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分数乘法是在前面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1.明晰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法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数乘整数,另一种是分数乘分数。
在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分数乘整数;二是整数乘分数。
虽然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却不相同。
学生非常容易在此处出现意义上的模糊。
例如:2/3×4表示4个2/3是多少,而4×2/3表示4的2/3是多少。
教学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出错较少,能够清晰的表示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确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在计算中先约分,再计算,会使计算变得简便。
不足之处:1.学生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还是有个别同学把整数和分子约分计算,还有的出现先计算,再约分,容易出现约分后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
2.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学生容易出现小数与分母约分后得整数的现象。
3.在简便方法计算时,学生容易出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错误。
特别是形如2/9-2/9×7/16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不知道是应该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计算。
再教设计:1.强调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整数必须要与分母约分。
2.强化练习形如2/9-2/9×7/16这样的题目,避免学生在此题目上出错。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一、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应该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习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可以解释为3个5,也可以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本册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
以信息技术手段确定位置——《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南平第二实验小学曾春霞《确定位置(一)》一课,我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性体验,然后由问题的激发,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生成。
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体验,在对参与事实的反思体验中,享受情趣,体味成功,激发内动力。
一、从学生的需要读教材。
既然要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那么真正地了解学生发展需要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们只有读懂学生,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标准》里讲得比较清楚:数学课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无论是儿童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还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些在新的数学课程里,都被看得非常重要。
所以上这节课之前我对学生做了访谈:一是访谈他们对这节已经学过的课的知识还留存多少印象;二是对这样一节比较特殊的课,他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
针对课前访谈结果我决定采用以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学。
二、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促使学生深刻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生活指导数学思维感悟。
《确定位置(一)》的情境图也是生活中的内容,可见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之关重要的。
所以本节课,导入的时候我创设动物园招聘小导游的情境,用动物园的地图导入新课,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真真切切地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分数混合运算(一)》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下面结合实际教学反思如下:优点: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问题情境改为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特色团队作为学习素材,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
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关注学生的学情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注重对学生的课堂生成的及时捕捉和对比反馈,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注意格式的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课后反思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的第一课,内容涉及到整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中涉及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先设计了两个分一分,第一次分一分旨在让学生复习除法的意义,第二次分一分旨在让学生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复习,铺垫知识。
本节课计算方法的理解比较抽象,先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涂一涂让学生直观体验并观察总结,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把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相当于求4/7的1/2是多少,让学生明白分数除以一个整数除法的意义,之后又让学生通过对比,提炼法则,将算法定义化。
实践证明,要有效地进行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就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寻找知识、体会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切实的掌握知识,从而运用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探究作用,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自觉发现者。
2023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四篇)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课时内容。
本课是从正方体纸盒的展开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正方体十一种展开图的特征。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特征。
同时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旨在进一步认识棱柱的展开图;了解一些特殊几何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二、说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
本节主要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同时,六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充分的实践和白板的辅助展示,使学生明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11种平面展开图;并能总结归纳它们的特点及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合作探究能力;2、通过用多种方法对正方体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的的11种平面展开图;能判断什么样的平面展开图能折叠成正方体;并归纳总结规律。
难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动手操作,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五、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分析:本节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导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力图创新,学习创新。
《倒数的认识》一课我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新课标准精神、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探究与交流合作,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当新课标的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时,我们不能只是观望或等待,应立即参与,并努力超越,实现用活教材,落实新理念,那么如何用活教材呢?我想我们要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这节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这两者的关系:1、变准备题为开放性的练习: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大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把准备题写成了()×()=1开放式练习,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比较、引出倒数的意义。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尝试练习;对于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不是一一讲解,而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练习探究求一个数(分数、整数)的倒数。
3、充分感知,突出本质:掌握一个概念,主要是善于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
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举例、观察比较、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乘积是1的算式特点充分的感知,再加以抽象概括,得到了倒数的意义。
接着突破学生较难理解的词语“互为”,先让学生理解“互为好朋友”的意思,以及朋友必须建立在两个人的基础上,可以说成“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或“你和我互为好朋友”。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意义,知道倒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丹东市实验小学于坤《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从方向和角度两个方面去确定位置。
教材设置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动物园中的一些场馆的位置。
为了使本课的学习更贴近生活,我结合了家乡著名景区如:锦江山、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及月亮岛等丹东景观导入本课。
在本课新授部分,我选取了锦江山这一著名景点和学生边游览边确定不同景点的位置。
在备课过程中,我误把锦江山的导游图的正方向弄错,在后期备课时才发现了问题并及时做出了调整,险些弄巧成拙。
这也提醒了我,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一定要保证所举例子恰到好处且准确无误。
上课过程中,学生们按部就班从复习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到学习新知“东偏北”“南偏西”等偏方向,再到认识距离是确定位置的又一重要条件,最后学会描述实物的准确位置。
整堂课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内容全面,且看似畅通无阻,毫无波澜,实则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经过领导的点评和自己在课堂的真实体验,我对于本课的教学反思有三。
一是数学与生活联系过于紧密,使数学课情景感过强而冲淡了数学味,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具体来谈,我在幻灯片中出示了大量的景点照片,用许多繁饰的语言介绍景点,整堂课的氛围像极了一节语文写作课,无法带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学习本课知识。
二是重难点不突出,具体体现在两点上,第一是时间分配不均。
在复习导入环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本课新授知识方面,所用时间太少。
第二是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东偏北”“南偏西”等偏方向知识的学习上没有规范的语言引导和层层加深印象的练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不能准确表述,且熟练程度不够,究其根本是本堂课我的概念界定过多,使学生感到有困难,有压力而不敢举手发言。
三是缺乏趣味性,整堂课老师备课充分,但始终没有做到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说话。
在课堂上没有给予学生一个开放自由的思考空间,始终是一问一答的单调形式,且问题不具有挑战性,不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课堂知识巩固方面,形式太过于单一,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考一考,画一画,使学生手耳口脑共同参与活动。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确定位置》一课,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有关问题。
难点是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前面学段,学生已经学会用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进入新课时,我先跟孩子们一起复习如何用这八个方位来描述具体位置,不仅复习了旧知,从而慢慢引导孩子发现,想要知道具体位置,除了方位,还需要知道具体角度以及具体距离,接着开始进入新课教授。
在探索新知阶段,我先出示了课本上的情境图,以猴山为观测点,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描述大象馆、熊猫馆、鹿苑分别在猴山的什么方向。
接着让学生发现方向坐标被平均分成了四个直角,而每个直角又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一份是30°。
用课件演示“北偏东”和“东偏北”,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颜色鲜艳的课件来区分“——偏——°”,逐步引导下,孩子能够很快的说出相对的“——偏——°”,例如“北偏东30°”,孩子能够很快发现也可以用“东偏北60°”来描述具体位置。
情境图上的角度是直接给予学生的,并没有让学生用量角器来实践。
在下面的练习中,有一题需要学生亲自用量角器来量出角度,我借此再次与学生一同复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也算是一举两得。
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把要量的角标出来,并且把度数标出来,以免混乱。
但在后来的习题中,发现学生还是会把55°看成45°,这说明量角问题需要加强。
教材是按“方位——角度——距离”这样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出示,我遵循了这样的处理。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才出示了“距离”,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也比较循序渐进。
“距离”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所以么有多大问题。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包括四个知识点,一、观测点;二、方向;
三、角度;四、距离,总结确定位置的要素。
在学生充分理解“北偏东”或“北偏西”的含义后,要求学生会量角的度数,因为有基础,只要稍稍提醒就行了。
第二个知识点算它的实际距离,要求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出来综合性较强,需要重点引导、点拨。
结合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设计突出以下方面:
为了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体现知识的重难点,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园方位图片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知识.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步步设疑,环环相扣。
三、练习设计有层次,质疑总结,使教学过程比较顺畅,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总结出确定位置的几个要素。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上,提升思维水平。
这节课需要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简洁。
2、少数学困生应多点指导和辅导。
3、思维训练的力度有待加强。
4、没有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需要不断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才能更有效的调控课堂!。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封面)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1、在新课程教学中,我其实对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思索是比较少的,我无法将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理解性地投入进我的教学设计中!2、对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我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得以及学习知识的兴趣,我也会想到学生的主导作用,想要学生自行探索学习。
比如:在导入长方体体积的公式推导时候,我利用棱长一厘米的小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进行摆出三个不同的长方体,这样不仅可以形象地让学生自己探究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自主探究后,我在旁边引导“棱长1cm的小立方块体积是多少?所以几个立方块的体积是?最后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是让学生自行思考组织语言理解性地表达。
3、在这方面我有做到不足的就是没有创造性地教,虽然有层层推进,但是因为我的引导带有局限性,没有激发出学生创造性学习。
如果可以,我想用创设情境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想考虑我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学生。
当然创设情境,要有趣,同时灵活运用教材,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以情促思,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参透“一一对应”的教学思想。
二、备课中:一拿到课题我最初的反应是查看数学课本;然后就是猜测数学课文编导的编排意图,当然这中间有着“蜻蜓点水”嫌疑,没有真正完全猜透;如果仅是以我目前的水平进行解读教材,那么这真的有点“螳臂当车”的无力,所以我接下不得不借用老师的教师用书看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我深记得冯老师说的一句话:“你一节课的成功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目标在一个教学设计中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不过在我自己看来,我能够把握住知识与技能目标这一项,却无法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的实施,正如我上面说的,我能够关注到的是学生的知识获得;有了目标后能够想起的也是字面的,我必须得看看人家的教学建议;最后就是自己完成教案,在我独立完成教案时候我也是“前人优秀”中学习到的;在我们的这一届中,我们都很依赖ppt,所以我在前面几个环节中的时间是占备课总时间的一半,另外一半就是ppt 的设计!在备课这一面明显不足:1. 完成备教材缺乏独立性,对教材内容解读缺乏全面性;2. 备教材与准备教学用具,时间各占一半,有主客颠倒的嫌疑;3. 没有进行备学生,记得在什么时候看过一篇文章,我个人觉得很好,那就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即要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了解多少,再定新知学习的起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有24人。
通过一学期的相处,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后进生面广。
针对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想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重点抓学生的作业,在作业中找出每个学生的不足,从而进行补差提优。
其次,建立争星榜,引进激励机制。
第一,学生根据上学期成绩建立目标,与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兑换星星。
第二,对本学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过关考试,取得过关星。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构建积极上进、团结协助的氛围。
同时,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
在书写上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1、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1)分数乘法:13课时(2)长方体(一)15课时(3)分数除法: 18课时(4)长方体(二): 15课时(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6)百分数: 17课时(7)统计:7课时(8)总复习: 4课时2、全册教学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北大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这月我当家》教学反思
北大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这月我当家》教学反思1、北大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这月我当家》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对比认识方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由“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引出新知“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材设计了“这月我当家”的生活情境,要求学生用方程来加以解决,通过谈话引出当家学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解题思路是值得借鉴的(在已知条件中,首先分析数据间的关系,接着寻找等量关系并写出来,最后列式)。
我设计的练习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巩固练习展开思维,深刻理解新知识。
从预设看效果还行,但由于在探索新知时涉及内容较多,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学生在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够充分,在学生得出总支出后,对后面的学习放手太快,致使学生有些茫然。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意这一点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呈现的直观的情境图: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分饼的情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当熟悉,不但生活中有,以前的课本知识中也有,生活、学习的经验体会到和以前分饼的问题有相同之处,都是用饼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个饼的问题,算式是3÷4=?,有直观的情境图帮助学生思考,有学生知道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4块。
借机可以让全体学生直观地体会结果不满1时可以用分数表示,直观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和除法教学反思验证“3÷4是否是3/4块,也就是每人分得是3/4块饼吗”是这堂课的难点,操作能帮助学生理解。
方法一是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将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得1/4个饼,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将第二、第三个饼也分,每个小朋友还是分得1/4块饼,三次一共分得3个1/4块饼,合起来是3/4块饼;方法二是三个饼叠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3块的1/4,有3个1/4块饼,即3/4块。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的课时内容。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认识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立统计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的春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运动会中设有投球比赛项目,同学们在赛前练习时遇到了问题,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板块二、合作探究1.与同伴说一说你的猜想,如何验证呢?2.收集数据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咱们班第一活动小组进行的实践活动。
我们收集到了什么?(数据)3.整理数据怎样快速且准确地整理好这些数据呢?(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能一下看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吗?你有更好的方法表示这两组数据吗?(统计图)什么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直观形象)4.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绘制你认为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师生一起欣赏几份有创意的作品:第一位同学:绘制了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单手投球情况和双手投球情况。
第二位同学:绘制了一个条形统计图,在每个直条上标明“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一.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分数乘法(一)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
后来想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想明白了这一点,回头看看过去的教学,在这方面好像就真的把问题复杂化了。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
从教材整体编排上看,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分数乘法(一)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整数乘法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法,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分数乘整数,正确熟练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数乘法(二)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乘法的意义得到拓展,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并能正确地应用之解决实际的问题。
分数乘法(三)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意义,并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分数乘法(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办理教材上供给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相同不同办理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说明计算的地过程,使学心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自己方法的重要性。
“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
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分数乘法(二)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分数乘法(二),重点是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局部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难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1折纸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材第2~3页)教学目标1. 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2.在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 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PPT、正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笑笑和淘气正在玩折纸游戏, 他们都用同样的一张正方形纸折, 笑笑折小船用了这张纸的, 淘气折小鸟用了这张纸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的情境图)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呢?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呢?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中的数都是分数, 且分母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新课1. 计算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 分母不同的分数怎样相加?小组讨论, 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方法一)借助图示计算。
想一想: 怎样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 ?如何把两部分加在一起?指导学生折出, 后, 分别涂上阴影, 把两部分阴影合在一起, 如图:由上图可知, +=。
(方法二)借助转化法计算。
想一想: 和的分母不同, 不能直接相加, 怎样将它们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呢?如何计算+呢?2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4,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 即==。
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后, 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就可以直接计算了。
提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减。
计算过程如下:1 2+14=24+14=342. 计算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类比前面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再交流、汇报。
(方法一)图示法。
由上图可知, -=。
(方法二)转化法。
计算过程如下:1 2-14=24-14=14归纳总结: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方法: 先通分, 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就可以相加减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1数学课要学分数除以整数了,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班级的大屏也坏了,让学生自学吧。
开始我先提出了自学要求。
孩子们开始学了起来。
陆续有孩子学完举手了。
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
所以,乘以一个数就等于除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然后就进行了练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错,此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多数学生没有了做题后的兴奋了。
只是因为结果相同啊。
学生不明白算理。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我知道,这个知识点是我要给孩子们讲解的地方。
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学生进行算理的教学,大部分同学们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从这节课,使我感悟到,计算教学,最省事的教法就是把计算方法和盘托出,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
可是这样教学,尽管也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算法,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一节课中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学,正如侯校长说的那样,真的需要老师好好琢磨呀。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2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在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通过图形和多个例子来证明一个数除以分数就是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画线段图,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然后,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
帮助学生理解除以一个分数怎么就可以转化为乘它的倒数了呢?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2024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_2
2024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024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本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激起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扇形的概念和扇形面积与圆心角大小及半径长短的密切关系,旨在激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后面即将学习的新知做好铺垫。
二、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有参与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学习。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自制了两幅扇形图,一幅是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统计图,另一幅是某班学生爱好各种球类活动的情况统计图,然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并亲自动手用量角器量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算出每个扇形圆心角占圆周角的百分数,最后再通过学生自学教科书的内容,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不但使学生弄清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练习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我在巡视之后,对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了展示,从而使学生们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其它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授课效果也很好。
但同时也存在了一定的不足,由于少数学困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自控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均较差,大部分时间是盲目地在看热闹,不能恰如其分地融入这个学习的群体,自己似乎跟一个局外人一样,使得他们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是稀里糊涂,一知半解,关于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的。
今后,我仍会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使我的教学水平再迈向一个新台阶。
2024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粉刷墙壁》是数学活动课,就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让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一.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分数乘法(一)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
后来想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想明白了这一点,回头看看过去的教学,在这方面好像就真的把问题复杂化了。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
从教材整体编排上看,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分数乘法(一)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整数乘法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法,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分数乘整数,正确熟练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数乘法(二)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乘法的意义得到拓展,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并能正确地应用之解决实际的问题。
分数乘法(三)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意义,并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分数乘法(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解决教材上提供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地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
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分数乘法(二)今天教学的容是分数乘法(二),重点是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部分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难点。
从学生认识过程来看,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分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首先改编了教材的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根据呈现的已知条件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笑笑有几个苹果?淘气有几个苹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图形表示出“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再列出算式,最后尝试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
这样把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在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分数乘法(三)今天的教学容是分数乘法(三),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
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
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有了一下的认知:1.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单元教学中的渗透和其作用。
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中观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三)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2.对学生探索过程的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
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一)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
而在分数乘法(三)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
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
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单元小结第一单元的新课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几节课都是练习课,到昨天为止已经上了三节。
整理这三节课,对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训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1.在新课程背景,我们还要不要进行数学训练。
当前无论是创优课竞赛、各级的研究课,还是论坛、博客,大家都在热衷的讨论一些教材中的新增容,或是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大家似乎都不很在意数学训练,有的教师甚至一提到“训练”马上就“色变”,认为将回到传统教育的老路上去了。
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热衷的“组织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
如果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不深刻、应用的不灵活,那么又如何能够进行新的认识活动呢?因此数学探索和数学训练往往是相互作用、互为基础的。
2.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训练。
数学训练不等于“机械、重复”,应该体现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性的训练。
(1)、说理性训练。
学生对一个数学知识掌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其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抽象),可以说是一个抽象概括(数学建模)的过程,而数学基础知识应用的过程(抽象——具体),可以说是一个演绎推理(对模型的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学生认识的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本质属性,在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学生将认识到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围(概念的外延),这是将起到深化理解概念和灵活应用概念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把数学基础知识的成立条件与具体问题中的条件进行比对,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阶段,他们的部言语并不发达,是片断的、条理性不强的,所以用学生的外部语言表述来促进其部言语的整合与条理,这就是重视“说理训练”的意义所在。
(2)、图形表征的训练。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对象,他们相互作用,互为表里。
每一个形中多蕴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每一个数又都能通过图形直观的描述和反映。
教学实践是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或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往往都是完成对数学语言、数学符合、数学图形的翻译过程。
因此,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用图形表征已学的数学知识,将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计算技能的训练。
当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路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答案的过程。
无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么的完美,如果不能准确、熟烂的计算,那么学生将不会完美的解决一个问题。
再有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口算或估算出没一个关键的数值,往往对解决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基础口算的训练,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训练的地形式数学训练的容应该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
数学训练的形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枯燥的,应该结合训练的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突出趣味性、灵活性、竞争性、多样性。
根据以上的思考自己在这三节课的教学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节:1.通过计算训练整合分数乘法法则。
2.口算训练(直接写得数),通过观察发现分数乘法的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在通过图形表征,应用分数乘法意义理解这种关系,深化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认识。
3.单位转化,初步应用分数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1.解决具体问题(求一个数得几分之几是多少),感知分数乘法意义的应用。
2.集体交流,剖析解题的思路。
3.专项训练,理解分数条件(图形表征、语言叙述)。
4.巩固练习,渗透对应思想二.长方体(一)教学反思教学中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
每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都会遇到问题,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
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体验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是独立的、独特的,很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创新的潜质有条件得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