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学遗产_文稿技术规范
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格式

《投稿须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
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推进学术规范建设,敬请作者赐稿时遵照如下规定:第一,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
按学术研究规范和《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
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
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详见附录)第二,凡向本刊投稿,承诺该文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并保证不会将该文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先于《中国社会科学》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
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
第三,所投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
第四,本刊整体版权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
经我社许可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或转载的,须特别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
第五,本刊实施专职编辑三级审稿与社外专家匿名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
请在注册、提交稿件时按要求填写作者信息,提供的文稿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其他有关作者的信息。
第六,研究论文需有200-3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第七,文稿请参照刊物版式。
内文为简体横排,论文为5号宋体通栏,41字×40行;学术综述、会议综述、读者评议等文章为小5号宋体双栏,46字×46行。
注释采取页下注,注文排小5号宋体。
第八,本社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修改,如因违背上述规定,而给《中国社会科学》造成不良影响,将承担全部责任,并接受编辑部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警示,这些措施包括:停发或追回稿费、书面批评、载名通报、10年内禁止本人的任何作品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上发表,或其他适当警示措施。
注释规范

毛祥麟:《墨余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5页。
(3)影印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影印)页码。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影印本”。为便于读者查找,缩印的古籍,引用页码还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
示例:
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5,沈阳: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上册,第461页下栏。
(五)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
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示例: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年8月16日,/pub/wml.txt/980810-2.html,1998年10月4日。
董一沙:《回忆父亲董希文》,《传记文学》(北京)2001年第3期。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1976年1月。
黄义豪:《评黄龟年四劾秦桧》,《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第3期。
苏振芳:《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学思考》,《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6年第3期。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
(一)非连续出版物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5)档案文献
古籍定级标准

古籍定级标准前言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方法按《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0)和《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 1.2-2002)中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提出、批准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国家图书馆负责起草。
本标准参加编写单位: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和陕西省图书馆。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李国庆、李致忠。
引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使承载着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古籍得以世代相继,绵延不绝。
其数量之多,古人每以"浩如烟海"喻之。
自古以来,古籍频遭兵燹、水火等人为、自然之灾难,幸免厄运而流传至今者,百不一存,尤显珍贵。
综观古籍传本,因产生时代不同,有宋椠元刊之别;因所载内容不同,有价值高下之分;因写印技艺不同,有精美粗劣之异。
研究古籍传本的特征与异同,辨别古籍传本的真伪与优劣,进而确定古籍传本的级别等次,最终实现对古籍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1 年第19 号令发布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和《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记述善本古籍藏品定级的有关精神,参照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时提出的鉴别善本古籍的"三性原则",以及该目列举的收录善本古籍的"九项条件"(两者简称"三性九条"),同时考虑全国现存善本和普本古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定级对象:汉文古籍。
全国现存其他特种古代文献,如甲骨、简策、帛书、敦煌遗书、金石拓本、舆图、书札、鱼鳞册、契约、文告、少数民族语文图书,以及域外翻刻、抄写的中国古籍,如和刻本、高丽本等,不在本定级范围之内。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第3课时 练习

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课时练习一、单选题(共16小题)1.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
下列体现文化自信的有()①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穿着特色鲜明的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②教育部探索高考改革方案,增加语文在高考中的分值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2年(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潜模脱贫攻坚楷模、科学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和青少年代表等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由此可见()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②该课堂通过现代传媒的途径,传播先进文化③该课堂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④该课堂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文化有形的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他们手脚并用攀爬斜坡,只为快点赶到灾区;他们在绝壁之上,争分夺秒打通生命通道;他们用身体和绳索搭建桥梁,徒手爬绳索前往对岸;他们徒手刨土,救出被埋男子……四川泸定地震牵动人心,多方救援工作迅速从水上、陆上、空中全方位展开。
这些逆行者()①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基本内涵②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模范标杆③集中体现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④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2022年央视春晚。
三星堆青铜面具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三星堆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器物,其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展示了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震撼观众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三星堆文博旅游“热”。
可见,青铜大面具亮相央视春晚有利于()①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发挥央视节目的传播力,丰富考古文化内涵③挖掘文化的商业价值,夯实经济发展基础④加深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坚定文化自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集体学习。
《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文学遗产投稿稿件格式要求

文学遗产投稿稿件格式要求投稿稿件格式要求如下:
1. 字数要求:文学遗产投稿稿件应在800字到2000字之间。
2. 页边距要求:上下左右均应设为2.5厘米。
3. 字体和字号:宋体或黑体,字号12号。
4. 段落格式: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落间空行1行。
5. 对齐方式:使用左对齐。
6. 标点符号:使用中文标点符号。
7. 页眉页脚:不需要编写页眉页脚。
8. 插图和表格:如需插入插图或表格,请将其编号并放置在相应位置。
9. 引用和注释:如有引用他人作品或需要添加注释,请遵循学术规范进行。
10. 作者信息:稿件末尾需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请根据以上要求进行排版和撰写,但请注意文中不能出现和标题相同的文字。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简介中文核心期刊又称北大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发布的。
至今中文核心期刊已经发布5版,最新第五版是在2008年发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269种期刊)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121)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社会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学术、东岳论丛、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高校理论战线、广东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外社会科学、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海学刊、江汉论坛、江淮论坛、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南京社会科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宁夏社会科学、齐鲁学刊、前沿、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求索、人文杂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社会科学家、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思想战线、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探索、探索与争鸣、天津社会科学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哲、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海、学术交流、学术界、学术论坛、学术探索、学术研究、学术月刊、学习与探索、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社会科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哲学类(13)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伦理学研究、世界哲学、现代哲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报、哲学动态、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宗教类(10)敦煌学辑刊、法音、佛学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世界宗教研究、西藏研究、中国道教、中国穆斯林、中国宗教、宗教学研究统计学类(4)数理统计与管理、统计研究、统计与决策、中国统计社会学类(4)妇女研究论丛、青年研究、社会、社会学研究人口学类(5)人口学刊、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人口与发展、中国人口科学管理学类(4)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学报、领导科学、中国管理科学人才学类(1)中国人才民族学类(14)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回族研究、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世界民族、西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民族、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际政治类(20)当代世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当代亚太、俄罗斯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国际观察、国际论坛、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国外理论动态、美国研究、欧洲研究、日本学刊、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知识、太平洋学报、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西亚非洲、现代国际关系中国政治类(46)北京行政学院学报、长白学刊、党的文献、党建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红旗文稿、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教学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导刊、理论前沿、理论探索、理论探讨、理论学刊、理论与改革、理论月刊、瞭望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南京政治学院学报前线、前线、求实、求是、人民论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新视野、行政论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中国青年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法律类(27)比较法研究、当代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适用、法商研究、法学、法学家、法学论坛、法学评论、法学研究、法学杂志、法制与社会发展、河北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环球法律评论、人民检察、人民司法、现代法学、行政法学研究、政法论坛、政治与法律、知识产权、中国法学、中国法医学杂志、中国司法鉴定、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外法学第二编经济(154种期刊)综合性经济科学类(20)当代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经纬、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问题、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经济研究、经济纵横、南开经济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上海财经大学学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云南财经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世界经济类(9)东北亚论坛、国际经济评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文汇、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外国经济与管理、亚太经济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3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城市发展研究、城市问题、地域研究与开发、改革、改革与战略、管理世界、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数学、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问题探索经济研究参考、开放导报、南方经济、上海经济研究、生产力研究、生态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特区经济、现代城市研究、现代经济探讨、消费经济、运筹与管理、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经贸导刊、中国流通经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资源与产业、资源科学会计类(15)财会通讯、财会研究、财会月刊、财务与会计、会计研究、会计之友(上旬刊)、商业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财务与金融、中国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会计之友(中旬刊)、会计之友(下旬刊)农业经济类(16)调研世界、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林业经济问题、林业经济、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现代化研究、世界农业、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土地中国土地科学、中国渔业经济工业经济类(13)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管理现代化、经济管理、经济与管理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企业管理、企业经济、软科学、预测、中国工业经济旅游经济类(1)旅游学刊贸易经济类(1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财贸经济、对外经贸实务、广东商学院学报、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贸探索、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商务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江苏商论、商业经济与管理、商业时代、商业研究、中国商贸、中国物流与采购财政类(13)财经科学、财经论丛、财经问题研究、财经研究、财政监督、财政研究、当代财经、涉外税务、税务研究、税务与经济、中国财政、中国税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币/金融、银行/保险类(18)保险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广东金融学院学报、国际金融研究、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论坛、金融研究、金融与经济、经济导刊、南方金融、上海金融、投资研究、武汉金融、新金融、浙江金融、证券市场导报、中国金融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303种期刊)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类(15)传媒、传媒观察、当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爱好者、新闻大学、新闻记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写作、新闻战线、新闻知识、中国报业、中国记者广播、电视事业类(2)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出版事业类(10)编辑学报、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广角、读书、科技与出版、中国编辑、中国出版、中国图书评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类(19)大学图书馆学报、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情报杂志、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图书与情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档案学类(10)北京档案、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浙江档案、中国档案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类(10)科技导报、科技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科学管理研究、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科技论坛、中国软科学教育综合,教育事业类(2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比较教育研究、当代教育科学、电化教育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术月刊、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导刊、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评论、教育探索、教育学报、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开放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外国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教育学刊、中国远程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类(1)学前教育研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20)化学教育、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中学版)、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高校版)、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生物学教学、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思想政治课教学、外国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高等教育类(14)复旦教育论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江苏高教、教育发展研究、现代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科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各类教育类(9)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教育与职业、民族教育研究、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中国特殊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育类(16)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18)辞书研究、当代语言学、方言、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民族语文、上海翻译、世界汉语教学、修辞学习、语文建设、语文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中国语文外国语类(1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外国语文、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中国俄语教学世界文学类(7)当代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译林文学理论类(20)当代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红楼梦学刊、鲁迅研究月刊、民族文学研究、名作欣赏、明清小说研究、南方文坛、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小说评论、新文学史料、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学作品类(16)当代、飞天、花城、剧本、民族文学、青年文学、清明、人民文学、山花、上海文学、诗刊、时代文学、天涯、小说界、中国作家、作家艺术综合类(4)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民族艺术、艺术评论、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类(8)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美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世界美术、新美术、装饰摄影艺术类(0)音乐类(8)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音乐创作、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类(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戏剧类(10)当代戏剧、上海戏剧、四川戏剧、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文学、戏剧艺术、戏曲艺术、艺术百家、中国京剧、中国戏剧电影、电视艺术类(8)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当代电视、当代电影、电影文学、电影新作、电影艺术、世界电影、中国电视历史(除文物考古)类(25)安徽史学、当代中国史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历史档案、历史研究、民国档案、清史研究、史林、史学集刊、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世界历史、文献、西域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农史、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文化研究、中国藏学、中华文化论坛文物考古类(14)北方文物、东南文化、敦煌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与文物、农业考古、四川文物、文物、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第四编自然科学(351种期刊)综合性科学技术类(12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技术通讯、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桂林工学院学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技通报、科学通报、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兰州理工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天津大学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安理工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工业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然科学进展、自然杂志自然科学总论类(14)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系统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系统管理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中国科技史杂志、中国科学基金、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数学类(17)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工程数学学报、计算数学、模糊系统与数学、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数学进展、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数学物理学报、数学学报、数学杂志、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应用数学学报、中国科学(A辑:数学)力学类(13)爆炸与冲击、固体力学学报、机械强度、计算力学学报、力学季刊、力学进展、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实验力学、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应用力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振动与冲击物理类(22)波谱学杂志、大学物理、低温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发光学报、高压物理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光学学报、光子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计算物理、量子电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声学学报(中文版)、物理、物理实验、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中国激光化学/晶体学类(26)催化学报、分析测试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分子催化、分子科学学报、影像科学与光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功能高分子学报、光谱实验室、合成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化学进展、化学试剂、化学通报、化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理化检验(化学分册)、人工晶体学报、色谱、无机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有机化学、中国科学(B辑:化学)天文学类(2)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测绘学类(8)测绘科学、测绘通报、测绘学报、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遥感学报地球物理学类(11)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震、地震地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地震学报、地震研究、空间科学学报、水文、西北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大气科学(气象学)类(10)大气科学、高原气象、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气候与环境研究、气象、气象科技、气象科学、气象学报、热带气象学报、应用气象学报地质学类(30)沉积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层学杂志、地球化学、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学报、地球与环境、地学前缘、地质科技情报、地质科学、地质论评、地质通报、地质学报、地质与勘探、第四纪研究、高校地质学报、古地理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地质、矿物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与化探、现代地质、新疆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石学报、中国地质、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海洋学类(13)海洋地质动态、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工程、海洋湖沼通报、海洋环境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科学进展、海洋通报、海洋学报(中文版)、海洋与湖沼、热带海洋学报、台湾海峡地理学类(19)冰川冻土、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进展、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湖泊科学、极地研究、经济地理、热带地理、人文地理、山地学报、世界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沙漠生物科学综合类(25)古脊椎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生命的化学、生命科学、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物多样性、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数学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学通报、分子细胞生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
中国社会科学投稿要求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书本)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没用到)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论文注释的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实用)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文学遗产》撰稿格式

《文学遗产》撰稿格式1. 标题和副标题: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文章的主题。
副标题可以进一步补充主题,突出文章的重点。
2. 段落结构:文章应该有清晰的段落结构,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中心思想,并通过主题句或段落开头来引导读者。
段落之间应该有过渡句,使得文章的逻辑流畅。
3. 正文字体和字号:一般情况下,正文使用宋体、黑体或仿宋字体,字号一般为12号。
标题可以使用加粗、居中或者大号字体来突出。
4. 段落缩进和行间距:每个段落的开头应该留出一定的缩进,一般为2个字符的空格。
行间距一般为1.5倍或2倍行距,使得文章更易读。
5.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表达思想更准确、清晰。
逗号(,)用于分隔并列词语、短语或句子中的成分。
句号(。
)用于表示句子的结束。
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句。
感叹号(!)用于表示感叹句。
冒号(,)用于引出例证、解释或总结。
6. 引用和注释:如果引用了其他文献或者观点,应该在适当的位置标注引用来源,如作者、书名、页码等。
注释可以用脚注或者尾注的形式,对某些内容进行解释或者补充说明。
7. 图表和插图:如果文章中包含图表或插图,应该给予编号,并在文中进行引用。
图表和插图应该清晰、易于理解,并且与文章内容相符。
8. 参考文献:如果文章引用了其他文献,应该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按照一定的格式(如APA、MLA等)给出文献的详细信息。
总结起来,撰写《文学遗产》的稿件时,需要注意标题和副标题的准确性和吸引力,段落结构的清晰性,正文字体和字号的统一,段落缩进和行间距的合适性,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引用和注释的规范性,图表和插图的清晰性,以及参考文献的完整性和格式准确性。
以上是关于《文学遗产》撰稿格式的一些综合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研究论文格式

《历史研究》论文格式1、正文格式具体要求如下:1. 纸型:A4纸2. 页边距:上3cm,下2.5cm,左2.5cm、右2.5cm;3. 页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4. 字体:正文汉字全部为宋体、小四,正文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小四;5. 行距: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2、论文标题格式的说明1. 标题可分为四级,分别用一、;(一);1、;(1)排序。
作者可根据论文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采用四级标题。
2. 一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符,黑体,字号:三号,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3. 二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符,黑体,居左,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4. 三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5. 四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宋体加粗,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原文地址:《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注释的格式(转)作者:小穷奇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文物 投稿 体例格式

文物投稿体例格式引言概述:文物投稿体例格式是文物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规范了文物研究者对于研究成果的撰写和投稿方式,有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文物投稿体例格式的概念、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以及一些实用的撰写技巧。
一、文物投稿体例格式的概念:1.1 定义与基本原则文物投稿体例格式是指在文物学领域,研究者在提交论文或研究报告时应当遵循的一套撰写和格式要求。
这一格式的设计旨在提高文物学研究成果的规范性、可读性和专业性,使得其更容易为同行学者所理解和接受。
1.2 学术期刊与机构的要求不同的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可能有不同的文物投稿体例格式要求。
这些要求通常包括论文结构、引用格式、图表标注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统一投稿文献的风格,便于评审和发表。
1.3 文物投稿体例与学科交叉文物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文物投稿体例格式也需要考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因此,研究者在遵循文物学规范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与相关学科的规范和要求的协调。
二、文物投稿体例格式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2.1 提高可读性与理解性规范的文物投稿体例格式有助于提高文物研究成果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通过统一的格式,读者可以更迅速地找到关键信息,深入理解研究者的观点和结论。
2.2 便于同行评审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通常通过同行评审来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
规范的文物投稿体例格式使得评审过程更为高效,评审专家能够更容易地审查和评价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2.3 促进学科内交流通过遵循文物投稿体例格式,研究者在学术交流中更容易与同行学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共同的格式规范有助于建立共同的语言,推动学科内部的交流和合作。
三、文物投稿体例格式的实用技巧:3.1 精确引用与参考文献管理在文物学领域,精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管理至关重要。
研究者应当仔细遵循投稿体例格式中的引用规范,确保所引用的文献准确无误,且格式一致。
3.2 图表规范与清晰标注文物研究中常涉及大量的图表,规范的图表格式和清晰的标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稿件查询电话:(010)85885165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 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名录

附件: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参考名录(试行)(参考自2008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1 中国社会科学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 学术月刊 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文史哲 7 学术研究 8 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1 社会科学 12 社会科学战线 13 江苏社会科学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 河北学刊 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8 浙江学刊 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 22 社会科学研究 23 中山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5 求是学刊 26 人文杂志 27 江西社会科学 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0 学习与探索 31 江汉论坛 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 南京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 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 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 45 山东社会科学 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 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 学术界 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2 广东社会科学 53 国外社会科学 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6 学术交流 57 东岳论丛 58 东南学术 59 学海 60 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4 探索65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67 齐鲁学刊 68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 湖北社会科学 7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 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 广西社会科学 74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6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9 河南社会科学 80 湖南社会科学 81 学术探索 82 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5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6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7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8 高校理论战线 89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 陕西撒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5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97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8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 北方论丛 100 云南社会科学101 社会科学家 10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4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5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6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7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9 江淮论坛 110 北京社会科学111 前沿11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1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5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6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17 宁夏科学 118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9 内蒙古社会科学 120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类1 哲学研究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 哲学动态5 世界哲学6 心理科学进展 7 中国哲学史 8 道德与文明 9 心理发展与教育 10 现代哲学 11孔子研究12 周易研究 13 伦理学研究宗教类1 世界宗教研究2 宗教学研究3 敦煌学辑刊4 中国宗教5 西藏研究6 法音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 佛学研究 10 中国穆斯林统计学类1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社会学类1 社会学研究2 社会3 妇女研究论丛4 青年研究人口学类1 人口研究2 中国人口科学3 人口与经济4 人口学刊5 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管理学类1 管理科学学报2 中国管理科学3 管理工程学报4 领导科学人才学类1 中国人才民族学类1 民族研究2 世界民族3 广西民族研究4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际政治类1 世界经济与政治2 现代国际关系3 欧洲研究4 国际问题研究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6 美国研究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1 国外理论动态 12 国际政治研究 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 世界知识 15 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 17 日本学刊 18 西亚非洲 19 太平洋学报 20 俄罗斯研究中国政治类1 中国行政管理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 半月谈10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 理论前沿 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3 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 15 中共党史研究 1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7 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5 理论探讨 26 党的文献 27 理论与改革2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 30 求实 31 理论探索 3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33 理论月刊 34 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 37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38 党建研究 39 行政论坛 40 理论学刊 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 人民论坛 43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44 中国青年研究 45 理论导刊 46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47 红旗文稿法律类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 法学4 法商研究5 政法论坛6 现代法学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法律科学 10 法制与社会发展 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 13 环球法律评论 14 当代法学 15 法学论坛 16 政治与法律 17 河北法学 18 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 20 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 22 人民司法 23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 人民检察 25 知识产权 26 中国法医学杂志 27 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经济综合性经济科学类1 经济研究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0 经济纵横11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 经济问题 13 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15 经济经纬16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1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19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除F12)世界经济类1 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3 外国经济与管理 4 世界经济研究 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 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 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1 管理世界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 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7 上海经济研究8 宏观经济研究9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0 经济研究参考11 生产力研究 12 城市问题 13 城市发展研究 14 中国经济史研究 15 资源科学16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7 经济体制改革 18 经济问题探索 19 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 中国经济问题 21 南方经济 22 现代城市研究 23 消费经济 24 生态经济25 经济数学 26 中国流通经济 27 开放导报 28 特区经济 29 现代经济探讨30 宏观经济管理 31 运筹与管理 32 改革与战略 33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34 中国经贸导刊会计类1 会计研究2 审计研究3 审计与经济研究4 财务与会计5 财会通讯.综合6 会计之友7 财会月刊.会计8 中国审计9 商业会计 10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11 财会研究 12 中国注册会计师 13 事业财会农业经济类1 中国农村经济2 农业经济问题3 中国农村观察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7 调研世界8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9 农村经济 10 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 12 林业经济问题 13 中国土地 14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 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 中国渔业经济工业经济类1 中国工业经济2 南开管理评论3 经济管理4 管理科学5 工业工程与管理6 管理评论7 企业经济8 预测9 软科学 10 工业工程 11 企业管理 12 管理现代化 13 经济与管理研究旅游经济类1 旅游学刊贸易经济类1 国际贸易问题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 商业经济与管理5 国际经贸探索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 广东商学院学报9 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 11 价格理论与实践 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 国际经济合作 14 对外经贸实务 15 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 17 中国物流与采购财政类1 税务研究2 财政研究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 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 10 中国财政 11 财经科学 12 中国税务 13 财政监督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1 金融研究2 国际金融研究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5 保险研究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 武汉金融9 上海金融 10 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 12 财经 13 投资研究 14 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8 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类1 新闻与传播研究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 新闻界9 新闻战线 10 传媒 11 传媒观察 12 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 14 新闻爱好者 15 新闻知识广播、电视事业类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 电视研究出版事业类1 编辑学报2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 7 编辑学刊 8 出版广角 9 中国编辑 10 中国图书评论 11 读书图书馆学,情报学类1 中国图书馆学报2 图书情报工作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5 图书馆杂志6 图书馆论坛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9 图书馆建设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 图书情报知识 12 情报资料工作 13 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 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 图书馆学研究18 图书与情报 19 国家图书馆学刊档案学类1 档案学通讯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4 档案与建设5 浙江档案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9 档案 10 兰台世界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类1 科学学研究2 科研管理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4 研究与发展管理5 中国软科学6 中国科技论坛7 科技进步与对策8 科学管理研究9 科技管理研究 10 科技导报文学理论类1 文学评论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4 当代作家评论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 南方文坛 10 红楼梦学刊 11 小说评论 12 中国比较文学 13 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 15 中国文学研究 16 当代文坛 17 明清小说研究 18 新文学史料 19 文艺评论 20 名作欣赏中国文学作品类1 人民文学2 当代3 收获4 十月5 上海文学6 中国作家7 钟山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9 花城 10 长城 11 大家 12 山花 13 天涯 14 解放军文艺 15 清明 16 芙蓉 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 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 21 飞天 22 剧本 23 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 25 民族文学第四编自然科学综合性科学技术类1 科学通报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6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11 中国科学.E辑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 自然科学进展17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 高技术通讯 21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2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6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31 天津大学学报 32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35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42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3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4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49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50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1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2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53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4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56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 应用科学学报 60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61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62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4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7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68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0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 桂林工学院学报 73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6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 太远理工大学学报 79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3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8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8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9 自然杂志 90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1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92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3 科技通报 94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6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97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98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9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1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3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104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6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7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8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109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10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班 112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113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14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15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6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7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118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9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120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总论类1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 中国科学基金3 自然辩证法研究4 科学5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6 系统工程学报7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8 系统工程9 系统辨证学学报(改名为:系统科学学报) 10 自然辩证法通讯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 12 中国科技史杂志 13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改名为:系统管理学报) 14 自然科学史研究 15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化学/晶体学类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 分析化学3 化学学报4 催化学报5 无机化学学报6 物理化学学报7 有机化学8 分析实验室9 色谱 10 分析测试学报11 化学通报 12 分子科学学报 13 分析科学学报 14 中国科学.B辑,化学15 化学进展 16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7 分子催化 18 化学研究与应用19 化学试剂 20 功能高分子学报 21 光谱实验室 22 合成化学 23 人工晶体学报 24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改名为: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5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6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7 中草药 28 中国中药杂志29 中华中医药杂志30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31中国天然药物测绘类1 测绘学报2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3 测绘通报4 测绘科学5 地球信息科学6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7 遥感学报8 测绘学院学报(改名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地质学类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 地学前缘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 矿床地质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 11 中国地质 12 地球学报 13 现代地质 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6 第四纪研究 17 地质通报 18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 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 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 矿物岩石地质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 27 物探与化学 28 古地理学报 29 新疆地质 30 地球与环境地理学类1 地理学报2 地理研究3 地理科学4 人文地理5 干旱区地理6 中国沙漠7 经济地理8 地理科学进展9 干旱区研究 10 地球科学进展 1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2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3 冰川冻土 14 极地研究15 山地学报 16 热带地理 17 湖泊科学 1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 世界地理研究生物科学综合类1 生态学报2 应用生态学报3 生物多样性4 生物工程学报5 遗传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7 微生物学报8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9 水生生物学报 10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2 生态学杂志 13 微生物学通报 14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 生物物理学报16 古脊椎动物学报 17 古生物学报 18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 生物数学学报 20 生物技术 21 生命的化学 22 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3 生物技术通报 24 生命科学 25 生物学通报植物学类1 植物生态学报2 植物生理学通讯3 西北植物学报4 植物分类学报5 云南植物研究6 植物学通报7 武汉植物学研究8 菌物学报9 植物研究1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 广西植物动物学/人类学类1 动物学报2 昆虫学报3 动物学研究4 动物分类学报5 兽类学报6 动物学杂志7 昆虫知识8 昆虫分类学报9 人类学学报 10 四川动物1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3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14 解剖学报 15 中国免疫学杂志 16 免疫学杂志 1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8 生理学报 19 解剖学杂志20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1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2 生理科学进展23 中华病理学杂志24 现代免疫学 25 病毒学报 26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7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8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9 国外医学.生理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第五编农业科学综合性农业科学类1 中国农业科学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3 华北农学报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7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 西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 19 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 浙江农业学报 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 湖北农业科学 33 新疆农业科学 34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 贵州农业科学 37 河南农业科学 3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39新疆大学学报 40 石河子大学学报 41塔里木大学学报农业基础科学类1 土壤学报2 水土保持学报3 土壤4 土壤通报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6 水土保持通报 7水土保持研究 8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 生态环境 10 中国水土保持 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工程类1 农业工程学报2 灌溉排水学报3 农业机械学报4 节水灌溉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7 农机化研究8 中国农机化农学,农作物类1 作物学报2 中国水稻科学3 麦类作物学报4 玉米科学 5杂交水稻 6 棉花学报 7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 大豆科学 9 种子 10 核农学报 11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 中国棉花 13 作物杂志 14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5 中国烟草科学植物保护类1 植物病理学报2 中国生物防治3 植物保护学报4 植物保护5 农药6 农药学学报 7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8植物检疫 9 中国植保导刊园艺类1 园艺学报2 果树学报3 中国蔬菜4 北方园艺5 食用菌学报6 中国果树7 中国食用菌8 中国南方果树林业类1 林业科学2 林业科学研究3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4 福建林学院学报5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6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 浙江林学院学报8西北林学院学报 9 世界林业研究 10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国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11 竹子研究汇刊 12 中国森林病虫 13 林业资源管理14 浙江林业科技 15 林业实用技术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类1 畜牧兽医学报2 中国兽医学报3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4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5 中国兽医杂志6 草业学报7 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8 草地学报9 动物营养学报 10 蚕业科学 11 黑龙江畜牧兽医 12 草业科学 13 中国家禽 14 动物医学进展 15 中国饲料16 畜牧与兽医 17 饲料工业 18 中国畜牧杂志 19 饲料研究 20 中国畜牧兽医水产、渔业类1 水产学报2 中国水产科学3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4 海洋水产研究5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6 淡水渔业7 水利渔业8 水产科学9 中国水产 10 科学养鱼 11 水产科技情报 12 海洋渔业 13 渔业现代化第六编工业技术。
国展临帖展 祭侄文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展临帖展祭侄文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这个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国展临帖展以及祭侄文稿展览的背景和重要性。
国展临帖展是一个重要的书法展览,展示了国内外名家的书法作品,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而祭侄文稿作为展览的一部分,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我们将深入探讨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介绍文章的整体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多个小节,共同构成了全文的逻辑结构。
2.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会简要介绍国展临帖展和祭侄文稿这两个主题的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文章结构部分则是本节的主题,即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目的部分则会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指引读者阅读的方向。
3. 正文部分分为国展临帖展介绍、祭侄文稿背景和祭侄文稿的意义三个小节。
在介绍部分,会详细介绍国展临帖展的内容和意义;背景部分会解释祭侄文稿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意义部分则会探讨祭侄文稿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4. 结论部分包括总结展览、祭侄文稿的价值和展望未来三个小节。
总结部分会回顾国展临帖展和祭侄文稿的亮点和意义;价值部分会强调祭侄文稿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展望未来部分则会展望祭侄文稿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影响。
通过以上安排,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引领读者理解全文内容,使整篇长文更具价值和意义。
文章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国展临帖展和祭侄文稿的介绍,探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这两个展览的背景和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书法在文化传承和审美鉴赏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对祭侄文稿的意义进行解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书法艺术在传统仪式和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最终,通过总结展览和祭侄文稿的价值,展望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
《中国史研究》文稿技术规范

《中国史研究》文稿技术规范(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实行)正文一、文内分层或小节的标题数字顺序依次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2、3、4……;(1)、(2)、(3)、(4)……。
一级标题汉字数码后不用标点符号,空一格后出标题题文;二、四级标题后紧接题文;三级标题阿拉伯数字后用“.”。
如:一YH251、330甲骨的缀合及其问题(一)秦朝政治与知识阶层历史角色的重组1.临潼银铤与安邑分司(1)婺源县的事例二、为突出引文的重要而另立段落者,引文第1行起首空4格,从第二行起,每行之首均空2格。
引文首尾不加引号。
三、数字用法(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使用阿拉伯数字,行文中的古代年代要加公元。
如: 19世纪60年代、1922年12月初、公元前463年、公元25年、公元1628年(二)民国采用公元纪年。
(三)表的顺序号、数据及计量单位均用阿拉伯数字。
(四)古籍文献的卷数和引文使用汉字数字。
如:《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古旧浑象以二分为一度,凡周七尺三寸半分。
”《资治通鉴》卷一〇〇(五)非公历年、月、日使用汉字数字。
中国朝代的年号及干支纪年后加括号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公元年代,公元前在年份前加“前”字,公元以后只标年份。
相同的年代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标注。
如:元封四年(前107)、乾道六年(1170)四、表格文稿中表格需注明标题,文中含一个以上的表需注明表序号,表中或表后应注明资料来源。
如:表1 明天启元年(1621)北京五城铺甲户数统计表资料来源:《明熹宗实录》卷九五、文稿附加文字,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鸣谢等置于全文后,另段标出。
注释一、本刊采用页下注,每页重新编号,注释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圆号(①、②……)。
二、文中带有引号和单独列出的引文都要出注。
三、注释号紧随下引号;没有引号的,注释号放在与之相邻的标点之后。
四、征引古籍(一)刻本标注顺序:责任者时代/责任者与责任方式/著作名/卷次、篇名(任选)/版本/页码。
文学遗产的格式

文学遗产是一本文学类的核心期刊,是全国唯一的古典文学研究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征收一些古典文学类的论文,对文章的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
所以对于论文格式要求有以下五点: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
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
(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
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
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英文符号标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遗产》文稿技术规范
为加强本刊发表论文的学术规范,现根据时代变化和本刊学术特点,自2009年第4期开始,要求来稿做到:
一、作者请寄打印稿,姓名、联系方式另纸书写。
每篇论文须提供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提要所写,应是文章的主要论点(切忌自我评价),字数每篇在二百字左右;关键词一般为三至五个。
二、所有注释均采用当页页下注,每页注释重新编号。
三、注释应本着必要、精炼的原则,避免繁冗和喧宾夺主。
四、注释内容应包括:著(译)者和书名全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所注对象为杂志,注明刊期即可;所注对象为古籍,注明刊刻年份和卷数;所注对象为现代影印本的古籍,另外注明出版单位、影印年份、册数及页码。
以下为样文(根据需要对原文有删改),请作者务必参照执行。
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
莫砺锋
内容提要 唐诗中的某些名篇曾受到人们的删改,虽说最初发生在唐代的删改往往是乐工出
于合乐歌唱的目的,但其删改之成功却应归因于文学。
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有各种不同的
方式,其中最成功的几个例子都是从原作中抽出四句形成一首绝句。
本文认为这种文学史现
象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写作的一个普遍倾向即追求精炼,同时也反映了后代诗人对唐诗艺术
规范的批评和修正。
关键词 唐诗 名篇 删改 绝句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是文,都以简练为原则,辞约章丰是作者共同的追求目标。
孔子说:“辞达而已矣。
”陆机申述此意说:“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还专设《熔裁》一篇,详论删繁就简之必要。
然而主观上的追求与客观上的效果总是不可能完全相符的,秦时吕不韦使其门客著《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那当然是权势所致,不足为凭。
事实上即使是以千锤百炼著称的杜诗,也难免有少数篇章因“多累句”而受到后人讥评。
那么,对于某些家弦户诵的唐诗名篇,后人也提出删削的意见,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那些意见有什么价值呢?本文对之试作初探。
……张文荪《唐贤清雅集》评:“兴起大方,逐渐叙次,情词蔼然,可谓雅人深致。
”
① 《论语•卫灵公》,《论语正义》,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诸子集成》,第1册,第349页。
② 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9页。
③ 《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8册,第2510页。
④ 《唐贤清雅集》卷一,清乾隆三十年抄本。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