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圈水浑的原因
影响秋季海参出洞后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原因

影响秋季海参出洞后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原因
1、严重的饵料不足。
由于海参养殖密度较大或池塘中虾蛤螺及生活在底泥中的很多生物,适应能力强,繁殖快,数量达到饱和,纳进海水中的饵料和自然生长的饵料,大部分被先吸收掉了,海参吸取的饵料一般是它们的排泄物,属于次等饵料,营养价值少,海参生长遇到营养屏障;
2、池塘中的大型藻类死亡在海参夏眠过程中腐败变质,造成池塘底部发黑,有异味甚至发臭,使底部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严重破坏海参底栖生存环境,使海参进入慢性中毒和缺氧状态,严重制约海参出洞后的生长,甚至造成海参死亡;
3、海参秋季出洞前后池塘水体浑浊,大量有机杂质在水体中悬浮,影响光照在池塘水体的透射度,不利于藻类的繁殖,此类水往往饵料不足,海参生长缓慢;
4、海参出洞前池水中出现红水,由甲藻或裸甲藻等有害赤潮藻类大量繁殖造成,这种藻类含有神经毒素等,同时它的大量繁殖能竞争性抑制底栖硅藻等海参天然饵料的生长,其碎屑在海参出洞后被摄食,能麻痹海参的神经,使海参活力和摄食力下降,同时海参还不容易摄食到底栖硅藻等优良天然饵料,从而影响海参生长;
5、饵料得不到充分吸收利用。
由于消毒药、杀虫药、杀草有机农药的滥用,造成海参池塘微生物繁殖失衡,海参体内肠道消化系统微生物大量减少,致使海参对饵料的吸收利用出现自体性消化屏障。
目前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生理生化特性,反映出刺参选择性摄取藻类营养的特点。
即海参对饵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很大程度上依赖肠道消化系统微生物。
6、海参经夏眠后,自身能量消耗很大,体质较弱,由夏眠状态向出洞摄食状态的转变适应过程较慢较长,影响海参生长时间。
秋季海参养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投喂 。
2 . 水 浑
( 6 ) 水体 缺少 钙镁 离子 :水体 缺乏钙 镁 离子 ,致使 水
体凝聚 力下 降 ,水体 浑浊 。 解 决 办法 :快 佳 钙 ( 1 0 千 克/ 袋) 每袋 用 1 0 ~1 5 亩 或 优力 钙 ( 1 升/ 瓶) 每 瓶用 4 ~5 亩 ,净水 百分 百每袋 用 2 ~3
一
( 5 ) 水体 缺肥 :水 体缺肥 导致 水 中氮 、磷大 量被 吸收 后 水体 中阳离 子超 标 ,这些 阳 离子 凝聚 在 土壤 颗 粒或 有
机质颗 粒上 发生 了同性相斥 作用 而导致水 浑 。
、
海参下 礁晚 的原 因及解 决办 法
解决 办法 :氨 基酸酵 素肥 ( 2 O 千克/ 袋) 每袋 用 2 4  ̄3 2 亩 或 多肽 氨 基 酸 肥 水 膏 ( 1 0千 克/ 桶) 每桶用 1 0  ̄1 2亩 , 配合 E M 原 露每瓶用 8 ~1 2 亩。
难 以繁 殖 ,不但减 少 了海 参 的天然饵 料 也增加 了耗氧 量 。
每瓶 4 ~5 亩 ,多 黄泰 诺散 ( 5 0 0 克/ 袋) 4 ‰~8 ‰ 拌料 ,每 隔 3日使用 一次 ,使用 3 ~4次即可 。
2 . 化 皮 病
解 决办 法 :多效底 改颗 粒 ( 1 O 千克/ 袋) 每袋 用 1 0  ̄2 0 亩 ,生物 净水 宝 ( 5 0 0 克/ 袋) 每袋用4 ~5 亩 ,汉宝 氧 吧 ( 1
亩。
3 . 底 质 差
水浑 严 重 影 响底 栖 硅 藻繁 殖 ,同 时也 导 致池 底 溶 氧 不足 。海 参 因底 质 无 饵可 食 ,底 质 不 良而通 常 附着 在 礁 上摄 食 或 者 根本 不 摄食 。造 成 水浑 的 原 因较 多 , 处理 方
低温期海参圈肥水技巧介绍

低温期海参圈肥水技巧介绍1、肥水小贴士(1)易连续晴天三天以上施肥。
(2)易引入丰富的藻种后施肥。
(3)易少量多次施肥。
(4)勿浑水施肥。
(5)勿施肥后大量换水。
(6)勿盲目施肥。
2、肥料的类型(1)无机肥肥水:氮磷钾等无机盐肥水,肥水速度快,用量少,但是持续时间短,且容易把草肥起来,危险系数高。
(2)有机肥肥水:鸡粪等肥水,肥效持续时间长,但是见效慢,且易造成水体缺氧。
(3)生物肥肥水:即采用有益菌配合藻类生长所需营养物质进行肥水,肥水效果快,继续时间长,安全有效。
3、肥水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1)水体过瘦肥水前期使用菊酯类或者敌百虫等剧毒农药杀灭敌害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造成水体中藻种缺乏,药残严重,使肥水困难。
解决方案:全池泼洒“氨基酸解霸”6亩/桶解除残留毒素,同时使用“低温硅藻生长素”6-8亩/桶配合“乳酵素”发酵液1斤/亩进行肥水,快速促进底栖硅藻的生长。
(2)水体浑浊水体中有机悬浮颗粒较多,透明度低,导致光照无法到达底部,而且有机颗粒亦可吸附营养物质,严重影响肥水效果。
解决方案:全池泼洒“净水宝”1-2亩/袋配合“乳酵素”发酵液2斤/亩分解水中有机颗粒,净化水质,然后使用“低温硅藻生长素”6-8亩/桶进行肥水。
(3)圈底有草长草的参圈需慎重肥水,稍有不慎易使水草生长泛滥,严重影响海参下礁和摄食。
解决方案:使用除草剂杀灭青苔,等青苔死后使用“爽底安”或“臭氧水安”2亩/袋配合“底改”或“利生素”2亩/袋分解烂草,然后全池泼洒“氨基酸解霸”6亩/桶进行解毒,同时使用“低温硅藻生长素”6-8亩/桶配合“乳酵素”发酵液1斤/亩进行肥水。
海水鱼缸水浑浊原因和解决方案

海水鱼缸水浑浊原因和解决方案
《清澈海水鱼缸的秘诀》
海水鱼缸水浑浊是许多鱼缸爱好者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
水浑浊会影响鱼的生长和健康,同时也影响鱼缸的美观度。
造成海水鱼缸水浑浊的原因有很多,但通常是由过度喂食、不适当的过滤器使用以及水质不良等因素造成的。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些常见的海水鱼缸水浑浊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 过度喂食:过度喂食是导致水浑浊的一个主要原因。
过度喂食会导致食物残渣和排泄物在鱼缸内堆积,从而使水质变差。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好鱼的饮食,不要一次性投喂太多食物,避免食物残渣过多。
2. 过滤器问题:过滤器是保持鱼缸水质清澈的关键,但如果不适当使用或者清洁不及时,就会导致水质下降。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定期清洁过滤器,确保其正常运转,并根据鱼缸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过滤器。
3. 水质不良:水质不良也是导致海水鱼缸水浑浊的一个常见原因。
水中的过多有机物质和硝酸盐会使水质变差。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定期检测水质,及时更换一部分水并使用合适的水质调理剂来维持良好的水质。
除了上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要考虑,如鱼缸内的植物和装饰物是否清洁,并确保鱼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对鱼缸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只有获得清澈而健康的水质,海水
鱼缸里的鱼儿们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综上所述,想要保持海水鱼缸水质清澈,就需要注意喂食、过滤器使用以及水质的监测和调整等方面。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海水鱼缸中的鱼儿们生活在一个清澈而舒适的环境中。
海水清澈浑浊的规律

海水清澈浑浊的规律海水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之一,它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海水的清澈与浑浊现象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景观变化,更是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环境的反映。
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与地理位置有关。
一般来说,海洋中心的海水相对较清澈,因为这些地区远离陆地,没有大量的悬浮物质进入海水中。
而靠近河口、海湾等地方的海水则往往较为浑浊,因为河流会带来大量的泥沙和悬浮物,使海水变得混浊。
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也与季节和天气有关。
在雨季或台风等天气影响下,大量的降水会带来河流水流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了海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的含量,使海水变得浑浊。
而在晴朗的天气下,降水减少,海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逐渐沉淀,海水变得更加清澈。
海洋生态系统也会影响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
海洋中生物的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在水中溶解或悬浮,使海水变得浑浊。
另一方面,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也可以吸收悬浮物质,从而净化海水,使其变得更加清澈。
海水的清澈与浑浊程度对海洋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浑浊的海域会影响光线的透过性,阻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而清澈的海水则能够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因此,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也是衡量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海水的清澈与浑浊现象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地理位置、季节和天气、海洋生态系统等都会对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海水的清澈与浑浊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理位置、季节和天气、海洋生态系统等都会对海水的清澈程度与浑浊程度产生影响。
这些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进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水的清澈与浑浊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海参池塘水浑的几点分析和处理方案

清清爽爽,舒适每一天--秋季海参池塘水浑分析水浑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存在,如果不能仔细化验排查,很容易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1)饵料丰富,有机质较多。
一般来讲,经过夏季高温的洗礼和套养虾蟹投喂饵料,大部分海参池塘都会出现藻类老化和有机质过剩的情况,以致到秋季很难处理.针对这种情况,通过部分池塘的产品跟踪,建议在高温夏季要定期泼洒“强效EM”配合“绿水解毒安”稳定池塘藻相,同时每15-20天泼洒“利生素”维护池塘底部,净化多余有机杂质,由于夏季温度高,藻类繁殖周期大大缩短,因此这个工作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待到秋季气温较低(一般在9月初)的时候,可以适当换1-2次较好的潮水,然后根据池塘透明度使用“净水宝”+嗜冷“利生素”调节。
(2)悬浮颗粒较多并且部分池塘离池底20-30cm会有明显的水层较为浑浊(注意镜检)。
这种水质一般呈现类似于泥浆水状态,并且透明度早晚不会出现变化。
针对这种情况,要先取水样仔细化验,镜检如果发现大颗粒杂质较多,此时可以对症下药了。
“高效解毒净水灵”提前10-20分钟全部溶解池塘水,然后全池泼洒,建议晴天使用效果更好,一般在泼洒之后第二天就可以明显感觉透明度增加很多,然后在泼洒后第三天,“利生素”量稍微比平时加大一些,全池泼洒,如果水清了,就可以保持住了。
(3)老化水质,呈现暗黄色。
这种水质一般跟池塘的使用年数有着直接关系,池塘养殖时间比较久,底部环境比较差,间接影响水质,并且非常不好调理。
简单介绍一下,首先要检查池塘底部是否出现发黑,如有“臭氧水安”加大量,全池洒,然后第三天“漂白粉”每亩3-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这之后要闷3-4天,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投水一半以上,投完水第二天,“利生素”(最好提前活化3-4小时)加量泼洒。
(4)其他情况。
如果鱼和蟹子过多的话,池塘也是会出现水浑不清的情况。
这种池塘的话,处理方案就是杀敌害,下地笼人工捕捉和“参保利”“海参敌害清”等,还有养殖户使用“灭草利”,但是就自己个人而言不是太推荐使用,含量太高。
海参起蜇拔笼子后黑泥泛滥水浑的处理方法

海参起蜇拔笼子后黑泥泛滥水浑的处理方法
养殖品种:海参池塘。
养殖问题:
2015年10月8-15日,日照两城万宝石老板,随着海参起蜇开始活动、吃食,为了促进剩余海参活动,加上之后海参出售方便,大部分养殖户都开始拔笼子。
由于笼子都是放苗前固定在池底的,拔笼子必然会使池底的黑泥露出,导致池水浑浊,黑泥中有害菌过多,可导致海参吐肠化皮。
使用产品:
臭氧水安,利生素,低聚糖863,强效EM。
使用方法:
拔完笼子后,首先进行大换水,2潮水后,开始向黑底部位着重使用“臭氧水安”处理黑底,隔天使用“利生素”1包1亩,进行全池调水。
期间配合“强效EM”1瓶3亩+“低聚糖863”1包2亩,添加有益菌,提高海参体质和抗应激能力,促进摄食。
处理结果:
5天后池底恢复正常,水色无异常,透明度1米左右。
海参活动摄食正常,未出现吐肠化皮现象。
作者:宝来利来水产胶南店吴亚楠
拔笼子出现的黑底水混现象
处理后海参正常活动摄食
臭氧水安改善黑底效果。
秋季海参池塘常见问题之海参圈水质浑浊如何处理

秋季海参池塘常见问题之海参圈水质浑浊如何处理
引起水质浑浊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藻类和细菌过多引起浑浊(黄绿色);
②有机质过多引起浑浊(发黑褐色或白浊);
③底层敌害生物或者长期使用化学底改引起的浑浊(土黄色)。
解决方案:
第一种情况:降低水位至1.2米左右,使用漂白粉3斤每亩或“特力灭”每瓶3亩全池泼洒,隔天使用“绿水解毒安”每瓶2亩,严重的话再重复使用一次。
第二种情况:“高效解毒净水灵”泡水后每包2亩,同时使用“底巧”+“利生素”每包2亩。
第三种情况:敌害生物过多和氧化底改使用过多引起的底质松散,前者使用杀敌害药物然后使用“绿水解毒安”或“速调107”每瓶2-3亩,解毒调水,后者使用“利生素”+“速调107”每瓶2-3亩。
秋季海参养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水温降至十五度以下时,每隔半个月投放一次底加氧,每袋投二至三亩。若已经出现肿嘴病害,可配以底居安每袋两亩,新威灭或唑啉酮碘每瓶五亩,每隔三日使用一次,使用三至四次即可。
2、化皮病
海参下礁初期,一些海参会出现烂刺化皮的病害,这种病害的出现一方面跟海参体质弱,难以一下子适应从夏眠到秋季摄食期的过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参圈水质底质不良有关。
解决办法:
利洋苔藻净每亩一袋半,浊清每袋五亩,净底宝每亩一袋。
2、悬浮有机物质或胶质颗粒多
一些底质较差的参圈积累了很多大分子状态的有机质,随着时间的延长,大分子状态的有机质慢慢分解成小分子状态的有机质而悬浮于水中,这种情况的产生会导致底栖硅藻难以繁殖,同时水体的化学耗氧量也较大,水质及底质均处于不良状态。
解决办法:
使用藻安生每桶五亩,三环活力源每袋三亩,每隔一周使用一次。
6、水体缺少钙离子、镁离子
有的参圈位于河口附近,水体缺乏钙离子、镁离子,至使水体絮凝能力下降,水体容易浑浊。
解决办法:
每亩投放四十至五十公斤生石灰,或每方水投放三至四克漂白粉。
7、护坝不利
有的参圈没有良好的护坡措施,大风天气,海浪冲击泥坝造成水质浑浊。
五、xx参圈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封冰前海参陆续从滩面上开始回礁,这时候的气温不断下降,风力也不断加大,水环境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阶段,海参体质及抗病力在这一时期逐渐下降。为了使海参能够安全渡过这一时期,可以采取封冰前投放激活每亩一袋来提高海参对环境剧烈改变的抗应激能力,投放新威灭每瓶五亩优化水环境来防止细菌趁虚而入诱发感染,投放底居安每袋两亩或利洋福地安每瓶三亩进一步改良底质。
解决办法:
准确计算灭扫利、农用敌百虫的用量,用后必须大换水,并投放碧水安每瓶两亩,激活每亩一袋,进行解毒抗应激。
海参圈骨条藻引起水混的处理方法

海参圈骨条藻引起水混的处理方法
养殖品种:海参。
养殖问题:
庄河鞍子山地区陈老板50亩参圈,10月下旬发现圈内水色发黄,暗褐色,取水镜检发现里面骨条藻较多,还有一些夜光藻。
用药前水色
问题分析:
由于当时外海水藻类不是很好,很不稳定,并且pH值偏高,大量换水后,导致不良藻类爆发,引起水色突变。
当时水温在12℃左右,滩面海参较多且摄食良好,所以不建议用一些杀伤性大或一些菊酯类农药来进行杀藻。
建议处理方案:
当天使用“藻苔净”1包1亩地进行杀藻。
隔天使用“绿水解毒安”1瓶2亩降低pH值,解除藻类毒素,稳定水色。
处理结果:
3天后回访水色正常,镜检藻类明显减少,海参摄食状态良好。
用药后水色。
避免饲养海参的场所受到海浪和潮汐的影响。

避免饲养海参的场所受到海浪和潮汐的影响。
要避免饲养海参的场所受到海浪和潮汐的影响,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场地选择、防护措施和水质管理。
首先,场地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们应当选择地势较高且坚固的地方,远离海浪冲击区和潮汐汛期的地段。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海浪的冲击和潮水的侵蚀,形成相对安全的饲养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
首先,搭建坚固的防波堤或防浪墙,以减少海浪的冲击和威力。
其次,可以在场地周围设置护栏或栏杆,以防止潮水倒灌进入饲养场地。
此外,规划一条避免海浪和潮汐影响的通道,确保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三,水质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海浪和潮汐的影响会导致水质波动和水流的变动,可能对海参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监测和维护水质。
可以安装水质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水质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确保水质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采用循环水系统,保持水质的稳定性,减少海浪和潮汐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天气预报和海浪潮汐的情况。
在海浪和潮汐较大的天气条件下,及时采取行动,将海参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受到冲击和侵蚀。
可以与当地渔业部门合作,定期获得天气预报和海浪潮汐信息,制定灾害防治预案,并建立紧急应对机制。
最后,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及时修复破损的防护设施,保持场地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水质处理和循环系统的效果。
总之,避免饲养海参的场所受到海浪和潮汐的影响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场地选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水质管理,关注天气预报和海浪潮汐情况,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只有全面考虑以上各个方面,才能确保海参的饲养环境安全稳定,提高养殖效益。
避免饲养海参的场所受到海浪和潮汐的影响是海参养殖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下面将继续探讨场地选择、防护措施和水质管理。
对于场地的选择,除了考虑地势较高且坚固的地方之外,还应尽量选择远离海浪冲击区和潮汐汛期的地段。
海参养殖户如何处理因裸甲藻引起的水红

海参养殖户如何处理因裸甲藻引起的水红甲藻是天然水体中主要的浮游藻类之一,分布范围较广,在淡水、咸淡水、海水中都有,尤其在海水中较为常见且易形成种群优势。
在海水养殖过程中,甲藻引起的赤潮是较为常见的水质问题,下面是有关于海参圈内,处理裸甲藻引起水红的案例。
一、基本情况4月28号,大连市皮口镇何老板发现自家的海参圈水色暗红,且水体颜色随着温度的升高颜色逐渐变深,其上午9点左右打取圈里中下层水到当地好润水产服务部进行水体化验,水质pH值为8.8,溶解氧4-5mg/L ,无氨氮与亚硝酸盐。
当时镜检水中含有大量裸甲藻和少量隐藻,且活力旺盛。
水色情况如图所示:图为清晨时水色较浑,颜色较淡图为参圈颜色明显偏红褐色二、案例分析1、参圈中,常出现的鞭毛藻有裸甲藻和隐藻,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温度适宜。
一般是在水温超过20℃就会出现,25℃以上为适宜繁殖温度;(2)外海水的藻种引入。
每次纳潮以后会将外海水中的藻种一并引入到参圈内,在适宜环境下会大量繁殖;(3)营养条件适宜。
外海水的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且引入到参圈内后,圈内的营养环境要好于外海,在磷和氮过剩时,是甲藻繁殖必不可少的条件;(4)环境条件适宜。
甲藻喜高PH值、高温、高光照强度和静水环境。
2、甲藻具有趋光性和趋高温,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色素体呈绿色或棕褐色,所以其水色为浓绿色或棕红色。
海参圈常见种类为裸甲藻、原甲藻、多甲藻和夜光藻等。
3、4月末水温19度左右,圈里黄管菜大量腐烂,圈里有机质大量增多,导致鞭毛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颜色发生变化。
三、处理方案及结果提前做好“好润菌”的发酵工作,按照水体情况一次性发酵两桶“好润菌”以备用。
先用“福底二型”和“超能粒”进行底质改良,先处理底质环境。
次日上午全池泼洒“好润菌”。
接着再次发酵“好润菌”两桶,发酵完全后,再次全池泼洒。
先用“福底二型”进行底质改良,分解圈底有机质,切断鞭毛藻类营养供给,之后分两次泼洒好润菌,“好润菌”主要成分为乳酸菌、酵母菌、天然有机酸,用以分解有机质,抑制鞭毛藻类繁殖。
海参养殖图片修

化皮,吐肠的海参
• 化皮的海参前面我们 已经讲过,关于吐肠 主要是海参应激反应 造成的。如温度,盐 度,化学指标等应激
海参化皮
• 海参化皮的形成原因: 1.底质恶化严重,缺 氧
• 2.盐度低于20℃ • 3.细菌性感染
化皮的海参
• 此图为海参圈中水草 腐烂死亡后引起海参 化皮后,逐步化掉的 海参。
3、用灭扫利(甲氢菊酯)或参保利清水杀虫杀杂
鱼后会导致海参圈缺氧。
处理方法:适当换水,用维康每袋2亩加氧状元每 袋2亩增氧解毒,再用底乐优每袋用5亩改底。
4、高温雨季,连续阴雨天,盐度分层,诱发底层
缺氧。
处理方法:建议养殖户关注近期的天气预报,如 果近几天阴天下雨,可提前使用氧状元每袋用2亩 增氧,预防缺氧。雨后应先排掉表层淡水预防盐 度分层
2、底质恶化,底层发酵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 体,海参误食后诱发产生气泡病。 处理方法:底乐优每袋用5亩改底加润康每瓶用3 亩解毒。
体色发白
当底层饵料不 足,圈中饵料不 能满足海参生长 需要时就是我们 常说的缺料或人 工配合饲料营养 配比不合理时, 就会出现类似图 中所示
解决方法:
1、如果是饵料缺乏引起的体色发白,则需定向培 养底栖硅藻如用优藻乐每袋用五亩肥水,投喂质 量较好的人工配合饲料。
绿管菜
绿管菜
海棉花(青苔)
刚丝草
• 海参圈中常见的水草, 很难杀灭,因其有一 层厚厚的胶状纤维, 一般药物很难渗透进 去,故很子, 和管菜比较相近,但 不是管状,呈叶状, 海参圈中比较常见。
水豆子(玻璃海鞘)
水豆子与海参的食性相近,他与海参竞争生存
盾纤毛虫
• 海参养殖中在苗室和 参圈中常见的盾纤毛 虫
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分析及解决方案

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分析及解决方案目前辽宁刺参的养殖方式主要有室内工厂化养殖、潮上带筑堤提水养殖、潮间带沉箱养殖、围网养殖、池塘养殖、筏式笼养、多品种混养等。
其中以池塘养殖和箱式养殖为主。
发病月份为3、4、5、6、7、10月,主要病害是弧菌病和腐皮病,其中10月份发病率最高。
下面我们向大家列举部分常见的海参疾病:1 、生物病原1.1细菌腐皮综合症病因:以细菌感染为主,常伴有霉菌以及寄生虫的继发感染。
症状:初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出现局部性感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口部肿胀、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海参会出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刺参腐皮综合症:表皮严重腐烂流行情况:该症也称“皮肤溃烂病”,“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
该病多发生在每年的1~4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期,3~4月份是发病高峰期。
此病的感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全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
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参。
可使用:复合碘或连翘芩黄液+绿康源或维水灵1.2 霉菌病因:此病是由于过多有机物或大型藻类死亡沉积,致使大量霉菌生长,然后由霉菌感染海参而导致疾病发生。
外观病症:参体水肿或发生腐烂。
发生水肿的个体通体鼓胀,皮肤薄而透明,色素减退,触摸参体有柔软的感觉。
表皮发生腐烂的个体棘刺尖处先发白,然后以棘刺为中心开始溃烂,严重时棘刺烂掉呈为白斑,继而感染面积扩大,表皮溃烂脱落,露出深层皮下组织而呈现蓝白色。
流行情况:每年的4~8月份为霉菌的高发期,幼参和成参都会患病,目前尚未发现霉菌病导致海参大批死亡的病例。
可使用:复合碘或连翘芩黄液1.3 纤毛虫盾纤毛虫外观病症:在显微镜下可见纤毛虫攻击活力弱的稚参参体,造成创口后侵入组织内部,在海参体内大量繁殖,致使海参幼体解体死亡。
海参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海参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一:养殖水体偏清、青苔生长过快原因:水体养分不平衡,缺乏微量元素和必须营养元,藻类生长失衡,水体透明度过大,导致海参应激反应。
解决方案:培肥水质,降低水体透明度,于晴天上午使用。
(1)水产保护神+高能免疫vc/全池泼洒。
(2)em6+ 尿素1千克/亩米,全池泼洒。
(3)如青苔过多,可使用“青苔剂”250g/亩米,青苔死亡后,使用水产保护神全池泼洒。
二:消除浊水,降低氨氮,稳定水质原因:雨后导致池水浑浊、藻相老化,水中悬浮物质偏多。
解决方案:于晴天上午使用为宜,可分步进行,也可同时使用。
(1)海参池底改良用叁必康+水产保护神全池泼洒。
(2)“水质净化剂”解毒碧水安全池泼洒。
三:解毒、消除应激反应原因:水质、水温、气压骤变,污染物、重金属、药浴等因素导致的中毒、应激反应等。
解决方案:可消除应激反应、降解重金属毒害、消除环境变化等引起的刺激。
(1)ph值降解剂水产保护神全池泼洒;(2)用叁必康+em8全池泼洒。
四、猛水蚤等挠足类虫害病因:猛水蚤等挠足类对海参苗猎食、损伤、争夺事物和空间,甚至导致海参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症状:猛水蚤等挠足类大量繁殖,甚至观察到其摄食海参幼苗,幼苗有解体、滑板症等。
防治:水蛛灵3小时后用0.5—1.0ppm(药浴前半小时泼洒水产保护神+高效免疫多糖)五、烂胃病病因:幼体培育密度过大,饵料不佳为主因,继发细菌感染。
症状:多发于耳状幼体阶段,幼体胃壁增厚、粗糙、狭窄、萎缩变形、不膨胀、棒状,严重时整个胃发生糜烂,导致幼体死亡。
防治:(1)饵料中添加高效多糖+可立康。
(2)外用超能活性碘+en6全池泼洒。
六、烂边病病因:弧菌或多种病菌混合感染所致。
症状:幼参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变黑、边缘模糊不清、溃烂,最后整个海参解体消失。
防治:(1)海参菌毒康药浴4—5小时;,连用5—7天。
内服可立康七:幼参滑板症(解体症、化皮症)病因:多种病菌混合感染所致症状:幼体附着力差,活力下降,逐渐沉落水底,表皮出现“锈斑”或透明的薄膜状污物,皮肤逐渐溃烂解体,骨片脱落。
藻类对渔业和海参养殖的影响_1

藻类对渔业和海参养殖的影响有害藻类的衍生可使海参圈中水质浑浊,在对浑浊的海参圈进行镜检时,经常可以发现是因大量的有害藻类致使水色异常有害藻类的衍生可使海参圈中水质浑浊,在对浑浊的海参圈进行镜检时,经常可以发现是因大量的有害藻类致使水色异常。
下面介绍一下海参圈中几种常见的有害藻类对渔业、海参的影响。
浮游藻类在水体中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与渔业生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但在海水中由于某种或多种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的赤潮却对渔业有害。
随着沿海工业生产的发展,海水的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日趋严重,赤潮频频发生,而且规模大、时间长,频次越来越多。
赤潮发生后,使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到干扰,直接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给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海洋生态平衡也遭受到破坏。
藻类的大量繁殖,特别是有害藻类的异常发生给渔业带来很大危害,甚至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有害甲藻产生贝毒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微囊藻水华几乎到处可见,海参养殖池塘中亦大量可见,其死后分解产生的氨和硫化氢可对海参造成危害。
海洋中甲藻、蓝藻等异常发生,形成赤潮,使水质恶化,破坏生态平衡。
一些丝状藻类,如水网藻、刚毛藻等在养殖池塘中大量繁殖,与其他藻类争夺营养,使海参网缠致死和败坏水质。
蓝藻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
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
但是蓝藻也不全是蓝色的,有的含叶绿素,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有的含有胡萝卜素,有的含有蓝藻藻蓝素,也有的含有蓝藻藻红素。
红海就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藻红素的蓝藻,使海水呈现出红色。
蓝藻分布很广,淡水、海水、内陆盐水等水域都有分布,蓝藻一般喜好高温好强光,喜高PH和静水,喜低氮高磷。
蓝藻大量繁盛容易形成“水华”(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其中微囊藻水华极为常见,它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水华发生时散发腥臭味,夜间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死后产生硫化氢,对水生动物有毒,破坏生态平衡。
利生多处理海参圈混浊水使用成功案例锦集

利生多处理海参圈混浊水使用成功案例锦集一、引言海参圈是一种养殖海参的装置,用于提供海参生长所需的水流和养分。
然而,长期使用后,海参圈内的水质会变得混浊,影响海参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养殖户开始使用利生多来处理海参圈混浊水。
本文将介绍利生多处理海参圈混浊水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其效果及原因。
二、利生多的介绍利生多是一种专门用于水体处理的生物制剂,由多种有益微生物菌株组成。
利生多能够分解有机废物、改善水质、减少污染物的积累,从而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质量。
在处理海参圈混浊水时,利生多可以有效分解残留的饲料和粪便,减少有害菌的繁殖,提高水质的清澈度和氧含量。
三、利生多处理海参圈混浊水的成功案例1. 案例一:海参圈水质明显改善养殖户张先生在使用利生多处理海参圈混浊水后,发现水质明显改善。
他在使用利生多前,海参圈内的水质浑浊,导致海参生长缓慢,养殖效益不佳。
经过利生多的处理,海参圈内的水质逐渐变清澈,海参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2. 案例二:海参圈底部沉积物减少王女士的海参圈底部经常积累大量的有机废物,导致水质混浊。
她尝试使用利生多来处理海参圈混浊水,并观察到底部沉积物明显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底部的有机废物减少了80%以上,水质变得清澈,海参的生长状况也有所改善。
3. 案例三:水质稳定,养殖效益提高李先生的海参圈水质一直不稳定,导致海参的生长不均匀,养殖效益低下。
他开始使用利生多处理海参圈混浊水后,水质变得稳定,海参的生长速度均匀,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他观察到,利生多能够维持水质的清澈度,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使海参能够健康快速地生长。
四、利生多处理海参圈混浊水的原因利生多能够成功处理海参圈混浊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分解有机废物利生多中的微生物菌株能够分解海参圈内的有机废物,包括残留的饲料和粪便。
这些有机废物是导致水质混浊的主要原因之一。
利生多通过分解有机废物,减少了水中悬浮物和浑浊度,使水质变得清澈。
海参池塘春季化冰后水浑的原因分析

海参池塘春季化冰后水浑的原因分析
海参池塘冰层已经完全化开,没有冰层的阻碍养殖户朋友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底质状况、海参状况以及水草生长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但是部分参圈出现水体浑浊,透明度较低,很难看清楚滩地状况,春季化冰后水体浑浊的原因有下:
1.藻类过多
一般化冰初期水体呈黄绿色,镜检水体中小球藻较多,化冰后水温会有一个迅速降低的过程,在大的温差应激之下部分藻类死亡,水体会有一个短暂的透明度增加时期。
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爽底安”或者“底速安”2亩/袋,可以快速的打破水体分层,起到充分曝气和改良底质的作用。
2.有机质过多
水体呈现暗黑色,镜检水体中有大量的有机悬浮颗粒,这种参圈往往改底频率较低,底质不佳,底层水中气体释放的过程中带动有机质悬浮,造成水体过肥,也容易滋生甲藻以及其他一些浮游生物。
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使用“爽底安”两天后使用“利生素(嗜冷型芽孢杆菌)”2亩/袋同时配合“强效EM”3亩/瓶分解烂草、残饵、粪便以及水中的有机颗粒,净化水质。
3.泥沙导致
水体呈现土黄色,个别参圈的坝边石头较少,相对较低,受到海水浸泡以及风浪的冲刷,坝边的泥土进入水体之中,导致水体浑浊。
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加高堤坝,坝边放置碎石或者毡布,避免风浪冲刷。
海参圈水浑的原因

海参圈水浑的原因
1.浮游藻类过多
一些处于近圈水质受污染严重的参圈,因受淡水影响或水质富营养化的影响水质较肥,浮游藻类尤其丰富。
海参因属底栖舔食生物,对于浮游藻类无法摄食,过于丰富的浮游藻类因其有明显的去趋光性,在阳光充足时通常居于水体上层,遮光作用较强,这样势必阻碍光线照射池底影响底栖硅藻的繁殖,这样一方面从外观上看起来水浑使海参采捕困难,另一方面也减少海参天然饵料的生长耽误海参增重。
2.悬浮有机质或胶质颗粒多
一些池底较差的参圈积累了很多大分子状态的有机质,随着时间的延长大分子的有机质慢慢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质而悬浮于水中,这种情况的产生会导致底栖硅藻难以繁殖,同时水体的化学耗氧量也较大,水质及底质均处于不良状态。
解决方法:特效底爽
芽孢杆菌纯粉
3.水体缺氧
水体处于缺氧状态时,水中的原生动物、好氧菌以及水中的鱼虾蟹等均会活动加剧,使得水体显得浑浊不清。
4.使用杀虫药等未及时换水、解毒、改底。
解决方法:碧水解毒安
5.敌害多引起:杂鱼杂虾搅合。
6.水体缺肥
水体长期缺肥,导致水中N、P大量被吸收以后水体中阳离子电荷严重超标,这些阳离子电荷凝聚在土壤颗粒或有机质颗粒上发生同性相斥的作用,因而导致水体浑浊。
7.水体缺Ca、Mg离子导致水体絮凝能力下降
8.护坝不利冲进杂质
9.高磷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参圈水浑的原因
1.浮游藻类过多
一些处于近圈水质受污染严重的参圈,因受淡水影响或水质富营养化的影响水质较肥,浮游藻类尤其丰富。
海参因属底栖舔食生物,对于浮游藻类无法摄食,过于丰富的浮游藻类因其有明显的去趋光性,在阳光充足时通常居于水体上层,遮光作用较强,这样势必阻碍光线照射池底影响底栖硅藻的繁殖,这样一方面从外观上看起来水浑使海参采捕困难,另一方面也减少海参天然饵料的生长耽误海参增重。
2.悬浮有机质或胶质颗粒多
一些池底较差的参圈积累了很多大分子状态的有机质,随着时间的延长大分子的有机质慢慢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质而悬浮于水中,这种情况的产生会导致底栖硅藻难以繁殖,同时水体的化学耗氧量也较大,水质及底质均处于不良状态。
解决方法:特效底爽
芽孢杆菌纯粉
3.水体缺氧
水体处于缺氧状态时,水中的原生动物、好氧菌以及水中的鱼虾蟹等均会活动加剧,使得水体显得浑浊不清。
4.使用杀虫药等未及时换水、解毒、改底。
解决方法:碧水解毒安
5.敌害多引起:杂鱼杂虾搅合。
6.水体缺肥
水体长期缺肥,导致水中N、P大量被吸收以后水体中阳离子电荷严重超标,这些阳离子电荷凝聚在土壤颗粒或有机质颗粒上发生同性相斥的作用,因而导致水体浑浊。
7.水体缺Ca、Mg离子导致水体絮凝能力下降
8.护坝不利冲进杂质
9.高磷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