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南方地区绿色食品秋大豆生产操作规程(杜)改

14.南方地区绿色食品秋大豆生产操作规程(杜)改
14.南方地区绿色食品秋大豆生产操作规程(杜)改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LB/T 014-2018

南方地区

绿色食品秋大豆生产操作规程

2018-04-03发布 2020-11-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

前言

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江西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广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食品办公室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万文根、赵朝森、杜志明、王瑞珍、万其其、赵现伟、熊晓晖、陈渊、姚霖、程艳波、唐伟、汤琼、覃向平。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工艺流程

1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水份:≤6% 干基粗蛋白:≥90% 水溶氮指数:≥60% TPC:≤10000个 大肠杆菌:0个 色泽:浅黄/乳白 气滋味:具有分离蛋白特有的气滋味 PH值:6.8~7.2 密度:过200目筛95%,过270目筛 90% 产品的功能特性将根据不同应用领域来确认 乳化型:通过1(蛋白):4(水):4(脂肪)的测试,肠体光亮、有弹性,无油、水渗出。 高凝胶型:通过1(蛋白):5(水):2(脂肪)的测试,肠体光洁度好,有弹性,无油、水渗出。 高分散(注射)型:1:10(蛋白:水)试验:稍搅拌溶解,静置三分钟无分层,0.5mm注射针头完全通过。 2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流程 低温豆粕——萃取——分离——酸沉——分离——水洗——分离——中和——杀菌——闪蒸——干燥——超细粉碎——混合造粒——喷涂——筛选——金属检测——包装 3 工艺简要描述: 萃取:将大豆低温豆粕置入萃取罐中按1:9的比例加入9倍的水,水温控制为40C0,加入碱使溶液在PH为9的条件下低温豆粕豆粕中的蛋白溶解于水中。 分离:将低温豆粕溶液送入高速分离机,将混合溶液中的粗纤维

(豆渣)与含有蛋白的水(混合豆乳)分离开。豆渣排到室外准备作饲料销售。混合豆乳回收置入酸沉罐中。 酸沉:利用大豆蛋白等电点为4.2的原理,加入酸调整酸沉罐中混合豆乳的PH到4.2左右。使蛋白在这个条件下产生沉淀。 分离:将酸沉后的混合豆乳送入分离机进行分离,使沉淀的蛋白颗粒与水分离。水(豆清水)排入废水处理场治理后达标排放。回收蛋白液(凝乳)到暂存罐。 水洗:按1(凝乳):4的比例加水入暂存罐中搅拌。使凝乳中的盐份和灰份溶解于水中。 分离:将暂存罐中的凝乳液送入离心机进行分离。水排入废水处理场治理达标排放,凝乳回收入中和罐。 中和:加入碱入中和罐,使凝乳的PH调整到7。 杀菌:将中和后的凝乳利用140C0的高温进行瞬时杀菌 干燥:将杀菌后的溶解送入干燥塔,在干燥温度为180C0的条件下将溶解干燥。 筛选:对干燥的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初步筛选。使98%通过100目标准筛。 超微粉碎:用特殊超微粉碎机对产品进行粉碎,使90%通过200目标准筛造粒:产品随后进行造粒设备进行造粒,使产品粒度均匀。 筛选: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筛选。 喷涂:在产品表面喷涂表面活性剂,提高产品乳化稳定效果。 金属检测:对产品进行金属检测。 包装:检测后的产品进行自动包装系统,按规定的重量进行包装。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是绿色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包括两部分: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 1、生产资料使用准则 生产资料使用准则是对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物质投入的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它包括农药、肥料、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准则。 ⑴、生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准则中的农药被禁止使用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①高毒、剧毒,使用不安全; ②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 ③各种慢性毒性作用,如迟发性神经毒性; ④二次中毒或二次药害,如氟乙酰胺的二次中毒现象; ⑤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⑥含特殊杂质,如三氯杀螨醇中含有DDT; ⑦代谢产物有特殊作用,如代森类代谢产物为致癌物ETU(乙撑硫脲); ⑧对植物不安全、药害; ⑨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有害。 对允许限量使用的农药除严格规定品种外,对使用量和使用时间作了详细的规定。对安全间隔期(种植业中最后一次用药距收获的时间,在养殖业中最后一次用药距屠宰、捕捞的时间称休药期。)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为避免同种农药在作物体内的累积和害虫的抗药性,准则中还规定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每种允许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产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确保环境和食品不受污染。 ⑵、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生产使用的肥料必须是:一是保护和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及崐其品质的提高;二是不造成使用对象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三是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规定农家肥是绿色食品的主要养分来源。 准则中规定生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肥料有七大类26种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除可使用Cu、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硫酸钾、锻烧磷酸盐外,不使用其它化学合成肥料,完全和国际接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则允许限量地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仍禁止使用硝态氮肥),以对环境和作物(营养、味道、品质、和植物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 ⑶、生产绿色食品的其它生产资料及使用原则 生产绿色食品的其它主要生产资料还有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它们的正确合理使用与否,直接影响到绿色食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加工品的质量。如兽药残留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订了《生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对这些生产资料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剂量、最高残留量和最后一次休药期天数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 2、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甘蓝种植规程

绿色食品甘蓝种植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白菜、萝卜、甘蓝生产的品种选择、产地环境、整地施肥、育苗、播种、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白菜、萝卜、甘蓝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746 绿色食品甘蓝类蔬菜 NY/T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一、立地条件选择 大气、水质、土壤条件等均符合绿色食品优良生态环境标准。 二、产地条件 (一)土壤条件:喜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力强的砂壤土。 (二)土壤PH质:5.5-6.5。 三、甘蓝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一)温度:属半耐寒性蔬菜。生长适应温度范围较宽.结球期适宜温度15—20℃ (二)日照:属长日照植物,喜强光。 (三)水份:喜湿润环境。

(四)养份:早期氮消耗较大,莲座期达到高峰。有机肥能提高抗病虫性抗逆性。 四、安全生产种植要求: 要重施有机肥增施无机肥,采收前三十天不能使用无机氮肥。不准使用剧毒农药,采收前准确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配合施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化学农药。 (一)育苗 1.种子用温汤催芽。 2.床土用有机肥2份加土3份加过磷酸钙拌匀配成苗床土。 3.播稀育苗,如果太密,2-3片叶就要分苗。 4. 5-6片叶定植。 5.苗育期间湿润管理,控制苗子的高度和茎粗,不要线苗。 (二)底肥要施足。 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500公斤。 (三)追肥要及时。 结球期每亩追复合肥20公斤,保持畦面湿润,不能缺水。 (四)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控 规划合理种植密度,增加透气通风; 人工松土、间苗、除草; 及时清理出病虫害植株,并带出基地; 2.物理防控 在基地设置杀虫灯、粘虫板防控菜蛾、蚜虫等害虫 3.农药防控

大豆储藏技术规范

大豆储藏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储藏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入仓前的准备、进出仓要求、储藏期间的粮情检测与品质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仓库中大豆的储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2 大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 17913 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 GB/T 18835 谷物冷却机 GB/T 9237 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GB/T xxxxx 大豆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 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 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 LS/T 1205 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 LS/T 1211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LS/T 1213 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 LS/T 3801 粮食包装麻袋 3 术语和定义 GB 1352 和LS/T 1211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基本要求 4.1 基本原则 4.1.1 大豆中脂肪含量高,不耐高温,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且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游离脂肪酸快速增加。在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吸湿,经高温影响后,易变色变味,严重的易发生浸油,同时,高温高湿还易使大豆发芽率降低。 4.1.2 大豆种皮较薄,通透性好,又具有特殊的吸收构造发芽孔,因此大豆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在相对湿度为70%以下,大豆的吸湿性弱于玉米和小麦,但在相对湿度为90%时,大豆的平衡水分则大于玉米和小麦,大豆若长期储藏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容易造成因水分升高,体积膨胀,同时随着呼吸强度的增高和生理活性的增加,还会导致粮堆温度升高。因此,储藏大豆应做好防潮工作,应保证不浸油、不酸败、不变质,维护好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在储藏初期创造高温、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条件,或采取日晒、烘干等措施,加快其后熟过程,缩短后熟期。宜根据储粮生态区域的特点和储藏条件,控制安全水分,防止劣变发生。

绿色食品茄子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茄子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茄子生产操作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对茄子生产技术做了规定。 本规程适用于华北地区具备良好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生产管理水平,适于种茄子的地区。 2. 引用标准 绿色食品茄子行业标准 3、立地条件选择 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绿色食品优良生态环境标准 4、茬口安排及品种选择 4.1、茬口安排 茄子喜温怕冷,露地栽培必须在无霜期,分为春夏两茬,春茬又分为早熟栽培和中熟栽培,夏茬也称恋秋茬,可一直延续到9、10月,直到下霜为止,此外,还可在塑料薄膜拱棚,日光温室中进行生产,茄子最忌生茬,一般要求5年不重茬,当然也不宜与辣椒,蕃茄等茄果类蔬菜重茬。 4.2、品种选择 茄子依果实形状分为圆茄,长茄,卵茄三大类,圆茄如六叶茄,七叶茄,九叶茄等长茄如线茄,鹰咀茄等,卵茄如灯泡茄等,近几年,茄子的一代杂种已推广应用,如北京市丰台区农科所育出的丰研二号茄子,茄子的类型及品种如此繁多,应根据栽培条件,上市早晚,食用习惯等选用适宜品种或一代杂种,如早熟栽培,应选六叶茄,五叶茄丰研二号茄,如延晚栽培应选用九叶茄,丰研一号茄,十一叶老来黑等,北京市民喜食紫黑色圆茄,张家口地区喜食灯泡茄。 5、育苗 5.1育苗场所

阳畦,小拱棚,大棚,日光温室都可做为育苗场所,冬季日光温室由于播后进入严寒季节,宜选温室中间部分做育苗畦,这里温度高,阳光足,利于培育壮苗。 5.2浸种催芽 5.2.1、药剂浸种 选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反复用清水冲洗种子再进行温烫浸种,有利于消除种皮带菌,加速出苗。 5.2.2、热水浸种 用50-600c热水浸种,对杀灭病菌和促进发芽均有利,浸种时要先倒水,后放种子,并不断搅拌,以免烫伤种子,当水温降到300c后再静置7-8小时,搓洗并捞出种子。 5.2.3、催芽 将捞出的种子放入消毒沙布内,外面再用湿麻袋片包好,放在30-350c条件下催芽,催芽过程中,每天淘1-2次,每6-8小时翻动一次,以便补水补氧,受热均匀,当种子萌动后降温至25-300c,并进行16小时300c,8小时200c变温处理,一般有5-6天出小芽即可播种。 5.3、播种 5.3.1、播种畦的准备 为操作方便,每个播种畦面积不超过10M2,第畦内施100kg优质腐熟有机肥0.5kg三元复合肥,肥土掺匀后过筛,平铺畦面,踩平耙平,为防止地下害虫,播前畦面喷撒辛硫磷800倍液,并覆0.5cm厚拌有多菌灵的过筛细圭防病,播前畦面浇足底水。 5.3.2、播种 将出小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畦内,不可过密,每100CM2撒种40粒,播后覆1-1.3CM 厚拌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孤过筛细土。播种宜选择晴天上午进行。 5.4播后至分苗前期管理 5.4.1、温度管理 寒冷季节播后应在播种畦面上扣小棚保温。其温度管理见下表。 生育时期白天温度(0c)夜间温度(0c) 10CM地温(0c)

绿色食品大豆种植规程

徐州市康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色饲料大 豆种植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条件、栽培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铜山县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391 —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 —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V/T394 —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 要求 3.1 产地条件 3.1.1土壤条件 土层较深厚。 3.1.2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的要求。 3.2 种子与选茬 3.2.1 品种选择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经审定的

优良品种。 3.2.2 种子精选 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种子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3.2.3 选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 3.3. 整地与施肥 3.3.1 耕翻整地 及时耕翻,深度在20—22厘米,翻后及时耙地。 3.3.2 施肥 3.3.2.1 施肥原则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如施用化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4.3.2.2 用量及种类 每亩施农家肥3000千克,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3公斤,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3.4 播种 3.4.1 播种期6月10日播种。 3.4.2 播种方法采用大垄双行等距条播。 3.4.3 密度 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株型收敛分枝较少的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确定合理密度。 3.5 田间管理 3.5.1 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趟一犁,灭草、活土保墒。 3.5.2铲趟

绿色食品大仙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仙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围 本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桃生产所要求的产品质量、产地选择、栽培技术、采收、分级和包装等生产技术。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844 绿色食品温带水果 3、产品质量标准 桃质量标准应符合NY/T844的要求。 4、产地环境选择 桃的产地环境的选择必须符合NY/T391的要求。桃园建在地势高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 5、栽培技术 5.1 目标和指标 5.1.1 目标

定植3年见果,第5~15年亩产量稳定在1500kg左右。 5.1.2 产量结构指标 单株产量45~50kg,单株坐果≥250个,单果重≥175g。 5.1.3 形态结构指标 定植第1年,三大主枝基本形成;第2年,每一主枝的第一侧枝基本形成,树冠直径2m,新枝有部分花芽形成;第3年,主干直径≥7cm,树冠直径3m,挂果桃树≥80%;第4年,每一主枝上的两个侧枝配置完毕,树体主要骨架形成,树冠直径3.5m。 5.2 育苗 5.2.1 砧木 选用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野生毛桃。 5.2.2 接穗 在三年生以上无病的桃长果枝上,选择健壮的芽作接穗。 5.2.3 嫁接时间 9月中、下旬,采用“T”字形芽接方法嫁接。 5.2.4 嫁接部位 在砧木挺直、光滑,离根颈10cm左右处。 5.3 大田准备 5.3.1 定植前的大田准备 深翻土壤,使之熟化,深度不浅于30cm;按照行距,开好畦沟,沟宽60cm,沟深40cm,做到深沟高畦,畦面呈龟背形,并做到三沟(畦沟、腰沟、垄沟)配套。

实验7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综合实验7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1. 实验目的 蛋白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通常可以从动物的乳汁或天然植物(如花生、大豆等)中提取。大豆(黄豆)是目前植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达40 %以上,大豆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膳食纤维等,不含胆固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的提取方法有许多种,例如: 碱提酸沉、酶提酸沉、超声酸沉、酶解提取、膜分离法等。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大豆蛋白,通过粉碎、正己烷低温浸提脱脂、纤维素酶酶解增溶等预处理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酸沉法”使蛋白质在等电点状态下析出。通过本实验,掌握超声波、酶解、离心分离、浸提、等电点析出等蛋白质分离手段,了解植物蛋白制备的常用技术。 2. 材料、仪器与设备 2.1实验材料 黄豆,1mol/LNaOH、10%HCl、正己烷、纤维素酶 2.2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粉碎机、高速离心机、超声波仪、pH计、烘箱、电子天平、250mL 三角瓶、平皿、大烧杯、玻棒、药匙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实验流程 黄豆粉碎→正己烷低温浸提(脱脂)30min→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烘干20min →纤维素酶酶解→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碱溶(调pH11)→超声波处理20min→离心分离→收集上清→等电点酸沉析出(调pH4.5)→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烘干30min称重→计算蛋白质粗提回收率 3.2实验步骤 (1)黄豆预处理 选择果粒饱满,色泽明亮的黄豆为原料,称取黄豆250g用小型粉碎机粉碎,破碎粉末用60目的不锈钢网筛过筛,去除夹杂物,备用。 (2)溶剂低温浸出法制取脱脂豆粕粉 取250mL三角瓶,加入粉碎后的豆粉20g,100mL正己烷,瓶口用平皿覆盖,恒温水浴60℃浸提30min使大豆中的油脂溶出,5000rpm离心15min后去上清液,将沉淀收集后放烘箱内50℃,20min烘干,得脱脂豆粕粉样品。 莁膇袇蚁蚄蒇蒈以下周四完成 (3)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高大豆蛋白溶出率

绿色食品蔬菜基地的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蔬菜基地的生产操作规程 一、绿色蔬菜的概念:“绿色蔬菜”的特定指标之一是指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后残留在蔬菜里的农药残留物指标低于国家或国际规定的标准。绿色蔬菜需要符合的5个标准:标准一:产品生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标准二:蔬菜种植及产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标准三: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和卫生标准。标准四: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标准五: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二、绿色蔬菜的分类: A级绿色蔬菜系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2000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 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蔬菜系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2000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三、绿色蔬菜生产环境:环境条件要求环境条件要求严格按NY/T391执行。产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 2km,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同时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理化性能好,肥力高的地块,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能力。四、绿色蔬菜生产规程:㈠品种选择要求: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的蔬菜良种。种子质量符合GB8079中的二级以上要求。严格实行种子处理对蔬菜种子进行筛选,剔除病子、霉子、瘪子、虫蛀等。种子用物理方法消毒,如热水烫种消毒,严禁使用化学物质处理种子,可用各种植物或动物制剂、微生物活化剂、细菌接种等处理种子,以减少种子带病菌。㈡培育壮苗:育苗床土无虫、无病、无杂草种子,床土用草炭土和大田土配制,施有有机肥,配合微生物肥,A级可适合施用磷酸二铵和硫酸钾,AA级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床土配制过程,严禁用化学杀虫、杀菌剂消毒,可用高温发酵堆制消毒。苗期控制生态环境培育壮苗。AA级严禁用人工合成激素,允许使用由植物或动物生产的天然生长调节剂、矿物悬浮液等。瓜类、茄果类推广嫁接育苗技术。育苗要控制好温湿度,精心管理,移栽前7天要降温炼苗,以加强幼苗抗性。㈢品种轮作要求:茄果类瓜类蔬菜不少于2年轮作1次,叶菜类、块根类蔬菜采用品种之间和茬口之间轮作。以利于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改善田间生态环境。设施蔬菜栽培区除采用蔬菜品种间轮作外,还必须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一般采用夏季灌水,覆盖薄膜进行高温消毒7~14天,或用药剂消毒,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及杂草。 ㈣肥料使用要求: AA级: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有害的城市垃圾、污泥、医院粪便垃圾、工业垃圾等。严禁追施未腐熟的人粪尿。叶面肥不得含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并且叶面肥必须在收获前20d喷施。微生物肥用于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及其处理、选茬和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包装、贮藏和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要求,宣年活动积温≥10℃在2100℃以上,年降雨量在450mm以上。土壤肥沃、耕性良好。 4种子及其处理

4.1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不应使用转基因品种。 4.2种子精选 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粒,虫食粒、破碎及杂质,并晒种。 4.3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04.2的要求。净度不低于99%,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高于12%。 4.4种子处理 可对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的要求,种衣剂还应符合MY/7393的要求。 5选茬和整地 5.1选茬 实行科学轮作,不重茬,不迎茬。宜选用五米、小菱、马铃薯等茬口。 5.2整地 采取机械联合整地,实行秋翻起垄或秋深松起垄,深松深度25cm以上,耙茬、深松、起垄连续作业。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适宜播种状态。 6施肥 6.1总则 施用肥料应符合MY/T394的要求,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

绿色食品 苹果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操作规程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苹果的产地条件、品种选择、苗木和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贮运等技术要求。 二、要求 (一)产地条件 1、环境条件。环境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规定要求。 2、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7.5℃~14.0℃,1月份平均气温不低于-10℃,生长季平均气温12.0℃~18.0℃。年降雨量500毫米~800毫米。年日照在2200小时~2800小时。 3、土壤条件。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pH5.5~pH7.5。含盐量在0.13%以下。 4、轮作。前茬为苹果、梨树地,不宜继续栽植苹果,如需再植,要改种其他作物4~5年后方可。 (二)品种选择 1、品种组成。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一般以晚熟和中晚熟优良品种为主,主栽品种应占70%~80%,辅栽品种应是主栽品种的良好授粉树。授粉品种作为辅栽品种一般占总株树的20%左右,授粉效果好的,可减为10%。在大城市和大工矿区附近,少量栽培早、中熟品种。 2、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注意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砧木和品种。 3、品种配置上注意授粉品种的选择。 (三)苗木和定植 1、苗木 (1)苗木要求按农业行业441—2001标准中的规定执行。 (2)尽量采用无病毒苗、矮化砧或矮化中间砧苗、带分枝苗。乔砧宜采用八棱海棠等砧木。 2、定植 (1)定植密度。生产中应根据立地条件,砧穗组合与栽植密度等,确定适宜的栽植方式。新建果园土壤是平泊地的,提倡实行高畦栽培,以集中地表土壤和减轻根系受涝程度。乔化砧园株行距4米~5米×6米~8米,畦宽2米,高20~30厘米;矮化和半矮化砧园株行距1.5米~4米×3米~5米。 (2)授粉树配置。以行为单位配置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稀植时为1~3:1;密植时可增至4:1。以株为单位,最低比例为8:1,即每3行8株主栽品种的中心定植1株授粉树,最好选用专用授粉品种。有1个三倍体品种时,必须选择2个能相互授粉的二倍体品种作为授粉树或配置一个专用授粉品种。

2019年整理【管理精品】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条件、栽培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内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 2 A级绿色食品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要求 4.1产地条件 4.1.1自然条件无霜期110天以上,有效积温2200C以上,年降雨量在450毫米以上。 4.1.2 土壤条件土层较深厚,PH值为6.5-7.0 0 4.1.3环境条件经省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指定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的要求。 4.2种子与选茬 4.2.1品种选择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经审定的优良品种。原则上3年更换一次品种。 4.2.2种子精选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种子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4.2.3选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不宜在甜菜、向日葵茬上种植。 4.3整地与施肥 4.3.1耕翻整地及时秋翻,深度在20-22厘米,翻后及时耙地。翻后未耙地的田块,在春季土壤耕层化冻5厘米时,及时进行耙、压,整平整细土地,保住埔情。于4月15日前结束顶浆打垄。 4.3.2施肥 4.3.2.1施肥原则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如施用化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规程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规程2009年07月29日星期三 11:31 P.M.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规程一、生产资料的选择(一)品种选择种子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由于绿色食品产品特定的标准及生产规程要求,限制速效性化肥和化学农药的应用,在这样的栽培条件下,不仅需要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而且需要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抗性强的品种在减轻自然灾害方面起很大作用,选用抗病虫或耐病虫的品种,可减少或避免一些病虫害的发生,也是就能减少农药的施用和污染。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对品种选择的基本要求是: (1)在兼顾高产、优质优良性状的同时,要注意高光效及抗性强的品种的选用。(2)在不断充实、更新品种的同时,要注意保存原有地方优良品种,保持遗传多样性。 (3)注意引进外地或国外的新作物、新优良品种;引种时要摸清拟引入的品种各方面性状,特别是对温度、光照的要求。 (4)做好种子检验检疫工作,保证种子纯度,严防病虫害、杂草的传播。(5)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二)肥料选择 肥料与农作物生产、饲料与动物饲养、食物与人类有利于存紧密相连,是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中的基础环节,它对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有重有作用。正确选用肥料,可提高土壤肥料和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单位产量;如不能正确加以选择使用,可能对土壤产生化学、生物和物理三方面污染;会加速农业种植区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还会污染大气,还可能直接对食物造成生物和化学污染。由此可见,选用肥料的正确与否直接对食物造成生物和化学污染。由此可见,选用肥料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绿色食品的产量及质量,这是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中不容忽视的环节。选择绿色食品生产肥料,要根据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及产品质量的要求,以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不造成对作物和环境的污染为目的。其具体要求是: (1)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本地有机肥源。合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创造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养分循环条件,充分利用田间植物残体、动物的粪尿、厩肥,以及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的养分转化功能,不断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经济、合理地施用肥料。按照绿色食品质量要求,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及作物生长需要,正确选用肥料种类、品种,确定施肥时间和方法,以求以较低的投入获得上佳的经济效益。 (3)生产要以有机肥为基础,作物残体如各种秸秆应直接或过腹或与动物粪尿配合制成优质厩肥还田。施用有机肥时,要经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堆制、沼气发酵、多次翻倒、过筛去杂物等,以减少有机肥可能出现的负作用。 (4)绿色食品生产要控制化学合成肥料,特别是氮肥的使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除可使用微量元素和硫酸钾、煅烧磷酸盐外,不允许使用其他化学合成肥料。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化肥施用时必须与有机肥按氮含量1:1的比例配合施用,使用时间必须在作物收获前30天施用。 (三)农药选用

绿色食品玉米种植规程

徐州市康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色 食品玉米种植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玉米生产的种子及其处理、选地、选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技术要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本规程适用于我县绿色食品玉米生产。 2 种子及其处理 2.1 品种选择 选用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优良品种。 2.2 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5%。 2.3 种子处理 试芽,播前15天进行发芽试验。 3 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 4 施肥

每亩施用腐熟得畜禽粪有机肥4000公斤,播种前一次施入。 5 播种 5.1 播期在6月上旬麦收后根据墒情及时播种。 5.2 播深 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 5.3播量 人工播种,每埯2-3粒种子,并施带种肥磷酸二铵2.5千克/亩。 6 田间管理 6.1 前期管理 6.1.1 查田。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补种用种或预备苗。 6.1.2 补栽。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 6.1.3 铲前深松趟地。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6.1.4 定苗。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6.2 中期管理 6.2.1 铲趟,头遍趟后,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 6.2.2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室玉米螟,7月初发生初期用人工手捏捕杀;7月中旬发生量大,平均100株玉米有虫150头时进行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用量20ml拌毒土灌心叶防治一次。 6.2.3 追肥 5-6叶期追碳酸氢铵30千克/亩;拔节期追硫酸钾10公斤/亩;抽穗期追施过磷酸钙40千克/亩;追肥部位离植株8-12 cm ,深度10-15 cm 。、 6.3 后期管理 6.3.1 8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1-2次。 6.3.2 站秆扒皮晾晒。玉米蜡熟后期扒开玉米果穗苞叶,促进子粒降水。 7 收获 7.1 收获时间 9月上旬左右,玉米完熟后收获。 7.2 晾晒脱粒 收获后的玉米要及时晾晒。子粒含水量达到20%时脱粒, 7.3 清选 脱粒后的子粒要进行清选,达到国家玉米收购质量标准二等以上。 徐州康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014大豆分离蛋白的组成与功能性质[1]

200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 ociation Vol.15,No.6 Dec.2000大豆分离蛋白的组成与功能性质 谢 良 王 璋 蔡宝玉 (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214036) 摘 要 本文对国产和进口的两种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化学组成与功能性质。与进口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国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灰分较高,乳化能力较高,热变性时热焓较小,分子量较小;两种蛋白质水合能力和凝胶性质相近;国产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好于进口产品,但分散性却低于进口产品;研究结果表明:国产大豆蛋白在加工过程中解聚和降解较多,且粉末未经工艺处理。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成分 功能性质 0 前言 大豆分离蛋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除了营养价值外,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性质,这些功能性质对于大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1〕。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可归为三类〔1〕,一是蛋白质的水合性质(取决于蛋白质-水相互作用),二是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三是表面性质。水合性质包括:水吸收及保留能力、湿润性、肿胀性、粘着性、分散性、溶解度和粘度。而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大豆蛋白发生沉淀作用、凝胶作用和形成各种其它结构(例如面筋)时才有实际的意义。表面性质主要是指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 国外对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可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近年来在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关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找到了一些规律〔2~5〕。然而,迄今为止,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的物理化学基础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至于将大豆分离蛋白添加到某种食品中去之后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性质,由于涉及到大豆分离蛋白产品中的各种蛋白质组分与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就更复杂了。 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因素非常复杂〔5〕,首先是大豆蛋白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各个蛋白质组分的聚集和解聚状态,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和蛋白产品中非蛋白质部分的组成。除了上述这些内 收稿日期:1999-07-08 谢良:男,1964年生,博士,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因素外,许多外部因素也影响着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功能性质,例如,pH、离子强度和温度。因此不同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会影响大豆蛋白产品中蛋白质的组成与分子结构,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功能性质。 本文分析和测定了市售国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和从美国进口的一种型号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成份和功能性质。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国产大豆分离蛋白:市售,食品级 进口大豆分离蛋白:美国,火腿生产用的大豆分离蛋白 1.2 方法 1.2.1 水分测定〔6〕:真空干燥法(680mm汞柱 70℃) 1.2.2 灰分测定〔7〕:高温炉600℃灰化 1.2.3 钾、钠和钙含量(ppm或μg/g)测定〔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4 磷酸盐含量(以PO43-计,mg/g)测定〔9〕:钼蓝比色法 1.2.5 蛋白质含量(N×6.25)测定〔10〕:凯氏定氮法1.2.6 脂肪含量测定〔11〕:索氏抽提法 1.2.7 纤维含量测定〔12〕:酸性洗涤剂法 1.2.8 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13〕:费林氏容量法(以转化糖计)

绿色食品 葡萄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葡萄生产操作规程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葡萄的产地条件、品种选择、苗木和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果穗管理、埋土防寒和出土上架、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贮运等技术要求。 二、要求 (一)产地条件 1、环境条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2、气候条件。以≥10℃的有效积温来选择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早熟品种为2500℃~2900℃;中熟品种为2900℃~3300℃;晚熟品种为3300℃~3700℃;极晚熟品种为3700℃以上。年降雨量500毫米~800毫米。 3、土壤条件。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砾质壤土或沙质壤土;pH6.0~pH8.0;含盐量不超过0.18%。 (二)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耐贮运的中晚熟品种为主。其中,鲜食品种:巨峰、玫瑰香、红提、绿宝石、红手指等;无核品种:无核白、大列核白、京早晶、爱神玫瑰等;酿酒品种:雷司令、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等;制汁品种:康可、康早、黑贝蒂等。 (三)苗木和定植 1、苗木 (1)苗木应符合《葡萄苗木标准》要求。 (2)尽量采用无病毒苗木。 (3)寒冷地区尽量采用抗寒砧木的嫁接苗。 (4)不从有葡萄根瘤蚜疫区调入苗木。 2、定植 (1)定植密度。单壁篱架111~333株/亩,(株行距1.0~2.0米×2.0~3.0米)。双壁篱架95~267株/亩(株行距1.0~2.0米×2.5~3.5米)。棚篱架83~127株/亩(株行距1.5~2.0米×3.5~4.0米)。小棚架56~167株/亩(株行距1.0~2.0米×4.0~6.0米)。 (2)定植时期。一般地区可秋季定植,冬季寒冷,冻地层深的地区以春季定植为宜。 (3)定植技术。定植穴宽40厘米,深50厘米;于穴中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30公斤,并加少量过磷酸钙,肥料与表土混合好填入穴底,成馒头状,踩实。一般葡萄多开沟定植,沟宽、深50厘米。 定植前将苗木在水中浸1天左右,然后沾泥浆栽植。定植时将苗木的根系在坑中分布均匀,填土1/2深,将定植穴填平,踩实,立即灌水,待水渗下后,覆一层土。春季定植可覆地膜保摘。 (四)土肥水管理 1、土壤管理 (1)深翻改土。一般在秋季落叶前后进行深翻,并结合施入基肥。成年果园深翻50~60厘米,幼年果园30~50厘米,如春季深翻以20厘米左右为宜。篱架栽培应距植株50厘米以外处深翻,棚架应以架下土壤为主。 (2)除草。采用人工除草外,不用化学除草,草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刈割,有利于防止绿盲蝽上树。 (3)间作。幼年果园可间作豆科作物。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实验讲义

实验一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 1.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大豆分离蛋白的碱提酸沉法。 2.分离原理: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取方法,按工艺特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碱提酸沉法;第二种是离子交换法;第三种是超滤法。 碱提酸沉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原理,是将脱脂大豆内的蛋白质溶解在稀碱溶液中,分离除去豆粕中的不溶物,然后用酸将大豆蛋白质提取液的pH值调至大豆蛋白的等电点,使大豆蛋白质沉淀析出,再经分离清洗,回调pH,得到粉状大豆分离蛋白。 3. 试剂材料:豆粕,5%NaOH,2N HCl(17ml浓盐酸,缓慢用水稀释至100ml)。 4. 提取方法: 将2g大豆磨碎,得到可通过80目筛的豆粕。用重量10倍于豆粕的蒸馏水与脱脂豆粉混合,用5%NaOH 水溶液将豆粉悬浮液的pH调节到8.5,室温或40℃搅拌1.5h。然后将提取液离心除渣4000rpm×15min,得上清液。用2N的HCl将上清液的pH值调到4.5,同时轻度搅拌均匀,可见开始出现沉淀,室温静置30min,然后以4000rpm×15min离心,用蒸馏水清洗沉淀2次,将蛋白沉淀物溶于20 ml水中,并调节pH到7.0,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计算蛋白提取率。 5. 产品测定指标: (1)可溶性蛋白质的浓度:采用考马斯亮蓝法。 (2)蛋白质的提取率计算公式: 可溶蛋白质的浓度(ug/ml) ×稀释度×体积(ml) 提取率(%)=×100% 原料质量(g) ×106 (附)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一、实验目的 掌握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离心机和移液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G-250是一种甲基取代的三苯基甲烷,在465nm处有最大吸收值。考马斯亮蓝G-250能与蛋白质通过范得华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质-考马斯亮蓝复合物蓝色溶液,引起该染料的最大吸收λmax的位置发生转移,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值。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浓度范围为0~1000μg/mL),蛋白质-考马斯亮蓝复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 该法是1976年Bradford建立,试剂配制简单,操作简便快捷,反应非常灵敏,灵敏度比Lowry法还 高4倍,可测定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是一种常用的微量蛋白质快速测定方法。 三、实验试剂 1.标准蛋白液:准确称取100mg牛血清白蛋白,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制成100μg /ml 的原液。 2.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准确称取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 90%~95%乙醇中,再加入85%磷酸(m/v)100ml,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常温下可放置1个月。 四、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7支具塞试管,按下表进行编号并加入试剂。以第1管为空白,于波长595nm处比色,读取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各标准液浓度(μg/mL)作为横坐标作图得标准曲线。

绿色食品辣椒种植规程

周口市李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色食品辣椒种植规程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辣椒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记录。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绿色辣椒的塑料大棚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应于本标准。 GBl6715.3—2010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 NY/T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5—2012绿色食品茄果类蔬菜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食品 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3.2 塑料大棚 利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并覆盖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一般矢高在3.2 m以上,跨度在7.5m左右,能够提早或延长蔬菜供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防御自然灾害。 4 产地环境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不对环境或周边其他生物产生污染,并保证基地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产地选择执行NY/T 391-2013的规定。 5 生产技术管理

5.1 栽培茬口 5.1.1 塑料大棚栽培 5.1.1.1 春提早栽培 2月下旬播种育苗,定植,5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采收。选择耐低温弱光的早、中熟品种。 5.1.1.2 秋延后栽培 6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种育苗,7月上旬到8月上旬定植,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开始采收。选择抗毒病的早、中熟品种。 5.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春季早熟栽培应选择耐低温、弱光、对病虫害多抗的品种;如迅驰等,秋季延后栽培应选择高抗病毒病、耐热的品种。 5.3 定植前准备 5.3.1 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提前20天及早扣棚,并深开定植沟提高地温。基肥以撒施为主,深翻25cm~30cm。每667m2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6000kg,三元复合肥25kg。 5.4 定植 5.4.1 定植时期 根据茬口安排确定最佳定植时间。塑料拱棚春提早茬10cm地温稳定通过12℃以上、设施夜间最低气温8℃以上时即可定植。 5.4.2 定植方法及密度 起垄栽培,使用滴灌设备进行节水灌溉。先按株距45-50cm挖好定植穴,将健壮的苗子放入定植穴,深度以苗子土坨上面与垄面相平为宜,定植后立即浇定植水,根据品种特性、整枝方式、气候条件及栽培习惯确定定植密度,每亩定植1800株~2200株。 5.5 定植后棚室内管理 5.5.1 温度管理 定植后高温缓苗,密闭大棚 3~5d,提高棚内的温度,加速缓苗,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5℃;坐果之前,白天棚温上升至28℃以上时要及时通风,下午棚温降至28℃时闭棚。结果期以30℃作为通风及闭棚的临界温度,夜间最低温度应控制在16℃以上。塑料拱棚早春茬、日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