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诊治指南-治疗篇
偏头痛的治疗及预防用药
偏头痛的治疗及预防用药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可发于任何年龄。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疾病健康寿命损失报告中,偏头痛位列前20位,可见对偏头痛的治疗与预防不容忽视。
中国最新偏头痛防治指南指出,经常急性发作的患者,可用预防性治疗药物来阻断发作。
一、常见病因及症状偏头痛,主要是由于头部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一侧发作性头痛,女子多见,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中年期亦常有发生但渐行减退,更年期后多自行消失。
不过,当眼、耳、鼻窦或颈椎有器质性病变、三叉神经痛或患颞动脉炎时,偏头痛则常常长期地反复发作。
精神因素及饮食等生活习惯,对本病的发作也有一定的联系,中医称本病为偏头风(或边头风),认为多因袭于少阳或肝虚痰炎郁结所致。
偏头痛通常在清晨醒来时或一天某“特定”时间里发生。
开始时,先出现颈内动脉分支暂时痉挛引起的脑局部缺血症状,如头晕,眼前似有火星或五色彩光闪动的视幻觉,严重者有偏盲、轻度失语或面唇、肢体麻木感觉等神经功能短暂障碍的先兆,历时数分钟至半小时,尔后出现一侧性头痛,多始自颞部、眼眶或前额部,再扩展至一侧性头痛,也常有扩展至双侧头痛者。
头痛甚至可伴有恶心、呕吐、便秘等症,偶有腹泻。
每次头痛约持续数小时(个别可达1-2天)。
头痛缓和后,大多有疲倦思睡感。
发作频数因人而异,数日、数周、数月或年发作一次不等(女性发作往往与月经周期有关)。
本病间歇期几乎无任何异常表现,治疗愈早愈好。
二、常规治疗用药1、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是经典的急性偏头痛止痛药物。
轻中度偏头痛发作,或者在重度偏头痛发作时曾使用有效的,应作为一线药物首选,并在发作时尽早使用。
(1)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治疗偏头痛,但不只是针对偏头痛,在常规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偶尔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少数病例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血小板减少、贫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2)布洛芬:治疗偏头痛时以口服为主,1次200-400mg。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 头痛期
– 约60%的头痛发作以单侧为主,可左右交替发生,约40%为双侧 头痛。头痛多位于颞部,也可位于前额、枕部或枕下部。偏头痛 的头痛有一定的特征,程度多为中至重度,性质多样但以搏动性 最具特点。头痛常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行走、登楼、弯腰、 咳嗽或打喷嚏等简单活动均可加重头痛,故患者多喜卧床休息。
或发作前 0~60 分钟
4~72h 头痛期
时间
恢复期 头痛后症状 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 前驱期
– 头痛发作前,患者可有激惹、疲乏、活动少、食欲改 变、反复哈欠及颈部发硬等不适症状,但常被患者忽 略,应仔细问询。
• 先兆期
– 先兆指头痛发作之前出现的可逆的局灶性脑功能异常 症状,可为视觉性、感觉性或语言性。视觉先兆最常 见,典型的表现为闪光性暗点,如注视点附近出现 “之”字形闪光,并逐渐向边上扩展,随后出现“锯 齿形”暗点。某些病例可能仅有暗点,而无闪光。其 次是感觉先兆,表现为面部和上肢的针刺感、麻木感 或蚁行感,先兆也可表现为言语障碍,但不常发生。 先兆通常持续5-30分钟,不超过60分钟。
600
463.81
400
200
0
0
者 无头痛
偏头痛
型头痛 紧张
性每日头痛 慢
年收入 头痛花费
潜在风险
• 偏头痛是脑血管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偏头痛者发生缺血性卒中、不稳定心绞痛和TIA均高于无偏头痛者, 尤其是有先兆偏头痛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更高,还与冠心病的高风 险有关。
• 偏头痛还可以导致亚临床脑白质病变,偏头痛者后循环静 息性梗死的发病率增高,偏头痛者头颅MRI出现脑白质病 变的风险比无偏头痛者增高,即使没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
如何治疗偏头痛
如何治疗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常常以一侧脑部搏动性疼痛和伴随症状为特征,如恶心、呕吐、光敏感、声音敏感等。
对于患者来说,偏头痛可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管理偏头痛至关重要。
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预防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偏头痛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1)非处方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三叉神经痛抑制剂(Triptans)。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偏头痛的疼痛和伴随症状,但并不能根治偏头痛。
(2)处方药:包括三叉神经痛抑制剂、抗抑郁药、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其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用于缓解偏头痛症状。
2. 非药物治疗(1)休息和睡眠: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对缓解偏头痛症状很有帮助。
建议患者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应用热敷或冷敷:可以根据个人感受选择使用热敷或冷敷来缓解头痛。
热敷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而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3)按摩:头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可以用指腹轻轻按摩太阳穴、前额和颈部等部位。
(4)放松和调节压力:应通过各种放松技术如深呼吸、瑜伽或冥想来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以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风险。
(5)调整生活习惯:避免常见的诱发偏头痛的因素,如过度劳累、吸烟、酗酒和暴饮暴食。
同时,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
3. 预防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的偏头痛患者来说,预防疗法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预防治疗的目标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通常需要长期的维护。
常用的预防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物等。
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因为它们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此外,还有一些非药物的预防治疗方法,如肌肉注射、神经调节疗法和针灸等。
偏头痛的诊疗治疗
特发性头痛旳概念
要点提醒
特发性头痛(如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 一般可因影响头颈部痛觉构造旳脑膜\血管&肌肉
病变所致
病因&发病机制
头痛病因颇多
♦ 颅内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膜炎等)
♦ 功能性或精神性疾病, 如紧张性头痛
♦ 全身性疾病 发烧 癫痫大发作后 鼻窦炎 弱视&屈光不正
运动先兆少 ♦ 先兆连续数min~数h, 复杂性偏头痛连续时间较长
临床体现
1. 有先兆旳偏头痛
临床体现
(2) 头痛期: ♦ 先兆症状同步或随即出现一侧颞部&眶后搏动性头痛,
全头痛\单&双侧额部头痛和不常见旳枕部头痛 ♦ 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易激惹\疲劳感等 ♦ 颞动脉突出, 活动头颈部头痛加重, 睡眠后减轻 ♦ 发作时间多为2h~1d, 小朋友连续2~8h ♦ 频率不定, 50%以上不超出1次/week ♦ 女性在妊娠第2周或第3季度&绝经后发作常缓解
病因&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3) 5-HT能神经元异常学说: (是神经血管假说旳补充) ♦ 许多抗偏头痛药是中枢性5-HT受体拮抗剂&激动剂 ♦ 急性发作期血小板中5-HT↓, 尿中5-HT↑ ♦ 利血平耗竭5-HT可诱发偏头痛 ♦ 睡眠可降低5-HT神经元点燃, 终止发作 ♦ 头痛时降钙素基因有关肽(CGRP)浓度↑,服用5-HT
♦ 脑实质本身\大部分软脑膜\蛛网膜\脑凸面硬脑膜 \脑室室管膜\脉络丛\软脑膜静脉\颅内小血管&颅骨等 无感觉神经纤维分布, 对疼痛不敏感
头痛旳分类
①根据病因分为:
特发性头痛 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继发性头痛 外伤\感染\肿瘤等所致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要点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要点一、诊断标准:1.头痛符合偏头痛特点:重度、搏动性、阵发性头痛、单侧或交替性头痛、头痛持续4-72小时。
2.至少两种头痛特异症状(恶心、呕吐、光过敏、声音过敏)。
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如颅内病变、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二、分类和分级:根据头痛特征和症状分为偏头痛无特异症状、偏头痛合并其他疾病、慢性偏头痛三类。
根据发作频率分为低频偏头痛(每月<15天)和高频偏头痛(每月≥15天)。
三、非药物治疗: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避免过度饮食和酗酒、避免过度用眼、维持适当体重、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2.采用行为治疗:放松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生物香精油疗法等。
3.饮食与补充剂:避免食物和饮料引起偏头痛的触发因素,如巧克力、咖啡、红葡萄酒等,适当补充镁、维生素B2、叶酸等。
四、急性治疗:1.非麻醉类止痛药: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2.麻醉类止痛药:布洛米芬、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等。
3.三联药物:三联药物包括三氟拉嗪、阿米替林和咖啡因。
4.抗血管活性药物:三唑酮等。
5.滋补肝肾药物:肉桂附子丸、细辛颗粒等。
五、预防治疗:1.一线药物:甲氧硝酮、丙戊酸钠、地尔硫卓、托吡酯等。
2.二线药物:普鲁卡因胶囊、地塞米松、美拉索康等。
3.神经肌肉阻滞:布洛维卡因、肉毒素A等。
4.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
六、二次性头痛的处理:对于头痛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首先针对基础病进行治疗,同时根据头痛特点采取相应药物治疗。
七、儿童和特殊人群的头痛治疗: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慎重选择药物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
总结起来,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主要包括头痛的诊断标准、分类和分级、非药物治疗、急性治疗、预防治疗、二次性头痛的处理以及儿童和特殊人群的头痛治疗。
这些指南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对偏头痛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帮助患者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和降低头痛的严重程度。
(完整版)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偏头痛诊治指南目录一、背景(一) 流行病学1. 患病率2. 疾病负担(二) 历史与现状1. 历史2. 现状(三) 关于本指南的说明二、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一) 临床表现(二) 诱发因素三、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一) 国际头痛及偏头痛分类(二) 偏头痛的诊断1. 诊断流程2. 病史采集3. 体格检查4. 预警信号与辅助检查5. 偏头痛诊断标准6. 辅助检查及鉴别继发性头痛7.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三)评估四、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一) 防治原则1. 基本原则2. 患者教育3. 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及转诊(二) 急性期药物治疗1. 急性期治疗目的2. 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3. 急性期治疗药物评价1) 非特异性治疗a) NSAIDSb) 其他药物2) 特异性治疗a) 麦角胺类b) 曲谱坦类c) Gepant类药物3)复方制剂4. 急性期治疗药物推荐5. 急性期治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6. 部分特殊情况的急性期药物治疗1) 严重偏头痛发作或偏头痛持续状态2) 偏头痛缓解后再发3) 儿童偏头痛4) 妊娠、哺乳期偏头痛(三) 预防性药物治疗1. 预防性治疗目的2. 预防性治疗有效性指标3. 预防性药物治疗指证4. 预防性治疗药物评价1) β受体阻滞剂2) 钙离子拮抗剂3) 抗癫痫药4) 抗抑郁药5) 肉毒毒素6) 其他药物5. 预防性治疗药物推荐6. 预防性治疗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7. 部分特殊情况的偏头痛预防治疗1) 儿童偏头痛2) 月经期及月经相关偏头痛3) 妊娠及哺乳期偏头痛4) 慢性偏头痛(四) 其他(替代)治疗1. 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2. 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3. 外科治疗偏头痛诊治指南一、背景(一) 流行病学1. 患病率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 ~32.6%,男性为0.7%~16.1%[1]。
美国的偏头痛年患病率较高,约为12%,18%的妇女和6%的男性在前一年中至少有一次偏头痛发作。
偏头痛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偏头痛临床诊断治疗指南【概述】偏头痛高发于中青年,以女性为多,女:男一4:1。
全球患病率约为12%,亚洲和非洲国家较低。
【分类】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ICHD-Ⅱ)将偏头痛分为6类,见表7一l。
偏头痛中以无先兆型偏头痛最多见,约占80%;先兆型占15%,其他类型少见。
儿童偏头痛改成为儿童周期综合征,常为偏头痛的先驱,再分为3个非头痛表现的亚型。
以下主要介绍无先兆和先兆偏头痛。
表7—1 ECHD-Ⅱ偏头痛分类1.1 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lthout aura)1.2 先兆偏头痛(mignaine with aura)1.2.1 典型先兆偏头痛(typlcal aura with migraine headache)1.2.2 典型先兆伴非偏头痛性头痛(typlcal aura with non-migraine headache)1.2.3 典型先兆不伴头痛(typlcal aura without headache)1.2.4 篆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I herrliple81c migralne,FHM)1.2.5 散发性偏瘫型偏头痛(sporadlc hemipleglc migralne)1.2.6 基底型偏头痛(basilar-type migraine)1.3 儿童周期综合征一常为偏头痛的先驱(chldhood periodic syndromes that arecomrnonIy precursors of migraine)1.3.1 周期性呕吐(CycI ical vomiting)1.3.2 腹型偏头痛(abdominaI migraine)1.3.3 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benign par-oxysrnal Vertigo of chtldhood)1.4 视网膜偏头痛(retinaI migraine)1.5 偏头痛并发症(compllcations of migraine)1.5.1 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1.5.2 偏头痛持续状态(status mlgrainosus)1.5.3 持续性先兆不伴脑梗死(persisLerlt aura without infarCtion)1.5.4 偏头痛性脑梗死(migrainous infarction) 1.5.5 偏头痛触发癫痫发作(mignainetre-trlggered seizure)1.6 可能偏头痛(pnobable migraine)1.6.1 可能无先兆偏头痛(probable migralne wlthout aura)1.6.2 可能先兆偏头痛(probable migraine wibl aura) 1.6.5 可能慢性偏头痛(probabIe chronic migraine)【临床表现】(一)先兆偏头痛以青春期发病,25~29岁患病率最高,10岁以下少见,60岁以上发作减少。
如何治疗偏头痛
如何治疗偏头痛目前,临床上对偏头痛的治疗主要可分为对急性发作期的应急治疗和平时的预防治疗。
一、急性发作期的应急治疗:偏头痛发作时,患者应尽量呆在安静避光的房间里休息。
头痛症状较轻者可服用一般的止痛药,如布洛芬等。
症状较重者可服用以下止痛药进行治疗:1.麦角胺咖啡因片:该药的主要成分为咖啡因和酒石酸麦角胺,属于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
它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偏头痛患者可在出现头痛先兆或刚开始头痛时立即服用1~2片麦角胺咖啡因片。
需要注意的是,过量地摄入麦角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肉痛和周围血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因此,偏头痛患者在每次头痛发作时服用麦角胺咖啡因片的剂量不应超过4片,每周服用该药的总量不应超过8片。
有严重心血管病、肝病、肾病者及孕妇应禁服此药。
2.英明格:英明格又叫琥珀酸舒马普坦、舒马普坦、磺马曲坦等。
该药属于5-羟色胺1D受体激动剂。
它对脑血管有高度的选择作用。
成年偏头痛患者可在发病后口服100毫克的英明格,一般30分钟后其头痛的症状即可得到缓解,4个小时后头痛的症状可基本消失。
若24小时内头痛的症状复发,患者可再加服100毫克的英明格,但两次服药的时间应间隔8个小时以上,24小时内的用药量最多不得超过300毫克。
人们在服用英明格后可出现一过性全身发热、胸闷、胸痛、心悸、口干、头部有压迫感和关节酸痛等不良反应,但这些症状一般在停药后即可消失。
另外,偏头痛持续的时间特别长或疼痛特别剧烈的患者可口服或肌注氯丙嗪,也可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
伴有恶心、呕吐者可服用止吐药等进行治疗。
二、平时的预防治疗:每月偏头痛至少发作2~3次者应考虑长期服用以下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1.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该药为β受体阻滞剂,可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
据调查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偏头痛患者在服用该药后,其头痛的发作次数会明显减少。
该药的用法为每日服三次,每次服10~40毫克。
个别患者在服用该药后可出现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痉挛等不良反应,但停药后这些症状即可消失。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A级推荐(强推荐):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B级推荐(弱推荐):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有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 前驱期
– 头痛发作前,患者可有激惹、疲乏、活动少、食欲改 变、反复哈欠及颈部发硬等不适症状,但常被患者忽 略,应仔细问询。
ESR和CRP检查。 • 脑电图
15%的患者可有局灶性慢波,0.2-9%的患者可见棘波活 动,但明确的异常脑电活动发生率不高,与正常人相当。
推荐:脑电图无助于头痛的日常评估,但是可用于头痛 伴有意识障碍或不典型先兆疑为痫性发作的情况。
• 经颅多普勒超声 推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不能帮助偏头痛的诊断。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各种原发性头痛的年患病率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城乡原发性头痛患者头痛诊疗费用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各种原发性头痛患者的收支状况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潜在风险
• 偏头痛是脑血管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1.1 无先兆偏头痛
1.2 有先兆偏头痛
1.2.1 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 1.2.2 伴典型先兆的非偏头痛性头痛 1.2.3 典型先兆不伴头痛 1.2.4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1.2.5 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 1.2.6 基底型偏头痛
1.3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
征
1.3.1 周期性呕吐 1.3.2 腹型偏头痛 1.3.3 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
偏头痛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偏头痛临床诊断治疗指南【概述】偏头痛高发于中青年,以女性为多,女:男一4:1。
全球患病率约为12%,亚洲和非洲国家较低。
【分类】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ICHD-Ⅱ)将偏头痛分为6类,见表7一l。
偏头痛中以无先兆型偏头痛最多见,约占80%;先兆型占15%,其他类型少见。
儿童偏头痛改成为儿童周期综合征,常为偏头痛的先驱,再分为3个非头痛表现的亚型。
以下主要介绍无先兆和先兆偏头痛。
表7—1 ECHD-Ⅱ偏头痛分类1.1 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lthout aura)1.2 先兆偏头痛(mignaine with aura)1.2.1 典型先兆偏头痛(typlcal aura with migraine headache)1.2.2 典型先兆伴非偏头痛性头痛(typlcal aura with non-migraine headache)1.2.3 典型先兆不伴头痛(typlcal aura without headache)1.2.4 篆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I herrliple81c migralne,FHM)1.2.5 散发性偏瘫型偏头痛(sporadlc hemipleglc migralne)1.2.6 基底型偏头痛(basilar-type migraine)1.3 儿童周期综合征一常为偏头痛的先驱(chldhood periodic syndromes that arecomrnonIy precursors of migraine)1.3.1 周期性呕吐(CycI ical vomiting)1.3.2 腹型偏头痛(abdominaI migraine)1.3.3 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benign par-oxysrnal Vertigo of chtldhood)1.4 视网膜偏头痛(retinaI migraine)1.5 偏头痛并发症(compllcations of migraine)1.5.1 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1.5.2 偏头痛持续状态(status mlgrainosus)1.5.3 持续性先兆不伴脑梗死(persisLerlt aura without infarCtion)1.5.4 偏头痛性脑梗死(migrainous infarction) 1.5.5 偏头痛触发癫痫发作(mignainetre-trlggered seizure)1.6 可能偏头痛(pnobable migraine)1.6.1 可能无先兆偏头痛(probable migralne wlthout aura)1.6.2 可能先兆偏头痛(probable migraine wibl aura) 1.6.5 可能慢性偏头痛(probabIe chronic migraine)【临床表现】(一)先兆偏头痛以青春期发病,25~29岁患病率最高,10岁以下少见,60岁以上发作减少。
2023年版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社会各界在偏头痛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
政府部门
加大偏头痛教育的投入,支持相关宣传 和培训活动的开展,推动医疗资源的合
理配置。
媒体
发挥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普及偏头 痛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医疗机构
在医护人员培训、诊疗流程优化等方 面积极投入,提高偏头痛的诊疗水平 。
社区和家庭
05
偏头痛研究前沿与展望
偏头痛的遗传学研究
基因关联研究
深入研究偏头痛相关基因,如HCRTR2、CADM2等,解 析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单基因遗传偏头痛
探讨单基因遗传突变导致的偏头痛,如家族性偏瘫性偏头 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 FHM)等,以 深入了解偏头痛的遗传基础。
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发展偏头痛的精准医学方法,实现个 体化诊断和治疗。
偏头痛的创新治疗策略
靶向治疗
针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特定环节,如CGRP 通路,开发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神经调控治疗
采用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经颅磁刺激(TMS) 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调节大脑活动,缓解 偏头痛症状。
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01
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标准
ICHD提供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包括头痛特征、伴随症状、发作频率
等方面的详细描述,满足一定条件即可诊断为偏头痛。
02
排除其他病因
在诊断为偏头痛前,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头痛的疾病,如颅内肿瘤、脑
血管疾病等。
03
临床病史与体检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头痛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检,以支持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 。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
全球约10.4亿人患有偏头痛,男性终身患病率约10%,女性约22%o目前我国偏头痛存在患者就诊率低、误诊率高、预防性治疗不足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偏头痛诊断与鉴别诊断肖哲曼教授认为正确的诊断是偏头痛有效治疗的前提,需要结合详尽的头痛病史问诊、可靠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判断。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要点。
一、发作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标准的头痛至少发作5次a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b、cC.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单侧d搏动性中重度的无先兆偏头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或因头痛而避免日常活动(如:行走或上楼梯)D.发作过程中,至少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E.不能用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如果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其他诊断标准,但发作次数不足5次,可诊断为很可能无先兆偏头痛b.如在发作过程中入睡,醒后头痛消失,则头痛持续时间按醒来时估算c.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8岁)发作时间为2-72小时(儿童未治疗而持续时间少于少于2小时则不足以诊断偏头痛)d.偏头痛可以是单侧痛(约占60%),可以是双侧痛(约占40%)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组2、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有2次发作符合B和CB.至少有1个可完全恢复的先兆症状:视觉感觉言语和(或)语言运动脑干视网膜C.至少符合下列6项中的3项至少有1个先兆持续超过5分钟2个或更多的症状连续发生每个独立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a 至少有1个先兆是单侧的b至少有1个先兆是阳性的c先兆伴发或在先兆出现60分钟内出现头痛D.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例如,当一次先兆出现3种症状时,可接受的最长先兆持续时间是3x60分钟,运动症状可以持续长达72小时b.失语被认为是单侧症状,构音障得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c.闪光和发麻属于阳性先兆症状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3、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和C的头痛(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样头痛)每月发作≥15天,持续3个月以上。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一
背景 偏头 痛 的临床 表现
( ) 三 预警信 号
( 偏 头痛 的诊 断标 准 四)
、
发 作 的临床 表现
1无 先兆 偏头 痛 的诊断 标准 . 2 有 先兆偏 头 痛 的诊断 标准 .
( ) 五 辅助 检查 与鉴 别继 发性 头 痛 1 血液 检查 .
2 脑 电图 .
中国 疼 痛 医 学 杂 志 C ieeJ un l f an Me iie 0 ,7 ( hn s o ra o P i dcn l 1 , 2 2 1
d i1 . 9 9 j i n 1 0 -8 2 2 1 . 2 0 1 o :0 3 6 / .s . 0 6 9 5 . 0 0 . 0 s 1
4 慢 性偏 头痛 .
四、 其他 ( 替代 ) 治疗
( ) eat 药物 3 G pn类
3 复方制剂 . ( 成 人偏 头痛 急性期 治疗药 物推 荐 四) ( ) 五 急性期 治疗药 物 的选 择 和使 用原 则 ( ) 分特 殊情 况的急性 期药 物治疗 六 部 1 严重偏头 痛发 作或偏 头痛 持续状 态 .
( 中医治疗 ( 一) 中药 、 针灸 、 推拿)
( ) 二 心理 治疗 和物 理治疗 ( ) 三 外科 治疗
附 录
参 考文献 ( ) 略
中 国疼 痛 医学 杂 志 C ieeJ u l f a dc e2 1 ,7, 2 hn s o ma o i Me i n 0 1 1 ( Pn i
( ) 三 头痛 影 响测 定 ( ) 四 偏头 痛筛选 问卷 第 四章
一
偏 头痛 的急性期 治疗 和预 防治疗
1B受体 阻滞剂 .
2 离子通 道 阻滞剂 . 3 抗 癫痫 药 .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一、概述: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中医病名:头痛(TCD编码为:头痛BNG060)西医病名:偏头痛(ICD10编码为:G43)中医观点:“头为诸阳之会”。
由于外感诸邪,内伤诸疾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于头,以致清阳郁滞,脉络痹阻而发生头痛。
临床上一般分外感、内伤、外伤三大类。
西医观点: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
以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为特点,发作间歇期正常。
根据头痛发作前有无先兆症状,可将偏头痛主要分为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和没有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或单纯性偏头痛)两种,另外尚有一类临床较少见的特殊类型偏头痛,也称为复杂型偏头痛,是指具有神经功能确失体征的偏头痛。
二、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永炎,严世芸的《使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
(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头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应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排除器质性疾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04年)第二版(ICHD-Ⅱ)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
(1)偏头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
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程度为中等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路或爬楼梯)。
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怕声。
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2)偏头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先兆包括以下症状至少一种,但没有运动机能减弱:①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点状色斑或线性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的表现(如视野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的表现(如麻木);③完全可逆的言语困难性语言障碍。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一、国际头痛及偏头痛的分类 2004年,IHS推出了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 分类”(ICHD一Ⅱ),将头痛疾患分成:原发性头痛,继
发性头痛,脑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及其他头 痛。偏头痛属原发性头痛,分6个亚型,亦可再行细 分(见表2)。最常见的为无先兆偏头痛(以前称为 普通型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以前称为典型偏 头痛)。
本指南的制定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鉴于IHS的 分类诊断标准为1988年颁布,1990年前后在我国 推广,故确定检索1988年后英文发表的国外文献和 1990年后发表的国内文献。通过对设计合理、较具 价值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按照“评估、制定与 评价推荐的分级”(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鸵ssment,Development粕d Evaluation, GRADE) 的要求将证据质量分为4级:I级证据(高质量证 据):未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变现有疗效评价结果 的可信度;Ⅱ级证据(中等质量证据):未来研究可 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Ⅲ级证据(低质量 证据):未来研究很有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 影响,改变评估结果可信度的可能性较大;Ⅳ级证据 (极低质量证据):任何疗效的评估都很不确定。在 此基础上经专家讨论给出2级推荐意见:A级推荐 (强推荐):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 利。多数患者适用于推荐方案,仅少数患者不适合; 对于临床医生,大多数应该采取该推荐方案。B级 推荐(弱推荐):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 均显示利弊相当。部分患者会选择使用推荐方案, 但还有很多人不会;对于临床医生,需认识到不同患 者可能适用不同的方法,应该与患者就证据以及他 们的意愿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做出决定。由于我国 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故本指南较多地借鉴了国 外高质量的临床证据。今后,随着国内外研究的逐 渐深入,本指南将定期进行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及评价
特异性药物治疗 2 麦角胺类
麦角胺类药物用于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已经很长时间,但 对其疗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不多。对照研究 多使用麦角胺2mg与咖啡因200mg合剂口服,也有麦角 胺1mg与咖啡因100mg合剂口服的研究,但无两种剂量 对比研究的报告。 至少有一项研究表明,与乙酰水杨酸联合甲氧氯普胺口服 对比,对头痛及伴随的恶心、呕吐症状的缓解不及后 者。 与曲坦的对比观察不及曲坦类的疗效。 麦角胺在某些患者的优势在于药物的半衰期长,偏头痛的 复发率低,故建议用于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长的患者。 极小量的麦角胺类即可以迅速导致MOH,因此应限制药 物的使用频度,不推荐常规使用 疗效不及曲坦类,安全性差,不推荐作为一线治疗。
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 剂量(mg) 300-1000 I 证据 级别 推荐 强度 A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主要有胃肠道的副反应及出血危险。 禁忌症:对本药或同类药过敏者、活动性溃疡、 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哮喘、出血体质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布洛芬 萘普生 双氯芬酸
对乙酰氨基酚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 基酚、咖啡因复合剂
Telcagepant (MK-0974)
300(口服)
I
B
急性期治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 根据头痛严重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和个 体情况而定。 • “阶梯法”,即发作时均首选NSAIDs类药物,若治 疗失败再加用特异性药物。 “分层法”,基于头痛 程度、功能损害程度及之前对药物的反应,若为严 重发作则使用特异性治疗药物,否则使用NSAIDs类 药物。 • 医师和患者应使用疗效评价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估。 • 药物使用应在头痛的早期足量使用 • 在先兆期不能使用曲坦类或麦角类药物。 • 特异性治疗频率应不超过每周2天
药物及评价
特异性药物治疗 1 曲坦类药物
为5-HT1B/1D受体激动剂,治疗偏头痛的特异药物。有舒马曲 坦、佐米曲坦、利扎曲坦等。 各药物的疗效均经大样本RCT证实。本类药物在多数偏头痛 发作期的任何时间应用均有效,但越早应用效果越好;不 主张在偏头痛先兆期应用。 与麦角胺类相比,用药24小时内头痛消失后复发率高(15%40%),但如第一次有效,复发后再次应用仍会有效,而 如果第一次无效,改变剂型、剂量也可能有效,另外,不 同个体对一种无效,对其他仍可能有效
Placebo 60
50.7
T-150
T-300
Z5
(% patients)
40
37.2 32.1 31.4
20
10.4 3.2 2.1 4.3
0 Aes
?Gepant-class AEs- dry mouth, fatigue
Triptan-like Aes
(Headache 2008;48:S7-S8)
Trigeminal ganglion stimulation increases CGRP in the cranial circulation
120 100
(pmol/l)
control
VG stimulation
*
* *
*
80 60 40 20 0 CGRP
Cat
Substance F 2-48
20.2
(% patients)
20
10.7
18
18.2 12.4
10
5 3.8
7.4
0 Placebo T-150 T-300 Zolmitriptan-5
(Ho et al., Lancet 2009;372:2115 )
CGRP receptor antagonist telcagepant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igraine
Agonist
Telcagepant nM
3
CTR 1 2 3
adrenomedullin
amylin amylin
29,000
190 100,000
• Calcitonin-like receptor (CLR)
• CGRP binds to CLR when it is co-expressed with receptor activity modifying protein 1 (RAMP1); • Adrenomedullin (AM) binds to CLR when CLR when RAMP2 or RAMP3 expressed; • Intermedin (IM) binds to CLR when RAMP1 or RAMP3 are expressed. • Receptor component protein (RCP) for efficient signal transduction at CLR. • Calcitonin Receptor (CTR) • Calcitonin (CT) binds to the CTR); • Amylin binds to CTR in the presence of RAMP1, RAMP2, or RAMP3.
CGRP receptor antagonist telcagepant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igraine
• Double-blind parallel 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2 Hour pain free
200 - 800 250-1000 50–100
1000 250,200–250 50
I I II
II I
A A A
A A
同ASA。 同ASA。2岁以下儿童禁用。 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的副反应、肝损伤及粒 细胞减少等。
警惕肝肾功能衰竭。 同 ASA 和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及评价
非特异性药物 解热镇痛药(NSAIDs)使用注意:
50 40
(% patients)
31.3 32.4
Placebo
T-150
T-300
Z5
Z2.5
30 20 10
N=
26.9 17.2 9.6
348 333 354 345
29.1
7.2
553 1135 1219
0 Ho et al., Ferrari et al.,
Lancet 2009;372:2115
偏头痛特异性治疗推荐
药物 舒马曲坦 剂量(mg) 证据 推 荐 级别 等级 A A A A A A B 副作用和禁忌症 25, 50 , 100 ( 口服, І 包括速释剂 ) , 25 (栓 剂),10和20 (鼻腔喷 剂),6 (皮下注射) 2.5,5 (口服,包括崩 І 解剂,鼻腔喷剂) 5, 10 (口服,包括糯米 І 纸囊剂型) II
Substance P
Human (Goadsby, Edvinsson & Ekman Ann Neurol 1988;23:193)
Calcitonin/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Receptor Family
Ramp
CLR 1 2 Ian /smd/cgrp CGRP adrenomedullin 0.77 100,000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治疗篇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头面痛学组 国际头痛协会中国分会
防治原则
• 预防治疗 • 急性治疗 • 共病 • 识别诱因, 治疗预期 • 头痛日记
药物 干预
非药 干预
• 生活方式 • 理疗,认知 心理,反馈
患者 教育
头痛 门诊
• 规范化
急性期药物治疗
• 目的:
(1)快速起效,完全止痛; (2)持续止痛,减少本次头痛再发; (3)缓解其他症状,恢复功能; (4)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偏头痛:系统性神经血管疾病
(after Goadsby et al., NEJM 2002; 346:257-270)
偏头痛的三叉神经血管系统
5-HT1D CGRP
Hou et al., Brain Res 2001;909:112-120
(Goadsby et al., NEJM 2002; 346:257-270)
药物及评价
特异性药物治疗
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Gepants类) 有证据表明可通过将扩张的脑膜动脉恢复至正常而减轻 偏头痛症状,而这一过程并不导致血管收缩。部分对 曲普坦类无效或者对曲普坦类不能耐受的病人可能对 Gepants有良好的反应。 BIBN4096是第一个通过临床试验证实有效。 telcagepant(MK-0974) 有2项大规模RCT和一项与利扎曲 坦对照研究显示有良好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高 于安慰剂组。 目前国 内缺乏大规模用药经验
部分特殊情况的急性期药物治疗
2偏头痛缓解后再发
对头痛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而言,容易出现在治疗药物失效 后头痛再次出现的情况,称为“头痛再发”。一般定义为 在首次有效治疗药物使用后的2至24小时内头痛的严重程 度发生恶化,由无痛或轻度头痛转为中重度头痛。 曲坦类更易出现上述问题。若首次曲坦治疗有效,15-40%的 患者会出现头痛再发,可再次用药。若首次曲坦治疗无效 则需换药。 麦角类药物适于偏头痛发作时间长或经常复发的患者。
药物 证据级别 剂量(mg) 10-20口服 20 直肠 10 im/iv 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症状 禁忌症 <10 岁儿童, 肌张力障碍, 癫痫,妊娠,哺 乳期 <10 岁儿童
甲氧氯普胺 I II
多潘立酮
I
20-30 口服
同甲氧氯普胺
药物及评价
非特异性药物
• 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镇静剂可促使镇静、入睡, 促进头痛消失。因镇静剂有成瘾性,故仅适用于其 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患者。 • 阿片类药物有成瘾性,可导致MOH并诱发对其他药 物的耐药性,故不予常规推荐。 • 曲马多联合甲氧氯普胺可能有效。 • 静脉注射丙戊酸无效。 • 静脉用皮质激素仅限于持续状态。 • 甘露醇缺乏RCT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