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解读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解读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96a4fe0770bf78a6529546c.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结构是生理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在学习机体组成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机体及各个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二)生殖和生长发育(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四)机体维持稳态的反馈调节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基本组织组织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 )特征1、分布于表面2、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
3、多排成层、成囊、成管、成泡。
4、无血管。
5、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
6、再生能力强。
上皮组织有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种(一)被覆上皮覆盖身体表面或作为管道和囊腔的内壁,起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
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1、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是由一层不规则的扁平细胞呈锯齿状紧密排列而成。
特点:细胞呈梭形(侧面观)或锯齿形(表面观),核椭圆,胞质少,细胞器不发达。
分布:①衬于心脏、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称内皮;②衬于心包膜、胸膜、腹膜,称间皮;③还分布于肺泡壁、肾小囊壁。
功能:构成光滑的表面,减少器官间磨擦,利于液体流动和物质通透。
二、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特性:1、细胞少,间质多,纤维:有形态。
间质基质:无形态,均质状物。
2、分布广泛,不规则。
3、血管丰富。
4、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纲要(00001)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纲要(00001)](https://img.taocdn.com/s3/m/fdc75d06cfc789eb172dc8f1.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纲要(上)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3、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4、人体解剖的方位及常用术语人体的标准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1、上的下;2、前和后或腹侧和背侧;3、内侧和外侧;4、内和外;5、浅和深。
三个垂直面:1、矢状面;2、冠(额)状面;3、水平面或横切面。
5、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②生殖和生长发育(生殖,生长发育)③兴奋性,④适应性)细胞和基本组织1、细胞: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的功能:3、细胞质的功能:4、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第二节基本组织1、四大基本组织的分类、结构、功能,何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何为胞体、突破(树突、轴突)、双极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触觉小体?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
2、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3、骨的形态与功能4、骨的构造骨的名称、数目5、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6、何为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7、颅底内面与大脑的额叶、颞叶以及小脑相适应而形成三个窝,分别叫做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颅囱、鼻旁窦(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8、十二对脑神经和重要的动、静脉通道(脑颅)?9、脊柱及其脊柱各骨的组成(由26个椎骨、颈椎(7个)、胸椎(12个)和腰椎(5个),1个骶骨和1个尾骨组成。
人体解剖学复习提纲
![人体解剖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676971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e.png)
⼈体解剖学复习提纲⼈体解剖学复习提纲绪论⼀、对象和⽅法:1.⼈体解刨⽣理学的概念(识记)⼈体解剖⽣理学是研究⼈体结构和功能的⼀门科学。
解刨学:解刨学是研究机体结构的科学2.机体的组构⽔平(识记)化学⽔平细胞⽔平组织⽔平和器官⽔平系统⽔平整体⽔平3.⼈体解刨⽣理学两类⽅法(识记)急性实验法:(1)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2)活体解刨实验法优点在于实验条件和研究对象较为简单,影响实验最终结果的因素较少,因此可以较快获得结果。
其缺点是实验室在脱离整体条件下,或者是在受到解剖和⿇醉状态下进⾏的,故所得的实验结果常有⼀定的局限性。
慢性实验法: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保持⽐较⾃然的外界环境条件下进⾏的实验。
慢性实验法的优点在于研究对象处于正常状态下,所得的实验结果是在机体正常⽣理活动状态下获得的,其结论可以⽤来分析整体动物及各种⽣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其缺点是应⽤范围常受局限,如许多⽣理学问题⽬前仍然⽆法找到合适的⽅法加以解决。
⼆、⽣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命活动的两类基本特征(识记)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机体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物质,即同化作⽤。
另⼀⽅⾯是将组成⾃⾝的物质或储存于体内的物质分解,并把分解后的最终产物排泄出体外,这种过程叫异化作⽤。
⽣殖和⽣长发育:⽣殖⽣命体⽣长发育到⼀定阶段后,能够产⽣和⾃⼰相似的⼦代,称为⽣殖。
⽣殖使⽣物通过⾃⾝复制延续中系的过程,是⽣命的最基本特征之⼀。
⽣长和发育⽣长和发育⼀般指⽣命个体的⽣长,从⽣物学意义上说,当受精卵开始发育时,即意味着⽣命开始其⽣长的过程。
2.⼈体⽣理机能稳态的三种调节(识记)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建⽴了⼀种互相独⽴活动的组织形式,他能够将信息从⼀个部位传到另⼀部⽽相互独⽴,互不⼲扰。
信息以动作电位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经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间的突触,将信息传递到靶细胞。
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终末释放的神经递质来实现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要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3e6ab97b307e87100f6969c.png)
⑵空肠、回肠、回结肠、右结肠和中结肠;
⑶左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12、跨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特点?
运
单纯扩散
从高到低
02、CO2,脂容性小分子
易化 扩散
“载体” 从高到低,需要载体 葡萄糖、氨基酸
通道”
K+、Na+、Ca+主动转运
从低到高,需要载体和能量 除了易化中的,还有H+、I-
8、
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状结构。
9、
胸骨角:是胸骨柄、体相连处向前的突起,是确定第二肋的重要标志。
10、麦氏点:位置较固定的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
1/3的交界处。
11、胸膜:覆盖在肺表面、胸廓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两侧的浆膜。
12、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的内面,由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围成的三角区域。
2、心房与心室的表面分界线是什么?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线?
答:⑴环形冠状沟;⑵前、后室间沟。
3、主动脉起于何处?止于何处?按位置和行程可分为哪几部分?
答:起于左心室;止于左、右髂总动脉;
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4、主动脉弓凸侧发出分支,从右到左的顺序依次是哪些?
答: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13、齿状线: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环形线。
14、腹膜腔:壁层和脏层互相延续移行,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潜在性囊状间隙。
15、声门裂: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是喉部最狭窄的地方。
16、精索:是位于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深环之间的柔软的圆索状结构。
17、乳糜池:一般位于第一椎前面,是左右腰干与肠干汇合形成的囊状膨大。
人体解剖学复习提纲
![人体解剖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f24adf9a8956bec0875e39c.png)
脑颅和面颅构成?在颅底的内面可以看到哪些重要的孔和管,各有哪些结构通过?颅的侧面观(翼点)。
颅顶的缝。
鼻旁窦有哪些?它们各位于何处?开口在哪里?颞下颌关节由哪些结构组成?可作哪些运动?椎骨的一般形态。
颈、胸、腰椎的主要特征脊柱组成?椎体和椎弓之间的连结(椎间盘的概念),脊柱的生理弯曲。
肱骨、股骨、胫骨、腓骨上的重要骨性标志。
肩、膝、髋、踝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包括肌肉)。
、颞下颌、肘、腕、第一腕掌关节的构成和运动形式。
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在哪些关节上进行?哪些肌与呼吸运动有关。
头颈、上、下肢、胸、腹、背肌的分群和肌肉名称和作用。
斜角肌间隙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颈部的肌性标志。
消化系统的组成。
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和腺导管的开口。
咽的分部(腭扁桃体的位置)。
咽峡的概念,食管三狭窄的位置和分段。
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十二指肠的位置和分部、空肠与回肠的位置。
阑尾位于何处?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是什么?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
结肠和盲肠的三大特征。
直肠的位置和外形。
肝的位置和肝膈面和脏面的解剖结构。
胰的位置和分部。
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分部。
呼吸系统组成。
喉软骨的组成。
喉腔的部分。
上呼吸道最窄的部分。
气管在形态结构上有何特点和功能意义?为什么异物堕入气管易进入右主支气管?左、右肺位置和形态结构的异同。
胸膜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
什么是肋膈隐窝,有何临床意义?纵隔的概念。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位置和被膜,肾门、肾蒂和肾窦的概念。
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和分部,膀胱的分部和膀胱三角的概念。
男女生殖系统组成。
输卵管的部分和形态结构。
子宫的外形、内腔有何特点?它位于何处?其正常位置如何?靠什么结构来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这些结构的功能如何?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
会阴的概念。
什么叫腹膜腔和腹膜?脏器被覆腹膜有哪几种隋况,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系膜、网膜和陷凹?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哪3个重要结构?它们的排列关系如何?心的位置和外形,心尖的组成;心腔内主要结构。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解读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945e0916529647d2728526c.png)
肾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1.血液分布不匀 2.压力高低不同 3.流量大,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肾血流量的调节方式(肌源学说):当A压↑→A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尿的生成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
实验证据: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分析发现,除蛋白质外,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一致,而且渗透压和pH值也与血浆近似。
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滤过膜的分子通透性: 1.分子大小(小的能通过) 2.电荷(负电过不去)举个例子: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出现蛋白尿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就是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影响滤过的因素:1.滤过膜通透性:机械屏障作用↓→血尿2.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2.滤过面积 3.有效滤过压重吸收: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
分泌: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物排入管腔的过程。
转运方式有哪些:1、被动:单纯扩散易化扩散2、主动:原发主动继发主动Na+重吸收特点:存在泵-漏现象。
Cl-的重吸收:Cl-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称细胞旁路途径)进入细胞间隙。
由于Na+管内外电位差↑, Cl-顺电位差被动吸收。
特点:除髓袢升支粗段外,其余皆为被动重吸收。
H2O的重吸收:被动过程(渗透作用)途径:1.细胞旁路2.H2O通道。
K+的重吸收:主动。
(Na+也是)葡萄糖的重吸收:继发主动(氨基酸也是一样)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葡萄糖吸收极限量(TMG):当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都达到极限,尿中的糖量与滤出的增多量相等时的血糖浓度。
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和大多数利尿药等,由于与血浆蛋白结合而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均在近曲小管被主动分泌。
人体解剖生理复习提纲
![人体解剖生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5030ce481c758f5f61f67e1.png)
解剖生理学复习纲要各章的知识点:绪论、第一章~ 第三章组织(4大组织)器官系统关节解剖的3个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或横切面)1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是个反馈调控过程,大多数为负反馈调节。
2四大组织腺体、真皮、骨、血液、肌腱属于什么组织3皮肤构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皮肤衍生物:蹄、角、毛、皮肤腺。
皮肤腺:汗腺、皮脂腺、乳腺。
4骨的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籽骨;骨的构造:骨膜、骨质、骨髓;骨成分的年龄变化5关节的基本结构或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6躯干骨:胸廓的构成;上肢骨构成:上肢带骨(锁骨和肩胛骨)和自由上肢骨;下肢骨构成:下肢带骨(髋骨(髂骨、耻骨、坐骨愈合成))和自由下肢骨;骨盆构成:髋骨、骶骨、尾骨。
颅骨分脑颅和面颅骨第四章滑行学说运动单位阈刺激阈电位局部电位终板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离子学说局部电流学说跳跃式传导神经机肉接头肌肉的强直收缩7肌小节的组成:1/2I+A+1/2I;肌原纤维构成:细肌丝+粗肌丝;粗肌丝膨大的头部——横桥,由肌凝蛋白(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凝)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8肌肉管系统的组成:横管、纵管及其膨大的终池构成三联管,其作用:横管:将肌细胞膜的兴奋沿T 管膜迅速传入细胞内部,终池:Ca2+的储存、释放与再积聚,三联管:肌细胞膜电变化和细胞内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
9用离子学说阐明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10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及其在单一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
11可兴奋组织在产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什么变化?比较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差异。
12简述兴奋在神经-肌肉间的传递过程。
13简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机制。
14试用滑行学说解释肌肉的收缩过程。
15试述神经纤维传导的一般特征。
第五章突触牵张反射脊髓休克植物性神经反射白质和灰质神经核与神经节神经束和神经干皮质与髓质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应激性16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混合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传到外周时是否换神经元。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pptx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pptx](https://img.taocdn.com/s3/m/e123ad1be45c3b3567ec8b98.png)
49、任何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应用,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50、人类左侧大脑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这与后天生活实践中习惯用右手劳动 有 关,但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51、无论什么情况下,觉醒状态只能先进入慢波睡眠,然后才能进入异相睡眠。(√) 52、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 53、甲状腺分泌T3 的量远少于T4,但其生物活性却比 T4 约大 5 倍。(√) 54、生长素通过生素介质间接促进软骨生长。(√) 55、长期大量服用糖皮激素后,其血中ACTH 浓度升高,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 56、降钙素是由甲状旁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 57、血液中 ACTH 及皮质醇的水平在午夜最低,在清晨 6~8 点钟达高峰。(√) 58、精子经过在附睾中的发育已经具备了受精能力。(√) 59、排卵是由于黄体生成素大量释放而引起的。(√)
60、整个妊娠期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均增高,维持了黄体的持续存在。(×) 61、测定尿中或血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诊断早期妊娠。(√)
三、填空题:
3
书山有路
1、机体中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指 神经 、 肌肉 和 腺体 ,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 生 动作电位 。
2、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为 兴奋 和 抑制 。 3、人体功能的最主要调节方式是 神经调节 、其基本活动方式是 反射 。 4、细胞一次兴奋后的兴奋性周期变化中绝对不应期的兴奋性可以认为下降到零。 5、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 超极化 ;当膜内电位向负 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 去极化 。
2
书山有路
37、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38、决定尿量多少的主要环节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 39、两眼会聚的意义在于看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40、正常人在安静时 6m 以内的光线正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41、视杆系统无色觉功能,但对光的敏感度较高。(√) 42、耳蜗底部受损主要影响低频听力,耳蜗顶部受损主要影响高频听力。(×) 43、有髓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前者直径比后 者 大。(×) 44、绝对不应期愈短,单位时间内神经纤维产生和传导冲动的次数就愈多。(√) 45、突触后抑制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膜上产生抑制性突 触 后电位(IPSP)引起的抑制。(√) 46、单个动作电位所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足以引起突触后静息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 47、突触前膜的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轴突末梢递质的释放。(√)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针对性复习提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针对性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d14ef1a87c24028915fc3b4.png)
13心理“人体解剖和神经生理学”考试针对性复习提纲一、论述题(占24分):1、大脑的形态、分叶与结构。
2、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论述丘脑和下丘脑的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
3、什么是脑干网状结构?论述脑干网状结构在感觉、躯体运动、内脏运动、觉醒和睡眠中的作用。
4、躯干四肢浅感觉和深感觉传导路径,分析右侧颈髓横断,四肢浅感觉和深感觉的缺失障碍表现有什么不同?5、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分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进行论述)。
6、自主神经系统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差别。
7、情绪的生理反应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8、感受器的生理特性,什么是感受器的频率编码和群体编码?9、兴奋的产生与刺激有什么关系?感受器将感受到的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入中枢并引起中枢神经元功能变化的全过程?10、什么是交感—肾上腺系统?该系统激活时,人体循环和呼吸系统、胃肠运动、代谢和血糖、视野会出现怎样的变化?11、眼球的结构,视近物时眼的折光机能调节。
12、内耳的结构及功能,内耳如何对音高和音强进行初步感觉分析。
二、概念题(占12分):椎孔和椎管、椎间孔、凝集反应、血型、神经组织、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灰质和白质、神经、神经纤维、神经核、神经递质、突触、脑干网状结构、兴奋性和兴奋、阈强度、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时、牵张反射、肌紧张、负反馈和正反馈、脊髓休克、大脑皮质、联合皮质、边缘系统、内囊、胼胝体、基底神经核、纹状体、椎旁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脊神经节、习惯化和敏感化、强化、非联合型学习和联合型学习、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听小骨、前庭器官、应激反应、应急反应、皮层诱发电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三~五、判断题(占10分)、单项选择题(占20分)、填空题(占17分):1、什么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上皮组织的特征,肌组织的类型。
结缔组织细胞间质中有哪些纤维?血液、骨骼、肌腱属于什么类型的组织?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肌纤维和神经纤维分别指什么结构?2、3、脊柱分颈7胸12腰5椎和骶骨1尾骨1,胸廓、骨盆的骨组成(含各部分骨的数量)。
人卫药学版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重点解读
![人卫药学版人体解剖生理学考试重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e6f403ca5e9856a5612606e.png)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所直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故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维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稳态主要依靠体内的负反馈控制系统。
3.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三种,分别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快、精细而准确,作用持续时间短。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等。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影响范围比较局限。
4.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乙醇、尿素等物质的跨膜转运。
2.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经通道介导的溶质几乎都是离子。
经通道易化扩散,被动过程。
3.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1)经通道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载体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跨膜转运。
(2)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钠泵活动的主要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②钠泵能不断的将顺浓度梯度漏入的Na+转运回去→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钠泵活动造成的跨膜浓度梯度,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细胞膜内外Na+、k+离子的浓度差的形成:钠泵转运的结果。
钠泵主动转运:当膜内Na+↑或膜外K+↑→激活钠泵→每分解1分子ATP将3个Na+移出膜外,将2个K+移入膜内→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3)继发性主动转运:适用物质: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收和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聚碘、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轴突末梢重摄取、突触囊泡从胞质摄取神经递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最新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最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974140ccbff121dd368393.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讲是阐述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发生的原理,发生的条件以及人体的机能整体性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认识人体整体及其各部分机能活动的规律。
二、人体解剖学的任务人体解剖学的任务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主要包括:大体解剖(肉眼)、组织学(显微镜)和胚胎学(发育过程)。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四、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生理学: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种微小结构的功能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特殊化学变化过程称为细胞分子生理学.例如细胞膜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肌丝生理功能等.2. 器官生理学:在器官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生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称为器官生理学。
例:心脏功能的研究,化学物质对离体心脏的影响.3。
整体生理学:在整体水平研究完整机体各个器官及系统生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称为整体生理学.例如:一般药理实验就是在整体条件下进行。
五、生理学的实验方法生理学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一生理过程产生的机制及其因果关系。
1. 急性实验法(1)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往往从活着的(麻醉或击昏)的动物身上取出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置于近乎生理状态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和观察。
例:蛙心灌流实验等。
(2)活体解剖实验法:一般在动物失去知觉(麻醉或去大脑)而仍存活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例:动物血压实验等。
2. 慢性实验法慢性实验则以完整健康而清醒的机体为对象,在外界环境尽量保持自然的条件下,对某种功能进行研究。
这种动物可以进行长期实验观察故称为慢性实验.例如:动物的长期毒性试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根据光镜观察一直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自从应用电镜研究细胞内部结构以后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细胞包括“三相结构”的概念。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纲要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e0877e43f7ec4afe04a1df56.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11生教)
一、填空题25 二、选择填空20 三、判断题15
四、名词解释10 五、简答题15 六、问答题15
一、填空判断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生理学、稳态、反射、跨膜物质转运、组织、骨细胞、神经系统、神经元、受体、第二信使、神经递质、锥体系、神经胶质细胞、肌细胞的种类、横桥周期、牵张反射、自主神经系统、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学习、眼的结构、视野、螺旋器、前庭器官、血液、血型、生理性止血、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血压、心音、减压反射、呼吸、呼吸肌、肺活量、呼吸商、维生素、产热和散热、胃腺、胰液、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内因子、消化管、肾单位、肾糖阈,抗利尿激素、醛固酮、激素、腺垂体、神经垂体、睾酮、黄体。
二、简答题
1、简述肌丝滑行学说
2、血液的生理功能
3、突触的可塑性及其意义
4、简述下丘脑的生理功能
5、维生素及其功能
7、简述肝脏的生理功能
8、简述肾脏的生理功能
9、简述冠脉循环及其特征
10、什么叫基础代谢?应在什么条件下测定基础代谢?
11、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12、简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三、问答题
1、试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及其离子机制
2、试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3、试述小肠适宜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征?
4、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
5、试述终尿的形成过程?
6、激素的作用机制?。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纲要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07b8b775192e45361066f5f2.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一、填空题20二、选择填空10 三、多项选择10 四、判断题: 15五、名词解释10 六、简答题15 七、问答题20名词解释:血压: 血管壁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为帕或千帕, 主要影响因素有心血管系统中的血量、心脏的射血和外周血管阻力。
静脉角: 指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处, 淋巴导管由此注入静脉。
去大脑僵直: 如果在中脑上丘和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 则动物马上出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现象, 称为去大脑僵直。
呼吸: 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主要是机体从外界空气中吸入O2和从机体中呼出CO2的过程。
基础代谢: 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窦房结: 位于心脏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之间的心外膜深面, 呈椭圆形, 是心正常纪律性兴奋的起搏点。
内囊: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是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束集中经过的部位。
心动周期: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 称为心动周期。
内分泌系统: 动物体内所有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肾门: 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 称为肾门, 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肾的部位。
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 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交感干: 椎旁节借节间支相连接, 构成串珠状的结构, 称为交感干。
激素: 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 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hormone)睾丸: 睾丸为男性生殖腺, 位于阴囊内, 左右各一, 一般左侧略低于右侧1cm。
主要功能是产生男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肾实质: 肾实质由大量泌尿小管组成, 其间有少量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等构成肾间质。
胸膜腔:肺门: 在肺的纵膈面的中部有一个凹陷称为肺门, 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
人体解剖学复习提纲汇总
![人体解剖学复习提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1490bf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f.png)
⼈体解剖学复习提纲汇总绪论1、何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体解剖学:研究⼈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包括巨视解剖学和微视解剖学巨视:系解局解微视:组织细胞胚胎系统解剖学:按⼈体器官功能系统地阐述正常⼈体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局部解剖学: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叙述⼈体某⼀局部的层次、组成结构及相互位置关系2、⼈体如何区分(分部、系统等)基本组织:上⽪、结缔、肌、神经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殖、脉管、感觉、神经、内分泌3、⼈体⽅位如何统⼀解剖学姿势:⾝体直⽴,两眼平时前⽅,上肢在躯⼲两侧⾃然下垂,⼿掌向前,两下肢(包括⾜尖)并拢运动系统总论1、运动系统由哪⼏部分组成,分别起何作⽤运动系统分⾻、⾻连结和肌三部分。
⾻起杠杆作⽤,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是动⼒器官。
第⼀章⾻学和关节学1、⼈体206块⾻可怎样分类按部位分:颅⾻、躯⼲⾻、四肢⾻按形态分:长⾻、短⾻、扁⾻、不规则⾻2、⾻主要由哪⼏部分构成,分别在何处,有什么作⽤⾻主要由⾻质、⾻膜和⾻髓构成,另外还有⾎管、淋巴管和神经。
(1)⾻质是⾻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密质和⾻松质。
⾻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分部于⾻的表⾯。
⾻松质由⾻⼩梁组成,分部于⾻的内部承受较⼤重量。
颅盖⾻表层为密质,外板厚内板薄,⾻折多现于内板,两板间松质称为板障。
(2)⾻膜分⾻外膜和⾻内膜。
分布于关节⾯以外⾻表⾯的⾻膜称⾻外膜,分内外两层;衬在髓腔内⾯和松质间隙内的膜称⾻内膜。
⾻膜富有⾎管和神经,对⾻的营养、再⽣和感觉有重要作⽤,故在⾻科⼿术中应尽量保留⾻膜。
它使长⾻增粗。
(3)⾻髓位于髓腔和松质间隙内,分红⾻髓和黄⾻髓。
红⾻髓有造⾎功能;在慢性失⾎过多或重度贫⾎时,黄⾻髓可转化为红⾻髓,恢复造⾎功能。
在椎⾻、髂⾻、肋⾻、胸⾻及肱⾻和股⾻的近侧端松质内,终⽣保留红⾻髓,故临床常选髂嵴、髂后上棘等处进⾏穿刺,取⾻髓检查。
3、长⾻是如何长长和增粗的长长:幼年时骺软⾻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化,使⾻不断增长。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解读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81a3595336c1eb91b375d44.png)
15、能量代谢 16、基础代谢率 17、排泄 18、水利尿 19、渗透性利尿二、判断题: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
(X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
因此, 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
4、在静息状态下,Na +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X )5、正常细胞膜内的 K +浓度约为膜外K +浓度的10倍。
(X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V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 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 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V)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
(X )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 95%直接来自食物。
(X )13、如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 B 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 A 型。
(X ) 14、窦房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 期去极化,都是由于钠通道大量开放,Na +、名词解释: 1、 兴奋性 2、 性 7 、心动周期 11、肺泡通气量 复习提纲内环境 3、钠泵 4、阈电位 5、红细胞比容 6、红细胞渗透脆8、心输出量 9、窦性心律 10、房室延搁12、通气 /血流比值 13、肺牵张反射 14、容受性舒张 20、近点 21 、视敏度(视力) 22、暗适应 23、明适应 24、易化25、脊休克 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 28、应激 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30、月经周期31、顶体反应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V)X)V)迅速内流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2、内环境3、钠泵4、阈电位5、红细胞比容6、红细胞渗透脆性7、心动周期8、心输出量9、窦性心律10、房室延搁11、肺泡通气量12、通气/血流比值13、肺牵张反射14、容受性舒张15、能量代谢16、基础代谢率17、排泄18、水利尿19、渗透性利尿20、近点21、视敏度(视力)22、暗适应23、明适应24、易化25、脊休克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28、应激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30、月经周期31、顶体反应二、判断题: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
(×)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
因此,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
(×)4、在静息状态下,Na+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5、正常细胞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10倍。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
(×)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95%直接来自食物。
(×)13、如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A型。
(×)14、窦房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都是由于钠通道大量开放,Na+迅速内流形成的。
(×)15、心动周期中,心房的血液充盈主要依赖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心室的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16、在一定限度内,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愈大,则搏出量就愈多。
(√)17、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
(×)18、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到神经与激素的调节进行舒缩活动,使毛细血管交替开放与关闭。
(×)19、安静状态下,心交感中枢与心迷走中枢都有紧张性,但后者的作用占优势。
(√)20、潮气量减少或功能残气量增加都导致气体更新率降低。
(√)21、肺活量等于潮气量、补呼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
(√)22、肺各部位的通气/血流比值均为0.84,大于或小于0.84,都可引起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不足。
(×)23、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有效。
因为前者的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大于后者。
(√)24、消化道平滑肌具有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25、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交感神经引起的。
(×)26、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
胰液缺乏时可显著影响三种主要食物(特别是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
(√)27、胃液和胰液分泌的调节都可以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28、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铁剂时常伴服维生素C,是因为维生素C能将高铁还原为低铁而利于吸收。
(√)29、脂肪的各种水解产物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后,又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
(√)30、年龄越小,基础代谢率越低;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高。
(√)31、体温升高时,酶的活性一定增高,代谢率也一定增高。
(×)32、当环境温度接近于体温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发汗。
(√)33、皮质肾单位在肾血流量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近髓肾单位在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4、当体动脉血压比正常降低10%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也降低10%。
(×)35、钠在肾小管重吸收的规律是:越靠近端则重吸收的量越多,越靠远端则越少。
(√)36、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浓度较血浆和组织液中的高。
(×)37、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38、决定尿量多少的主要环节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
(×)39、两眼会聚的意义在于看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40、正常人在安静时6m以内的光线正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41、视杆系统无色觉功能,但对光的敏感度较高。
(√)42、耳蜗底部受损主要影响低频听力,耳蜗顶部受损主要影响高频听力。
(×)43、有髓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前者直径比后者大。
(×)44、绝对不应期愈短,单位时间内神经纤维产生和传导冲动的次数就愈多。
(√)45、突触后抑制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膜上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引起的抑制。
(√)46、单个动作电位所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足以引起突触后静息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47、突触前膜的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轴突末梢递质的释放。
(√)48、皮质脊髓束中的纤维大多数是直接经单突触终止于前角 运动神经元的。
(×)49、任何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应用,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50、人类左侧大脑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这与后天生活实践中习惯用右手劳动有关,但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51、无论什么情况下,觉醒状态只能先进入慢波睡眠,然后才能进入异相睡眠。
(√)52、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
53、甲状腺分泌T3的量远少于T4,但其生物活性却比T4约大5倍。
(√)54、生长素通过生素介质间接促进软骨生长。
(√)55、长期大量服用糖皮激素后,其血中ACTH浓度升高,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
(×)56、降钙素是由甲状旁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
(×)57、血液中ACTH及皮质醇的水平在午夜最低,在清晨6~8点钟达高峰。
(√)58、精子经过在附睾中的发育已经具备了受精能力。
(√)59、排卵是由于黄体生成素大量释放而引起的。
(√)60、整个妊娠期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均增高,维持了黄体的持续存在。
(×)61、测定尿中或血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诊断早期妊娠。
(√)三、填空题:1、机体中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指神经、肌肉和腺体,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
2、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为兴奋和抑制。
3、人体功能的最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4、细胞一次兴奋后的兴奋性周期变化中绝对不应期的兴奋性可以认为下降到零。
5、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超极化;当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去极化。
6、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乙酰胆碱,该物质可被胆碱酯酶水解而迅速失活。
7、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零。
8、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是蛋白质和Fe2+。
保证幼红细胞进行正常细胞分裂和发育成熟的因子是促红细胞生成素。
9、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的是球蛋白,参与血液凝固的是纤维蛋白原。
10、有注射器将血管中的血液抽出,放入试管中发生的凝血,属于内源性凝血。
11、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是在快速射血期,最低是在快速充盈期。
12、影响每分心输出量的因素是搏出量和心率。
13、第一心音发生于心室收缩的早期,第二心音发生于心室舒张的早期;心室收缩力量增强时,可明显增加第一心音的强度,高血压时第二心音的强度增加。
14、心肌细胞慢通道主要为Ca2+的通道,其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有Mn2+和异博定。
15、细胞外Ca2+浓度增高,可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Ca2+内流增多,因而心肌的收缩力量增强。
16、兴奋在心脏内传导时,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房室交界结区,最快的部位是浦氏纤维。
17、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Ca2+内流形成,3期则由K+外流引起。
18、心肌自律细胞的特点是在动作电位的 4 期有自动去极化。
19、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收缩活动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20、心脏射血能力加强可使中心静脉压下降,由平卧位转换为立位时中心静脉压可下降。
21、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它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 型受体结合,该受体作用的阻断剂为阿托品。
22、缩血管神经都属于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它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βα和受体结合。
23、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对动脉管壁的机械牵张,对博动性压力变化尤为敏感。
24、肺和胸壁之间的胸膜腔含有少量浆液,其中的压力在整个呼吸过程通常都低于大气压。
25、生理无效腔等于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之和,正常人生理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实验中加接导管进行人工呼吸时,解剖无效腔增大。
26、在液体内或液气界面,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与分压差成正比,与深解度成正比,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27、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时,意味着部分毛细血管血液流经未通气的肺沟,增加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时,意味着部分肺泡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增加了功能性无效腔。
28、O2在血液中主要运输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CO2在血中主要运输形式是碳酸氢盐。
29、胃被食物充盈后,蠕动明显增强,胃液分泌增多。
30、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胃运动减弱,胆囊舒张,括约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
31、胃运动的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
32、在消化期内,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是盐酸、脂肪和高渗溶液。
33、食物中三大营养成分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糖类、蛋白质、脂肪。
34、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消化糖类的酶有胰淀粉酶。
35、人体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其中产热量最多的是肝脏,运动时主要产热器官是肌肉,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36、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战栗来增加产热量。
37、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的体热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
38、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39、尿生成过程的三个环节:(1)肾小球的滤过;(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40、肾脏外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由Nacl 形成;内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由尿素和Nacl形成。
41、肾脏分泌H+是在碳酸酐酶催化下进行的。
42、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受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和循环血量的改变的调节。
4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