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单元测考试试卷.doc

合集下载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下哪种介质不能传播声音?A. 空气B. 真空C. 水D. 固体答案:B2.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A. 音调、响度、音色B. 音调、响度、音量C. 音调、音量、音色D. 响度、音量、音色答案:A3.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声音的音调?A. 振动频率B. 振动幅度C. 介质密度D. 介质温度答案:B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 20Hz~20000HzB. 20Hz~2000HzC. 200Hz~20000HzD. 2000Hz~20000Hz答案:A5.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B. 在液体中传播最快C. 在气体中传播最快D. 在真空中传播最快答案:A6.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声呐C. 超声波测距D. 声音的传播答案:D7. 声音的响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声源振动的幅度B. 距离声源的距离C. 声源振动的频率D. 介质的性质答案:C8. 声音的音色是由什么决定的?A. 声源振动的幅度B. 声源振动的频率C. 声源振动的方式D. 声源振动的强度答案:C9.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利用了声音的传播?A. 电话通话B. 广播C. 无线电波D. 音乐答案:C10.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介质的种类B. 介质的温度C. 介质的压力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答案:振动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米/秒。

答案:3403.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振动频率4.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

答案:幅度5. 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结构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单元测验

《声音》单元测验

《声现象》单元测验 班别 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图中所示乐器中,描述产生声音的物体正确的是( )A 、①小提琴发声是弓振动产生的B 、②二胡发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C 、③琵琶发声是琴体振动产生的D 、④鼓发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 、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D 、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3.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网,如图所示.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A 、固体能够传声B 、液体能够传声C 、气体能够传声D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4.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4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 、振动B 、静止不动C 、一直向右运动D 、一直向左运动5.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频率6.如图5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丙的响度相同B 、甲、乙、丁的音调相同C 、丙的音调最低D 、甲、乙的音色相同7.“B 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 、声音太小B 、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 、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D 、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8.敲锣时,要想使锣停止发声,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即可,这是因为A 、锣声通过手掌被人吸收B 、手对锣面形成真空,无法传声C 、锣面停止振动D 、有声音,但被手遮住,听不到图3 图2 图4 图1图59.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 、 ①④B 、①③C 、 ②④ D.、③④10.如图6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A .防止嗓声的产生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在人耳处减弱嗓声D .防止风吹到头部11.如图7所示的几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是( )A.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情况C. 抽去罩内一些空气后,听闹钟的铃声变化D. 用卡片快慢不同地划过梳齿,听声音的变化12.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 、在学校周围植树C 、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 、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1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 、B 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 、“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14. 如图8所示的实验不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 、扬声器播音时,纸盆上的纸屑跳动起来C 、音叉发声时,将悬挂的乒乓球弹起D 、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铃声逐渐变小15. 下列不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是( )A 、利用声呐探测海深B 、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 超”C 、渔民探测鱼群的位置D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16.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原来发出的声音 (仍然在/停止)传播。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4.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5.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6.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7.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而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 )A.响度与音色B.响度与音调C.乐音与噪声D.超声与次生8.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9.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入耳是能听到的第9题第11题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声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1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2.关于声音现象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可用于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种草有利于减弱噪声污染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3.小慧同学在桌子上放一些米粒,敲击桌面,她看不到桌子在振动,却听到_______,同时,看到米粒在_______,这说明桌子在_______,在物理学上经常用这种研究方法——转化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竞慧同学想用此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14.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15.2010年3月,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 m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_______比_______传声效果好.16.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 m/s).但是,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第18题第19题19.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有关.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B泡沫塑料调小大保持不变控制变量法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羽绒服【解析】【分析】【详解】(1)[1][2]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所以不选用音叉。

(2)[3]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在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是声音的产生原理?- A. 共鸣- B. 迫近定律- C. 声速- D. 相位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不传播声音?- A. 空气- B. 水- C. 铁- D. 真空答案:D3. 音调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 A. 响度- B. 频率- C. 声浪- D. 音质答案:B4. 以下哪个参数与声音的强度相关?- A. 声波速度- B. 音量- C. 频率- D. 共振答案:B5. 以下哪一选项是声音传播的最常见方式?- A. 空气传播- B. 固体传播- C. 微波传播- D. 隧道传播答案:A...20. 以下哪个仪器适用于测量声音的频率?- A. 望远镜- B. 尺子- C. 频谱分析仪- D. 温度计答案:C第二部分: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共振?请简要解释其在声音传播中的作用。

答案:共振指的是当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输入频率相同或接近时,物体会产生共振现象。

在声音传播中,共振可以增大声音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使声音更加明显和延长。

2. 解释声音的音量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答案:声音的音量与振幅成正比,振幅越大,声音的音量越大;振幅越小,声音的音量越小。

3. 怎样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因此,改变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频率来实现。

第三部分:计算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一根弦的长度为2m,弦上的波传播速度为340m/s。

求此弦上最低的共振频率是多少?答案:最低的共振频率为17 Hz。

2. 一台船的声音以340m/s的速度传播,在水中传播的声波波长为1m,求此声音的频率是多少?答案:此声音的频率为340 Hz。

总分:100分此为《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祝您好运!。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站在圜丘上说话时,声音传播得更快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2.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

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向水面某点扔一块石头,和这点距离相等的岸边的人、鸟和鱼,最先听到声音的是()A.人B.鸟C.鱼D.同时4.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A.振动幅度比乙大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6.现代生活里,有的人爱养狗,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驱狗器的开关,狗好像感觉到了巨大的刺激而躲开,旁边的人却什么也没听见。

这是因为驱狗器()A.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发出的声波只会向着狗传播C.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发出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感受范围7.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具有相同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8.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不断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9.古道西风、胡人乐舞。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下哪种介质不能传播声音?A. 空气B. 水C. 真空D. 固体答案:C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下哪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A. 空气B. 水C. 真空D. 固体答案:D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A. 20Hz-20000HzB. 20Hz-20000kHzC. 20Hz-20000MHzD. 20Hz-20000GHz答案:A4. 声音的三个特征是什么?A. 音调、响度、音色B. 音调、音量、音色C. 音调、响度、音量D. 音调、音量、音色答案:A5.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隔音C. 回音壁D. 声呐答案:B6.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声音的衍射?A. 声波绕过障碍物B. 声波通过小孔C. 声波在障碍物后形成阴影D. 声波在障碍物后形成声影答案:C7.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声音的干涉?A. 声波相互抵消B. 声波相互增强C. 声波相互穿透D. 声波相互叠加答案:C8.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声音的共振?A. 声波频率相同导致振幅增大B. 声波频率不同导致振幅减小C. 声波频率相同导致振幅减小D. 声波频率相同导致振幅不变答案:B9.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声音的多普勒效应?A. 救护车靠近时声音变高B. 救护车远离时声音变低C. 救护车静止时声音不变D. 救护车靠近时声音不变答案:D10.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声音的波动性?A. 声波的反射B. 声波的折射C. 声波的衍射D. 声波的直线传播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答案:振动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米/秒。

答案:340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Hz至______Hz。

答案:20,200004.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______有关。

答案:振幅5. 声音的音色与声源的______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姓名:分数:物理《声现象》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在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正常人耳可以听到20Hz~Hz之间的声音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2.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XXX和XXX齐声说:“是XXX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XXX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A。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C。

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D。

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比较响度的大小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5.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

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7.如图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8.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的是()A。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卷第三章 声现象(本试卷六个大题,24个小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第1~8题为单项选择题;第9、10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下列关于描写声的诗词解释正确的是( )A .“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B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响度没变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音调高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音色相同B .甲、丙的音调相同C .乙、丁的音调相同D .丙、丁的响度相同 3.这首歌太高了,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来描述声音(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振幅 4.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

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 .医生通过“B 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C .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 D .利用次声波判断发生地震方位5.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

”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 .频率 B .音调 C .响度 D .速度 6.在“①女高音”“①男低音”“①引吭高歌”“①低声细语”4个词语中,“高”“低”二字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的是( ) A .①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 D .① 7.声纹鉴定技术有助于公安机关破获手机诈骗案件,利用声纹具有唯一性、同一性的特点,可以成功锁定抓捕目标,快速侦破案件。

声纹特征鉴定主要指的是人说话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8.2024年春晚开场节目《鼓舞龙腾》,寓意龙腾华夏,福满万家,人们用热情的鼓声、欢快的歌 舞欢度春节。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
C.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
D.声音的响度与波长有关
正确答案:C
12.以下哪个物理量不是用来描述声音的()
A.频率
B.振幅
C.速度
D.电阻
正确答案:D
13.以下哪个声音是超声波()
A.人的说话声
B.汽车的喇叭声
C.蝙蝠的叫声
D.鸟儿的啼鸣声
正确答案:C
14.以下哪个物品不会发出声音()
A.电吹风
B.电视机
C.电脑
D.电熨斗
正确答案:D
15.以下哪个控制噪声的措施是错误的()
A.在工厂内安装隔音设备
B.在公路旁建设隔音带
C.在住宅区内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D.在公共场所播放噪音
正确答案:D。

第2章声现象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第2章声现象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测试(二)声现象(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2.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A.能听出声音是鼓声B.暖气管能把声音传遍楼内各处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对着山峰大喊能听见回声3.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已经能够支持语音指令.智能机器人通过学习,能接受司机的语音控制,完成部分操作,但不接受乘客的语音指令.智能机器人能识别是否是司机发出指令,是通过司机语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5.下面是小丽物理笔记中记录的内容,其中不属于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 A.养蜂人听蜜蜂的飞行声,就能知道它是否采了蜜B.人们买西瓜时,要拍两下,听声音来判断瓜的生熟C.小强往开水瓶里倒开水时,能听出水有没有灌满D.飞机从屋顶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6.(鞍山中考)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7.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鼓声、号子声的8.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 m,高7 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9.如图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D.丁声音属于噪声10.甲同学把耳朵贴在较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自来水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关于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三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1.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12.夜深了,把电视的声音关小点,举手之劳却能够给邻居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这不仅是为了保障邻里和睦,还是我们懂得体谅、尊重他人的良好个人素质的一种表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减小噪声,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分析,这是减小声音的.13.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14.手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除了能为我们提供通信联络、存储信息、上网外,它还能录音.手机录入的声音,和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从“声现象”角度看这里的“一样”,指的是_和不变.15.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明和同桌在课堂上用衣服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同桌用铅笔轻轻敲两次衣服架,衣服架发出的声音是衣服架产生的.小明第一次听声音的方式如图所示,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他第二次听声音则是用手指堵住耳朵,这次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听起来像寺庙中的大钟发出的.这个现象说明,且效果较好;由此,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手机录一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感觉与自己直接听到的声音(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16.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声源发出声音后,声音碰到物体反射回来,根据收到回声的方位和时间,可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_ ,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17.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kHz到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m.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8小题8分,第19小题12分,共20分)18.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减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假如抽气机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出.(2)如图所示,实验时将闹铃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托盘上,而是放于塑料泡沫之上,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19.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 铜600.76B 铜600.89(1)如果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填“1”或“2”).(2)为了验证猜想2,小明选用了编号为C、H、I的琴弦进行实验,他这样的选择(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3)为了验证猜想3,表中所缺数据:长度为cm,横截面积为mm2.(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20.阅读下表,回答问题: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1)有人在船上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他把恰好浸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后,经6 s 听到回声,求海底的深度.(2)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章末测试(二)声现象答案版(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A)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2.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B)A.能听出声音是鼓声B.暖气管能把声音传遍楼内各处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对着山峰大喊能听见回声3.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B)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已经能够支持语音指令.智能机器人通过学习,能接受司机的语音控制,完成部分操作,但不接受乘客的语音指令.智能机器人能识别是否是司机发出指令,是通过司机语音的(B)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5.下面是小丽物理笔记中记录的内容,其中不属于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是(D) A.养蜂人听蜜蜂的飞行声,就能知道它是否采了蜜B.人们买西瓜时,要拍两下,听声音来判断瓜的生熟C.小强往开水瓶里倒开水时,能听出水有没有灌满D.飞机从屋顶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6.(鞍山中考)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7.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鼓声、号子声的8.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 m,高7 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9.如图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D.丁声音属于噪声10.甲同学把耳朵贴在较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自来水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关于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BD)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三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1.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振动__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音调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空气__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12.夜深了,把电视的声音关小点,举手之劳却能够给邻居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这不仅是为了保障邻里和睦,还是我们懂得体谅、尊重他人的良好个人素质的一种表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声源处__减小噪声,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分析,这是减小声音的__响度__.13.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能量__;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信息__.14.手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除了能为我们提供通信联络、存储信息、上网外,它还能录音.手机录入的声音,和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从“声现象”角度看这里的“一样”,指的是__音调__和__音色__不变.15.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明和同桌在课堂上用衣服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同桌用铅笔轻轻敲两次衣服架,衣服架发出的声音是衣服架__振动__产生的.小明第一次听声音的方式如图所示,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他第二次听声音则是用手指堵住耳朵,这次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细绳__传播的,听起来像寺庙中的大钟发出的.这个现象说明__固体能够传声__,且效果较好;由此,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手机录一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感觉与自己直接听到的声音__不相同__(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16.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回声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声源发出声音后,声音碰到物体反射回来,根据收到回声的方位和时间,可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__回声定位__,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__声呐__.17.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kHz~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10__kHz到__20__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7_500__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8_700__m.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8小题8分,第19小题12分,共20分)18.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减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__增大__;假如抽气机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出__真空不能传声__.(2)如图所示,实验时将闹铃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托盘上,而是放于塑料泡沫之上,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__减弱通过底座传出的声音__.19.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 铜600.76B 铜600.89C 铜60 1.02D 铜800.76(1)如果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2__(填“1”或“2”).(2)为了验证猜想2,小明选用了编号为C、H、I的琴弦进行实验,他这样的选择__不合理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C、H、I琴弦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同__.(3)为了验证猜想3,表中所缺数据:长度为__80__cm,横截面积为__1.02__mm2.(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选取材料、长短、横截面积相同的琴弦,调整它们的松紧程度不同__.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20.阅读下表,回答问题: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1)有人在船上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他把恰好浸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后,经6 s 听到回声,求海底的深度.(2)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解:(1)声音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 =12×6 s =3 s由v =s t 得海底的深度:s =v t =1 530 m/s ×3 s =4 590 m (2)由v =s t 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t 1=s v 1=884 m 340 m/s =2.6 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 2=t 1-Δt =2.6 s -2.43 s =0.17 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 2=s t 2=884 m 0.17 s =5 200 m/s ,该金属管可能由铁制成.。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0.(2024·河南)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
21.(2024·四川南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描写的是琵琶的声音,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琵琶声是由琴弦产生,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度,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B.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10.(2024·宁夏)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11.(2024·江苏常州)如图所示,拨尺发声实验中,多次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端,尺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其()
5.(2024·山东菏泽)课堂上有关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通过音色就能判断是哪位同学在回答问题
C.老师讲课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说明响度大
6.(2024·北京)北京的鸽哨制作精致,图中所示的是用多个管状哨连接成的一个“连筒类”鸽哨。当鸽子携带鸽哨飞行时,哨声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为各筒的长短会影响发出声音的(A)
31(2024·云南)某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方案实施前,她设计实验来测评材料的隔音性能。器材有:一个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毛毡布、泡沫板、闹钟和两个相同的盒子。实验如下:
(1)用相同的方式把毛毡布、泡沫板分别布置在两个盒子内;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C.侦察兵的耳朵可以直接听到地下的马蹄声D.侦察兵通过听到地下的马蹄声来判断敌人的位置和行动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B.声音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C.声音的音色与声波的波形有关D.以上说法都正确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

声音速度比光速快C。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D。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D。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

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

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

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

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

“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

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

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

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声现象实验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声现象实验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2)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选填“C”或“D”).【答案】横截面积(或粗细)高 A、D(或B、E或C、F)长度低 D【解析】【分析】【详解】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由此可得,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实验时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C实验时的声音强度.2.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解析】【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3.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第二单元《声现象》达标检测卷(解析版)

第二单元《声现象》达标检测卷(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单元达标检测(人教版)》第二单元《声现象》达标检测卷(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探究电功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来比较电功大小”。

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A.通过水压来认识电压B.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C.真空铃实验D.据压强计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判断液体压强大小【答案】D【解析】探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来比较电功大小,这属于转换法;A. 认识电压时,我们用水压来类比,通过水压来认识电压,用到了类比法;B. 为了研究方便,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用的是模型法;C. 真空铃实验中随着里面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听不到声音,所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属于推理法;D. 据压强计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判断液体压强大小这里是运用了转换法,与题意相同;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调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因为超声波传播得很远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D.人耳听不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因为次声波的响度太小【答案】C【解析】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故错误;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的是回声,故错误;C.隔墙有耳,墙是固体,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正确;D. 人耳听不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太小,小于20赫兹,故错误。

故选C3.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过()A.空气 B.水 C.木棒和骨 D.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琴弦的振动引起木棒的振动,然后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过来的,说明了固体可以传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联欢晚会上,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

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2.下面是对声速与回声问题的总结,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其次为液体,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

D.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I可来的声音叫做I可声。

如果I可声与原声进入人耳时间间隔小于0. Is, 则人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此时回声加强了原声。

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4.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 3 (mi)”和“ 1 (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5.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6.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今后要重视海洋开发建设。

所以一些器材设备在海洋上的利用就引起重视。

在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常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A.太空中宇航员能H 对话,说明声音! 可在真空中传播U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

道〉两旁的隔音装」 置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超检查身体是超 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目的是改变响度# u 〃C.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7. 对于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问题,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 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 都属于噪声。

B. 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均属于噪声的来源。

C. 噪声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了。

D.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眼处减弱。

8. 声音能传递能量,下描述中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是 ()A.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C.美丽的歌声可以缓解疲劳D.利用B 超检查身体9. 下面给出四幅图片反映声现象的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响度D. 频率11. 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2. 如图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0.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12题图15题图。

1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14.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1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

如果能分别吹出“dou(l)”"ruai (2)” "mi (3)“fa (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C.甲、乙、丙、丁D. 丁、丙、乙、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6.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又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o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17.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个敲打的声音.第一个声音是由传播的,第二个声音是由传播的,原因是・18.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9.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20.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21.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图中数字的含义是.这样的噪声(填“会”、“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工作.21题图22题图23题图。

22.如图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起消声作用的主要部件是.23.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 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

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和(选填“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回声”、“超声波”)大量的物理知识。

24.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音调越高.25.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传声能力较强.三、实验与探究题(26题6分、27题12分,共18分)26.如图所示,A. B为两个相同的音叉,C是粘在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D为一较大的平面镜,E为固定的小激光笔,F为天花板。

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响音又B,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发生变化。

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哪些(至少回答三点)?A B(1); (2) ; (3)27,在学习二胡、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该表中所缺的数据分别为和o(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o四、简答题(28题6分、29题4分,共10分)28.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

(1)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两次听到的声不同?(3)举一例生活中应用上述情况的例子。

29.小红拎起水壶向她家的暖水瓶中灌开水,客厅里的妈妈提醒她:“小红,快满了!”小红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妈妈说:“听出来的。

”小红大惑不解。

请你做一做实验,把声音的变化特点表述出来,并解释发出这种声音变化的原因。

五、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30.同学们已经知道,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而且探测过往的鱼群。

当然,如果需要,它还可以探测冰山或暗礁的存在。

(1)如果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10s后接收到返|口I的波,超声波从发出到返I口I共走了多少路程?暗礁到船的距离至少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ni/s)(2)小明知道“嫦娥一号"卫星正在探测月球的消息后,他想把声呐也装到“嫦娥一号”卫星上,从而增加一种探测的手段。

你认为他的想法可行吗?为什么?31.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表)o 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

当气温为2(rc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儿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1. 2s,则这条直铁管长约为多少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