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俱下汉英成语双解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全册成语汇总(拼音+解释)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全册成语汇总(拼音+解释)

万象更新 wàn xiàng gēng xīn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零七八碎 líng qī bā suì零碎、不成系统。

青面獠牙 qīng miàn liáo yá青面:泛青色的脸。

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

形容面貌凶恶。

随心所欲 suí xīn suǒ yù随:听任。

欲:希望,想要。

任凭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一无所有 yī wú suǒ yǒu一:一概,完全。

什么都没有。

哄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哄:好多人同时发出声音。

指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起来。

两面三刀 liǎng miàn sān dāo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在暗地里使手段害人。

各式各样 gè shì gè yàng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

地广人稀 dì guǎng rén xī土地广阔,人烟稀少。

垂涎欲滴chuíxiányùdī涎:口水。

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多形容非常嘴馋。

也形容看见了别人的东西眼红,很想得到。

身无分文 shēn wú fēn wén形容非常贫困。

独出心裁 dú chū xīn cái心裁:心中的构思、设计。

原指诗文的构思、安排独特新颖。

现在泛指独自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来。

万事如意 wàn shì rú yì如意:符合心意。

指一切事情都符合心意。

开山鼻祖 kāi shān bízǔ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能歌善舞 néng gē shàn wǔ擅长歌舞。

不时之需 bù shí zhī xū不时:说不定的时候。

一目十行成语解释

一目十行成语解释

一目十行成语解释
一目十行成语解释
【词目】:一目十行
【拼音】:yī mù shí háng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

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宋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行,不能读作“xínɡ”。

【成语辨形】:目,不能写作“木”。

【成语辨析】:一目十行和“走马观花”;都有“不求甚解”的意思。

但一目十行偏重于“十行”而“不求甚解”;也有速度快的含义。

【近义词】:十行俱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反义词】:慢条斯理、老牛破车、蜗行牛步
【成语例子】: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英语翻译】:read ten lines of writhing with one single glance
【成语谜语】:最厉害的'目光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

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

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

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求15个成语,要有解释和词性

求15个成语,要有解释和词性

求15个成语,要有解释和词性求15个成语,要有解释和词性1、一目十行【拼音】:yī mù shí háng【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

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

”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用法】:用作褒义。

可形容读书快或不求甚解。

一般作谓语、状语。

2、独断专行dúduàn zhuān xíng[释义] 断:决断;做决定。

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形容行事不民主。

[语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别人一定还要请示督抚;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用法] 用作贬义。

多指拒绝意见的家长式的不民主作风。

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

3、独当一面dúdāng yīmiàn[释义] 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形容精神强干;有本事能力。

[语出] 《汉书·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用法] 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4、贤妻良母xián qīliáng mǔ[释义] 既是丈夫的贤慧的妻子;又是孩子的善良的母亲。

旧时用以称赞女子贤淑。

[用法] 用作褒义。

一般作宾语、定语。

5、任人唯贤rèn rén wéi xián[释义] 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

[语出] 《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用法] 用作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

6、暗箭伤人àn jiàn shāng rén[释义] 暗中射箭杀伤别人。

[语出]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三章:“张宗章、褚玉璞也有电话表示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决不暗箭伤人。

”[用法] 用作贬义。

【学霸整理】高中必备常用高频成语专题练习大全含解释

【学霸整理】高中必备常用高频成语专题练习大全含解释

高中高考考试成语大全整理(含解释)1、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

2、鬼使神差——差:chāi,派遣,指使。

古人对于一些很凑巧的事情,不能科学地加以解释,就认为是鬼神在暗中指使。

比喻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于意外。

3、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4、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

5、筑室道谋(贬)——比喻做事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东问西问,事情终于办不成。

6、蓬荜增辉——也说“蓬荜生辉”。

蓬荜:bì,即蓬门荜户,用蓬草、荆竹树枝编成门户的房子,形容房子的简陋。

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题赠给自己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7、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8、稗官野史——稗(bài)官,古代的小官。

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9、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

10、罪不容诛——罪大恶极,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罪行,是非杀不可。

不要理解为犯的罪还没有到杀的程度。

11、一蹴而就——蹴:cù,踏。

就:成功。

形容轻而易举。

12、难言之隐——隐: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

指难以说出的事物或原因。

13、不以为然——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

14、焚膏继晷——晷:guǐ,日影。

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15、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16、等闲视之——按平常的事情看待,不加重视(多用于否定句)。

常误用于肯定句中17、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18、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19、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等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20、不名一文——亦作“不名一钱”。

名:占有。

一个钱也没有。

21、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

22、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

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23、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热点成语】高考必备高频成语重点资料(大全)

【热点成语】高考必备高频成语重点资料(大全)

高中高考考试成语大全整理(含解释)1、美不胜收——胜:尽。

收:接受。

美好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2、养痈遗患——痈:yōng,一种毒疮。

患:祸害。

对自己身上的痈不加治疗,给自己留下祸害。

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结果害了自己。

3、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

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势力。

傅,添加。

4、喧宾夺主——喧:大声嚷嚷。

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还要大。

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5、乐不思蜀——三国蜀后主刘禅“此间乐,不思蜀”。

用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有贬义。

6、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7、半青半黄——庄稼半熟半不熟。

也用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

8、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也指写作时要排除俗套,努力创新。

9、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比喻本质不好,而装扮得很像样。

10、上行下效——贬义,上级或长辈怎么做,下级或晚辈就跟着学。

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11、汗牛充栋——汗牛:指用牛拉车运书,牛累得出汗。

充栋:指书堆满屋子,一直顶到屋梁。

形容书籍极多。

12、楚楚可怜——形容年轻女子娇弱可爱,不能误解为可怜。

13、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14、鞭辟入里——形容言词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

15、耳濡目染——濡:rú,沾湿。

染:沾染。

经常接触就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16、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

彼此互相玩弄手段。

17、道貌岸然(贬)——神态庄严。

常含讥讽意。

18、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

指特别看重和优待。

有时也指用另外的眼光来对待,含有歧视的意思。

19、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不是“反击”。

20、门户之见——门户:派别;见:成见。

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

21、进退维谷——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22、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

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到24课成语解释

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到24课成语解释

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到24课成语解释第22课:《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坚(jiān)持(chí)不(bú)懈(xiè):坚决进行,不松懈。

千(qiān)辛(xīn)万(wàn)苦(kǔ):形容非常辛苦。

风(fēng)餐(cān)露(lù)宿(sù):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夜(yè)不(bù)成(chéng)眠(mián):形容焦虑、担心的情形。

精(jīng)疲(pí)力(lì)竭(jié):形容非常疲劳。

闷(mèn)闷(mèn)不(bú)乐(lè):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毛(máo)骨(gǔ)悚(sǒng)然(rán):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耀(yào)武(wǔ)扬(yáng)威(wēi):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洋(yáng)洋(yáng)得(dé)意(yì):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怏(yàng)怏(yàng)不(bù)乐(lè):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姗(shān)姗(shān)来(lái)迟(chí):形容来的很晚。

忧(yōu)心(xīn)忡(chōng)忡(chōng):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疲(pí)惫(bèi)不(bù)堪(kān):形容非常疲乏。

鲁(lǔ)莽(mǎng)大(dà)胆(dǎn):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很轻率。

念(niàn)念(niàn)有(yǒu)词(cí):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语(yǔ)无(wú)伦(lún)次(cì):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七年级下语文成语解释

七年级下语文成语解释

七年级下语文成语解释1、人(rén)迹(jì)罕(hǎn)至(zhì):人的足迹很少到达。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2、人(rén)声(shēng)鼎(dǐng)沸(fèi):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沸,水开。

3、来势汹汹(láishìxiōngxiōng):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汹汹,猛烈.4、荒草(huāngcǎo)萋萋(qīqī):形容杂草丛生的样子。

5、九(jiǔ)曲(qū)连(lián)环(huán):本意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现在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6、回(huí)环(huán)曲(qū)折(zhé):指山路,道路,或水流曲折,蜿蜒. 常比喻事情不顺利。

7、亦(yì)复(fù)如(rú)是(shì):也是这样。

8、可(kě)歌(gē)可(kě)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可,值得.9、鲜(xiǎn)为(wéi)人(rén)知(zhī):很少人知道。

鲜,少.10、当(dāng)之(zhī)无(wú)愧(kuì):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

11、锋(fēng)芒(máng)毕(bì)露(lù):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12、家(jiā)喻(yù)户(hù)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喻,明白,知晓.13、妇(fù)孺(rú)皆(jiē)知(zhī):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很多。

皆,都.14、马(mǎ)革(gé)裹(guǒ)尸(shī):指军人战死战场。

15、鞠(jū)躬(gōng)尽(jìn)瘁(cuì),死(sǐ)而(ér)后(hòu)已(yǐ):指小心谨慎献出自己的一切直到死亡。

高中语文必修二成语及解释

高中语文必修二成语及解释

高中语文必修二成语及解释
以下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的部分成语及解释:
1.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跑过一样。

2.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3. 死得其所:形容某人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当得起某种评价。

4. 化为乌有:变得一无所有,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5. 微不足道:形容事物非常渺小,不值一提。

6.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7. 美艳绝伦:形容女子或花朵等美丽非凡,无与伦比。

8.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9. 门庭若市:形容来客很多,非常热闹。

10. 深居简出:形容人喜欢待在家里,不爱出门。

以上成语的解释可能不完全准确,建议查阅成语词典或相关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2021年八年级语文成语及解释大全

2021年八年级语文成语及解释大全

2021年八年级语文成语及解释大全成语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八年级语文成语及其解释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2021年八年级语文成语及解释大全,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上册成语及解释:1.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2.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3.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4.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5.一丝不苟: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6.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7.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8.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9.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10.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11.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12.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13.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有时也用来讥讽假装正经的人。

14.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15.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16.粗制滥造: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17.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18.郁郁寡欢:心情苦闷的样子。

19.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20.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21.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22.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23.黯然失色:阴暗失去光泽。

黯然,阴暗的样子。

24.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

25.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26.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7.触目伤怀:看到惨淡的光景而感到伤心。

怀,心。

28.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一目十行的意思及典故

一目十行的意思及典故

一目十行的意思及典故
“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的。

但是清代的阮元却赞成“十目一行”。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

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自】:《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

”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三儿子萧纲聪明过人,六岁时就能写文章,而且语句流畅,辞采华美。

父亲称赞他说:“我这个儿子快赶上七步成诗的曹植啦!“萧纲非常喜欢读书,而且看得极快,一眼可以看完十行文字。

萧纲读遍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学识十分渊博。

他尤其喜欢诗辞歌赋,下笔就能写出一篇,而且写得很精彩。

他办事也很干练,十几岁就能独立处理事务。

后来萧纲继承了王位,做了梁简文帝。

目下十行的成语解释

目下十行的成语解释

目下十行的成语解释
目下十行的成语解释
【成语】:目下十行
【拼音】:mù xià shí háng
【简拼】:mxsx
【解释】: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

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此人~,书穷万卷。


【近义词】:一目十行
【语法】:作谓语;指读书
【顺接】:行不从径行不副言行不及言行不履危行不由径行不由路行不知往行不胜衣
【顺接】:按辔徐行霸道横行败德辱行半路修行苞苴公行倍日并行倍道兼行倍道而行
【逆接】:案剑瞋目稗耳贩目本来面目避人眼目避人耳目播穅眯目播糠眯目不堪入目
【逆接】:目下十行目不交睫目不别视目不妄视目不忍睹目不忍覩目不忍见目不忍视。

每日词摘9

每日词摘9

每天积累一个成语shí十mù目yī一hánɡ行【这是啥意思呢】指校对文稿时不能只求速度,要多看几遍才不会有错别字。

【这个怎么用呢】十目一行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态度,特别对于浮躁的人来说。

日期:9.4摘抄:十目一行时间:15分钟每日词摘每天积累一个成语shǐ始zhōnɡ终bù不yú渝【这是啥意思呢】自始至终一直不变,只守信用,也只坚守自己的原则。

【这个怎么用呢】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日期:9.5摘抄:始终不渝时间:15分钟每天积累一个成语shī师chū出wú无mínɡ名【这是啥意思呢】师是军队的意思,名就是名义,引申为理由。

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这个怎么用呢】侵略军士气低落有种种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师出无名,不得人心。

日期:9.6摘抄:师出无名时间:15分钟每天积累一个成语shā杀shēn 身chénɡ成rén 仁【这是啥意思呢】指为了正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后来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这个怎么用呢】不怀着杀身成仁的决心,是无法完成革命大业的。

日期:9.7摘抄:杀身成仁时间:15分钟每天积累一个成语sān三qiān 迁zhī之jiào教【这是啥意思呢】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这个怎么用呢】昔有孟母三迁之教,大家可以仿而效之。

日期:9.8摘抄:三迁之教时间:15分钟每天积累一个成语sān三zhé折qí其ɡōnɡ肱【这是啥意思呢】几次断臂就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

比喻对某事的阅历多,自然就能够造诣精深。

【这个怎么用呢】他因常年有病,对于用药是很熟悉的,甚至也能开个草药方,这真的是“三折其肱”了。

日期:9.9摘抄:三折其肱时间:15分钟每天积累一个成语sān三shēnɡ生yǒu 有xìnɡ幸【这是啥意思呢】比喻有特别的缘分,或者朋友在一种偶然的机会或者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到自己。

成语系列课件模板-十行俱下

成语系列课件模板-十行俱下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 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 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 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 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 丹阳尹。
成语课件:十行俱俱下 shí háng jù xià
成语课件模板
成语课件:十行俱下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读书极快。
成语课件:十行俱下
解释: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 快。
成语课件:十行俱下
出处: 《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 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成语课件:十行俱下
典故:

赏析一目十行成语故事

赏析一目十行成语故事

赏析一目十行成语故事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小编收集了一目十行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一目十行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是简文帝萧纲。

萧纲天资聪敏,六岁就会写文章,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连他的父亲梁武帝也不相信。

有一天他给萧纲出了一个题目,开诚布公地说:“你就坐在我面前写,我亲眼看着,就知道你到底会不会写文章!”萧纲提笔挥写,一会儿工夫便写完了。

梁武帝边读边赞不绝口地说:“好啊,语句流畅,辞采甚美,这下子谁还敢不相信我儿的真才实学了。

”萧纲长大以后对读书是如痴如醉,而且看得极快。

《梁书.简文帝纪》中说萧纲“读书十行倶下”。

成语“一目十行’就是由“十行俱下”这一句演变而来的。

一目十行成语解释【汉字书写】:一目十行【汉语注音】:yī mù shí háng【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简文帝纪》:“既长,器宇宽弘,未尝见愠喜。

方颊豊下,须鬓如画,眄睐则目光烛人。

读书十行俱下。

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指看书非常快。

【一目十行的意思】:看书时一眼就同时可以看十行。

形容看书阅读的`速度非常快。

【一目十行的近义词】:目下十行、十行俱下、五行倶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一目十行的反义词】:老牛破车、慢条斯理、蜗行牛步、安步当车;一目十行成语造句1.你读书虽然一目十行,不过我看你是食而不知其味。

2.他趁着开车前的一个钟头,把这一本小说一目十行地浏览了一遍。

3.他看书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

4.我们读书不能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要反复读,才能真正领会。

5.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6.有些文稿,我可以一目十行,但有些则是需要字字精读。

7.这电视字幕闪得这么快,除非我能一目十行,否则怎能看得清楚?8.黛玉笑道:只许你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么?9.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