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合集下载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1. 引言1.1 概述家校共育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社会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任教育者,家校共育则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提供培养和教育。

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共同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家校共育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家长和教师应该密切配合,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

家校共育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引导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校共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1.2 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家校共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不仅关乎孩子的个人发展,更关乎社会的未来。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对于其整个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保持乐观的态度,增强适应能力,培养自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力和目标。

而在当今社会,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情绪波动较大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处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尤为重要。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稳定、和谐、支持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只有当家校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品质,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小学生是社会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

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关注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的责任。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衡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首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表现为积极向上的心态。

他们应该有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能够积极应对各种压力。

在学习中,他们应该有一颗向上进取的心,对知识充满好奇心,愿意不断学习和探索。

在生活中,他们应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应该表现为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学会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们能够及时寻求帮助,不会被消极情绪所淹没。

在与同学相处时,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且善于沟通。

这种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此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应该表现为健康的人格发展。

他们应该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

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他们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被外界的负面影响所左右。

在与他人相处时,他们能够保持真诚、善良和正直,不会轻易妥协和违背自己的良知。

这种健康的人格发展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最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应该表现为良好的适应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产生过大的抵触情绪。

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时,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并且保持稳定的心态。

在与不同的人群相处时,他们能够灵活应对,不会因为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种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健康的人格发展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今天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地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点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但因为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自我心理调节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有时候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者自身身心的发展变化等缺乏准确的理解,带来抵触、紧张、烦恼、焦噪等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假如,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无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无视其潜能的开发,无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以前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学习成绩顶呱呱,也不是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因些,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

所以,对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品质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正确功能状态。

它是指个体对环境适合良好,同时还具有相对稳定的、不受环境制约的、值得赞许的人格特征。

一般来讲,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心境良好;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合水平。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

一方面,他们的理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引导和协助。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指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这种理念下,家长和学校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需要与学校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长和学校应该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之后,便可以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支持,使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

家校共育中,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对生活积极乐观,有自信心和勇气面对困难。

而这些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排解消极情绪,引导他们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学校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学校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使他们能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课程设置中,学校也可以加入一些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和学校也可以共同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活动。

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家长和学校还可以共同制定一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和策略,共同督促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情感。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关心和鼓励;而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因为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准确理解,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动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对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巧妙暗示,树立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水平的准确理解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

但当前小学生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有自卑的消极心理。

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生之间矛盾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自卑。

这种消极心理的存有,使学生不能以准确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缺乏。

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学生自己、家长或老师常常将其缺乏的地方和其他同学的优点相比较,而忽略了他们的长处。

时间一长,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劳,这种想法更要不得。

所以,教师首先应转换评价角度,睁大眼睛,即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

其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水平。

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别人有你羡慕的长处,你也有别人不及的优点。

教师指导学生纵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缺乏,学会准确面对失败。

教师可让学生讲出自己最为难的事,协助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小学生的交往具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且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

通过交往,他们不但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理解,而且对别人也有所理解,既不惟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小学时期是个体一生成长的重要奠基期, 这个时期形成的优良品质如自信、乐观、执着、宽容等等将为学生一生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的心理品质我们知道,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有些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还有些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甚至有些人觉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学生,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都是有“心理问题”的。

总的来看,我们发现,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关注心理问题、心理异常的辅导和矫正, 把主要精力放在已产生的问题上, 重在治疗而不是预防,这种方法忽略了个体自身的潜力和积极因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倡导了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积极心理教育也慢慢发展起来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在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吸取古今中外思想精华,切中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病理式要害,面向全体,以积极预防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师生和全民积极向上心态、奠基幸福有成人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人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保持生命生活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春天活力的心灵。

简言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状况孟万金教授带领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团队在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

他们利用自己开发研制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发现,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一般、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不太均衡。

男生在创造力、思维与洞察力、持重、真诚以及幽默风趣上好于女生, 女生在爱、宽容、友善、领导力和合作力方面好于男生。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早期的环境,也是培养孩子心理品质的首要阵地。

家庭应该创造一个温暖、和睦、稳定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来增进亲子关系,例如陪伴孩子吃饭、做作业、玩耍等。

父母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积极面对挑战。

父母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学校也是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会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方法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心态。

学校还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并提升心理品质。

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密切合作的方式,共同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长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与学校共同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培训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向家长传授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育儿。

家庭和学校都是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力量。

家庭通过温暖的情感、积极的引导和关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通过教育课程、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等方式,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快乐、自信和成功。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六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合性、自我理解的客观化水准、社会适合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假如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

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

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

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合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水准: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动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理解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适合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水平,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合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特征1、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

人们在持续准确理解环境的同时,准确地理解和估价自己,既是一个人适合环境,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质和适应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以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为题,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庭篇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们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地方。

在家庭中,父母要给予孩子们关爱和指导,并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

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与此同时,父母还应该教会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倾听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此外,父母还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学校篇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开设相应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社会篇社会是小学生接触外部环境的重要场所。

家庭和学校的培养只是基础,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小学生才能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社会中存在各种挑战和变化,小学生需要逐渐适应和应对这些情况。

对于小学生来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社会环境中的各种问题也给了小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体验,小学生可以增加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

总结: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我们应该为小学生提供合适的环境和培养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小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心 田 。



状 态
高尔基 曾说: “ 谁爱 城
孩子,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 县 孩子的人 ,才可 以教育好孩 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鲁 责骂, 而 缺少表 扬与鼓 励,
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 实 下去 ,就会造成学生心情压 验 抑 、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 他们 目前的学习和生活 ,严 重 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 林 造 成 障碍 。相 反 如果 我们 能够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关 琳 爱,那效果就不大一样了。 在平 时 的学 习生 活 中 ,对学 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 ,就像 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 茁壮 成 长 。 不管是谁 ,只要工作有 成绩 ,就能获得领导或同志 们的肯定 ,那么他的工作积 极 性 就一 定会 高 涨 。小 学 生 更 是 如此 ,只要 获 得别 人 的 肯定 ,感到别人特别是老师 对 他 的关 爱 或 者是 表扬 ,他 们 的需求 就满足了,他们 的学习积极性就会 自然 而然地提高。那么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 的鼓 励和关爱 ,往往是无价之宝 ,极易在他
能 正 确 引导 的话 ,他 们 的 主 体 性 就 不 能 更好
俗话说 : “ 失败是成 功之母”。这句话 富有哲理 ,但 是对学生来说 ,尤其是对低年 级的学生却并不适用 。在他们看来 ,任何失 败都是永久性 的,灾难性 的。因此 ,要积极 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 那么 ,如何让学生尝到成功 的喜悦 呢?在课 堂教学 中,引导学生通过文章 中各个方面 的 对应点 ,抓住细节启发学 生,感染 学生,让 他们总结体 味艺术力量对 心灵的震撼,达 到 教育与成功 的双向意境。如在 《 穷人 》这篇 课文 中,桑娜在收养西蒙 的两个 孤儿 之后所

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的环 境 和 小 的 氛 围 , 给 小 学 生 们 的 心 灵增 添 了某 种 不 良 的影 响 , 都
园 园 ,你 该 怎 么做 ? 学 生 们 都 懂 得 同 学 之 间应 互 相 帮 助 ,共 同进
使部 分 小 学 生 的心 理 出现 了障 碍 。小 学生 是 未 来 的 建 设 者 和 接 班 步 ,不 能 小 气 ,只顾 自己 。 这 样 引导 ,将 “ 育 ” 潜 移 默 化 到 孩 心
像 海 伦 ・ 勒 这 样 用 勇 气 和 意 志 去 战 胜 困难 和 挫 折 ,笑 迎 明 天 , 凯 班 会 上 ,面 对 这 样 一 个 较 抽 象 的 问 题 ,我 们 可 以 启 发 学 生 爱 祖 国 就 是 强 者 的 风 采 。 我 们 教 师 可 以 告 诉 每 个 学 生 都 要 向生 活 的 强者 首 先 要 爱 人 民 ,爱 人 民必 须 爱 爸 爸 、爱妈 妈 、爱 老 、爱 同学 等 。 币 学 习 ,做 生 活 中 的 强 者 ,在 人 生 的 旅 途 上 ,走 出一 条 属 于 自己 的 具 体 怎 样 去 爱 呢 ? 对 此 问题 可 以 引 导 全 班 同 学 进 行 了讨 论 。这 样
我 们 要 充 分 利 用 优 秀 的 健 康 艺 术 作 品 和 生 动 事 例 引起 学 生 勒 一 岁 半 的 时 候 , 一 场 重 病 夺 去 了她 的 视 力 和 听 力 ,随 着 又 丧 道 德 情 感 上 的 共 鸣 , 以增 加 学 生 道 德 实 践 的 间 接 经 验 与 道 德 情 感 失 了说 话 的 能 力 。 然 而 就 在 那 黑 暗 而 又 寂 寞 的 世 界 里 ,她 竟 然学 的 内 容 。在 具 体 的 教 育过 程 中 , 在具 体 情 感 的 基 础 上 ,阐 明 道 德 会 了读 书 和 说 话 ,并 以 优 秀 的 成 绩 从 大 学 毕 业 ,成 为一 名学 识 渊 要 求 的 概 念 ,使 学 生 的道 德 情 感 不 断 深 化 ; 意 对 学 生 进 行 道 德 注 博 ,掌握 英 、法 、德 、拉 丁和 希 腊 五 种 文 字 的 著 名 作 家 和 教 育 家 。 情 感 的 调 节 ,以 克 服 消 极 情 感 。 例 如 在 祖 国 在 我 心 中 》 的 主 题

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

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

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重视的方面,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家长和教师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下面将为大家阐述一些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的有效方式。

1. 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首先要学会倾听和理解,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情绪。

另外,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有效沟通,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2. 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构建心理健康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赞扬鼓励和积极引导来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同时,引导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教会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他们参加运动、艺术和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3. 建立适当的目标小学生天性好奇、渴望成长。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要注意目标应该具体可行,并适应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同时,要让孩子知道,努力和坚持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成功不仅仅是结果,过程也很重要。

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和教师要教会孩子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冲突,教会他们妥善应对欺凌和排挤等问题。

此外,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交互动,拓展朋友圈,增加社交技巧。

5.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和家长要合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学校可以安排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和医生可以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治疗,帮助孩子克服困扰。

同时,也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切勿忽视问题的存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共同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从家庭角度来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品质。

下面是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一些建议。

一、积极亲子沟通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进行真诚的交谈。

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需求,分享孩子的快乐与烦恼。

通过积极的亲子沟通,孩子的心理品质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树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积极乐观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激发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各种情感问题,父母要注意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主动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合理家庭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用温暖的方式引导孩子。

不可采用严厉的管教方式,应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接下来,我们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同样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责任。

以下是学校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一些建议。

一、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在这个环境中都能感到快乐与幸福,积极心理品质也会得到培养。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三、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理品质。

四、关注学生成长环境学校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自身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小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引导

小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引导

小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引导心理品质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探讨小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引导,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是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方面之一。

自信心是孩子们取得成功和克服困难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赞美和鼓励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当孩子们取得进步或完成一项任务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此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需要给予他们适应挫折和失败的机会。

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尝试新事物,并在他们失败时给予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并坚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

其次,培养小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和情绪状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正面的榜样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孩子们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团队活动、合作学习和社会实践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除了自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外,培养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情绪管理能力是指孩子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情绪教育来帮助孩子们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教育可以包括教授孩子们情绪表达的方式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此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孩子们的情绪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和师生关系,鼓励孩子们主动表达情绪,并引导他们寻求适当的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

最后,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还需要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积极的学习环境是指一个鼓励和支持学习的氛围,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兴趣小组,因材施教,满足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结构及培养策略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以前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

”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学习成绩顶呱呱,也不是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

所以,对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就显得格外重要。

孟万金教授创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主张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预防为先,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重点。

即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积极心理品质是多维度的,是包含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一系列积极品质的集合。

1.求知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儿童天生就是非常积极的探索者,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环境事物。

这种好奇心作为一种力量,是求知力的重要源泉。

不过,社会要求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必须掌握知识和技能。

达维多夫也以大量的研究阐明:学习活动是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在形成学习活动的同时,小学生也形成并发展了该年龄段的重要的心理生成物—即理性意识和理论思维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水平(内省、分析、计划)。

埃单克森提出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假如儿童在学校成绩较好,发展了与他人合作和交往的水平,他会认为自己能胜任社会上的各种事情,从而获得一种事业感;反之,假如别人认为儿童应该学会的本领,儿童发现自己并没学会,他在家庭、学校以及与同伴交往中获得的是否认的经验,他会感到自己的无能而产生自卑感。

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求知力,保持儿童对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的情绪状况是经常变化的,家长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要及时安抚,与孩子沟通并理解他们的情绪。

不应该通过忽略和训斥来解决问题,而是要耐心地倾听、理解和引导孩子。

二、注重感情沟通家长要意识到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起亲密的信任关系。

通过良好的感情沟通,孩子的心理素质得以养成。

三、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感受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是需要表达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重视的。

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家长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并给予支持与鼓励。

四、尝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培养和启发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家长应该尝试给孩子提供多种兴趣爱好的机会。

比如,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学习音乐或书法等,让他们体验不同的乐趣和挑战。

五、注重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孩子要有一种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在孩子面临挑战和困难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六、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地做出选择。

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应该过于批评或责备孩子,要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七、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表率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状态与家长息息相关,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通过良好的行为模范,家长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面对挑战勇敢前行。

以上七个方面,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点。

家长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拥有健康、积极、自信的心态。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坚毅、自律、毅力等特质,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持续地努力。

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够帮助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师引导与示范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关键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意识,让他们明确自己追求什么,激发他们努力奋发的动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向学生展示坚强意志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二、情感关怀与激励机制情感关怀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真正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起信任和亲近的关系。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困难面前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激励,让他们感受到支持和关爱。

三、情境与方法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面对困难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团队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通过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志品质。

四、积极心理教育的开展积极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展积极心理教育,例如班级互动游戏、心理成长讲座、心理咨询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增强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抗压能力,从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五、追求个人发展的支持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给予学生追求个人发展的支持,让他们有自信地实现自我价值。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例如参加社团活动、比赛等,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成长的动力。

家庭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体验到坚强意志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共同合作,共同育人的过程。

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家校共育是至关重要的。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自信、积极的心态。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积极心理品质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勇气和独立思考能力。

下面我们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家庭方面:1、父母身教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父母应该保持乐观、自信、积极的心态,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感受到正能量。

2、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应该给孩子充足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3、轻松有趣地与孩子交流父母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孩子进行轻松有趣的交流。

细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和积极心态。

4、合理规划孩子的生活父母应该合理规划孩子的生活,避免过分的压力和负担。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和活动,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不忘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

二、学校方面:1、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校园文化。

通过课内外活动,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心态,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自信、勇敢、坚韧。

2、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小学生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使他们更加从容应对挫折和困难。

3、注重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可以与学校紧密合作,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疑虑。

4、树立优秀榜样学校可以通过表彰活动、优秀学生事迹的宣传等方式,树立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优秀榜样,激发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在成长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点。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家校共育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如何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成为了当下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老师的合作、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家校共育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方法。

让我们来看看积极心理品质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积极心理品质包括自信、乐观、积极向上、适应能力强等素质,这些品质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备积极心理品质的孩子更加容易适应学校生活,乐观面对挫折和困难,自信面对未来。

而缺乏积极心理品质的孩子则可能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消极悲观,缺乏勇气和自信。

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至关重要。

在家校共育中,父母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地方,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

老师的言传身教同样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应当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需要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合作。

父母和老师应当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父母应该和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成长情况。

老师在学校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见解,父母可以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发现和解决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

父母也可以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以便老师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划,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校中,老师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通过相关教育活动加强和家庭的联系,促进家校共育。

除了密切合作外,家校共育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悉心指导。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品质培养。

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们都在共同努力,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小学生。

正因为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包括乐观、坚韧、自信、积极向上等一系列品质,这些品质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更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最早期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们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应该积极乐观地面对,不向孩子展示消极情绪,要教会孩子勇敢直面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孩子敢于尝试,敢于面对失败,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读书、旅行、游戏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坚韧性格。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是学校中的主要教育者,他们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外,更要扮演起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角色。

教师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从孩子的兴趣、特长出发,鼓励学生尝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教师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学校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社团活动、文艺表演、运动会等,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性格。

除了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外,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和家庭教育积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社会也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心理健康讲座、亲子活动等,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心理,共同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今天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地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但由于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限制,他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有时候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者自身身心的发展变化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带来抵触、紧张、烦恼、焦噪等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学习成绩顶呱呱,也不是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因些,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它是指个体对环境适应良好,同时还具有相对稳定的、不受环境制约的、值得赞许的人格特征。

一般来讲,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心境良好;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

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那怎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要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首先要确立合适的健康教育目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需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会适应客观环境,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

具体措施如下:
一、营造培养健康心理品质的良好学习氛围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营造一些宽松、和谐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

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

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队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要精心准备和组织。

如:在开展班级接力比赛活动中,抓住学生中个别有毅力、不服输、不怕挫折,竞争性强的学生典型,在班上大力表扬,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品质。

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健康心理品质。

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心理健康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的事情老师讲了几遍,个别学生对此是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没有引起反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不在焉,没有引起他内心的共鸣,暂时在他头脑里没有引起反应或重视而出现的现象。

事实上,任何人只要他意识到了某件事的存在或重要性,他都会作出相应反应的。

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得让学生首先有这个意识。

怎样加深和牢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呢?对小学生来讲,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他们的切身经历中分析出健康心理的作用和不健康心理的危害。

例如:情绪暴躁对同学之间的友谊的危害,积极向上的情绪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好处等。

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

只有对自己认识充分、全面和深刻后,把握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取得较大的进步。

教师可以拟出一些心理测试问卷,使学生从问卷中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可以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与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了解自己;或者鼓励学生多虚心接受和倾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A跑来告诉老师,B课间打闹了,当老师把B同学请来,还没来得及问他情况,就听这位B同学说:A也打闹了,昨天他还在小摊上买零食吃了。

表面看来,小学生爱“告状”似乎是天性,或者说很自然,但仔细分析起来,B同学身上存在由于怕老师批评,故意找别人的缺点以减轻自己的责任的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如果此时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缺点,长期发展下去,他将变得爱与人争执、心胸狭隘、逆反心理重等,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四、让学生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1、教学生学会心中有爱
有一首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爱”就是宽容、理解、关心。

学会爱人,就不会以自我的好恶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

为此,小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乃至有困难的陌生人,这样才会与别人和睦相处,心理品质也会越来越健康。

htX;+G
2、教学生学会心存感激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对方产生好感,这是感激。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

为此,小学生应对周围的人们常存感激之心。

要经常思考:在你觉得轻松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在你学习取得进步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祝福;在你享受生活的快乐时,说不定同时就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心存感激,就会对别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热情。

9
3、教学生学会心胸坦荡
无数实例证明,每个成才的人都要经历过许多挫折和磨难才会最终获得成功。

只有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去克服困难。

因此,小学生要正确地对待不合人意的事情,相信这是对自己的磨砺。

要学会坦然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克服困难。

4、教学生提高自信,保持健康的心态。

自信是人们充分估计自我力量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有了自信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而现在很多学生缺乏的就是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脑子比别人笨。

干什么事总是先给自己定个调,“我不会”,“我干不好”……,其实不然,正常人的大脑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构造都相差无几。

因此,在学习能力方面也应相差无几。

成功的起点是自信,只要保持一种健康心态,树立信心并踏实地学、认真地学、定会取得好成绩。

此外,让学生学会微笑,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地看问题;让学生多想自己高兴的事;能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深呼吸闭目养神放松法;欣赏音乐法;体育锻炼法;散步谈心法等等也是一些很好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教师及时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特别是一些伟人传记和思想修养方面的书籍,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奉献中心理品质得到锻炼,鼓励学生助人为乐。

另外,由于琴、棋、书、画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性情,而且有助于疏导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所以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美育活动,陶冶心理品质,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授予学生其它的正确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

总之,新世纪,新时代的人才除了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新一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