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知识

合集下载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一、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区,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经过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七个省区,最终在山东半岛注入渤海湾。

二、黄河的特点1.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

2. 黄河的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约88亿立方米,但年内分配不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3. 黄河流经的地区地势平坦,河谷宽阔,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

4. 黄河水质较差,常年携带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泥沙负荷最大的河流之一。

三、黄河的发展历程1. 古代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流域的人类开始农业生产,形成了许多古代文明,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shan文化等。

2. 黄河内外移道:由于河水泛滥和决堤频繁,黄河自古以来的河道多次迁移,历史上共有六道主流,被称为“母亲河的泪水”。

3. 黄河治理: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中国历代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黄河治理工程,如太清河、黄河直道等,但治理效果有限。

4. 黄河改道:20世纪以来,为了解决黄河泛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黄河南北水转移工程,将一部分黄河水引入南方干旱地区,实现了黄河的改道。

四、黄河的地理环境与地貌1. 黄河的地理环境:黄河流经的地区属于中国的内陆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地势逐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且盆地和山脉交错。

2. 黄河的地貌特征:黄河上游地区主要是高原峡谷地貌,中游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貌,下游地区则是平原地貌。

黄河的河道有时具有“宽阔蓄水段、侵蚀深谷段、堆积平原段”三段变化。

五、黄河的水资源与水系规划1. 黄河的水资源: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区之一,黄河年径流量丰富,但由于水文调控不当,水量利用效率较低。

2. 黄河的水系规划:为了保护黄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制定了黄河的水系规划,包括黄河河道的整治和灾害预防、水量调控等措施。

黄河及水利知识

黄河及水利知识

黄河及水利知识一、黄河概况1. 黄河的地理位置与流经区域-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 其流域范围大致介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全长达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2. 黄河的地形地貌影响- 上游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河水落差大,水流湍急。

例如龙羊峡、刘家峡等峡谷段,这种地形使得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这里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加上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淤积,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河床不断抬高,使得黄河下游的堤防面临巨大压力。

3. 黄河的气候影响-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这种降水的季节性分布不均,导致黄河水量季节变化大。

- 冬季黄河部分河段会出现结冰现象,由于凌汛的存在,在初春或初冬时节,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容易发生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洪水泛滥的情况,如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

二、黄河的水利工程1. 上游的水利工程- 龙羊峡水电站- 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

- 它具有多项功能,如发电、防洪、灌溉、养殖等。

龙羊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78米,总库容247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0亿千瓦时左右。

- 刘家峡水电站- 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黄河干流上。

- 其水库大坝高147米,总库容57亿立方米。

刘家峡水电站在发电、防洪、防凌、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16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千瓦时。

2. 中游的水利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千米的黄河干流上,处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

高考黄河的知识点

高考黄河的知识点

高考黄河的知识点黄河,位于中国大陆的第二长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作为地理科目中的重要内容,高考中也常常涉及有关黄河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与高考相关的黄河知识点,供学生们参考。

一、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黄河位于中国大陆的北部地区,起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范围广阔,涵盖了多个省份和自治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

二、黄河的地理特点1. 河道曲折:黄河河道非常曲折,河流蜿蜒绕行,形成了许多弯曲的河段。

2. 堤防高耸:黄河河道两岸的堤防非常高耸,是为了防止河水泛滥而修建的。

3. 多沉积物:黄河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因此河床上积聚了大量的沉积物。

三、黄河的水文特点1. 水量丰富:黄河的水量非常丰富,是中国大陆第二大河流,仅次于长江。

2. 水流湍急:由于地势复杂,黄河的水流湍急,流速较快。

3. 年内水位变化大:黄河水位的变化非常大,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

四、黄河的环境问题1. 泥沙淤积:由于黄河水中的大量泥沙,河道沉积物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导致河道变浅、变窄。

2. 水污染:由于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等原因,黄河的水质受到了一定的污染。

3. 河岸崩塌:黄河的河道沿岸存在较多的河岸崩塌现象,造成安全隐患。

五、黄河的历史文化价值1. 丰富的历史遗产: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包括兵马俑、中原古文化等。

2. 文化传承:黄河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3. 英雄史诗:黄河的故事与中国历史上许多英雄史诗有关,如《愚公移山》等。

综上所述,黄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地理、水文特点,同时也面临着环境问题。

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点,对于高考地理科目的复习和应对具有重要帮助。

希望以上内容对于考生们的备考有所启发和帮助。

黄河知识245问

黄河知识245问

一、基本情况1.黄河全长多少公里?流经哪几个省?答:黄河全长5464km。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列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里利县注入渤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里?长度各是多少?答: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可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长3472km;河口镇至河南郑州的桃花峪为中游,长1206km;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长786km。

3.黄河洪水主要来源于哪里?答:黄河洪水主要来源区是: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简称河龙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龙三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三花间)。

4.黄河水资源的三大特点是什么?答:①水少沙多;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大;③水沙异源,黄河水沙来源地区不同。

5.黄河治理的任务是什么?答:任务有: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调度、保护与开发利用。

6.我局所辖堤防居黄河那岸?起止桩号?长度多少?答:我局所辖堤防居黄河右岸。

起止桩号70+250~94+907、96+517~97+630。

全长25.77km。

7.我局所辖河道工程有几处?其中险工有哪些?护滩控导工程有哪些?答:我局所辖河道工程有6处。

其中险工有黑岗口险工、柳园口险工工两处;护滩、控导工程有黑上延、黑下延、高朱庄、王鹿4处。

8.我局辖区内有哪几座涵闸?其名称、位置如何?答:有2座涵闸。

分别是黑岗口闸和柳园口闸。

相应大堤公里桩号为77+170和85+700。

9.河道工程基本情况如何?答:①黑岗口险工:始建于1737年,现有坝、垛、护岸85道,顺堤长5695m,相应大堤公里桩号74+100~79+795。

坝顶超22000m3/s洪水位2m,根石坡度大部分在1:1.1~1:1.3之间,深度大部分在10~16m左右。

主要靠溜坝号是18~41(修黑下延前是18-53)。

②柳园口险工:始建于1842年,现有坝、垛、护岸47道,顺堤长4287m,相应大堤公里桩号82+263~87+550。

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1、源流概况(1)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源头为约古宗列曲)。

(2)注入海洋:渤海。

(3)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4)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8)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

(9)上、中、下游的分界:内蒙古河口、河南旧孟津。

2、黄河之利(1)上游多峡谷,水能丰富,可进行发电[探究思考]黄河水能开发主要集中于哪些河段?原因是什么?[点拨]黄河水能开发主要集中于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和中游三门峡河段。

主要原因是位于阶梯交界处(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河流在高山峡谷中穿行,落差大,水流急。

(2)引水灌溉,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探究思考]黄河流经青铜峡至河口段,为什么水量锐减?[点拨]流经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蒸发量大;上游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等地大量引水灌溉,并且灌溉方式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所以水量大减。

3、黄河的治理(1)地上河①成因: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遭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强);下游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河。

②危害:下游决口改道。

③治理:治标——防洪(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治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探究思考]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可采取哪些措施?[点拨]①工程措施:保塬、护坡、固沟。

②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相结合。

③农业技术措施: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耕套作等农耕作业;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2)断流①自然因素:黄河水量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黄河流经地区不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下游河道渗漏严重。

人为因素: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植被遭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中考黄河知识点总结

中考黄河知识点总结

中考黄河知识点总结一、黄河概况1. 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2. 黄河的流域面积黄河流域面积约为7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域,仅次于长江。

3. 黄河的流程黄河全程约5464公里,流程包括中上游干流和下游三角洲。

4. 黄河的水文特点黄河日流量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多水,冬季零星,河水泥沙多,流域面积大,流域平均降水量不足,地表蒸发强烈。

二、黄河的历史1. 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有人类居住以来,这里文明渊源流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黄河泛滥黄河历史上曾多次泛滥,对周边农田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损失,被誉为“中国悲情河”。

三、黄河上中游1. 黄河上游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形成了壮美的峡谷和湖泊。

2. 黄河中游黄河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形成了八宝峡水库,之后通过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流经了众多历史名城和文化名镇。

四、黄河下游1. 黄河下游黄河下游包括了山东半岛和渤海湾地区,黄河的泥沙在这里聚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

2. 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全球最大的淡水三角洲,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五、黄河流域的经济1. 黄河流域的农业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盛产水果、蔬菜等农产品。

2. 黄河流域的工业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3. 黄河流域的交通黄河流域交通发达,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其中,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六、黄河文化1. 黄河文化遗产黄河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兵马俑、龙门石窟、太原双塔等众多历史古迹。

2. 黄河文学艺术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文学题材之一,古诗词中常有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也有描述黄河泛滥带来的磨难和苦难。

以上就是关于黄河的一些知识点总结,通过对黄河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黄河的重要性和价值。

黄河知识300问

黄河知识300问

黄河300问自然地理篇1、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

2、黄河流域面积为75.2万平方公里。

3、黄河一般分为上、中、下游,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是黄河的上游,长3472公里;从河口镇到河南郑州的桃花峪是黄河的中游,长1206公里;桃花峪到河口是黄河的下游,长786公里。

4、下游防洪是治理黄河的首要任务,中游地区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开发是治理开发的重点。

5、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

6、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5公斤。

7、黄河再穿过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

8、黄河干流上最窄的峡谷叫野狐峡,位于青海省同德、贵南县境。

9、黄河河道最宽处为河南省长垣县大车集,两岸堤距20公里。

10、黄河上最长的峡谷是晋陕峡谷,从河口镇到禹门口,全长725公里,落差300多米。

11、黄河干流上实测最大含沙量是1966年7月18日在龙门水文站侧到的,达933公斤。

12、黄河上的“揭河底”现象,也叫揭底冲刷,是水流将大片沉积物从河床上剧烈地掀起,露出水面高达数十米,像在河中竖起一道墙,然后跌落、破碎;或者整片的河床淤积物像地毯一样被卷起,漂浮在水面上向下游流动。

13、黄河上的“浆河”,就是水流在含沙量很高时,局部河段泥浆停止流动而造成的河中水流暂时堵塞现象。

14、在黄河发大水时,有时会有“掉进黄河淹不死”的现象,这是因为:由于物体在高含沙水流中所承受的浮力要比清水大得多,亦即有效重量减少了,使正在运动的物体不已下沉。

15、黄河上的中流砥柱在三门峡16、“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即:黄淮海大平原,它包括豫鲁冀皖苏5省,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17、“黄泛区”包括豫皖苏三省44个县5.4万平方公里,是因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以水代兵,人为决口而造成。

黄河知识

黄河知识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2、面对黄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委以科学发展观和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治水新思路为指导,在2004年全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

(也是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3、调控洪水方略:上拦下排,两岸分滞。

4、处理泥沙方略:拦、调、排、放、挖。

5、治理洪水思路:控制、利用、塑造。

6、控制黄河粗泥沙的三道防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先粗后细、小北干流放淤淤粗排细、干流骨干工程拦沙拦粗泄细。

7、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方略:稳定主槽、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

8、黄河流域防洪区分为三个区域: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行洪区(滩区)。

9、我国防汛抗洪的方针是: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

10、1998开始实施的《防洪法》第38条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11、观测水位的设备有:水尺和水位计。

12、2008年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确保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22000m3/s堤防不决口;远期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比较完整的防洪减淤体系。

13、黄河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

14、黄河暴雨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地区和上游兰州以上地区,三门峡以上来水为主的洪水称为“上大洪水”,以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来水为主的洪水称为“下大洪水”,“上大洪水”与“下大洪水”不遭遇。

15、《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设防流量仍按国务院批准的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考虑到河道沿程滞洪和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作用,沿程主要断面设防流量为:夹河滩21500立方米每秒、高村20000立方米每秒、孙口17500立方米每秒,艾山以下11000立方米每秒。

黄河知识

黄河知识

1.黄河有别于其他江河的特点是什么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35公斤。

黄河水量的56%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却来自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

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沙量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

2)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每年约16亿吨泥沙流入黄河干流。

3)河道形态特殊由于长期泥沙淤积,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历史组名的“地上悬河”,河床普遍高于两岸地面4~6米,高的达12米。

黄河洪水全靠两岸堤防抵御。

4)洪水灾害频繁从先秦时期到民国年间的2540年终,黄河下游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目前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涉及豫、鲁、皖、苏、冀五省,范围达12万平方公里,人口8755万。

5)管理体制独特历史上黄河下游治理都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于1933年设立黄河水利委员会,直属中央政府。

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解放区和渤海解放区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1950年1月,政务院军顶设立流域性黄河水利委员会,统筹黄河治理开发。

目前在全国七大流域机构中,黄河水利委员会是唯一直接管理下游河道及防洪工程并担负全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水量统一调度等任务的流域机构。

2.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完整治河方略的是谁?西汉时期,贾让提出了一篇保留至今的,也是我国最早的、比较全面的治河文献《治河策》,阐述了自己的治河见解。

由于它包含三种治河方策,被人称为“贾让三策”。

上策是人工改道,中策是分流,下策是加高增厚原有堤防。

3.治河先贤中,是谁第一次把治理泥沙提到黄河治理方略的高度?就治理泥沙而言,哪些人作出了突出贡献?明代著名治河专家潘季驯,他提出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就泥沙而言,除了潘季驯,作出突出贡献的还有李仪祉、王化云和钱宁等。

有关黄河的地理知识大全

有关黄河的地理知识大全

【导语】黄河是我们中国的母亲河,也是我国第⼆长的河流。

黄河⼀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种象征,同学们,⼤家对我国的黄河了解多少呢?知道与黄河有关的哪些地理知识呢?下⾯是⽆忧考分享的有关黄河的地理知识⼤全。

欢迎阅读! 【黄河简介】 黄河,中国北部⼤河,全长约5464公⾥,流域⾯积约752443平⽅公⾥。

世界第五⼤长河,中国第⼆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原的巴颜喀拉⼭脉查哈西拉⼭的扎曲,北麓的卡⽇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字形。

⾃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肃、宁夏、内蒙古、陕西、⼭西、河南及⼭东9个省(⾃治区),最后流⼊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原地区,因此夹带了⼤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黄河下游的改道给⼈类⽂明带来了巨⼤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产⼗六亿吨泥沙,其中有⼗⼆亿吨流⼊⼤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历史变迁】 黄河的孕育、诞⽣、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以地壳变动产⽣的构造运动为外营⼒,以⽔⽂地理条件下本⾝产⽣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原的⽔⼟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史后受⼈类活动的影响与⽇俱增。

根据多⽅⾯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以下,主要分为两⽀,北⽀为主流,⾛阴⼭脚下称为乌加河,南⽀即今黄河。

1850年西⼭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南⽀遂成为主流,北⽀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渠。

黄河的知识

黄河的知识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意义。

以下是关于黄河的一些基本知识:
位置和流经:黄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长度和流域面积: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约7.3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流域。

水量和水质:黄河是中国最大的黄土河流,年平均径流量约81亿立方米。

由于携带大量的黄土和泥沙,黄河水质较浑浊。

历史和文化:黄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它经过的地区有许多历史古迹,如兰州的白塔、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的云冈石窟等。

水利和灌溉: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利资源,支撑着黄河流域的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历史上,黄河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大禹治水工程、中游黄河控制工程等。

环境保护:黄河流域面临着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以上是关于黄河的一些基本知识,它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河流之一。

黄河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基础知识
黄河,中国第二长江河流,也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

以下是关于黄河的基础知识:
1. 长度和流域: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46,000平方千米。

2. 源头:黄河的源头位于中国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源流称为毛儿盖,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

3. 命名:黄河得名于河水泥沙浑黄,古代又称“河”,所以被称为“黄河”。

4. 地理特点:黄河流域地势高度递降,是中国流经地势最高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

5. 水量和泥沙:黄河年均径流量约1100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约4亿吨。

6. 贡献和问题: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然而,黄河也因为频繁的洪水和泥沙淤积等问题而被称为“中国之患”。

7. 重要城市:黄河流经多个重要城市,包括兰州、银川、呼和浩特、郑州和济南等。

8. 重要水利工程:黄河上有多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包括兴隆观水库、俄罗斯至中国输油管道桥和太行水库等。

9. 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黄河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推动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

10. 文化遗产:黄河流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壶口瀑布、中原文化和尧庙等。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黄河,又称母亲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仅次于长江。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的岷县境内的巴颜喀拉山,全长约5464公里,流经中国的九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以下是关于黄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境内。

2. 流经地区:黄河流经九个省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山东和河北。

3. 长度: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仅次于长江。

4. 流域面积:黄河的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

5. 注入海洋:黄河最终注入渤海,位于中国东部。

6. 自然灾害:黄河属于容易引发洪灾的河流,由于其流域内的弯曲、沉积物丰富以及气候的影响,常常发生洪水灾害。

7. 河水颜色:黄河水呈现黄色,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

8. 泥沙输送:黄河是世界上沉积物最多的河流之一,每年通过它的泥沙量约为4亿吨。

9. 农业灌溉: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之一,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文明起源: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黄河流域,人们建立了许多伟大的古代文化,如仰韶文化、八段文化和龙山文化等。

11. 弧形流动:黄河在其流经洛河平原时呈现出明显的弧形流动,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黄河之弯”。

12. 内蒙古段:黄河流经内蒙古地区时,形成了幅员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

13. 五岳归来:黄河流经山西省时,通过了五岳山脉,这也是中国五岳归来的地方。

14. 敦煌莫高窟:黄河流经甘肃省时,它通过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15. 水量变化:黄河水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夏季和秋季是流量最大的时候,冬季和春季是流量较小的时候。

16. 河流之歌:黄河有一首著名的歌曲《黄河大合唱》,它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深情和崇敬之情。

17. 生态保护: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水土流失,黄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黄河基础知识讲解

黄河基础知识讲解

黄河基础知识讲解黄河,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黄河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黄河的概况黄河,起源于中国西北的青海省,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的土地肥沃,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人口集聚地之一。

二、黄河的地理特点1. 上中下游划分黄河一般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

其中,上游位于青海省境内,沿途景色秀丽,以青海湖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著名景点。

中游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这里的黄土高原和壶口瀑布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下游流经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之一。

2. 黄河的泥沙黄河因为携带大量的泥沙而得名,被称为“泥河”。

由于河水中泥沙含量高、流速快,因此黄河的水色是黄色的。

每年的汛期,黄河泛滥成灾,给沿岸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三、黄河的历史地位1. 农业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地的先民就开始进行农业生产。

通过对黄河的灌溉,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伟大的黄土文化。

2. 文化象征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黄河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符号都与黄河有关,如《黄河大合唱》和《黄河颂》等。

四、黄河的保护与治理1. 防洪措施由于黄河的泛滥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修建了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如三门峡水库、银川水库等,以调节黄河的水流。

2. 节水措施作为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黄河的水资源显得尤为宝贵。

政府通过推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加强节水宣传,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黄河的水源。

3. 河道治理由于长期的泛滥,黄河的河道容易产生淤积和漫滩。

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河道治理工程,清淤、疏浚河道,提高了黄河的水运能力。

地理知识点黄河总结

地理知识点黄河总结

地理知识点黄河总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最重要的水道之一。

其水系面积为74.5万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为61.6亿立方米。

在中国的历史中,黄河一直被人们祭拜和尊重,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自然灾害,如洪水和泥石流。

以下是黄河的一些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1. 发源地:巴颜昆湖位于青海省,也是黄河的源头。

巴颜昆湖是一个高山湖泊,位于江河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海拔3,353米,是中国最高的淡水湖泊之一。

2. 流经地:黄河流经九个省区和两个自治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3. 注入海洋:黄河最终在山东省注入渤海,形成黄河口,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之一。

二、地理特点1. 中上游与下游:黄河流域可以分为中上游和下游两部分。

中上游地区地势较高,水流湍急,地形复杂。

下游地区地势较平坦,水流较缓,地形较为开阔。

2. 黄河泛滥:黄河流域地势较陡,同时降水量较大,导致黄河经常泛滥。

历史上,黄河泛滥曾导致数百次洪水和数千次决口。

为了控制黄河的泛滥,中国政府实施了多项治理工程,如修建黄河堤防、建设水利工程等。

3. 黄河土壤:黄河流域的土壤质量较高,属于黄壤带。

这些黄土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4. 自然灾害:由于黄河泛滥频繁,导致了很多自然灾害,如洪水和泥石流。

这些自然灾害对沿岸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5. 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文明成就。

三、环境保护1. 黄河水污染:由于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黄河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黄河的水质保护和治理。

2. 黄河水资源利用: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严重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修建水利工程、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来有效保护和利用黄河水资源。

黄河重点知识整理

黄河重点知识整理

2.3滔滔黄河一、河流概况:1、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北麓,青海省2、长度:5464公里,中国第二长河,不能说中国第二大河,世界第五长河3、注入海洋:渤海4、干流流经省市(9个):青海省(青)、甘肃省(干或陇)、四川省(川或蜀)、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山西省(晋)、陕西省(陕或秦)、河南省(豫)、山东省(鲁)5、干流流经地形区(4个):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6、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7、上、中、下游划分: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8、黄河干流形状像汉字“几”字,其中“几”字形内有一个区域不属于黄河流域,那一部分属于内流区。

二、河流水文特征(一)上游:1、河段位置:源头到河口。

2、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3、特点:多峡谷,多支流,多水能,水量较大且清澈(二)中游:1、河段位置:河口到桃花峪2、流经主要地形区:黄土高原3、特点: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侵蚀出壮观的峡谷地貌。

从河口到潼关的黄河谷地被称作晋陕峡谷(位于陕西、山西交界处),壶口瀑布位于其中。

在中游,由于①众多支流汇入,②气候变得更为湿润一些,黄河流量增大,黄河含沙量也急剧上升。

(三)下游:1、河段位置:桃花峪到入海口2、流经主要地形区:华北平原三、河流开发利用:上游、中游:水能开发中游:三门峡、小浪底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P58阅读)位于河南省,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

主要功能是:防洪、防凌、减淤(放水冲沙,有淘沙的作用),兼顾供水、灌溉、发电。

四、存在问题和治理(一)断流(P57阅读材料)1、发生河段:下游2、断流原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流量小/上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少有支流汇入②人为因素:上游、下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过多等3、防治措施:①统一调配(如:南水北调等);②推广节水农业(二)凌汛(P59活动三)1、发生河段:①刘家峡至包头段②开封至入海口段(读P55图和P9图,可得出可能发生凌汛的省份:宁夏、内蒙古、河南、山东)2、发生凌汛的条件:①有结冰期②有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3、危害:河水泛滥、河堤决口4、防治措施:破冰。

保护黄河有哪些知识点总结

保护黄河有哪些知识点总结

保护黄河有哪些知识点总结一、黄河概况1. 黄河位于中国的黄土高原,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的流域面积约8.7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五大水系之一。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2. 由于黄河上游地区多为干旱地区,降水少,而黄河下游地区降水丰富,导致上游水量少而下游水量丰富,形成了“上游断流,下游泛滥”的特点。

3. 黄河的河床沉积物含量极高,因此被称为“黄河泥沙”。

黄河泥沙对土地肥沃度和农田灌溉有着重要的影响。

4.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黄河流量受到了影响,出现了严重的断流、枯水和泛滥等问题,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保护黄河的意义1.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保护黄河就是在保护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传承。

2.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区,保护黄河就是在保护中国的粮食安全。

3.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护黄河就是在保护全球生态平衡。

4. 黄河是中国的重要水资源,保护黄河就是在保护中国的水资源安全。

5. 黄河的洪水、断流等问题对沿岸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保护黄河就是在为中国的千万人民谋福祉。

三、保护黄河的主要问题1. 水质问题:因为黄河流经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黄河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超标排放、侵占河道等问题严重。

2. 河道改道问题:由于河床淤积或其他原因,黄河的河道经常发生改道的现象,导致了地区的洪涝灾害。

3. 水量问题:黄河的水量丰富,但由于上游水量少,下游水量多,造成了老百姓用水不足的问题。

4. 生态环境问题:黄河上游地区属于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些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5. 过度开发问题:为了解决水资源和粮食问题,一些地区对黄河的水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黄河的生态系统恶化。

黄河知识归纳总结

黄河知识归纳总结

黄河知识归纳总结黄河,古称“河”或“滂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它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经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最终在山东东营汇入渤海。

作为中国五大河流之一,黄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本文将对黄河的形成、特点、历史重要事件、治理措施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形成与特点黄河的形成源于两个主要的河源,即中国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和中华山脉。

这两个河源汇集后形成了黄河的主源。

黄河流域地势高低起伏,河流长度较长,总长度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约75万平方千米。

黄河的流量巨大,年均水量约980亿立方米,是中国流量最大的河流。

另外,黄河的水质呈现浑浊的特点,这主要源于下游沙土茂盛,冲刷力强。

二、历史重要事件1. 大禹治水:黄河治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大禹是第一个治理黄河的君主。

他开辟了太湖出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有效控制了黄河的水患问题。

2. 黄河泛滥:历史上,黄河泛滥经常给中国北方带来严重的灾害。

例如,1344年至1946年间,黄河泛滥约188次,其中149次发生在1840年以后。

这些泛滥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农田损失。

3. 黄河南迁:黄河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南迁的现象。

从2000年前开始,黄河发生了至少11次南迁。

这些南迁导致了流域变幻,改变了许多城市和村庄的位置。

三、治理措施为了防止黄河泛滥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中国历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1. 黄河上游的造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固定黄河上游的土壤,减少土壤流失。

2. 河道防护工程:修建堤坝、堤防和闸门,以阻挡河水泛滥。

3. 水库建设:修建水库用于调节河水的流量,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4. 生态保护: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湿地和野生动植物。

四、经济社会影响黄河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 农田灌溉: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通过黄河提供的水资源,农民能够进行有效的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综合性学习:黄河知识

综合性学习:黄河知识

综合性学习:黄河知识一、黄河的常识1、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陕西、河南、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5公里,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的第一大瀑布是:壶口瀑布。

黄河下游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又被叫做:悬河。

2、黄河入海口:黄河注入了渤海。

二、关于黄河的成语:1、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2、河清海晏(yàn):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

用来形容天下太平。

也说成海晏河清3、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

4、河山带砺5、俟河之清6、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三、关于黄河的俗语、谚语:1、跳进黄河洗不清: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2、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

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3、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流泪。

4、鲤鱼跳龙门5、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6、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7、天下黄河富宁夏。

四、关于黄河的诗歌:1、唐代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唐代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唐代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6、唐代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7、唐代《赠裴十四》: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六、关于黄河的歌曲1、《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2、《黄河颂》是谁作的词,谁谱的曲?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七、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1、古猿人文化遗址:西侯度猿人文化遗址、蓝田猿人文化遗址、大荔猿人文化遗址2、古智人文化遗址:丁村古人文化遗址、河套新人文化遗址、细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2.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是刘家峡水电站。

3.黄河流域的暴雨,主要集中于盛夏的7、8月。

4.黄河下游难以治理的症结是泥沙。

5.黄河堤防的主要作用是防洪。

6.黄河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

7.黄河流域的灾害主要有:洪灾和旱灾。

8.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水主要来自上游,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历史上灾害主要发生在下游。

9.黄河下游滩区是下游河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防洪治河方面,滩区具有行洪、滞洪和沉沙三种功能。

10.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黄河下游日渐开发,为了发展生产的需要,沿河诸侯先后筑堤,黄河下游堤防始建于春秋。

11. 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李仪祉。

他第一次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进行治理的方略。

第一次提出调水调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

第一次提出治沙应着重控制粗泥沙的是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钱宁。

12.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多次改道,1855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现行河道。

13.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河道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特点。

按照河道特点,黄河下游河道可分为:游荡型、过渡型、弯曲型和河口型4类。

14. 黄河暴雨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地区和上游兰州以上地区,三门峡以上来水为主的洪水称为“上大洪水”,以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来水为主的洪水称为“下大洪水”,“上大洪水”与“下大洪水”不遭遇。

15.在黄河干流上游最早进行固定位置和水位定量观测与记载的地点是:今青铜峡水库坝址。

16.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进入黄河上游。

17.为了加强黄河水利科研发展,1950年成立了黄委会泥沙研究所,1991年更名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18.黄委获得水利部重点实验室的是: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19.实体模型试验在治黄发展和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已相继建成了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河道模型、小浪底库区模型、三门峡库区模型、部分概化模型、基础研究试验水槽和土壤侵蚀土槽等在内的诸多实体模型。

20.黄河水文泥沙测验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河流泥沙含沙量在线连续施测,这种在线泥沙测验仪器名称是振动式测沙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