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圈漂泥皮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技术连载(三)
水产养殖技术连载(三)彭张华7:如何处理泥皮的方法?水产养殖池塘中的泥皮,上面有着大量的泡沫和有机物。
凡是有泥皮的池塘,水质普遍清瘦,青苔容易滋生。
泥皮主要有以下两种:墨绿色的泥皮和黑色或深褐色泥皮。
墨绿色泥皮手感滑腻,不易分散,有时一抓能提起一大把,用手捻磨会沾在手心成油脂状,色泽为墨绿色或深绿色,仔细观察会有丝状藻类在其中。
这种泥皮是一些大型浮游藻类或青苔部分死亡后漂浮在水上随风堆积在下风处,这种情况下水质清爽,不易肥水,池水PH值偏高。
漂浮沉积在池塘四角引起恶臭。
处理方法:1、晴天上午加倍使用“底居氧”全池抛撒使用。
2、后期使用“底润舒”配合“肥水精”或者“滤饵丰长肽”全池泼洒。
8、养殖水浓、泡沫堆积怎么办?泡沫、油膜产生的原因①倒藻引起泡沫增加;②通常在高温季节或者天气突变的时候,藻类丰富,光合作用强,在晴天中午或下午出现,此时有大量泡沫,通常无害;③藻类死亡或者养殖对象出现死亡,池塘水体表面会出现大量油膜及泡沫,水色发暗。
这是水质恶化的表现;④对虾池塘中,当对虾脱壳高峰期时,出现大量泡沫及黏稠丝状物。
通常是因为池塘中微量元素及钙质不足,对虾大量脱壳消耗大量的微量元素造成藻类缺乏微量元素死亡。
从而造成池塘泡沫增加。
往往伴有缺氧症状,软壳虾及偷死症状;⑤由于投喂管理、水质管理及底质管理不善,造成池塘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过多,引起水体发粘,增氧机一搅动,水体表面泡沫不断增加。
水体表面泡沫堆积不散,水质发粘,水表面通透性差,溶解氧低。
会造成池塘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不断积累,造成养殖动物缺氧中毒死亡。
泡沫、油膜的危害①水质变清变浑,溶解氧下降,吃食速度会下降;②藻类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③出现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④如果是因为微量元素、钙质缺乏,造成泡沫油膜产生。
那么对虾会脱壳困难、脱壳不遂、软壳等情况。
出现泡沫、油膜及黏稠丝状物的处理1、增氧:可以换水并及时打开增氧机,泼洒“速生氧”和抛撒“底卫士”;2、调水:用“藻能源”+“益水源”泼洒水体进行调水;3、底改:晴天上午使用“底润舒”,傍晚使用“底卫士”进行底质改良。
海参化皮病如何预防与治疗
海参化皮病如何预防与医治海参化皮病在每年的6-8月是高发期,一旦发觉有海参感染此病,一定要及时处理,若耽误病程会造成更大的经济缺失。
本病属于海参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因此不论是医治方案还是预防措施,都是有法可使,注意做好防控。
海参化皮病的特点1、本病以细菌感染为主,常伴随霉菌以及寄生虫的继发感染。
2、早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显现局部性感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口部肿胀、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海参会显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先显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3、该病是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
该病多产生在每年的1~4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期,3~4月份是发病高峰期。
此病的感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全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
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参。
海参化皮病的医治方法方案一医治起来以底质调解为主,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使用济南祺茂堂五黄粉-鱼赋康,每立方水体1克,兑水拌料全池泼洒,拌料1公斤饲料添加鱼赋康2-3克,另外配合使用欣达安杨树花提取物,1克拌料3公斤投喂,这样可以快速修复化皮海参体表粘膜。
期间净化养殖水环境,改进底部海参生长环境。
方案二1、全池泼洒PV―菌毒嘉亩用100―150克,连用2―3次,随后用施必康0.2ppm一次,2、收集刺参放入5ppm的百宜水产消毒剂抗菌药中药浴30分钟,再投入池中。
3、按每公斤饲料拌惠百嘉4克、肝速宁2克、虾毒克星3克连喂5―7天。
海参化皮病如何预防?化皮病的预防本着抑制青苔、改进底质、抑制病菌的思路。
我们一定要把病害的预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比如,海参圈底的青苔大量繁育死亡时,水质会严重恶化,这时我们再去改进底质,难度相当大,而且改进时间也比较长,这时海参如显现化皮综合症,缺失可能会很大。
春季海参圈化冰期间漂参问题怎么处理
春季海参圈化冰期间漂参问题怎么处理目前东北海水市场已进入了化冰时期,每年化冰之后参圈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其中“漂参”是此阶段涉及面广和时间集中的普遍问题。
经过近些年笔者对各地区走访调查及实际问题分析,每年不同时期都会有漂参这样的案例。
一般集中发生在春季、夏季、初秋等季节。
就化冰期间“漂参”现象水世纪海参技术团队综合分析出以下几点,希望能给养殖从业者一些警醒。
《春季漂参问题跟踪》1、2016年3月下旬我们对刚化冰不同地区5口“漂参”池塘进行跟踪、观察、总结。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这期间测得池塘水质指标如下。
【表层】水温:4.8℃-7.2℃溶解氧:11.2-12mg/L盐度:5.1-15.4‰【底层】水温:8.2℃-11.5℃溶解氧:16.9-20.2mg/L盐度:26.2-33.4‰飘起的海参腹部发白、发涨,部分海参嘴、体表有气泡。
解剖后发现组织上有大量气泡。
当水温、溶氧、盐度上下基本相同时这种现象漂参消失。
由此定性为溶氧过高引起气泡病“漂参”这是春季“漂参”主要原因之一。
其原因在于辽宁地区特别大连以北地区冬季封冰期相对较长,封冰后,一些水质比较肥,冰下无风浪,光线充足,水中植物光合作用持续放氧,无法排出,溶氧过饱和。
化冰后水体压力骤减,出现“漂参”现象。
2017年河北和辽宁省葫芦岛地区化冰较早,由气泡病引起的“漂参”现象较少,原因是2016年冬季较暖冰封期短、养殖管理知识不断提升及操作了封冰前的相关预防措施。
2、上年秋季没有改底或改底不彻底,特别是上年秋季产量高、越冬存池量大、连续多年老化池塘(参圈),应该特别注意。
不同地区池底土壤结构不同影响也不同。
春季池底温度不断升高,池底厌氧发酵产生气体或分子形式存在,海参括食过程或虑水进入体内导致漂参。
3、化冰后盐差大、排淡不及时、海淡水分层,爬边海参没有急时驱捡到深水区,海参大量虑进低盐度海水,海参体内渗透压改变导致漂参。
(注:这种情况春季是个例,一般不出现大量漂参。
水产养殖中底泥和青苔的处理方案
泥皮的认知及处理✧泥皮的认知泥皮是长时间积累的残饵粪便有机质、死亡动植物的水中腐烂以及底部藻类细菌堆积形成的有害产物!✧泥皮的上浮气泡才是促使泥皮上浮的真凶!1.气泡的来源①光合作用产生气体②底泥厌氧发酵产生气体当气泡形成足够多时,再水中的浮力大于泥皮的重力,泥皮就会飘起来。
2.气泡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水体清澈见底,光可以直照底泥。
②水体溶氧不够底泥分解,造成底泥的厌氧发酵加剧,温度回升,温度越高,产气量越多。
✧底泥的形成①池塘的污染大于水体的净化能力,有机质会堆积。
②前年养殖中出现大量蓝藻,在11月到2月。
这段时间对蓝藻的生长不利,所以沉积到底泥休眠。
③底质营养盐充足及底泥里氨氮含量偏高,底质富营养化容易恶化水质,积累底泥!④饲料头喂过多造成大量残饵及粪便产生,沉积到池塘底部,日积月累。
✧泥皮的危害①包裹水草且泥皮上浮会存在遮光现象,造成塘中伊乐草长不起来,甚至死亡!②泥皮大量存在会影响螃蟹的饵料投喂,水中溶氧不足造成螃蟹吃食量下降。
③塘底出现的泥皮分解作用会较大的影响底部溶氧,底部有机质耗氧,造成溶氧偏低,藻类生长缓慢。
(据调查,普遍有泥皮的池塘溶氧量都偏低)④泥皮会阻断水体与底泥的之间的对流,导致底部缺氧发臭,进而产生亚硝酸盐及氨氮!⑤泥皮中含有的休眠蓝藻孢子,容易导致蓝藻的爆发。
✧泥皮的处理a.泥皮上浮的情况,可以通过打捞及下风口放水来处理。
b.泥皮附底的情况,可以通过使用底改氧化分解处理。
具体方案①使用底改,底泥较多出加大用量干撒,氧化分解底泥,降解水中亚硝酸盐、氨氮、藻类死亡等毒素,同时改善底泥。
②肥水产品+腐殖酸钠可使水中有益藻类迅速成为优势种群,迅速培养有益藻类,增加溶氧。
陈伟。
海参养殖过程中病害等不利因素的应对措施
海参摇头
• 海参摇头一般是先肿嘴后摇头;引起的原 因:
• 1.池底发臭或者是附着基脏发粘造成。 • 2.在秋季或冬季,水温温差大或者水温低。 • 3.投喂未脱胶的海带粉
海参苗伸展
• 在保苗和越冬过程中,经常遇到海参不伸 展,所谓“佝佝”,主要引起原因:
放到池边碰碰,看其收缩情况。 • 5.黑苗、摇头、化皮的不要选 • 6.饲料中海带粉比例过大的不要选 • 7.长期应用抗生素药的不要选
池底发热
• 雨季池底有机物多,当底层缺氧时,这些 有机物发酵产热所致。池底越缺氧,底越 热,底越热池底越缺氧,形成恶性循环。
• 持续晴天,整个水体的温度均较高,在一 些早晚温差较大的地方,或者晚上风较大 时,上层水的水温会下降较快,下层水水 温下降较慢,也会形成底热的现象。
• 在育苗池中,配合使用合适的有益菌和免疫增 强剂等以保障海参幼体强健不受细菌的感染, 从而抵御纤毛虫的攻击。
•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尽量降低海参的机械 性损伤。
挠足类
• 挠足类主要是指猛水 蚤和剑水蚤,流行季 节是6-9月份。
• 危害: • 1.咬伤海参幼体 • 2.争夺海参饵料、耗氧 • 预防: • 沙滤效果要好 • 应用专用药物去除
烂边病
•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 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 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 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 模糊不清,逐步溃烂, 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 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 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 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 多“化板”消失。
• 弧菌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 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氟苯尼考与多 西环素复合抗生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 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 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药剂量为3×10-6: 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 0-6,每日施药1 次,直至痊愈。
海参圈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海参圈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一、养殖环境的恶化:1. 水体变化环境的变水体在低氧或化导致养殖无氧状态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池底的大量杂质和有机质进行厌氧分解,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增加了有机耗氧量,底层水体缺氧进一步加剧。
同时,pH、盐度等水质指标突变,使得本身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就弱的海参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引起海参发病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 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海参圈常出现野杂草及杂藻的滋生,大多数养殖者使用杀草剂或农药对其进行控制和杀灭。
野杂草和杂藻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可是同时带来了更严重的问题:池底腐败、藻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大量死亡、药物毒素的残留等对海参的毒副作用,引起海参发病死亡,也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疾病的发生:由于“水体变化”“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养殖水体及环境的恶化使得海参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海参本身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就弱,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病条件形成,细菌等病原体乘虚而入,引起海参发病死亡。
根据上述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三步走原则:改底解毒爽水解毒保水养水我们的三步走原则说明:第一、第二步是第三步的铺垫程序。
“改底解毒”是快速改善池底环境,有效祛除“黑底”“发臭”螯合“有机物”残饵。
“爽水解毒”是解除水体中的药物的残留及有毒有害成份。
“保水养水”是最重要的。
提供丰富的有益菌群及藻类等天然饵料。
凝聚、吸附底泥和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和代谢残饵,提高水体洁净度。
有益菌降解有机物成无机盐类,可有效降低水中的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毒害作用。
定期使用“保水养水”方案可有效避免“野杂草”及“杂藻”的滋生和底质腐败等问题的出现,从而降低用药成本及避免药物残留对海参的毒害作用,提高海参的成活率和海参的增长速度!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无公害食品!武汉华扬动保推荐方案如下:1.改底解毒:建议每次“杀虫杀草”后或发现“池底腐败”时,及时“改底解毒”。
春季海参池塘具体问题分析及建议
春季海参池塘具体问题分析及建议一、春季化冰前后海参大量漂参、化皮原因分析及对策原因分析:1、水体溶氧过高(12mg/L以上),导致海参气泡病漂参。
2、池底温度上升水中气体溢出,以分子形式或者气泡形式存在,池壁海参滤水导致气泡病漂参。
3、海参大量滤进低盐度海水,导致体内、体液盐度降低,渗透压改变漂参。
4、春季化皮大部分为冻伤后引起(漂参、聚边、聚草顶)的细菌感染。
解决方案:1、打冰眼或晴天中午定期开动增氧泵,搅动水体尽早冲开冰层,使气体溢出,并能使上下水体混合改变盐度差,防止海参喝淡水。
2、投放表面活性剂使水体通透,也能起到上述作用,比如“底黑安”、“爽底安”、“高效降解灵”。
3、投放低温芽孢杆菌吸收多余空气,配合低聚糖改善海参渗透压,可用于漂参急救处理(“利生素”+“低聚糖863”)。
4、对于化皮海参,应使用碘进行消毒,同时改底(“特力灭”+“爽底安”)。
二、春季海参灰白参较多,如何处理原因分析:“灰耗子”现象只在春天出现,而其他季节非常少见;从地域上讲,这种现象几乎在各个地区、各个海参池塘都有出现,这样基本排除使用药物造成这种情况。
而发病池塘水体和底泥藻类含量较丰富,灰白参肠道内的饵料也充足,所以这很有可能是海参体内缺乏微量元素导致的。
处理方案:全池泼洒“营养快线”或“生物T蛋白”+“低聚糖863”或“矿补100”补充水体微量元素,增强海参体质。
三、春季海参池塘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寄生、死亡引起底黑及海参吐肠春季原生动物主要有:海革子、钩虾、后口虫、红水母、沙蚕、钉螺,一般老化池塘或者烂草较多池塘才会发生。
处理方案:1、一般不建议药物杀灭,海革子、钩虾为车虾优质饵料,可通过使用“爽底安”或“臭氧水安”改底减少原生动物危害,改善黑底、烂草。
2、如果较多且导致海参吐肠、化皮,可适当使用低毒药物进行杀灭,隔天换水、使用“绿水解毒安”和“乳酵素”,解毒重新调水。
四、春季如何抑制参圈长草春季海参圈主要以绿管菜、棉花苔、牛毛草为主。
养殖池塘出现大量“泥皮”,如何破?水产养殖高手都会这么做
养殖池塘出现大量“泥皮”,如何破?水产养殖高手都会这么做每次到了炎热的夏季以后池塘温度越来越高,我们的养殖池塘往往会出现大量的泥皮,池塘中生长泥皮是池塘底部坏境恶化的表现,如果不及时处理在到后面就会引发泛塘,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泥皮形成的原因,预防,处理方法。
一,养殖水体泥皮形成的原因1、泥皮的组成养殖过程中换水带入的泥沙颗粒,浮游生物(藻类、动物)、微生物代谢死亡的残骸等沉积在池塘底部,与底部的藻类和浮游动物、细菌等结合在一起形成泥皮。
池塘中的泥皮主要用两种,一种是黄色的泥皮,一种是绿色的泥皮,黄色的泥皮主要是以有机质,池塘的残饵,粪便为主。
绿色的泥皮是以底栖藻类,以舟行藻和菱形藻为主,个别的塘类有一些颤藻和蓝藻为主。
2、泥皮生成的原因①养殖前期肥水的时候使用大量的肥料,但是前期水温较低,水体没肥起来,这些肥料沉积在池塘底部,给池塘底部的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投喂的残饵以及养殖品种生成的粪便和一些藻类的尸体都会在池塘的底部富集,这些有机质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形成了一层腐殖质,就是我们所说的泥皮。
②池塘的底部往往是氧气不够充足的,在厌氧的条件下底部的有机质会被细菌分解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往往是有害的,还有一些气体是底部的微生物在呼吸时产生的气体,同时有一些塘口的水体透明度很大,造成眼光直射到池塘底部,底气藻类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气体。
③这些气体和有机碎屑腐殖质混合在一起当浮力大于重量的时候就会浮出水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泥皮的形成原因。
3、泥皮的危害①泥皮多为一些未被完全氧化的腐殖质,这些腐殖质在池塘底部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池塘底部缺氧。
②泥皮会消耗泥土中的肥料,造成难肥水。
③泥皮长时间覆盖底部,导致底泥发黑发臭,甚至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产生。
泥皮(死藻)腐烂,增加池中氨氮的浓度,恶化水质,产生亚盐、硫化氢、羟胺等毒素。
④细菌喜欢生长在腐殖质多的环境中,泥皮过多会造成细菌的大量繁殖,进而感染我们养殖的鱼虾蟹,造成其发病。
海参腐皮综合症症状、病因及防治技术
海参腐皮综合症症状、病因及防治技术该症也称“皮肤溃烂病”,“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
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成参,感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至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
每年的l~3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8℃以下)是发病高峰。
这是因为,漫长的冬季海参很少吃料或不吃料,池底下会落一层厚厚的底栖硅藻以及水体中其他藻类的腐殖质,在开春后漫长的同温期造成底层的缺氧会加快这些腐殖质的变酸变臭。
此阶段海参的肠胃处于全年最长,功能最为完善的阶段,也就是说当海参一旦出爬恢复吃料,这将是全年海参胃口最好的时期。
此阶段若不及时投喂人工优质饵料,海参出爬时就只能吃变坏的底栖硅藻以及水体中其他藻类的腐殖质,一旦底有问题就会诱导海参发病,这就是生产上经常会出现的海参的体质越好越提前出爬,提前出爬的就会提前开口,提前开口就会越早发病的原因。
初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出现局部性感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口部肿胀、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海参会出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根据感染初期和后期多例病参病灶部位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观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初期病灶部位以假单胞菌属的Pseudoalteromonas ifaciens和弧菌属的灿烂弧菌(Hbrio splendidus)为优势菌l71,感染后期由于刺参表皮受细菌的侵袭腐蚀作用形成体表创伤面,易于使霉菌和寄生虫富集和生长造成继发性感染,加剧海参的死亡速度。
一、其病因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诱因:海参发生肿嘴、化皮、吐肠等病害的诱发因素很多,包括细菌直接感染、底质败坏、水质污染、缺氧、营养摄取不足及水环境突然改变造成应激等原因。
海参养殖之腐皮综合症防治技术
海参养殖之腐皮综合症防治技术背景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滋补食品,因其营养丰富,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比于野生海参,养殖海参更受欢迎。
但是,在海参养殖中,腐皮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防治,将会影响海参的生长和产量。
腐皮综合症的概述腐皮综合症是海参养殖中的一种疾病,也称为海参皮肤弊病。
腐皮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海参表皮出现软化、发黑、腐烂等现象,严重影响海参的生长和产量。
这种疾病常常在温度高、水质污浊或养殖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发生。
此外,海参养殖中的饲料配制不当,饵料不新鲜,养殖中长时间堆积等也是腐皮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预防与控制海参腐皮综合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的技术。
环境卫生腐皮综合症主要是通过感染病毒和细菌等传染病导致的,因此保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场应该经常做好防疫消毒、更换养殖水、清理残留物等工作,避免养殖环境被病毒和细菌感染。
控制养殖密度海参的养殖密度是影响腐皮综合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海参之间相互摩擦,表皮容易被破坏,从而引发腐皮综合症。
因此,控制好养殖密度是预防腐皮综合症的关键。
饲料管理饲料是海参养殖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也是预防腐皮综合症的重要措施。
在饵料的选择上,优先选择新鲜和有营养的饵料。
同时,在饵料的配制上,注意控制好饵料的质量和用量,避免出现过多的浮粉或冗余的饵料残留。
疫苗接种除了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和饲料管理,接种疫苗也是防治腐皮综合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海参染病的风险,并且有效地减少腐皮综合症的发生率。
总结腐皮综合症是海参养殖中一个比较严重的疾病,也是影响海参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控制养殖密度、饲料管理、环境卫生等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腐皮综合症的发生。
同时,在实际养殖中也需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海参的疾病,确保养殖效益和海参质量。
春季海参圈化冰期池塘管理
春季海参圈化冰期池塘管理随着气温的回升,池塘逐渐开始化冰,一年中海参的第一次生长季节即将到来。
每年化冰期,都有许多养殖池塘的海参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主要问题是化皮、漂参、气泡病、肿嘴摇头等病害。
根据笔者多年的池塘养殖服务经验,下面就每个问题进行分析,给出池塘化冰阶段的管理工作建议,希望能给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
一、海参化皮1、立春后池底温度升高,水中及海参体内的气体(如氮气、氧气)溶解度变小,气体逸出,损伤海参薄弱的地方(如肛门处、肉刺基部),然后细菌感染引起化皮。
2、春季气温不稳定,一般池边的冰先化开,当海参出爬时大幅降温,若岸边附着基过少,在那摄食的海参来不及回礁,海参就会冻伤,应激反应过大,也会导致海参吐肠、化皮。
二、海参漂参1、化冰期间,由于底层环境恶化,饵料缺乏,海参会爬向池边饵料丰富处觅食,滤食盐度低的水,比重减小,就会形成漂参。
2、化冰后,死亡青苔或泥皮发酵上浮,会把趴在上面摄食的海参一起带着浮起来,接触淡水或冻伤。
3、气泡病导致体表或体内有气体,海参上浮,死亡率升高。
三、海参气泡病封冰期覆冰在池塘表面形成一个物理屏障,将池水与大气完全隔离开,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冰化前池中浮游植物或水草生物量大,产氧能力强,在封闭的系统中由于压力大,气体在水中多呈溶解状态,气体饱和度不是很高,一旦春季覆冰融化,压力骤减,水体中的溶解气体就会变为短期的过饱和状态,水中溶解的气体会以游离状态存在水体中。
海参在短期过饱和的水体环境中,吸入过饱和的水会发生气泡病。
同时化冰期间海参体内气压超过环境气压,体内溶解在组织液中的气体也会形成气泡游离出来,在体内或皮肤下形成气泡,加重气泡病发生。
四、海参肿嘴和摇头海参冬蜇期间,特别是封冰期,大量腐殖质(如死亡生物、粪便)在池底沉积、发酵、腐败、变质,海参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出现肿嘴吐肠情况。
如果大量摄食这些东西,海参会像人吃了腐烂的食物一样,引发肠炎而表现出摇头的症状,严重影响海参的摄食和生长。
浅析春季池塘海参养殖常见问题
浅析春季池塘海参养殖常见问题作者:吴鹏邓晓迪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经过了冬天漫长的冰封期,随着水温的回升,池塘海参生长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海参养殖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分析春季池塘养殖海参常见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池塘海参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春季;池塘;海参养殖;问题和对策在微利时代要提高养殖海参效益,必须加强海参的管理,提高海参产量,科学适宜的养殖海参。
春季由于气温和水温升高,给池塘海参养殖带来挑战。
为此,海参养殖户们特别要主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合理的解决春季海参养殖问题。
一方面,要节约成本,避免滥用消毒、改底药,要根据水质、底质情况选择使用。
多使用活菌制剂,抑制水草疯长,避免使用大量杀草药。
另一方面要增加产量,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参苗成活率。
适当投喂增加产量,根据池塘情况或请教技术人员酌情投喂。
混养对虾,增加对虾成活率及产量,立体养殖。
一、春季池塘海参养殖常见问题分析1.春季海参不伸展、状态差。
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和水温的回升速度不同,温差可达1度~2度。
导致上下层水不能进行交换,海参赖以生存的底层水成了“死水”,易导致池底缺氧。
春季由于气温和水温、池底缺氧等问题,海参存在不伸展、僵硬和状态差等问题。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杀草药或杀敌害药物引起的中毒。
二是封冰期间海参长期蛰伏体质弱状态差。
三是春季水质、底质多变引起的应激中毒。
2.海参嘴肿、化皮问题。
经过了冬天漫长的冰封期,随着水温的回升,池底已累积的藻类、残饵粪便及其残骸将在溶藻胶弧菌等菌类的作用下迅速分解变质,并大量滋生病原菌,当病原菌达到一定数量时,海参就会发生肿嘴、吐肠、化皮等症状。
春季气温回升快,参池和外海域海水温差、盐差大,易造成海参应激回礁、肿嘴等现象,换水时要多注意。
经过漫长的冬季海参几乎不摄食,随着水温的升高,海参也会逐渐出爬觅食,此时的海参体质虚弱,抗病、抗应激能力非常差,很容易发生化皮、肿嘴的现象。
七八月份海参圈漂参的处理方法
七八月份海参圈漂参的处理方法漂参原因:历年在八月初会出现漂参的现象,在八月初,会下一场雨,雨后加上高温会出现漂参的现象。
漂参的初期原因在于底热,池底的水温高于32℃,海参的耐高温极限为31℃。
1、底热的形成:雨后高温天气持续闷热,池底有烂草或者池底不好,海参池塘上层水的温度比下层水要高,水体没有对流,上层水丰富的溶氧不能传输到下层水,厌氧菌大量繁殖,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热,这就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最终导致池底缺氧发热。
2、底热的危害:池底越热,意味着发酵越厉害,底层温度越高,厌氧发酵也就越厉害,溶氧就越低。
底层缺氧,海参慢慢往礁上爬,海参体质变差,有害细菌滋生快,底热持续时间长,海参慢慢脱礁掉滩化皮。
如不及时处理危害及大。
漂参的后期原因,整个池水的水温在32℃以上,此时,水温我们已经左右不了,我们需要做的是保参。
池底必须要好,解毒必须跟上,有增氧设备的池塘,夜间一定要开启。
有效的处理方案:底佳养臭氧底粒康碧水状元,高温漂参保参最佳搭档。
底佳养,对池塘底部进行曝气处理,根本上打破池底水分层,将池底的有害组织释放出去,解决底热的问题。
臭氧底粒康,高含量臭氧片,改底消毒,不刺激海参,保持池底的整洁度,为海参提供一个优良的底栖环境。
碧水状元,高含量果酸类,解毒调水。
直接作用于水体,对雨后水质变化起到稳定作用。
防止倒藻,红水的出现。
夜间务必打开增氧设备,确保池塘充足的溶氧,没有增氧设备的池塘,要撒一下增氧颗粒。
海参池塘漂参属于季节性病害,来的快,损失大,去的也快。
底佳养臭氧底粒康碧水状元此方案经三年实测确实有效,两到三天用一次,直到海参安全度过高温期。
海参化皮原因及处理方法
海参化⽪原因及处理⽅法
海参化⽪病⼜称为“海参腐⽪综合症”。
该病最易于在每年养殖⽔温较低的12⽉⾄翌年的3⽉份。
发病其特点:⼀是发病⾯⼴,波及到所有养殖区域;⼆是发病快,⼀旦发病很快蔓延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可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摇头和排脏、⼝部肿⼤,不能收缩闭合。
随着病情加重,病参溃疡处增多,形成蓝⽩⾊斑点、全⾝溃烂、⾃溶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涕状胶体,附着物上留有⼀定⽩⾊印痕。
病因⼀:由海参⾃⾝粪便、残饵污染中毒所致。
此病因主要多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常伴有霉毒以及寄⽣⾍的继发性感染,不同地区病参的致病菌种类不同,即病原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特点。
病因⼆:由池内的藻类死亡所致。
病因三:由于海参机体虚弱所致。
病因四:池内溶解氧缺乏所致。
海参出现持续性应激性化⽪,温度变化是主要因素。
海参体质的好坏是影响海参应激性化⽪的主要原因。
定期使⽤“复⽅免疫多糖”可提⾼海参的抵抗⼒,增强体质体质。
预防应激性化⽪的发⽣。
第⼀天
上午,10%聚维酮碘伴泥沙全池⼲撒;下午,解毒免疫净⽔王-2⼀瓶3亩配合复⽅免疫多糖⼀包2亩泼洒。
防⽌细菌交叉感染,解除温差变化导致的因藻类死亡产⽣的藻毒素的危害。
第⼆天
上午使⽤底臭消⼀包(1000克)配200克⼆氧化氯颗粒⽤到6亩全池⼲撒;下午使⽤复⽅免疫多糖⼀包3亩泼洒。
交叉⽤药可防⽌致病菌耐药性增加。
以后每10天泼洒⼀次复⽅免疫多糖。
污染的“海参圈”还须监管“漂白”
污染的“海参圈”还须监管“漂白”
海澜
【期刊名称】《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年(卷),期】2014(0)12
【摘要】整个渤海湾的辽东半岛至山东半岛一带,"海参圈"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几万公顷连成一片。
在盘锦,"海参圈"已经深入到斑海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近海养殖产业密集对近海海域造成污染,渤海湾生态系统现在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氮磷比重已严重失衡。
【总页数】1页(P23-23)
【作者】海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治理漂白工段污染的途径与方法(2)对漂白废水进行净化治理的研究与应用
2.医生在线开处方还须加强监管
3.一种提高马尾松漂白热磨机械浆松厚度并降低废液污染负荷的漂白方法
4.漂前轻打浆改善纸浆漂白性能降低漂白废水污染负荷的研究
5.像烹制海参一样掌管后厨——通天海参舫出品总监管理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参圈控制青苔的方法
春季是海参养殖管理的重要时期,温度回升、光照时间增长,海参出礁后,开始正常摄食。
在辽参的养殖模式中,这个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青苔。
春季参圈主要有两种青苔,一种是属于低温苔的黄管菜,化冰后4℃以上大量生长,水温18℃左右开始陆续死亡;另一种也是属于低温苔的绿管菜,春秋季节常见,一般春季在化冰后或黄管菜死亡后开始生长。
极易造成海参化皮,给海参圈带来损失。
1、海参圈春季出现青苔的原因:(1)水体中含有大量藻类的孢子(俗称“草种”);(2)养殖周期较长,池塘底质不好,底泥发黑发臭;(3)有害菌类多,大分子有机质多;(4)不肥水,水透明度高,光照强;(5)水位低;(6)水中多氮肥,少磷肥,少碳肥,少微量元素;(7)越冬前,处理青苔不彻底。
2、青苔的危害:(1)水清,水瘦:青苔与微藻竞争营养盐,水体中有益藻类少,直接影响海参的天然饵料,导致海参生长速度慢;水质不稳定,容易使海参产生应激;缺少对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的吸收。
(2)气泡病:青苔过多,造成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或溶解度不稳定,海参容易出现气泡病,表现为“漂参”或者组织中有气泡。
(3)化皮、中毒:大量的青苔死亡后会造成池底发黑发臭,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有害菌类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海参中毒、肿嘴、化皮等。
3、几种不同处理青苔的方式:(1)药物杀灭优点:当时效果明显;缺点:治标不治本,刺激大、药残周期长。
(2)人工捞取优点:清除较快;缺点:费时,费力,成本高,易反弹。
(3)生物控制优点:肥水或用菌,从根本上解决;缺点:成功率不高,处理时间长。
(4)综合处理法结合各种处理优点并行,安全,快速,有效处理青苔。
下面就是一个综合方法控苔的成功案例一、基本情况2016年3月21日辽宁皮口万众孙老板海参圈青苔长势较猛,青苔主要以黄管菜和绿管菜为主,上午测PH值为9.2-9.5 ,氨氮、亚硝酸盐为0,水温8℃。
以下为海参圈青苔初期图片,及镜检管菜细胞图。
二、解决方案用药前,建议孙老板先对青苔进行捞取,要求在大潮期间纳潮,适当提高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参圈漂泥皮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1、泥皮的组成
养殖过程中换水带入的泥沙颗粒,浮游生物(藻类、动物)、微生物代谢死亡的残骸等沉积在池塘底部,与底部的藻类和浮游动物、细菌等结合在一起形成泥皮。
我们常见的泥皮有两种,一种是颜色发棕褐色、表面气泡较少的以有机质为主的泥皮,另一种是颜色发绿、表面带有气泡的以藻类为主的泥皮,镜检的时候能看到绝大多数为底栖硅藻,多为舟形藻和菱形藻,少量的曲舟藻,个别更加丰富的泥皮里面还有蓝藻门的色球藻和颤藻。
2、漂泥皮所需具备的条件
第一是形成泥皮
日积月累的有机质、死亡的动植物尸体以及底部自然繁生的藻类、细菌等物质,在池塘中菌相不平衡时,也就是池塘的分解净化能力小于污染能力时,有机质就会堆积。
而有机质又促进了藻类及浮游动物的生长,各种生物的新陈代谢使地皮堆积成一层厚厚的浮泥,而浮泥只有上面一层水土接壤层是黄色的或者是绿色的稍一拨开底下很多都是发臭的软泥。
这样经过一系列的结合使这些物质在池塘底部堆积形成泥皮。
第二有足够多的气泡带起地皮
往往水混的圈、老圈、边上水浅的圈或者常使用杀伤性药物的圈等这些圈边很容易在池底聚集大量的气泡,而这些气泡才是促使泥皮漂起的主要原因。
那么这些气泡的来源是什么呢?
气泡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以及底泥厌氧发酵产生的气体,还包含泥皮中的一些呼吸作用代谢产气等,由于泥皮表面粘附了很多有机质,容易富集产生气泡。
当气泡形成的量足够多时,所增加的浮力大于泥皮的重力和泥皮之间的相互粘力时,泥皮就会漂起来。
特别是在晴天中午和下午形成的气泡多泥皮格外漂的多。
3、漂泥皮给参圈带来的危害
(1)泥皮的漂起会曝露池塘中发黑发臭的滩面,增加了海参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几率,特别是刚下礁的海参喜欢往边上走,我们偶尔就会发现个别海参化皮问题,多数是由于摄食了死亡腐烂的泥皮等有毒有害的物质或者是被暴露出来的硫化氢而中毒死亡。
(2)泥皮漂起来后,增加了水体中的有机质含量,进而增加了耗氧物质,特别是大片泥皮漂起来时,遮挡了光照,阻碍了藻类的光合作用,并增加了池塘的耗氧量。
(3)泥皮随着风浪被吹到岸边,堆积到池塘底部,使池底变得黑臭,并产生很多有毒气体、油膜,易导致海参中毒化皮。
4、常见的处理泥皮的方法
(1)菌制剂改底调水,多以芽孢杆菌为主。
(2)化学改良剂(臭氧类、复合铁类、溴氯类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去除底黑底臭,减少
厌氧产气。
或使用“底速安”+“底生氧”打破分层促进死亡泥皮上浮,之后在用菌制剂慢慢分解泥皮。
(3)杀草药、清水药杀死地皮中的藻类和细菌,减少气泡的堆积。
5、如何有效防止泥皮漂起来才是解决的根本
处理泥皮更有效的方法是防止泥皮产生,维护好底部菌相藻相平衡。
(1)定期使用有益菌(底改+利生素),增加池塘的分解净化能力,维持好池塘中的菌相平衡。
(2)在漂泥皮高发期时,可适当加深水位,降低透明度,减缓产气。
(3)如底质无大问题,最好减少使用强氧化型的改底产品,避免长期使用化学底改造成土壤板结,如处理底黑底臭问题可选择刺激性较小的产品(臭氧水安/底黑安)改良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