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应急处理预案(7篇)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应急处理预案一、适用范围本安全措施适用于医院业务网络、互联网、门户网站等信息化网络环境的突发安全事件;窃取医院保密信息事件;医院网络系统遭受重大范围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扩散事件;医院网站主页被恶意篡改;利用医院网络发表____、分裂国家和____内容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医院声誉事件;破坏医院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等各种破坏网络安全运行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信息系统安全责任部门及应急分工医院信息科为信息系统安全具体执行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维护工作;医务科、住院部、门诊部、药剂科、收费室等为信息系统安全应急____配合部门。
一旦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值班人员或发现人应立即向安全负责人报告,迅速采取措施,并检查信息系统的日志等资料,确定问题来源,采取适当措施,保证信息系统安全。
若事态严重,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
三、应急处理措施(一)设备安全处理措施关键设备损坏后,如不能自行修复的,立即更换备用设备,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联系设备提供商进行维修。
紧急情况下值班人员经信息科主任授权直接获取,使用者不得随意更改____。
(二)网络服务器故障应急处理规程1.发现问题,在及时处理的同时迅速向科室主任报告。
故障排除后,在技术讨论会上报告。
2.遇到较大故障,信息科工作人员应迅速集合,____攻关。
具体分为____组:故障检修组:集中系统管理员继续分析故障、查找原因、修复系统;技术联络组:迅速与软、硬件供应商取得联系,采取有效手段获得技术支持;院内协调组。
通知全院各科室故障情况,并到关键科室协助数据保存。
3.各系统使用科室制定相应的系统故障数据保护措施,并建立数据抢录小组,发现停机,应保存断点,保护原始数据,断点前后表单分开存放。
(三)应急恢复工作规定1.网络管理员按数据备份恢复要求进行系统恢复。
2.网络管理员由信息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恢复。
当人员变动时应有交接手续。
3.对每次的恢复细节应做好详细记录。
4.平时每月对全系统备份数据要进行模拟恢复一次,以检查数据的可用性。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信息化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处理和存储大量的敏感数据,包括个人信息、商业机密以及国家重要数据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信息化系统可能会遭受到各种威胁,如网络攻击、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
为了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确保信息化系统在遭受威胁时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最小化损失,保护用户和组织的利益。
2. 原则:(1)综合性原则:应急预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威胁和应对措施,确保系统的全面应对能力。
(2)灵活性原则:预案应具备灵活性,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威胁和应急情况。
(3)可行性原则:预案制定应基于实际可行性,充分考虑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4)防范性原则:预案应着重于防范措施,减少威胁发生的可能性。
三、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1. 预案编制人员及职责:(1)预案编制负责人:负责全面组织和协调预案的编制工作。
(2)预案编制小组:由各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提供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建议。
2. 预案的编制流程:(1)收集信息:收集与信息化系统安全相关的信息,包括系统架构、数据流程、威胁分析等。
(2)风险评估:对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威胁进行评估,确定威胁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制定应急策略:根据威胁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策略和措施,包括预警机制、备份策略、紧急修复等。
(4)编制预案:根据应急策略,编制详细的预案内容,包括预案的组织架构、应急流程、资源调配等。
(5)预案测试和修订:定期进行预案测试,发现问题并及时修订,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应急预案的内容:(1)应急组织架构: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架构,包括预案编制人员、应急指挥部、应急小组等。
(2)应急流程:制定详细的应急流程,包括威胁发生时的预警、应急响应、资源调配、恢复和评估等环节。
(3)应急资源:确定应急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备份数据等。
信息化安全应急预案

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信息化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
为了确保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信息化安全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降低安全事件对业务的影响。
2.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3. 加强信息化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能力。
4. 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安全防护水平。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1)组长:企业主要负责人(2)副组长:企业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3)成员:信息化部门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2. 应急工作小组(1)组长:信息化部门负责人(2)副组长:网络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3)成员:各部门安全员、技术支持人员3. 职责(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信息化安全应急工作,对突发事件进行决策。
(2)应急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响应。
(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信息化安全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贯彻落实。
四、应急响应流程1. 预警阶段(1)监测预警:通过安全监控、漏洞扫描等手段,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
(2)风险评估: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预警发布:根据风险等级,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
2. 应急响应阶段(1)启动应急预案: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工作小组及相关人员。
(2)信息收集:收集相关事件信息,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等。
(3)应急处理:根据事件性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隔离受影响系统、修复漏洞、恢复数据等。
(4)协调沟通: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3. 恢复阶段(1)系统恢复:对受影响系统进行修复,确保恢复正常运行。
(2)数据恢复:对受损数据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恢复。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信息化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处理和存储大量的关键数据和敏感信息。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硬件故障等,信息化系统可能会遭受各种威胁和风险。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连续运行和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应急预案目标1. 确保信息化系统的连续运行:在面临各种威胁和风险时,能够迅速恢复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减少停机时间,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转。
2. 保护关键数据和敏感信息: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
3. 快速响应和恢复:建立一套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够迅速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安全事件和系统故障,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三、应急预案内容1. 应急组织架构:明确应急小组的组成和职责,包括应急小组成员的身份、联系方式和责任分工等,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协调应对。
2. 应急流程和流程图:制定一套清晰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件发现、报告、评估、响应和恢复等环节,确保各环节的协调和高效执行。
3. 应急响应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和系统故障,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紧急修复、数据恢复、备份恢复、系统重建等,确保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4. 应急资源准备:准备必要的应急资源,包括备用硬件设备、备用电源、备用通信设备等,确保在系统故障或灾难发生时能够及时调用并使用。
5. 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各种安全事件和系统故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同时,为系统管理员和相关人员提供应急培训,提高其应对应急事件的能力。
6. 应急通知和报告:建立应急通知和报告机制,确保应急事件的及时通知和报告,包括内部通知、上级通知和相关部门通知等,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7. 应急演练和评估: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评估,总结演练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应急响应的效果和效率。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各个组织和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其运营和管理的重要支撑。
然而,信息化系统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网络攻击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数据丢失、服务中断等严重后果。
为了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和实施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二、应急预案目标1. 确保信息化系统在面临各类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正常运行。
2. 最小化系统故障和服务中断对组织和企业运营的影响。
3. 保护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4. 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抗灾能力,减少风险和损失。
三、应急预案内容1. 预案组织与指挥- 设立应急预案组织机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 指定应急预案负责人,负责协调和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 制定预案指挥流程,确保应急响应的迅速和高效。
2. 风险评估与应急准备- 定期进行信息化系统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 制定应急准备措施,包括备份和恢复系统数据、建立备用设备和备用通信渠道等。
- 建立应急资源库,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工具、人员等,以备突发事件时的调用和利用。
3. 应急响应与处理-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件报告、紧急处理、协调沟通等环节。
- 设立应急响应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 建立应急事件分类和级别划分,根据不同的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响应。
4. 系统恢复与恢复验证- 制定系统恢复计划,包括恢复流程、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 进行系统数据的恢复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对恢复后的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5. 事后总结与改进- 对应急预案的实施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 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流程。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
四、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控1. 制定应急预案的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的时间和步骤。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和组织的重要支撑,它们的正常运行对于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人为错误、网络攻击等,信息化系统可能会发生故障或中断,给企业和组织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在系统故障或中断时迅速恢复业务,保障信息安全。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确保信息化系统在发生故障或中断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最小化业务中断时间和数据损失。
2. 原则:- 及时响应:在系统故障或中断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措施。
- 优先级管理:根据业务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对恢复工作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关键业务和数据首先得到恢复。
- 多层次备份:建立系统备份和灾备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和演练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和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三、组织和职责1. 应急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实施和维护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响应、恢复和评估。
2. 业务部门负责人:负责指导和协调本部门在应急情况下的响应和恢复工作。
3. 技术支持团队:负责系统故障排查、恢复和数据恢复工作。
4. 通信与协调人员:负责与外部合作伙伴、供应商和用户进行沟通和协调。
四、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和报告:任何人员发现系统故障或中断,应立即向应急管理团队报告,并提供详细的故障描述和影响分析。
2. 应急响应启动:应急管理团队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流程,并通知相关人员。
3. 问题诊断与排查:技术支持团队对故障进行诊断和排查,确定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4. 业务恢复:根据业务优先级,逐步恢复受影响的业务系统和功能,确保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
5. 数据恢复:根据备份策略,恢复数据到最新可用状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6. 完成报告:应急管理团队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并编写应急响应报告,以便后续改进和演练。
信息化系统紧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系统已成为企事业单位日常运营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信息系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硬件故障、软件漏洞、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可能导致系统瘫痪,严重影响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
为提高应对信息化系统紧急情况的能力,保障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2.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企事业单位的业务能够迅速恢复;3. 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化系统故障对企事业单位造成的损失;4. 提高企事业单位应对信息化系统紧急情况的能力。
三、预案组织架构1. 紧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信息化系统紧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工作。
组长:XX(职务)副组长:XX(职务)、XX(职务)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技术人员2. 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信息化系统紧急情况的具体处置工作。
组长:XX(职务)副组长:XX(职务)、XX(职务)成员: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安全工程师、技术支持人员等四、预案内容1. 紧急情况分级根据信息化系统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一级紧急情况:系统瘫痪,业务无法正常开展;(2)二级紧急情况:系统部分功能受影响,业务开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3)三级紧急情况:系统出现异常,业务开展受到影响;(4)四级紧急情况:系统性能下降,业务开展受到影响。
2. 紧急情况处理流程(1)发现紧急情况发现紧急情况的人员应立即向应急处置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紧急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等。
(2)应急处置小组响应应急处置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紧急情况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3)现场处置根据紧急情况等级,采取以下措施:一级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抢修系统,确保业务尽快恢复;二级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对受影响的部分功能进行修复,尽量减少业务影响;三级紧急情况: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查,采取措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四级紧急情况: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对性能下降原因进行调查,采取措施提高系统性能。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加强我单位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管理,提高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信息化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信息化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响应工作。
2. 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应急响应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理。
3. 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执行应急响应措施,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处置。
三、应急响应流程1. 事件报告(1)发现信息系统异常情况,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
(2)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 应急启动(1)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情况,决定启动应急响应。
(2)应急办公室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3. 应急处置(1)应急处置小组根据应急响应程序,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处置。
(2)应急办公室协调各部门,确保应急响应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 应急恢复(1)应急处置小组根据事件情况,制定恢复计划。
(2)应急办公室协调各部门,确保信息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5. 总结评估(1)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2)应急办公室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保障措施1. 技术保障(1)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2)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2. 人员保障(1)加强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建立健全应急值班制度,确保应急响应工作24小时不间断。
3. 资源保障(1)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备件、工具等。
(2)建立应急资金,确保应急响应工作顺利进行。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信息化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企业和组织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硬件故障等,系统可能会遭受各种威胁和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制定一份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文档的目的是确保在信息化系统遭受威胁和风险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故障对企业和组织造成的影响。
本文档适合于所有涉及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和组织。
三、应急响应流程1. 紧急通知阶段:在发生系统故障或者威胁时,相关人员应即将通知应急响应团队,并提供详细的故障或者威胁信息。
2. 应急评估阶段:应急响应团队将即将进行应急评估,包括对故障或者威胁的严重性、影响范围和可能的原因进行评估。
同时,团队将与相关部门和供应商联系,获取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3. 应急响应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应急响应团队将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计划,并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备份数据恢复、系统修复、网络隔离等。
4. 恢复和恢复阶段:一旦应急措施得到实施,团队将监控系统恢复的发展,并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团队将评估系统故障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事后总结和改进:在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后,应急响应团队将进行事后总结和改进,包括对应急响应流程、应急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四、应急响应团队1. 应急响应团队的组成:- 团队负责人:负责协调和指导整个应急响应过程。
- 技术专家:负责系统故障的分析和修复。
- 安全专家: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和防范。
- 通信协调员:负责与相关部门和供应商的沟通和协调。
2. 团队成员的职责:- 团队负责人:负责指挥和协调整个应急响应过程,确保团队成员的配合和协作。
- 技术专家:负责分析系统故障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修复措施。
- 安全专家:负责监测和防范网络安全事件,并提供相应的应急措施。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信息化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管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人为错误或者恶意攻击等,系统可能会发生故障或者中断,导致严重的后果。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情况,制定一份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预案目标1. 确保信息化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2. 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中断对组织和用户造成的影响。
3. 提供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4. 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应急响应流程1. 预警和通知阶段a. 设立预警机制,通过监测系统性能、网络流量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风险。
b. 设立紧急通知机制,确保及时向相关人员通报故障情况。
2. 故障诊断和评估阶段a. 快速组建故障诊断团队,由专业人员对故障进行分析和评估。
b. 确定故障的原因和范围,评估对系统和用户的影响程度。
3. 应急响应和恢复阶段a. 启动应急响应计划,根据预案指导,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b. 快速恢复系统功能,确保用户能够正常访问和使用系统。
c. 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防止故障再次发生。
4. 事后总结和改进阶段a. 对故障事件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b. 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应急资源和设备1. 人员资源a. 预先确定应急响应团队成员,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沟通协调人员。
b. 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应急工具和设备。
2. 设备资源a. 配备应急服务器和备用设备,以备系统故障时的快速替换。
b.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通信资源a. 配备紧急通信设备,确保与相关人员的及时沟通。
b. 建立与外部合作火伴的联系渠道,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获得支持和匡助。
五、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摹拟各种故障情况,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信息化系统发生故障、遭受攻击或其他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套应急处理措施和操作流程。
它旨在保障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系统故障对组织运营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一、背景和目的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组织运营的重要支撑,因此,一旦系统遭受故障或受到攻击,将会给组织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降低因系统故障而造成的损失,制定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1. 确定编制团队:由系统管理员、网络安全专家、应急响应团队成员等组成的跨部门团队负责编制应急预案。
2. 了解系统架构和功能:对信息化系统的架构、功能以及系统依赖的硬件、软件等进行全面了解。
3. 风险评估和分析:对信息化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系统故障、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
4. 制定应急响应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策略,包括故障排除、恢复系统功能、保护关键数据等。
5. 编写应急预案文档:根据应急响应策略,编写详细的应急预案文档,包括预案的目标、组织结构、应急流程、应急资源、应急培训等内容。
6. 审核和测试:将编写好的应急预案文档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进行模拟演练和测试,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7. 定期更新和改进: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变化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和改进,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1. 应急组织结构:明确应急响应团队的组成和职责,包括应急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联系方式等。
2. 应急流程:详细描述信息化系统发生故障或遭受攻击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故障排除、系统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3. 应急资源:列出应急时可能需要的资源清单,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备用设备等。
4. 应急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应急响应团队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
5. 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模拟真实情况,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医院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三篇)

医院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一、引言医院信息化系统是现代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医院运行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制定医院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是必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____年医院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责任1. 应急组织机构为了协调和指导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应急工作,成立医院信息化系统应急指挥部,该指挥部的人员由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 责任分工(1)指挥部负责人:负责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2)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负责信息技术设备和系统的维护和保障工作,及时对故障进行修复和处理。
(3)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监控,及时排查网络安全隐患。
(4)用户支持部门:负责协助用户解决系统使用问题,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正常使用系统。
三、应急准备工作1. 应急设备(1)备用服务器:备用服务器用于在主服务器故障时替代,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2)数据备份设备:定期对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3)紧急通信设备:保证应急指挥部能够与各科室、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
2. 应急培训(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制定应急手册,详细列出各类突发事件和故障的处理方法,为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四、应急预警与响应1. 应急预警机制医院信息化系统应急预警机制通过监测系统运行状况、网络安全和数据备份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预警,并通过提供预警信息,指导应急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
2. 应急响应流程(1)接到预警信息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紧急会商,制定应急响应方案。
(2)根据预案中规定的责任分工,各相关部门按照应急响应方案进行具体工作。
(3)通知患者和医务人员,告知系统故障情况和调整措施,保障患者服务和医疗质量。
(4)及时修复系统故障,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5)彻底排查突发事件的原因,制定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信息化系统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如网络攻击、系统故障、自然灾害等。
为了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应急预案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二、应急预案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确保在信息化系统遭受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信息系统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2. 原则:a.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降低系统遭受风险的可能性。
b. 快速响应:在系统遭受威胁或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
c. 统一协调:明确各职责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有效的指挥和协调机制。
d.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应急演练的结果,不断完善和更新应急预案。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步骤1. 风险评估:对信息化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包括网络攻击、系统故障、自然灾害等。
2. 预警机制:建立信息化系统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获取系统异常情况的信息。
3. 应急组织: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职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序地启动预案。
4. 应急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备份数据、加强安全防护、设立应急响应团队等。
5.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四、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1. 事件分类: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分类,如网络攻击、系统故障、自然灾害等。
2. 应急响应流程:明确各类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预警、报告、评估、决策、实施、评估等环节。
3. 应急资源:明确应急资源的储备和调配方式,包括备份设备、备用电源、应急通信设备等。
4. 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协调和监控应急工作的开展。
5. 应急通信:建立健全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
医院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范文(三篇)

医院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范文一、前言为了保障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我院制定了《____年医院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医院信息化系统在面临各类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二、应急预案目标1. 确保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信息的保密性;2. 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对医院信息化系统正常业务的影响,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3. 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故障和数据丢失带来的经济损失;4. 提高医院信息化系统应急处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5. 规范医院信息化系统应急管理流程,健全应急组织架构。
三、应急组织机构1. 应急指挥中心:由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决策、统筹、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2. 应急小组:由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的应急工作落实;3. 技术支持组:由信息科技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系统故障的排除和数据恢复;4. 安保组:由安全保卫部门的人员组成,负责系统的安全防护和保密工作;5. 通讯组:由信息科技部门和通讯设备供应商的人员组成,负责应急通讯设备的准备和维护。
四、应急预案内容1. 应急预案编制:根据不同的应急情况和事件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更新和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适应性;2. 系统备份与恢复:定期对医院信息化系统进行完整备份,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在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够迅速恢复至最近一次完整备份的状态;3. 网络安全保护:对医院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实时的安全监控和防护,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扫描,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漏洞;4. 安全访问控制:建立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制度,限制用户访问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权限,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和保护;5.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方案,并按照预案的要求及时组织开展应急工作;6. 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技能和意识。
信息化应急预案

信息化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信息化应急预案是指在信息化系统遭受威胁、遭受破坏或者发生故障时,为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提前制定的应急预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化应急预案的制定流程、应急响应措施以及预案评估和演练等内容。
二、信息化应急预案的制定流程1.需求分析阶段在制定信息化应急预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信息化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和风险,以及应急响应的需求和目标。
2.编制预案框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信息化应急预案的框架。
预案框架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和设备、应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等内容。
3.风险评估和漏洞分析对信息化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漏洞分析,确定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4.制定具体应急预案根据预案框架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和设备的调配方案、应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通信和协调机制等内容。
5.预案评估和审批制定完成后,进行预案评估和审批。
评估的目的是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审批的目的是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和认可。
6.培训和演练制定预案后,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
培训内容包括预案的内容和流程、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协调和沟通技巧等。
7.定期更新和改进信息化系统和威胁环境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应急预案也需要定期更新和改进。
定期的预案评估和演练可以发现预案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应急响应措施1.应急组织机构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应急组织机构应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小组和应急人员。
2.应急响应流程制定应急响应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责任人。
流程包括事件的报告、评估和分类、资源调配、协调和沟通等。
3.应急资源和设备准备必要的应急资源和设备,包括备用服务器、备份数据、应急通信设备等。
确保在系统遭受威胁时能够及时恢复和保护系统。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一、前言信息化系统是现代企业运营的重要工具,其作用不仅仅是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更是保障业务连续性和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二、预案目标1.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连续性,降低系统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2.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减少损失;3.提高信息系统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应急组织1.应急指挥部: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信息化部门主管组成,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决策;2.业务应急小组:由业务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负责制定和执行应急方案;3.技术应急小组:由信息化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信息系统的恢复和调试工作;四、应急方案1.系统备份方案对信息系统的各类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每次备份后都要进行数据完整性的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
2.灾难恢复方案针对不同级别的灾难事件,制定相应的恢复策略和步骤。
包括硬件设备的调配和恢复、系统数据的还原和修复、测试和验证恢复后系统的稳定性。
3.业务中断处理方案根据业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
对于关键业务,要备有备用方案,在主方案无法执行时,快速切换到备用方案,以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
4.安全漏洞处置方案建立安全漏洞发现和处置的工作机制,定期进行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检查。
一旦发现安全漏洞,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用户。
五、应急培训1.定期组织信息系统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2.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六、应急预案执行1.应急事件的发生,按照预案的章程和步骤进行应急响应;2.应急处理过程中,及时通知和汇报上级领导,报告处理情况和效果;3.对应急处理的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和组织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但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为了确保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保护关键业务数据,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的标准格式。
二、目的和范围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在系统遭受意外事故、自然灾害、黑客攻击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恢复系统功能,最小化损失。
该预案适合于公司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应用软件等。
三、应急响应流程1. 应急响应组成员的职责和联系方式:- 应急响应组组长:负责协调应急响应工作,联系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故障排查、修复和恢复。
- 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设备的故障排查、修复和恢复。
-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故障排查、修复和恢复。
- 应用管理员:负责应用软件故障排查、修复和恢复。
- 安全管理员:负责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 通讯管理员:负责与外部合作火伴和供应商的沟通。
-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通知和组织员工的应急培训和演练。
2. 应急响应流程:- 事件发生:监控系统或者用户报告异常情况。
- 事件确认:应急响应组成员确认事件的真实性和紧急程度。
- 应急响应启动:应急响应组组长启动应急响应计划,通知相关成员。
- 事件调查:各成员根据职责展开调查,确定事件原因和影响范围。
- 系统恢复: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管理员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故障排查、修复和恢复。
- 安全事件处理:安全管理员进行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处理,修复系统漏洞,加强安全措施。
- 通讯与协调:通讯管理员与外部合作火伴和供应商进行沟通,协调资源和支持。
- 事后总结:各成员参预事后总结,分析事件原因和处理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1. 制定应急预案的步骤:- 需求分析:了解信息化系统的特点、风险和威胁,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和范围。
- 组织架构:确定应急响应组成员和职责,建立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支撑。
然而,信息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种突发事件,如网络攻击、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这些事件可能会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丢失、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确保信息化系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恢复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 原则:a.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和日常维护,预防潜在风险的发生。
b. 快速响应: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发现、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c. 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在应急事件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协调高效。
d. 数据保护:确保系统数据的备份、恢复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避免数据丢失和泄露。
e.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应急事件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1. 应急组织机构a. 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由公司高层领导组成。
b. 应急小组: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的应急工作。
2. 应急流程a. 事件发现与报告:任何人员在发现突发事件后,应即将报告给应急小组,包括事件的性质、时间、地点等详细信息。
b. 事件评估与分类:应急小组对事件进行评估,并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
c. 应急响应与控制:根据事件的分类,应急小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急响应和控制,包括隔离受影响系统、启动备份系统、通知相关人员等。
d. 事故调查与分析:事件结束后,应急小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3. 应急资源a. 人员资源:明确各部门在应急事件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人员的及时响应和配合。
b. 技术资源:确保系统的备份和恢复能力,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c. 物资资源:提前准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备用电源等物资,以备突发事件使用。
4. 数据备份与恢复a. 数据备份: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应急处理预案(4篇)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应急处理预案信息系统安全是企业和组织保障其数据和信息资产的重要方面。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威胁和攻击事件,制定和实施一套完整的应急处理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系统安全措施的应急处理预案,包括预案的目标、原则、要素和步骤。
一、应急处理预案的目标制定和实施应急处理预案的目标主要是:1. 确保及时发现和分析安全事件,防止安全事件扩大和危害数据和信息资产;2. 快速响应和恢复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件对业务的影响;3. 收集和分析安全事件的信息,改进安全管理和控制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4. 保护业务关键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二、应急处理预案的原则应急处理预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 紧急性原则:对安全事件要迅速响应,减少对业务的影响;2. 应变性原则:根据实际安全事件的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预案;3. 调研性原则:在安全事件发生后,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找出安全事件的原因和漏洞;4. 综合性原则:将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应急措施综合考虑,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应急处理预案。
三、应急处理预案的要素应急处理预案应包括以下要素:1. 应急响应组织机构: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包括安全负责人、应急处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2. 安全事件分类和级别划分:对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和级别划分,便于确定应急处理的优先级和措施;3. 安全事件的发现和报告:明确安全事件的发现和报告渠道、流程和时限,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安全事件;4. 应急处理流程:明确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事件的追踪、分析、调查、修复和恢复等环节;5. 应急处理工具和设备:配备必要的安全工具和设备,用于快速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6. 应急处理培训和演练:定期开展应急处理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7. 应急处理评估和改进:对应急处理预案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应急处理的效果和效率。
四、应急处理预案的步骤制定和实施应急处理预案的步骤如下:1. 评估和识别安全威胁: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安全控制措施进行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2. 制定应急处理策略:根据安全威胁的评估结果,制定应急处理策略,包括预防、检测、响应和恢复措施;3.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根据应急处理策略,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预案,包括组织机构、发现和报告渠道、处理流程、工具和设备、培训和演练等内容;4. 实施应急处理预案:根据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响应组织机构,指定应急处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工具和设备,并开展培训和演练;5. 监控和分析安全事件:建立安全事件的监控和分析机制,及时发现和分析安全事件,确定应急处理的优先级和措施;6. 响应和恢复安全事件:根据预案的要求,及时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修复受到影响的系统和数据,恢复业务的正常运行;7. 调查和总结安全事件:对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调查安全事件的原因和漏洞,提出改进建议;8. 改进和优化应急处理预案:根据调查和总结的结果,改进和优化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应急处理的效果和效率。
信息化应急预案(2024)

沟通协调机制。
14
04
资源准备与调度安排
2024/1/30
15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资源清单梳理
硬件设备
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关键 网络设备,以及备用发电机、UPS不 间断电源等应急设备。
软件系统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关 键软件,以及应急响应系统、数据备 份系统等。
2024/1/30
数据资源
包括重要业务数据、客户数据、系统 配置数据等,需要进行分类、备份和 加密处理。
2024/1/30
9
关键业务连续性保障
关键业务识别
识别对公司运营至关重要的关 键业务及其依赖的资源。
2024/1/30
备份与恢复策略
为关键业务制定备份和恢复策 略,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备份 等。
冗余设计
在关键业务系统中采用冗余设 计,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可 用性。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 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熟悉度和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 预案内容,提高预案的针对性 和实用性。
将经验教训分享给相关人员, 促进知识传递和共享,提高整 体应急管理水平。
26
THANK YOU
2024/1/30
27
处置措施实施
根据应急处置方案,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系统恢复、 数据恢复、恶意代码清除等,尽快恢复受影响的系统或数 据。
信息沟通与报告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处置 进展情况,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的 及时、准确传递。
22
06
培训演练与持续改进
2024/1/30
通协调方式。
02
信息报告与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日益深入,医院的日常业务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依赖也将日益增加,而任何系统都可能因设备故障、系统缺陷、病毒破坏、黑客攻击、人为错误或停电、雷击等意外灾害导致速度下降甚至系统崩溃,严重影响医院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
因此,为防止因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而影响全院正常医疗秩序,确保患者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各科室、各部门在应急情况下严格遵照执行。
一、医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
成员: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
二、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报告程序
当各工作站发现计算机访问数据库速度迟缓、不能进入相应程序、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用程序非连续性工作时,要立即向信息科报告。
信息科要高度重视,做好记录,核实后及时向各工作站反馈故障信息,并迅速召集有关人员查找故障原因。
原因明确、能够立即恢复的,应尽快恢复工作;原因不明、情况严重、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的,应立即报告院领导。
在网络不能运转的情况下,由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院各部门工作。
三、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
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分为三类,处理原则如下:
一类故障:由于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光纤损坏、主、备、异地服务器数据丢失、备份硬盘损坏、服务器工作不稳定、局部网络不通、价表目录被人删除或修改、重点终端故障、规律性的整体、局部软件和硬件发生故障等造成的网络瘫痪。
一类故障由信息科上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恢复工作。
二类故障:由于单一终端软、硬件故障,单一病人信息丢失、偶然性的数据处理错误、某些科室违反工作流程引起系统故障。
二类故障由网络管理员报告信息科科长,由信息科集中解决。
三类故障:由于各终端操作不熟练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错误。
三类故障由网络管理员单独解决,并详细登记维护情况。
四、发生网络整体故障时的首要工作
1、由信息科立即报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恢复工作。
要充分考虑
到特殊情况如节假日、病员流量大、人员外出及医院有重大活动等对故障恢复带来的时间影响。
2、当发生网络整体故障时,各部门根据故障恢复时间的程度将转入手工操作,具体时限明确如下:
(1)1小时内不能恢复——门诊挂号和收费、住院登记和收费、药房等部门转入手工操作。
(2)6小时内不能恢复——各护士工作站、药房、门急诊、手术室、医技检查转入手工操作。
(3)24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全院各种业务转入手工操作。
(4)财务科、药剂科、护理部、医保办等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的手工业务操作应急流程。
五、各部门的具体协调安排
1、所有手工操作的统一启动时间须由信息科通知,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通知时间协调各项工作,在未接到新的指示前不准私自操作计算机。
2、门诊挂号室工作协调
(1)由财务科科长负责组织协调。
(2)网络恢复后,操作员立即补录信息。
3、门诊收费处工作协调
(1)由财务科科长负责组织协调,要与信息科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沟通最新消息。
(2)当网络系统运行中断超过1小时时,要通知收款员转入手工收费程序。
(3)门诊收款员要建立手工发票使用登记本,对发票使用情况做详细登记。
(4)在系统恢复初期,由收款员负责对本业务工作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如不稳定,及时向信息科反馈情况。
(5)在接到使用计算机的指令并重新启动正常运行后,收款员立即转入到机器操作。
4、住院收费处的工作协调
(1)由财务科科长负责组织协调。
(2)财务科须在网络正常期间每天打印在院病员日总帐的纸质报表或能异地单机存取的电子文档。
(3)原则上应在住院收费处进行费用集中补录,以防止出现帐目混乱。
(4)当系统停止运行时间超过24小时,推迟普通出院患者结算时间。
对急
需出院的患者应根据病历和临床护士工作站记录,进行手工核算,出具手写发票及相关书面证明。
(5)如出院患者急需在网络停止运行期间结算,应由该科护士工作站追查是否还有正在进行的检查项目,并向住院收费处提供详细费用情况,方可送交结算。
5、护士工作站的协调
(1)由护理部主任负责组织协调。
(2)护士接到信息科通知后立即转入手工操作;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所有费用执行情况。
(3)护士根据医嘱核对处方,凭处方到药房借药。
(4)有紧急出院病人,立即通知住院收费处,由财务科科长协调进行手工结算工作。
(5)接到信息科恢复运行时间的通知后,由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协调,完成费用补录和核对工作。
6、医技检查工作协调
(1)由分管院领导负责组织协调。
(2)在网络停运期间应详细留取检查申请单底联。
(3)网络恢复后根据检查单底联登记,通过手工记价补录患者费用(负责与临床科室和财务科联系沟通以免错漏)。
(4)对即将出院或有出院倾向的患者,主治医师要在检查申请单上注明,检查科室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和住院收费处沟通费用情况。
7、药房工作协调
(1)由药剂科主任负责组织协调。
(2)药剂科须在网络正常期间保存药品规格和价格等最新变更跟踪的纸质表或能异地单机存取的电子文档。
(3)网络故障时,根据临床科室提供的药品处方借药(需打借条)。
(4)网络恢复时补录临床科室的药品处方并与药品借条内容认真核对,如发现内容不符,须详细追查。
(5)门诊药房可手工进行发药操作,待网络恢复正常后再进行补录工作。
8、医保办工作协调
(1)由医保办主任负责组织协调。
(2)网络故障时,手工办理相关业务。
9、各工作站接到重新运行通知时,需重新启动计算机。
信息科严格按照服务器数据管理要求进行整体网络故障工程恢复工作。
六、应急数据恢复工作规定
1、当确认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由信息科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恢复。
系统管理员变动时应有交接手续。
2、当网络线路不通时,信息科网络管理员应立即进行现场维护。
如交换机出现故障,应立即使用备用交换机;光纤损坏时应立即联系光纤供应商。
3、对每次的恢复细节做好详细记录。
4、平时每月对全系统备份数据进行一次模拟恢复,以检查数据的可用性。
七、网络服务器故障应急处理规程
1、由信息科及时处理并做好故障排除记录。
2、各系统使用科室制定相应的系统故障数据保护措施,并建立数据抢录小组,发现停机,应保存断点,保护原始数据,断点前后表单分别存放。
3、停机期间,相关科室应组织数据抢录小组在岗待命,一旦系统恢复,要立即于当日完成重要数据补录,次日完成全部数据补录。
信息科协助各部门业务数据的补录和核查工作。
4、故障排除后2天内,信息科要分析故障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报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八、简要应急措施
1、软件系统故障:操作员可以关闭计算机并拨除电源插座,过一分钟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将自动修复错误。
同时信息科应做好软件操作系统的快速备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计算机运行。
(如不能正常关闭计算机,可直接按主机电源5秒强行关闭,此操作对计算机有损害请尽量避免。
)
2、硬件系统故障:经信息科检测不能马上修复的,应立即通知设备科或起用备用设备。
备用设备由设备科负责提供并能在1小时内到位。
3、打印机系统故障:如打印机在工作中出现异常(如打印头温度过高、打印头发出异响),操作员应立即关闭打印机电源并与设备科联系,如经检测不能修复,采用备用打印机替换。
操作员不得带电拆解打印机与计算机外部器件。
4、网络:网线、交换机、光纤模块、UPS电源故障,由信息科进行检修,如不能立即修复,更换备用设备,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5、服务器:
(1)UPS电源故障:服务器暂时接入市电启动服务器运行。
(2)软件系统故障:在采取相应方法尽快解决未果的情况下,应立即起用报告制度与手工操作方式。
(3)硬件系统故障:不能马上修复时应立即起用备用服务器替代主服务器工作。
(4)数据安全与病毒防范:信息科应每个工作日检查服务器的数据备份与实时数据(日结)的运行状况,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工作站操作查找原因,并对实时数据采取备份保留。
信息科应定时升级服务器病毒数据库,定时手工查杀病毒并打开服务器实时病毒监控系统。
如工作站受到病毒感染,操作员应立即关闭计算机,等待信息科通知开机。
九、预案的管理与完善
1、各部门要组织落实专人收集、整理预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应用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情况,结合暴露出的问题适时进行修订。
2、领导小组对本次故障进行全面总结。
汇总应急工作开展情况,对本次突发事件的起因、造成的不良影响、资金损失以及应急工作本身等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督查改进情况,进一步优化应急流程。
3、信息科负责备份应急数据至工作站,在应急业务结束后及时删除应急数据,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