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
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感恩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感恩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感恩教育的改进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Gratitud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ral education,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in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gratitud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facing many new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titud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gratitude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文章首先将对高校感恩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进行界定和阐述,明确感恩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感恩意识提升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感恩意识提升的有效途径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心灵的力量,当这种力量被大学生所拥有时,会对他们的成长和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丰富和信息爆炸,大学生们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而忽略了身边人的帮助和社会的支持。
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要想让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提升,有哪些有效的途径呢?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在校园里度过了很重要的四年时光,这段时间也是他们成长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校园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关键。
学校可以在教育大纲中加入感恩教育的课程,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来感恩。
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自己应该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家人和朋友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教育,大学生能在校园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感恩的心态。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感恩心态形成的温床。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感恩的观念,从小从身边的事情出发,教育孩子要感谢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明白别人的善意和良苦用心。
这样的教育能够在孩子心中埋下感恩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就懂得感恩,成为一个有爱心和感恩心的人。
三、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感恩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出来。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他人的帮助,从而激发出感恩的情感。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们可以亲眼见到社会里的弱势群体,见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实际行动去为他们所做的事情,会让大学生深刻地明白到感恩的重要性。
在志愿者活动中,大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感受到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些亲身的体验能够让大学生从内心里感恩并愿意去帮助别人,从而提升感恩意识。
四、阅读感恩相关的书籍和文章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通过阅读,大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感恩相关的知识和案例。
推进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
推进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高校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高校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认为要推进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
首先,高校要通过课程设置来加强感恩教育。
高校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感恩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他们珍惜机会和付出努力的意识。
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开设感恩教育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感恩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发展的历程和他人所作出的贡献,引导他们树立感恩的态度。
其次,高校要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别人的付出和帮助,认识到自己所享受到的福利是来自于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通过实际行动,学生可以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一种以感恩为出发点的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再次,高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恩教育。
高校可以组织感恩教育的讲座、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优秀校友、社会精英来校演讲,分享他们感恩的经历和感受,激励学生从他们身上学习。
同时,高校也可以开展师生互动的活动,让师生之间相互倾诉、相互评价,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互相学习。
此外,高校应积极建设感恩教育的文化氛围,营造校园感恩的氛围。
高校可以举办感恩节及其他相关的节日活动,并发挥多种媒体对感恩教育的宣传作用,让学生了解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发布校内外感恩教育相关信息,鼓励学生将感恩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最后,高校还可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感恩意识和专业素养。
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感恩教育专题培训,让他们了解感恩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提高他们的感恩意识和能力。
同时,高校还可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选拔、培养具有感恩教育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教师,提升教师的感恩教育能力和教育质量。
深化感恩教育的做法
深化感恩教育的做法
1. 强化课堂教育:将感恩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开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或在其他学科中融入感恩教育元素,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感恩的概念、价值和实践方法。
2. 营造感恩氛围: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感恩活动,如感恩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恩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3. 培养感恩意识:教育学生珍惜身边的一切,包括家人、老师、朋友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学会感恩,不仅要口头上表达感谢之情,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4. 引导实践感恩: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如为父母做一顿饭、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感恩的意义。
5. 加强家庭教育: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感恩的榜样。
6.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可以邀请成功人士、志愿者等来校分享他们的感恩故事和经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这些做法,可以深化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2024年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计划
2024年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计划引言: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日益物质丰富和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感恩的问题。
因此,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增强感恩能力,培养感恩精神,我们要制定一项2024年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计划。
本计划旨在通过多种活动方式,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他们树立感恩意识,努力回报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一、加强感恩教育宣传1. 设立感恩教育宣传周,在校园内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制作感恩教育海报、标语,张贴于学校各个重要位置,增强感恩教育的可见性。
3. 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感恩教育相关文章和视频,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学习和传播感恩理念。
二、建设感恩教育志愿者团队1. 针对感恩教育志愿者,开展系统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工作。
2. 组织开展感恩教育主题讲座、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和成功人士分享感恩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设立感恩教育志愿者实践基地,与社区、敬老院等机构合作,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志愿活动,提供服务和帮助。
三、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1. 设立感恩周,利用主题集会、座谈会、图片展览等形式,展示学生的感恩行动和成果。
2. 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和感受,让感恩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3. 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比赛,鼓励学生通过作文、演讲、图片、短视频等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之情,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加强感恩教育与课程融合1. 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加入感恩教育的内容,通过讲授感恩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感恩之心。
2.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回报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所学知识。
3.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强调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党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光阴,奋发有为,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当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及对策
第三篇章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
感恩、 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
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
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
恩教育,对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促进个体的自身 发展、 增强社会的信誉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意识教育立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促进人的健康、全
面、和谐发展,对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实现德育目标, 培养人格完善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选择 感恩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使其成为高校德育的重 要内容。通过感恩意识教育,使大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 恩老师和感恩社会,促使他们学会自省内察,体谅父母和 老师的殷切关怀和教导,自觉刻苦学习,确立热爱祖国, 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的远大理想。
第一篇章 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现状分析
第二篇章 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危害
第三篇章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第四篇章 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第一篇章 感恩意识淡薄现状剖析
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的现状可以归结为 一句话:
总体趋势是上升增强的,但一些感恩意识淡薄、
人情冷漠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比如对家长的苛刻对待、对师长的辱骂现象、对社
那 “ 子 ” 呢 ?
守 在 其 跟 前 。 常 言 道 : “ 虎 毒 不 食 子 ” ,
人 含 辛 茹 苦 拉 扯 大 的 七 个 子 女 竟 然 没 一 个
不 得 不 凄 凉 的 离 开 人 世 。 弥 留 之 际 , 她 一
的 躺 了 近 六 天 六 夜 , 然 后 因 饥 饿 、 寒 冷 而
“爱心大使”丛飞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引言: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推广,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感恩教育作为塑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对于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探讨合适的路径选择。
一、现实困境1.1 社会焦虑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们普遍面临着各种焦虑问题。
这些焦虑来自于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使得他们难以感受到内心真正的感恩和满足。
1.2 教育体制问题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普遍追求功利化,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大纲、教师评职评聘等机制的限制导致了大学生们对于感恩的教育缺失。
1.3 互联网与自我中心主义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更多地关注个人的成就和满足感,出现了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
他们容易忽视他人的帮助和付出,难以真正体会到感恩的力量。
二、路径选择2.1 推动课堂中的感恩教育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课堂中嵌入感恩教育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慈善机构、听取志愿者的分享等方式,了解到社会上存在的贫困和困难,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2.2 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感恩的教育不仅仅应该局限于高校教育,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从小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价值观。
2.3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
通过行动的实践,大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帮助他人的意义和快乐,从而加深他们对于感恩的理解。
2.4 建立导师制度高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由资深教师或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学生的导师。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高校感恩意识教育现状及其实施路径
高校感恩意识教育现状及其实施路径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也日趋重要。
然而,实际上在教育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
面对这种现状,高校应该如何着手进行感恩意识教育的实施,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
一、高校感恩意识教育现状1. 感恩意识教育存在一定弱化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中很多学生在生活和学业中缺乏感恩意识,这与现代社会的日益消费化和私人化密不可分。
许多学生更多地关注他们未拥有的事物,而对于已经拥有的资源和帮助缺少感恩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中的感恩意识教育几乎没有获得很高的实施水平,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感恩意识教育在高校中的弱化。
2. 感恩意识教育的实施不足在很多高校中,学生参加的感恩意识教育活动很少,大部分的学生也没有机会接受到感恩意识培养方面的指导。
有些学校存在不规律或者缺乏连续性的感恩意识教育,缺乏系统性引导和实践机会。
这种局面也反映了现代高校的认知盲区和教育倒退趋势。
3. 课程设计不够科学当前的课程设计策略以及实际实施情况与感恩的文化背景不完全对应,教材中的关键概念和方法不太容易理解,且推广新理念的意愿较少。
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充分保证,从而产生对感恩意识教育的反感和不愿意交流的羞愧感。
二、高校感恩意识教育的实施路径1. 强化教师意识针对高校开展的感恩意识教育,教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培养学生感恩之心,首先需要教师拥有和传授感恩教育的基础和优先权。
因此,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感恩意识教育能力。
2. 多渠道创造实践机会感恩意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更是一种实践方式。
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文化活动,开办调查研究或者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增进感恩心情的实践机会。
3. 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和材料高校可以对教材进行优化和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感恩的概念和目的。
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学者和专家进行专业性探究和系统研究,从而系统地提出感恩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方法。
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改进对策.docx
新媒体背景下,认真研究感恩教育的现状,不断改进教育方式,让学生做到感恩和报恩,提高他们的道德思想境界。
新媒体; 高职院校; 感恩教育; 现状; 对策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和体悟人间恩情,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教育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能够处处感知人间恩情,时刻做到施恩和报恩。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 1 教育方式相对传统落后。
高职院校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更多的理论教育和道德灌输,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思想触动和道德震撼。
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接受了太多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很多理论已经不能再对他们起到更多的作用。
理论说教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体悟,更不能让学生更好地交流;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也就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
感恩教育重在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恩情,才能学会感激和回报,才会在生活中学会施恩。
2 感恩的对象过于狭隘。
传统的感恩教育更多是对父母的感恩,对教师的感恩,这样的感恩能够让学生直接感知恩情的存在。
但是,很多时候都是限制在这样的对象,无论小学还是中学,一直到高职大学,都是对他们进行的感恩教育对象都是父母和教师。
其实,感恩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能够让学生从生活和工作中每个方面感受到恩情的存在,体会到人间处处是恩情。
从生活点滴感受,从细节琐事做起,感激和回报身边的每个人。
3 感恩教育缺乏系统性。
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提升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教育引导,能够从身边的琐事感知。
现在的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缺乏系统性,不能对做到连贯性和全面性。
感恩教育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碎片化,这样的教育不能对学生产生深入的影响,也就不能对真正改变他们的认识和行为。
同时,零散的感恩教育很快就会被现代新媒体的各种负面思想和信息所消解,感恩教育的实效性非常差。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改进对策分析 1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理念,坚持传统教育和线上教育融合。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对策
I U .I q
Ch n Edu la ceton n va i He a d i lno t on r l
师 生思 想建 设
当代 大 学 生感 恩教 育现 状及 对 策 ①
苏 碧芳 毛 良 ( 重庆 三峡 医药高 等专科 学校 重庆
摘
4 4 0 0 1 ) 2
要: 本文考 察和剖析 大 学生 感恩教 育存在 的问题 及其 原 因, 析加 强感恩教 育的路 径和 方法 , 探 帮助大 学生成人 , 才、 功,以促 进 成 成
当 代 大 学 生 的 全 面健 康 发 展 关 键 词 : 学生 感 恩 教 育 现 状 对 策 大
中图分 类号 : 5 G 1 6
感 恩 教 育 的 现 状 令 人 堪 忧 , 根 源 于 现 有 3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的有效途径和 其 的 教 育 机 制 。 生 是 受 教 育 者 , 使是 大学 方 法 学 即
生 也 处 于 成长 阶 段 , 界 观 、 生观 尚在 形 3 1深 化教学 改 革 。 世 人 . 优化教 学 内容 素 质 参 差 不 齐 , 些 大 学 生 思 想 观 念 存 在 成 之 中 , 校 教 育 偏 重 智 育 , 师 生 的 考 一 学 对 高校 应重 视培养 大学 生的 感恩意识 , 定 问 题 , 别是 缺 泛 感 恩 意 识 , 自我 为 核 , 往把 学 考 试 成 绩 看 着 是 衡 量 师 生 是 将 其 纳 入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范 畴 , 感 恩 教 特 以 往 把 中心 , 恩 不 报 , 用缺 乏 。 学 生 在 公 众 否 优 秀 的 标 准 , 知 信 大 没有 建 立 合 理 的 评 价机 制 , 育 融 入人 文 课 程 教 学 之 中 。 高校 开 设 K 如 思
当前大学感恩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大学感恩教 胄问题及对策分析
葛 礼 /吉首大学张家界 学院
[ 摘 要 ]现 阶段大 学生的感 恩意识普遍 缺失,培养 大学生的感 恩意识具 有非常重要的现 实意义 ,但从高校感恩教育 的现状来看 , 仍存在着诸 多问题 ,如教育观 念落后、 目标不明确 、方 武方法简单 划一等 ,因此高校 要提 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素养 ,转变教育观念 、 完善感 恩教育课程、创新感 恩教 育方式、创设感 恩文化,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 关键词 ]高校 感 恩教育 问题 对策
历 毕业 生突 破 6 0 人 , 类非 学历 教育 培训 超过 40 万人 次 。 0万 各 00 近 年来 ,农村 成人 学校 均规 模 已达 到 7o 万 人次 。 00 目前 ,我 国 独 立 设 置 的 成 人 高 等 学 校 有 92所 ,教 职 工 6 2 . 万 人 ,兴 办函 授 、夜大 学历 教 育高 等 学校 11 所 ,各类 03 9 31 成人中等学校 4 余万所,成人初等学校 1 万所。 0 8 我国成人教育取得的成绩是卓著的。然而,面对激烈变动 的社会 环境 和 目益迅 猛 的社 会发 展 ,面对 社会 竞 争 、潮 流 和变 化 的威 胁 和挑 战 ,我 国的成 人教 育 的发 展还 面临 着许 多 困难和 『题 。具体 表现 在 :1人 们对 成人 教 育重 要性 的认 识 还缺 乏一 日 J . 定的思想高度。2 、政府对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 尚不足 ,许多 成 人学 校在 设施 等 多方 面 的条件 都 还很 落后 ,难 于适 应快 速 发 展 的 网 络教 育 的需 要 。3 、成 人教 育培 养 计划 滞 后 于社 会 发展 对 人才 的需 求 。 、 教育 管理 体制 和监 督 机制还 不够 完静 5 4 成人 、 些成 人学 校办 学 宗 旨出现 变异 。成人 教育 的宗 旨在 于发 展 成 人 高教 事业 ,为那些 由于历 史和 社 会 的原 因而未 能获 取 高一级 学 历文 凭 的各方 面成人 提供 条 件 , 以满 足社 会经 济发 展 的需要 。 然 而 ,随着 市场 经 济 的发展 , 目前一 些 成人 大学 办学 思想 也 随 之 发生 了变 化 , 只重数 量不 重质 量 。 、 6 管理 监督 机制 尚不 健全 , 办 学 网络 尚不完 善 。一 些成 人学 校 在教 学和 管理 方 面都不 严 , 授 课教 师 的随意 性 很强 ,而 且教 考 还不 甚分 明 。这就 容易 让一 些 平 时不 上 课 而 叉善 于投 机 的 学 员钻 空 子 。7 、大 多数 成 人教 育学校还主要使用普通教育的教材 , 显现不出成人教育的特点; 8 、成人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很落后 ,还不能很好地 调 动学员 自主学 习的积 极性 。
对学校抓好感恩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学校抓好感恩教育的几点建议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
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孩子们不知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的培育之恩……在小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弘扬优秀文化,是学校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项德育内容。
经过认真的考虑、讨论、筛选,我们把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到学校文化构建的大背景下,放到感恩教育的大主题下,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重要的校本课程,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走出学校独具特色的德育之路。
如何抓好感恩教育?首先要抓教师。
要开展好感恩教育,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教师思想上的认同和必要的知识准备。
对此.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组织多次学习活动和专门会议.让教师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地位。
二是学校专门购置了相关图书资料,发放到教研组:学校图书室开放专架,以备教师查阅.并规定了教师必须完成的读书笔记内容。
三是开放电子备课室,发动教师运用网络.查阅有关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操作经验。
四是开展感恩教育研讨活动,交流班级教育、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等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
五是学校分阶段按时检查督导.把握教育活动发展的方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通过这些扎扎实实的工作,打造一支有理念、有思路、有修养、有能力和干劲十足的教师队伍,保证了感恩教育的顺利实施。
其次,编织感恩教育的网络。
感恩教育需要相应的教育“场”。
我们努力在学校形成一张感恩教育的大网,让学生一走进学校就自然地融入这张大网.以收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成效。
一是建设组织网络。
德育处(政教处)、少先队、教导处是“纲”,班主任、科任教师是“目”.依靠整个教师队伍,一直延伸到各个班级,让感恩教育触动每一个学生。
二是建设环境网络。
学校环境(又分“外环境”和“内环境”)作为隐性课程,起宣传鼓动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摘要】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性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
在建立感恩教育体系方面,可以设计专门课程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加强师生互动能够增强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同感。
通过实践感恩教育理念,让学生从行动中体会感恩的价值。
倡导社会参与和利用科技手段促进感恩教育也是重要手段。
总结来看,建立体系、加强互动、实践理念、倡导社会参与、利用科技是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效性的关键。
未来,感恩教育可朝着更多元化、深入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感恩教育、大学生、有效性、建立体系、师生互动、实践感恩、社会参与、科技手段、关键因素、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浮躁、自私、缺乏感恩等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感恩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能够从内心真诚地感激身边的人和事物,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并不高,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感恩的含义,更没有将感恩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为了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性,有必要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思考和改进。
建立全方位的感恩教育体系、加强师生互动、实践感恩教育理念、倡导社会参与、利用科技手段促进感恩教育将是有效提升大学生感恩教育水平的关键。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和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性,为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栋梁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明确提高效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 探讨建立完善的感恩教育体系对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的重要性;3. 研究加强师生互动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探讨如何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4. 分析实践感恩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将感恩情感转化为具体行动;5. 探讨倡导社会参与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分析社会参与对大学生感恩态度的影响;6. 研究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促进感恩教育的有效开展,探讨科技在感恩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学生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学生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1. 赞扬和鼓励学生: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被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适
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场所和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
3. 老师的模范示范: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教师应当自觉遵循以身作则的原则,
积极传递感恩的理念,通过言行举止和实际行动,充分展现出尊重、感恩和关怀他人
的态度和行为。
4.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相关的主题班会、故事分享、讨论活动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感恩的内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5. 扶持贫困学生和关怀他人:通过捐款、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关心和帮助有
困难的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6.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扶贫等公益活动,通
过亲身参与感受和体验,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7. 引导学生珍惜资源:通过开展节约能源、珍惜食物、保护环境等活动,帮助学生认
识资源的有限性和宝贵性,培养学生的节俭与珍惜的意识。
8. 家校合作:与家长紧密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家庭和学校共同培
养学生感恩精神,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促进感恩教育的良好格局。
9. 多元评价: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进步,避免只关注成绩和排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塑造。
10. 感恩教育活动:开展感恩主题的课堂讨论、感恩故事分享、感恩主题的艺术创作等活动,呼吁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对于感恩的认同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感恩意识提升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感恩意识提升的有效途径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是一种珍视和感谢他人的心情。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代的一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感恩意识,懂得感恩家人、老师、朋友,感恩社会、感恩生活。
当前一些大学生在感恩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表现出一些自私、不懂珍惜、感恩意识不足等问题。
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呢?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有效途径。
一、加强教育引导,培养感恩情感教育引导是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关键。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德育课、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等,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感恩理念,树立感恩情感。
在课堂上,学校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感恩视频、开展感恩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
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感恩日、举办感恩周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让感恩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风气。
除了学校教育引导外,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懂得感恩,感谢他人的帮助和关怀。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示范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二、增加社会实践,感悟劳动的价值学生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志愿活动,亲身体验社会的真实情况,感悟劳动的价值,培养感恩的心态。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贫困山区、孤寡老人院等地方进行实地调研、帮扶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如此不易得来的,从而懂得感恩社会、感恩生活。
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学生可以与困难群众面对面接触,了解他们的苦难和困境,深刻理解感恩的含义。
这样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品德修养。
三、培养公共责任感,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要培养公共责任感,主动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明白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懂得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对策
【 关键词 】高校
新历史时期 感恩教育
‘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一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l 6 7 4 —4 8 1 0( 2 0 1 4) l 1 —0 0 2 2 —0 1
和感 恩 意识 。既活跃 了校 园文 化生 活 , 又加强 了大 学生 的感
策教育 、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等都是 开展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机。 第二, 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如举办感 恩专题辩论 、 名人讲座等活动 , 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 , 到 敬老院, 儿童福利院等单位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 “ 寻找我 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等主题活动, 增强党团员的奉献意识
高校里除了课堂教学以外, 通过一切党团活动开展第二 课堂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更加丰富的实践方式 ,
几 乎在 大学学 习 的每个 环节 , 都可 能成 为对大 学生进 行感 恩 教 育 的课 堂 。 第一, 在各类专题教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如新生入学教 育。每年的 8 月和 9 月, 是大一新生进入新的阶段和开始 自 己人生新 起 点 的时候 。此 时大部 分学 生远 离家 乡 、 父 母 、亲 朋独 自在外求学 ,心理上存在一个 “ 断奶期” 。这时学校利 用开学典礼 、 军训教育 、 专业教育和家长座谈等契机开展感 恩教育 , 对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重要 的帮助。 形势与政
斗的时代里, 我们一定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 让大学生们 知道 ,科学技术知识 固然重要 ,但离开了人文素质 的渗透 , “ 人将不人” , 社会在 向前发展 , 文化也需传承。 只有将 “ 致
真知 ”与 “ 致 良知”有机 地统 一起来,大学 生将 来才 能实 现 自由而全 面 的发 展 ,成为 对 国家 、对 社会 有用 的人 。 总之 , 处处都可以成为感恩教育 的场所 , 时时都可以成 为感 恩教 育的时 机 。新历 史背景 下 ,面对 新 问题 、新 挑战 ,
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对策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修养和道德准则。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肯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
高校开展感恩教育,首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高校生思想道德修养,塑造高校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当代高校生,处在一种网络信息高速进展的环境中,同学与家长、老师或是同学之间普遍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
开展感恩教育,正是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来促成同学养成感恩的意识,培育同学增添爱心,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进而使同学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也让高校生更加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学会承当责任,并养成主动乐观的看法和不断求学的精神。
其次,感恩教育契合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进展观对教育的要求。
注意人文修养,有助于关心高校同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同学良好的人际交往素养,促进同学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感恩教育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是祖先留下来的精华,对人类的进展是极为有利的因子。
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当代高校生增进学问,也能够净化同学的心灵,培育同学树立主动、健康的心态,同时,也能够关心同学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主动面对生活。
无论如何,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知恩感恩,都是其贯穿一生的珍贵财宝。
二、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边缘化,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当前高校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主要是把重心放在同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育上,从而忽视了同学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课程设置里基本都没有直接涉及到感恩教育的内容,大多都是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口头性的引导内容,教育缺乏现实性,不能与当代高校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消失知行脱节的现象。
〔二〕感恩教育理念模糊,方向不明确理念关乎着方向。
教育教学的关键不应当是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应当朝着更长远的目标去努力。
然而,由于教学引导的偏差,不仅仅是老师,同学眼中的感恩教育同样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2024年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计划
2024年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今社会快节奏、功利主义盛行的环境下,大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感恩的重要性,陷入自我中心的思维和行为中。
因此,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感恩心态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二、目标确定1. 培养大学生感恩的意识和习惯;2.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家庭和他人的感恩之情;3.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4. 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1.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组织感恩主题讲座: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成功人士等给大学生讲述自己的感恩经历和体会,引导大学生听取他们的感恩故事,从中汲取感恩的力量。
(2)举办感恩状大赛:通过征集和评选大学生感恩状,激发大学生表达感恩之情的热情,通过写感恩状的过程,让大学生思考感恩的对象和方式,并将感恩之情传递给家人、朋友、老师等。
2. 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1)组织暑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大学生自愿参加暑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心,通过亲身参与社区服务,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加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2)建立校内外志愿服务中心:成立校内外志愿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平台,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3. 设置感恩教育课程(1)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将感恩教育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课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大学生感恩的意识和习惯。
(2)邀请专家进行感恩教育培训:邀请专家为大学生开设专题培训课程,提供感恩教育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增加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知和理解。
4. 建立感恩文化氛围(1)举办感恩主题活动周:组织各类感恩主题活动,如感恩音乐会、感恩展览等,营造校园感恩氛围,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2)引导学生开展感恩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培养实践中的感恩能力,通过亲身经历增加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感恩节在学校中如何进行教育与引导
感恩节在学校中如何进行教育与引导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越来越忽视感恩的重要性。
然而,感恩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并培养出对生活的热情和满足感。
因此,在学校中进行感恩节的教育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在学校如何开展感恩节教育与引导。
二、认识感恩1. 制定学校感恩政策首先,学校应该制定具体的感恩政策。
这项政策可以规定每年举办一次特别的感恩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社区机构、为志愿者服务等,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到感恩之重要性。
2. 感恩主题日活动其次,可以设置一个特定日期作为全校范围内的感恩主题日。
在这一天里,学生们可以穿着特殊服装或佩戴标识符号,在整个校园里展示对于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
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活动,如集体感恩宴会、演讲比赛、主题展览等,以加深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和重视。
三、教育与引导1. 知识讲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感恩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学校可以安排专业人士或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
通过这些讲座,学生们将了解到感恩节是一个表达感谢之情的机会,学会向他人致以真挚的谢意。
2. 互助行为实践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感恩,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实践来引导他们成为真正懂得感恩的人。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或是与弱势群体互动。
这种经历将使他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及被帮助者所表达出的真挚感激之情。
四、培养方法1. 鼓励写作写作是一种很好地表达内心所想和感受的方式。
通过鼓励学生撰写感恩日记或感谢信,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突破传统思维、接受环境影响、培养情感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写作练习有助于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身边值得感激之处。
2. 组织亲子活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
学校与家庭合作,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
家长们可以与孩子分享过去一年所发生的美好事情,并共同制定一个感恩计划,以加强对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外界人士的感恩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状和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标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感恩教育。
高校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感恩教育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体系中任一环节的不足,都将使高校感恩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类似于“木桶效应”。
当前高校感恩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试图从感恩教育的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原则、课程设置、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等几个方面粗略地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高校感恩教育体系。
因水平所限,还很不成熟,不敢称为“体系”,仅试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对策以推进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
(一)更新感恩教育理念,倡导多维教育观念高校大学生是即将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对于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高校德育工作者把感恩教育简单理解为向学生传授感恩知识的过程,或者理解为阻止学生道德滑坡、感恩意识缺失的手段,必定导致高校感恩教育的目标出现偏失。
感恩知识在高校感恩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绝非高校感恩教育的全部。
高校和德育工作者在重视感恩教育的同时应更新感恩教育理念,以推动感恩教育的科学开展。
笔者认为,应倡导多维教育观念: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情感教育。
首先,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都是“80后”一代,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经常表现出个人中心主义的行为倾向,把父母、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给自己提供的方便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此,应该通过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来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井以感恩的心态去回报社会和他人,井自觉地使感恩成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
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自立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
这也正是高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其次,高校感恩教育也是一种价值观教育。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道德素质主要是一种稳定的处世态度、一整套内化了的道德原则。
可以推知,如果将高校感恩教育当做传授感恩知识的过程,则感恩教育井不对大学生实际的道德素质和感恩心理产生实质性影响。
这解释了有些老师虽在课堂上注意传授教材中所没有的感恩知识,但学生照样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
因此,高校感恩教育更主要地是一种价值观教育。
它所要求的井非是表面知识,而是一种对别人的付出的态度、观念,是要将对感恩意识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同时,当前的社会背景也要求高校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己成为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形成了社会的多元价值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对父母、社会、祖国的感恩情感,将难以抵御这种侵蚀。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父母、社会、祖国深深的感恩情感,对于抵御消极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腐蚀、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道德灵魂和精神风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义重大。
最后,高校感恩教育还是一种情感教育。
道德教育需要关怀或情感的促动、体认。
关怀主要表现为一种情感或者是一种态度,表现为一种对己、对人、对世界万物的情感体验能力。
关怀学派的代表人诺丁斯(Noddi.ngs)认为,道德产生于以个人情感上为善的愿望,而不是产生于理性上的苦思冥想。
“因为道德现象与人的需要、情感紧密相连,真正的道德规范应是道德主体对之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从内心服膺之、信仰之,井能贯彻到行动中取得规范。
如果仅仅以道德规范、原则的传授,以认知能力的培养为日的,而没有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参与其中的话,则此种道德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
”由此可见,高校感恩教育应有师生双方情感的参与。
另外,“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情感上的相对缺陷性成为当前大学生独特的特征。
”感恩首先是个体情感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亲情、友情、爱情等的情感基础。
感恩,也是对施恩者情感需要的积极回应。
因此,高校感恩教育,也是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调整感恩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完善感恩教育虽然只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它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目标、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在德育工作中,德育目标是德育的首要问题,因此感恩教育目标也成为高校感恩教育中的首要问题。
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目标的不明确,容易引起教育者和学生思想上的混乱。
一些学校的感恩教育从表面看来好像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在其中体会到很大的乐趣。
可是问题在于那些很热闹的感恩教育有一部分仅仅是一个形式,学生井不一定能从中受到教育和引导,感恩教育的内容根本无从体现,实现不了感恩教育的目标。
在综合考虑我国教育的总目标和感恩教育的特征后,应该在推行高校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制定规范、客观、易于操作的具体目标,来为理性的感恩教育提供指导,才能使感恩教育目标起到应有作用。
新时期我国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到因此,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要求,将这些综合的要求在每个个体身上得以体现。
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是高校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大学生的伦理方面规则的表达。
确定高校感恩教育的目标,需要结合“教育目标”这一上位概念来分析,将高校感恩教育的目标融于教育目标中。
综合考虑感恩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一定注意感恩教育的目标制定既要反应所处时代的教育总目标,同时要根据大学生阶段心理认知的发展情况制定,体现大学教育的特色与地位。
具体说来,高校感恩教育的目标应该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要求,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大学生自我完善,通过感恩学习内化自己的感恩情感,养成良好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施恩习惯,从而不断提高道德素养,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确立感恩教育原则,指导感恩教育工作大学生处在重要的学习发展阶段,高校教育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各种能力素质拓展的综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如果不正视高校教育的特点,不尊重其规律,高校教育受到行政干扰或者随意变动,可能导致感恩教育不能正常进行,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高校感恩教育基本原则的确定能够明确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的标准,可以对日常中的感恩教育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和矫正,促进感恩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校进行感恩教育需要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特性,结合感恩教育的目标,探讨高校感恩教育的原则,为高校感恩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供参考。
1.教育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有很多,高校感恩教育不受重视是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以增强大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主动性。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日的要求大学生将感恩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感恩道德品质,井外化为适当的感恩和施恩行为。
这一要求体现了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应主动建构自己的感恩道德,需要大学生感恩意识、感恩行为、施恩行为方面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
在这一主动构建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在“教育”的同时加强引导,促成感恩知识、感恩经验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感恩意识、感恩行为和施恩行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观。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高校感恩教育中,感恩的内涵、感恩的价值、正确的感恩观念等理论知识是感恩教育的前提,是高校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情景体验、活动实践、校园文化等教育实践也占据重要地位,感恩教育与高校德育一样,需要在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在实际生活中得以体现,并且也只有现实实践才是检验高校感恩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
所以实践是高校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实施感恩教育必须将它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时刻与实践紧密联系。
3.面向全体与兼顾特殊相结合的原则从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看,虽然感恩意识的缺失只是突出地表现在一小部分大学生身上,但毋庸置疑,感恩意识的缺失不同程度的存在于较大范围内。
何况教育本身就有预防的功能,所以高校感恩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大学生。
而对于感恩意识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的特殊个体,要更加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这也是感恩教育取得实际成效的关键。
因此,高校感恩教育要做到面向全体和兼顾特殊相结合。
4.系统性原则高校感恩教育的系统性原则是将感恩教育同其他教育联系起来,将感恩教育的环节同学校教育的其他环节结合起来,而不是孤立起来片面地进行。
因为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必须将感恩教育当成高等教育系统内的一部分。
系统性原则的另一层涵义是要将高校感恩教育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不能大一抓了到大二就放松了,不能今年搞了到明年就不搞了,也不能这一级教育了下一级就不教育了,不能搞“应景教育”,否则感恩教育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四)设置感恩教育课程,充实感恩教育内容正如上文所述,我国“两课”教育体系中几乎没有设立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部分高校的感恩教育理论课程主要通过德育老师自己搜集相关知识和经验在课堂上传授,或者以请德育专家、校外感恩典型作报告的形式进行,内容也非常有限。
因此,当前我国高校感恩教育急需增设感恩教育课程、充实感恩教育内容以改变高校感恩教育理论课的尴尬局面。
课堂教学是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承受者与创造者,如果不对感恩文化的内容和意义有透彻、全面的了解,高校实施感恩教育将无从谈起。
因此,高校应在“两课”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增设感恩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或一部分必修内容。
必要的课程学习,能够使大学生对感恩文化的内容和意义有较系统、较深刻的了解,增强其传承感恩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有利于感恩教育发挥实效。
高校增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一是在“两课”课程中增设感恩教育课程,编写教学大纲和感恩教育教材,列入“两课”教学计划。
第二种方式是在现有的“两课”课程中增加感恩教育章节,修改教学大纲而不必编写专门的感恩教育教材。
无论以哪种方式开设感恩教育课程,我认为高校感恩教育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最合适。
这主要是基于这样几个原因:第一,新生入学之前,在连续几年紧张的应试学习和懒散的超长暑假中,父母包办了他们学习之外的一切事物,为他们付出的太多,他们却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刚入学的学费生活费用全由父母手中拿过来,这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感恩教育,可以“补救”家庭教育、中学教育在感恩培养方面的不足,及时唤起“迷失不久”的感恩意识。
第二,新生刚入学即开设感恩教育课程,有利于大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使高校感恩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创新感恩教育方式,提高针对性我国高校的感恩教育刚刚起步,尚处在探索阶段,教育方式沿袭了高校德育传统的单向传授为主,方法显得单一,效果不明显;德育教师缺乏大学生群体特点的了解和分析;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