学习计划参考价值:★★★★★概述:历史文化学习是培养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了解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人类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强自我修养,并从中获取人生智慧与启示。

本文将介绍一个历史文化学习计划,旨在帮助学习者达到全面、系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一、学习目标1.全面了解世界历史:从古代到当代,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特征。

2.深入挖掘本国历史文化:掌握本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

3.跨文化比较:学习不同文化间的对比与交流,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

4.研读典籍与经典著作:阅读重要历史文献、经典著作,感受历史长河中智慧的闪光点。

二、学习内容1.历史背景知识:通过系统学习世界各国的历史背景知识,包括战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2.重要历史事件:深入研究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政治革命、社会运动、科技革新等,了解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文化传统鉴赏:学习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欣赏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4.人物与思想研究:选择一些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与他们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从中获取人生智慧。

三、学习方法1.图书阅读:通过阅读历史学家的著作、学术研究和历史传记等,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文献研究:深入研究历史文献与史料,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溯源与分析。

3.参观考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和纪念馆等,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4.讨论交流:与学习者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扩展视野,激发思考。

四、学习时间安排1.每周安排固定学习时间,力求持之以恒。

2.利用碎片时间,如等车、午休等,进行短时间的阅读或复习。

3.结合旅行计划,选择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

五、学习评估1.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节点。

2.定期进行学习笔记的整理与总结,检查学习进展。

3.参与历史文化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中的预测摘要:本文从下列角度思考历史学是否可以预测未来。

这些角度包括:历史学科与自热学科的区别、历史学能否积累经验教训、总结规律,能否预测未来及其预测时应注意的事项等。

表达个人对“历史学是否有规律,能否预测未来,如果能应该注意哪些方面?”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历史学规律预测个人认为,自然科学在规律和预测方面具有说服力,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更多地带有相对主义。

但是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表现出向社会科学靠近的倾向。

历史学要想做到预测未然,就必须拥有本学科的规律。

而规律是来自已然的。

正如自然科学是对重复事件观察得出所谓的结论乃至规律,历史学也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历史学家通过人和事件之间的互动,世世代代积累对历史发展的看法,形成历史观,如此,人类掌握“规律”(更准确地说,是对客观规律的范式理解),可以预测未来。

当然这种预测是概然的,没有在物理学中那样通过公式推理般精确。

而且,还需要注意预测的技巧。

历史学与自然科学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如物理学、生物学等迅速发展,出现了牛顿、达尔文等等一大批科学家,他们总结出所谓的规律,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大大促进生产力进步,使人类历史大步前进。

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社会科学看到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就要模仿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功案例,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

但对历史学能否像自然学科那样准则预见未来,至今也毁誉不一。

但是,由于现当代自然科学发展,如爱因斯坦对牛顿经典力学的批判继承并发展,人们对自然科学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这样,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距离”变近了。

在自然科学中的进行实验的理念是:在相同的情况下会出现相同的事物。

在人工隔离和人工控制的前提下,对实验进行重复性的观察就可以得出结论。

1而这在社会学中是不适用的,在社会历史中没有完全一样的条件,上一次实验的结果就改变了下一次实验的条件,第二次进行的条件必定会受到以前已经进行过了这一事实的影响。

社会象一个有机体,具有记忆自己历史的能力。

即使这方法适用于历史学也没有用处不大,因为人工隔离恰好改变了历史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人。

社会中的事情可能有相似的,但都是独一无二的,难于归纳总结。

社会历史领域的现象要经过深入的由表及里、去繁取宏的本质抽象,才能把握重复性,1【英】卡·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何林、赵平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01而且性质上重复不等于历史的重演,其运动条件不一样,结果总会不同。

因而是概然的。

1社会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而人类是最复杂的,不光包括体质构造生理反应,还有各种行为,其中意志最活跃难于把握,所以社会历史发展具有极端复杂性。

正由于社会历史是复杂的,人们在努力使历史学向科学靠近的同时,也产生“历史学是特殊的,要独立于自然科学”的怀疑。

恩格斯把人的认识领域分为三大领域:非生物界同时又能靠数学方法处理的科学、研究生物机体的科学、按历史顺序和现在结果来研究人类社会、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的历史科学。

规律体现的一个基本要素是重复性。

第一领域重复性最强;生物界重复性变化不大,古人和今人在身体上区别不大;第三社会领域重复性是这样的“情况的重复是例外而不是通例”而且所谓的重复是在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此,三者重复性越来越弱,相对性越来越突出。

这样来看,历史学要想达到自然科学的预测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但相比于近代科学,20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更像社会科学。

发展中的科学本身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科学家同样不再热衷于执求规律了,那些影响我们生活的科学规律实际上是对一种可能性的陈述,在相似的条件下才能重复成功发生。

科学上也羞于说什么规律了,而是更看重假设。

科学家所获得的发现,所得到的知识不说靠建立精确且全面的规律体系得到的,而是靠提出假设得到的,这种假设为新的探索开辟了道路。

这样,自然科学也习惯了对观察的实验进行描述,提出假设,形成范式来指导生活。

而不是建立一整套的体系。

科学在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上前进,通过原则与事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reciprocal)作用就把结果向新的发现推进了。

爱因斯坦也承认他的学说来源于假设。

提出假设,然后证明或证伪,不断地进行修正以更好地指导生活。

物理学上的“不确定原理”也表明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是暂时的。

在这一点上,自然科学逐渐向社会科学靠近。

历史学是现在的历史学家与过去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进程、对话。

2历史学家在研究中所使用的假设与科学家所使用的假设的地位似乎极其类似。

二者采取的研究方法没有本质不同。

如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就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猜测和和合理假设,而非历史规律。

历史分期,历史划分地理区域都是假设。

这样,历史就和科学越来越相似。

虽然这种效果不是由历史学提高了自身客观性达到的,而是自然科学真理的相对性增强。

但无疑也是人类认识提高的体现。

现在看来,自然科学和历史学具有了明显相似性。

历史学家的世界如同科学家的世界,是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解释的模型。

1赵轶峰《学史丛录》,中华书局,2005-012【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陈恒译,商务印书馆,2007-06历史学能否提供教训历史学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解决这个问题是解答历史能否提供教训的前提。

历史运动的必然性比较强,人们为了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创造就要总结经验教训。

这是总结历史教训的必要性。

同时人有习得性、社会获得性,人类靠社会获得性就会形成对以往历史事件经验教训的积累,并把学到的东西创新利用。

这是形成历史教训的可能性。

历史学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问历史学是否提供教训。

如果历史发展过程是必然的或者必然性较强,我们就可以从以往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参与到历史进步中去。

相反,如果历史完全是偶然的,人类就没有掌握历史运动的可能性,总结经验教训就没有价值了。

在历史运动中,必然性和偶然性所占比重孰轻孰重?个人认为,客观历史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所占比重,是一个“度”的概念。

一般说来,必然性要明显些。

必然性并不等于必然,“历史的必然”指历史某一趋向运动、可能性大,但并非舍此无他。

偶然性,即随机因素,是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变动不居而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有时造成必然性偏离有时甚至改变原有趋势。

而有些所谓的“偶然性”只是因为我们目前无法认识或认识不清,而被当做“偶然”,事实上是必然的。

例如行星,人们以前不知道它的轨道而命名为“行”星。

后来知道行星除了公转还有自转,有自己的确定轨道。

客观历史具有必然性还是偶然性,是一个“度”的概念。

在宏观上,必然性明显,越具体的事件,偶然性越强。

我们考察社会运动一般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必然性是比较强的,总结教训是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那人类是否重视经验教训的总结呢?很明显,从历史认识论上来说,在中国古代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我不可不监(鉴)于有夏,亦不可不监狱有殷”,“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得可资,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

故治之所资,为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

”1外国历史学家中,E·H卡尔说过“只有借助于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在。

使人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增加掌握现在社会的能力,这就是历史的双重作用。

”可见古今中外都认为历史运动是可以提供经验教训的,历史学概括也是为了从历史中学到东西,把从一整套事件中归纳出的教训应用到另一套事件中去。

人类能否掌握历史事件的教训经验呢?本人认为,人类是可以积累历史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

不同于生物界进化的遗传性,人有习得性、社会获得性。

人类繁衍除了继承生物体1转引自姜义华等著《史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01上遗传基因,似乎也在代代继承着“文化基因”,人类正是靠这种社会获得性对以往历史事件经验教训进行积累,并把学到的东西创新利用,推动历史发展。

这样历史主体(人)发生了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情况就改变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创新地运用以往的经验教训。

而且历史发展呈加速趋势,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变化远非封建时代可比,从猿猴进化为人的漫长时期直至今天网络时代、“地球村”,谁能否认历史发展的节奏在变快,不可思议地快?这离不开人类对历史经验的积累和利用。

这是形成教训的可能性和功能性。

人类对客观历史进行概括,形成历史认识,也是为了从历史中学到东西,把从一整套事件中归纳出的教训应用到另一套事件中去。

那种认为历史无教训的想法是错误的。

历史是否具有规律谈及客观历史的规律,在定义上有作为客观实在的规律和作为认识结果的规律的区别。

本文论及后者。

历史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整理、重构、提炼是可以概括出对客观规律的范式归纳的。

规律发挥作用是需要条件的,人类可以通过掌控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增强顺应规律或控制规律发挥作用的能力。

在历史学上,“规律”这一概念有作为客观实在和作为认识结果的不同。

1客观实在的规律指的是历史规律本身,它或者有,人类一直寻求对之的合理解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体现了对历史的客观规律的追问。

或者根本不存在。

而认识结果上的“规律”是对客观规律的描述,是一个范式,可能对,可能错,也可能部分对或错。

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猜测和描述的结果。

我相信客观规律的存在,甚至那是神秘力量操纵的规则。

更进一步,人类的智慧是可以运用范式对客观规律进行描述的。

恩格斯把人类认识领域分为三大部分,前两个为(1)非生物界同时又能用数学方法处理的一切科学如物理学,(2)研究生物机体的科学(3)“按历史顺序和现在的结果来研究人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法律形式和国家形式以及它们的哲学、宗教、艺术等等这些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历史科学”。

2不同于前两个领域,第三社会领域重复性是这样的“情况的重复是例外而不是通例”而且所谓的重复是在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发生的。

历史上绝对重复的事情极少发生,因为有历史意识的人士那位在第二次演出中已经意识到第一次演出结局的主人公,主人公的行为受囿于他的意识。

例如,布尔什维克选择斯大林而不是托洛斯基,因为有人鉴于托洛斯基似拿破仑,斯大林最不似拿破仑。

历史学缺少重复性,而规律体现的一个基本要素是重复性。

这样看来,历史学要总结出1赵轶峰《学史丛录》,中华书局,2005-012转引自同上像物理公式般的范式是不可能的,但并不至于陷入不可知论。

社会历史的规律是概然的。

对社会历史领域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由表及里、去繁取宏的本质抽象,从中把握重复性,再经过分析、归纳等一系列复杂工作,可以建立概然的范式。

这个范式一定程度上描述出客观规律,可以知道人类活动。

这里所谓对“规律”的“范式总结”是我们在事件重复中归纳的,只能限于已知,根本难以穷尽同类所有事物,尤其是未然而逻辑上同类的,所以结论并非对该事物性质、规律上严格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