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大班幼儿消极情绪的回应策略的调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个体生命在表达情感时 ,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情绪,情绪也会影响到人们的人际交往关系和与他人的交流方式,幼儿在进行情绪表达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这类情绪的发展情况关系到幼儿的情感品质。相关研究学者通过实验证实了幼儿的情绪表达是其寻求外界帮助的一种方式,幼儿自身并不能调节情绪,因此需要成人对其进行引导,成人要关注幼儿的消极情绪,这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培养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并建立良好的情感品质。
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和幼儿园的教师相处。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进行互动,并教会幼儿基本的社会知识,帮助幼儿提高其身心健康素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发现幼儿出现的消极情绪。笔者在实地研究时发现,幼儿园中可以发现到部分幼儿发生消极情绪,幼儿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在哭泣,吵闹和焦虑这三种情绪上面,引起幼儿这三种消极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教师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幼儿在相同的环境下,可以会对一种消极情绪做出不同的反应。幼儿阶段是培养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幼儿是否能正确调节自己的情绪,对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哭泣,吵闹和焦虑这三种消极情绪,是幼儿经常会碰到的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对于幼儿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化解,长期以往这会影响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正常的行为方式,不仅不利于已有能力的发展,也会导致幼儿在情感品质上的缺陷,不能帮助幼儿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格,最后也会伤害幼儿的情绪水平和身心素质。基于此考虑,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化解学生的消极情绪,通过实践,笔者发现教师对于不同幼儿的消极情绪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其处理结果,这一现象使得笔者对教师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实际情况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1.2名词解释
1.2.1大班幼儿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认为一般年龄在5岁到6岁的幼儿称为大班幼儿,本研究中的大班幼儿主要是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幼儿。
1.2.2消极情绪
叶素贞、曾振华认为消极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种:如自卑、内疚、怀疑、紧张、狂躁、抑郁、嫉妒、愤怒、恨、冷酷等,个体的这种消极情绪会降低个体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并磨灭其自信心和意志,对个体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程族桁认为消极情绪对人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直接导致个人的意志不坚定,并会带来一些不良的感受,例如恐惧、愤怒、紧张、悔恨等,个体之所以会
产生消极情绪,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个体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种消极情绪对个体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表现在削弱个体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并影响个体的行为。这种消极情绪也是一种较为压抑的心理状态,消极情绪影响人的工作效率,甚至会诱发一些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产生很强的负面作用。
从上面学者的观点不难看出,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因此所得到的结论也具有差异,对于消极情绪有着不同的认识。但是这些研究结论也有一些共通之处,如消极情绪的内容包括情绪行为、情绪体验和情绪认知三部分,人的行为举止体现了其消极情绪。因此本文在进行研究时,认为幼儿身上的消极情绪是会给幼儿带来不愉快的体验或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个体行为变化。表现为哭泣,吵闹和焦虑。
1.2.3消极情绪表达
倪慧芳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在表达消极情绪时往往比较单纯,主要表现在亲情和友情两个方面,而成人的消极情绪相比之下则比较复杂,指向的对象也较为多样。幼儿身上消极情绪则没有那么高的复杂性,往往只有单一的含义,比较容易发现,幼儿在表达消极情绪时也不加掩饰,直接流露出来,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和老师发现,并理解他们的意思。
彭欢在研究中发现,幼儿出于不同的年龄段,对于消极情绪的表达上也会有所差别,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的消极情绪也会变化。早期阶段,幼儿一般不能很好的控制和调节自我的情绪表达,所以具有较高表达的强弱程度上。
通过梳理其他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笔者在进行研究时,认为幼儿的消极情绪是一整个消极情绪过程,以及那些因素会导致幼儿出现消极情绪直到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后的具体表现,最后幼儿的动作和言行失去控制,注意力分散,直到以某种方式安抚后,情绪再逐步恢复常态的过程,这也可以称作消极情绪表达事件。
1.2.4教师回应策略
廖晓萍认为教师出于一定的目的,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并展开教育,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
郭云认为在教师和幼儿在进行互动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有意识的进行提问和解答儿童遇到的问题,帮助儿童化解疑惑。郭云认为当幼儿主动向教师告状时,教师可以采取公平裁决、耐心引导、道德教育、让幼儿自己解决、老师解决、双方教育、批评调皮的幼儿、敷衍、忽略等十种方式。
笔者认为教师发现幼儿有消极情绪时,合理的进行判断,并化解这种消极情绪,帮助幼儿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并帮助幼儿尽快恢复常态,维持健康的身心发展水平,顺利的进行学习并参与到活动中,教
师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策略称作“教师回应策略”。本研究认为有效的应对方式包括进行安抚,并找到事情真正成因中,转移注意力,建议指导,批评。
2 文献综述
2.1 对幼儿情绪的相关研究
一、 儿童生气和伤心情绪及其相关研究
(一) 儿童生气和伤心的情绪原因理解
伤心相比生气而言,这种消极情绪程度更加严重,而且主要是由于自身主观因素导致的,所以指向自身,更加不容易理解,幼儿必须有更高的心智发展水平才能真正知道是哪些原因导致伤心。
选择四岁左右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哪些原因导致其对生气、伤心、高兴和害怕,通过实验发现,主要由这样几种原因会导致幼儿生气,身体受伤、心理受伤、障碍和问题无法解决。而导致幼儿伤心的原因一般是这样几种,身体受伤、人际矛盾,不愉快的事物,无法改变现状等。徐琴美则选择五岁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哪些原因导致其生气和伤心,通过研究发现,幼儿生气时,对方的故意性行为、结果的厌恶性是可以重新恢复的。幼儿伤心时对方的无意伤害、主体自身的不好体验是无法重新修复的。幼儿通过情景意图的故意性和非故意性,判断自己的情绪状态,生气和伤心并不是依靠伤害标准来确定的,并且主要取决于客观条件和外部因素带来的不好体验,因此只能预测伤心。
2.2.应对消极情绪的相关研究
马春红认为父母对于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比较多元化,一般母亲更容易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并给予支持,父亲一般不能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并不能进行有效支持。而且幼儿的性别不同,父母对于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也有不同,如果是女孩,父母对于幼儿消极情绪表达的反应更快,而且具有更高的支持性水平,相反如果是男孩,父母对于幼儿消极情绪表达的反应较慢,而且具有更高的非支持性水平。
项小琴通过研究发现,幼儿的情绪表达方式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自身具有很大情绪问题,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不能很好的控制社会情绪,因此幼儿的情绪管理水平和调节能力直接受到父母消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李燕等人选择了一百一十九名处于四岁到六岁之间的儿童,分析其父母的情况,验证是否父母会对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产生影响,以及对孩子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证明父母的消极情绪表达方式会影响孩子对于社会技能的学习,并且父母的这种回应方式还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情感能力。
邓赐平等人发现幼儿的情绪发展能力和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情绪表达方式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直接关系到幼儿
的情绪认知水平,最好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方式。
2.3幼儿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
王琼认为教师要在和幼儿的互动过程中,及时察觉幼儿的消极情绪,并分析是哪些原因导致幼儿产生消极情绪。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感染力,发挥自身的感染力,重新建立幼儿高昂的斗志;同时也可以暂时不过分干预,让幼儿自己平复情绪;可以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让幼儿放松,并化解消极情绪。
陈友庆和叶玉红认为幼儿有多种方式来表达幼儿的消极情绪,有时候是突然爆发,有时情绪表达较难察觉到,有时会受到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有时则是自我主观感受的影响,自身的控制能力弱等。教师在应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及时处理幼儿的消极情绪,主要内容有公平的做出判断,发挥自身的感染力,引导幼儿平复下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让其关注一些轻松的事物,或者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第二种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好教育,建立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感,让学生轻松的进行学习,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学生做好交流互动等。
戴斌幼儿自身的消极情绪对其身心健康水平又很不利的影响,直接导致孩子的人格不完善,情感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通过认哭、玩、画、说四种主要方式,化解幼儿的消极情绪。
2.4 同伴交往中生气和伤心情绪研究
幼儿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和伙伴出于同等地位,因此其一言一行和行为方式都是平等的。而且同伴之间的身心发展水平类似,认知水平也没有很大的差异,当同伴处于消极情绪中,幼儿对同伴的关心或者冷漠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幼儿情感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幼儿情绪发展的过程中,同伴关系十分重要,经常出现的负面情绪包括生气和伤心,如果幼儿能够正确的化解这一情绪,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并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同伴的交往也会促进幼儿情绪的发展。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交往使幼儿的主要社交活动,幼儿和同伴保持良好的关系,也会提高幼儿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是。
何洁选择了一百二十名位于四十六个月到八十一个月之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幼儿的同伴交往对于其生气和伤心情绪倾向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幼儿的确会出现的生气和伤心两种不同的情绪倾向,但是同伴接受性并没有对这两种情形造成影响。不过之幼儿对这两种情绪倾向的同伴存在不同的接近水平,也就是说,幼儿更愿意亲近一些处于伤心情绪中的同伴,并且儿童普遍认为一些具有生气情绪倾向的幼儿并不能被其所接受。
2.5已有研究总结
通过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结论,并分析其
采用的研究方法,可以看到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是如何发展的,但是不能提出合理的措施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化解消极情绪。笔者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化解幼儿的消极情绪。
大部分学者在进行该领域的研究时,主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调节以及情绪教育方面,并且也有部分教师是如何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态度和化解幼儿消极情绪的方式,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研究还不全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因此,本研究在件取样观察法和访谈法的基础上,开展实践分析,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是如何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以及采取的一些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情况,为教师应对幼儿消极情绪提出一些建议。
3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上海某一幼儿园的大班幼儿以及两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十四名男孩,十三名女孩,全班共二十七名学生,由于性别数量上带来的的差异所导致的结果误差基本不存在,观察其一周在幼儿园的学习,记录了幼儿出现消极情绪的原因以及每次教师是如何化解的。
3.2研究工具
3.2.1 轶事记录法
本研究采用轶事记录法,记录最真实的资料,观察两周后,记录幼儿消极情绪次数和每次的实际情况及导致的原因,以及教师的应对方案,表观察记录表包括幼儿性别、教师、时间、效果、成因及背景等几方面。笔者最大程度记录教师对于幼儿消极情绪表达的解决从事,保证资料真实可信。
教师应对幼儿消极情绪事件的观察记录表
幼儿性别 教师 事件持续时间 应对策略 事件描述记录
3.2.2事件取样观察法
本研究利用观察法,分析所有观察所得真实资料,了解教师是如何应对幼儿消极情绪问题的。深入到幼儿园中进行考察,记录教师和幼儿在教学工程中的行为,认为幼儿获得不佳的体验而带来的兴趣不高,并影响其身心健康水平的行为变化称为“幼儿消极情绪”,表现为哭泣,吵闹和焦虑。分别记录教师采取策略的次数,每出现一次就记1,根据最后统计出的结果进行分析。
情绪的表达方式
策略的分类 正向策略 中性策略 负向策略
情绪安抚 耐心倾听幼儿宣泄情绪 寻真实原因 转移注意力 建议指导 批评
哭泣
吵闹
焦虑
3.2.2访谈法
这一方法的目的在深入分析实际情况,在观察结束之后,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教师进行访谈,制定基本访谈计划和问题,弥补观察的不足,通过录音,保证资料的完整。补充获得的信息,也帮助笔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