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上的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实
戚继光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戚继光组建“戚家军”,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
清朝前期,为巩固统治,清王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实
历史时期
对外交往史实
代表人物
典型事例
秦汉时期
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促进了中国与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Fra bibliotek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岛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
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
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未果而还
-
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超过前代,南宋时与五十多个国家通商,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国际大游历家的出现
汪大渊、郑和等
元朝汪大渊、明朝郑和等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
郑和下西洋
郑和
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
玄奘西行印度
玄奘
贞观元年,玄奘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并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包括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的传播
遣唐使的往来
-
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等
宋元时期
海上贸易的繁荣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一、对外政策:汉唐—明朝中期,对外开放→明末清初:闭关自守二、对外港口:广州、扬州、登州(蓬莱)、泉州(元1)三、对外关系史:四、主要交往国(一)两汉期:P39:朝、日、越、西亚、欧洲大秦(二)隋唐期:P79 新罗、日、印度、西亚波期大食、欧洲东罗马、非洲杜环(三)宋元期:P105;明:郑和、开发南洋、抗倭、葡占澳门、传教士(四)明清期:P125:清:郑成功收台、闭关、抗俄、传教士五、对外交流频繁原因:(一)政:强大,中央集权,开明政策 (二)经:繁荣,物基础(三)文:世界领先,吸引力 (四)交通:海陆并举,船海技术进步六、对外交流影响:1、中国先进的政、经、科文传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2、中国吸取,推动自身政经科文:高丽乐,文化,熬糖法3、增进中外了解,联系友谊:马可·波罗,列班·扫马,杜环七、对外交流的途径:(一)政治上:派使节例:遣唐使(二)经济上:官方,民间贸易例:郑和(三)文化上:遣留学,传宗教(四)对外战争八、古代对外贸易特点:(一)商路:汉初,陆路为主→汉武帝,海上丝路→唐:海陆并重→宋元:陆路衰微,海路为主,因为:①经济重心南移②造船业航海业指南针普用③瓷器船运④西北陆路交通不畅。
(二)商品:传出:丝茶瓷;传入:奢侈品(三)商业对象:宋元以前主要亚洲国,大陆国→亚欧非,海洋国(四)目的:官方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是贡赐贸易(五)伴随:文化交流 (东学西传→西学东渐,传出儒教,传入三教),民族融洽:回族新中国构建各社会的努力,一国两制1、政治上:人代制,多举制,政协制2、经济上:改开,全面建小康社会3、民族上:民族自治,宗教信仰自由4、文化上:文明建设,八荣八耻,树立社义新型荣辱5、社会上:建设环保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保、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社会思想。
6、外交上:和平崛起全球化,睦邻、富邻、友邻、善邻、互信。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上的对外交往
• 六次东渡日本终成功
• 在日本弘扬佛法,传授 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 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人物 不同点
相同点
路线是向西,为了 玄奘 学习印度的文化。
路线是向东,为了 鉴真 弘扬中国文化。
都有坚定的信念、 顽强的意志,大 无畏的精神; 都为中外交流作 出贡献。
(精神、作用相同)
中国古代史上的对外交往
武凤彦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域
汉 武 帝 张 骞
张骞出使西域壁图(敦煌壁画)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公元前126年,历经13年磨难的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反映 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西汉疆域图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时间最早
次数
7次
4次
1次
次数最多
人数
27800人
1500人
60人
人员最多
船数 船只大小 到达范围
大船62艘(连小船共 计200多艘)
大船长151.8米,宽 61.6米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
17艘
船长24.5米,宽6 米 到达美洲
4艘(一说3艘)
这些邮票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郑和下西洋
红海沿岸和 非洲东海岸
红 海
天方
木骨都束
刘家港
占城
慢八撒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④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侵略,起过一定自卫作用。 (1)积极影响: 与世隔绝,未能适时学习西方,逐渐落伍。 (2)消极影响: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主要史实 西汉 丝绸之路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前期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 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 司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 之战、闭关锁国政策
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图说历史
图中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为唐朝的 对外交往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知识梳理
材料: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文化 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陆路、海路)发达, 在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支持下,唐朝和亚洲、欧洲 (二)唐朝的对外交往 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 亚洲各国的 商人、僧侣和学者不断到中国,聚集在长安、洛阳、 1、主要史实 广州、扬州等大城市中,唐都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 的大都市。 (1 )传播唐朝文化—— 鉴真东渡日本、 唐朝时期,与中国往来的国家发展到 70多个。 日本遣唐使来华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 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很 (2 )学习别国的先进文化—— 玄奘西游天竺 多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在动机上有何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 强中国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 拓市场,掠夺财富,属殖 民扩张活动。
知识梳理
(四)明朝的对外交往
2、冲突: 戚继光抗倭
(1)背景:倭寇入侵损害财产,破坏主权
台州九战九捷,扫平浙江倭寇;进入 (2)过程:福建广东,肃清倭寇;平息东南沿海 倭患。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清朝前期实行闭 关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简表
Ⅰ.①秦汉之际,大量中国人往朝鲜半岛避难。
汉时,半岛南部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见武帝、光武帝。
其中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
②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朝鲜输檀弓、果下马入中国,中国传给铜镜、漆器、铁器等。
Ⅱ.①西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遣使经朝鲜半岛赴汉。
②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遣使朝汉,受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后中国传给铁器、铜器、丝帛等。
Ⅲ.两汉时期中越联系密切,越南输象牙、犀牛、珍珠入中国,中国传给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等。
Ⅳ.①西汉以前,中国丝绸少量转贩至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张骞使西域后,汉与西域联系渐频,沟通中西的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②丝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两汉之交佛教经中亚由丝路传入中国。
③汉武帝时“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海上丝路自广东沿海始,西至孟加拉湾沿岸,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Ⅴ.西亚安息国经陆上丝路与汉频繁交往,又经海上丝路在汉与大秦之间转贩丝绸,大获其利。
Ⅵ.①丝路西端的大秦(罗马帝国)和汉朝都想直接交往,但受安息等国之阻。
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往使,至条支海(波斯湾)则止,不达。
②后大秦经海上间接地与汉进行丝绸贸易。
《后汉书》载,大秦安敦王朝遣使于166年来汉,献象牙、犀角等物给桓帝。
这是正史所载中欧最早的直接往来。
★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①物质基础:汉朝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大。
②政策:汉的对外政策。
③交通:张骞、班超开辟发展了中西交通。
④文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
(这与对外关系发展互为因果。
Ⅰ.隋唐对外交通发达。
陆路东达朝鲜,西通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非多国。
海路自登州、扬州出,东到韩国、日本;自广州出,西至波斯湾。
Ⅱ①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往来频繁,来唐留学生以新罗人为多,如崔致远。
许多城市中设有“新罗馆”“新罗坊”。
②新罗立国参用唐制,设国学,教儒学。
③新罗人从唐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制瓷、制铜技术。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外交事件与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外交事件与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外交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外交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汉代的西域联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代的西域联盟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外交成就。
汉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的交往,不仅促进了文化、经济的交流,还扩大了中国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汉朝通过外交手段,成功地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与之签订了不侵犯条约。
这种外交政策为汉代中国的疆域扩张奠定了基础,并且使得汉文化得以传播到西域地区。
二、唐朝的丝绸之路在唐朝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又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朝对丝绸之路的重视与发展。
唐朝通过与各个西域地区的贸易往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国文化与技术。
在这一时期,唐朝与中亚、南亚等地的国家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关系,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繁荣的国际贸易网络。
这对于当时中国的繁荣和独特的文化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外交事件。
明代时期,中国开始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随着清朝的兴起,海上贸易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更为重要的外交活动。
中国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不仅带来了巨额的贸易收入,还使得中国的商品、文化和科技得以传播到东南亚及西方国家。
这一外交成就对于明清时期中国的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近代的东亚联盟近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外交事件进一步扩展到东亚地区。
在19世纪,中国面临了列强入侵以及西方列强对华贸易的控制。
中国积极寻求地区联盟,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维护自身的权益。
其中,和日本的甲午战争和对日本的“黄世仲外交”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外交事件。
这些事件引发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并为日本后来的帝国主义扩张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外交史
中国古代外交史中国古代外交史一.知识归纳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1)秦汉—明初:主动开放①秦汉:汉朝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
向东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马韩、辰韩、弁韩)及隔海相望的日本有密切交往。
向南与越南有经济技术交流。
向西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和造纸术(应该是唐代)先后西传。
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分南北两路到疏勒(今X疆喀什)会合,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北上大宛(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锡尔河流域)到里海北岸,南下身毒(印度),西行大月氏(阿姆河流域),经安息(伊朗)转运到条支(阿拉伯半岛)和大秦(地中海东岸)。
汉武帝以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它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的联系。
安息在汉与大秦进行转手贸易,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至波斯湾后返回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从海道来见东汉桓帝,这是正史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后汉书》)。
②南北朝:法显西行取经,13年后回国,将旅行经历写成《佛国记》,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③隋唐:隋唐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达天竺(印度半岛各国)、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半岛)和欧洲(如拂林即东罗马)等许多国家。
水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最远可到波斯湾。
唐与朝鲜有商贸、制度、教育、物种、技术、风俗等方面交流。
唐与日本有使节(遣唐使)、制度(大化改新)、建筑(奈良城)、教育(儒学)、商贸(开元通宝)、生活习俗(和服)等方面交流。
隋唐与东南亚的骠国(缅甸)和南亚的天竺有使节、技术、宗教等交流。
中国历代对外交往的概况
古代史专题(对外关系史)一、专题预览(南方凤凰台P19)二、考点回放三、知识梳理一中国历代对外交往的概况(1)秦汉时期:中国空前强大,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这一时期主要往来仅限于朝鲜、日本、越南等近邻。
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直接往来。
·史实:(1)同日本、朝鲜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及人员往来(2)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3)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岛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海上丝绸之路(4)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时,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未果而还。
166年,大秦安敦王朝遣使通汉。
这是中国和欧洲直接交往的最早记载。
·特点:以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有官方、民间等途径,官方是主要参与者;以陆路为主。
(2)隋唐时期:政治稳定,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洛阳成为国际大都会,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对外关,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
·史实:(1)朝鲜:留学生、商旅,学习唐文化、手工技术(2)日本:遣唐使,留学生,重要人物(吉备真备、鉴真),政治制度(大化改新),京都建筑,文字,生活(3)印度:以佛教为纽带,遣使,十进位计数法传到天竺,玄奘和义净(4)西亚:波斯,遣使、国王和商人来华。
大食,唐高宗时与中国通使,造纸术传到大食。
·特点:第一,全面开放,影响深远。
我国逐步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
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
第二,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
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
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
第三,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我国古代历史著名外交事件
我国古代历史著名外交事件
我国古代历史著名外交事件有:
张骞出使西域:西汉张骞沿丝绸之路通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通道。
郑和下西洋:明朝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从南京下宝应湖、运河,过江阴、大运河,入海澄,经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台湾海峡、南海,至永乐元年(1403年)到达暹罗湾,后以婆罗洲为中转站,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
唐代玄奘取经:唐朝高僧玄奘远行到天竺取经,为后世纪传佛经、翻译佛经,并著《大唐西域记》。
宋代来华留学生:宋朝时,日本、高丽、越南等国留学生来华学习。
唐代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明代外交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
清朝康熙帝亲征雅克萨,打败了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俄军。
近代外交的失败与屈辱: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经历了惨痛的百年噩梦。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上大声疾呼,捍卫国家的独立、尊严和领土完整。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对外开放
昌盛
玄奘
鉴真
Hale Waihona Puke (2)材料二说明清朝政府对外采取的是什么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闭关锁国
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对外开放
(3)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现在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
邮票B的主题是“和平的使 者”。描绘了郑和的船队印度 古里之行。画面展现了印度官 员陪同郑和乘大象游览、群众 载歌载舞欢迎的场面,气氛热 烈而友好。
结合图片和文字介绍,分析郑和下西洋有怎样的意义?
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材料一: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进行全球扩张,中国也是他 们的目标之一。加上清初,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活动,使清朝统 治者既害怕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又害怕中国反清势力与西方人勾 结反抗清的统治。 材料三: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 货物以通有无。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点?(写出三点)
织品朝代、出土地点、织品种类、织品花纹、织造工艺
(2)根据织品的图案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或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解析: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外国人到长安任官和居 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对号入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更加辉煌.同时也丰富了世界其他民 族的文化。请将下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填写到指定位置上:
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事例
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事例
古代人们始终重视着友好交往,不仅在国内建立了和谐社会,也在对外交往中积极寻求友好合作。
以下是几个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事例。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通道,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商品交流,也带来了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古代中国丝绸的出口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商品,吸引了来自欧洲、中东等地的商人。
东西方商人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唐朝与突厥的友好交往
唐朝与突厥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双方在交往中保持了友好关系。
唐朝的皇帝派遣使节前往突厥,与突厥的可汗进行友好交流,建立了互利互惠的贸易关系。
双方通过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此外,唐朝还与突厥进行了政治联姻,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三、宋朝与南海诸国的友好交往
宋朝时期,中国南海沿岸的各国与中国保持了友好关系。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南海沿岸地区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使
得两国之间的经济得到了繁荣。
此外,宋朝还与南海诸国进行了文化交流,各国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得到了互相影响与发展。
以上是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一些事例,这些交往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友好交往的实施需要双方的互利互惠,以及相互尊重与理解。
只有通过友好交往,才能促进各国之间的和平与发展。
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友好交往的传统,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国古代史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史对外交往.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1、阶段特征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1)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一些国家。
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①史实:A.由张骞凿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B.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
C.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正式来中国。
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
D.汉同日本、朝鲜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
②特点:a.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b.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c.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中官方是主要参与者;d.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
(2)第二时期是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
①史实:a.朝鲜:新罗统一;高丽乐,留学生,手工技术;贸易b.日本:遣唐使,留学生,人物。
行政制度,京都建筑,文字,生活c.印度:天竺;熬糖法;文化双向交流;玄奘西游d.西亚:波斯国王、商人、舞蹈。
大食伊斯兰教,造纸、纺织;瓷器②特点:A.全面开放,影响深远。
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
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
B.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
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
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
中国古代的国际交往
中国古代的国际交往中国古代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和魅力的古国,其丰富而多样化的文化也使得中国在历史上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国际交往。
这种交往不仅仅局限于贸易和经济领域,还包括政治、文化、学术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古代的国际交往,展示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参与者的角色。
大陆对外交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古代的国际交往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而著名的丝绸之路则是连接了中国与西亚、中亚和欧洲的重要商路。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品输出的通道,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这条通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宝石、马匹、香料等商品。
这种贸易的繁荣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除了大陆的贸易联系,中国古代还积极参与了海上贸易,开展了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
这种交往主要通过海上航行进行,中国的船只往返于中国南海和东南亚各国之间。
这种交往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加深了彼此的文化交流。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逐渐密切,构建了一个多元文化共同体。
外交婚姻:世界的纽带除了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国古代还通过外交婚姻来拓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封建王朝经常通过婚姻联姻的方式与其他国家建立起血缘关系,以达到稳定边疆和增强外交实力的目的。
最著名的例子是公元7世纪唐朝与西域吐蕃的公主文成公主的联姻,这不仅加深了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古代将家族纽带扩展到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学术交流:中国文化的辐射中国古代还通过学术交流来传播自己的文化。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对于邻国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中国的文化学者通过书信、研究、交流等方式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进一步推动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认同。
这种学术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
19.列举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交往的实例,知道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
(3)鉴真东渡
•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积极地向唐朝学习,先后 十多次派遣使团到唐朝,这些人被称为“遣唐使”。 •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著名的是高僧鉴真。 • 唐玄宗时期,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鉴真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去日 本,均告失败。后来鉴真双目失明,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成 功,收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欢迎。鉴真留居日本十年,除了传播 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和知识介 绍到那里,这成为中日交流的一段佳话。
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 相同点:都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 交流。
• 不同点:玄奘西行是到天族求取佛经,是“引进来”;鉴真东渡 是将盛唐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传到日本,是 “传出去”。
• “引进来”和“传出去”是文明交流的两种形式。
(4)马可·波罗来华
• 元代疆域空前辽阔,交通畅通,使得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 • 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叔父从威尼 斯出发,取道波斯,沿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行,翻越帕米尔高原, 穿过河西走廊,历史 4 年到达元帝国。在留居中国的 17 年间,马 可·波罗多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各地,并在扬州做官 3 年。 后来他们从海路返回威尼斯。 • 影响:他向一位朋友讲述了自己在东方的神奇经历和见闻,这位 朋友笔录成书,写成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更多欧 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 影响: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 道;不仅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连为一体,而且对中西方文化交流 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玄奘西行
• 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
• 玄奘是唐太宗时的高僧,他在研习佛教经典时,感到说法纷纭, 无法解答,于是产生了去天竺求法的念头。天竺在地理范围上 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半岛。玄奘历经艰难到达天竺,在天竺游历 了 17 年,携带大量佛学经典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 纪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 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 重要典籍。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方式
(1)民间或官方的贸易往来,如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贸易往来。
(2)其他国家往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如唐朝时期日本的造唐使
(3)宗教方面的交往,如玄类西行、鉴真东渡。
本题是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史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中国始终坚持友好的对外交往方式。
货物交换,互通有无,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民间,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互派使节,相互拜访,有些带有政治、军事、文化上的需求,这是友好国家之间常见的一种交往形式,如张赛出使西域、日本的遣唐使等等,直接拜访,介绍本国情况,并交换物品,提出友好交往的建议,如出使夜郎国、郑和下西洋等等,民间或者带私人行为的交往,如玄奘取鉴真东渡等等。
联姻,如文成公主吐蕃和经、亲、王昭君和亲等等。
古代对外交往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4)1972年,中日建交 3.20世纪90年代 1997.7.1 香港回归 1999.12.20 澳门回归 意义:洗血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
了重要的一步
4.21世纪(新世纪)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根本);
统治者的妄自尊大; 表现:只开放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影响: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
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5.从唐朝到清朝我国对外关系的变化: 由开放到闭关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西汉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
欧洲(大秦) 条件:张骞通西域
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
对外交通路线特点: 以陆路交通为主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唐朝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1)玄奘西行
时间:贞观初年
贡献: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6.留给我们的启示: 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在国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途径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途径
1.货物交换: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交往方式,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商品流通,以及
民间间的物品交易。
这种形式的交往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互派使节:友好国家之间会互相派遣代表进行正式的访问和文化交流。
这些
使节可能携带有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任务,有时还会带来留学或者贸易的机会。
3.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重要的交通线连接了中国与亚洲、欧
洲、非洲的部分国家,推动了直接或间接的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通过陆路运输,而海上丝绸之路则利用海洋力量,两者都对古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宗教方面的交往:宗教也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玄奘
西行和中日佛教交流,鉴真东渡和唐宋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都是通过宗教这一平台进行的。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史考察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史考察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一直处于封闭状态。
但是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对外交往,如丝绸之路以及文化交流等。
这些对外交往不仅是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史进行考察。
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中亚以及欧洲的重要贸易路线,涉及面广泛,贸易品种众多。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是一种东西方经济、文化、人员交流的重要方式。
据史书记载,最早于公元前130年左右,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事川至今的中亚草原,开辟通往西北的新道。
张骞所到达的地方有一种叫做“长安绸”的贡品,是由木棉纱织成的丝质物品,自此传入了中亚地区。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丝绸之路逐渐发展起来。
这期间,交流渠道逐渐丰富,从最初的丝绸、茶叶、铜器、玉器等商品,逐渐涉及到了文字、哲学、印刷术等文化领域。
丝绸之路的贸易不仅带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
二、海上丝绸之路除了丝绸之路之外,中国在古代还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
自唐代以来,中国各朝代都开展过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在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达到高峰时期。
唐朝遣使与外国交往,建立了馆阁机构,称为“群牧司”,收容东南亚各国外交使臣及外国留学生。
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如火如荼,海上商贸、造船技术、港口几经改建,举世瞩目。
在宋朝时期,南宋的领袖们重视陆海贸易的发展,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并且加强了对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地中海地区的商贸往来。
宋朝的贸易海运术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扩大了全球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包容和融合。
三、外交典礼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对外交往形式是外交典礼。
外交典礼是历史上各国政治、外交活动所采用的一种常规仪式,体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在中国古代,外交典礼表现得尤为突出。
外交时,中国会将各种华贵礼器作为贵重的礼品赠予外国使节,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展示中国文化和技术的高超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奘取经图
玄奘西行想象画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 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 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 丧没,难以全生。 成为研究西亚和 ——《大唐西域记》 印度历史的重要
典籍。Βιβλιοθήκη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 遣唐使 交流的使团
安 倍 仲 晁 衡 麻 ) 吕
(
空 海
中国古代史上的对外交往
武 凤 彦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域
汉 武 帝 张 骞
张骞出使西域壁图(敦煌壁画)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公元前126年,历经13年磨难的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反映 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西汉疆域图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标志着新疆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从此,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 知本业贵,遂成风俗。
——雍正皇帝上谕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以农业为本的传统思想。
“重本抑末”
物不天 以有朝 通,物 有原产 无不丰 。籍盈 外, 夷无 乾 货所 隆
——
广州十三行 18世纪的港口
三、闭关锁国的影响
积极作用: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 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 用。 严重后果: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 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 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精神、作用相同)
这些邮票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郑和下西洋
红海沿岸和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红 天方 海
占城
木骨都束
慢八撒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人物
地区
郑和
西洋 航海情况
哥伦布
美洲
达· 伽马
比较结果
印度
时间最早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4艘(一说3艘)
120吨,100吨, 50吨 到达印度
海船最大 范围最广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密切了中国同海外 诸国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中国与亚 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一、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业为本的传统观念, 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朝统治者自 认天朝物产丰富,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害怕 会危及自身的统治。
• 鉴真是唐玄宗时高僧 • 六次东渡日本终成功 • 在日本弘扬佛法,传授 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 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人物 不同点 相同点
路线是向西,为了 都有坚定的信念、 玄奘 学习印度的文化。 顽强的意志,大 无畏的精神; 都为中外交流作 路线是向东,为了 出贡献。 鉴真 弘扬中国文化。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人数
7次
27800人
4次
1500人
1次
60人
次数最多 人员最多 船只最多
船数
船只大小 到达范围
大船62艘(连小船共 计200多艘)
大船长151.8米,宽 61.6米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
17艘
船长24.5米,宽6 米 到达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